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民主》有感
对罗伯特·达尔《论民主》的解读
关键 词 民主 政治 平等 中图 分类 号: 0 D9
民主 思想 与 民主实 践在人类 史上有 着传 奇色彩 , 民主的 内涵
审慎 、 接受 性等 四个理 由论证 了“ 可 内在平等 是一 也在 此过程 中 发生 了演变 , 对此 如此 有生命 力 的命题 , 笔者 通读 代原 则的弱 点 、 在公 民能 力部 分, 分 了罗 伯特 ・ 尔的 《 民主》 书 , 深体 会到 该命题 的魅 力 。 达 论 一 深 本 个可 以成 为 国家统 治基 石 的合理 的原则 。 书从 民主 的起 源 、 理想 的民主 、 实的 民主 、 觋 民主 的有 利 与不利 条 析 了监护 统 治 的特征 与缺 陷。鉴 于被 剥夺 了参与 治理机 会 的成
在 理想 的 民主 部分 , 尔通过 从社 团角度 分析 “ 达 什么 是 民主 ”
这 一历 史性 话题 , 出 了理想 民主 的五项 标 准 : 1 有 效 的参与 ; 提 ()
主 国际化 的影 响 、 文化 的多样性 与公 民 () 2投票 的平等 :3 充分 的知 情 :4 对议 程 的最终控 制 :5成年 方面 挑战 , 要有 经济秩 序 、 () () ()
并将现代 大规 模 的民主政 例 如 : 泛 的不平 等对 民主 的发展 构成 了巨大 的障碍 、 广 存在 集会 讨 了这些制 度 的部分 国家 的发展 历程 ,
多元 ” 民主 。 这种 民主具备 上述 的六 项政 治制 度 , 既不 同 和 议 院的地方 仍离最 低 限度 的民主标准 有很 大差距 、人 民” “ 的代 府称 作“
、
民主 的起源
应 在 民主 的起源 部分 , 达尔认 为 , 管任何 时候 , 要存 在合适 了暂 住居 民和证 明不 能照顾 他们 自己的人们 以外 , 当包括 一切 不 只
《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的著作。
在本篇著作中,达尔并没有想以前的政治学家那样分析民主的抽象的价值意义,也没有提出像柏拉图的“哲学王”、亚里士多德的“中间阶级”、“公共善”以及卢梭的“公意”等抽象的概念,而是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提出判断民主的具体标准以及实行民主制的现实意义。
但同时他指出,尽管民主有一些理想标准,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达到他所提出的那些标准,所以他又提出了民主的最低要求,这些最低要求都是在现实的国家管理中可以实现的具体的要求。
通过对这些具体要求的分析,他认为在国家中必须实行多元民主,这有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分析了现实的民主之后,达尔又分析了民主的基础条件。
在这里,达尔并没有像其他政治学家那样认为民主是一种普适的价值与制度,而是指出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民主必须考虑当前国家的环境状况。
如果一个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的条件而实行民主制,那么这种民主制肯定会遭到破坏甚至威胁国家安全。
同时,他也分析了市场资本主义对民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民主的发展,同时在民主发展过程中也会对民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
接下来,我将就达尔论述的民主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第一部分中,达尔论述了民主的起源与发展。
达尔并不是从历史的维度中探寻民主这一创造。
虽然现在大家公认的是民主起源于古希腊,但是达尔却认为民主并不是古希腊才创造的,而是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或许在古希腊之前甚至在部落统治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民主这一形式。
他认为,只要一个部落不受外部的控制能够自由行动而且成员拥有平等的发言权,这就是一种民主,而这种形式也绝不是在古希腊时期才形成的。
所以,达尔并不是一句具体的民主制度来寻找民主的起源,而是根据民主的本质和特征来探索民主制。
他认为凡是符合民主特征的形式都可以视为民主制。
在古希腊建立起来的民主制不过是因为古希腊拥有促进民主制发展的有利条件,能够将民主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让民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论民主读后感
《论民主》读后感在《论民主》这一本书中,科恩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民主的定义、性质,以及实现民主的方法和条件,并且从理想和现实的两个角度,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实现民主的可能性和民主本身的局限性。
其实我没有很理解这本书,可能知识贮备不够,我只能从他人的分析当中,感悟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科恩先把“自治”用于政治以外,认为自治就意味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然后把“自治引入政治之内,认为,民主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来参加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
虽然,在现实经验中,民主这一终极目的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是并不阻挡人们把民主视为一种可欲的东西。
科恩给民主下了一个定义: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从民主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实行民主政治具有悠远的历史,原始社会有原始社会的民主,自国家的出现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些民主制,比如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中世纪也出现过“城市共和国”这样的民主制。
当然民主作为国家的制度还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的。
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主制,用议会制代替君主制,用选举制代替世袭制,用任期制废止终身制,相对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由,但是这种民主依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就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间接民主指的是代表制民主,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一会或政府,代替自己国家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原苏联的苏维埃制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都是间接民主。
