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统计
构成%
98.26
100.00
80.00 60.00
71.08
62.53 61.15
59.35 52.6
61.5
40.00 20.00
19.67
20.86
12.38 8.02
0.00
发热 肌肉痛
皮疹
头痛
面红 骨关节痛 眼眶痛
出血
腹痛
呕吐
畏寒
登革出血热
• 有典型登革热表现; • 2~4病日内四肢、腋窝、粘膜及面部可见
散在出血点,迅即融合成淤斑
• 病情进展中有鼻腔、牙龈、消化道、泌尿 道或子宫等任何一个以上器官的较大量出 血,常见肝肿大
• 血球容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低于 100×109 /L者。脑出血的病例也有发现。
• 异常严重出血的病例可导致死亡。
登革休克综合征
• 具有DHF表现 • 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皮
• ⑤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袖衫、长 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 水等。
怎样预防登革热
注意个人防护:
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 涂防蚊水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 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如果患者在病毒血症期(发病前1天至发病 后5天)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 继而传播开去
•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季节分布
• 由于本病的媒介是伊蚊,发病与气温、雨 量、蚊虫繁殖有关,有明显的季节性,主 要在5-10月份。多发生在气温高、雨量多 的季节。一般雨后2-3周伊蚊密度上升,导 致发病高峰出现。
肤湿冷、脉数弱、烦燥或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 克或脉压低于2.67Kpa(20mm汞柱以下)等危象, 甚至血压和脉搏测不出 •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 WHO将DHF/DSS依病情严重度分为4级,在我国 的临床实际意义有待实践中应用和总结。
➢登革热的病死率约为3/10000 ➢登革出血热的病死率约为5%~10%
• ⑵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丘 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 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 可同时看见不同形态的皮疹,分布于 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 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 天。
• ⑶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 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 鼻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 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 出血等。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5~8 天。
临床分型
• 典型登革热(DF) 登革出血热(DHF) 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典型登革热
• ⑴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 发 热 和 眼 球 后 疼 痛 , 24 小 时 内 体 温 可 达 40℃。
• 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病程的第3~5 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 峰热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 虚弱感觉常需病愈后数周才能完全消失。
• 本地感染病例:
– 登革热病人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单 位),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 属于本地。
• 表示病家、工作或活动地点附近已有带病毒之成蚊存在。
•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 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 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 ①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 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 深山、丛林性深处的疫源地,猴类动物是 主要的传染源和宿主,形成猴-蚊-猴循环。
• 城市型疫源地,隐性感染者和病人是主要 的传染源和宿主,形成人-蚊-人循环。
传播途径
带病毒蚊
外潜伏期:8~12日
健康人士
潜伏期:3~14日 常见为5~8日
患病者
传播途径
•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 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
• 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在3-11月, 海南高峰在4-6月,广东为8月,
临床表现
• 潜伏期3~14天,一般4~7天 • 主要临床特征
– 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40℃,少数患 者表现为双峰热)
– 三痛及疲乏等症状(头、眼眶、肌肉关节) – 三红征(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 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 – 出血倾向 – 白细胞明显下降或和血小板减少
• ②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 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 ③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 剂。
• ④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 、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 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登革热
概述
➢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是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皮疹、出血倾向、白细胞 减少和淋巴结肿大。
概述
➢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 亚、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
➢每年大约有1亿感染者,其中50万例登革出 血热需要住院治疗,25000例死亡,
预防原则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 (白天防被伊蚊叮 咬)(次要)
➢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伊蚊,预防被伊蚊叮 咬 (重点)
➢提高人群抗病力:暂无可供应用的疫苗
• 输入性病例:
–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 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
• “输入”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外地感染或发病后来到某地,对 于该地来说,也是输入病例。
➢我国以输入性为主,义乌、广东东莞市近 年发生过暴发。
传播媒介
• 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 白纹伊蚊。前者分布于南方沿海,如海南 岛等地区,后者则在南北地区广泛存在, 以长江以南为普遍。
传染源、宿主
• 人和灵长类动物(黑猩猩、猕猴、长臂猴、 恒河猴、狒狒等)是登革热病毒感染的自 然宿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