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3.4.1第1课时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1新版湘教版0601384【精品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新版)湘教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及证明过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合作、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判定定理,会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三边成比例,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你有哪些方法?方法1:通过定义(不常用);方法2:通过平行线(条件特殊,使用起来有局限性);方法3: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承前启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下面我们来探究还可用哪些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1.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类似于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你能通过类比的方法猜想到三角形相似的其它判定方法吗?2.任意画△ABC与△A′B′C′,使∠A′=∠A, =k.(1)分别度量∠B′和∠B,∠C′和∠C的大小,它们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BC和B′C′的长,它们的比等于k吗?(3)改变∠A或k的大小,你的结论相同吗?由此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画图,并鼓励证明命题归纳结论.【归纳结论】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图,在△ABC与△DEF中,已知∠C=∠F,AC=3.5cm,BC=2.5cm,DF=2.1cm,EF=1.5cm.求证:△ABC∽△DEF.证明:∵AC=3.5cm,BC=2.5cm,DF=2.1cm,EF=1.5cm,又∵∠C=∠F,∴△ABC∽△DEF.4.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2个判定定理,类似于三角形全等的“SSS”判定方法,你能通过类比的方法猜想三角形相似的其他判定方法吗?5.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求证:△A′B′C′∽△ABC.【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证明.【归纳结论】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6.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求证:△ABC∽△A′B′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新版)湘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新版)湘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2、会用平行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重点:用平行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难点: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的推导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相似图形吗?相似的图形具有怎样的特征呢?2、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的哪些三角形是相似的?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二、问题探究:如图,在△ABC中,D为AB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3)△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学生探究:交流展示:探究点拨:利用DE∥BC和公共角可得∠A=∠A,∠ADE=∠B,∠AED=∠C;作DF∥A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等量代换可推,从而得出△ADE∽△ABC.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平行于三角形的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三、实践交流例1、如图,点D为△ABC的边AB的中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延长DE至点F,使DE=EF,求证:△CFE∽△ABC.学生解答: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规范解答:思路点拨:先证△ADE≌△CFE,再利用平行法证△ADE∽△ABC.从而得到△CFE ∽△ABC.例2、如图,在ABCD中AE=EB,AF=2,则FC等于_____。
学生解答: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规范解答:思路点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再用平行法证△AEF~△CDF,从而得到,由AE=EB,得,所以CF=2AF=4。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平行法证三角形相似的内容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首先想到用平行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五、达标检测:必做题: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B,则图中有相似三角形()A. 1对B.2对C. 3对D. 4对2、在ABCD中,AE=,连接BE交AC于点F,AC=12,则AF=_____。
九年级数学上册 3.4.1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1 (新版)湘教版
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1.理解并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重点)2.运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列一组图形,观察其中的规律,图①中l 1∥l 2∥l 3,图②中l 1,l 2,l 3不存在平行关系.图① 图② 试着判断△AB 1C 1,△AB 2C 2,△AB 3C 3之间是否相似,并探究其中规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如图所示,DE ∥FG ∥BC ,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4对B.3对C.2对D.1对解析:△ADE ∽△AFG ,△ADE ∽△ABC ,△AFG ∽△ABC ,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题时要考虑到所有情况,避免错解.探究点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简单应用【类型一】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如图,EF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延长线上,且EF =AB ,DE 交CB 于点M .