直接民主是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直接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全民公决或全民讨论某些重大问题,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存着着部分直接民主形势。
尽管如此,即使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政府,但其实质仍然是间接民主。
民主的本义是多数人的统治,即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人民直接治理国家也是不可能的,人民只能通过自己选举的政府来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间接民主是主要的民主形式。
论民主读后感
对民主的思考与认识读《论民主》有感谈起民主,我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甚至曾认为这只是为了权力阶层所设计的统治工具。
但是拜读过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后,我改变了这种幼稚的想法,对“民主”一词有了更深入、更客观的理解。
从《论民主》这本书的章节结构上来看,整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现实的民主和有利与不利条件,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回答了关于民主的常见问题。
个角度全面地回答了关于民主的常见问题。
毫无疑问,毫无疑问,能将一个如此复杂深奥而具有争议的问题解析的如此透彻,复杂深奥而具有争议的问题解析的如此透彻,更加印证了罗伯特·更加印证了罗伯特·达尔的大师地位。
作为一个典型的理工科学生,我在此之前并没有积累太多的政治功底,对民主一词更是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我将主要从对本书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一、理想的民主与现实的民主划界问题在此之前,我的观念中“民主”往往是公民自由的最高象征,现实生活中政府所宣称的民主更多的是为了利益阶层服务,而不属于平民。
但是,在读过此书后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正如作者罗伯特·达尔所说:“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之间,鸿沟都实实在在的存在”。
真正完美的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产生不同的“民主”:比如美国宪法在总统职位上规定了一个权力很大的政治首脑,同时在国会也有一个强大的立法机构,但他们彼此互相独立。
相反,欧洲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议会制,作为行政首脑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所以,民主是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的。
民主是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的。
但是罗伯特·但是罗伯特·达尔也提出了五项民主的标准: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和成年人的公民资格。
这些标准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尺度,这些标准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尺度,引导引导我们对实际政治体制和各项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
拜读达尔的《论民主》-Xin
读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Xin自20世纪开始,民主这一政治体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广泛的支持,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至21世纪的今天,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
然而对大部分人来说“民主”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我读完罗伯特·达尔在1998年写的这本《论民主》,感触颇深,觉得这本书无论是对于政治领域的学者、大咖,还是政府官员或是普通民众都有必要读一读。
作者以精炼的语言将复杂的民主理论通俗化的呈现出来,使读者能更容易领悟书中民主相关的概念,但是浅显语言的背后又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内容,书中每一个论点都是能够展开深远的研究的。
所以作者在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关于民主答疑解难的指南的同时,也为相关领域学者研究民主政治体制提供了研究方向。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主要从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现实的民主、民主的条件和民主的前景几个方面,为人们理解民主进行了通俗而深刻的解释。
第一个部分是着重介绍了民主的起源,即民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是对于民主的历史回顾。
如很多写民主的书一样,本书也是从“demokratia”一词出发,它是希腊人或者说雅典人最早创造的“民主”。
公元前507年到公元前321年雅典人采用的公民大会形式的民选政府制度,也通常被视为公民参政的最早范例。
还有约同时期,罗马也出现公民大会制度,只是罗马称之为共和国。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11世纪意大利出现的民选政府及公元6世纪到10世纪北欧斯堪地方议会制。
对于历史的回顾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民主间断性发展历程,我们不能指望依靠历史的力量保证民主在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指出早期的民主与现在的民主其实是大不相同的:早期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应用于城邦等小型政治体中,而且参与资格也是有限制的;后来的民主在实践中表现出代议制的形式,应用范围扩展到了民族国家层面,参政范围更广,代表性更强了。
最后作者还对民主的目标和现实做了区分,在任何一个国家,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之间都存在实实在在的鸿沟!并解释在接下来阐述的达到民主的标准都是针对理想的、完美的民主体制来讲的,现实世界存在那么多的限制,所以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而这些标准是作为一种尺度,通过与现实的比较引导我们更接近理想。
