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关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空间方向关系表达与推理模型研究综述

空间方向关系表达与推理模型研究综述

空间方向关系表达与推理模型研究综述空间方向关系表达与推理模型研究综述空间方向关系是指空间中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空间语义信息的核心部分。

对于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虚拟现实等应用场合,准确、快速地识别和理解空间方向关系非常重要。

因此,空间方向关系的表达和推理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空间方向表达方法1. 基于方位关系描述法在基于方位关系描述法中,使用基准物体和目标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描述物体间的方位关系。

如美国国土测量局定义的方位关系描述方法,将一个物体的方位关系表示为方位字(keyword)和相应的基准物体。

2. 基于方位向量的描述法方位向量是指从基准物体指向目标物体的向量,主要用于描述二维平面上物体的方位关系。

方位向量可表示为两个相对方向的夹角。

3. 基于句法规则的描述法在基于句法规则的描述法中,使用语法句式的方法描述物体间的方位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想描述 A 和 B 之间的方位关系,我们可以使用“B 在 A 的左边”这样一个短语。

二、空间方向推理模型1. 基于规则的推理模型基于规则的推理模型是使用类似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来推断空间方向关系。

该方法将空间方向关系分解为多个规则,每个规则描述了特定的方位关系。

2. 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模型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模型将物体之间的空间方向关系视为语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语义网络就会相应地更新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

3. 基于神经网络的推理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推理模型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处理空间方向关系。

对于一组已知物体的方位关系,该方法训练神经网络,从而能够对新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进行预测。

该方法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预测能力。

结论空间方向关系的表达和推理是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等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在表达方法方面,基于方位关系描述法、基于方位向量的描述法和基于句法规则的描述法是常用的方法。

在推理模型方面,基于规则的推理模型、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推理模型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作者: ————————————————————————————————日期:空间分析课程文献阅读综述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完备的空间分析功能,也就是说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本课程涉及空间数据,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和地统计学的内容,由于阅读有限,故只对部分阅读过的内容做出综述。

一、用加权多项式回归进行球状模型变差图的最优拟合【1】中国地质大学的王仁铎教授提出了加权回归多项式法拟合参数,推进了地质统计学计算过程自动化的研究。

在此之前,对于变差函数的拟合一般通过做实验变差函数图,通过肉眼观察来进行人工拟合。

在地质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地质统计学及其在矿产储量计算中的运用》(候景儒,黄竞先)一书中介绍了两种理论变异曲线的构制,即手工拟合和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在最小二乘法拟合中,由于实验变异曲线的头几个点的可靠性要比尾部的点大得多,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所得到的理论曲线势必产生偏移。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纯数学的方法,它不能充分反映地质特征【2】。

而人工拟合中,则是通过对实验变异函数散点图的观察来确定各参数的,过程耗时,费力,结果因人而异,主观性强,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3】。

地质统计学有个基本工具就是变差图r(h),在二阶平稳或本征(内蕴)假设下,其定义为:(1)其中h为沿一定方向的间隔(或称基本滞后),x 为空间点。

由于变差图的性状能够同时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特征和随机特性,在计算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正则化变量的变差函数和克立格方程组中的系数时都是以变差函数的计算为基础的。

因此, 变差图确定得好坏就成为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

球状模型(spherical model)由地统计学理论奠基者——法国学者G.Matheron提出,也称马特隆模型。

《基于SLP的仓储空间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基于SLP的仓储空间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基于SLP的仓储空间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运输量的增加以及信息化和数据时代的诞生。

土地资源的减少带来的是土地价格的增加从而使仓储成本的增加。

所以我们需要我们最大程度的优化仓储布局从而减少对应成本的增加。

这些都让我们的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的有效手段。

该文主要就彭水新希望四方的物流仓储和仓储布局关系进行文献综述。

1仓储布局相关研究物流仓储作为物流供应链环节的重要一环,是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环节最重要的一环。

