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器、酒器、量器知识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一、食器鼎dǐ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
鬲:鼎一类的器具,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国名和作姓时念gé,表示器物时用lì)甗yǎ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鬹guī: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
甑zèng: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
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圆口,两耳。
簠fǔ:古代祭祀时盛稻梁的器具,长方形,有盖有耳。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子。
敦duì: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
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
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
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二、酒器斝jiǎ: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爵: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
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
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角: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有的有盖,但无流和注。
最初当为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
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
樽: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
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古代酒具知识点总结
在古代,饮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古代酒具在当时的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酒具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它们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聚会方式和不同的喝酒仪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就古代酒具的种类、用途和文化意义做一些基本的总结和介绍。
一、酒器的分类古代酒器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形态、用途来进行分类:1. 根据形态:(1) 瓶:瓶是一种储存酒水的器具,古代的瓶多呈圆柱形状,有着长颈、腹大、底足的形态。
瓶体多由陶瓷、青铜等材料制成。
古代瓶的装饰以青铜铸造的钟鼎纹饰及陶器上的花纹装饰为主。
(2) 壶:壶是盛酒器的一种,古代壶多为单柄,有一个长颈和弯曲的壶嘴,大多数由瓷器、青铜等材料制成。
壶的装饰多以青铜铸造的鸟兽纹饰及陶器上的施釉技法为主。
(3) 罐:罐是一种盛酒器,形状较矮,腹部较大,多为多柄。
古代罐多由陶瓷、青铜等材料制成。
罐的装饰多以青铜铸造的人物纹饰及陶器上的刻花技法为主。
2. 根据用途:(1) 敬酒器:用于宴会宴请客人时,主人必备的敬酒器。
通常是一种公共酒具,用于酒宴或宴会时向客人敬酒。
(2) 器皿:用于盛酒、斟酒的器皿,包括瓶、壶、罐等。
(3) 服饰饮具:古代有一种饮具就是被制成了服饰的形态。
如唐代的鸳鸯杯,两个杯子合在一起,外形似鸳鸯,意味着恩爱,并将其作为婚庆礼品。
二、酒器的用途古代酒器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盛酒斟酒:壶、瓶、罐等器皿主要用于盛酒、斟酒,供客人享用。
在古代的酒宴上,主人通常会用这些酒具向客人敬酒。
2. 藏酒器:古代的壶、罐、坛等酒器通常可以盛放酒水,用于长时间的储存。
3. 祭祀用途:古代的酒器还常用于祭祀活动,供神祗或祖先使用。
4. 装饰用途:古代的酒器在一定程度上也用于装饰,表现社会地位和财富。
古代的酒器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作为日常用具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1. 社交文化:古代酒器在饮酒仪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交的重要媒介。
在古代宴会上,主人用敬酒器斟酒向客人敬酒,具有礼节之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六):饮食、器用、建筑
用
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6.羹(gng)。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
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7.脍炙( kui
zh)。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4.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棉、指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有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过,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厂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棋牌,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央视,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西交文物鉴赏2第二讲器型
方形的壶也称为钫。
方形 镶嵌几何纹 战国晚期
圆形 环带纹 西周晚期
椭圆形 蛟龙纹 西周晚期
禁: 承酒尊的器座
多为长方形 青铜禁传世和考古发掘都很少见,最早见于西周 早期,春秋偶尔也有
