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数学一轮教师用书:第7章 第7节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性、最值问题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七章 立体几何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七章 立体几何 Word版含解析

第1课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三视图、直观图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2.(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2)三视图的画法①在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②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的正投影图.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一个圆面.(√)(4)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5)斜二测画法中,原图形中的平行垂直关系在直观图中不变.(×)(6)三角形的直观图应是三角形.(√)(7)正方形的直观图应是正方形.(×)(8)几何体的底面是什么图形,其俯视图就是什么图形.(×)(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完全相同,这个几何体只能是球.(×)(10)正四面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全等的正三角形.(×)考点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是棱柱B.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可以是直角三角形C.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D.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解析:A错,如图1;B正确,如图2,其中底面ABCD是矩形,PD⊥平面ABCD,可证明∠P AB,∠PCB都是直角,这样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C错,如图3;D 错,由棱台的定义知,其侧棱必相交于同一点.答案:B(2)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③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④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 D.3解析:①不一定,只有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不一定,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如图1所示;③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2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④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且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答案:A方法引航](1)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模型中的线面关系或增加线、面等基本元素,然后再依据题意判定.(2)通过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各侧面都是全等四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②对角面是全等矩形的六面体一定是长方体;③有两侧面垂直于底面的棱柱一定是直棱柱;④长方体一定是正四棱柱.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A.0B.1C.2 D.3解析:选A.反例:①直平行六面体底面是菱形,满足条件但不是正棱柱;②底面是等腰梯形的直棱柱,满足条件但不是长方体;③④显然错误,故选A.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②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③侧面都是矩形的直四棱柱是长方体;④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其中不正确的命题为________.解析:对于①,平行六面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也可能是矩形,故①错;对于②,对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否为侧棱未作说明(如图),故②错;对于③,若底面不是矩形,则③错;④正确.答案:①②③考点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例2](1)(2016·高考天津卷)将一个长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解析:由正视图、俯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B.答案:B(2)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的六条棱中,长度最长的是()A.25B.2 6C.27D.4 2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四面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AC=2,P A=2,△ABC中,边AC上的高为23,所以BC=42+(23)2=27,而PB=P A2+AB2=22+42=25,因此在四面体的六条棱中,长度最长的是BC,其值为27,选C.答案:C(3)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侧视图均由直角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由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一个半球体与三棱锥构成的组合体,如图,其中AP ,AB ,AC 两两垂直,且AP =AB =AC =1,故AP ⊥平面ABC ,S △ABC =12AB ×AC =12,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13×S △ABC ×AP =13×12×1=16,又Rt △ABC 是半球底面的内接三角形,所以球的直径2R =BC =2,解得R =22,所以半球的体积V 2=12×4π3×⎝ ⎛⎭⎪⎫223=2π6,故所求几何体的体积V =V 1+V 2=16+2π6.答案:16+2π6方法引航] (1)分析视图的意义.确定其是一个平面的投影,还是面与面的交线,或者是旋转体的轮廓线的投影.(2)利用线框分析表面相对位置的关系.视图中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表示一个面的投影.若出现线框套线框,则可能有一个面是凸出的、凹下的、倾斜的或者是有打通的孔,两个线框相连,表示两个面高低不平或者相交.(3)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观察,确定物体形状.根据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往往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图.1.(2017·河南开封模拟)一个正四棱锥的所有棱长均为2,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正四棱锥的正视图的面积为()A.2B. 3C.2 D.4解析:选A.由题知,所求正视图是底边长为2,腰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其面积为1()32-1= 2.2×2×2.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则此三视图所描述物体的直观图是()解析:选D.由俯视图可知是B和D中的一个,由正视图和侧视图可知B错,D正确.考点三几何体的直观图例3](1)正三角形xOy,则它的直观图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画出坐标系x′O′y′,作出△OAB的直观图O′A′B′(如图).D′为O′A′的中点.易知D ′B ′=12DB (D 为OA 的中点)=12×32a =34a∴S △O ′A ′B ′=12O ′A ′22D ′B ′=24×a ×34a =24×34a 2=616a 2. 答案:616a 2(2)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 .28+65B .30+6 5C .56+125D .60+12 5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AE ⊥平面BCD ,CD ⊥BD ,且CD =4,BD =5,BE =2,ED =3,AE =4. ∵AE =4,ED =3,∴AD =5. 又CD ⊥BD ,CD ⊥AE , 则CD ⊥平面ABD , 故CD ⊥AD ,所以AC =41且S △ACD =10.在Rt △ABE 中,AE =4,BE =2,故AB =2 5. 在Rt △BCD 中,BD =5,CD =4, 故S △BCD =10,且BC =41.在△ABD 中,AE =4,BD =5,故S △ABD =10.在△ABC 中,AB =25,BC =AC =41,则AB 边上的高h =6,故S △ABC =12×25×6=6 5. 因此,该三棱锥的表面积为S =30+6 5.答案:B方法引航](1)由直观图还原为平面图的关键是找与x ′轴,y ′轴平行的直线或线段,且平行于x ′轴的线段还原时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还原时放大为直观图中相应线段长的2倍,由此确定图形的各个顶点,顺次连接即可.(2)对于直观图,除了了解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外,还要了解原图形面积S 与其直观图面积S ′之间的关系S ′=S ,能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1.将本例(1)改为一个三角形在其直观图中对应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原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直观图,知直观图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其原图是一个底边为1,高为6的三角形,所以原三角形的面积为62. 答案:622.将本例(2)改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5603B.5803C.200 D.240解析:选C.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直四棱柱,其底面为等腰梯形,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8,高为4,故面积为S=(2+8)×42=20.又棱柱的高为10,所以体积V=Sh=20×10=200.易错警示]忽视几何体的放置与特征致误典例]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正解]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以推测几何体为半圆锥和三棱锥的组合体(如图所示),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恰是底面半圆的圆心,可知侧视图为等腰三角形,且轮廓线为实线,故选D.易误](1)根据正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原几何体的形状时出现错误,误把半圆锥看成半圆柱,不能准确判断出几何体的形状而误选A.(2)对实线与虚线的画法规则不明确而误选C. 警示] 1.首先确定几何体,面对读者是怎么放置的. 2.要分清三视图中的虚线是被哪部分挡住的. 3.要明确三视图中三角形的高度是不是几何体的高度.高考真题体验]1.(2016·高考全国乙卷)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解析:选A.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球去掉了18所剩的几何体(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 ,则78×43πR 3=28π3,故R =2,从而它的表面积S =78×4πR 2+34×πR 2=17π.故选A.2.(2015·高考课标全国卷Ⅰ)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A.1 B.2C.4 D.8解析:选B.由三视图可知,此组合体是由半个圆柱与半个球体组合而成的,其表面积为πr2+2πr2+4r2+2πr2=20π+16,所以r=2,故选B.3.(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Ⅰ)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A.三棱锥B.三棱柱C.四棱锥D.四棱柱解析:选B.将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即可.如图,几何体为三棱柱.4.(2013·高考课标全国Ⅰ)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16+8π B.8+8πC.16+16π D.8+16π解析:选A.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该几何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面部分为长方体,下面部分为半个圆柱,所以组合体的体积为2×2×4+12×π×22×4=16+8π,故选A.课时规范训练A组基础演练1.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对角线的条数共有()A.20B.15C.12 D.10解析:选D.如图,在五棱柱ABCDE-A1B1C1D1E1中,从顶点A出发的对角线有两条:AC1,AD1,同理从B,C,D,E点出发的对角线均有两条,共2×5=10(条).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A.球B.三棱锥C.正方体D.圆柱解析:选D.球、正方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首先排除选项A和C.对于如图所示三棱锥O-ABC,当OA、OB、OC两两垂直且OA=OB=OC时,其三视图的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故排除选项B.不论圆柱如何设置,其三视图的形状都不会完全相同,故答案选D.3.如图是一几何体的直观图、主视图和俯视图.在主视图右侧,按照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的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解析:选B.由直观图和主视图、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左视图应为面P AD ,且EC 投影在面P AD 上,故B 正确.4.一个锥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下面选项中,不可能是该锥体的俯视图的是( )解析:选C.注意到在三视图中,俯视图的宽度应与左视图的宽度相等,而在选项C 中,其宽度为32,与题中所给的左视图的宽度不相等,C 不可能. 5.如图是一正方体被过棱的中点M 、N 和顶点A 、D 、C 1的两个截面截去两个角后所得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解析:选B.还原正方体,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选项B.6.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边AB 平行于y 轴,BC ,AD 平行于x 轴.已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 2 cm 2,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4 cm 2B .4 2 cm 2 C .8 cm 2D .8 2 cm 2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BAD =45°,则原平面图形为直角梯形,上下底面的长与BC 、AD 相等,高为梯形ABCD 的高的22倍,所以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8 cm 2. 7.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形成的三棱锥A -BCD 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视图的面积为( )A.22B.12C.24D.14解析:选D.由正视图与俯视图可得三棱锥A -BCD 的一个侧面与底面垂直,其侧视图是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长均为22,所以侧视图的面积为S =12×22×22=14,选D.8.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A.32B.1C.2+12 D. 2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该正方体的放置如图所示,侧视图的方向垂直于面BDD1B1,正视图的方向垂直于面A1C1CA,且正视图是长为2,宽为1的矩形,故正视图的面积为2,因此选D.9.如图,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D1、B1C上的动点(不含端点),则四边形B1FDE的俯视图可能是()解析:选B.由画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要求可知,点E在底面的正投影应落在线段A1D1上(不含端点),点F在底面的正投影应落在线段B1C1上(不含端点),而B1与D在底面的正投影分别为B1和D1,故四边形B1FDE在底面ABCD上的正投影为四边形,结合选项知选B.10.如图是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展开后的平面图,A,B,C是展开图上的三点,则在正方体盒子中,∠ABC的值为()A.30°B.45°C.60°D.90°解析:选C.还原正方体,如图所示,连接AB,BC,AC,可得△ABC是正三角形,则∠ABC=60°.B组能力突破1.如图,水平放置的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边长均为2,且侧棱AA1⊥面A1B1C1,主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俯视图为一个等边三角形,该三棱柱的左视图面积为()A.23B. 3C.22D.4解析:选A.观察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正三棱柱,底面边长、高均为2,所以,其左视图是一个矩形,边长分别为2,2sin 60°=3,其面积为2 3.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12B .18C .24D .30解析:选C.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知,该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体积V =VB 1-ABC +VB 1-A 1ACC 1=13×12×3×4×2+13×3×5×4=24.3.已知一个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相等,其侧(左)视图如图所示,那么此三棱柱正(主)视图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正三棱柱三视图还原直观图可得正(主)视图是一个矩形,其中一边的长是侧(左)视图中三角形的高,另一边是棱长.因为侧(左)视图中三角形的边长为2,所以高为3,所以正视图的面积为2 3. 答案:2 34.如图,矩形O ′A ′B ′C ′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 ′A ′=6,O ′C ′=2,则原图形O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原图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且OA =BC =6,设平行四边形OABC 的高为OE ,则OE ×12×22=O ′C ′,∵O ′C ′=2,∴OE =42,∴S ▱OABC =6×42=24 2. 答案:24 25.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内一动点,则三棱锥P -ABC 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的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_.解析:如题图所示,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三棱锥P -ABC 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且面积都是12a 2,所以所求面积的比值为1. 答案:16.如图,三棱锥A -BCD 中,AB ⊥平面BCD ,BC ⊥CD ,若AB =BC =CD =2,则该三棱锥的侧视图(投影线平行于BD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AB ⊥平面BCD ,投影线平行于BD ,∴三棱锥A -BCD 的侧视图是一个以△BCD 的BD 边上的高为底,棱锥的高为高的三角形,∵BC ⊥CD ,AB =BC =CD =2,∴△BCD 中BD 边上的高为2,故该三棱锥的侧视图(投影线平行于BD )的面积S =12×2×2= 2. 答案: 2第2课时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1)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与高之积.(×)(2)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3)台体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4)已知球O的半径R,其内接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R=32a.(√)(5)半径为R的球内接正方体的对角线长为2R.(√)(6)因V锥=13Sh,V柱=Sh,因此锥体的体积是柱体的体积的13.(×)(7)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为S,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πS.(×)(8)球的表面积是该球大圆面积的4倍.(√)(9)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扇形的圆心角不可能大于π.(×)(10)棱长为3,4,5的长方体表面上,两个对顶点间的最短距离为74.(√)考点一几何体的表面积例1](1)(2016·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20πB .24πC .28πD .32π解析:该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由三视图可知圆柱底面圆的半径r =2,底面圆的周长c =2πr =4π,圆锥的母线长l =22+(23)2=4,圆柱的高h =4,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 表=πr 2+ch +12cl =4π+16π+8π=28π,故选C. 答案:C(2)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23,其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六棱锥是正六棱锥,设该六棱锥的高为h ,则13×6×34×22×h =23,解得h =1,底面正六边形的中心到其边的距离为3,故侧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3+1=2,故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12×2×2×6=12.答案:12方法引航](1)以三视图为载体的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关键是分析三视图确定几何体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2)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注意衔接部分的处理.,(3)旋转体的表面积问题应注意其侧面展开图的应用.1.侧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正三棱锥,底面边长为a 时,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 A.3+34a 2B.34a 2C.3+32a 2D.6+34a 2解析:选A.∵侧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侧棱长等于22a , ∴S 表=34a 2+3×12×⎝ ⎛⎭⎪⎫22a 2=3+34a 2.2.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将该正方形旋转一周所得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 A .2π B .π C .2 D .1解析:选A.所得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1,所以其侧面积S =2π×1×1=2π,故选A.考点二 几何体的体积例2] (1)(2016·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3+23πB.13+23πC.13+26π D .1+26π解析:选C.由三视图可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高为1,其体积V 1=13×12×1=13.设半球的半径为R ,则2R =2,即R =22,所以半球的体积V 2=12×4π3R 3=12×4π3×⎝ ⎛⎭⎪⎫223=26π.故该几何体的体积V =V 1+V 2=13+26π.故选C.(2)(2016·高考北京卷)某四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俯视图可知该四棱柱的底面为等腰梯形,则四棱柱的底面积S =(1+2)×12=32,由侧(左)视图可知四棱柱的高h =1,所以该四棱柱的体积V =Sh =32. 答案:32(3)(2016·高考天津卷)已知一个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m 3.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四棱锥的底面是底边长为2 m 、高为1 m 的平行四边形,四棱锥的高为3 m ,故其体积为13×2×1×3=2(m 3). 答案:2(4)(2016·高考全国乙卷)如图,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 A =6.顶点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点D ,D 在平面P AB 内的正投影为点E ,连接PE 并延长交AB 于点G . ①证明:G 是AB 的中点;②在图中作出点E 在平面P AC 内的正投影F (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 的体积.解:①证明:因为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D ,所以AB ⊥PD . 因为D 在平面P AB 内的正投影为E ,所以AB ⊥DE .又PD ∩DE =D ,所以AB ⊥平面PED ,故AB ⊥PG . 又由已知可得,P A =PB ,从而G 是AB 的中点.②在平面P AB 内,过点E 作PB 的平行线交P A 于点F ,F 即为E 在平面P AC 内的正投影.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PB ⊥P A ,PB ⊥PC ,又EF ∥PB ,所以EF ⊥P A ,EF ⊥PC ,又P A ∩PC =P ,因此EF ⊥平面P AC ,即点F 为E 在平面P AC 内的正投影.连接CG ,因为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D ,所以D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由①知,G 是AB 的中点,所以D 在CG 上,故CD =23CG . 由题设可得PC ⊥平面P AB ,DE ⊥平面P AB , 所以DE ∥PC ,因此PE =23PG ,DE =13PC .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6,可得DE =2,PE =2 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FP 中,可得EF =PF =2, 所以四面体PDEF 的体积V =13×12×2×2×2=43.方法引航](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柱体、锥体或台体等规则几何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其中,等积转换法多用来求三棱锥的体积.(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不规则几何体,则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或补形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再利用公式求解.(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1.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18B.17C.16D.15解析:选D.如图,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截去部分为三棱锥A -A 1B 1D 1,其体积为16,又正方体的体积为1,则剩余部分的体积为56,故所求比值为15.故选D.2.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23B.33C.43D.32解析:选A.如图,分别过点A ,B 作EF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 ,H ,连接DG ,CH ,容易求得EG =HF =12,AG =GD =BH =HC =32,则△BHC 中BC 边的高h =22.∴S △AGD =S △BHC =12×22×1=24,∴V =V E -ADG +V F -BHC +V AGD -BHC =2V E -ADG +V AGD -BHC =13×24×12×2+24×1=23.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13+πB.23+π C.13+2π D.23+2π解析: 选A.半圆柱上面有一个三棱锥的组合体,其中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三棱锥的底面为一个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1,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13×12×2×1×1+12π×12×2=13+π,故选A.考点三 与球有关的组合体例3] (1)(2016·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12π B.323π C .8π D .4π解析:由正方体的体积为8可知,正方体的棱长a =2.又正方体的体对角线是其外接球的一条直径,即2R =3a (R 为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所以R =3,故所求球的表面积S =4πR 2=12π. 答案:A(2)(2016·高考全国丙卷)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 A .4π B.92π C .6π D.32π3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AB ⊥BC ,AB =6,BC =8,∴AC =10.当球与直三棱柱的三个侧面相切时,有12(6+8+10)×R =12×6×8,此时R =2; 当球与直三棱柱两底面相切时,有2R =3,此时R =32.所以在封闭的直三棱柱中,球的最大半径只能为32,故最大体积V =43π⎝ ⎛⎭⎪⎫323=9π2.答案:B(3)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1,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解析: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14,即r =14·63a =612a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则S 1S 2=3a 2π6a 2=63π. 答案:63π(4)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81π4B .16π C .9π D.27π4解析:如图所示,设球半径为R ,棱锥的底面中心为O ′,球心为O . ∵正四棱锥P -ABCD 中AB =2,∴AO ′= 2.∵PO ′=4,∴在Rt △AOO ′中,AO 2=AO ′2+OO ′2, ∴R 2=(2)2+(4-R )2,解得R =94,∴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4π×⎝ ⎛⎭⎪⎫942=81π4.答案:A方法引航] 一般要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过线作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从而寻找几何体各元素之间的关系.1.在本例(1)中求该正方体的内切球的体积及表面积.解:由题意知:2R =2,R =1,S 球=4πR 2=4π,V 球=43πR 3=43π. 2.在本例(2)中求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外接球的表面积. 解:将三棱柱ABC -A 1B 1C 1补成一个长方体,棱长分别为6,8,3. ∴球的直径2R =62+82+32=109,∴R =12109∴S 球=4πR 2=4π×1094=109π.3.将本例(3)改为球内有一个高为4,底面半径为1的圆锥,求球的表面积. 解析:由题意得(4-r )2+12=r 2,∴r =178, 此时,2<r <4,适合题意.或者当r >4时,(r -4)2+12=r 2,∴r =178(舍).∴S 球=4π×⎝ ⎛⎭⎪⎫1782=28916π.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思想在求空间几何体体积中的应用(1)“转”:指的是转换底面与高,将原来不容易求面积的底面转换为容易求面积的底面,或将原来不容易看出的高转换为容易看出并容易求解长度的高; (2)“拆”:指的是将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拆成几个简单的几何体,便于计算; (3)“拼”:指的是将小几何体嵌入一个大几何体中,如有时将一个三棱锥还原成一个三棱柱,有时将一个三棱柱还原成一个四棱柱,还台为锥,这些都是拼补的方法. 典例]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A 1A 和B 1B 上各有一个动点P 、Q ,且满足A 1P =BQ ,M 是棱CA 上的动点,则V M -ABQP VABC -A 1B 1C 1-VM -ABQP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解析] 设VABC -A 1B 1C 1=V ,V M -ABQP =VM -B 1BA ≤VC -B 1BA =VB 1-CBA =13V ,即M 与C 重合时V M -ABQP最大,V M -ABQPVABC -A 1B 1C 1-V M -ABQP =V 3V -V 3=12. 答案] 12回顾反思] 一般来说,对于规则的几何体,一般用公式法.对于非规则的几何体,一般用割补法.对于某些三棱锥,有时可以利用转换的方法.高考真题体验]1.(2016·高考全国丙卷)如图所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18+36 5B.54+18 5C.90D.81解析:选B.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正方形的斜四棱柱,其中有两个侧面为矩形,另两个侧面为平行四边形,则表面积S=(3×3+3×6+3×35)×2=54+18 5.故选B.2.(2015·高考课标卷Ⅰ)《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初步热点探究课4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初步热点探究课4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

