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需求共37页
第十一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a) 实际 GDP 2000的 10亿美元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实际 GDP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 在短期中,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倾向于 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給量。 • 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倾向于减少物品与劳务的 供給量。 • 结果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 • 净出口开支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物价水平下
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
• 但是,许多其他因素也影响既定物价水平
时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2. 总需求与总供给 …
物价 水平
总供给
均衡物价 水平
总需求
0
均衡产量
产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总需求曲线
• GDP (Y)的四个组成部分对物品与劳务的总 需求做贡献。
Y = C + I + G + NX
商业周期 经济活动
时间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第十一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在这一章,将货币供与求两方面放在一起,并联系市场商品的总供求进行分析。
第一节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均衡是一个由物理学引入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引入均衡概念,一般将其用于描述市场供求的对比状态。
这里提出的货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概念,则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
货币均衡条件为M s = M d。
而货币非均衡则是M s≠M d。
这里,可能是存在着过大的货币需求,但货币供给短缺;也可能是相对于货币需求来说,货币供给过多。
把价格水平变动的因素置于视野之内,假若价格水平提高,名义收入水平提高,名义货币需求相应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则名义货币需求相应减少。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名义货币需求的增减变化如果只是由于价格水平的波动引起的,实际货币需求并不会因之改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和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利率对于公众和企业的货币需求来说,第九章第一节指出,呈负相关关系。
而货币供给,作为一相关关系。
如图11-1所示,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r0; 或者说,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
图11-1 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求决定的,而且,货币当局并不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调节货币供给,这样,货币供给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图11-2。
而当M s是一条垂直曲线时,货币需求如果增大,利率会由r0上升至r l;货币需求若减少,利率则会由r0下降到r2。
也就是说,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但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
图11-2 货币供给无弹性下的状况二、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为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替代指标,情况如表11-1。
表11-1 1953-1979一般的货币需求理论,收入Y总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至于利率,在集中计划体制下,对货币供求起不了什么作用。
这样,选取收入变量作为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代表性指标是合理的。
以国民收入指标代表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中的收入变量Y,1953-1979年这一指标的增长变动如表11-2。
货币均衡(备考专题)
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动态过程。
(Md=Ms)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需要具备两各条件: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
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利率是货币均衡的基本手段。
从供给方面看,利率越高,货币供给量越多,利率越低,货币供给量越少。
从需求方面看,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低,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高。
通货膨胀按照物价上升比例划分:爬行(1%-3%),温和(3%-6%),严重(6%-9%),飞奔(9%-)。
通货膨胀测量的指标体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定:结余购买力、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价格补贴状况、市场供求状况。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短期性、非政策性。
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需求拉上型: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我国需求拉上型的四个具体因素: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总供给给定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方法:治理宜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凯恩斯的需求拉上假说的理论缺陷在于假定通货膨胀与充分就业共生。
成本推动型: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
前提条件:总需求给定工资推动:由于工资提高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
前提条件:它的产生以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前提。
利润推动:是由于生产投入品或要素的价格因市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前提条件:它的产生是以存在物品和劳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
治理通货膨胀应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等多方面综合施治,如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等,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物价消费指数化等。
通货紧缩的特点:三低一高,低增长、低投资、低消费、高失业。
西方经济学 马列工程 第十一章
济
学
会卖出债券,把货币留在手中,这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
需求。
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便会预计价格会很快
宏
上升,于是买进债券,减少货币持有量,即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计价格会下降,于 是卖出债券,增加货币持有量,即货币需求增加。
观
经
济
L2=L2(r)=-hr h:利率对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的影响系数
宏
观
经
济
由于放弃一部分手中的货币就等于丧失了一定的灵活性,所以
,凯恩斯把利率看作失去一定量货币(灵活性)而获得的代
学
价,或者为得到一定量货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而愿意持有的 货币数量(包含已经持有的货币数量)。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种: (一)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宏
观
经
–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济
学
–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宏
• 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明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 均衡与波动的基本模型。 • 尽管IS-LM模型并不是凯恩斯本人提出的,但长期以来它都
观点
• 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货币的总
供给是外生的,其大小与利率无关。只有货币的总需求
宏
观
经
济
学
是内生的。这显然是宏观的观点。不过,这种观点忽略
了货币供给乘数所造成的货币供给内生化问题。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经济学货币均衡
的货币均衡
i
i1 i2
M
3
M
1 2
L
M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仅是局部均衡
1、以上分析是假定收入(Y)是不变,若收入 发生变化,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发生变化。 这也即意味着,货币市场的均衡是不稳定的, 会随着Y的变化而变化。只有Y是均衡国民收 入时,货币市场的均衡才是稳定的,才是真正 的均衡,即一般均衡。
2、IS曲线:商品市场均衡是Y与i的组合。
此处强调的是利率对产出的影响
3、IS曲线的左右区域的含义?IS曲线的平移?IS曲 线平陡的决定?