夔纹禁 西周早期
淅川下寺楚墓铜禁
春秋早期
失蜡法制作
枓: 挹酒器,是一个小杯连铸一条弯曲
形的长柄 ,青铜枓最早见于商代晚期, 西周时代尚有。传世和出土的都很少见。
卫盉 西周中期
逨盉 西周晚期
觯:饮酒器
初见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 亦甚流行,西周中期以后消失。
器形有椭圆体和圆体两种形式 侈口,束颈、深腹、圈足。
父庚觯 西周早期
壶:盛酒器或盛水器
最早见于商代早期,流行的时间很长, 自商至战国,秦汉以后尚可见到 器形的变化相当复杂,有圆形、方形、 椭圆形、扁形等形式,一般有提梁 及盖,是酒器中的大类。
圆 鼎
圆鼎
西周中期
商代早期
春秋
方 鼎
方鼎
商代晚期 西周晚期
鹿方鼎
牛方鼎
殷墟1104号墓出土
扁足鼎 商代晚期
异 形 鼎
返 回
异形鼎 刖人守门方鼎 西周中期 高17.7cm 口长11.9cm 口宽9.2cm 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 西周窖藏出土
鬲: 形制近似于鼎,也是腹下附三足的容器,
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春秋初期 消失。基本形制为椭圆长方体或圆角长方体,大 多带盖,盖也可仰置盛物。
盨 西周早期 高17.8cm 口纵13.5cm 口横21.4cm 上海博物馆藏
敦:盛放食物的器具。
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期,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晚 期,秦代以后不见。 其基本形制是上下皆圆,盖与器相合成球体,有 上下不完全对称,也有完全对称的。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中国古代的饮食器具主要有食器、酒器和炊具三类。
其中食器包括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
酒器包括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
炊具包括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食器食器主要有,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等。
其中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炊具炊具主要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其中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
可在鼎腹下面烧烤。
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
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
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酒器酒器主要有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等。
古代器皿
礼器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类。
礼器又叫彝器。
“彝,常也,谓钟鼎为宇宙之常器是也”。
(一)食器食器主要有鼎、簋、鬲、豆,西周开始出现簠与。
食器中最主要的是鼎,大多圆腹、两耳、三足,有圆足、尖足、扁足,少数是方形四足,或分裆袋足。
鼎主要用于煮肉或盛肉,是古代中原华夏民族最主要的食器,也是祭祀及朝聘、册封、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用器。
1939年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的商代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古代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为方形腹四圆足,口沿上有两直耳。
腹四周饰兽面纹和夔纹,耳外侧饰双虎食人纹,并皆饰有云雷纹作地纹,系用多块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制作十分精美。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南顺城街窖藏出土了4件方鼎,最高者83厘米,最低者59厘米,大小依次递减,与西周、春秋时期流行的列鼎颇为相似。
张寨南街窖藏出土的一件方鼎,高100厘米,重86.4千克,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一件礼器。
湖南宁乡出土的一件人面方鼎极为罕见,其腹部四面的主题纹饰是4个表情严肃的人脸,脸宽而方,五官刻画逼真,眉毛粗弯,双眼较小,颧骨较突,嘴较宽大。
地纹也为云雷纹,鼎四角有凸起的扉棱。
鼎内壁有铭文“大禾”二字,字体极为规矩深峻,器表色泽碧绿,器型朴实凝重,整个造型极具创意。
比较著名的列鼎有西周晚期的虢季列鼎和晋侯苏列鼎,虢季列鼎出自河南三门峡上村岭,上有铭文“虢季作宝鼎,季氏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共七鼎,大小依次递减,同时出土的六个列簋,大小型制相同,上刻铭文为“虢季作宝簋永宝用”。
后者出自山西北赵晋侯墓地,4组保存完整的墓中,晋侯墓都配制5鼎4簋或6簋,并有乐器随葬,夫人墓则是3鼎2簋或4簋,无乐器。
虢、晋同为诸侯,但在墓葬上显然低了一级,也是很奇怪的事情,尚有待研究。
第二种用具为簋,主要用于盛饭,其形状略似今天的大碗,一般口侈颈敛,腹圆鼓,下有圈足,有的腹部有两耳。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了利簋,这是一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青铜器,由铭文可知,此簋是由周武王一个叫“利”的右吏,为纪念周王赏赐而作,铸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后的第八天。
中国古代酒器类别
中国古代酒器类别中国古代酒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器逐渐从纯粹的功能性容器发展为艺术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特色。
在中国古代,酒具不仅用于存放酒水,还被视为重要的礼仪物品,用于传统宴会和宗教仪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酒器的类别。
1.酒壶酒壶是一种用于装酒的容器,多数为陶器或瓷器制成。
在古代中国,酒壶广泛使用并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和样式。
酒壶的设计考虑到了使用的方便性和外观的美观性,有些酒壶还会有镂空的装饰,增加了艺术价值。
