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第五讲 区域经济发展(共73张PPT)
高考研究课(二)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十四分。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农业区
分布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 A_松__嫩__平原,
农业区
B_三__江__平原, C_辽__河__平原
_玉__米__、大豆、小麦和_水__稻__等作 物
①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
主要分布在
林业和 特产区
D大__兴___安__岭_,E_小__兴_ 安__岭__,长白山
供了条件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一)
高考研究课(二)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十四分。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三)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_气__候__、地貌、_植__被_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一)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2)社会经济条件:
距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 市场条件
平高低、消费习惯。
交通条件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 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 品等)
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 农业技术
农业科技水平
国家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3.农业发展遵循原则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1)坚持开发、_利__用__与治理、_保__护_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_生__态__效__益__的统一。
4.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 草原区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5章)区域竞争与合作
但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现实中,进口替代 政策失效的原因除了区位调整成本外,还有市场规模过小和比较劣势这 两个因素。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
3.贸易自由化与工业化
第一节 区域贸易与竞争
2.比较成本学说
这个学说是由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 提出的。该学说提出各区域之间通过比较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利用生 产成本的相对有利条件,发展专业化生产与区域贸易。
如果有两个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 商品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 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 ,两个国家仍然可以利用有利/不利的程度实现互补,攫取收益。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
根据前述的因果关系,对中间投入品进口和最终消费品进口应采取 不同的贸易壁垒。对中间投入品而言,贸易自由化促进工业化。许多发 展中国家也正是通过在提高最终消费品进口壁垒的同时降低中间投入品 的进口壁垒,促进本国的工业化进程。
全面的贸易自由化:市场开放度(进口壁垒)存在一个临界值,当 市场开放度大于该临界值时,贸易自由化就可以促进工业化。
首先,强化与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的外交合作;其次,对不同国家采取 不同的战略对策;再次,继续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最后,充分利用高 层外交保障资源供给。
第一节 区域贸易与竞争
4、区际资本和产业竞争
1.区际产业竞争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一般表现为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即在产品的 成本构成中,劳动力的投入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资本的投入所占比重趋 于上升。区域产业转变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资本、劳动力在发达地 区与落后地区之间转移的过程。 区域产业发展遵循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 业的发展路径,其平均资本-劳动比率逐步增大。
《区域经济学》讲义
04
区域政策与规划
区域政策概述
区域政策定义
区域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 段。
区域政策目标
区域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繁荣。
区域政策类型
区域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等 多种类型。
区域发展规划
03
案例总结与启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案例,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后续分 析提供基础。
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和 分析,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发展规 律,为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总结案例分析的成果和经验教训, 提炼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和 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区域经济现象的空 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如空间分布图、地理信 息系统(GIS)等。
空间模拟与预测
基于空间数据和模型, 对区域经济现象进行模 拟和预测,如地理加权 回归分析、空间时间模 型等。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01
回归分析
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解释和预测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1 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运行,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差异,有助于 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产业转移与承接
01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 升级和资源环境压力等原因,将部分 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现象。
200x年下《区域经济学》讲义第一版 主讲:经济管理学院 韩纪江
(5)国土经济学
• 以国土为研究对象,强调国土资源的保
护
利
用
。
精品ppt
(6)国际经济学
• 更为宏观的区域经济学, • 在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布局。 • 强调为了国家利益,如何惟利是图。
精品ppt
第一章 区位论
第一节 区位论的产生和初期发展 第二节 近现代区位论 第三节 经济活动区位
精品ppt
第一节 区位论的产生和初期发展
讨论:关于泰安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知道多少?