求证:△BME∽△BCF .解析:要证△BMF ∽△BCF ,可先证ME ∥CF . 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CD ,AB=CD .又∵EF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EF =AB ,∴EF ∥CD ,EF=CD .即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ME ∥CF ,∴△BME ∽△BCF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基本运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结合,解题时要注意利用平行关系进行转化.【类型二】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求值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对角线BD 上的点,且EF ∥AB ,DE ∶EB =2∶3,EF =4,则CD 的长为 W.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C ∥AB ,DC=AB,EF ∥AB ∥CD ,又∵DE ∶EB =2∶3,∴EF AB =DE DE +EB =25,又∵EF =4,∴AB=10=CD .故填1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预备定理求值,解题时利用到比例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图,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E ,若AD ∶DB =3∶5,求DE ∶BC 的值.解析:由DE ∥BC 得△ADE ∽△ABC ,进而推出对应边成比例.解:∵DE ∥BC ,∴△ADE ∽△ABC ,∴DE BC=AD AB ,∵AD DB =35,∴AD AB =38,∴DE BC =38. 方法总结:由平行线三角形相似线段成比例,上述过程是求线段比值的一个基本思路.三、板书设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内容: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应用⎩⎪⎨⎪⎧证明三角形相似求值⎩⎪⎨⎪⎧求线段的比值求线段的长求角的度数教学过程中,将对前几课时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讨论,在情景导入环节需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发学习,自主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教案(新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教案(新版)湘教版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和“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及证明过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现有一块三角形玻璃ABC,不小心打碎了,只剩下∠A和∠B比较完整.如果用这两个角去配制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能成功吗?【教学说明】选择以旧孕新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3)△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归纳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如图,D、E分别是△ABC的AB与AC边的中点,求证:△ADE与△ABC相似.证明:∵D、E分别是△ABC的AB与AC边的中点,∴DE∥BC,∴△ADE∽△ABC.3.任意画△ABC与△A′B′C′,使∠A′=∠A,∠B′=∠B.(1)∠C′=∠C吗?(2)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它们是否对应成比例?(3)把你的结果与同学交流,你们的结论相同吗?由此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说明】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得出命题.如果学生还能从不同角度研究,或许还有新的方法进行证明,要大胆鼓励.【归纳结论】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图,在△ABC中,∠C=90°,DE⊥AB于E,DF⊥BC于F.求证:△DEH∽△BCA.证明:∵DE⊥AB,DF⊥BC,∴∠D+∠DHE=∠B+∠BHF=90°,而∠BHF=∠DHE,∴∠D=∠B,又∵∠HED=∠C=90°,∴△DEH∽△BCA.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78例2、P80例4.2.判断题:(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答案】 (1)√;(2)×;(3)×;(4)√3.如图:点G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的延长线上,AG交BC、BD于点E、F,则△AGD∽_____∽____.解析:关键是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本例除公共角∠G 外,由BC∥AD可得∠1=∠2,所以△AGD∽△EGC.再∠1=∠4(对顶角),由AB∥DG 可得∠3=∠G,所以△EGC∽△EAB.【答案】△EGC△EAB4.已知:在△ABC和△DEF中,∠A=40°,∠B=80°,∠E=80°,∠F=60°.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中,∠A=40°,∠B=80°,∴∠C=180°-∠A-∠B=180°-40°-80°=60°,∵在△DEF中,∠E=80°,∠F=60°,∴∠B=∠E,∠C=∠F,∴△ABC∽△DEF.(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已知△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求证:△ABC∽△BCD.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证明:∵∠A=36°,△ABC是等腰三角形,∴∠ABC=∠C=72°,又BD平分∠ABC,则∠DBC=36°,在△ABC和△BCD中,∠C为公共角,∠A=∠DBC=36°,∴△ABC∽△BCD.6.已知: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证:△ACD∽△ABC∽△CBD.证明:∵∠A=∠A,∠ADC=∠ACB=90°,∴△ACD∽△ABC,(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同理△CBD∽△ABC,∴△ABC∽△CBD∽△ACD.【教学说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得到提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4”中第2题.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少数学生在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时,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证明.。
湘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3.4.1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的三角形的相似PPT课件
得出结论: 只要DE∥BC,
那么△ADE和△ABC是相似 的!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如何证 明这个结论呢?
