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投影》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26.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重点难点】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知识概览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新课导引【生活链接】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m2的矩形饲养场(如右图所示),设它的一边长为x(m),求另一边长y(m)与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问题探究】这个函数有什么特点?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教材精华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重点;理解一般地,形如ky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k叫做比例系数,另外,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也可写成y=kx-1的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kyx=(k≠0)⇔xy=k(k≠0)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拓展 (1)在反比例函数kyx=(k≠0)的左边是函数y,右边是分母为自变量x的分式,也就是说,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的一次单项式,如1yx=,312yx=等都是反比例函数,但21yx=+就不是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可以写成y=kx-1或xy=k 的形式.(3)反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运用由于反比例函数ky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有一对对应的x,y值,或已知其图象上一点坐标,即可求出k,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其一般步骤:(1)设反比例函数关系式kyx=(k≠0).(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出关于k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的值.(4)将待定系数k的值代回所设的关系式,即得所求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是描点法,其步骤如下:(1)列表:自变量的限值应以0为中心点,沿0的两边取三对(或三对以上)相反数,分别计算y 的值.(2)描点:先描出一侧,另一侧可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去找.(3)连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说明:在图象上注明函数的关系式.拓展(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它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2)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3)反比例函数kyx=(k≠0)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这是因为x≠0,y≠0.知识点4反比例函数kyx=(k≠0)的性质难点;灵活应用(1)如图17-2所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教师导学案教学设计(投影(一)

教师导学案教学设计(投影(一)

九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5.1 投影(一)主备学习目标:1、了解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习重点:利用中心投影进行画图学导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内容:观察下列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成员讨论可对上述图片是如何产生的,分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知识点:物体在的照射下,会在或其他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

二、合作探究做一做: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或台灯)等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观察它们的影子。

(1)固定手电筒,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手小棒或纸片,改变手电筒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内成员讨论分析你们观察到的现象)知识点: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出是从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三、互动展示1、确定下图中灯泡所在的位置2、两棵小树在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如图所示:(1)确定该路灯灯泡所在位置;(2)画出图中表示婷婷影长的线段。

四、达标检测五、反思延伸整理收获?谈感受?说说本节课学习中好的方法和困扰的地方?作业布置:见背面家庭作业:1、手电筒、路灯、台灯的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

2. 一个人离开灯光的过程中人的影长()A、不变 B、变短 C、变长 D、不确定3.楼房,旗杆在路灯下的影子如图所示。

试确定路灯灯炮的位置,再作出小树在路灯下的影子。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 .确定图中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画出小赵在灯光下的影子;5.同一灯光下两个物体的影子可以是()A、同一方向 B、不同方向 C、相反方向 D、以上都是可能6.(1)请你确定并画出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2)请你在图中画出小明(用线段EF表示).。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位似的基本概念》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位似的基本概念》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位似的基本概念》导学案【明确目标】1.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画法.2.使学生经历对位似图形的观察、画图、分析、交流,体验探索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3.通过经历对位似图形的认识、操作、归纳等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自主预习】1.以前我们学习了解平移、对称、旋转变换,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展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其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图形位置有什么关系?阅读教材P47—48,自学“思考”与“探究”,理解位似的概念,会找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并能按要求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变换.并完成自主预习区.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__________,对应边互相__________,这样的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__________.2.如下图所示,下列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合作探究】活动1 探究新知:(一)位似图形的定义(1)观察与思考:学生完成教材P47“思考”.(2)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①两个图形相似;②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③对应边互相平行.(3)强化概念的理解.①下图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位似中心;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②下图中是位似图形的是(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似图形必须是两个直角三角形B.全等图形必是位似图形C.位似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必相交于一点D.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⑤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能在( )A.原图形的外部B.原图形的内部C。

原图形的边上D.任意位置活动2 新知应用:(二)利用位似图形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例如图所示,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当堂反馈】完成教材P48练习第1、2题.知识点一位似图形的概念1.下列各组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2.图中两个四边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A.点M B.点N C.点O D.点P3.下列是△ABC位似图形的几种画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按如下方法将△ABC缩小为原来的12.如图,任取一点O,连接AO,BO,CO. 并取它们的中点D,E,F,连接DE,EF,DF,得到△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与△DEF周长的比为2:1;④△ABC与△DEF面积的比为4:1.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二位似图形的性质5.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线段的比为3:2,则这两个图形的位似比为( )A.3:2 B.9:4 C.3:2D.2:16.关于对位似图形的表述,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①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②位似图形一定有位似中心;③如果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④位似图形上任意两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7.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且OA=2AA',S△ABC =8,则S△A'B'C'=________.【拓展提升】如图,在6×8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O和△ABC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A'B'C'和△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2;(2)连接(1)中的AA',求四边形AA'C'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图形中,是位似图形的有( )A.2对B.3对C.4对D.5对2.已知点E是□ABCD中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AE交CD于点0,则图中的位似图形有( )A.1对B.2对C.3对D.4对二、填空题3.已知△ABC,点A为位似中心,作出△ADE,使△ADE是△ABC放大2倍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可以作__________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BCDE放大后,得到五边形A'B'C'D'E'.已知OA=10cm,OA'=20cm,则五边形ABCDE的周长与五边形A'B'C'D'E'的周长的比值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5.用直尺画出下面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点O.6.如图,△OAB与△ODC是位似图形,试问:(1)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OB=3,OC=4,OD=3.5,试求△0AB与△ODC的位似比及OA 的长.7.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出位似中心点O;(2)求出△ABC与△A'B'C'的位似比;(3)以点O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1B1C1,使它与△ABC的位似比等于l:2.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初中平行投影教案