精品ppt
6、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 (1)我国是一个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大、发 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 (2)西方国家都曾经出现过萧条区、衰落区, 我国某些老矿区集中的地区,人口超载地区等 不同类型与成因的“问题区域”至今还没有针 对性强,具体可操作的区域政策。
精品ppt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精品ppt
1、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
• (1)区域内经济结构。 • (2)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路径。 • (3)研究区际关系,经济分工与协作。
精品ppt
2、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生产力布局学 • (2)西方经济学 • (3)部门经济学 • (4)经济地理学 • (5)国土经济学
精品ppt
(1)生产力布局学
• 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物 质生产部门的空间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 研究生产力空间配置的最优化。
• 区域经济学则是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最 大化。
精品ppt
(2)西方经济学
研究的范围: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 理论基础和指导。 • 学习的先修课程。
精品ppt
讨论: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一个经济区域? ——撒南非洲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贸易转移效应
P甲=P丙(1+t)
P乙 a
23
1、贸易创造效应
国 建立关税同盟之前 甲乙建立关税同盟之
别
后
国内价格 关税税率 国内 关税税率 价格
甲 35
100% 26 成员间0%
非成员75%
乙 26
75%
26 成员间0%
非成员75%
丙 20
0%
20 0%
24
贸易创造效应
建立关税同盟前三国不存在商品流动, 所以只能在本国市场上生产和销售产品。 在甲乙建立关税同盟后,乙国就具备了 绝对优势,在不存在贸易壁垒的情况下, 向甲国出口商品。这一贸易活动在关税 同盟建立之前是不存在的,称之为贸易 创造。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 将是发展中国家间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 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区 域自由贸易安排,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国 际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加强与周边邻 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 自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亚洲国家在 区域合作方面的最重大突破。
WTO允许区域一体化组织存在,而且鼓励它的发展, 只规定这些协议不得针对区域协议以外的国家设置贸 易壁垒,必须包含所有贸易,必须尽快朝关税同盟或 自由贸易区发展。如果一项协议在10年内都未能成功 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WTO就不承认其合法性。
20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 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的所有影 响,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 应是指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水 平给定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区域 内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及消费者福利带 来的影响。动态效应,则指随着时间的 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带来的 长期的、动态的影响。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ppt25页
第二节 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
产业政策的本质是: 一种政府行为, 一种非市场性质的经济调控手段, 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工具。
(3)一般目标: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兼具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效益的竞争),提高 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4)手段:控制市场结构,控制市场行为,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5)核心内容 ①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基本内容:分割已经形成的垄断企业;限制价格共谋行为,鼓励竞争;禁止搭配销
售和排他性交易。 例外原则:自然垄断产业
5.产业技术政策
(1)定义:国家对产业技术发展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政策总和。 (2)内容: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计划,包括制定各种具体的技术标准、技 术发展规划,公布重点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限期淘汰的落后技术项目清单;技术进步促进 政策,包括技术引进政策、技术扩散政策、技术开发扶植政策。 (3)手段:直接干预手段,间接干预手段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特征及作用
一、产业政策的特征 (1)时代性:产业政策的内容、目标和手段必须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要,并与不同历史时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2)民族性 ①各国产业政策都旗帜鲜明地维护自身民族利益; ②产业政策必须同具体国情相适应。
4.产业布局政策
(1)定义:政府制定机构根据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 条件,对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意图及其相关措施。
(2)内容:地区发展重点的选择和产业集中发展战略的制定 (3)目标:经济不发达阶段,非均衡性;经济较为发达,均衡性 (4)手段:规划性的,政府直接干预
区域经济学第5章.ppt.
第5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组合要素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地域构成单元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的类型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区域经济的空间开发模式5.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理论5.1.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5.1.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5.1.2.1 不同学科视域中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论5.1.2.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中的“点”、“线”、“面”要素分析5.1.2.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要素组合模式5.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理论5.1.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陈才(1991):“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陆大道(1995):“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李小建等(1999 , 2006):“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5.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理论5.1.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5.1.2.1 不同学科的观点5.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理论5.1.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5.1.2.1 不同学科的观点2.区域经济学观点把空间经济结构要素分为:①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活动极化而成的中心(节点);②受经济中心吸引和辐射影响的经济腹地(即域面,指各种经济活动的地域依托);③由交通、通信等线状基础设施组成的经济网络。