热点探究课(四)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命题解读] 1.立体几何初步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几乎每年都考查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三视图及简单计算;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利用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并与几何体的性质相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计算.2.重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垂直、平行的证明、平面图形的折叠、探索开放性问题等;同时考查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热点1 线面位置关系与体积计算(答题模板)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并常与几何体的体积计算交汇命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与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同时突出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难度中等.(本小题满分12分)(2015·全国卷Ⅰ) 如图1,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 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图1(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思路点拨] (1)注意到四边形ABCD为菱形,联想到对角线垂直,从而进一步证线面垂直,面与面垂直;(2)根据几何体的体积求得底面菱形的边长,计算侧棱,求出各个侧面的面积.[规范解答]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因为BE⊥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AC⊥BE. 2分因为BD∩BE=B,故AC⊥平面BED.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4分(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32x,GB=GD=x2.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32x. 6分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22x.由已知得,三棱锥E ­ACD 的体积V 三棱锥E ­ACD=13×12·AC ·GD ·BE =624x 3=63,故x =2. 9分从而可得AE =EC =ED = 6.所以△EAC 的面积为3,△EAD 的面积与△ECD 的面积均为 5. 故三棱锥E ­ACD 的侧面积为3+2 5. 12分[答题模板] 第一步: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线线垂直AC ⊥BE . 第二步: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 第三步:利用棱锥的体积求出底面菱形的边长.第四步:计算各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求得四棱锥的侧面积. 第五步:检验反思,查看关键点,规范步骤.[温馨提示] 1.在第(1)问,易忽视条件BD ∩BE =B ,AC 平面AEC ,造成推理不严谨,导致扣分.2.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得分的关键,本题在求三棱锥的体积与侧面积时,需要计算的量较多,防止计算结果错误失分,另外对于每一个得分点的解题步骤一定要写全.阅卷时根据得分点评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对点训练1] 如图2,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 ⊥BC ,AA 1=AC =2,BC =1,E ,F 分别是A 1C 1,BC 的中点.图2(1)求证:平面ABE ⊥平面B 1BCC 1; (2)求证:C 1F ∥平面ABE ; (3)求三棱锥E ­ABC 的体积.[解] (1)证明: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因为BB 1⊥底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BB 1⊥AB . 2分 又因为AB ⊥BC ,BB 1∩BC =B , 所以AB ⊥平面B 1BCC 1.又AB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 ⊥平面B 1BCC 1. 4分 (2)证明:取AB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因为G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所以FG ∥AC ,且FG =12AC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 所以FG ∥EC 1,且FG =EC 1,6分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F ∥EG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所以C 1F ∥平面ABE . 8分(3)因为AA 1=AC =2,BC =1,AB ⊥BC , 所以AB =AC 2-BC 2=3,10分 所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13S △ABC ·AA 1=13×12×3×1×2=33. 12分 热点2 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先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再以其为载体研究其中的线、面间的位置关系与计算有关的几何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考向,它很好地将平面图形拓展成空间图形,同时也为空间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提供了具体形象的途径,是高考深层次上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向.如图3,在长方形ABCD 中,AB =2,BC =1,E 为CD 的中点,F 为AE的中点.现沿AE 将三角形ADE 向上折起,在折起的图形中解答下列问题:图3(1)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K ,使BC ∥平面DFK ?若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平面ADE ⊥平面ABCE ,求证:平面BDE ⊥平面ADE .【导学号:66482345】[解] (1)如图,线段AB 上存在一点K ,且当AK =14AB 时,BC ∥平面DFK . 1分证明如下:设H 为AB 的中点,连接EH ,则BC ∥EH . ∵AK =14AB ,F 为AE 的中点,∴KF ∥EH ,∴KF ∥BC . 3分 ∵KF 平面DFK ,BC平面DFK ,∴BC ∥平面DFK . 5分(2)证明:∵在折起前的图形中E 为CD 的中点,AB =2,BC =1, ∴在折起后的图形中,AE =BE =2, 从而AE 2+BE 2=4=AB 2,∴AE ⊥BE . 8分∵平面ADE ⊥平面ABCE ,平面ADE ∩平面ABCE =AE , ∴BE ⊥平面ADE .∵BE 平面BDE ,∴平面BDE ⊥平面ADE . 12分[规律方法]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对点训练2] (2016·全国卷Ⅱ)如图4,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图4(1)证明:AC ⊥HD ′;(2)若AB =5,AC =6,AE =54,OD ′=22,求五棱锥D ′­ABCFE 的体积.[解] (1)证明:由已知得AC ⊥BD ,AD =CD . 2分2019年又由AE =CF 得AE AD =CF CD,故AC ∥EF .由此得EF ⊥HD ,故EF ⊥HD ′,所以AC ⊥HD ′. 5分(2)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 7分 所以OH =1,D ′H =DH =3.于是OD ′2+OH 2=(22)2+12=9=D ′H 2, 故OD ′⊥OH .由(1)知AC ⊥HD ′,又AC ⊥BD ,BD ∩HD ′=H , 所以AC ⊥平面BHD ′,于是AC ⊥OD ′.又由OD ′⊥OH ,AC ∩OH =O ,所以OD ′⊥平面ABC .又由EF AC =DH DO 得EF =92. 10分五边形ABCFE 的面积S =12×6×8-12×92×3=694.所以五棱锥D ′­ABCFE 的体积V =13×694×22=2322. 12分热点3 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开放存在性问题是否存在某点或某参数,使得某种线、面位置关系成立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常以解答题中最后一问的形式出现,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追溯型.(2)存在探索型.(3)方法类比探索型.(2017·石家庄质检)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面PAD⊥底面ABCD,且E,F分别为PC,BD的中点.图5(1)求证:EF∥平面PAD;(2)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平面EFG⊥平面PDC?若存在,请说明其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导学号:66482346】[解]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且点F为对角线BD的中点. 2分所以对角线AC经过点F.又在△PAC中,点E为PC的中点,所以EF为△PAC的中位线,所以EF∥PA.又PA平面PAD,EF平面PAD,所以EF∥平面PAD. 5分(2)存在满足要求的点G.在线段CD上存在一点G为CD的中点,使得平面EFG⊥平面PDC.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所以CD⊥AD. 7分又侧面PAD⊥底面ABCD,CD平面ABCD,侧面PAD∩平面ABCD=AD,所以CD⊥平面PAD.又EF∥平面PAD,所以CD⊥EF.取CD中点G,连接FG,EG. 9分因为F为BD中点,所以FG∥AD.又CD⊥AD,所以FG⊥CD,又FG∩EF=F,所以CD⊥平面EFG,又CD平面PDC,所以平面EFG⊥平面PDC. 12分[规律方法] 1.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行关系的根本.2.第(2)问是探索开放性问题,采用了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加以证明,对于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矛盾的结论.[对点训练3] (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如图6,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图6(1)求证:AC⊥SD;(2)若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证明] (1)连接BD,设AC交BD于点O,连接SO,由题意得四棱锥S­ABCD是正四棱锥,所以SO⊥AC. 2分在正方形ABCD中,AC⊥BD,又SO∩BD=O,所以AC⊥平面SBD.因为SD平面SBD,所以AC⊥SD. 5分(2)在棱SC上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连接OP.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SC=SD=2a. 7分由SD⊥平面PAC得SD⊥PC,易求得PD=2a 4.故可在SP上取一点N,使得PN=PD.过点N作PC的平行线与SC交于点E,连接BE,BN,在△BDN中,易得BN∥PO. 10分又因为NE∥PC,NE平面BNE,BN平面BNE,BN∩NE=N,PO平面PAC,PC平面PAC,PO∩PC=P,所以平面BEN∥平面PAC,所以BE∥平面PAC.因为SN∶NP=2∶1,所以SE∶EC=2∶1. 12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立体几何初步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教师用书 文 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立体几何初步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教师用书 文 新人教A版