因为EF‖BC 所以AE/AC=AF/AC=EF/BC 又∠AEF=∠B,∠AFE=∠C,∠A=∠A 所以△AEF∽△ABC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
一、知识回顾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 的条件,下面我们来探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二、思考探究
DE∥CB
观察上图,试着发现图中两个三角形之间 的关系。
(1)△ADE和△ABC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 否对应成比例?
这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证明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 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相似。
随堂练习:
在△ABC中,已知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 。 求证:△ADE∽△ABC。
课后练习 见《学练优》本课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最新湘教版精选】湘教初中数学九上《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do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及证明过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合作、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判定定理,会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三边成比例,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你有哪些方法?方法1:通过定义 (不常用);方法2:通过平行线(条件特殊,使用起来有局限性);方法3: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承前启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下面我们来探究还可用哪些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1.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类似于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你能通过类比的方法猜想到三角形相似的其它判定方法吗?2.任意画△ABC与△A′B′C′,使∠A′=∠A,AB ACA B A C=''''=k.(1)分别度量∠B′和∠B,∠C′和∠C的大小,它们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BC和B′C′的长,它们的比等于k吗?(3)改变∠A或k的大小,你的结论相同吗?由此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画图,并鼓励证明命题归纳结论.【归纳结论】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图,在△ABC与△DEF中,已知∠C=∠F,AC=3.5cm,BC=2.5cm,DF=2.1cm,EF=1.5cm.求证:△ABC∽△DEF.证明:∵AC=3.5cm,BC=2.5cm,DF=2.1cm,EF=1.5cm,又∵∠C=∠F,∴△ABC∽△DEF.4.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2个判定定理,类似于三角形全等的“SSS”判定方法,你能通过类比的方法猜想三角形相似的其他判定方法吗?5.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求证:△A′B′C′∽△ABC.【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证明.【归纳结论】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6.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 ACA B A C''''=.求证:△ABC∽△A′B′C′.分析:已知两边成比例,只需证明三边成比例就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证明.【教学说明】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题,并通过解题巩固对判定定理的理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82例6、P84例8.2.如图,下列每个图形中,存不存在相似的三角形,如果存在,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并简要说明识别的根据.解:(1)△ADE∽△ABC,两角相等;(2)△ADE∽△ACB,两角相等;(3)△CDE∽△CAB,两角相等;(4)△EAB∽△ECD,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5)△ABD∽△ACB,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6)△ABD∽△ACB,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3.在△ABC和△A′B′C′中,已知下列条件成立,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B=5,AC=3,∠A=45°,A′B′=10,A′C′=6,∠A′=45°;(2)∠A=38°,∠C=97°,∠A′=38°,∠B′=45°;(3)AB=2 ,BC=2,AC=10,A′B′=2, B′C′=1 ,A′C′=5.解:(1)SAS,相似;(2)AA,相似;(3)SSS,相似.4.如图,BC与DE相交于点O.问(1)当∠B 满足什么条件时,△ABC∽△ADE?(2)当AC∶AE 满足什么条件时,△ABC∽△ADE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解:(1)∵∠A=∠A ,∴当∠B=∠D时,△ABC∽△ADE.(2)∵∠A=∠A ,∴当AC∶AE=AB∶AD时,△ABC∽△ADE.5.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顶点为C,∠MCN=45°,试说明△BCM∽△ANC.解:∵△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45°.又∵∠MCN=45°,∠CNA=∠B+∠BCN=45°+∠BCN,∠MCB=∠MCN+∠NCB=45°+∠BCN.∴∠CNA=∠MCB,在△BCM和△ANC中,∠A=∠B∠CNA=∠MCB ,∴△BCM ∽△ANC .6.如图,已知△ABC 、△DEB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B=90°,点E 在边AC 上,CB 、ED 交于点F.证明:△ABE ∽△CBD.证明:∵△ABC 、△DEB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BE=∠CBA=45°,∴∠DBE-∠CBE=∠CBA-∠CBE.即∠ABE=∠CBD ,又EB AB BD BC ==2, ∴△ABE ∽△CBD.7.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为对角线BD 上两点,连接AM 交BC 于E ,连接EN 并延长交AD 于F .试说明△AMD ∽△EMB.解:∵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B=∠DBC ,∠MAD=∠MEB ,∴△MAD ∽△MEB .8.如图,已知△ABD ∽△ACE ,求证:△ABC ∽△ADE.分析:由于△ABD ∽△ACE ,则∠BAD=∠CAE ,因此∠BAC=∠DAE ,如果再进一步证明ABAD=ACAE ,则问题得证.证明:∵△ABD ∽△ACE ,∴∠BAD=∠CAE .又∵∠BAC=∠BAD+∠DAC ,∠DAE=∠DAC+∠CAE ,∴∠BAC=∠DAE .∵△ABD ∽△ACE ,∴AB AC AD AE=.在△ABC 和△ADE 中,∵∠BAC=∠DAE,A AB AC AD AE,∴△ABC∽△ADE.【教学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4”中第1、3、4 题.教学反思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主要介绍了四种方法 ,从练习的结果来看,不是很理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定理的应用不是很熟练,特别对于"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不能灵活运用,夹角也不能准确找到.我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图形的认知不深,对定理的理解不透,一味死记结论.不能理解每个量所表示的含义.我想在下一阶段中应培养他们认识图形的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争取这方面有所提高.。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的判定》(第1课时)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的判定》(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第九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为后续的三角形相似的应用和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同时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推理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4.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湘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3.4.1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2
