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练习题 (1)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二下测量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下测量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下测量练习题一、长度测量1. 小明用尺子测量了一根铅笔的长度,结果是10厘米。

请问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毫米?2. 小红用线轴量了自己房间的宽度,结果是4米。

请问这个长度用厘米表示应该是多少?3. 小华和小李比赛跳绳,小华的跳绳长度是2.5米,小李的跳绳长度是240厘米。

谁的跳绳更长?二、容量测量1. 小明把一杯水倒入一个容器中,装满容器后,水面的高度是8厘米。

请问这个容器的高度是多少毫米?2. 小红要倒满一个桶,桶的容量是15升。

请问这需要多少毫升的水?3. 小华和小李比赛喝水,小华一次喝了300毫升,小李一次喝了0.3升。

谁喝的水更多?三、重量测量1. 小明使用天平称了一本书的重量,结果是450克。

请问这本书的重量是多少千克?2. 小红要称一袋米的重量,结果显示是2.5千克。

请问这袋米的重量是多少克?3. 小华和小李比赛举重,小华举起了5公斤的杠铃,小李举起了5000克的哑铃。

谁举起的重物更重?四、面积测量1. 小明画了一个长方形图形,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

请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小红种了一个正方形花坛,它的边长是5米。

请问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 小华和小李比赛画画,小华画了一个三角形,底是8厘米,高是12厘米;小李画了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

谁画的图形面积更大?综合练习小明要帮爸爸买2千克的苹果和5升的牛奶,在超市里面他找到了称量苹果用的秤和计量牛奶用的容器。

请你帮小明计算一下,他应该买多少克的苹果和多少毫升的牛奶。

答案:苹果:2千克 = 2000克牛奶:5升 = 5000毫升因此,小明应该买2000克的苹果和5000毫升的牛奶。

注意:以上练习题是为了帮助小学生练习测量单位的换算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使用换算公式进行计算,如1千克 = 1000克,1升 = 1000毫升等。

同时,要注意单位换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的精确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万以内数的复习(1)》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万以内数的复习(1)》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万以内数的复习(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万以内数的复习(1)》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的复习。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万以内数的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但是,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读写不规范、大小比较错误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复习。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读写不规范、大小比较错误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自主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4.实例练习:学生通过实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巩固和提高技能。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6.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万以内数的复习(1)1.认识万以内数–数位顺序:千、百、十、个–读法:从高位到低位读,末尾的0不读出来2.写万以内数–数位顺序:千、百、十、个–写法:从高位到低位写,没有的数位写03.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大的数位上的数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的掌握,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算和注意力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讲授部分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问答的方式进行;而练习部分则通过数学练习本和教师现场口述练习的方式进行。

六、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数学小题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小明有5支笔,小刚有2支笔,那么小明和小刚手里共有多少支笔?”等问题。

2. 课堂讲解(15分钟)(1)引入今天的主题: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2)讲解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着重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个别、小组或全班互动问答方式回答问题,并辅以简单的笔算练习。

3. 课堂练习(25分钟)(1)教师通过现场口述练习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和掌握刚才讲解的笔算方法,并且着重强调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2)教师可以通过出示练习题让学生作图解答练习,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算技巧。

(3)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阶段随时巡视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算方法。

4. 巩固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授课进行总结,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知识点和笔算方法。

同时,适当拓展学生思维,将学生的口算技巧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由于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比较难理解,有不少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笔算方法。

同时,课后需要安排更多的针对性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笔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二下趣味数学教案测量

小学二下趣味数学教案测量

小学二下趣味数学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2. 能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 能够熟练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4.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技能。

教学重点:1. 理解测量的概念;2. 掌握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不同的测量工具:尺子、秤、容器;2. 不同的实物:书、水杯、苹果等;3. 测量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出测量的概念,让学生说出他们对测量的理解;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如何进行测量,为什么测量是重要的。

二、探究(20分钟)1. 介绍不同的测量工具:尺子、秤、容器,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测量工具的特点;2. 分别使用尺子、秤、容器测量几个实物的长度、重量、容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3. 让学生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优缺点,并分享他们的测量体会。

三、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实物测量长度、重量、容量;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要测量班里每个同学的书包重量,你会选择哪个工具?3.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改正。

四、巩固(10分钟)1. 通过游戏或小实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测量知识;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技能,如:自己测量自己的身高、重量等。

五、总结(5分钟)1. 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运用测量技能。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多地运用测量技能,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2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苏教版(1)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2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苏教版(1)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2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8.2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这一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类整理数据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运算规则。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分类整理的现象,如玩具分类、书籍分类等。

但学生对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意义还不够明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理解分类整理数据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类整理数据的意义。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交流、合作,提高整理数据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类现象,如超市商品分类、文具分类等,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意义。

2.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方法和规律。

3.小组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分类整理数据的意义。

5.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04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04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1.掌握26的乘法口诀。
2.学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能够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2.小组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每个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共同总结小组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3.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改进不足。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04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பைடு நூலகம்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04课时,主要内容是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继上一课时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求商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乘法口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搭一搭(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长度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系统,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成或者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能恰当地选择质量单位。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内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