热点探究课(四)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命题解读] 1.立体几何初步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几乎每年都考查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三视图及简单计算;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利用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并与几何体的性质相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计算.2.重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垂直、平行的证明、平面图形的折叠、探索开放性问题等;同时考查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热点1 线面位置关系与体积计算(答题模板)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并常与几何体的体积计算交汇命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与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同时突出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难度中等.(本小题满分12分)(2015·全国卷Ⅰ)如图1,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图1[思路点拨](1)注意到四边形ABCD为菱形,联想到对角线垂直,从而进一步证线面垂直,面与面垂直;(2)根据几何体的体积求得底面菱形的边长,计算侧棱,求出各个侧面的面积.[规范解答]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因为BE⊥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AC⊥BE.2分因为BD∩BE=B,故AC⊥平面BED.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4分(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32x,GB=GD=x2.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32x.6分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22x.由已知得,三棱锥E ­ACD 的体积V 三棱锥E ­ACD =13×12·AC ·GD ·BE =624x 3=63,故x =2.9分从而可得AE =EC =ED = 6.所以△EAC 的面积为3,△EAD 的面积与△ECD 的面积均为 5. 故三棱锥E ­ACD 的侧面积为3+2 5.12分[答题模板] 第一步: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线线垂直AC ⊥BE . 第二步: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 第三步:利用棱锥的体积求出底面菱形的边长.第四步:计算各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求得四棱锥的侧面积. 第五步:检验反思,查看关键点,规范步骤.[温馨提示] 1.在第(1)问,易忽视条件BD ∩BE =B ,AC ⊂平面AEC ,造成推理不严谨,导致扣分.2.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得分的关键,本题在求三棱锥的体积与侧面积时,需要计算的量较多,防止计算结果错误失分,另外对于每一个得分点的解题步骤一定要写全.阅卷时根据得分点评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对点训练1] 如图2,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 ⊥BC ,AA 1=AC =2,BC =1,E ,F 分别是A 1C 1,BC 的中点.(1)求证:平面ABE ⊥平面B 1BCC 1; (2)求证:C 1F ∥平面ABE ; (3)求三棱锥E ­ABC 的体积.图2[解] (1)证明: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因为BB 1⊥底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BB 1⊥AB .2分又因为AB ⊥BC ,BB 1∩BC =B ,所以AB ⊥平面B 1BCC 1.又AB ⊂平面ABE , 所以平面ABE ⊥平面B 1BCC 1.4分 (2)证明:取AB 的中点G ,连接EG ,FG . 因为G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FG ∥AC ,且FG =12AC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 所以FG ∥EC 1,且FG =EC 1,6分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F ∥EG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 所以C 1F ∥平面ABE .8分(3)因为AA 1=AC =2,BC =1,AB ⊥BC , 所以AB =AC 2-BC 2=3,10分 所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13S △ABC ·AA 1=13×12×3×1×2=33.12分 热点2 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先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再以其为载体研究其中的线、面间的位置关系与计算有关的几何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考向,它很好地将平面图形拓展成空间图形,同时也为空间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提供了具体形象的途径,是高考深层次上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向.如图3,在长方形ABCD 中,AB =2,BC =1,E 为CD 的中点,F 为AE 的中点.现沿AE 将三角形ADE 向上折起,在折起的图形中解答下列问题:图3(1)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K ,使BC ∥平面DFK ?若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平面ADE ⊥平面ABCE ,求证:平面BDE ⊥平面ADE . 【导学号:31222264】 [解] (1)如图,线段AB 上存在一点K ,且当AK =14AB 时,BC ∥平面DFK .1分证明如下:设H 为AB 的中点,连接EH ,则BC ∥EH . ∵AK =14AB ,F 为AE 的中点,∴KF ∥EH ,∴KF ∥BC .3分 ∵KF ⊂平面DFK ,BC ⊄平面DFK , ∴BC ∥平面DFK .5分(2)证明:∵在折起前的图形中E 为CD 的中点,AB =2,BC =1, ∴在折起后的图形中,AE =BE =2, 从而AE 2+BE 2=4=AB 2,∴AE ⊥BE .8分∵平面ADE ⊥平面ABCE ,平面ADE ∩平面ABCE =AE , ∴BE ⊥平面ADE .∵BE ⊂平面BDE ,∴平面BDE ⊥平面ADE .12分[规律方法]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对点训练2] (2016·全国卷Ⅱ)如图4,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1)证明:AC ⊥HD ′;(2)若AB =5,AC =6,AE =54,OD ′=22,求五棱锥D ′­ABCFE 的体积.图4[解] (1)证明:由已知得AC ⊥BD ,AD =CD .2分 又由AE =CF 得AE AD =CF CD,故AC ∥EF .由此得EF ⊥HD ,故EF ⊥HD ′,所以AC ⊥HD ′.5分(2)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7分 所以OH =1,D ′H =DH =3.于是OD ′2+OH 2=(22)2+12=9=D ′H 2, 故OD ′⊥OH .由(1)知AC ⊥HD ′,又AC ⊥BD ,BD ∩HD ′=H , 所以AC ⊥平面BHD ′,于是AC ⊥OD ′.又由OD ′⊥OH ,AC ∩OH =O ,所以OD ′⊥平面ABC .又由EF AC =DH DO 得EF =92.10分五边形ABCFE 的面积S =12×6×8-12×92×3=694.所以五棱锥D ′­ABCFE 的体积V =13×694×22=2322.12分热点3 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开放存在性问题是否存在某点或某参数,使得某种线、面位置关系成立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常以解答题中最后一问的形式出现,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追溯型.(2)存在探索型.(3)方法类比探索型.(2017·石家庄质检)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 ,且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AD ;(2)在线段CD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得平面EFG ⊥平面PDC ?若存在,请说明其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导学号:31222265】图5[解]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 ,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且点F 为对角线BD 的中点.2分所以对角线AC 经过点F .又在△PAC中,点E为PC的中点,所以EF为△PAC的中位线,所以EF∥PA.又PA⊂平面PAD,EF⊄平面PAD,所以EF∥平面PAD.5分(2)存在满足要求的点G.在线段CD上存在一点G为CD的中点,使得平面EFG⊥平面PDC.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所以CD⊥AD.7分又侧面PAD⊥底面ABCD,CD⊂平面ABCD,侧面PAD∩平面ABCD=AD,所以CD⊥平面PAD.又EF∥平面PAD,所以CD⊥EF.取CD中点G,连接FG,EG.9分因为F为BD中点,所以FG∥AD.又CD⊥AD,所以FG⊥CD,又FG∩EF=F,所以CD⊥平面EFG,又CD⊂平面PDC,所以平面EFG⊥平面PDC.12分[规律方法] 1.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行关系的根本.2.第(2)问是探索开放性问题,采用了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加以证明,对于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矛盾的结论.[对点训练3] (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如图6,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1)求证:AC⊥SD;(2)若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6[证明] (1)连接BD,设AC交BD于点O,连接SO,由题意得四棱锥S­ABCD是正四棱锥,所以SO⊥AC.2分在正方形ABCD中,AC⊥BD,又SO∩BD=O,所以AC⊥平面SBD.因为SD⊂平面SBD,所以AC⊥SD.5分(2)在棱SC上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连接OP.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SC=SD=2a.7分由SD⊥平面PAC得SD⊥PC,易求得PD=2a 4.故可在SP上取一点N,使得PN=PD.过点N作PC的平行线与SC交于点E,连接BE,BN,在△BDN中,易得BN∥PO.10分又因为NE∥PC,NE⊂平面BNE,BN⊂平面BNE,BN∩NE=N,PO⊂平面PAC,PC⊂平面PAC,PO∩PC=P,所以平面BEN∥平面PAC,所以BE∥平面PAC.因为SN∶NP=2∶1,所以SE∶EC=2∶1.12分热点探究训练(四)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1.如图7,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MADN是矩形,平面MADN⊥平面ABCD,E,F 分别为MA,DC的中点,求证:图7(1)EF ∥平面MNCB ; (2)平面MAC ⊥平面BDN .[证明] (1)取NC 的中点G ,连接FG ,MG . 因为ME ∥ND 且ME =12ND ,又因为F ,G 分别为DC ,NC 的中点,FG ∥ND 且FG =12ND ,所以FG 綊ME ,所以四边形MEF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MG .4分 又MG ⊂平面MNCB ,EF ⊄平面MNCB , 所以EF ∥平面MNCB .6分(2)连接BD ,MC ,因为四边形MADN 是矩形,所以ND ⊥AD ,又因为平面MADN ⊥平面ABCD ,平面ABCD ∩平面MADN =AD ,ND ⊂平面MADN ,所以ND ⊥平面ABCD ,所以ND ⊥AC .8分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10分 因为BD ∩ND =D ,所以AC ⊥平面BDN . 又因为AC ⊂平面MAC , 所以平面MAC ⊥平面BDN .12分2.(2017·合肥质检)如图8,直角三角形ABC 中,A =60°,沿斜边AC 上的高BD 将△ABD 折起到△PBD 的位置,点E 在线段CD 上.图8(1)求证:BD ⊥PE ;(2)过点D 作DM ⊥BC 交BC 于点M ,点N 为PB 的中点,若PE ∥平面DMN ,求DE DC的值. [解] (1)证明:∵BD ⊥PD ,BD ⊥CD 且PD ∩DC =D , ∴BD ⊥平面PCD ,而PE ⊂平面PCD ,∴BD ⊥PE .5分 (2)由题意得BM =14BC ,取BC 的中点F ,则PF ∥MN ,∴PF ∥平面DMN ,7分由条件PE ∥平面DMN ,PE ∩PF =P , ∴平面PEF ∥平面DMN ,∴EF ∥DM .10分∴DE DC =MF MC =13.12分 3.(2017·西安调研)如图9①,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 =12AD =a ,E 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图②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导学号:31222266】① ②图9(1)证明:CD ⊥平面A 1OC ;(2)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 [解] (1)证明:在图①中,因为AB =BC =12AD =a ,E 是AD 的中点,∠BAD =π2,所以BE ⊥AC .2分则在图②中,BE ⊥A 1O ,BE ⊥OC ,且A 1O ∩OC =O , 从而BE ⊥平面A 1OC .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C .5分 (2)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 且平面A 1BE ∩平面BCDE =BE , 又由(1)可得A 1O ⊥BE , 所以A 1O ⊥平面BCDE .8分 即A 1O 是四棱锥A 1­BCDE 的高. 由图①知,A 1O =22AB =22a ,平行四边形BCDE 的面积S =BC ·AB =a 2, 从而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V =13S ·A 1O =13·a 2·22a =26a 3. 由26a 3=362,得a =6.12分 4.(2017·贵阳模拟)已知如图10,△ABC 和△DBC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B =BC =BD =1,∠ABC =∠DBC =120°.图10(1)在直线BC 上求作一点O ,使BC ⊥平面AOD ,写出作法并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 【导学号:31222267】 [解] (1)作AO ⊥BC ,交CB 延长线于点O ,连接DO ,则BC ⊥平面AOD .1分证明如下:∵AB =DB ,OB =OB ,∠ABO =∠DBO , ∴△AOB ≌△DOB ,3分则∠AOB =∠DOB =90°,即OD ⊥BC .又∵AO ∩OD =O ,∴BC ⊥平面AOD .5分(2)∵△ABC 和△DBC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O ⊥平面BCD ,即AO 是三棱锥A ­BCD 底面BCD 上的高,7分在Rt △AOB 中,AB =1,∠ABO =60°,∴AO =AB sin 60°=32.10分 又∵S △BCD =12BC ·BD ·sin∠CBD =34, ∴V 三棱锥A ­BCD =13·S △BCD ·AO =13×34×32=18.12分 5.如图11,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PA =1,AB =1,AC =2,∠BAC =60°.图11(1)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C ⊥BM ,若存在点M ,求出PM M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题知AB =1,AC =2,∠BAC =60°,可得S △ABC =12·AB ·AC ·sin 60°=32.2分 由PA ⊥平面ABC ,可知PA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又PA =1,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A =36.5分 (2)证明:在平面ABC 内,过点B 作BN ⊥AC ,垂足为N .在平面PAC 内,过点N 作MN ∥PA 交PC 于点M ,连接BM .7分由PA ⊥平面ABC 知PA ⊥AC ,所以MN ⊥AC .由于BN ∩MN =N ,故AC ⊥平面MBN .又BM ⊂平面MBN ,所以AC ⊥BM .10分在Rt △BAN 中,AN =AB ·cos ∠BAC =12, 从而NC =AC -AN =32.由MN ∥PA ,得PM MC =AN NC =13.12分 6.(2015·湖南高考)如图1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分别是BC ,CC 1的中点.图12(1)证明:平面AEF ⊥平面B 1BCC 1;(2)若直线A 1C 与平面A 1ABB 1所成的角为45°,求三棱锥F ­AEC 的体积.[解] (1)证明:如图,因为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所以AE ⊥BB 1.又E 是正三角形ABC 的边BC 的中点,所以AE ⊥BC .3分因此AE ⊥平面B 1BCC 1.而AE ⊂平面AEF ,所以平面AEF ⊥平面B 1BCC 1.5分(2)设AB 的中点为D ,连接A 1D ,CD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CD ⊥AB . 又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所以CD ⊥AA 1. 因此CD ⊥平面A 1ABB 1,于是∠CA 1D 为直线A 1C 与平面A 1ABB 1所成的角.8分 由题设,∠CA 1D =45°,所以A 1D =CD =32AB = 3. 在Rt △AA 1D 中,AA 1=A 1D 2-AD 2=3-1=2,所以FC =12AA 1=22. 故三棱锥F ­AEC 的体积V =13S △AEC ·FC =13×32×22=612.12分。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 专题 高三一轮复习备考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  专题  高三一轮复习备考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一知识点导学1.解决折叠问题注意什么?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空间几何问题与平面几何问题相互转化的集中体现,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折叠前后图形的特征关系。