5.1.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5.1.2.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中的“点”、“线”、“面”要素分析1.点要素点具有三大基本特征:①“点”有明确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②“点”的大小和形状本身反映地域空间的特征。
如平原地区的城市体系往往是同心圆形状,而山地丘陵地带的经济节点则一般沿着河流呈带状分布。
③“点”具有极化和扩散功能。
点的极化是对外部要素的吸引和融合,点的扩散是内部经济能量向外的辐射和扩展。
区域经济学演讲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促进区 域与外部市场的交流和合作。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因素,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 区域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政策与制度
政策与制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保障,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可以
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01
02
03
04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区域
经济均衡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区 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绿色发展战略
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对外开放战略
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吸 引外资和技术,提高区域经济
政策因素
政府在税收、投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 产生。
人力资本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技能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影 响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差异的解决对策
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引导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优 化产业布局,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 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降 低地区间的交易成本,促进经济交流 与合作。
03
与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而区域经济学则更
关注城市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和规划。
区域竞争与合作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区域竞争概述 • 区域合作的意义与形式 • 区域竞争与合作的实例分析 • 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未来展望 • 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策略 • 加强区域合作的路径
01
区域竞争概述
区域竞争的定义
区域竞争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 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方 面展开的竞争。
区域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区间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和合作地位。
05
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策略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激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创新活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区域发展模式。
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提高区域科技创新 能力。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提升区域产业的技术水平。
加强区域品牌建设
01
02
03
制定品牌发展战略
明确区域品牌定位,制定 品牌发展规划,提升区域 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加强品牌营销推广
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 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区域 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 力。
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方式,降 低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准 入便利化程度。
加强法治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优化税收政策
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税负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四)新贸易理论
• 意义与不足: 第一,新贸易理论作为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使国际贸易的
理论解释更接近于现实,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第二,新贸易理论为解释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趋
势——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以Biblioteka 大规模的产业内贸易,提供了 理论依据;
单边贸易
双边贸易
多边贸易
一、区际贸易与工业化
(二)单边贸易保护与工业化
1.贸易保护的降价效应
• 本国贸易壁垒的提高将对本国国内工业品的市场消费价格或者说对本 国的商品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 如果单边贸易保护导致的降低本国商品价格指数的区位效应大于贸易 保护引起的提高价格指数的直接效应,那么单边贸易保护可以降低本 国价格总水平。
• 降价效应存在的条件是区位效应足够大。
贸易保护的区位效应
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
• 贸易壁垒阻碍进口 • 本国产业扩大和外国产业
向本国转移
• 贸易壁垒提高进口品价格 • 提高国内产品要素价格,
进而提高国内商品价格
一、区际贸易与工业化
(二)单边贸易保护与工业化
2.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降价效应 • 在资本流动情况下,实行单边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将提高其工业份额,
分 分工能够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和国民 工 收入增加
绝对成本 假说
交 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而产生的分工是 换 由生产的绝对成本决定的。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学说
• 用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分析区域分工和贸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第一,每个区域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商品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或者
称之为优势。 第二,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每个区域都应该选择生产绝对成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主要内容
• 本章主要论述了区域分工的基础和形式,考察了区域合作和区际贸易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结合要素流动及产业转移趋势,论证了区域一体 化的发展规律。
1 区际贸易与竞争
2 区域经济合作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一体化探索
第一节 区际贸易与竞争
一、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理论
(一)区际分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部门间分工与协作; 区际分工与协作。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必然导致部门 间、城乡间以及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的思想。 (三)区际分工因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而产生,但它又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发展。 (四)苏联的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把马克思的区际分工思想 进一步发展成为区际劳动分工理论。