3.实际操作:让学生带来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进行称重,感受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不同物品的质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9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推理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探索。

但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推理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能够运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能够运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故事、图片、动画等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推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推理方法、实际问题、解题思路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的认识、时钟的读法、时间的计算以及秒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初步了解和掌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教材中插图丰富,例题和练习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时间的认识,提高时间计算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合作意识较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时、分、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读写时间,能运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会读写时间,能运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时间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时间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时钟,发现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变化。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分有多长》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分有多长》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分有多长》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分的时间长度,培养学生的计量单位和时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时间的长短,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对1分的长度感知还不够清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提高对1分时间的感知。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看电视、玩游戏等活动都涉及到时间的长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分的时间长度,培养学生的计量单位和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分的时间长度,培养学生的计量单位和时间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时间的长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看电视、玩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时间的长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分有多长》。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计时、比较等方法,感知1分的时间长度,引导学生理解计量单位和时间观念。

3.巩固新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等。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2)》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2)》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2)》主要内容包括:3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运算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运算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符号的含义理解不深,运算速度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要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3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感受数学运算的乐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3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运算的乐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3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运算方法。

4.数学游戏: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6.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3.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的物体和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比较长,有些长度比较短,需要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用米来表示比较方便,有些长度用分米或毫米来表示比较方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1 铅笔有多长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1 铅笔有多长 说课稿

铅笔有多长一、说教材《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1米=100厘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填一填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初步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米、厘米经验,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操作活动为主线,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从而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估一估、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等操作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正确运用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学会正确运用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明明说:“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通过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同时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2018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套说课讲解

2018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套说课讲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1.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8)(1)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20)(1)( )辆车。

(2)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3)( )最少,( )最多。

(4)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5)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6)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3.下面是森林动物园小动物的数量统计情况。

(22)(1)小刺猬有( )只;小象有( )只;小猴子有( )只(2)小猴子的只数是小刺猬的( )倍。

口○口=口(3)小象的只数是小猴子的( )倍。

口○口=口(4)小象的只数是小刺猬的( )倍。

口○口=口(5)这些小动物一共有( )只。

口○口=口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组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5.0以上 4.9~4.74.6~4.34.2以下一年级(1)班29 11 5 2四年级(2)班27 12 6 3六年级(1)班18 20 5 5(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6.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0)(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 ),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 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 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 搭一搭(一)》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2 搭一搭(一)》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用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用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描述复杂物体的长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长度单位卡片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长度单位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长度单位卡片和实物模型,进行搭积木的活动。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长度单位,并能够描述物体的长度。

3.教师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 搭一搭(一)》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2 搭一搭(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并且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这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认知,但是对于长度的精确测量还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测量。

教学难点: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引发学生对于长度的思考,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课堂练习: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测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让学生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步骤。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举例不够贴近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使用更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整体较好,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的问题还不够熟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量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克和千克》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使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能恰当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称量、计算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选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本章内容主要包括: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培养对质量单位的直观认识;
3.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如称量物品、计算物品总质量等;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提出一些有趣的观点和问题,但在引导和启发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为此,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课堂讲解时,我应该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此外,我还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说课稿身体上的尺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说课稿身体上的尺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说课稿身体上的尺子一、说研究:(一)说课标:《身体上的尺子》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课标提出要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长度单位以及测量本质的理解,同时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逐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和量感。

(二)说主题从内容编排来看,北师大版教材并未将其作为一节独立内容,与之相关的内容则是分布数学好玩《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和第六单元《测量》中。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大单元整合,分为以下4个主题。

整合前知识框架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单元教室有多长课桌有多长一米有多长数学好玩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整合后主题框架身体上的尺子主题1:单位量的体验教室有多长1课时主题2:不同量的感知课桌有多长一米有多长身体尺的初步认识(2课时)主题3:量的应用研究身体尺应用身体尺1课时主题4:量的感悟感悟身体尺:大豆种植经验分享。

1课时在主题3中,结合“劳动基地种植大豆"这一真实的情境,设计“数学+劳动+语文”的跨学科主题系列活动,其学习结构图如下:一、研究身体尺,培养学生数感、量感、数据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二、应用身体尺,测量劳动基地和种植大豆,完成种植日记,培养学生量感、应用意识、劳动能力和语言应用等核心素养。

身体力行“尺”度世界研究“身体尺”知识内容测量身体尺;发现身体尺的“秘密”。

核心素养数感、量感、数据意识、推理能力。

应用“身体尺”知识内容测量劳动基地;种植大豆种子;练习:完成种植日记。

核心素养量感、应用意识、劳动能力、语言应用。

(二)说目标:数学学科:1.经历量、比等活动,发现“身体尺”的秘密,积累测量经验,发展量感。

2.选用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建立“身体尺”与米尺的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3.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身体尺”描述生活事物。