在陈胜利[1]《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中,作者把仓储定义为:“仓”同时也把“仓”称为仓库,是贮存、存放、保管材料和物资场所的总称。

“储”则表达将物品存放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这意味着要保护、管理和存储它们以备将来交付。

它也被称之为储存物品的行为。

“仓储”是指利用仓库储存、存放而不是立即使用的物品行为。

孙佳莹[2]认为仓储设施布局是仓储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仓储设施布局能使有限的物质资源发挥其应有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高效配置。

崔巍[3]通过对部队中应急物流仓储中心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对仓储布局中的功能区划分、作业流程操作及内部的平面布局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其达成的优化方案成为各单位努力的目标。

伍佩琪[4]通过对SGCS公司仓储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功能区布局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对其进行功能区优化布局。

刘婵娟[5]则对东方冷库超市的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当前超市的发展需求,从仓库现状进行剖析,并对影响仓库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郭飞宇[6]通过对新待建物流园的仓库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并运用仿真软件对其初始的功能区布局方案进行仿真分析,进行初始方案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优化方案对比原方案有了很大提升。

Natalia Sudiartazai[7]在Comparison Study about Warehouse layout from some paper Case Studies提出仓库活动在提高产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找出仓库布局规划中使用方法之间的差距。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综述与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综述与展望

38CENTRAL ISSUE 区域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综述与展望*张小红1,曾嵘2,徐双2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2.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摘要:本文从空间规划的研究背景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及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已有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指标体系,尝试构建了地方(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4-0038-0002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空间规划是引导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公共政策工具。

我国目前现行空间规划种类庞杂,编制与监管多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缺乏统一管理。

各类规划间的矛盾突出,不但在管控空间、管理内容上有所重叠,且基础数据、政策目标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导致实际的空间开发行为无序混乱,增加了规划的执行难度[1],这种情况在市县层面尤为突出。

因此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势在必行。

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一)空间规划体系国外空间规划体系以德、日、英、意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具有以下特点:(1)空间规划相关法律体系较完善,各门类规划法制化特征明显。

(2)重视规划在不同部门及不同层级间的协调与衔接。

(3)地方规划拥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权,如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更加注重宏观指导和地方控制相结合,更注重地方特点[2]。

国内空间规划体系呈网络状分布。

纵向上,以行政区为单位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各级各类规划在国家、省、地(市)及以下各层级上下衔接;横向上,以功能区规划为导向,形成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互渗透的局面。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种类繁杂、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完善、横向和纵向规划之间协调性差等问题[3],空间规划“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严重等等[4]。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多规合一”的探索和实践,为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国内空间观念研究综述

国内空间观念研究综述

顾丹丹
顾 继 玲
研 究 综 述
2 0 年 7月 , 国新一 轮基 础教 育数学 课程 改 01 我 革 颁 布 的 《 日制 义务 教 育数 学 课 程标 准 ( 验 全 实
与 国外 相 比 , 国数 学 教 育 界 将 “ 间 观 念 ” 我 空

词作 为 数 学课 程 的 主线 起 步显 得 有些 晚 ,并 且
稿 )( 》 以下简称 《 准》 , 总体 目标 中提 出要 使 学 由于 《 准 》 只对 空 间 观 念 做 了描 述 性 的叙 述 , 标 )在 标 中 生 “ 富对 现 实 空 间及 图形 的认 识 , 丰 建立 初 步 的 空 使 得 人 们 对 “ 间 观念 ” 词 的 内 涵 至 今 尚未 达 空 一
间观 念 , 发展形 象 思维 ”】 在 内容标 准 的三 个 学段 成共 识 . [, ] 都分别 阐述 了培养 和发 展学 生空 间观 念 的问题 , 明
《 准》 标 中指 出 , 间观 念 主要 表 现在 : 由实 空 能
确地把 空间观念 作为学 习 内容 .标准 》在关 于学 习 物 的形 状想 象 出几 何 图形 ,由几何 图形 想象 出实 《 内容 的说 明 中 , 描述 了空间 观念 的 主要 表现 . 此 , 物 的形 状 , 行 几 何 体 与其 三视 图 、 开 图之 间的 至 进 展
辨不 同物体所 具有 的形状特 征. 比 如曹才翰 指 出 , 空间想象
悉 的物 体 的基 本特 征 , 能描述 篮球 与方 纸盒 的不 能力 对初 中生 来 说 , 种要 求 太 高 了 , 以义 务教 如 这 所
同.2 实 物几 何化 . 学空 间想 象 的对象 不 是 现实 育 阶段 教学 大纲 中只提 出培 养学 生 的空 间观 念 . () 数 空