初中平行投影教案

初中平行投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平行投影的概念,知道平行投影的特点。

2. 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投影下的影子的特征。

3. 知道在不同时间物体在平行投影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平行投影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投影下物体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投影现象,如太阳光下的影子、电影院里的投影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平行投影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投影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平行投影的定义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平行投影的定义,明确平行投影是指光线从一个方向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

讲解平行投影的特点,如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关,不同时间的影子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模型或用手势表示,进行平行投影的实践操作。

让学生观察自己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下的影子,总结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5. 总结提升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平行投影的特点和影子变化规律。

强调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行投影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平行投影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总结平行投影的特点和影子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21.1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NO :01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小组_______评价_______一、学习目标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二、自主学习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阅读教材引例,在练习本上自己按题意列出方程并整理,写出最后的方程 是 ;说一说这个方程是 元 次方程。

(2)用类似的方法研究问题1、问题2,经整理后的两个方程分别是 ; ;它们都是 元 次方程。

(3)归纳总结:含有 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 元二次方程。

说一说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特点?(与同学认真交流)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阅读教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抄写三遍)。

说一说哪 一项是二次项?系数是多少?有什么要求?哪一项是一次项?一次项系数是多 少?哪一项是常数项?(与同学认真交流课堂展示)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阅读教材,说一说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它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认真交流。

)自学检测:1、若关于x 的方程023)1(=---x x m n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 _,n =______;2、方程1)12)(3(-=+-x x x 写成一般式是 ;二次项是 ____; 一次项系数是 。

三、合作探究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①2x=-2 ②32=x ③2y 2-3y+1=0④x -3y=4⑤11=-x x⑥5x 2=x 2、根不为x =-2的方程是( )A 、022=+x xB 、5x+10=0C 、0232=+-x xD 、083=+x3、如果ax 2-x -12=0是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如果(m -3)011=++-x xm 是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是_________4、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 常数项。

九年级数学第29章投影与视图导学案 (1)

九年级数学第29章投影与视图导学案 (1)

26.1投影(1)【学习目标】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重点】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一、了解感知活动1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活动2观察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3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4出示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

二、深入学习问题1联系:。

区别:。

问题2图中三角板的投影各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联系:图中的投影都是投影。

区别:三、迁移运用1.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的影子叫做它的_________.2.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_________发出的,它们所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投影,而太阳光线所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投影.3.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5.物体的影子在正北方,则太阳在物体的( )A.正北B.正南C.正西D.正东6.小明在操场上练习双杠时,发现两横杠在地上的影子( )A.相交B.平行C.垂直D.无法确定7.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8.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个建筑物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我的收获:26.1投影(2)【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1投影(1)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1投影(1)导学案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第五章 5.1投影(1)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二、温故知新(一)旧知识梳理:(1)、物体的三视图是指、、。

其中,把从叫主视图,把从叫左视图,把从叫俯视图。

三、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125—127探究(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

比如:太阳光照射在窗框、长椅等物体上时,会在墙壁或地面上留下影子;而皮影和手影都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1、投影的定义: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现象.通常情况下物体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之为.“做一做”思考: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或台灯)等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固定电筒(或台灯),观察它们的影子:(1) 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电筒(或台灯)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中心投影的定义: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发出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投影.例1、确定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议一议如图,一个广场中央有一盏路灯。

(1)高矮相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一定一样长吗?如果不一定,那么什么情况下他们的影子一样长?(2)高矮不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有可能一样长吗?四、随堂练习1、两棵小树在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如图所示。

(1)确定该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2)画出图中表示婷婷影长的线段。

2、如图,一个广告牌挡住了路灯的灯泡。

(1)确定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表示小赵身高的线段。

3、一个人在路灯下走动,他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的长度与他到灯杆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一个人站在路灯下,利用他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可以估算出路灯灯泡的高度,请你设计一个估测方案并画出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1投影(2)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1投影(2)导学案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第五章5.1 投影(2)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一、 学习目标二、 ⒈知道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⒉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⒊知道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二、温故知新1.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_____________2.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在小亮由A 处走到B 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C .先变短后变长D .先变长后变短3.已知小明的身高比小强高,那么在同一路灯下( )A .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B .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C .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D .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三、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129—133探究(一)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与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呢?做 一 做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木棒,三角形和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1)固定投影面(即影子所在的平面),改变小木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小木棒或纸片,改变投影面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 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当小棒或纸片与 平行时,小棒或纸片与其影子全等。