解读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解读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我一直很喜欢波尔的那句话“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可以谈论什么。
”满怀真诚、自信、克制、谦卑,包含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对待人类知识的态度。
类似的,没有人能说清民主究竟是什么,大家都是在自己的所知范围内增加我们谈论民主的内容。
《论民主》的作者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最正确的观点,他一直在强调,作为一种理想,我们可以如何探讨民主。
民主的本质是什么英语里,democracy,包含人民和治理两个词根,所以民主一词的字面意思即是民治。
但是,将民主看作人民自己统治自己,总有些奇怪。
社会上只有存在被统治者才能说得上统治者,人民不可能一方面是统治者,另一方面又是被统治者。
而现实则是明明有些人处于统治地位。
按这样的方式理解民主必然会有偏差。
因此作者认为应该从治理的另一个意思来理解民主才能抵达民主的内核,这就是治理在指导、引导上的含义。
从个人来说,自己为自己选择、决策与别人强加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
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人民自己对影响自身的问题进行决策,以此决策作为整个社会的指导原则,则是说得通的。
这便是作者提出的民主参与上的含义。
作者认为,民主就是社会全体成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或允许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
参与是民主的核心,是民主的本质。
以参与来看民主才能更正确的评价民主。
评价民主有三个尺度,民主的广度、深度以及范围。
民主的广度是指参与决策的人占整个社会的比率。
但是许多时候问题往往并不是几个数字那么简单。
影响民主广度的因素非常多,要看具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参与广度,还要看某种广度的降低是否带来了民主深度的增加。
民主的深度指的是社会成员持续,有效,有力的参与到影响他们的决策中去。
范围是社会成员在哪些问题上有发言权,对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有多大的影响力。
民主要以社会和理性为前提民主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实行的,但不一定是在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政治社会:民族-国家。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第一篇:《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论美国的民主》之读书笔记一、作者及作品介绍托克维尔(1805一一1859)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
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19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马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日益对政治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退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于思想胜于行动。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
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
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
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论美国的民主》分上、下两卷。
上卷讲述美国政治制度及其产生的根源,分析美国民主的生命力、缺点和前途;下卷以美国为背景发挥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二、读后感我只可说大体翻阅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上下两册的内容,对身为法国诺曼底贵族的托克维尔先生呼吁建立民主制度的磅礴文字颇有感触。
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后,因王朝变故出现家庭意见分歧,同时也为了避免革命余波的冲击,托克维尔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前往美国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并由此写下此书的上卷,而后五年在经历法国革命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完成下卷。
如此时代背景下的奋笔之作无疑会成为跨时代的经典。
正如托克维尔在书中写道:“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对中国民主的理解1.民主的定义与特点2.中国民主的类型与特点3.中国民主的成就与挑战三、中国民主的发展1.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3.当前中国民主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四、中国民主的启示与借鉴1.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东西方民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3.推进全球民主发展的可能性与途径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政治学研究的读者,近日我阅读了《论中国民主》一书,对中国民主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民主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对中国民主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国民主具有鲜明的特点,既有别于西方民主制度,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实践。