[工作]空间不确定性研究综述

[工作]空间不确定性研究综述

空间不确定性研究综述摘要:介绍了空间不确定性的概念,对空间不确定性的研究内容进行阐述说明并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对不确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空间数据;不确定性;GIS;研究1 空间不确定性问题概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研究伴随着GIS 的问世而开始,由于人类测量与表达能力的局限性,描述数据的模型只能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近似,此外各种空间操作、处理等又会引入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可以说误差的存在是各类观测与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

这往往导致空间特征和空间过程很难被准确确定,从而直接关系到对GIS产品的质量控制,影响了空间数据的反演、多尺度和多角度数据分析和应用建模的效果,影响决策结果的质量。

因此,在GIS初步形成和产品化时,就提出了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且被国际上列为地理信息科学界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之一。

在不确定性理论提出的早期,不确定性与误差是近义词,二者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互通用。

误差指统计意义下的偏差或错误,而数据不确定性主要指数据“真实值”不能被肯定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看,数据不确定性可以看作是一种更广义与抽象的误差,它既包含随机误差,也包含系统误差和粗差;既包含可度量的误差,又包含不可度量的误差以及数值上和概念上的误差。

不确定性可划分为四类,分别是随机性、模糊性、未确定性和灰色性。

随机性的特点是可重复观察,在观察之前知道所有可能的结果,但不知道到底哪一种结果会出现。

模糊性是指事物的概念本身是模糊的,即一个对象是否符合这个概念难以确定。

就像“一粒”和“一堆”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是渐变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模糊性。

未确定性是指纯主观上的、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灰色性是指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噪声干扰,人们只能把握部分信息或信息的大致范围,而不知其全部信息或确切的信息量。

2 不确定性的研究内容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产生来源十分复杂,空间对象本身可能具有不稳定性,在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传输、分析等过程中会引入更多复杂的不确定性。

空间组学 综述

空间组学 综述

空间组学综述空间组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空间组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空间模式、探索空间关联以及预测空间变化。

本文将对空间组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空间组学的基本概念空间组学是空间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地理空间中的模式、关联和变化。

其中,空间模式指的是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空间关联指的是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空间变化则是指地理现象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二、空间组学的方法空间组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收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数据的分析。

空间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遥感技术、GPS定位、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获取,这些数据可以是点、线、面以及栅格数据。

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通过地图、图表、热力图等方式展现,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情况。

最后,空间数据的分析则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聚类、空间回归等。

三、空间组学的应用空间组学在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空间组学可以用于研究物种的分布、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种群的迁移等问题。

在地理学中,空间组学可以用于分析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等。

在社会学中,空间组学可以用于研究人口的分布、城市的社会结构以及犯罪的空间模式等。

四、空间组学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尽管空间组学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由于空间数据的特殊性,其获取和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提高空间组学的分析效果和预测能力。

未来,空间组学有几个发展方向。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空间数据的获取将更加便捷和精确,这将为空间组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

其次,空间组学应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以解决复杂的空间问题。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文献进行详细归纳和分析的学术研究方法。

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常常被用来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总结和评价。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文献综述的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和应用。

其中,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文献综述的方法与实践,认为文献综述应遵循科学严谨的方法论,结构清晰,内容详实。