平行投影与正投影定义1.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假设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投射到物体上,当投影射线与投影面垂直时,这种投影叫做正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 平行投影的光源是平行光源,其光线是平行的;中心投影的光源是点光源,其光线交汇于一点.议 一 议:1.下面三幅图片是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请将它们按照拍摄前后顺序,进行排列.(1)在三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2)在同一时刻,两棵树影子的长度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就北半球而言,从早晨到傍晚,太阳光照射方向:东→东南→南→西南→西物体影子的指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长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已知乙木杆的高度为 1.5 m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4-6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北东(2)在图4-6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3)在(2)的情形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分别为 1.24 m 和 1 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四、随堂练习1、图4-9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树影的光线.它们是太阳的光线还是灯光的光线?2、图4-10的影子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还是在灯光下形成的?画出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五:本课小结:本节课知识点:你还有什么收获或困惑?六:当堂检测:1、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你能判断出哪幅图是灯光下形成的,哪幅图是太阳光下形成的吗?2、在下列各图中,两根木棒的影子是在同一时刻、一盏灯下形成的中心投影吗?3、某公司的外墙壁贴的是反光玻璃,晚上两根木棒的影子如图(短木棒的影子是玻璃反光形成的),请确定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课堂作业:P132:随堂练习1习题5、2 1、2、3、4、。

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案(pdf版含答案)(1)