IS曲线: 特性与 非均衡区
i
B
A
IS Y
i
IS曲线的移动: 自发性支出增加
IS IS
Y
五、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当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生 了均衡国民收入Y和均衡利率r,实现了瓦尔拉 斯一般均衡。在图形上表示为IS曲线与LM曲线 的交点,称之为IS — 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一般均衡
i
A
C i*
B
Y*
LM
IS Y
社会总供求均衡
一、IS — LM模型的假定条件
经济危机(供给无限)、物价不变
二、总需求曲线(AD曲线)
IS — LM模型描述的实际上是总需求,当 物价可变时,总需求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是AD 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AS曲线)
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物价水平与总产出之 间的关系。其存在三个区间:凯恩斯区间—— 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半通涨区间——资源相对 充分利用、古典区间——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AS曲线是在假定名义工资刚性、工人存在货 币幻觉的条件下得出的。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328p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 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 人消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所以私人的产品必 须纳入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
利率的基本概念、利率的确定、利率结构的决定、单利和复 利、利率的作用、我国的利率改革
授课安排
第五章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第六章 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建立及改革、西方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七章 存款货币银行
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发展、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负债业务、资产业 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金融创新、信用货币的创造、经营原则与管理
备保持多少为宜?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下
调?
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必要
回答上述问题并深入本质,取得科学的认识 在货币银行学中,上述问题可能直接找到答案,也可能
找不到答案。找到答案的往往也不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有的是论断,有的是模型,但总的说来,是考虑问题的 思路,剖析问题的方法。找不到答案的,只是说没有直 接答案,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在并无直接答案的论述中 领悟到独立钻研的门径。 所以说,学习货币银行学,有否收获,关键要看是否掌 握了探索分析解剖判断这一领域中主要问题的入门钥匙。
要在把握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
我们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学习货币银行学,学习它 是为了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因此,必须从中国的 实践、中国的国情出发。
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创新,扬长避短 也要学习西方的货币银行学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起源 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如何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制度 货币消亡论
(货币银行学)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精品文档)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供给、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及其种类概念: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是一个存量概念,执行了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存手段职能。
分类:1.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主观货币需求:指人们在主观上要占用的货币量,是一种无约束的需求。
客观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在经济学中,我们研究的货币需求是指客观货币需求。
2.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是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探讨一国需要多少货币量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是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研究个体社会经济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往往大于宏观货币需求,货币理论主要关注宏观货币需求。
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社会各经济部门当时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综上所述:经济学中研究的货币需求是客观的、宏观上的、实际的货币需求。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1.价格水平: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情况下,价格越高,用于交易和周转的货币需求量就越大,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关系。
2.收入水平: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
3.利率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利率和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在商品与交易总额一定的前提下,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少。
5.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
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呈正比关系。
6.企业、居民对未来利润和价格的预期:若企业预期利润下降,则会减少投资,货币需求量减少。
若人们预期物价下跌,则愿意多持有货币而放弃其他资产,因此货币需求增加。
7.其它因素:三、货币需求理论1.古典货币数量理论主要包括现金交易数量理论、收入数量理论和现金余额数量理论。
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 • “面纱论”: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 短期内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但从长 时期考虑,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 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 马克思“第一推动力”的说法:再生产扩 张的起点是企业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 买,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掌握足够的货币。
• “三阶段”理论
P
第 三 阶 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O
Y
(四)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密切相关。如下图: AS AD
Md
Ms
• 但是,货币均衡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均衡。
(1)市场需求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 给都构成市场需求;
– 货币供给=现实流通的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 – 市场需求=现实流通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2)市场供给因商品、服务的实现提出对货币的需 求,但这方面的需求并不是货币需求的全部。