2.酒杯酒杯用于饮酒,是古代宴会和宴席的必备之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酒杯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友谊和欢乐。
酒杯的材质多样,包括瓷器、玉器、金属器等。
在杯身的设计上,也经常采用传统的纹饰和图案。
古代的酒杯往往是手工制作的,每个杯子都有着独特的细节和装饰,彰显了古代艺术家的技艺和创造力。
3.酒托酒托是一种用于放置酒杯的小台子。
它有助于保持杯子的稳定,避免摇晃和倾倒。
酒托多数由木材或红木制成,具有精美的雕刻装饰。
有些酒托还附有小把手,方便携带和使用。
4.酒盘酒盘是用来放置酒杯和酒壶的大型容器。
它通常由铜制成,有时还会使用其他贵重金属,如银和金。
酒盘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酒盘上的装饰常常采用浮雕、镶嵌和刻花等工艺,展示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5.酒碗酒碗通常较小,用于喝酒。
古代的酒碗形状多样,有些是浅碗形,有些是高脚碗形。
酒碗的底部常常雕刻有吉祥图案和纹饰,象征好运和祝福。
一些精美的出土文物中的酒碗已成为研究古代艺术和手工艺制品的重要资料。
6.酒瓮酒瓮是古代用来贮存大量酒水的容器。
它通常由陶瓷制成,具有较大的容量,并以其坚固、耐用和保鲜功能而受到重视。
许多古代酒瓮上都镶嵌有精美的陶瓷图案和纹饰,使其成为重要的艺术品。
总结:中国古代酒器的种类丰富多样,每种酒器都有其独特的形状、材质和装饰。
这些酒器不仅是古代社交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艺术和手工艺的精华之一。
中国古代餐具
宋代形态各异的陶瓷碗
明代彩瓷
2021/5/27
12
陆 明清以后
2021/5/27
13
明代以后把箸改称筷子。 清代带来了满族的饮食特色,但最终被汉化,基本延
续明朝餐具。 清代末期,西方饮食进入中国,餐具也随之变化。
2021/5/27
14
2021/5/27
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中西方的 交流,刀叉为代表的西餐式餐具 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
2021/5/27
木胎漆彩餐具
8
肆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铜,金,银器为主)
2021/5/27
9
代表餐具有:
金盏,金匕,铜樽等。茶具开始兴起,人们 用碗,杯或酒器来饮茶。碗杯为金、锡或陶 瓷材料。
2021/5/27
唐代金杯
唐代银壶
10
伍 宋明时期
(陶瓷餐具发展繁荣)
2021/5/27
11
宋朝-明朝时期多为陶瓷餐具,最有名的是景德镇陶瓷。 茶具与酒具完全分开。宋代陶瓷分为官窑和民窑。元 明清三代出现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等彩瓷。
5
酒器: 比如陶鬶。
食器:
餐匙(古称匕),以兽骨为材料。 。
骨匕 陶鬶
2021/5/27
6
叁 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青铜器、漆器为主)
2021/5/27
7
青铜器
1.饮器:鼎,鬲,簋等。 2. 酒器:爵,觚,觥,尊,觯, 盉,钫,壶,钟,方彝等。 3.食器:簋,敦,豆,瓿,盘 等。
漆器
碗,豆,盘,杯,壶,钫,羽觞, 匕,勺等。 。
中国古代餐具
2021/5/27
1
中国餐具的 演变发展历史
青铜器中酒器与食器品种名称
青铜器中酒器与食器品种名称酒器爵:爵用于饮酌酒之器皿,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
爵的一般形制为: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部为杯形,腹侧有鋬(pàn),下配以三足。
流同杯口之间有柱(柱可能为过滤之用)。
角:(音 jue)饮酒器。
无柱、流,两端皆是尾。
角同爵的容量比为四比一。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角当推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二里头文化期的异形管流角。
尊:高体,大型或中型容酒器。
按其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等三类。
壶:盛酒之用。
使用时间从商至汉代或更晚。
铺首:衔门环的底座,多为虎头、螭、龟、蛇等,起装饰壶身的作用。
卣:(音 you)盛酒器。
盛行于商晚期及西周。
觥:(gōng)盛酒器,真正器名尚不可知,称觥是约定俗成。
出现于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彝:方彝(yí)乃盛酒器。
一般呈方型,出现于商代晚期。
食器豆: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
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山西保德县出土的商晚期带铃铜豆,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豆。
豆也属礼器的一种,通常成对出现。
对于用豆数量的多少,古代也有一定的典章制度。
《礼记·礼器》所载“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但是,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都较少,这可能和当时人们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质豆有关。
鼎: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延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变化最多的器皿。
作为饪食器,鼎并无特殊功用,但作为礼器,它却是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
古代社会,对于用鼎的数目,有相应的制度,称为“列鼎制”。
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第一鼎盛牛,称"太牢",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
古代文化常识——器物与服饰
古代文化常识——器物与服饰食器1.食器古代食器,大小不一,功能也不同。
有的主要用于烹饪,有的则用于取食。
(1)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
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奢侈豪华。
鼎,还可用于祭祀,并作为王权的象征。
人们以“问鼎”比喻图谋王位或颠覆某国政权。
如《世说新语》:“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
”(2)镬(huò) 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时常在镬中把肉煮熟,后再移到鼎中就食。