解答折叠问题在于画好折叠前后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弄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和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哪些量和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这些未发生变化的已知条件就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2立体几何常见的最值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空间图形最值问题有线段、角、距离、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通常应注意分析题目中所有的条件,首先应该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是否能用公理与定义直接解决题中问题;如果不能,再看是否可将问题条件转化为函数,若能写出确定的表意函数,则可用建立函数法求解;再不能,则要考虑其中是否存在不等关系,看是否能运用解等不式法求解;还不行则应考虑是否可将其体图展开成平面,这样依次顺序思考,基本可以找到解题的途径.3如何解决涉及几何体切接问题最值计算?求解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等.通过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这样才能进一步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内的问题;4解决折叠问题的步骤有哪些?二.考点典例考点一:面积、体积最值问题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截面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往往是几何体中有关几何元素如顶点、侧棱、侧面、截面等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达到某个特殊位置时所具有的度量性质。

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分析这些几何元素运动变化与所求量的联系,建立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例演练1(2021•湖南模拟)如图所示,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6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DBC∆分别是∆,FAB∆,ECA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则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三棱锥的表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 )A .(0,36)πB .(0,C .(0,45-D .(0,解:设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则0a <<连接OD ,交BC 于点G ,则6OD =,OG ,6DG =,∴2,侧面积为213(6)92S a a =⨯⨯=,∴三棱锥的表面积9S a =,0a <<9(0S a ∴=∈,,∴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三棱锥的表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0,.故选:D .实例演练2(2021•宜宾模拟)已知三棱锥A BCD -的各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AD ⊥平面BCD ,BD CD ⊥,3BD =,CD =E 是线段CD 上一点,且3CD CE =.若球O 的表面积为40π,则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所得截面圆面积的最小值为( )A .4πB .6πC .8πD .10π解:依题意,AD ,BD ,CD 两两互相垂直,取BC 中点M ,连接MD ,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在M 点正上方,且OM ⊥平面BCD ,OA OB OC OD R ====,3BD =,CD =6BC ∴=,则3BM CM DM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2440R ππ=,解得R由22222222()OM BM R OB AD OM DM R OA⎧+==⎨-+==⎩,解得12OM AD =⎧⎨=⎩,OM ⊥平面BCD ,OM ME ∴⊥,又13CE CD =cos CD BCD BC ∠==,∴在CEM ∆中,由余弦定理有2222cos 3ME CE MC CE MC BCD =+-⋅⋅∠=,故ME =,在OME ∆中,2OE =,要使过E 作圆O 的截面面积最小,则此时截面与OE垂直,设此时截面圆半径为r ,则r ==∴26min S r ππ==.故选:B .实例演练3.(2021•河南模拟)现有一批大小不同的球体原材料,某工厂要加工出一个四棱锥零件,要求零件底面ABCD 为正方形,2AB =,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线段BC 的中点为E ,若1PE =,则所需球体原材料的最小体积为( )A B .283π C .9π D 解:所需原材料体积最小的球体即为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如图,设F 为AD 中点,G 为正方形ABCD 中心,PAD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F ∴,又1PE =,2EF =,60PEF ∴∠=︒1PE EB EC ===,E ∴是PBC ∆的外心,过E 作面PBC 的垂线与过G 与面ABCD 的垂线交于O ,则O 为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球心.906030OEG OEP FEP ∠=∠-∠=︒-︒=︒,又1GE =,∴在直角三角形OGE 中求出OG =,又直角OAG ∆中,AG ,OA ∴=,即球半径R =,得343V R π==球.由于此时四棱锥P ABCD -在球心同侧,不是最小球,可让四棱锥下移到面ABCD 过球心时,即球半径12R AC =时,原材料最省,此时343V π=⨯=球.故选:A .实例演练4(20211,O 为底面圆心,OA ,OB 为底面半径,且23AOB π∠=,M 是母线PA 的中点.则在此圆锥侧面上,从M 到B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B 1 C D 1解:由题意,在底面半径为1O 是底面圆心,P 为圆锥顶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如图,A ,B 是底面圆周上的两点,23AOB π∠=,所以在展开图中,3APB π∠=2=,M 为母线PA 的中点,所以1PM =,所以从B 到M 的最短路径的长是BM A .考点2:角的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角有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三种。

2024版新教材高考数学总复习:高考大题研究课七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及最值问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数学总复习:高考大题研究课七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及最值问题