此外,也有学者将文献综述与学术影响力、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外国研究现状:
国际学术界对于文献综述的研究较为深入,研究重点涉及文献综述的方法、媒介、质量与效果等方面。

尤其是在医学研究领域,文献综述广泛被应用于系统评价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总之,国内外对文献综述的研究尚有较大的深化和拓展空间,未来需要注重方法创新和应用实践,提高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的质量和效益。

有关数学的文献综述

有关数学的文献综述

有关数学的文献综述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学科。

它被认为是一种精确、有序和逻辑的学科,是所有科学领域的基础。

数学包括多个分支,例如代数、几何、概率论和统计学等。

在代数领域,研究代数结构、运算规则和方程等内容。

代数学家通过研究集合、群、环和域等代数结构来推断出一般性规律。

代数也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编码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几何研究空间和形状。

欧几里得几何是最常见的几何形式,研究平面、直线和多边形等。

在非欧几里得几何中,人们研究超越欧几里得几何的空间结构。

几何学在建筑设计、航空航天技术和地理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概率论和统计学是数学中的一支重要分支,研究随机事件、概率和数据分析等。

概率论用来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学则用来分析和解释以数据为基础的现象,并做出推断和预测。

概率和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此外,数学还包括其他分支,如数论、微积分、数理逻辑等。

数论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微积分则研究函数的变化和积分计算等。

数理逻辑则是数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形式系统和证明论等。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其应用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工程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通过研究数学,人们可以理解和解释世界中许多基本的数量和结构关系。

数学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外空间规划运行体系研究述评

国内外空间规划运行体系研究述评
l e v el s c or r e s p o nd en t t o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s e t t i n g s, i n c l u di n g n a t i on a l ,r e g i o na l ,a n d l o c al l e v e l s .Pr e s e nt s t u d i e s o f s p a t i al pl an n i n g s y s t e m
国 内外 空 间 规 划 运 行 体 系 研 究 述 评
口 蔡玉梅 ,陈 明 ,宋海荣
[ 摘 要】 运用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 对国内外空间规划运行体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空间规划体系与行政设置对应, 形式
上体现为四级 、三级或二级 ,总体上可以归为具有战略性的国家级 、具有承上启下传导性的区域级和控制性的地方级 ;虽然当 前研究对各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描述和分析较多 ,但对比研究及对变化规律等的研究较少 。我国规划体制正处在改革之中 ,空间 规划体系正处在探索之中 ,应充分借鉴国外空间规划体系经验 ,与现行规划体系衔接 ,逐步构建中国式空间规划体系 。
会发展规划 、国家和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或产业发 展战略等 , 属发展规划系列; 全国国土规划 、 区域规划 、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属空间规划系列 。目前 我国存在着多规并存 、效率低 下 ,以及规划与当前社 会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等问题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 的空 间规划体系 ,是优 化国土 空间格局 的要求 ,也是 我 国规划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 提 出完善空间规划体 系的要求 。规划体系通常包括 法
划体系 ( 丹麦 、芬兰和瑞典 ) 、不列颠类规划体系 ( 爱 尔兰和英国 )、日耳曼类规划体系 ( 奥地利和德 国 )

国内外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

国内外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

国内外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空间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国内外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

空间机器人是指服务于空间探测、空间站维护、卫星维修等任务的特殊类型机器人,它们能够在地球轨道或深空中自主或遥控执行各种复杂任务。

空间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早,并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空间机器人技术研发、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国家的空间机器人不仅在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在自主导航、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我国空间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空间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机器人相继问世,并在空间科学实验、卫星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空间机器人技术的整体水平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应用领域相对有限、产业化程度较低等方面。

未来我国空间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仍需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应用领域,并积极推动产业化进程。

空间机器人技术作为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空间机器人将在航天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空间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空间机器人,是指在宇宙空间环境中能够代替或辅助人类完成太空探测、科学实验、空间作业以及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任务的特种机器人。