中国民主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前行。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到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制度的尝试,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中国民主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发展壮大。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日臻完善,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民主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当前的重点与方向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基层民主活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治素质等。
中国民主的发展不仅为我国带来了深刻的政治变革,也为全球民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建设应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民主道路,避免盲目模仿西方民主模式。
同时,东西方民主模式各有利弊,双方可以从彼此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共同推进全球民主事业的发展。
总之,《论中国民主》一书让我对中国民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读书报告坐在法学院B137教室里听课的日子里,有时候我的思绪真的会飘飞到课堂之外,想起了从前的考研岁月。
在那段时间里,我忘我的投入到复习之中,我的目标是厦门大学的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现在,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对自己说,我已经拼尽了自己的全力,那种为梦想而奋斗的感觉真好。
就是在那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宪法学这一法学分支,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还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对于宪法的精神,宪法的本质还没有一个清楚宏观的认知。
开学后,第一次上李琦老师的课,我的确是开了眼界啦,上李老师的宪法课时的情景,和我们预想的宪法课的情景的确是不一样,别开生面,不拘一格。
李老师跟我们说:法律是一门艺术,我的任务不是把你们简单地教育成法律职业工匠,如果你们只是想成为一个法律职业工匠的话,你们也不需要来法学院学习。
李老师的话,对我触动很大,的确,由于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不良习惯,我现在好像是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对于李老师上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我已经只能根据平时学习的教材,提取其中某一些观点来回答。
我有时甚至是压根儿懒得去思考,这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反映在法律的学习上,有时甚至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将来都没有一个明晰的规划。
现在我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一不足,所以,当李老师提出来让我们读美国科恩写的《论民主》时,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阅读的。
当我们班学委把《论民主》发到了我的手上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读了起来,但是我发觉,我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也太低估了科恩的水平,我花了好大的气力才将此书通读了一遍。
无奈之下,我只好翻阅了其他一些介绍《论民主》的导读性著作,才变得稍微明白了一些。
当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法学理论修养还远远不够,还远远达不到能给《论民主》这本书写书评的程度,我只是结合自己读这本书时得到的一些体会,再加上自己的平时一些关于法律的实践经历,尝试着写下了现在这篇读书报告,恳请老师指正。
《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读书报告进入民主和民主化单元的学习,这次选读的是罗伯特·A·达尔所著的《论民主》,人们常说民主,那么到底什么是民主?在这本书中,作者便通过自己的观点向我们就民主这一话题做一系统论述,这本书就是了解民主的最基本问题的一个指南。
在《论民主》一书中,作者主要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来探讨民主:第一部分向我们梳理了民主的起源,解决了民主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问题;第二部分则探寻了民主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解决了什么是民主,为什么要实行民主,为什么需要政治平等的问题;第三部分则用足够多的大型民主国家实例来描述民主政治机构经验;在第四部分中,作者凭借经验紧接着向我们描述了对民主政治机构有利或无利的条件,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基础条件有利于民主,为什么市场资本主义有利、不利于民主的问题。
第二部分理想的民主:民主的含义与合理性当作者在第一部分对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民主起源大概介绍后,从这些地区的民主化进程中开始谈自己对民主的认识,首先告诉我们的是理想的民主应该是怎么样的,它又意味着什么?作者在研究什么是民主这一问题中,并没有采用理论式的研究方法,即用理论去推理得出新理论,作者则是通过人们在社团中的一般表现来告诉我们何为民主,也就是凭借自己的一些经验来进行分析。
由于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所以结果肯定有偏差,作者在这里就认为民主是一种程序、一种手段、一种机制,在这种安排下,采用竞争性选举投票来决定官员,再由这些官员来代表选民决策。
所以,作者认为民主过程就是社会团体制定一项公共政策的过程(学者称之为“团体政治学”)。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抽象原则即政治平等来保障。
从公民的角度,我们应该把每个人的内在幸福看作是与他人平等的;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对于受到决策约束的人,应当平等地考虑他们的幸福和利益。
同时,作者也提出民主过程的标准,即有效的参与、选票的平等、充分知情权、对议程的最终控制和成人的公民权。
论民主资料
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论民主》读书札记(一)(2011-11-24 09:29:22)转载▼标签:科恩《论民主》读书札记分类:法海泛舟几个月前,在书店购买了科恩的《论民主》一书。
科恩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教授。
1984年他曾应邀来我国讲学。
该书于三十多年前在美国首次出版。
近日我抽时间读完了此书。