湘教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湘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会用上述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重点难点重点: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比”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难点:上述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教学设计一.预习导学预习教材P77—P7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怎样的图形是相似的?2.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与性质?3.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的关系.二.探究新知在八年级上册,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下面我们来探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引入新课学习.出示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引理的学习动脑筋:如图,在△ABC中,D 为AB上任意一点. 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 与△ABC 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3)△ADE 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教师提示:要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现在我们只要找到满足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条件,就能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向.)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独立阅读,领悟出说明三角形相似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寻找条件是关键.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指出三角形相似的两个条件:(1)三角对应相等.(2)三边对应成比例.让学生思考寻找解题的方法.小结:由此得到以下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例1 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求证:△ADE ∽△ABC(说明:学生利用上述结论,自主学习解答,教师巡视观察,指正.)例2 如图,点D为△ABC的边AB的中点,过点D作DE∥BC,交边AC于点E.延长DE至点F ,使DE=EF.求证:△CFE∽△ABC.(说明:老师巡视,学生讨论完成.)三.知识梳理以”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本节课重点有掌握的知识是什么?2.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困惑是什么?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里?(说明:学生独立总结出本节知识点,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形成正确的知识归纳.)四.当堂检测1.如图,在Rt△ABC中,∠C = 90°.正方形EFCD[来源:学科网]的三个顶点E.F.D分别在边AB,BC,AC 上.已知AC= 7.5,BC= 5,求正方形的边长.2.如图,已知点O在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上,OE∥BC,OF∥CD. 试判断四边形AEOF与四边形ABCD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五.教学反思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创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幼稚的想法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备课时思考得更多的是学生的突破,上课时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在不足时补充.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相长.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新版湘教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对应重要线段的性质教案
图 3-4-122 (1) AB BC AC , , 各等于多少? A′B′ B′C′ A′C′
(2)△ABC 与△A′B′C′相似吗?如果相似, 请说明 理由,并指出它们的相似比. (3)请在图中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 (4) CD 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做的? C′D′
3
【拓展提升】 三角形的内接矩形(正方形)问题 例 2 如图 3-4-123, 在△ABC 中, 内接矩形 DEFG 的一边 DE 在边 BC 上,AH 是△ABC 的边 BC 上的高,AH 交 GF 于点 K,若 BC=48,EF=10,DE=18.求 AK 的长. 学习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应用, 通过应用练习, 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
惯;(2)灵活运用 定理, 把握定理的 本质是 2 cm 和 5 cm,求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在这两 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中线中,如果较短的中线是 3 cm, 那么较长的中线有多长? 变式二 钳工小王准备按照比例尺为 3∶4 的图纸制 作三角形零件.如图 3-4-122,图纸上的△ABC 表示该 零件的横断面△A′B′C′,CD 和 C′D′分别是它们的 高.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新授课
课时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前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问题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问题 2: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回顾 问题 3:相似三角形有何性质? 问题 4: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重要的线段,你们知道是 哪三条吗?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 那么这些对应线段有什 么关系呢? 学生回忆并回答, 为 本 节 课的 学 习 提 供 迁 移或 类 比 方法. 设计意图
图 3-4-123
【当堂训练】 1.教材 P87 练习中的 T1,T2. 2.教材 P90 习题 3.4 中的 T5.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相似三角形对 应线段的性质 【知识网络】 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本节课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思考才能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自主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软件,展示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直观地演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引导学生发现判定方法。
3.小组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归纳,得出正确的判定方法。
4.课堂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判定方法进行点评,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教学课件:3.4.1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共13张PPT)
∴四边形AEOF与四 边形ABCD相似.