如《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3)鬲(lì) 古代炊具,主要用于煮粥。
形制与鼎相近。
圆腹三足,三足中空,与腹相通,作用是能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煮食物的速度。
《尔雅·释器》中说:“鼎款(空)足者谓之鬲。
”(4)甑(zènɡ) 蒸食物则可用甑。
甑,上下两部分能分开,上为甑(后来变成蒸笼),下为鬲。
战国后期,甑、釜常常连用。
釜像锅,甑底有细孔,放在釜上。
如《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
”除烹饪器物外,还有取食器,如箸(zhù,筷子);盛食器,如豆(原用于盛饭,后逐渐变为盛肉酱、肉羹)、笾(biān,《尔雅·释器》中说“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箪(dān,竹制或苇制,盛饭)、簋(ɡuǐ,主要用于盛饭,最初竹木制或土瓦制,后则多用青铜制成);放置食器的用具,如案(长方四足或圆形之足。
食器先放在案上,然后再摆在席上,成语有“举案齐眉”)。
如《林黛玉进贾府》:“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酒器在中国古代有“无酒不成礼”之说,故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青铜器具也就自然成为礼器了。
古代的酒器,即用于酿酒、盛酒、温酒和饮酒的器物,大多是陶质和青铜质的。
盛酒器物主要有尊(又作樽,敞口收颈,腹大底小)、彝(yí,陶质或铜质)、壶(盛酒浆)、卣(yǒu,口小腹深)、觞(shānɡ)、觥等。
古代青铜器介绍
古代青铜器介绍我国最早的古代青铜器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古墓中,而夏商周三代是青铜器发展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到了战汉时期之后逐渐没落。
按照青铜器的用途和性质不同,一般把青铜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量器、工具、兵器、乐器、车马器、日用器、货币等十大类别,紫色百合香为您逐一详解。
一、中国古代青铜器-食器中国古代青铜食器主要包括鼎、豆、簋、鬲、甗、俎等。
其中鼎是最为普通的一种类型,一般用来烹煮和盛放食物,同时也是上层贵族们祭祀时所用到的一种礼器。
最早的鼎出现在夏代,尤其是西周时期形成了严格的用鼎制度。
当时的天子用九鼎盛放肉制品,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者一鼎,肉的数量依次递减。
豆多用于盛放食物,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
簋多用来盛放熟食,同时也是商周祭祀中重要的礼器。
鬲的用途与鼎比较类似,多用作一种炊器,最早的鬲出现在商代,战国晚期逐渐消失。
甗是蒸煮器,多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时期。
俎,不仅是切肉的案几,也是祭祀用的礼器,多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酒器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主要包括爵、尊、斝、觚等。
其中爵是煮酒或者温酒的器具。
最早的爵出现在夏代,商代十分流行,西周中期之后逐渐消失。
尊是大型的盛酒器,形制非常丰富,流行于商周时期。
斝是一种温酒器,多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觚是一种饮酒器,商代最为流行,西周中期之后几乎消失不见。
三、中国古代青铜器-水器中国古代青铜水器主要包括匜、盘、鉴等。
其中匜是最为常见的青铜水器之一。
最早的匜出现在西周时期,春秋时期非常流行。
鉴是一种盛水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比较流行。
四、中国古代青铜器-量器中国古代青铜量器主要包括升、釜等。
其中升多为方升,战汉时期比较多见。
五、中国古代青铜器-工具中国古代青铜工具主要包括斧、锛、铲、镰、凿等。
六、中国古代青铜器-兵器中国古代青铜兵器主要包括戈、矛、刀、剑、弩、镞、钺、戟、冑等。
其中戈是夏商周时期出现最早的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青铜容器的名称和用途大全
中国古代青铜容器的名称和用途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
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而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
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
本文主要简介主要青铜容器的种类和名称。
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
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1、炊器:又为烹饪器,是古人煮鱼、肉、稻谷熟食之器。
鼎: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不多,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谓国灭则鼎迁,后世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鬲(li,音历):形状和鼎相似,侈口、三空足。
一般煮饭用,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有圆体三足和方体四足两类。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放置食物;下部为鬲,盛水。
如甑与鬲铸为一体称为合体甗,其中部有一铜片,叫做箄(bi,音比)。
上有能够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匕: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器具。
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食器:是古人盛食物的器皿,食器通常有盖,里面的食物不易散落。
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食器、酒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食器、酒器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1)食器、酒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目繁多,称谓怪癖。
其定名许多来自宋代的《考古图》、《博古图》,而这两部书的定名原则是“名从主人”,即看器物上的自名。
王国维说:“皆古器自载其名而宋人因此名之者也。