高考大题研究课七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及最值问题题型一翻折问题例1[2023·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①,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M,N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BM=2MA,AN=2NC.如图②,将△AMN沿MN折起到△A′MN 的位置.(1)求证:平面A′BM⊥平面BCNM;(2)若二面角A′-MN-C的大小为60°,求平面A′BM与平面A′CN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听课记录]题后师说翻折问题的两个解题策略巩固训练1[2023·河北保定模拟]如图1,在Rt△ABC中,AB⊥BC,AC=2AB=12,E,F都在AC 上,且AE∶EF∶FC=3∶4∶5,EB∥FG,将△AEB,△CFG分别沿EB,FG折起,使得点A,C在点P处重合,得到四棱锥P-EFGB,如图2.(1)证明:EF⊥PB;(2)若M为PB的中点,求钝二面角B-FM-E的余弦值.题型二探究问题例2[2023·安徽马鞍山模拟]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底面在以AC为直径的圆O 上,PO⊥圆O,△ABD为等边三角形,AC=4,PO=2.(1)求证:平面PBD⊥平面PAB;(2)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直线PA与平面AM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若存在,21;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求出PMPB[听课记录]题后师说利用空间向量巧解探究性问题的策略巩固训练2[2023·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A1=BC=2AB=2AC,点M为B1C1的中点.(1)证明:AC1∥平面A1BM;(2)AC上是否存在点N,使二面角B-A1M-N的大小为π4,若存在,求AN C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三最值问题例3[2023·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D=2π,四边3形ACFE为矩形,且CF⊥平面ABCD,AD=CD=BC=CF=1.(1)求证:EF⊥平面BCF;(2)点M在线段EF(含端点)上运动,当点M在什么位置时,平面MAB与平面FCB所成锐二面角最大,并求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听课记录]题后师说利用向量法求解与角、体积有关的最值问题时,往往将问题转化为某一个相关量的问题,即转化为关于其中一个量的函数,求其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有函数法、不等式法、三角函数法等方法可供选择.巩固训练3[2023·广东汕头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3,BD=2,E是棱PB上一动点,已知二面角A-PB-D的余弦值为14(1)证明:平面PAC⊥平面PBD;(2)求直线CE与平面PAB所成角正弦值的最大值.真题展台1.[2021·全国甲卷]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BC=2,E,F分别为AC和CC1的中点,D为棱A1B1上的点,BF⊥A1B1.(1)证明:BF⊥DE;(2)当B1D为何值时,面BB1C1C与平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2.[2020·新高考Ⅰ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高考大题研究课七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及最值问题例1解析:(1)证明:如图①,在△AMN 中,由AM =1,AN =2,∠A =60°,则MN 2=12+22-2×1×2×cos 60°=3,故MN =3,则AM 2+MN 2=AN 2,所以MN ⊥AM ,MN ⊥BM .如图②,则有MN ⊥A ′M ,MN ⊥BM ,又A ′M∩BM =M ,则MN ⊥平面A ′BM ,又MN ⊂平面BCNM ,所以平面A ′BM ⊥平面BCNM .(2)由(1)知,∠A ′MB 即为二面角A ′-MN -C 的平面角,则∠A ′MB =60°,在△A ′BM 内过点A ′作A ′O ⊥BM 于O ,连接OC ,则OM =12,OC =332,且A ′O ⊥平面BOC .如图,以O 为原点,以OB ,OC ,O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C (0,332,0),N (-12,3,0),A ′(0,0,32),则CN=(-12,-32,0),CA '=(0,-332,32),设平面A ′C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CN =0�·CA '=0,即−12x −32y =0−332y +32z =0,令y =1,则n =(-3,1,3),又平面A ′BM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0),则cos 〈m ,n 〉=�·��·�==1313,故所求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13.巩固训练1解析:(1)证明:由AE ∶EF ∶FC =3∶4∶5,AC =12,得PE =AE =3,EF =4,PF =FC =5,则PF 2=PE 2+EF 2,所以PE ⊥EF .因为AEAB=ABAC=12,所以△ABE ∽△ACB,所以BE ⊥AC ,即BE ⊥EF .又PE∩BE =E ,所以EF ⊥平面PEB ,因为PB ⊂平面PEB ,所以EF ⊥PB .(2)以E 为坐标原点,以EF,EB ,E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E (0,0,0),F (4,0,0),P (0,0,3),B (0,33,0),M (0,332,32),EF=(4,0,0),EM=(0,332,32),BF=(4,-33,0),PF =(4,0,-3).平面BFM 即平面BPF ,设平面BFM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由m ·BF =0,m ·PF =0,得4x 1−33y 1=04x 1−3z 1=0.令y 1=4,得m =(33,4,43).设平面EFM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n·EF =0,n ·EM =0,4x 2=02+32z 2=0.令y 2=1,得n =(0,1,-3).因为cos 〈m ,n 〉=�·���==-49191,所以钝二面角B-FM-E的余弦值为-491.91例2解析:(1)证明:证法一:设AC∩BD=N,由题知△ABD为等边三角形,AC为直径,OA=2,得AC⊥BD,∴∠NBC=30°,AN=3,CN=1,得BC=2,在Rt△ABC中,得AB=23,在Rt△POA中OA=2,PO=2,得PA=6.易知PA=PB,则PA2+PB2=AB2,故PA⊥PB.易知△PAB≌△PAD,则PA⊥PD,又PB∩PD=P,PB,PD⊂平面PBD,∴PA⊥平面PBD,又PA⊂平面PAB,∴平面PBD⊥平面PAB.证法二:设AC∩BD=N,连接PN,由PO⊥平面ABCD,AC⊂平面ABCD,∴PO⊥BD,由题知AC⊥BD,又PO∩AC=O,PO,AC⊂平面PAC,∴BD⊥平面PAC,∵PA⊂平面PAC,∴BD⊥PA,∵OA=2,PO=2,△ABD为等边三角形,∴AN=3,ON=1,BN=3,得PA=6,PN=3,∴PA2+PN2=AN2,则PA⊥PN,又PN∩BD=N,故PA⊥平面PBD,又PA⊂平面PAB,∴平面PBD⊥平面PAB.(2)以N为坐标原点,NA,NB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过点N且与直线OP平行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3,0,0),B(0,3,0),C(-1,0,0),P(1,0,2),∴AC=(-4,0,0),AP=(-2,0,2)设PM=λPB(0≤λ≤1),∴PM=(-λ,3λ,-2λ),则AM=(-2-λ,3λ,2−2λ).令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AC=−4x =0�·AM=−2−λx +3λy +2−2λz =0,取n =(0,2λ-2,3λ),令直线AP 与平面ACM 所成的角为θ,sin θ=cos 〈AP ,�〉6λ=2121,解得λ=14,即PB 上存在点M ,使得PM PB=14.巩固训练2解析:(1)证明:连接AB 1与A 1B 交于点O ,则O 为AB 1的中点,连接OM ,因为点M为B 1C 1的中点,所以OM ∥AC 1,因为OM ⊂平面A 1BM ,AC 1⊄平面A 1BM ,所以AC 1∥平面A 1BM .(2)存在,ANCN=2,理由如下:因为BC =2AB =2AC ,所以AB 2+AC 2=BC 2,所以AB ⊥AC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AB =1,则B (1,0,0),A 1(0,0,2),M (12,12,2),设N (0,a ,0),0≤a ≤1,所以BA 1=(-1,0,2),A 1�=(12,12,0),A 1�=(0,a ,-2),设平面BA 1M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有�·BA 1=−x 1+2z 1=0�·A 1M=12x 1+12y 1=0,取x 1=2,得m =(2,-2,1),设平面A 1M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有�·A 1M=12x 2+12y 2=01N=ay 2−2z 2=0,取x 2=-2得n =(-2,2,a ),因为cos 〈�,�〉=22,解得a =23或a =-6(舍),此时AN CN=2,所以AC 上存在点N ,当AN CN=2时,二面角B -A 1M -N 的大小为π4.例3解析:(1)证明:在梯形ABCD 中,因为AB ∥CD ,AD =CD =BC =1,又因为∠BCD =2π3,所以∠ADC =2π3,∠ABC =π3,所以AC 2=AB 2+BC 2-2AB ·BC ·cosπ3=AD 2+DC 2-2AD ·DC ·cos2π3,即AC 2=AB 2+1-AB =3,解得AC =3,AB =2,所以AB 2=AC 2+BC 2,即BC ⊥AC .因为CF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AC ⊥CF ,而CF∩BC =C ,CF ⊂平面BCF ,BC ⊂平面BCF ,所以AC ⊥平面BCF .因为EF ∥AC ,所以EF⊥平面BCF .(2)分别以直线CA ,CB ,CF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FM =λ(0≤λ≤3),则C (0,0,0),A (3,0,0),B (0,1,0),M (λ,0,1),所以AB=(-3,1,0),BM =(λ,-1,1),设n =(x ,y ,z )为平面MAB 的一个法向量,由�·AB =0�·BM =0得−3x +y =0λx −y +z =0,取x =1,则n =(1,3,3-λ),又m =(1,0,0)是平面FCB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MAB 与平面FCB 所成锐二面角为θ,所以cos θ=cos 〈�,�〉�·��因为0≤λ≤3,所以当λ=0时,cos θ有最小值为77,所以点M 与点F 重合时,平面MAB 与平面FCB 所成二面角最大,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为77.巩固训练3解析:(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因为P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AC ⊥PD .因为PD ⊂平面PBD ,BD ⊂平面PBD ,PD∩BD =D ,所以AC ⊥平面PBD .因为AC ⊂平面PAC .所以平面PAC ⊥平面PBD.(2)设AC∩BD =O ,过O 作Oz ∥PD .以OA ,OB ,Oz 分别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系.所以A (3,0,0),B (0,1,0),C (-3,0,0),D (0,-1,0).设DP 的长度为t (t >0),则P (0,-1,t ),所以AB=(-3,1,0),PB =(0,2,-t ).设n =(x ,y ,z )为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则�·AB =0�·PB=0,即−3x +y =02y −tz =0,不妨设x =1,则n =(1,3,23t ).由(1)可知:AC ⊥平面PBD ,所以CA=(23,0,0)为平面PBD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为14,所以cos 〈CA ,�〉·�CA ×�=14,解得:t =1.即P (0,-1,1),PB=(0,2,-1),n =(1,3,23).因为E 是棱PB 上一动点,可设PE=λPB ,(0≤λ≤1),即PE =λPB =(0,2λ,-λ).所以CE=CP +PE =(3,-1,1)+(0,2λ,-λ)=(3,2λ-1,1-λ).设直线CE 与平面PAB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CE ,�〉·�1+3+1223=32所以当λ=35时,y =5λ2-6λ+5取最小值165,此时(sin θ)max =158.真题展台——知道高考考什么?1.解析:(1)因为E ,F 分别是AC 和CC 1的中点,且AB =BC =2,所以CF =1,BF =5.如图,连接AF ,由BF ⊥A 1B 1,AB ∥A 1B 1,得BF ⊥AB ,于是AF =BF 2+AB 2=3,所以AC =AF 2−CF 2=22.由AB 2+BC 2=AC 2,得BA ⊥BC ,故以B 为坐标原点,以AB ,BC ,BB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xyz ,则B (0,0,0),E (1,1,0),F (0,2,1),BF=(0,2,1).设B 1D =m (0≤m ≤2),则D (m ,0,2),于是DE=(1-m ,1,-2).所以BF·DE =0,所以BF ⊥DE .(2)易知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设平面DFE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则DE ·�2=0EF ·�2=0,又DE =(1-m ,1,-2),EF =(-1,1,1),所以(1−m)x +y −2z =0−x +y +z =0,令x =3,得y =m +1,z =2-m ,于是,平面DF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3,m +1,2-m ),所以cos 〈n1,n 2.设平面BB 1C 1C 与平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sin θ=1−cos 2〈�1,�2〉,故当m =12时,平面BB 1C 1C 与平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为33,即当B 1D =12时,平面BB 1C 1C 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2.解析:(1)因为PD ⊥底面ABCD ,所以PD ⊥AD .又底面ABCD 为正方形,所以AD ⊥DC .因此AD ⊥平面PDC .因为AD ∥BC ,AD ⊄平面PBC ,所以AD ∥平面PBC .由已知得l ∥AD .因此l ⊥平面PDC .(2)以D 为坐标原点,DA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 (0,0,0),C (0,1,0),B (1,1,0),P (0,0,1),DC=(0,1,0),PB=(1,1,-1).由(1)可设Q (a ,0,1),则DQ=(a ,0,1).设n =(x ,y ,z )是平面QCD 的法向量,则�·DQ =0,�·DC =0,即ax +z =0,y =0.可取n =(-1,0,a ).所以cos 〈n ,PB 〉=�·PB �·PB =设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为θ,则sin θ=3363,当且仅当a =1时等号成立,所以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

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学生版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用斜二测画法作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A1B1C1的直观图,则正确的图形是(
)
2.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各侧面都是全等四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
B.对角面是全等矩形的六面体一定是长方体
C.有两侧面垂直于底面的棱柱一定是直棱柱
D.长方体一定是直四棱柱
3.从平面外一点P引与平面相交的直线,使P点与交点的距离等于1,则满足条件的直线可能有()
A.0条或1条B.0条或无数条
C.1条或2条D.0条或1条或无数条
4.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n⊥β,m∥n,则α⊥β
B.若m⊥n,m⊥α,n∥β,则α∥β
C.若α⊥β,m⊥α,m⊥n,则n∥β
D.若α⊥β,α∩β=m,n⊥m,则n⊥β
5.已知直线a,b,l和平面α,β,a⊂α,b⊂β,α∩β=l,且α⊥β.对于以下命题,判断正确的是()
①若a,b异面,则a,b至少有一个与l相交;
②若a,b垂直,则a,b至少有一个与l垂直.
A.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①是假命题,②是假命题
D.①是真命题,②是真命题
第1页共14页。

高考专题 立体几何中轨迹、翻折、探索性问题

高考专题 立体几何中轨迹、翻折、探索性问题
返回导航
12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 AC1 交平面 A1BD 于 O,连接 EO, 由题意可知 AC1⊥平面 A1BD, 所以∠AEO 是 AE 与平面 A1BD 所成的角,所以∠AEO=α.
返回导航
13
由 sin α=255可得 tan α=2,即AEOO=2. 在四面体 A-A1BD 中,BD=A1D=A1B=2 6, AB=AD=AA1=2 3,所以四面体 A-A1BD 为正三棱锥,O 为△BDA1 的重心,
返回导航
17
∴平面 BCE∥平面 MND,即平面 MND 为平面 α, 则点 G 到平面 DMN 的距离 d 即为点 G 到直线 DQ 的距离, ∵D→G=0, 33,- 36,D→Q=(0,-2 3,- 6), ∴D→G·D→Q=-2+2=0,即 DG⊥DQ, ∴点 G 到直线 DQ 的距离 d=|D→G|=1, ∴截面圆的半径 r= 22-12= 3,∴球被平面 α 截得的截面圆周长为 2πr=2 3π, 即平面 α 截点 P 的轨迹所形成的图形的周长为 2 3π.
返回导航
19
解: (1)证明: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AB2+AD2-2AB·ADcos A= 4+1-2×2×1×12= 3,
∴AD2+BD2=AB2,得 AD⊥DB,翻折后有 A′D⊥DB, 又平面 A′BD⊥平面 BCD,且平面 A′BD∩平面 BCD=DB, 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 A′D⊥平面 BCD, 又∵BC⊂平面 BCD,∴A′D⊥BC.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D⊥DB,BC∥AD,∴BC⊥DB, ∵A′D∩DB=D,∴BC⊥平面 A′DB, ∵BC⊂平面 A′BC,∴平面 A′BC⊥平面 A′BD.
返回导航
15