我本应该读得更快些,外界无聊的诱惑多,学习的热情也不比从前。
尽管如此,两年里我还读了密尔的《论自由》一书。
人生四十,总算读了两本系统论述民主与自由的书籍。
想及此,不觉汗颜。
22年前那个非常时期,我坚持在大学按部就班学习,没有落过一节课。
自我反省,我的思想并不保守。
但我对当时身边那些热情盲目,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同学们投去批评的目光,因而没有盲从之。
同时我也明白,加之于同学身上的"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评价,同样也适用于我。
怎么办?学习就是了。
于是就有了20年后阅读有关"民主和自由"的学术著作。
读它们,是要解开我心中的结。
我的读书史,其实就是解开我的心结的历史。
这就是我读书的动机和兴趣所在。
对于自由,台湾李敖在大陆演讲时说得十分精辟。
他说自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反求诸己,一部分反求诸于宪法。
反求诸己的部分,李先生举了郑成功如何对待被清兵奸杀的他的生母一例。
反求诸宪法的部分,李先生的建议不过是让纸上的宪法条文,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真正实现。
但是他没有以同样精辟的言论去论述民主。
大概是对民主难以一言以蔽之。
民主的定义。
科恩说,民主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即人民自己管辖自己。
科恩认为,如果所有或大多数成员的确参与了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的任务,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社会称之为自治的。
在政治的和非政治的社会中都可以实行民主。
我的感想:科恩反对政治民主一词。
他认为应该称之为政治社会中的民主。
这给我的启发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
我称之为社区自治制度;小区业主委员会制度,也是一种人民自治制度,我称之为居民小区社会中的民主。
论民主 资料
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论民主》读书札记(一)(2011-11-24 09:29:22)转载▼标签:科恩《论民主》读书札记分类:法海泛舟几个月前,在书店购买了科恩的《论民主》一书。
科恩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教授。
1984年他曾应邀来我国讲学。
该书于三十多年前在美国首次出版。
近日我抽时间读完了此书。
我本应该读得更快些,外界无聊的诱惑多,学习的热情也不比从前。
尽管如此,两年里我还读了密尔的《论自由》一书。
人生四十,总算读了两本系统论述民主与自由的书籍。
想及此,不觉汗颜。
22年前那个非常时期,我坚持在大学按部就班学习,没有落过一节课。
自我反省,我的思想并不保守。
但我对当时身边那些热情盲目,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同学们投去批评的目光,因而没有盲从之。
同时我也明白,加之于同学身上的“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评价,同样也适用于我。
怎么办?学习就是了。
于是就有了20年后阅读有关“民主和自由”的学术著作。
读它们,是要解开我心中的结。
我的读书史,其实就是解开我的心结的历史。
这就是我读书的动机和兴趣所在。
对于自由,台湾李敖在大陆演讲时说得十分精辟。
他说自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反求诸己,一部分反求诸于宪法。
反求诸己的部分,李先生举了郑成功如何对待被清兵奸杀的他的生母一例。
反求诸宪法的部分,李先生的建议不过是让纸上的宪法条文,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真正实现。
但是他没有以同样精辟的言论去论述民主。
大概是对民主难以一言以蔽之。
民主的定义。
科恩说,民主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即人民自己管辖自己。
科恩认为,如果所有或大多数成员的确参与了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的任务,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社会称之为自治的。
在政治的和非政治的社会中都可以实行民主。
我的感想:科恩反对政治民主一词。
他认为应该称之为政治社会中的民主。
这给我的启发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
我称之为社区自治制度;小区业主委员会制度,也是一种人民自治制度,我称之为居民小区社会中的民主。
民主读后感总结
民主读后感总结民主读后感篇一:民主的细节读后感3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3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一)有的作家,你是先听说这个人,再喜欢上他的书;有的,则是你先读了他的书,才慢慢喜欢上这个人,而刘瑜属于前者。
读研期间在图书馆偶然瞟到这本书,续借了两次总算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第一遍,借这次机会又重读一遍,依然收获满满。
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在《南方人物周刊》专栏文章的集结,以讲>故事、找数据的方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故而书名为《民主的细节》。
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以来都觉得“政治”离我很远,“民主”也只是教科书中模糊的概念。
而刘瑜,这位在美国哥大政治系和哈佛东亚研究中心留学七年的女博士,在书中帮我们卸掉了“民主”的浓妆,让它以素颜示人,使它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了起来。
这让我发现其实政治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就在我们身边的地铁票价、食品安全和退休金中。
这也激起了我从细节出发,把政治作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来观察的兴趣。
回想起来,研一那会儿收到学校行政部门群发的邮件,内容是对学生会抗议清洁女工时薪过低问题的相关说明,我看完后一头雾水;后来学校引进麦当劳餐厅,因为学生会抗议快餐店付给雇员的时薪低于最低标准,麦当劳最终被赶出校园,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默默记在了心上。
如果说这两件事都只是听说不是经历,那么研二在食堂吃饭时收到书院学生会发的问卷调查就是亲身经历了,说是问卷调查,其实仍然是抗议书,是学生会征求对食堂擅自引入某咖啡店的反馈意见,希望大家携手共同抵制消费,或要求食堂换成另一家支持公平贸易的咖啡店。
难道是这些学生都很闲吗?跟他们沟通后了解到并非如此,对于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提升才是他们所关注的重点。
可以说,不是政府、不是大学、不是媒体、不是网民,而是学生会这个独立的组织,有力地行使了其结社、集会与自由言论的民主权利,最终用普通人的“四两”拨动了学校、麦当劳以及食堂的“千斤”。