”因此,许多文字都是2000年以前的铭文。
目前,对古代青铜器一般按用途划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12大类。
下面介绍常见的前2类。
食器西周大克鼎鼎:相当于现代的锅,烧煮和盛放鱼肉用。
西周青铜兽面纹鬲式鼎鬲(音历):相当于现代的饭锅。
西周晚期青铜圆涡兽泥纹甗甗(音演):相当于现代的蒸锅。
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甑”,放食物;下部称为“鬲”,放水。
两者之间有一块铜片称为“算”,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把它放在三脚底架上,加温,用水蒸气蒸煮食物。
西周仲柟父簋簋(音轨):相当于现代的大碗,作盛饭用。
春秋青铜龙纹簠簠(音甫):大体相当于现代的盆,是盛熟菜的器具。
长方形,一般有盖,大概是为了保温。
春秋晋侯盨盨(音须):大体相当于现代的罐,用来盛黍、稷、稻、梁等。
战国兽纹敦敦(音对):也是用来盛黍、稷、稻、梁的器具,形状较多。
战国豆:用作盛肉酱一类食物的器具。
酒器商亚其爵爵(音决):相当于现代的酒杯。
前部有“流”,具有茶壶嘴功能便于倾酒,后有“尾”,上有两根“柱”,旁有把手,下有三只尖离足。
西周兽面纹角角:其用途和外形大体上和爵相同。
所不同者,角上一般无两“柱”,前部不是“流”而是前后都是“尾”,而且有一部分角有盖。
商兽面纹斝斝(音甲):是温酒的器具。
西周铜觯觯(音志):饮酒的器具,类似现代的盖杯。
商饕餮纹觚觚(音姑):一种造型非常典雅的酒杯。
西周早期凤鸟纹兕觥兕觥(音“四公”):盛酒器(一说是饮酒器)。
商青铜尊尊:盛酒的器具。
西周中期凤纹提梁卣卣(音有):专门盛古代祭祀时用香酒的一种盛酒器。
西周长思盉盉(音和):一种温酒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具)
一、古代主要食器案:又称食案,盛食物的木托盘。
短足,有四足或三足。
“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豆:像高脚盘,有的有盖。
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簠(fǔ):盛装食物的青铜制长方形器具,器与盖的形状相同。
簋(ɡuǐ):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无耳或有双耳,也有四耳。
方座,或带盖。
皿:碗碟杯盘之类食器的总称。
盂:盛饮食等的圆口器皿。
箸:筷子,夹食的用具。
二、古代主要炊具鼎:圆形,三足两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也有长方四足的。
鬲(lì):陶制。
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
镬(huò):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
甑(zènɡ):蒸饭的一种瓦器。
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
三、古代主要酒器杯、盏、盅:圆形,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
质料有玉、铜、银、瓷器。
小杯为盏、盅。
觥(ɡōnɡ):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为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觥筹交错”,形容宴饮尽欢。
壶:敛口、深腹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其他液体。
“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角: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于温酒和盛酒。
爵:饮酒器。
下有三足,可用于温酒。
卮(zhī):盛酒器。
尊:古代酒器的通称。
也作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
圆形或方形,形制较多。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古代食器、酒器、量器知识
食器簋:【Guǐ】读作“诡”,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簠:【fǔ】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甗:【yǎn】读作“演”,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鬲:【lì】一种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有陶制鬲和青铜鬲。
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甑:【zèng】读作“赠”,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镬:【huò】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
古时指无足的鼎。
今南方称锅子叫镬。
有三个足架空,可以燃火,两耳用铉(铜钩)和扃“jiong”(横杠)抬举酒器觥:(音同“工”)是中国流行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
觯:(读作“志”)是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
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
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斝:(【jiǎ】,音同“甲”)是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卣:(【yǒu】读作“有”)是一种器皿。
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
当时用来装酒用。
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盉:(【hé】读作“和”)是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觚:(读作“孤”)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
中国古代器物解说
56
瓮
盛水酒的陶器,大腹小口,体型较大。宋·张元干《奉和希道新句兼简祖颖漕使》 :“手酿瓮中春, 春浮玉丹色。”
57
罎
Tan2
简化字为“坛”,盛水酒的陶器,大腹小口,体型与瓮类似,但体型较小。唐·陆龟蒙《谢山泉》:“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封寄野人家。”
58
罐
陶或金属制的汲水器,与坛大同小异,体型最小,通常带有系纽。宋·范成大《固城》 :“柳棬凉罐 汲泉遥,味苦仍咸似海潮。”
32