它们通常搭载于各类航天器上,能够在失重、高辐射、极端温差等恶劣空间环境下稳定工作,是空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服务型空间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主要用于辅助航天员完成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任务,如搬运物资、维修设备、照料植物等。

它们通常具有较为灵活的机械臂和操作工具,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太空环境。

(2)探测型空间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主要用于执行太空探测任务,如探测月球、火星等星球的表面环境、寻找资源等。

空间单元编码

空间单元编码

空间单元编码
空间单元编码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标识和描述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空间单元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计算机对空间数据进行
处理、检索和分析。

常见的空间单元编码方法包括:
1. 拓扑编码:拓扑编码是指根据拓扑关系将空间单元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

在拓扑编码中,每个空间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该编码表示了该单元在拓扑结构中的位置和关系。

拓扑编码的优点是能够保留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方便进行空间分析。

2. 几何编码:几何编码是指根据几何形状将空间单元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

在几何编码中,每个空间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该编码表示了该单元的几何特征。

几何编码的优点是能够保留空间数据的几何形状,方便进行空间几何分析。

3. 网格编码:网格编码是指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网格,并对每个网格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

网格编码通常采用矩形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网格编码的优点是能够方便地进行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

4. 地理坐标编码:地理坐标编码是指根据地理坐标将空间单元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

在地理坐标编码中,每个空间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该坐标表示了该单元在地球上的位置。

地理坐标编码的优点是能够方便地进行空间定位和地图绘制。

总之,空间单元编码是为了方便计算机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检索和分析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不同的空间单元编码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编码方法。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量感是指人们对于物体大小、形状、重量等特征的感知和认知。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量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知能力,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因此,量感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内量感研究在国内,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对于物体大小和形状的感知,例如,人们如何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否相同。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人们对于物体重量的感知。

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物体重量的感知不仅与物体的实际重量有关,还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材质等因素有关。

此外,人们对于物体重量的感知还受到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官信息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的量感研究逐渐向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例如,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旨在开发出更加精确的量感模型和算法,以便更好地模拟人类的量感感知过程。

此外,量感研究还涉及到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领域,这些研究有望为未来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式。

国外量感研究在国外,量感研究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对于物体大小和形状的感知,例如,人们如何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否相同。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人们对于物体重量的感知。

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物体重量的感知不仅与物体的实际重量有关,还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材质等因素有关。

此外,人们对于物体重量的感知还受到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官信息的影响。

近年来,国外的量感研究也逐渐向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例如,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类量感感知的神经机制和认知过程。

此外,量感研究还涉及到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领域,这些研究有望为未来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式。

结论总的来说,量感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内外的量感研究都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未来有望为人类提供更加精确、高效、人性化的量感感知和交互方式。

大语言模型常用的位置编码

大语言模型常用的位置编码

大语言模型常用的位置编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语言模型已经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工具。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大语言模型,我们需要了解其常用的位置编码方法。

位置编码是一种将文本中的单词或字符按照其在句子中的位置进行标记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大语言模型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从而提高其生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一、位置编码的种类1.绝对位置编码:将文本中的每个单词或字符赋予一个固定的位置标签,例如左边界为0,右边界为句子长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用,但在处理跨多个单词的语义时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2.相对位置编码:将单词或字符的位置与其相邻的单词或字符进行比较,并赋予不同的标签。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捕捉句子的结构和语义,但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3.概率位置编码:这种方法将文本中的每个单词或字符视为一个随机变量,并使用概率分布对其进行建模。

这种方法可以捕捉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但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二、位置编码在大语言模型中的应用大语言模型通常使用相对位置编码或概率位置编码来进行训练和测试。

这些模型通常会输入一个句子,并在不同的语境下预测下一个单词或字符。

在生成文本时,模型会根据单词或字符在句子中的位置与其相邻的单词或字符进行比较,并赋予不同的标签。

这样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从而提高其生成文本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三、总结位置编码是大语言模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从而提高其生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不同的位置编码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资源情况进行选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高效、准确的位置编码方法出现,为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数据和计算资源的限制、安全和隐私问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谨慎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国内空间观念研究综述模板