课堂小结
判定三角 形相似的 预备定理
内容: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 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 形相似.
应用
证明三角形相似 求线段的比值
求值
求线段的长 求角的度数
∴
AD AE DE AB AC BC
∴△ADE∽△ABC
归纳总结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A”型
A
D
E
B (图1) C
“A”型
A
B
C
D (图2) E
“X”型
D
E
O
B (图3) C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82021/9/8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5:58:1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82021/9/82021/9/8Sep-218-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82021/9/82021/9/8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21
∴ED∥BC,ED=DC=FC=EF. ∴△ADE∽△ACB.
AD ED AC BC
A C D CE D ,7.5D CD C A C B C 7.5 5
XJ湘教版 初三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 课件 第三章 图形的相似 3.4.1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的三角形的相似
得出结论: 只要
DE∥BC,那么△ADE和 △ABC是相似的!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如何证 明这个结论呢?
因为EF‖BC 所以AE/AC=AF/AC=EF/BC 又∠AEF=∠B,∠AFE=∠C,∠A=∠A 所以△AEF∽△ABC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
一、知识回顾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 的条件,下面我们来探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二、思考探究
DE∥CB
观察上图,试着发现图中两个三角形之间 的关系。
(1)△ADE和△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
(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 否对应成比例?
这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证明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 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相似。
随堂练习:
在△ABC中,已知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 。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1 利用平行线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课件
且 AB A/ B/
BC B/C/
AC A/C /
k
我们就说△ABC与△A′B′C′____相__似,记作_______△__A_B__C_∽__△___A,′B△′CA′BC与△A′B′C′
相似比是k,则△A′B′C′与△ABC的相似比是____.
1
k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讲解
反之如果△ABC∽△A′B′C′,则有 ∠A=_∠___A_′ ,∠B=___∠__B,∠′ C=____∠, C′
150cm2
7.若△ABC与△A′B′C′相似,∠A=55°,∠B=100°,那么∠ C′的度数是( )C A.55° B.100° C.25° D.不能确定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拓展与延伸
5.如图,AB=AC,AD⊥BC于点D,M是AD的中点,CM交AB于点P,DN ∥CP.
(1)若AB=6cm,求AP的长;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可以验证它们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外,还可以使用简
便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第三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相似三角形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与△A′B′C′中,如果∠A=∠A′, ∠B=∠B′,∠C=∠C′,
结论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 形相似.
几何语言:如下图所示,∵DE//BC,∴△ADE∽△ABC.