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案(pdf版含答案)(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案26.1.1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1.认识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2.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反比例函数的过程,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试一试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回答下列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与,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它的解析式为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与,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量间具有,它的解析式为.(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 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2 / 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与,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因此变量间具有,它的解析式为.答案:1.(1)t,v,t,v,t,v,v1463;(2)x,y,x,y,x,y,函数关系,y t=1000;x1.68 ⨯104 k(3)n,S,n,S,n,S,函数关系,Sk = ;小结:(1) y = ,非零常数; n x(2)x ,y ,x ,不等于 0 的一切实数;(3)分母,无意义;(4)自变量,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1.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 = 2 时, y = 6 .(1)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当 x = 4 时,求 y 的值.解:(1)因为 y 是 x 的 ,所以设 .又因为 x = 2 时, y = 6 ,所以有,解得, 因此 y = .(2)把 x = 4 代入,得 y = . 2. 近视眼镜的度数 y (单位:度)与镜片焦距 x (单位:m )成反比例.已知 200 度近视眼镜的镜片焦距为0.5m ,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 答案:1.(1)反比例函数,y= ,6 = x试一试k 12,k=12,2 x;(2)y12,3;2.xy 100.x 题组一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某厂现有 300 吨煤,这些煤能烧的天数y(单位:天)随平均每天烧的吨数x(吨/天)的变化而变化.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2)一个物体重100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单位:m2 )的变化而变化.那么p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2.下列函数:① y做一做2x1;②y4=-;③yx⑤ xy =15;⑥y=2,其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填序号). x 23.在xy + 2 = 0 中,y 是x 的()A.一次函数B.反比例函数C. 正比例函数D.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答案:1.(1)y300;(2)p x=300;2. ②④⑤;3. B. S题组二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气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气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体积 x (mL)100 80 60 40 20压强 y(kPa) 60 75 100 150 300则可以反映y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3000 6000A. y =3000x做一做B. y 6000xC.y =D. y =x x2.已知y 与x2 成反比例,并且当x = 3 时,y = 4 .(1)写出y 关于x2 的函数解析式;(2)当x = 1.5 时,求y 的值;(3)当y = 4 时,求x 的值.答案:1.D;2.(1)因为y 与x2 成反比例,所以设y =k k. 又因为 x = 3 时, y = 4 ,所以x 2 有4 = ,解得k = 36 ,因此 y =3236;(2)将x=1.5代入y = x36得y 16;(3)将x2 y = 6代入 y = 36得 x = ± 6 .x 1. 若 y = (a +1)xa -2 是反比例函数,则 a 的取值为 .2. 已知函数 y = 能力拓展m + 3 x1-m2-3m是反比例函数,则m2 2m = .3.反比例函数y=k在x = 2 处自变量增加 1,函数值相应地减少了2 x 3小结:(1)反比例函数y = 中 k≠0,自变量 x 的指数为;k x (2) y 与 x 成正比例, x 与 z 成反比例,则 y 与 z 成. 6 ,则 k= .4.若 y 与 x 成正比例, x 与 z 成反比例,且当 z = 2 时, y = -3,则 y 与 z 的函数解析式是 .答案:1. 1;2. 0;3. 4;4. y = -6 ;小结:(1)-1;(2)反比例. x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会根据解析式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2. 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问题.3. 感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 通过描点法画出下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 y = (2) y = 12 x x解:列表表示几组 x 与 y 的对应值(填空):x … -12 -6 -4 -3 -2 -1 1 2 3 4 6 12 … y = 6xy = 12 x图26.1-12. 通过描点法画出下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 y = - 6x试一试(2)y =-12 x答案:1. 略;小结(2)一、三,一、三,减小;(3)减小;2. 略;小结:(3)二、四,二、四,上升,增大;(4)二、四,增大.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运用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2,6) .(1)这个函数的图像位于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 ,C(-2试一试1, 4 2k k 14) , D (2,5) 是否在这个函数图像上? 5解:(1)因为点 A (2,6) 在 象限,所以这个函数的图像位于 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因为点 A (2,6) 在其图像上,所以点 A 的坐x标满足 y = ,即 ,解得 k=.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因为点满足该解析式,点 不满足该解析式,所以点在这个函数图像上,点 不在这个函数图像上. 2. 下列反比例函数:① y = - 2x②y =③ 7 y =-103x x④ y3 100x(1)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是 ; (2)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的是 .小结:1. 如果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那么这个点就在其图像上,否则,就不在其图像上.2.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位置以及 y 如何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只与有关.函数 图像位置 图像变化趋势y = kxk > 0 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k < 0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3. 如图 26.1-2,它是反比例函数 y =m - 5 图像的一支.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x(1)图像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 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任取点 A (x 1,y 1) 和点 B (x 2,y 2 ) ,如果 x 1 > x 2 ,那么y 1和 y 2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图 26.1-2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只有两种可能:位于象限,或者位于象限.因为这个函数的图像的一支位于第 象限,所以另一支必位于第象限. 因为这个函数位于象限,所以 m-5,解得.(2)因为 m-5 ,所以在这个函数图像的任一支上,y 都随 x 的增大而,因此当 x 1 > x 2 时,.4. A (-1, y ) , B (1, y ) , C (3, y ) 是反比例函数 y = - 1图像上的三点,请你正确排出123xy 1,y 2,y 3 的大小顺序.k 12 答案:1.(1)第一,第一、三,减小;(2) 6 =,12, y =,B 、C ,D ,B 、C ,D ;2.2x(1)②④;(2)①③;小结:2. k 的正负;3,(1)第一、三,第二、四,一,三,一、三, >0,m >5;(2)>0,减小, y 1 < y 2 ;4. y 2 < y 3 < y 1 ;小结:(2)原点.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k1. 如图 26.1-3 所示,反比例函数 y =试一试(k ≠ 0)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P(x, y) ,过这一点分别x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分别为点M 、N ,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为多少?图 26.1-3k解:矩形PMON 的面积S = ,因为y =,所以xy =k ,所以S= ,即过x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的矩形面积为.k2.如图 26.1-3 所示,反比例函数y =k (k ≠ 0)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 E (x , y ) ,过 E 作 xEF ⊥ y 轴于点 F ,连接OE ,所得三角形 EOF 的面积为多少? 解:三角形 EOF 的面积 S= ,因为 y = ,所以 xy = k ,所以 S=, x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并将该点与原点相连,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答案:1. PM ⋅ PN =y ⋅x =xyk k, , ,k ,k ;2. 1 EF ⋅ OF =1x ⋅ y = 1xy1 1.22 22 2题组一1. 下列图像中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是( )(A )(B )2. 填空学习迁移做一做k (C )(D ) 5(1)反比例函数 y =的图像在第象限.x(2)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像如图 26.1-4 所示,则k0;在图像的每一支上,y 随 xx的增大而.图 26.1-43. 对于反比例函数 y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A.图像经过点(-1,3)a 2B. 图像位于第二、第四象限C. x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D. x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4.当a ≠ 0 时,函数 y = ax +1与函数 y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x答案:1.C ;2.(1)一、三;(2)>,减少;3.D ;4.C.题组二k1. 若点 P 1(-1,m ) P 2 (-2, n ) 在反比例函数 y = x(k > 0) 的图像上,则m n (填“>”“<”或“=”) 2. 已知点 A (x 1, y 1) , B (x 2 , y 2 ) , C (x 3, y 3 ) 是函数 y = - xx 1 < 0 < x 2 < x 3 ,则 y 1, y 2 , y 3 的大小关系是3 + 2m图 像 上 的 三 点 , 且3. 已知 A (-1, y 1) , B (2, y 2 ) 两点在双曲线 y = ( )做一做,且y1 >y2 ,则m 的取值范围是xA.m >0B.m 0C.m >-3 2D.m <-3 2答案:1.<;2. y2 <y3 <y1 ;3.D.题组三k1.如图26.1-5 所示,M 为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上的一点,MA⊥y轴,垂足为A,△MAOx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2.如图26.1-6,点A 在函数y =做一做4 4 ( x > 0) 的图象上,且OA = 4 ,过点 A 作 AB ⊥ x 轴于x点 B ,则△ ABO 的周长为.图26.1-5 图26.1-6 3. 如图 26.1-7 所示,A 、B 两点在双曲线 y = ,分别经过 A 、B 两点向坐标轴作垂线段,x已知 S 阴影 = 1,则 S 1+ S 2 等于( ) A. 3B. 4C. 5D.6图 26.1-7图 26.1-84 4. 如图 26.1-8 所示,函数 y = -x 与函数 y = -x6 的图像相交于 A ,B 两点,过 A ,B 两点 分别作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C ,D ,则四边形 ACBD 的面积为( ) A. 2 B. 4 C. 6 D. 8 答案:1.4;2. 2 + 4 ;3.D ;4.D. 1. 如图 26.1-9,P 是双曲线 y =4( x > 0) 的一个分支上的一点,以点P 为圆心,1 个点位x长度为半径作⊙P,当⊙P与直线y = 3相切时,点P 的坐标为. 图26.1-9 图26.1-102.如图26.1-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k( x> 0) 的图像上有一点A(m,4),x过点 A 作AB⊥x轴于点 B,将点 B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C,过点 C 作y 轴的平行线4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于点D,CD =.3(1)点D 的横坐标为(用含m 的式子表示);(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如图 26.1-11,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OA = 2 ,AB = 6 ,点C 在x 轴的负半轴上,将□ABCO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DEF,AD 经过点O ,点F 恰好落在x 轴的正半轴k上,若点 D 在反比例函数y =( x< 0) 的图像上,则k 的值为.x图 26.1-11答案:1.(1,4)或(2,2);2.(1)m+2;(2) CD =4,∴点 D 的坐标为(m + 2, 34) . 3点 A (m ,4) ,点 D (m + 2, 4 ) 在函数 y = k 的图像上,∴4m = 4(m + 2) ,解得 m=1,3 x 3∴k = 4m = 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4;3. 4 x§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何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已知矩形面积为36cm 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x cm 和 y cm ,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A BC D2.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 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单位: m 2)与其深度d (单位: m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500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 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所以 S 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为 ,其中是常量,是变量, S 是d 的函数.(2)由题意,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500m 2,也即 S = 500 ,将其代入 S 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得,解得d =.因此,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500m 2,施工时应向地掘进深.(3)由题意,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也即d = 15 ,将其代入 S 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得,解得 S ≈ .因此,如果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4104104 答案:1.A ;2.(1) Sd = 10 , S =,容积, S 、d ,反比例;(2) 500 =,dd3知识建构试一试。