– 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 – 货币需求=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对现实不流通货 币的需求
• 关键词: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流动性偏好
• 思考题: 1、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简述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
o
Ms=Md
M
(二)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 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 财政收支状况 – 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 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二、总供求
(一)总供求的含义 • 总供给是指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包括: – 消费品供应 – 生产品供应 • 总需求是指指向于市场的支出。包括: –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 总供求均衡的条件: –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二)总供求均衡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1章总需求Ⅱ:应用IS LM-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货币传导机制(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答:货币传导机制也称货币传递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一个过程。
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递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二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传导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这一过程可用符号表示为:M r I E Y→→→→。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货币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这一过程可用符号表示为:→→。
M E Y2.庇古效应(Pigou effect)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
第十二讲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讲解
第二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 3. 紧缩效应在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这个问题 的解决理应较为容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所 有实行类似体制的国家均长期存在总需求大于 总供给的局面。决策者虽然一再宣告解决这样 矛盾的决心,却一直没有能够解决。
• 4.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有一次成功的紧 • 缩经验,使过大的需求迅速下降并逐步恢复平 • 衡。但这是个特例。
• AS为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 2、AS(市场供给)、AD(市场需求)、MS(货帀供给)、 Md(货币需求)的关系描述
• (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 偏小的货币需求;
• (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 (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
第二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 5. 而当需求扩张不是突发的,即正常生产已经 事实上是在需求扩张的支持下运作时,单纯的 紧缩,通常的结果是,总需求缩减,实际再生 产缩减,从而总供给缩减,供需的差额仍然不 能由于紧缩需求而取得均衡。
• 6. 至于紧缩的物价效应,一般情况下是直接的。 但从较长时间考察,如果紧缩也抑制了实际的 经济增长,那么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依然难以 缓解。
第二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 七、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 (一)调整货币供给量 • (二)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 (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 (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第三节我国对均衡理论实践
• 一、我国对均衡理论的探索 • 1.改革前计划体制强调“平衡” • 2.改革后反通胀的“平衡”观 • 二、我国的“三平”理论实践 • 是指在安排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消费函数表
6000 6000 6000 9000 12000 15000 15000 14700
0 0 0 3000 3000 3000 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300 3300 3300 300 0
c+i
E
c+i’ c+i
∆i
)
0
。 45
y y’
∆y
y
图3-18 乘数效应
第五节 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 加速原理: 资变化的理论。表示投资变化引起收入变 资变化的理论。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加速数=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 加速数 总投资的改变量/(本期收入 上期收 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上期收 入)
i ,s
s E
+
0
i y
图3-12储蓄曲线和投资 储蓄曲线和投资 曲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
y0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c ,i c+i
E
)
0
。 45
y0
y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图3-13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 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三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物价水平 下降,利率下降,实际汇率贬值,刺激了 净出口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 需求量。
❖ 但在价格水平固定的情况下,任何影响总 需求发生变化的因素变动,都将导致AD 曲线的移动: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因素变动 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引起总需求减 少的因素变动使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 费都更为富裕,又可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刺激 了消费品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 量。
❖ 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家 庭购买商品和劳务所需的货币就越少,于是家庭 会去进行股票、债券投资,或者储蓄,导致利率 下降。鼓励了更多的投资品支出,刺激了投资品 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第十一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
➢(一)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 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从实物形态计量,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内消 费品总量、投资品总量、商品库存增加量、 商品净进口量以及劳务总量之和。
➢从价值形态计量,总供给等于社会成果经过 社会分配后所形成的总消费、总储蓄和政府 净税收之和。
❖价 ❖格
❖ 水 P3 ❖平
❖P
❖
P2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D C
涨价了,生 产多多,更
多。。。
❖
❖
P1
A
B