第三,由于该理论产生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背景之下,故其 未能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解释贸易现象。
三、区际资源竞争
(一)资源竞争新态势
• 旧的供需格局已经不适应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在打破 旧格局建立新格局这一过程中,资源将越发得到重视。
(二)资源竞争新方式
• 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内,国际资源市场基本上属于买方市场。
(三)要素禀赋理论
• 核心思想: 第一,各国或地区在地域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专门生产生产
要素相对丰富商品,少生产生产要素稀缺的商品,以发挥各自所拥有的 生产要素优势。
第二,地域分工和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要素供给的不同,它 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
第三,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最重要的结果,是各国 (地区)能够更 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 • 结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的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
• 对于北部地区来讲,资本收益率提高,劳动收益率降低,总体收益;对 于南部地区来讲,资本的流入,通过改变落后地区的资源配置结构和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内劳动力和资本的收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四、区际资本和产业竞争
(三)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
• 区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比较优势转化的必然结果。 • 首先,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不断转移已经丧失优势的产业,从收入分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 区际贸易与区际分工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前者强调 交换,后者注重生产。因此,区际贸易理论与区际分工理 论是融合在一起的。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很多,其中影响 比较大的是如下几种学说或学派:
绝对成本学说 比较成本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
新贸易理论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学说
四、区际资本和产业竞争
(一)区际产业竞争
• 假定:① 一国分为两个区域:北部和南部。其中,北部为经济发达地 区,南部为经济落后地区。北部地区参与地域分工的主要是资本密集 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南部地区参 与地域分工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其中 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② 区域间不存在要素流动,即区域间要素禀 赋的变动,主要由区域内要素增长速度的差异所致。
的绝对优势,这样才能够使生产成本最低。第二个前提条件成为绝对成 本学说的不足。显然,根据斯密的观点,如果一个区域与别的区域相比 较,在商品生产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生区域 分工和贸易。这种认识却与现实的区域分工和贸易存在矛盾 。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二)比较成本学说
• 含义:比较成本学说依据 “优中选优,劣中选次劣”的思想,比较区 域之间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提出各区域要利用生产成本的相对有利 条件,发展专业化生产,开展区域贸易。
一、区际贸易与工业化
(一)单边、双边与多边贸易问题
3.区际单边、双边与多边贸易 • 当一个区域单独改变其市场开放度而其他区域不作反应时,所引发的是
单边贸易问题;当两个区域相互针对对方改变自身的市场开放度但不涉 及第三方时,所引发的是双边贸易问题,双边贸易问题中的两个区域政 府可能是贸易敌对的,也可能是合作、友善或互惠的;当市场开放度的 影响涉及超过两个区域时,所引发的就是多边贸易问题。
一、区际贸易与工业化
(二)单边贸易保护与工业化
3.进口替代政策失效的原因 • 现实中,进口替代政策失效的原因除了区位调整成本外,还有市场规
模过小和比较劣势这两个因素。如果国内市场规模很小,那么外国资 本不会进入,进口替代政策无效。当一国的某些工业部门与国外相比 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时,如果该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对这些部门提 供单边贸易保护,最后也将归于失败。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 含义:要素禀赋理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理论), 又称要素比例学说。
• 提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有关论点,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进一步完善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学说,而后人们 把要素禀赋学说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配上能促使落后地区劳动力收益所占比重提高;其次,产业转移过程 将推进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 资本的区际转移有望缩小区域差异,而劳动力的区际转移却有可能拉 大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
一、区际贸易与工业化
(一)单边、双边与多边贸易问题
1.市场分割与统一 • 区域及其边界的存在使得整个世界的市场实际上处于被分割的,任何所
• 基本观点: (1)贸易并不因为比较优势的存在而发生,规模收益递增也促使贸
易的发生; (2)要素禀赋决定产业间贸易,而规模经济决定产业内贸易; (3)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即使在各国
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相异产品之间的 “产 业内”贸易;
(4)新贸易理论还考察了技术变动,它将技术变动分为两种:一种 是通过贸易等经济行为接受 “技术外溢”而获得的,称为 “干中学”; 另一种是技术革新,通过研发而获得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 一种互动关系。
本最低的商品,然后彼此通过贸易进行交换。这样就形成了区域分工 。 第三,区域分工所产生的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对区域而言降低了生
产成本,更有效利用了资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区域整体而言,资源 配置的整体效率实现了最大化。
一、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学说
• 区域分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 第一,区域之间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 。 第二,每个区域与别的区域相比,必须具有在某种商品生产条件上
服装、家具、皮革、编织等产业比较有利;资本丰富的地区,发展资 金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有色冶金、石化、重型机械、航空航天等比较 有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如煤炭工业、森林 工业、畜牧业等比较有利。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四)新贸易理论
• 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它修正了新古典理论中的规模收益不变的基 本假设,为现实世界的贸易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 含义:绝对成本学说从区域之间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揭示区域分工是 如何发生的,以及区域之间应该怎样开展分工才能对双方都有利。
• 提出:斯密在 《国富论》中首次提出该学说。斯密认为,分工能够促 进生产效率提高和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分工对于参与各方都是有利 的。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而产生的分工是由生产的绝对成本决定的。
(三)资源安全策略
• 为了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和加强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力度,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战略资源的储备制度。
(四)中国资源贸易新战略
• 作为一个资源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对全球资源安全体系的影响越来 越大。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替代是确保我国资源安全的 根本点,参与全球资源分工并获取稳定的资源来源是保证我国资源安 全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