簋
Gui3
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圆口,两耳或四耳。宋·苏轼《石芝》:“跪陈八簋加六瑚,化人视 之真块苏。”
33
甗பைடு நூலகம்
Yan3
古代蒸食器,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隔一层有孔的箅。宋·陆游《道院遣兴》:“甗炊青 饭留岩客,露点朱毫勘玉书。”
34
瓿
Bu4
古代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宋·范成大《鹿鸣宴》:“墨沼不忧经覆瓿,琴台 重有赋凌云。”
14
篚
Fei3
圆形竹器,用以盛物,相当于现在的竹笼。宋·李廌《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实篚携浆壶,马首 拜且迎。”
15
筐
竹子或柳条等编的盛东西的器具,方曰筐,圆曰筥。唐·杜甫《过客相寻》:“挂壁移筐果,呼儿问 煮鱼。”
16
箧
Qie2
小箱子。唐·罗隐《七夕》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62
锅
炊具,由小釜演化而来。宋·无名氏《题太和楼壁》 :“铜锅熔尽龙山雪,金波涌出西湖月。”
63
鍑
Fu4
古代的一种大口锅,与锅不同处在于方形耳,底部稍微有点尖,类似肚脐眼。唐·皮日休《吴中苦雨 因书一百韵寄鲁望》:“䗂蝓将入甑,蟚蜞已临鍑。”
酒文化之酒具
“杯”酒人 生
杯酒人生 --- 中国酒具文化
徐悠优
酒具
• 酒具:贮酒、盛酒、饮酒的器具。 • 酒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发
展背景下的产物,各种酒具都从 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 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一.远古时代的酒器: • 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
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玉露酒)
↑ (
↓
百古
草藤
翡
酒 )
杯
翠
杯
( 梨 花 酒 )
石杯↑
外 白 酒
琥 珀
)杯
↑
( 关
羊脂白玉杯↓
(汾酒)
←
紫檀杯
国外酒器
• 威士忌纯饮杯 • (Whisky Line) • 1.5 ~ 3 oz
• 雪利和波特杯 • (Sherry & Port) • 2 ~ 3 oz
白兰地专用杯 (Brandy Snifter) 3 ~ 8 oz ↘
鸡尾酒杯 (Cocktail)
← 2 ~ 4.5 oz 甜酒杯
(Liqueur) 1 ~ 1.5 oz
酸酒杯 (Sour Cocktail Glass)
4.2 ~ 6 oz
• • 啤酒杯 Beer
10 ~12 oz
香槟酒杯 (Champagen Cocktail
Glass)
4.5 ~ 6oz
• 古典杯 • (Old Fashioned) • 6 ~ 8 oz
冷饮杯 [Cooler (or Tall
Glass)] 15 ~ 16.5 oz
高 杯 (
海 波 杯
(Highball)
• 6 ~ 10 oz
古代人饮酒的器具
古代人饮酒的器具
古代人饮酒的器具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酒器和酒具。
酒器主要是用来盛放酒的容器,有陶器、瓷器、金银器、玉器等。
陶器酒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它们通常是用粗陶制成,形状简单,如壶、罐、瓶、杯等。
到了商代,陶器酒器逐渐精美多样化,以商代黑陶酒器最为著名。
瓷器酒器则在唐代达到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汝窑和定窑的酒壶和酒杯。
酒具则包括开瓶器、酒杯、酒樽、酒瓶、酒盏、酒壶等。
这些酒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铜、银、金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铜制酒具,因为铜可以防腐蚀和保温,所以在古代很受欢迎。
酒杯的形状也很多样,有圆杯、方杯、曲杯等,而酒瓶和酒壶则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如兽形、人形、花卉图案等。
总的来说,古代人饮酒的器具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物品,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们体现了古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饮酒文化的丰富多彩。
- 1 -。
了解一下上古时代的器皿
了解一下上古时代的器皿
上古时代,盛物用的器皿大都是青铜器具,高级精美的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
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
上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
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
商代早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
到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等等。
商代晚期尖足鼎逐渐减少,圆腹柱足鼎开始居多,鬲鼎逐渐多了起来。
鼎从商代开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多为兽面纹,如饕餮纹、蝉纹、象纹等等,纹饰变化巧妙。
饮食青铜器的基本类别
饮食青铜器的基本类别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青铜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除了被用于礼仪祭祀之外,还有一部分被用于饮食。
饮食青铜器可以分为几个基本类别,包括酒器、餐器、炊具和饮具。
一、酒器酒器是饮食青铜器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用于盛放酒类饮料,如酒壶、酒杯、酒盏等。
酒壶是用来储存酒的器皿,它通常有一个长颈和一个圆形的容器。
酒杯是用来饮酒的容器,它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圆碗形,有的是长颈杯。
酒盏是一种小巧的杯子,通常用来品尝高档的酒品。
二、餐器餐器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主要包括食盘、食盆、餐匙和餐叉等。
食盘是一种用来盛放食物的浅碟,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
食盆则是一种更大的容器,用来盛放主食或汤类食物。
餐匙是用来舀取食物的工具,形状类似于现代的汤匙。