(教师用书)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七篇 立体几何细致讲解练 理 新人教A版

(教师用书)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七篇 立体几何细致讲解练 理 新人教A版

第七篇立体几何第1讲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最新考纲]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知识梳理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是全等且平行的多边形.(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1)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直角边旋转得到.(2)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3)球可以由半圆面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得到.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正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辨析感悟1.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的认识(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³)(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³)(3)棱台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所得的平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2.对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的认识(4)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圆柱.(³)(5)上下底面是两个平行的圆面的旋转体是圆台.(³)(6)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一个圆面.(√)3.对直观图和三视图的画法的理解(7)在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时,若∠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且∠A=90°,则在直观图中∠A=45°.(³)(8)(教材习题改编)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个视图均相同.(³)[感悟²提升]1.两点提醒一是从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的定义入手,借助几何模型强化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1)中例如;(2)中例如.二是图形中与x轴、y轴、z轴都不平行的线段可通过确定端点的办法来解,即过端点作坐标轴的平行线段,再借助所作的平行线段来确定端点在直观图中的位置.如(7).2.一个防范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如(8)中正方体与球各自的三视图相同,但圆锥的不同.学生用书第106页考点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③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④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解析①不一定,只有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正确;③错误.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④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且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答案 B规律方法 (1)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模型中的线面关系或增加线、面等基本元素,然后再依据题意判定.(2)通过举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训练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②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③侧面都是矩形的直四棱柱是长方体;④若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其中错误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认识棱柱一般要从侧棱与底面的垂直与否和底面多边形的形状两方面去分析,故①③都不准确,②中对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否为侧棱未作说明,故也不正确,④平行六面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也可能与底面垂直且互相平行,故④也不正确.答案①②③④考点二由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识别三视图【例2】(2013²新课标全国Ⅱ卷)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 ).审题路线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面体⇒以zOx平面为投影面⇒可得正视图.解析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先画出四面体O-ABC的直观图,如图,设O(0,0,0),A(1,0,1),B(1,1,0),C(0,1,1),将以O,A,B,C为顶点的四面体被还原成一正方体后,由于OA⊥BC,所以该几何体以zOx平面为投影面的正视图为A.答案 A规律方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分别从空间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用平行投影的方法得到的三个平面投影图,因此在分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先根据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底面,然后根据正视图或侧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的特征,调整实线和虚线所对应的棱、面的位置,再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即可得到结果.【训练2】(2014²济宁一模)点M,N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1B1,A1D1的中点,用过A,M,N和D,N,C1的两个截面截去正方体的两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1,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依次为图2中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③解析由正视图的定义可知;点A,B,B1在后面的投影点分别是点D,C,C1,线段AN在后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是以D为端点且与线段CC1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即正视图为正方形,另外线段AM在后面的投影线要画成实线,被遮挡的线段DC1要画成虚线,正视图为②;同理可得侧视图为③,俯视图为④.答案 B考点三由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直观图【例3】(1)(2013²四川卷)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2)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解析(1)由于俯视图是两个圆,所以排除A,B,C,故选D.(2)A,B的正视图不符合要求,C的俯视图显然不符合要求,答案选D.答案(1)D (2)D学生用书第107页规律方法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视图进行综合考虑.【训练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解析所给选项中,A,C选项的正视图、俯视图不符合,D选项的侧视图不符合,只有选项B符合.答案 B1.棱柱、棱锥要掌握各部分的结构特征,计算问题往往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解决.2.旋转体要抓住“旋转”特点,弄清底面、侧面及展开图形状.3.三视图画法:(1)实虚线的画法: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线用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用虚线;(2)理解“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易错辨析7——三视图识图不准致误【典例】(2012²陕西卷)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错解] 选A或D.[错因] 致错原因是根据提示观测位置确定三视图时其实质是正投影,将几何体中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为虚线,错选A或D都是没有抓住看到的轮廓线在面上的投影位置,从而导致失误.[正解] 还原正方体后,将D1,D,A三点分别向正方体右侧面作垂线,D1A的射影为C1B,且为实线,B1C被遮挡应为虚线.故选B.[答案] B[防范措施]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从空间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用平行投影的方法得到的三个平面投影图.因此在分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问题时,就要抓住正投影,结合具体问题和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进行解答.【自主体验】(2014²东北三校模拟)如图,多面体ABCD-EFG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FC=GD=2EA,其俯视图如下,则其正视图和侧视图正确的是( ).解析注意BE,BG在平面CDGF上的投影为实线,且由已知长度关系确定投影位置,排除A,C选项,观察B,D选项,侧视图是指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则BG,BF的投影为虚线,故选D.答案 D对应学生用书P307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 ).A.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B.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C.底面是菱形,具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D.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解析A,B两选项中侧棱与底面不一定垂直,D选项中底面四边形不一定为正方形,故选C.答案 C2.(2014²福州模拟)沿一个正方体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得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解析给几何体的各顶点标上字母,如图1.A,E在侧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C,G在侧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几何体在侧投影面上的投影及把侧投影面展平后的情形如图2所示,故正确选项为B(而不是A).答案 B3.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解析 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不合题意;圆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圆,符合题意;三棱台的正视图和侧视图、俯视图各不相同,不合题意;正四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三角形,而俯视图是正方形,符合题意,所以②④正确. 答案 D4.(2013²汕头二模)如图,某简单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其体积为π4,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解析 若该几何体的俯视是选项A ,则其体积为1,不满足题意;由正视图、侧视图可知俯视图不可能是B 项;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C ,则其体积为12,不符合题意;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D ,则其体积为π4,满足题意.答案 D 5.已知三棱锥的俯视图与侧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视图是有一直角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可能为( ).解析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平齐”,故正视图的高一定是2,正视图和俯视图“长对正”,故正视图的底面边长为2,根据侧视图中的直角说明这个空间几何体最前面的面垂直于底面,这个面遮住了后面的一个侧棱,综合以上可知,这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可能是C.答案 C二、填空题6.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④圆的直观图是椭圆;⑤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解析①正确;由原图形中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可知②正确;但是原图形中垂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一般不垂直,故③错;④正确;⑤中原图形中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不一定相等,故错误.答案①②④7.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________(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解析显然,三棱锥、圆锥的正视图可以是三角形;三棱柱的正视图也可以是三角形(把三棱柱放倒,使一侧面贴在地面上,并让其底面面对我们,如图所示);只要形状合适、摆放适当(如一个侧面正对着观察者的正四棱锥),四棱锥的正视图也可以是三角形(当然,不是任意摆放的四棱锥的正视图都是三角形),即正视图为三角形的几何体完全有可能是四棱锥;不论四棱柱、圆柱如何摆放,正视图都不可能是三角形(可以验证,随意摆放的任意四棱柱的正视图都是四边形,圆柱的正视图可以是圆或四边形).综上所述,应填①②③⑤.答案①②③⑤8. 如图,用斜二测画法得到四边形ABCD 是下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 其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2,则原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 作DE ⊥AB 于E ,CF ⊥AB 于F ,则AE =BF =AD cos 45°=1,∴CD =EF =3.将原图复原(如图),则原四边形应为直角梯形,∠A =90°,AB =5,CD =3,AD =22,∴ S 四边形ABCD =12³(5+3)³22=8 2. 答案 8 2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的是一个零件的直观图,试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解 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0.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1)试判断该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 (2)画出其侧视图,并求该平面图形的面积; (3)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 (1)正六棱锥.(2)其侧视图如图:其中AB =AC ,AD ⊥BC ,且BC 的长是俯视图中的正六边形对边的距离,即BC =3a ,AD 的长是正六棱锥的高,即AD =3a ,∴该平面图形的面积S =12 3a ²3a =32a 2.(3)V =13³6³34a 2³3a =32a 3.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 A .球 B .三棱锥 C .正方体 D .圆柱解析 球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均为圆,且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三棱锥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可以为全等的三角形;正方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可以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圆柱的正视图、侧视图均为矩形,俯视图为圆. 答案 D2.一个平面四边形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A.24a 2 B .22a 2 C.22a 2 D.223a 2 解析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规则,可以得出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S 与它的直观图的面积S ′之间的关系是S ′=24S ,本题中直观图的面积为a 2,所以原平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a 224=22a 2. 答案 B 二、填空题 3.如图所示,E ,F 分别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面ADD 1A 1、面BCC 1B 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由正投影的定义,四边形BFD 1E 在面AA 1D 1D 与面BB 1C 1C 上的正投影是图③;其在面ABB 1A 1与面DCC 1D 1上的正投影是图②;其在面ABCD 与面A 1B 1C 1D 1上的正投影也是②,故①④错误. 答案 ②③ 三、解答题4.已知正三棱锥V -ABC 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1)画出该三棱锥的直观图; (2)求出侧视图的面积. 解 (1)直观图如图所示:(2)根据三视图间的关系可得BC =23, ∴侧视图中VA =42-⎝ ⎛⎭⎪⎫23³32³232=23,∴S △VBC =12³23³23=6.第2讲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最新考纲]1.了解球体、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2.了解球体、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 识 梳 理1.柱、锥、台和球的侧面积和体积面 积 体 积圆柱S 侧=2πrh V =Sh =πr 2h 圆锥 S 侧=πrlV =13Sh =13πr 2h=13πr 2l 2-r 2 圆台 S 侧=π(r 1+r 2)l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 =13π(r 21+r 22+r 1r 2)h直棱柱 S 侧=Ch V =Sh 正棱锥 S 侧=12Ch ′ V =13Sh正棱台 S 侧=12(C +C ′)h ′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球面=4πR 2V =43πR 32.几何体的表面积(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就是各面面积之和.(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矩形、扇形、扇环形;它们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辨 析 感 悟1.柱体、锥体、台体与球的面积(1)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为S ,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πS .(³)学生用书第108页(2)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3πa 2.(³)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3)(教材练习改编)若一个球的体积为43π,则它的表面积为12π.(√)(4)(2013²浙江卷改编)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24 cm 3.(√)(5)在△ABC 中,AB =2,BC =3,∠ABC =120°,使△ABC 绕直线BC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9π.(³)3.柱体、锥体、台体的展开与折叠(6)将圆心角为2π3,面积为3π的扇形作为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表面积等于4π.(√)(7)(2014²青州模拟改编)将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BD =a ,则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312a 3.(³) [感悟²提升]两点注意 一是求几何体的体积,要注意分割与补形.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或补形将其转化为规则的几何体求解.二是几何体展开、折叠问题,要抓住前后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量的关系.学生用书第109页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例1】 (2014²日照一模)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俯视图是面积为82的矩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8B .20+8 2C .16D .24+8 2解析 由已知俯视图是矩形,则该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根据三视图的性质,俯视图的矩形宽为22,由面积82,得长为4,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2³12³2³2+22³4+2³2³4=20+8 2.答案 B规律方法 (1)以三视图为载体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能够对给出的三视图进行恰当的分析,从三视图中发现几何体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2)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 (3)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侧面积时需要将这个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训练1】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 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为长为4,宽为3,高为1的长方体内部挖去一个底面半径为1,高为1的圆柱后剩下的部分.∴S 表=(4³1+3³4+3³1)³2+2π³1³1-2π³12=38. 答案 38考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例2】 (1)(2013²新课标全国Ⅰ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2)(2014²福州模拟)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均为1,且AA 1⊥底面ABC ,则三棱锥B 1-ABC 1的体积为 ( ).A.312B.34C.612D.64解析 (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长方体和圆柱的一半组成.其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2,2,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4.所以V =2³2³4+12³22³π³4=16+8π.故选A.(2)三棱锥B 1-ABC 1的体积等于三棱锥A -B 1BC 1的体积,三棱锥A -B 1BC 1的高为32,底面积为12,故其体积为13³12³32=312. 答案 (1)A (2)A规律方法 (1)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训练2】 如图所示,已知E ,F 分别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 1A ,CC 1的中点,求四棱锥C 1-B 1EDF 的体积.解 法一 连接A 1C 1,B 1D 1交于点O 1,连接B 1D ,EF ,过O 1作O 1H ⊥B 1D 于H .∵EF ∥A 1C 1,且A 1C 1⊄平面B 1EDF ,EF ⊂平面B 1EDF .∴A 1C 1∥平面B 1EDF .∴C 1到平面B 1EDF 的距离就是A 1C 1到平面B 1EDF 的距离. ∵平面B 1D 1D ⊥平面B 1EDF ,且平面B 1D 1D ∩平面B 1EDF =B 1D , ∴O 1H ⊥平面B 1EDF , 即O 1H 为棱锥的高. ∵△B 1O 1H ∽△B 1DD 1, ∴O 1H =B 1O 1²DD 1B 1D =66a .O 1H =13²12²2a ²3a ²66a =16a 3. 法二 连接EF ,B 1D .设B 1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1,D 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2,则h 1+h 2=B 1D 1=2a .由题意得,=13²S △C 1EF ²(h 1+h 2)=16a 3.考点三 球与空间几何体的接、切问题【例3】 (1)(2013²福建卷)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2)(2013²辽宁卷)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A.3172B .210 C.132D .310审题路线 (1)正方体内接于球⇒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求得球的半径⇒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注意只算球的表面积).(2)BC 为过底面ABC 的截面圆的直径⇒取BC 中点D ,则球心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再由对称性求解.解析 (1)由三视图知,棱长为2的正方体内接于球,故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23,即为球的直径.所以球的表面积为S =4π²⎝⎛⎭⎪⎫2322=12π. (2)因为在直三棱柱中AB =3,AC =4,AA 1=12,AB ⊥AC ,所以BC =5,且BC 为过底面ABC 的截面圆的直径,取BC 中点D ,则OD ⊥底面ABC ,则O 在侧面BCC 1B 1内,矩形BCC 1B 1的对角线长即为球的直径,所以2r =122+52=13,即r =132.答案 (1)12π (2)C学生用书第110页规律方法 解决球与其他几何体的切、接问题,关键在于仔细观察、分析,弄清相关元素的关系和数量关系,选准最佳角度作出截面(要使这个截面尽可能多地包含球、几何体的各种元素以及体现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达到空间问题平面化的目的.【训练3】 (2013²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 A.500π3cm 3B.866π3C.1 372π3 cm 3D.2 048π3cm 3解析 作出该球的轴截面,如图所示,依题意BE =2 cm ,AE =CE =4 cm ,设DE =x ,故AD =2+x ,因为AD 2=AE 2+DE 2,解得x =3(cm),故该球的半径AD =5 cm ,所以V =43πR 3=500π3(cm 3).答案 A考点四 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问题【例4】 (1)如图所示,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O ,剪去△AOB ,将剩余部分沿OC ,OD 折叠,使OA ,OB 重合,则以A ,B ,C ,D ,O 为顶点的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直角三角形,∠ACB =90°,AC =4,BC =CC 1=3.P 是BC 1上一动点,则CP +PA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其中PA 1表示P ,A 1两点沿棱柱的表面距离).解析 (1)折叠后的四面体如图所示.OA ,OC ,OD 两两相互垂直,且OA =OC =OD =22,体积V =13 S △OCD ²OA =13³12³(22)3=823.(2)由题意知,把面BB 1C 1C 沿BB 1展开与面AA 1B 1B 在一个平面上,如图所示,连接A 1C 即可. 则A 1、P 、C 三点共线时,CP +PA 1最小, ∵∠ACB =90°,AC =4,BC =C 1C =3, ∴A 1B 1=AB =42+32=5,∴A 1C 1=5+3=8, ∴A 1C =82+32=73.故CP +PA 1的最小值为73.答案 (1)823(2)73规律方法 (1)有关折叠问题,一定要分清折叠前后两图形(折前的平面图形和折叠后的空间图形)各元素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哪些变,哪些不变.(2)研究几何体表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问题,常选择恰当的母线或棱展开,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训练4】 如图为一几何体的展开图,其中ABCD 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SD =PD =6,CR =SC ,AQ =AP ,点S ,D ,A ,Q 共线,点P ,D ,C ,R 共线,沿图中虚线将它们折叠起来,使P ,Q ,R ,S 四点重合,则需要________个这样的几何体,可以拼成一个棱长为6的正方体.解析 由题意知,将该展开图沿虚线折叠起来以后,得到一个四棱锥P -ABCD (如图所示), 其中PD ⊥平面ABCD ,因此该四棱锥的体积V =13³6³6³6=72,而棱长为6的正方体的体积V =6³6³6=216,故需要21672=3个这样的几何体,才能拼成一个棱长为6的正方体.答案 31.对于基本概念和能用公式直接求出棱柱、棱锥、棱台与球的表面积的问题,要结合它们的结构特点与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2.求三棱锥的体积时要注意三棱锥的每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例如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侧面作为底面,另一条侧棱作为高来求体积.3.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方法优化5——特殊点在求解几何体的体积中的应用【典例】 (2012²山东卷)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________.[一般解法] 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即为三棱锥F -DD 1E 的体积.因为E ,F 分别为AA 1,B 1C 上的点,所以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DD 1的面积为定值12,F 到平面AA 1D 1D 的距离为定值1,所以=13³12³1=16.[优美解法] E 点移到A 点,F 点移到C 点,则==13³12³1³1³1=16. [答案] 16[反思感悟] (1)一般解法利用了转化思想,把三棱锥。