小初高学习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三视图25.2.2三视图导学案新

小初高学习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三视图25.2.2三视图导学案新

25.2.2三视图【学习目标】1.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2.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课前预习】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三视图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小亮在观察左边的热水瓶时,得到的左视图是( ).答案:B新课早知下图这样的几何体叫做棱柱,它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其余各面叫做侧面,相邻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有三条棱的直棱柱叫做正三棱柱.【课堂探究】1.正棱柱的三视图【例1】画下面正五棱柱的三视图.分析:正五棱柱的五个面是全等的矩形.主视图中有三个面,一条看不到的棱画成虚线;左视图只能看到两个面;俯视图是一个正五边形.解:三视图如图.点拨: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三种视图的大小要一致.2.正棱柱的有关计算【例2】下图为一几何体的三视图:(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任意画出它的一种表面展开图;(3)若主视图的长为10 cm,俯视图中三角形的边长为4 cm,求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分析:此三视图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是矩形,俯视图是正三角形,可以确定此图形是正三棱柱.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三个全等的矩形,上、下两面是正三角形,上面的展开图在某个矩形的上面,下面的展开图在某个矩形的下面.解:(1)三棱柱.(2)如下图.(3)由主视图的长为10 cm,俯视图中三角形的边长为4 cm,确定正三棱柱的高为10 cm,底面边长为4 cm.所以其侧面积为4×3×10=120(cm2).点拨:正三棱柱的展开图有多种,关键是上下两个面的位置不同.3.确定组合几何体的个数【例3】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块数是( ).A.9 B.10 C.11 D.12解析:在俯视图中标出每个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如图,最少7个(竖列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可以相互变化),最多11个.答案:C点拨:通常在俯视图上标出每个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确定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是:根据主视图确定物体每列和高的个数,俯视图确定物体每列和每行的个数,左视图确定物体每行和高的个数.【课后练习】1.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分别是图中三个图形的是( ).解析:由左视图可排除B和D,由俯视图可排除C.答案:A2.如图是由几块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体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答案:A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答案:直三棱柱4.下图所示是某种型号的正六角螺母毛坯的三视图,则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cm 2.解析:正六角螺母毛坯有六个侧面(都是矩形)和两个底面(都是正六边形),因此这个正六角螺母毛坯的表面积为6×12×32×2×2×2+6×3×2=123+36(cm 2).答案:(123+36)。