《论民主》读书报告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一、关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三种观点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社会本位主义,还是个人本位主义,这个分歧把社会学家观察社会的视角分成宏观和微观两种。
有关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看法大体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个体主义、社会整体主义和个体与社会有机关联。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在其《哲学的改造》中阐明了这三种观点:“社会必须为个人而存在;或个人必须尊奉社会为他所设定的各种目的和生活方法;或社会和个人是相关的、有机的,社会需要个人的效用和从属,而同时亦需要为服务于个人而存在。
”二、行动与结构的三种关系在社会学理论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通过行动与结构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A.结构优先于行动:认为社会现象不能归结为个体行为,行动并不表现为个体的主观选择,而是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社会结构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任何个体的行动都是社会结构制约的产物。
因此主张摒弃个体的主观因素,从结构入手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研究。
B.行动优先于结构: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行动的结果,行动的关键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宏观的结构情境。
一切复杂的社会现象,如社会、文化、制度、结构等都必须由个体的动机和行动来说明和解释。
因此个体行动成为分析和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视角。
C.行动和结构相互作用:行动与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社会结构相对于社会行动者而言,具有独立性和约束性。
另一方面,行动者在具体的时空状态下,可以废除或打破现有的规则或规范结构,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因此:社会结构产生于个体的社会行动,又反过来对个体的社会行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个体的社会行动受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又有可能突破既有的社会结构,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三、为什么说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
社会学的诞生就是为了探索由前现代社会(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所带来的后果,是对现代社会特征的一种反思性分析,其关注的核心就是“现代性”的形成和命运。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想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想摘要:一、引言二、对中国民主的解读1.民主的含义和来源2.中国特色民主的内涵3.对中国民主的评价三、中国民主的实践与成果1.政治体制改革2.基层群众自治3.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四、中国民主的未来发展1.进一步提高民主参与度2.完善民主制度3.加强对民主理念的传播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政治哲学的读者,最近我阅读了《论中国民主》一书,对中国民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想,并探讨中国民主的实践成果及其未来发展。
首先,让我们明确民主的含义和来源。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起源于古希腊,意为“人民的权力”。
在现代社会,民主已成为衡量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民主的形式和实施方式却各不相同。
在《论中国民主》一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中国民主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民主,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主形式,既继承了古代民主的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中国民主更注重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长远发展。
中国特色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评价中国民主时,我们不能忽视其在政治体制改革、基层群众自治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国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基层群众自治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提高了民主参与度;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则为政府提供了有力的约束和监督。
然而,中国民主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进一步发展民主,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完善民主制度,加强对民主理念的传播。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国际民主发展趋势,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论中国民主》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民主的视角。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民主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展望其未来前景。
《论民主》的一种解读
《论民主》的一种解读 摘 要在政治发展和建设政治文明的时代主题下,理解民主的基本内涵和 要义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
《论民主》是达尔对自己多年来民主理论研究总结的一部力著,也是 试图以精练的语言将复杂的民主理论通俗化的尝试。