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作业立体几何中的最值翻折探索性问题新人教B版

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作业立体几何中的最值翻折探索性问题新人教B版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翻折、探索性问题1.(2018·全国卷Ⅲ)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是CD上异于C,D的点.(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2)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线为CD.因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所以BC⊥DM.因为M为CD上异于C,D的点,且DC为直径,所以DM⊥CM.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2)以D为坐标原点,D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M为CD的中点.由题设得D(0,0,0),A(2,0,0),B(2,2,0),C(0,2,0),M(0,1,1),AM=(-2,1,1),AB=(0,2,0),DA=(2,0,0).设n=(x,y,z)是平面MAB的法向量,则即可取n=(1,0,2).DA是平面MCD的法向量,因此cos〈n,DA〉==,sin〈n,DA〉=.所以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2.如图①,已知三棱锥PABC,其展开图如图②所示,其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等于的正方形,△ABE和△BCF均为正三角形,在三棱锥PABC中:图① 图②(1)证明:平面PAC⊥平面ABC;(2)若M是PA的中点,求二面角PBCM的余弦值.[解](1)证明:如图,设AC的中点为O,连接BO,PO.由题意,得PA=PB=PC=,PO=1,AO=BO=CO=1.因为在△PAC中,PA=PC,O为AC的中点,所以PO⊥AC,因为在△POB中,PO=1,OB=1,PB=,所以PO2+OB2=PB2,所以PO⊥OB.因为AC∩OB=O,AC,OB⊂平面ABC,所以PO⊥平面ABC,因为PO⊂平面PAC,所以平面PAC⊥平面ABC.(2)由(1)可知PO⊥OB,PO⊥AC,OB⊥AC,以OC,OB,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0,0,0),C(1,0,0),B(0,1,0),A(-1,0,0),P(0,0,1),M,所以BC=(1,-1,0),PC=(1,0,-1),MC=.设平面MBC的法向量为m=(x1,y1,z1),由得令x1=1,得y1=1,z1=3,即m=(1,1,3)为平面MBC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n=(x2,y2,z2),由得令x2=1,得y2=1,z2=1,即n=(1,1,1)为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cos〈n,m〉===.由图可知,二面角PBCM为锐角,故其余弦值为.3.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BCD=120°,四边形ACFE为矩形,且CF⊥平面ABCD,AD=CD=BC=CF.(1)求证:EF⊥平面BCF;(2)点M在线段EF上运动,当点M在什么位置时,平面MAB与平面FCB所成的锐二面角最大,并求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设AD=CD=BC=1,∵AB∥CD,∠BCD=120°,∴AB=2,∴AC2=AB2+BC2-2AB·BC·cos 60°=3,∴AB2=AC2+BC2,则BC⊥AC.∵CF⊥平面ABCD,AC⊂平面ABCD,∴AC⊥CF,而CF∩BC=C,CF,BC⊂平面BCF,∴AC⊥平面BCF.∵EF∥AC,∴EF⊥平面BCF.(2)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CA,CB,CF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FM=λ(0≤λ≤),则C(0,0,0),A(,0,0),B(0,1,0),M(λ,0,1),∴AB=(-,1,0),BM=(λ,-1,1).设n=(x,y,z)为平面MAB的法向量,由 得取x=1,则n=(1,,-λ).易知m=(1,0,0)是平面FCB的一个法向量,∴cos〈n,m〉===.∵0≤λ≤,∴当λ=0时,cos〈n,m〉取得最小值,∴当点M与点F重合时,平面MAB与平面FCB所成的锐二面角最大,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019·全国卷Ⅲ)图①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②.图① 图②(1)证明:图②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2)求图②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解](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由已知得AB⊥BE,AB⊥BC,且BE∩BC=B,故AB⊥平面BCGE.又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2)作EH⊥BC,垂足为H.因为EH⊂平面BCGE,平面BCGE⊥平面ABC,所以EH⊥平面ABC.由已知,菱形BCGE的边长为2,∠EBC=60°,可求得BH=1,EH=.以H为坐标原点,HC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则A(-1,1,0),C(1,0,0),G(2,0,),CG=(1,0,),AC=(2,-1,0).设平面ACGD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所以可取n=(3,6,-).又平面BCGE的法向量可取为m=(0,1,0),所以cos〈n,m〉==.因此,二面角BCGA的大小为30°.2.(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二模)如图1所示,平面五边形ABCDE中,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B=90°且AD∥BC,若AD=2BC=2,AB=,△ADE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现将△ADE沿AD折起,连接EB,EC得如图2的几何体.图1 图2(1)若点M是ED的中点,求证:CM∥平面ABE;(2)若EC=2,在棱E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二面角EADF的大小为60°?若存在,求出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取AE的中点为G,连接MG,BG,∵M是ED的中点,AD=2BC,∴MG是△ADE的中位线,∴MG∥AD∥BC且MG=BC,∴四边形MGBC为平行四边形,∴CM∥BG,∵CM⊄平面ABE,BG⊂平面ABE,所以CM∥平面ABE.(2)取AD的中点为H,连接HC,HE,其中HC=AB=,EH=1,由EC=2可得HC⊥HE,显然EH⊥平面ABCD,故以H为坐标原点,分别以HC,HA,HE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0,0,1),A(0,1,0),D(0,-1,0),B(,1,0),设存在点F(x,y,z),EF=λEB⇒(x,y,z-1)=λ(,1,-1)⇒x=λ,y=λ,z=1-λ,易知平面EAD的法向量可取HC=(,0,0),另外AF=(x,y-1,z)=(λ,λ-1,1-λ),AD=(0,-2,0),设平面ADF的一个法向量为u=(m,n,r),则⇒,可取一个法向量为u=(λ-1,0,λ),则|cos〈HC,u〉|==⇒λ=,F为EB的中点.故存在F点为EB的中点.。

2021版新高考数学一轮教师用书:第7章 第7节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性、最值问题

2021版新高考数学一轮教师用书:第7章 第7节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性、最值问题