国内空间观念研究综述模板

国内空间观念研究综述顾丹丹顾继玲“空间观念”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目前国内对空间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空间观念的内涵、空间观念的教育价值和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晰空间观念的内涵,界定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初中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研究,开展实证性的量化研究。

2001年7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内容标准的三个学段都分别阐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明确地把空间观念作为学习内容。

《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

至此,“空间观念”一词明确进入我国数学课程,成为一个全新的重要内容,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拟对目前国内的空间观念研究做一综述。

一、空间观念的内涵与国外相比,我国数学教育界将“空间观念”一词作为数学课程的主线起步显得有些晚,并且由于《标准》中只对空间观念做了描述性的叙述,使得人们对“空间观念”一词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任子朝等人提出:空间观念的建立包括实物的几何化、对空间基本图形的识记、再现和思考等。

它有三层含义。

(1)空间感。

主要指能在头脑中建立空间表象,对物体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属性的直接认识;能比较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大小;能分辨不同物体所具有的形状特征。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1. 引言量感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是对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温度等特征的感知和感受。

随着感知心理学的发展,对量感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对于量感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不同角度探讨量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量感的定义和概念量感是人们对物体属性的主观感受,它既受到客观实际属性的影响,也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量感的定义和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研究将其理解为人们对物体尺寸、形状和重量等属性的感知和评估,而有的研究则将其视为人们对物体特征的主观判断和心理感受。

无论是哪种定义,量感都是一个涵盖多个属性的心理体验。

3. 影响量感的因素量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体属性、个体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在研究量感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对于量感的形成和感知起到了重要作用:3.1 物体属性物体属性是影响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属性会对量感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大的物体通常会给人以压迫感,而小的物体则会给人以轻盈感。

物体的形状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量感,比如圆形的物体会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而方形的物体则会给人以稳定感。

3.2 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因素也会对量感产生影响。

人们对于物体的感知和感受是主观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个体的经验、性格、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对量感产生影响。

有些人可能对于大型物体会感到害怕或不舒服,而有些人则更喜欢大型物体给予的安全感。

3.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物体的感知和感受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相同大小的物体会让人感到更加局促,而在一个宽敞的空间中,相同大小的物体则会给人以宽松的感觉。

4. 量感的实际应用研究量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上的好奇心,它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的类型

一、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

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

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

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

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

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

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1.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

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

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

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3期第27卷(总第119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J I AN G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Social Sciences)N o.3,2002General N o.119V o l.27国内外有关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研究综述α田学红(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 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范式的进展,并对研究的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位置;编码;空间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035(2002)0320097204 一、引言空间认知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物体位置编码是空间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①。

自皮亚杰开始研究儿童的空间认知发展以来,空间物体位置编码一直是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皮亚杰有关儿童空间物体位置关系认知发展的研究 最初对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系统全面地进行研究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其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其著作《儿童的空间概念》和《儿童的几何概念》中。

他指出: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的发展是一个由自我中心编码向客体中心编码发展的过程。

最初,他将自我中心概念作为一种解释机制,后来他对该观点作了修正,认为自我中心只能是一种现象,不能作为一种解释机制。

自我中心编码是对现象的描述,而不是对现象的解释。

这些现象在三山问题、方位介词相对性的掌握、旋转实验、村庄模型重构实验任务中都有充分表现。

在这些实验中,儿童都表现出强烈的以自身为参照体系来建构空间物体位置关系的倾向,还不善于空间观点采择。

皮亚杰据此认为:儿童建构自身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先于建构物体之间的关系,前者正是所谓自我中心编码的典型特征和表现,而后者就是客体中心编码的实质。