导学案九(下)29投影与视图

导学案九(下)29投影与视图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导学案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1课时:§29.1.1 投影第2课时:§29.1.2 投影第3课时:§29.1.2 投影习题课第4课时:§29.2.1 三视图(1)第5课时:§29.2.2三视图(2)第6课时:§29.2.3三视图(3)第7课时:§29.2.4三视图(4)第8课时:§29 全章复习第9课时:§29 全章测试2§29.1.1投影学习目标1.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了解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自主学习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106~ P107,找出疑惑之处)二、新课导学※互动探究探究任务一:什么叫做物体的投影问题探究: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本第106页,再彼此交流结果,举例。

教师点拨: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探究任务二: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是什么?问题探究: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本第106,107页,再交流结果。

教师点拨: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探究任务三: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探究:学生以数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在太阳光线和灯光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

教师点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新知:1、物体的投影的概念;2、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3、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反思本节课未理解的知识点,写在下面:※探究升华(学生独立完成,并自己总结,教师点拨)例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零障碍导教导学案》 数学-九年级

《零障碍导教导学案》 数学-九年级

《零障碍导教导学案》数学-九年级第一部分:导学目标1.1 了解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1.2 理解零障碍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对不同学习障碍学生的理解和关怀。

第二部分:知识预热2.1 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准备好迎接新的学习内容。

2.2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图表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第三部分:学习过程3.1 课前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重点知识,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3 示范解题,演示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3.4 练习检测,设计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反馈。

第四部分:概念深化4.1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2 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第五部分:课堂互动5.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5.2 针对学生的不理解或错误观念,及时进行纠正和解惑,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第六部分:知识巩固6.1 巩固当前学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加深理解。

6.2 扩展应用,设计一些拓展性题目,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

第七部分:学习总结7.1 总结本节课内容,明确学习成果和收获。

7.2 激励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第八部分:作业布置8.1 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8.2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促进零障碍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份《零障碍导教导学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零障碍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29-1-1-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导学案

29-1-1-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导学案[29.1.1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1.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重点)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含义、特征、区别与联系. (难点)3.能利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情境引入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知识精讲投影的概念你知道物体与影子有什么关系吗?【归纳】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 (地面、墙壁等) 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针对练习】把下列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平行投影观察下列图片,你认为太阳光线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典例解析【例1】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已知乙杆的高度为1.5m.(1) 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下图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2) 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3) 在(2)的情况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分别为1.24m和1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中心投影由同一点 (点光源) 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针对练习】请你分别指出下面的例子属于什么投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典例解析确定下图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归纳】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1.下列物体的影子中,不正确的是 ( )2. 下面属于中心投影的是 ( )A. 太阳光下的树影B. 皮影戏C. 月光下房屋的影子D. 海上日出3. 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A. 先变短后变长B. 先变长后变短C. 逐渐变短D. 逐渐变长4. 小玲和小芳两人身高相同,两人站在灯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玲的影子比小芳的影子长,则可以判定小芳离灯光较______.(填“远”或“近”) .5.小亮在上午8时、9时30分、10时、12时四次到室外的阳光下观察广场的旗杆随太阳转动的情况,无意之中,他发现这四个时刻广场的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度各不相同,那么影子最长的时刻为 .6. 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7. 小华在不同时间于天安门前拍了几幅照片,下面哪幅照片是小华在下午拍摄的?(天安门是坐北向南的建筑.)8. 确定图中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画出小赵在灯光下的影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方向角和坡角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方向角和坡角问题(导学案)