Y0
Y1
Y2 Y3 YF
产出Y
❖ 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一般物价水平和厂商总产量之间 的关系。
❖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在高的 价格上,设工资不变,每一厂商愿意供 给更多的一些产品,从而总供给更大。 根据厂商在价格水平上升时愿意供给的 数量,可以划出所有厂商愿意供给的产 量水平的轨迹,得到一条总供给曲线。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 这就将凯恩斯思想的局限性同时反映出来 了。
• 该模型只强调利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价 格的重要性。
• 模型中也没有将消费需求、资本边际效率 这些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去。
第四节 本章评析
• IS ▬ LM模型的创造者希克斯本人在晚年也 对其表示不满。(参见教材p114 ▬ 115)
L= L(Y)+ L(r)= kY + hr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三、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一)LM曲线的含义
•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与货 币需求的相等。
(二)根据定义推导LM曲线 (三)从货币市场均衡角度推导LM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四、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一)LM曲线的斜率 (二)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图解)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IS▬ LM模型
本章评析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 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益的决定 – 货币需求的决定 – 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 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一、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率的决定
• 本节涉及两种利率决定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宏微 观区别:
(一)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 古典的利率由资金借贷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决定, 而且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都是内 生的,也显然是微观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 当利率下降到社会公认的水平时,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将 会达到最高,于是,全部抛出手中的债券而持有货币。 这时,无论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拿在手中。这时的 货币需求变得极大。
• 这种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 “流动性陷阱”的概念与市场化的复利有关,不 讲清楚复利和西方国家债券发行的规则,不讲清 楚在投机动机下对货币需求的含义,就难以理解 “流动性陷阱”。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 该模型也是以数学模型描述经济思想的一 个代表。虽然该模型在说明总需求通过产 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反映出的变 动方面,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局限性和不 合理支出也十分明显(参见p113—115)。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其一,它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数理表达方式概括凯恩斯思 想,存在与凯恩斯思想不一致的地方,而且涉及不够合 理。
– 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益的决定 – 货币需求的决定 – 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 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一、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率的决定
• 本节涉及两种利率决定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宏微 观区别:
(一)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 古典的利率由资金借贷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决定, 而且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都是内 生的,也显然是微观的观点。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五)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 解)
(六)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解) (七)政府转移支付变化引起的IS曲线变动
(图解) (八)国外需求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解)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十一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当资源充分闲 置时,Ms增加,总供给 置时,Ms增加, ,Ms增加 增加,但价格不变. 增加,但价格不变.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潜在资源仍可 利用时, Ms增加 增加, 利用时, Ms增加,总供 给继续增加, 给继续增加,但价格陆 续上升. 续上升. 第三阶段:资源无闲置时, 第三阶段:资源无闲置时, Ms增加 总供给不变, 增加, Ms增加,总供给不变, 而价格直线上升. 而价格直线上升.
4.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 4.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 四边联动关系
市场供求
S
D
货币供求
Md
Ms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有早期的
马克思的“ “面纱论” 、马克思的“第一推 面纱论” 动力论” 现代经济学的“ 动力论” 、现代经济学的“三阶 段论”等各种学说. 段论”等各种学说.
货币扩张对总供给影响的三阶段
二、我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状 况 1. 特点: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特点: 2. 原因: 原因: 微观主体投资饥渴和预算软约束 造成货币供给过多 。
三、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 表现的差异 主要矛盾不同: ◆主要矛盾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货 币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现象可以 交替出现; 交替出现;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均 衡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供大于求. 衡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供大于求.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
一、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1.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 . 系 货币供给是社会总需求的载 体,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 。
2.社会总供给与货币需求 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与总供给 主要说明货币供给对总供给 有否能动作用. 有否能动作用.
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需求-文档资料37页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2
сентября 2019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把价格水平变动的因素置于视野之内,
假若价格水平提高,名义收入水平提高,