理解《论民主》的要义基本上能够理解他的方法论和行为主义与建构 主义的努力,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民主的理解。
关键词 达尔 民主理论 解读理想与现实之间民主的含义与合理性规范主义理论学者是从理 论到理论的规范式研究,大多采用静态的、历史的、制度型分析方法,注 重从抽象角度考虑问题,其方法为即理论上应该是怎样的就怎样的应然 研究方法;经验主义理论则是从现实到理论的实证式研究,大多采用 调查研究型的、动态的实证方法,注重从具体的、可操作角度考虑问题, 后者的方法为现实是怎样的就怎样实然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取向的不同,学者所得到的结论就不一样了。
其理论来源价值与事实的二维分野。
[1] 经验主义理论学者把民主当成一种程序、一种手段、一种机制,在这 种安排下, 采用竞争性选举投票来决定官员,再由这些官员来代表选民决策,这 就是程序民主观;规范主义理论学者则把民主当成一项崇高的原则如自由、 平等、最高的善、多数人统治等具有实质内涵的、抽象的意义来看待,即 实质民主观。
达尔既把民主当成一种具有实质内涵的东西来研究,又把民主视为实 现这一原则的手段、方法或机制。
达尔是为了调和上述分歧所作的努力。
民主过程就是社会团体制定一项公共政策的过程学者称之为团体政 治学。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抽象原则即政治平等来保障。
从公民的角度,我们应该把每个人的内在幸福看作是与他人平等的; 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对于受到决策约束的人,应当平等地 考虑他们的幸福和利益。
[2]民主内涵的合理性是个应然判断命题, 要从理论到理论的思辨角度 回答。
由于政治平等更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更审慎、更易让人接受,而专制 政体的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
读罗布特.达尔《论民主》有感
读罗比特.达尔《论民主》—浅谈民主制度政法102陈前梓101070151作者简介罗布特.达尔,(RobertA.Dah1.1915~)美国政治学家。
1940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政府经济学家、分析家。
1946年起,在耶鲁大学执教。
达尔的民主著作简洁通俗,往往薄薄的一本,写得清晰透明而无学究气。
要了解民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达尔的民主著作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其代表作《民主理论的前言》是了解民主理论的必读书;《论民主》则是一本开启普通读者的民主意识的启蒙读本。
简介:在《论民主》,作者在前言中给我们提出疑问:20世纪下半叶,世界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政治变革,法西斯政体、纳粹政体等非民主政体土崩瓦解。
但是在即将来临21世纪里,新的民主的定义是什么?民主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呢?这是作者首先留给我们的思考,并邀请我们进入他的论述中。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民主的起源,即民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是对于民主的历史回顾。
第二部分是作者自己假设的的民主,它回答了什么是民主,为什么要实行民主以及政治平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是谈到现实的民主,它的分类,它是怎样运作的。
第四部分是评析那些是有利于民主的条件和那些是不利于民主的条件,以及作者预测的前景。
一、民主的起源11—23页在民主的起源部分,作者认为,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存在合适的条件,民主就可以被独立地发明出来和重新发展出来。
他从群体里迈向民主参与的动力即平等的逻辑分析论证了其观点的正确性。
并对古希腊的参与型民主政体、古罗马的共和政体、意大利的民选政府之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接着从基本的政治制度——由民选代表组成的全国议会和最终从属于国家政府的民选的地方政府——北欧的起源、发展与影响进行了回顾。
认为这些欧洲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惯例为民主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不承认希腊作为现代民主的基础),但因其缺乏一些重要的因素,有未取得进展的方面,例如:广泛的不平等对民主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障碍存在集会和议院的地方仍离最低限度的民主标准有很大差距、“人民”的代表并不代表整个人民、民主的观念和信仰并不得到广泛的认同与理解等等。
《论民主》读后感
《论民主》读后感阅读便是如此,人在生活中产生疑惑,对狂风一般的信息昏乱抓不到要领,犹如进人迷雾时,阅读就如同查看指南针一样,成为人们寻求解答和出路的可能。
我手中这边书,卡尔。
科恩的《论民主》是在中国的第一版,1988年的。
翻译的英文版本早在1971年就出版了,距今都已经50年。
评论一种政治制度或社会秩序,在我的印象中,如果写作者思想平庸,没有长远而独到的眼光,这种题材的书籍会早早过时,尚未成为大众消费品,就以垃圾的可憎面目存留于世。
但显然这本书不是。
耐心探人写作者艰深论述的语境里,会共生出一系列的私人感触,这种感触结合了当下的社会背景,因此让人一度陷人深度思考中。
我们所在的国度民主吗,或者说中国是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这不是本篇读后感所要解答的问题。
事实上读全书,读者会有这样一个感触:理论家笔下的民主,矛盾,难以指标量化,带着精神追求的梦幻色彩。
民主的矛盾特性,可以说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帮助。
它的矛盾不是体现在一处或者两处,而是无时不刻与矛盾同处,这也是追求民主具有梦幻色彩的根本原因。
卡尔。
科恩说,民主政府即以被治者的同意为基础的政府。
这一点重要也很好理解,政府强迫被治者执行政策,怎能叫民主?然而这个条件却必要而不充分,卡尔。
科恩进一步指出,人民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君主专制统治,比如二战前的日本和德国政府,得到人民满心的同意和相信,你能说这样的国度是民主国家吗?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普及,是民主成熟的一个标志。
作者指出,民主就是选举权普及却是一个错误观点。
涉及一些民生领域的议题中,公众参与的深度。
在论及新闻和民主关系时,作者说,对社会的新闻传播与新闻分析为一个政党、政府或私人所控制时,就会危害该社会的民主。
然而,就办报的条件而言,又以一党控制为宜。
作者这样的一个矛盾立场,让民主得更为玄虚,其执行难度,犹如花钱买一个敌人还被默许一般。
民主既然如此梦幻,那是否还有必要追求?答案当然是有的。
《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读书报告《论民主》一书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撰写的一本探讨民主的书籍。