28.2.2 应用举例第2课时方向角和坡角问题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情景: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 n mile 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问题:怎样由方向角确定三角形的内角?2.学习目标(1)能根据方向角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方位问题.(2)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含义,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有关的实际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方向角、坡度的相关问题.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建模).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76例5.(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独立探索解题思路,然后同桌之间讨论,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4)自学参考提纲:①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cos25°≈0.91,sin25°≈0.42,tan25°≈0.47,sin34°≈0.56,cos34°≈0.83,tan34°≈0.67)a.根据已知在图中标出方向角:如图所示.b.根据方向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在△PAB中,∵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A= 65°,∠B= 34°,PA= 80 .c.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d.写出解答过程:在Rt△APC中,PC=PA·cos(90°-65°)=80×cos25°≈72.505(n mile).在Rt△BPC中,∠B=34°,PB=72505sin sin34.PCB=︒≈130(n mile).②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它周围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B点测得小岛A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D点,这时测得小岛A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如果渔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的危险?解:过A作AE⊥BD于E.由题意知:∠ABE=30°,∠ADE=60°.∴∠BAD=60°-30°=30°=∠ABD.∴AD=BD=12.∴AE=AD·sin60°=12×32=63(海里)>8海里.∴无触礁的危险.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自学提纲的答题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研讨.4.强化: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方向角问题的一般思路.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77.(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先独立归纳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然后对照课本P77的内容归纳,进行反思总结.(4)自学参考提纲:①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a.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b.根据问题中的条件,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解直角三角形;c.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d.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②练习: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斜面坡度i=1∶1.5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AF与水平宽度BF的比,斜面坡度i=1∶3是指DE与CE的比,根据图中数据,求:a.坡角α和β的度数;b.斜坡AB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解答问题的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研讨.4.强化(1)坡度、坡角的含义及其关系,梯形问题的解题方法.(2)在自学参考提纲第②题中,若补充条件“坝顶宽AD=4 m”,你能求出坝底BC的长吗?(3)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巧和方法?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组交流协作情况、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应先认知“方向角”“坡度”及其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添作适当的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然后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答,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已知外婆家在小明家的正东方,学校在外婆家的北偏西40°,外婆家到学校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则学校在小明家的(D)A.南偏东50°B.南偏东40°C.北偏东50°D.北偏东40°2.(10分)如图,某村准备在坡度为i=1∶1.5的斜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 m,则这两棵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为5133m.(结果保留根号)3.(10分)在菱形ABCD中,AB=13,锐角B的正弦值sinB=51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65 .4.(20分)为方便行人横过马路,打算修建一座高5 m的过街天桥.已知天桥的斜面坡度为1∶1.5,计算斜坡AB的长度(结果取整数).解:∵i=115.ACBC=,AC=5,∴BC=1.5×5=7.5.∴AB=228125.AC BC+=≈9(m).5.(20分)一轮船原在A处,它的北偏东45°方向上有一灯塔P,轮船沿着北偏西30°方向航行4 h到达B处,这时灯塔P正好在轮船的正东方向上.已知轮船的航速为25 n mile/h,求轮船在B处时与灯塔的距离(结果可保留根号).解:过点A作AC⊥BP于点C.由题意知:∠BAC=30°,∠CAP=45°,AB=25×4=100.在Rt△ABC中,BC=12AB=50,AC=32AB=503.在Rt△ACP中,CP=AC=503.∴BP=BC+CP=50(3+1)(n mile).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某型号飞机的机翼形状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AC,BD和AB 的长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如图所示,在Rt△BDE中,BE=5.00,∠DBE=30°,∴DE=BE·tan30°=533,BD=103cos303BE=︒≈5.77(m).在Rt△ACF中,CF=BE=5.00,∠FCA=45°,∴AF=CF=5.00,∴AC=2CF=52≈7.07(m).∴AB=BF-AF=DE+CD-AF=533+3.40-5.00≈1.29(m).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海中有一小岛P,在以P为圆心、半径为162 n mile的圆形海域内有暗礁,一艘船自西向东航行,它在A处时测得小岛P位于北偏东60°方向上,且A,P之间的距离为32 n mile.若轮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轮船有无触礁危险?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若有危险,轮船自A处开始至少沿东偏南多少度的方向航行,才能安全通过这一海域?解:如图,∠PAB=30°,AP=32.∴PB=12AP=16(n mile).∴PB<16n mile.∴轮船有触礁危险.假设轮船沿东偏南α恰好能安全通过,此时航线AC与⊙P相切,即PC⊥AC.又∵AP=32,,∴∠PAC=45°,∴α=15°.∴轮船自A处开始至少沿东偏南15度方向航行,才能安全通过这一海域.。

初中数学_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 29.2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 29.2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9.2三视图(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29.2视图有关概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数学思考通过对实物的拼摆及不同方向的观察,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对视图的学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对待和分析问题,学会全面认识事物,而不能片面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重难点、关键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

关键:通过动手画图,经历研究三视图之间联系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能说明是什么原因吗?2.观察与思考你能说出图中左侧三幅图是从那个角度地反映飞机的现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背投上面的五张画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去观察的?教师讲解: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我们知道,单一的视图通常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面的形状,为了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生产实践中往往采用多个视图来反映物体不同方面的形状.例如课本图29.2-1中右侧的视图,可以多角度地反映飞机的形状.教师提问:究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呢?【活动方略】学生观察,思考并作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探索新知教师提问:图中是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视图,你能说出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这本书时得到的吗?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问,由学生派代表回答.回答后教师总结:当书立在桌面上时,左上方的视图是正面观察时的视图;右上方的视图是人站在左方侧面观察时的视图;左下方的视图是从上往下观察时的视图.教师讲解:为了沟通方便,我们必须给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视图加上专用的术语.如课本图29.2-3(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平行投影的特点。

2.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投影现象,并运用投影知识进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投影的概念及平行投影的特点。