劳动学科:1.通过种植活动,照顾身边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测量
测量复习要点:
字母表示: (km) (m) (dm) (cm) (mm)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之间的进率: 1000 10 10 10
一、填空。

(1)量较长的物体的长或测量距离,通长用()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表示,1米可以写作()。

(2)小朋友把手臂伸平,大约长()。

手掌长约()。

(3)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刻度,再看另一端所对的刻度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4)分米是比()长的长度单位,分米可以用字母()表示。

(5)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m=( )cm 20cn=( )dm 49m+29m=( )m
300cm=( )dm 120cm=( )dm 25cm+45cm=( )dm
1cm+25cm=( )cm 500dm=( )m 5dm+45cm=( )cm
59cm-36cm=( )cm 3m-15dm=( )dm 35cm+65cm=( )m
5dm-45cm=( )cm 15dm+50cm=( )dm
三、判断对错。

(1)量物体的长度只能用米尺()(2)小明爸爸身高175dm。

()
()(3)小兔一步可以跳50m()(4)比一米短1分米就是90厘米。

(5)我家的床长约2米()(6)操场大约长80分米。

()(7)小红身高150厘米其实就是1米50厘米。

()
(8)1米的木棒比100厘米的木棒短一些。

()
(9)大厦大约高800厘米。

()(10)操场大约长80分米。

()(11)一根香蕉大约长15厘米。

()(12)一张床长约22dm。

( ) (13)明明的身高150cm,红红的身高15dm,两人一样高。

( ) (14)测量一段路的长度,可以用km,m做单位。

( )
(15)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米。

()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铅笔长13()。

(2)文具盒长2()。

(3)课桌面长6()。

(4)花瓶高30()。

(5)一根跳绳2()。

(6)一幢楼房高45()。

(7)小明高11()。

(8)牙刷长15()。

(9)一棵大树高10()。

(10)椅子高5()。

(11)数学课本的宽是14()。

(12)一根跳绳长3()
(13)教室的黑板长是4()(14)课桌高是7()
(15)教室里的门高是2()。

(16)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17)火车每小时行100()。

(18)汽车每小时行80()(19)课桌高约80()。

(20)语文书长约25()
(21)你的身高约158()。

(22)小刀长约5()
(23)旗杆高约15()。

(24)黄瓜长约20()
(25)一张床长约2()。

(26)铅笔长约17()。

(27)粉笔长约10()。

五、操作题。

1、分别量出以下线段的长度,并填空。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一条比第二条短()厘米。

2.量一量,量出下面图形每一条边的长度。

( )厘米( )毫米
3.画一条长38mm的线段。

4.画一条比3cm长35mm的线段。

5.量一量。

()cm()mm
六、解决问题。

(1)妈妈把一根彩带剪成相等的小段,剪了4次,每段长8分米,这根彩带长
多少分米?合多少米?
(2)一块布长20米,用去6米,还剩下多少米?
(3)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然后用尺子量,量得每段长8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
(4)、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大度相差多少米?
(5)、一条线段长40厘米,另一条线段长8厘米。

两条线段连接在一起后是多少厘米?
(6)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
(7)一根钢管长50米,如果要剧成8米一断,需要锯几次?
(8)小军的身高是1米45厘米,小强的身高是1米65厘米。

小强比小军高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
(9)一块花布长60分米,做一套衣服用9分米,至多能做几套衣服?
(10)这跟绳子长70米,每8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几段?
练习题(一)
一、.单位换算。

3米=()分米50毫米=()厘米3分米5厘米=()厘米300毫米=()厘米500厘米=()米1米=()毫米
5千米=()米600毫米=()厘米2000米=()千米120毫米=()厘米76米=()分米540厘米=()毫米
4千米500米=()米2450米=()千米()米9厘米=()毫米二、.算一算。

1米-4分米=()分米 7 5分米-25分米=()分米
28mm+32mm=()mm=()cm 1m+30cm=()cm
2cm+9mm=()mm 1dm-7cm=()cm =()mm 89cm-20cm=()cm =()mm 3000米+2000米=()千米3米5分米-8分米=()米()分米
4米-3分米=()米()分米
48cm+52cm=()cm=()m 6m+2m=()m=()dm
三、.里填上“>”“<”或“=”。

15厘米○12厘米 4米○5厘米 98厘米○1米 20米○15米
1米○ 3厘米○3米米○50厘米+60厘米3千米99米100厘米40分米3米
88毫米1米2002米1千米1000米
21厘米2分米203毫米23厘米46厘米3分米
400厘米60厘米6分米60厘米8厘米82毫米
3米200厘米50毫米7厘米25分米3米
5500米600米64千米4200米2300千米四、.按要求排一排。

800毫米4厘米9分米1米()<()<()<()<()
20千米2000米200厘米2分米
()<()<()<()<()
3060千米3600米3003千米6003米
()>()>()>()>()
60千米6分米6000米600厘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