皮亚杰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模型重构。

这类研究范式要求儿童同时对多个目标物位置进行编码,其研究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探查儿童是否正确地进行反应,而在于观察儿童完成认知操作的方式,从中分析出儿童对物体位置编码的特点,以此为依据说明儿童空间物体位置编码发展的过程,并将自我中心编码和客体中心编码与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三阶段理论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自我中心和客体中心编码现象受制于儿童所处的空间认知发展阶段,空间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才是空间物体位置编码自我中心现象和客体中心现象的原因所在。

三、皮亚杰以后对皮亚杰的肯定和质疑自我中心和客体中心编码概念提出以后,许多研究证实了自我中心编码和客体中心编码现象的存在[1],确实如皮亚杰所言,幼儿对空间物体位置的编码,是以自身作为框架,而不是以客体为框架进行编码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中心现象逐渐下降,客体中心编码逐渐显现,直至客体中心编码占据主导地位。

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确实有一种从自我中心编码向客体中心编码发展变化的倾向,但是对客体中心编码现象何时出现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研究发现,2岁儿童已经达到客体中心编码水平。

也有研究发现5岁以后才能发展到客体中心编码水平。

这些研究结论尽・79・α收稿日期:2001211219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XK01-5)、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EBB0108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田学红(1966-),男,湖南醴陵人,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管不一致,但在客体中心编码发展于何时出现的问题上都远远早于皮亚杰宣称的9-10岁。

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不同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范式不同,另一方面是研究者采用的实验任务难度不同。

有研究者对客体中心编码是空间物体位置编码发展的高级阶段说持不同态度。

H arris(1974)认为:幼儿确实要学习如何协调自我中心和客体中心编码,但是,如何协调这两种编码一直到成人阶段也没有完成。

A credo lo(1978)指出:自我中心和客体中心编码绝对不是一个低级和高级空间阶段的问题。

国内外有关研究也证实了该观点[2](P125)。

有一类研究则重点关注影响编码方式的因素。

研究发现,年龄只是影响儿童采用自我中心和客体中心编码的因素之一,环境的熟悉程度,和空间模型比例也影响儿童的编码方式。

B rem ner(1993)发现:在熟悉的环境中,儿童表现出客体中心编码的年龄相对较早;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表现客体中心编码的年龄相对较迟。

两种编码方式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同时使用。

A llen(1981)研究证明:小比例模型下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客体中心编码倾向。

M an2 dler,Seegm iller,&D ay(1977)发现:在两种小比例呈现条件下,5岁到成人阶段的被试在回忆物体及其位置时,行为方式本质上相同,但认知成绩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到6年级时成绩达到最高峰。

尽管有关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但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的研究真正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热点还是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的事。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只有被编码后,空间位置信息才会得到记忆。

M andler,Seegm iller和D ay(1977)在《记忆和认知》杂志上发表《论空间信息的编码》一文,首次将编码概念引入空间位置信息的记忆研究中。

之后,H asher&Zack s(1979),M cco r m ack(1982), N aveh-B en jam in&Jon ides(1984,1985)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研究空间信息的记忆问题。

其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H asher和Zack s(1979)认为:空间信息的记忆不受动机、年龄、同时加工需要的能量、练习、个别差异的影响。

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空间位置信息记忆的自动编码说。

但N aveh2 B en jam in(1987,1988)的研究结果不支持自动编码说。

E llis(1990)认为:编码是非自动的、策略性的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熟练程度的提高,也可以变成自动的和不被觉察的过程。

此类研究的常用范式是比较有意学习条件和偶然学习条件下位置记忆效果的差异。

这种研究还没有具体探索空间位置信息以什么形式储存和保持,只是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空间信息的记忆,探索影响空间信息记忆的因素。

研究者同时发现:年龄是影响空间信息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位置信息的记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

从此,空间物体位置编码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四、关于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研究方法方面的进展 皮亚杰首创模型重构范式研究空间物体位置编码,该范式要求儿童同时对多个目标物位置进行编码,它要求儿童同时记忆多个目标物之间的位置信息。