定理中“和其他两边相交”是指和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相交.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新湘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3.4.1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导学案
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会用上述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预习导学】预习教材P77—P7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怎样的图形是相似的?2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与性质?3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的关系【探究展示】在八年级上册,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下面我们探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引理的学习动脑筋:如图,在△AB中,D 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的平行线DE,交A于点E(1)△ADE与△AB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 与△AB 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3)△ADE 与△AB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教师提示:要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现在我们只要找到满足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条件,就能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向)小结: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相似展示1 如图,在△AB 中,已知点D,E分别是AB,A边的中点求证:△ADE ∽△AB(说明:学生利用上述结论,自主学习解答展示,教师巡视观察,指正)展示2 如图,点D为△AB的边AB的中点,过点D作DE∥B,交边A于点E延长DE至点F ,使DE=EF求证:△FE∽△AB(说明:老师巡视,学生讨论完成)【知识梳理】以”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本节课重点有掌握的知识是什么?2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困惑是什么?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里?【当堂检测】1如图,在Rt△AB中,∠= 90°.正方形EFD的三个顶点EFD分别在边AB,B,A 上已知A= 75,B= 5,求正方形的边长.2如图,已知点O在四边形ABD 的对角线A上,OE∥B,OF∥D试判断四边形AEOF与四边形【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近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3.4.1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2021年整
2017九年级数学上册3.4.1 第1课时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九年级数学上册3.4.1 第1课时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九年级数学上册3.4.1 第1课时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3。
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
会用上述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预习导学】预习教材P77-P7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的图形是相似的?2。
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与性质?3.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的关系.【探究展示】在八年级上册,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下面我们来探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引理的学习动脑筋:如图,在△ABC中,D 为AB上任意一点. 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 与△ABC 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3)△ADE 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教师提示:要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现在我们只要找到满足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条件,就能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向.)小结: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利用平行判定三角形相似
1.理解并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重点)
2.运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列一组图形,观察其中的规律,图①中l 1∥l 2∥l 3,图②中l 1,l 2,l 3不存在平行关系
.
图① 图② 试着判断△AB 1C 1,△AB 2C 2,△AB 3C 3之间是否相似,并探究其中规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如图所示,DE ∥FG ∥BC ,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4对
B.3对
C.2对
D.1对
解析:△ADE ∽△AFG ,△ADE ∽△ABC ,△AFG ∽△ABC ,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题时要考虑到所有情况,避免错解.
探究点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简单应用
【类型一】
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
如图,EF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
边AB 的延长线上,且EF =AB ,DE 交CB 于点M .求证:△BME
∽△BCF .
解析:要证△BMF ∽△BCF ,可先证ME ∥CF . 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B ∥CD ,AB=CD .又∵EF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EF =AB ,∴EF ∥CD ,EF=CD .即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ME ∥CF ,∴△BME ∽△BCF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判定三角形相
似的预备定理的基本运用,与平行四边形的
性质相结合,解题时要注意利用平行关系进
行转化.
【类型二】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求值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E 是对角线BD 上的点,且E
F ∥AB ,DE ∶EB =2∶3,EF =4,则CD 的长为 W.
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C ∥AB ,DC=AB,EF ∥AB ∥CD ,又∵DE ∶EB =2∶3,∴EF AB =
DE DE +EB =2
5
,又∵EF =4,∴AB
=10=CD .故填1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预备定理求值,解题时利用到比例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
如图,DE ∥BC 交AB 于点D ,交
AC 于E ,若AD ∶DB =3∶5,求DE ∶BC 的值.
解析:由DE ∥BC 得△ADE ∽△ABC ,进而推出对应边成比例.
解:∵DE ∥BC ,∴△ADE ∽△ABC ,∴
DE BC
=AD AB ,∵AD DB =35,∴AD AB =38,∴DE BC =38
. 方法总结:由平行线三角形相似线段成比例,上述过程是求线段比值的一个基本思路.
三、板书设计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内容: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
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应用⎩⎪⎨⎪⎧
证明三角形相似求值⎩⎪⎨⎪⎧求线段的比值
求线段的长求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中,将对前几课时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讨论,在情景导入环节需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发学习,自主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