名义货币需求相应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则名义货币需求相应减少。如果货币当局
不相应调整名义货币供给,货币非均衡的
局面就会出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名义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4)取得投资者对投资的使用效益责任不 明,项目超概算、建设延期、大量的后遗 症等是常见的现象。
但要使这一不等式有硬化的约束力, 必须具备如下的前提条件:
(1)外生价格,即无论是投入晶价格,还 是产出价格,对企业来说都是给定的;企 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制定者;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1
сентября 2019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经济学引入均衡概念:一般将其用于 描述市场供求的对比状态。这里提出的货 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概念,则是用来说明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均 衡条件为MJ‘Md。而货币非均衡则是M,; iMd。这里,可能是存在着过大的货币需求, 但货币供给短缺;也可能是相对于货币需 求来说,货币供给过多。
1.在集中计划体制国家,货币供求均衡 问题的主要矛盾是货币供给经常偏多,而 且供给过多的失衡程度可以长期保持在较 严重的水平上。
23.09.2019понедельник, 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8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阶段中可能以货币 供给过多为主要面,也可能以供给不足为 主要面,但其间总有供给过多与供给不足 的经常交替。
4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2)税收制度和利润缴纳制度,对企业来说 是强制的、硬性的、不可改变的;
(3)在原规模经营条件下,不存在国家追加 的无偿拨款;
(4)不存在商业信用和弥补企业资金亏空之 类的信用贷款;
(5)不存在其他外部的补充资金来源,等等。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上述预算约束硬化的 几个条件是交互作用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 条件可以通融,即“软化”,对企业就很难 实现硬化的预算约束。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三、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
在长时期的探索中,人们认识到,特定 的集中计划体制环境和高速度发展的经济扩 张决策趋向形成国有企业行为的投资饥渴和 软预算约束特征。通过这样的微观主体行为 特征解释经济非均衡,当然也包括货币非均 衡,其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学者亚诺什·科 尔内。投资饥渴的主要表现是: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7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四、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 差异
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货 币均衡和非均衡,在表现方面有明显差异。 了解这种差异,对于剖析双重体制下的货 币均衡问题有所帮助。差异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2.货币供求的均衡和非均衡,在集中计划 体制国家,并不直接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 变动上。由于对价格的计划管理,货币供 应增长过快,并不引发明显的物价上涨, 而是表现为商品供给短缺、普遍的票证配 给制度、购买排队以及国家牌价与黑市价 之间悬殊的价差等。至于货币供给过多, 更不会引起利率下降。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1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把价格水平变动的因素置于视野之内,
假若价格水平提高,名义收入水平提高,名
义货币需求相应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则名
义货币需求相应减少。如果货币当局不相应
调整名义货币供给,货币非均衡的局面就会
出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名义货币需求的
(1)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一个企业或非营利 机构不想得到投资;
(2)在投资需求上,不存在饱和问题;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3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3)微观主体追求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持 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这种强烈的投资饥 渴源于扩张冲动,有一轮比一轮更强烈的 现象;
增减变化如果只是由于价格水平的波动引起
的,实际货币需求并不会因之改变。这时,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提高
时,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M,/P减少;
物价水平下降时,则M‘/P数额增大。对
应着并未改变的实际货币需求,同样也说明
货币的非均衡。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2
апреля 2020 г.
3.亏损补贴由计划确定,原则上由财政拨 款,其他补贴则较少;但信贷制度极软,确 无还款能力的企业也能得到贷款,推迟还款 或不履行还款义务的现象并不罕见。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6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由于以上情况,前面举出的不等式,对企 业实际上没有多大的约束力。在投资饥渴 和软预算约束的情况下,货币供求的失衡 则难以避免。对于投资扩张,有流传甚广 的概括,即“基建挤财政,财政挤银行, 银行发票子”。至于日常资金的短缺,事 实上最后也都是由信贷途径,即扩大货币 供给的途径解决。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10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在集中计划经济体系中,对于货币供求对 比的调节则主要靠直接的计划方法和行政 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往往采取调整计划价 格和利率的做法,不过是辅助性的。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5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中国传统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 是: 1.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价格的确是 外生的,即大多数企业无定价权。
2.税收制度,在制定过程中,作为企业代 表的各工业主管部门通过谈判,可施加有力 的影响,制定后,一般说来还比较严格;但 利润的上缴,则有较大弹性。至于拖欠税利 的问题,也屡有发生。
(4)取得投资者对投资的使用效益责任不 明,项目超概算、建设延期、大量的后遗 症等是常见的现象。
但要使这一不等式有硬化的约束力,必 须具备如下的前提条件:
(1)外生价格,即无论是投入晶价格,还 是产出价格,对企业来说都是给定的;企 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制定者;
06.04.2020понедельник, 6
9
апреля 2020 г.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3.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利率不仅是 货币供求均衡与否的信号,而且在货币供 求由失衡趋向均衡的调整过程中,还有调 节功能。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对收 益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经营规模的变化, 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变化,结果则会调整货 币供求的对比。利率的作用更直接:高利 率促使货币供给增加而抑制对货币的需求; 低利率的效应则是反方向的变化。这是经 济自调节的机制。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经济学引入均衡概念:一般将其用于描 述市场供求的对比状态。这里提出的货币 均衡与货币非均衡概念,则是用来说明货 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均衡 条件为MJ‘Md。而货币非均衡则是M,; iMd。这里,可能是存在着过大的货币需 求,但货币供给短缺;也可能是相对于货 币需求来说,货币供给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