餐叉则是用来夹取食物的工具,它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的叉子。
三、炊具炊具是用来烹饪食物的器皿,主要包括炊器、炊钵和炊铲等。
炊器是一种用来煮饭的容器,它通常是圆形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可以控制火候。
炊钵是一种用来混合和搅拌食材的容器,它的形状通常是圆碗形。
炊铲则是用来搅拌和翻煮食物的工具,它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的铲子。
四、饮具饮具是用来盛放饮料的器皿,主要包括水瓶、水杯和水壶等。
水瓶是一种用来储存水的容器,它通常有一个长颈和一个圆形的容器。
水杯是用来饮用水的容器,它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圆碗形,有的是长颈杯。
水壶是一种带有手柄和嘴巴的容器,用来烧开水或保温水。
以上所述的饮食青铜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别,如茶器、糕点器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古代人们用来饮食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通过研究这些青铜器,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饮食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为酒器、餐器、炊具和饮具等基本类别。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器
簋:【Guǐ】读作“诡”,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
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簠:【fǔ】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甗:【yǎn】读作“演”,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鬲:【lì】一种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有陶制鬲和青铜鬲。
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甑:【zèng】读作“赠”,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镬:【huò】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
古时指无足的鼎。
今南方称锅子叫镬。
有三个足架空,可以燃火,两耳用铉(铜钩)和扃“jiong”
(横杠)抬举
酒器
觥:(音同“工”)是中国流行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
觯:(读作“志”)是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
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
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斝:(【jiǎ】,音同“甲”)是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卣:(【yǒu】读作“有”)是一种器皿。
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
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
当时用来装酒用。
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
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盉:(【hé】读作“和”)是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觚:(读作“孤”)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
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
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角:【jué】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
以温酒和盛酒。
水器
罍:(【léi】读作“雷”)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和酿酒器皿,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其中方形见于商代晚期,圆形见于商朝和周朝初年。
匜:(【yí】读作“仪”)是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guàn]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
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
瓿:(【bù】读作“布”)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
流行于商代至战国。
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
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
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
量器
斛:(【hú】读作“胡”)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
石:【dàn】]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龠:(【yuè】读作“月”)量器名。
等于半合本。
起于黄钟之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汉书·律历志》。
乐器
镈:(【bó】读作“博”)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
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
现在发现的镈有三件铭文上自名镈,即素命镈(春秋中期,齐国),叔夷镈(春秋晚期,齐国),邾公孙班镈(春秋晚期)。
其他的镈形制像镈而铭文中称为钟。
铙:【náo】又称为钲和执钟。
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
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