该书由李风华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6月1日出版发行,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达尔主要致力于对多元民主理论和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其多元民主理论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民主理论之一。
《论民主》一书主要从四个方面为人们理解民主提供了一个指南。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民主的起源,内容包含民主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部分论述了理想的民主,内容包括什么是民主、为什么要实行民主、为什么需要政治平等;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现实的民主,它包括大型民主所需的政治制度、各种规模的民主、以及不同规模的民主所需的宪法、政党和选举制度;第四部分论述了民主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包括什么样的基础条件有利民主、为什么市场资本主义有利或不利于民主等内容。
“democracy”一词,是人民和治理的合成。
人民治理,这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达到民主的,但民主的旅途历经2000余年似乎还未看到终点,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民主到底存在吗?即使存在,它能是完美的民主吗?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达尔的观点中找到。
古希腊时期,多数人统治可以被称为直接民主,由于其城邦规模小,人口较少,使得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城邦事务。
轮流坐庄制使直接民主变得脆弱(即使它让每个参与城邦事务的公民都有机会去当首席执政官),它会让品格和素质不合格的公民有机会去管理和统治城邦,这会把城邦的直接民主变成实际上的暴政(或许其他公民可以让其下台,但让其上台到被赶下台的这一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某种名义上的暴政)。
直接民主的形式可以让绝大多数公民享受到自己管理自己和城邦的权力,不会有中间机构(如代议制民主中的人民代表等)来代替他们行使权力,它得以让每个人的权利自由得到充分发挥,不受阻碍。
在《论民主》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达尔对于民主的标准有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成年人的公民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民主》有感
《论民主》该书可以说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却教会了我们许多政治学常识。
对待这些政治学常识,作者并不是机械地从前人那接收过来,而是根据自身学识以及实际情况来加以批判界定。
细读此书,令人受益匪浅,对于“民主”这个词语会有些自己的认识。
一是民主源远流长,从未贸然出现,也不会突然消失。
它的形成和发展都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时间。
有民主,自然就有它对立面——专制。
早在一两百年前,人们还在为争执是民主好还是专制更适合历史发展潮流。
再往前推几百年,人们甚至认为专制是最为优秀的统治思想,显而易见,专制顶峰时期,国家经济是相当繁荣,而所谓的民主国家是落后的。
虽然在今天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但当时的人就是这样的观念。
在现代社会,如果有人还在为专制振臂高呼的话,我相信不少人觉得这人是神经病吧。
当今国家都是在为民主自由不断的奋斗向前,想要专制的话,那便是逆历史潮流。
民主思想自古有之,无论是古希腊城邦还是古罗马帝国,姑且无论他们民主的缺陷性,起码它们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滥觞。
再论此后的尼德兰,英法等欧洲国家,接过古代先贤民主的旗帜,积极呐喊,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他们仍然突破了欧洲中世纪黑暗封建统治。
二是民主是有条件的。
在《论民主》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学会区分“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
书中这么说到:甲说:“我认为民主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乙回答:“你一定是疯啦!竟然相信我们那所谓的民主政府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
唔,我认为这根本不算是什么民主”。
稍加思考,我们便会理解,甲所说的“民主”指的是理想的民主,而乙则指的民主是现实的政府。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民主?它要满足这么几个条件:有效的参与、选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权、对议程的最终控制以及享有成年人的公民权。
在我看来,民主便是公民能够在充分了解国家事务的前提下,平等地拥有对公共事务参与并决策的权利。
但即便是理想民主其也是有条件的。
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你必须是公民。
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公民是一种身份象征,其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在对外战争中,还能自备武装。
在近代社会,公民还是有条件的。
受到人种、性别、财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公民要想充分了解国家事务,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否则的话,连事务都要靠别人来解释,那观点肯定会受人影响。
“现实的民主”则是“理想民主”受到现实各种条件的束缚,但仍朝着理想民主不断发展的民主思维。
民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现代国家各个政府对外宣称自己的国家是最民主,即便他的国家受到独裁高压统治。
民主的国家很容易得到其他民主国家的认同,在国际政治中,能够获得一个有利地位。
现今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国内政治一般高度民主化,这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
民主观念在国家的普及,无论是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法律法案的颁布还是对公民自身的民主意识的觉醒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