2. 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及运用投影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1. 投影概念的理解。

2. 平行投影特点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个物体,并将其投影到屏幕上。

2. 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的特点,提问学生对投影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投影的概念,解释投影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影子。

2. 讲解平行投影的特点,如光线平行、投影均匀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影子、日晷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生活中的投影现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投影实验。

2. 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投影特点,分析平行投影的规律。

3. 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特点。

2. 提问学生如何运用投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艺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投影仪的演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特点。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投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投影知识。

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观察:1.抛物线 开口向;
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直线。
2.抛物线 和 的形状,位置。(填“相同”或“不同”)
3.抛物线 是由 如何平移得到的?答:

三、合作交流
平移前后的两条抛物线 值变化吗?为什么?
答:。
四、知识梳理
结合上图和课本第9页例3归纳:
(一)抛物线 的特点:
1.当 时,开口向;当 时,开口;
6.若二次函数 的图象过点(1,-2),则 的值是___________.
7.如图,抛物线① ② ③ ④ 开口从小到大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其中关于 轴对称的两条抛物线是和。
8.点A( ,b)是抛物线 上的一点,则b=;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另一点B的坐标是。
5.抛物线 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6.将抛物线 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
7.抛物线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8.写出一个顶点是(5,0),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 都相同的二次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_.
4.二次函数 .当x=2时,y=3,则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5.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住(如图).若设绿化带的BC边长为x m,绿化带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___;
④与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它是抛物线的最点(填“高”或“低”),即当x=0时,y有最值等于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1投影(2)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下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投影,其中哪个是平行投影哪个是中心投影?图(2)
(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
二、自学提纲:
(1)正投影的定义: 叫做正投影.在实际制图中,
经常采用正投影.
(2)物体的位置与其正投影的关系:当物体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与原物体的形
状、大小 ;当物体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 ;当
物体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成 。

三、教师点拨:
例1:如图3,在Rt △ABC 中,∠C=0
90,在阳光的垂直照射下,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D 点.
⑴试探究线段AC 、AB 和A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线段BC 、AB 和BD 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吗?
例2:一个圆柱的轴截面平行于投影面,圆柱的正投影是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求圆柱的体
积和表面积.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求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圆柱的轴截面是一个长方形,圆柱体的高和
图3 C A
底面圆的直径是它的两邻边的长,由于长方形平行于投影面,因此其投影与它全等,即该长方形的两邻边相等.可求出圆柱的高和地面半径,从而求出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四、针对练习:
1.球的正投影是( ) (A)圆面. (B)椭圆面.(C)点.(D)圆环.
2.底面与投影面垂直的圆锥体的正投影是( ) (A)圆. (B)三角形. (C)矩形.(D)正方形. 3.指出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各个面的正投影图形,并画出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立体图的正投影
.
4.如图所示,右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
5.如图3,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形成阴影的示意图。

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

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0.36π平方米
B、0.81π平方米
C、2π平方米
D、3.24π平方米
6.分别画出下列几个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看的正投影.
图3•
7.正方形在太阳光的投影下得到的几何图形一定是( )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或一条线段. (C)矩形.(D)菱形.
8.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是;
9、关于盲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1)我们把视线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2)我们上山与下山时视野盲区是相同的
(3)我们坐车向前行驶,有时会发现一些高大的建筑物会被比它矮的建筑物挡住
(4)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在高处视野盲区要小,视野范围大A.1 个B.2个C.3个D.4个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2 三视图——第二课时(P98-P99)
一、自主探究(看书理解、记忆,把重点知识句划在书上,并把课后简单练习完成在书上)
回顾:
(1)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
(2)圆柱的三视图中有两个是,另一个是.
(3)圆锥的三视图中有两个是,另一个是和.(4)四棱锥的三视图中有两个是,另一个是.
(5)球体的三视图都是.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时完成,课上交流展示)
例3. 根据下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解:
例4.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描述物体的形状.
解:
三、巩固再现:P99 练习
四、探究应用:(课上完成并交流展示)
1.小琳过14周岁生日,父母为她预定的生日蛋糕如图所示,它的主视图应该是( )
2.某物体三视图如图,则该物体形状可能是( )
(A)长方体.(B)圆锥体.
(C)立方体.(D)圆柱体.
3.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形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些相同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 )
(A)4个.(B)5个.(C)6个.(D)7个.
4.如果用表示1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下图由6个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5.如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
6.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
7.有一实物如图,那么它的主视图是 (
)
8.如图是正三菱柱,它的主视图正确的是(
)
9.两个物体的主视图都是圆,则这两个物体可能是( )
(A)圆柱体、圆锥体. (B)圆柱体、正方体.
(C)圆柱体、球. (D)圆锥体、球.
10.写出三种视图都相同的两种几何体
.
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所示,则该几何体可以是( )
五、探究小结: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存在的问题?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A. B. 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