这是一个比较难的任务,对儿童的要求比较高,适合于研究年龄较大的儿童。

后来的研究者希望探查儿童的潜力,研究对象的年龄很小,模型重构范式显然不合适。

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训练—旋转范式应运而生。

所谓训练是指通过多次反应让被试形成某个固定反应,例如,将头转向左边以便找到(看到)自己喜欢的目标物,所谓旋转是指当被试已经形成一个固定反应(比如,头向左转用眼睛追踪目标物)后,将被试的位置旋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儿童面对旋转条件如何反应。

这时目标物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只是观察儿童是否将头转向目标物。

如果转向目标物则说明儿童是地点学习者,他们在训练期间学到的是对特定位置进行反应,他们对目标物位置的编码是客体中心的;如果仍然向左转,说明儿童是在训练期间学会的向左转,他们对目标物位置的编码是自我中心的。

这种研究涉及的问题实质是:探查儿童在训练阶段学到的是固定反应还是固定位置,如果是固定位置则是客体中心编码,如果是固定反应则是自我中心编码。

因为固定反应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框架的,固定位置是客体中心编码的。

训练—旋转研究范式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

研究者具体使用方式虽然不完全相同(有的研究者旋转空间模型,有的研究者变化被试的位置),但目的却是相同的:探查儿童两种条件下的认知成绩是否有差异,并据此推断儿童的编码是客体中心还是自我中心。

这类实验研究中目标物的位置是一个固定的点。

一些研究者采用训练—旋转范式研究了2岁以下儿童的空间物体位置编码能力,发现:16个月以下的幼儿还是反应学习者(自我中心编码),即使是在有特殊界标的条件下,16个月的儿童在旋转180度时还是不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物体,2岁以下儿童在训练—旋转范式研究中可以对界标形成固定反应,但这种反应基本上是自我中心编码的。

尽管训练—旋转范式在探查年龄很小的儿童的空间编码潜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它还是受到不少批评:・89・第一,这种方法需要训练儿童形成一个固定的反应,实质上这是一种学习,学习的结果是什么需要我们推论。

如果学习的是位置,则是客体中心编码;如果是反应,则是自我中心编码;但从心理学基本理论分析,地点学习是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是对单一刺激的反应,是低级的学习活动;反应学习是对刺激和自身关系的反应,是对整体关系的反应,是更复杂、更高级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很难说客体中心编码比自我中心编码高级;相反,可能是自我中心编码比客体中心编码高级。

第二,如果儿童表现出位置学习的特点,在这种实验条件下,只有一个目标物,一个界标(目标物藏匿在界标里面),儿童学到的究竟是对目标物的反应还是对界标的反应?这是一个不明确的问题。

这种实验范式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在这种条件下,B u shnell,M ckenzie,L aw ence 和Connell(1995)对找物范式进行了改造,他们区分了直接界标和间接界标。

所谓直接界标指:目标物藏匿在其中,或者目标物和它在空间上分离但距离较近。

所谓间接界标指:目标物不在其中,或者目标物和它在空间上分离而且距离较远。

研究发现:幼儿能够使用直接界标,不会使用间接界标。

这类研究范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同时呈现许多完全相同的界标(一般界标)和两个以上的特殊界标,目标物藏匿在特殊界标里面或者藏匿在一个一般界标里面,但这个一般界标的位置可用特殊界标来界定,儿童要找到目标物,必须从许多完全相同的一般界标中区分出其中的一个,这就要求儿童必须清楚理解界标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选择适当的界标对目标物的可能位置进行界定。

用皮亚杰的话说,必须使用客体中心编码方式才能将目标物找出来。

已有研究证实,儿童选择合适界标的能力没有成人强,儿童使用界标的能力比挑选界标的能力发展早。

这是研究的一种思路,即,肯定客体中心编码方式是高级的编码方式,在此前提下研究客体中心编码方式的发展。

五、关于研究内容方面的进展Keating,M ckenzie&D ay(1986)研究发现:提供界标可以提高幼儿的空间编码成绩。

界标的数量和特征是影响儿童空间编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