第七节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性、最值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考点1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3步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2018·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F⊥PF,BF⊥EF,PF∩EF=F,PF,EF⊂平面PEF,所以BF⊥平面PEF.又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2)如图,作PH⊥EF,垂足为H.由(1)得,PH⊥平面ABFD.以H为坐标原点,HF→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B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由(1)可得,DE ⊥PE .又DP =2,DE =1,所以PE = 3. 又PF =1,EF =2, 所以PE ⊥PF . 所以PH =32,EH =32.则H (0,0,0),P ⎝ ⎛⎭⎪⎫0,0,32,D ⎝ ⎛⎭⎪⎫-1,-32,0, DP →=⎝ ⎛⎭⎪⎫1,32,32,HP →=⎝ ⎛⎭⎪⎫0,0,32.又HP →为平面ABFD 的法向量, 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HP →,DP →〉|=|HP →·DP →||HP →||DP →|=343=34.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平面图形翻折为空间图形问题重点考查平行、垂直关系,解题关键是看翻折前后线面位置关系的变化,根据翻折的过程找到翻折前后线线位置关系中没有变化的量和发生变化的量,这些不变的和变化的量反映了翻折后的空间图形的结构特征.[教师备选例题](2019·贵阳模拟)如图所示,在梯形CDEF 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且AE =BF =AB =1,将△ADE 沿着线段AD 折起,同时将△BCF 沿着线段BC 折起,使得E ,F 两点重合为点P .(1)求证:平面P AB ⊥平面ABCD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的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D ⊥AB ,AD ⊥AE , ∴AD ⊥AP , ∴AD ⊥平面P AB , 又∵AD ⊂平面ABCD , ∴平面ABCD ⊥平面P AB .(2)以AB 中点O 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如图, ∵AE =BF =AB =1, ∴AP =AB =BP =1,∴B ⎝ ⎛⎭⎪⎫12,0,0,P (0,0,32),C ⎝ ⎛⎭⎪⎫12,1,0,D ⎝ ⎛⎭⎪⎫-12,1,0, ∴PB →=⎝ ⎛⎭⎪⎫12,0,-32,DC →=(1,0,0),CP →=⎝ ⎛⎭⎪⎫-12,-1,32,设n =(x ,y ,z )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则⎩⎨⎧n ·DC →=0,n ·CP →=0,即⎩⎨⎧x =0,-12x -y +32z =0, 取z =2,则n =(0,3,2),设直线PB 与平面PCD 的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PB →〉|=|n ·PB →||n ||PB →|=37×1=217,故直线PB 与平面PCD 的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2019·广州模拟)如图1,在高为6的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且CD =6,AB =12,将它沿对称轴OO 1折起,使平面ADO 1O ⊥平面BCO 1O ,如图2,点P 为BC 的中点,点E 在线段AB 上(不同于A ,B 两点),连接OE 并延长至点Q ,使AQ ∥OB .图1 图2(1)证明:OD ⊥平面P AQ ;(2)若BE =2AE ,求二面角C -BQ -A 的余弦值. [解] (1)证明:由题设知OA ,OB ,OO 1两两垂直, ∴以O 为坐标原点,OA ,OB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Q 的长为m ,则O (0,0,0),A (6,0,0),B (0,6,0),C (0,3,6),D (3,0,6),Q (6,m ,0).∵点P 为BC 的中点, ∴P ⎝ ⎛⎭⎪⎫0,92,3, ∴OD →=(3,0,6),AQ →=(0,m ,0),PQ →=⎝ ⎛⎭⎪⎫6,m -92,-3. ∵OD →·AQ →=0,OD →·PQ →=0, ∴OD →⊥AQ →,OD →⊥PQ →,即OD ⊥AQ ,OD ⊥PQ ,又AQ ∩PQ =Q , ∴OD ⊥平面P AQ .(2)∵BE =2AE ,AQ ∥OB ,∴AQ =12OB =3,则Q (6,3,0),∴QB →=(-6,3,0),BC →=(0,-3,6). 设平面CBQ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 由⎩⎨⎧n 1·QB →=0,n 1·BC →=0,得⎩⎪⎨⎪⎧-6x +3y =0,-3y +6z =0,令z =1,则y =2,x =1,n 1=(1,2,1). 易得平面AB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 设二面角C -BQ -A 的大小为θ,由图可知,θ为锐角, 则cos θ=⎪⎪⎪⎪⎪⎪⎪⎪n 1·n 2|n 1|·|n 2|=66, 即二面角C -BQ -A 的余弦值为66. 考点2 立体几何中的探究性问题(1)解决探究性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设结论成立或对象存在,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能推导出与条件吻合的数据或事实,则说明假设成立,即存在,并可进一步证明;否则不成立,即不存在.(2)在棱上探寻一点满足各种条件时,要明确思路,设点坐标,应用共线向量定理a =λb (b ≠0),利用向量相等,所求点坐标用λ表示,再根据条件代入,注意λ的范围.(3)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将空间中的探究性问题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进行处理.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AB∥CD∥EF,AD⊥CD,∠DCF=60°,CD=EF=CF=2AB=2AD=2,平面CDEF⊥平面ABCD.(1)求证:CE⊥平面ADF;(2)已知P为棱BC上的点,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二面角P-DF-A的大小为60°.[解](1)证明:∵CD∥EF,CD=EF=CF,∴四边形CDEF是菱形,∴CE⊥DF.∵平面CDEF⊥平面ABCD,平面CDEF∩平面ABCD=CD,AD⊥CD,AD⊂平面ABCD,∴AD⊥平面CDEF,∵CE⊂平面CDEF,∴AD⊥CE.又∵AD⊂平面ADF,DF⊂平面ADF,AD∩DF=D,∴CE⊥平面ADF.(2)由(1)知四边形CDEF为菱形,又∵∠DCF=60°,∴△DEF为正三角形.如图,取EF的中点G,连接GD,则GD⊥EF.∵EF∥CD,∴GD⊥CD.∵平面CDEF⊥平面ABCD,GD⊂平面CDEF,平面CDEF∩平面ABCD=CD,∴GD⊥平面ABCD.又∵AD⊥CD,∴直线DA,DC,DG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DG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CD =EF =CF =2,AB =AD =1,∴D (0,0,0),B (1,1,0),C (0,2,0),E (0,-1,3),F (0,1,3),∴CE →=(0,-3,3),DF →=(0,1,3),CB →=(1,-1,0),DC →=(0,2,0).由(1)知CE →是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 设CP →=aCB →=(a ,-a ,0)(0≤a ≤1), 则DP →=DC →+CP →=(a ,2-a ,0). 设平面P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DF →=0,n ·DP →=0,即⎩⎪⎨⎪⎧y +3z =0,ax +(2-a )y =0.令y =3a ,则x =3(a -2),z =-a , ∴n =(3(a -2),3a ,-a ). ∵二面角P -DF -A 的大小为60°, ∴|cos 〈n ,CE →〉|=|n ·CE →||n ||CE →|=43a123(a -2)2+3a 2+a2=12,解得a =23或a =-2(不合题意,舍去). ∴P 在靠近点B 的CB 的三等分点处.(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教师备选例题](2019·潍坊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ADC=90°,平面P AD⊥底面ABCD,Q为AD的中点,M是棱PC上的点,P A=PD=2,BC=12AD=1,CD=3.(1)求证:平面PBC⊥平面PQB;(2)当PM的长为何值时,平面QMB与平面PDC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60°?[解](1)证明:∵AD∥BC,Q为AD的中点,BC=12AD,∴BC∥QD,BC=QD,∴四边形BCDQ为平行四边形,∴BQ∥CD.∵∠ADC=90°,∴BC⊥BQ.∵P A=PD,AQ=QD,∴PQ⊥AD.又∵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PQ⊥平面ABCD,∴PQ⊥BC.又∵PQ∩BQ=Q,∴BC⊥平面PQB.∵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QB.(2)由(1)可知PQ⊥平面ABCD.如图,以Q为原点,分别以QA,QB,Q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Q(0,0,0),D(-1,0,0),P(0,0,3),B (0,3,0),C (-1,3,0),∴QB →=(0,3,0),DC →=(0,3,0),DP →=(1,0,3),PC →=(-1,3,-3).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DC →·n =0,DP →·n =0,即⎩⎪⎨⎪⎧3y ′=0,x ′+3z ′=0. 令x ′=3,则y ′=0,z ′=-3,∴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0,-3).①当M 与C 重合时,平面MQB 的法向量QP →=(0,0,3),则|n ·QP →||n ||QP →|=12=cos60°,满足题意.②当M 与C 不重合时,设PM →=λPC →,则PM →=(-λ,3λ,-3λ),且0≤λ<1,得M (-λ,3λ,3-3λ),∴QM →=(-λ,3λ,3(1-λ)).设平面MBQ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 ⎩⎨⎧QM →·m =0,QB →·m =0,即⎩⎪⎨⎪⎧-λx +3λy +3(1-λ)z =0,3y =0.令x =3,则y =0,z =λ1-λ, ∴平面MBQ 的一个法向量为m =⎝ ⎛⎭⎪⎪⎫3,0,λ1-λ. ∴平面QMB 与平面PD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60°,∴cos 60°=|n ·m ||n ||m |=⎪⎪⎪⎪⎪⎪33-3·λ1-λ12·3+⎝ ⎛⎭⎪⎫λ1-λ2=12,∴λ=12.∴PM =12PC =72. 综上知,PM =7或72.(2019·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P A =AD =CD =2,BC =3.E 为PD 的中点,点F 在PC 上,且PF PC =13.(1)求证:CD ⊥平面P AD ; (2)求二面角F -AE -P 的余弦值;(3)设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判断直线AG 是否在平面AEF 内,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因为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 又因为AD ⊥CD ,P A ∩AD =A ,所以CD ⊥平面P AD . (2)过A 作AD 的垂线交BC 于点M .因为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AM ,P A ⊥AD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1,0),C (2,2,0),D (0,2,0),P (0,0,2).因为E 为PD 的中点,所以E (0,1,1).所以AE →=(0,1,1),PC →=(2,2,-2),AP →=(0,0,2). 所以PF →=13PC →=⎝ ⎛⎭⎪⎫23,23,-23,AF →=AP →+PF →=⎝ ⎛⎭⎪⎫23,23,43.设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E →=0,n ·AF →=0, 即⎩⎨⎧y +z =0,23x +23y +43z =0.令z =1,则y =-1,x =-1.于是n =(-1,-1,1).又因为平面P AD 的法向量为p =(1,0,0),所以cos 〈n ,p 〉=n·p |n ||p |=-33.由题知,二面角F -AE -P 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3. (3)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因为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PB →=(2,-1,-2),所以PG →=23PB →=⎝ ⎛⎭⎪⎫43,-23,-43,AG →=AP →+PG →=⎝ ⎛⎭⎪⎫43,-23,23. 由(2)知,平面AEF 的法向量n =(-1,-1,1).所以AG →·n =-43+23+23=0.所以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本题(3)先求得点G 的坐标,然后结合平面AEF 的法向量和直线AG的方向向量即可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考点3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解决空间图形有关的线段、角、距离、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一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问题的几何特征入手,充分利用其几何性质去解决;二是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三是找出问题中的代数关系,建立目标函数,利用代数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解题途径很多,在函数建成后,可用一次函数的端点法、二次数的配方法、公式法、函数有界法(如三角函数等)及高阶函数的拐点导数法等.(1)(2019·衡水中学月考)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面对角线B1D1上存在一点P使得A1P+PB最短,则A1P+PB的最小值为()A.5B.2+6 2C.2+ 2 D.2(2)(2019·三明模拟)如图所示,P A⊥平面ADE,B,C分别是AE,DE的中点,AE⊥AD,AD=AE=AP=2.①求二面角A-PE-D的余弦值;②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1)A[如图,把△A1B1D1折起至与平面BDD1B1共面,连接A1B交B1D1于P,则此时的A1P+PB最短,即为A1B的长,在△A1B1B中,由余弦定理求得A1B=5,故选A.(2)[解]①因为P A⊥平面ADE,AD⊂平面ADE,AB⊂平面ADE,所以P A⊥AD,P A⊥AB,又因为AB⊥AD,所以P A,AD,AB两两垂直.以{AB→,AD→,AP→}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各点的坐标为A(0,0,0),B(1,0,0),C(1,1,0),D(0,2,0),P(0,0,2).因为P A⊥AD,AD⊥AE,AE∩P A=A,所以AD⊥平面P AE,所以AD →是平面P AE 的一个法向量,且AD →=(0,2,0).易得PC →=(1,1,-2),PD →=(0,2,-2).设平面PE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PC →=0,m ·PD →=0,即⎩⎪⎨⎪⎧x +y -2z =0,2y -2z =0. 令y =1,解得z =1,x =1.所以m =(1,1,1)是平面PE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AD →,m 〉=AD →·m |AD →||m |=33, 所以二面角A -PE -D 的余弦值为33.②BP →=(-1,0,2),故可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 →=(0,-1,0),所以CQ →=CB →+BQ →=(-λ,-1,2λ).又DP →=(0,-2,2),所以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 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 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cos 〈CQ →,DP →〉|的最大值为31010.因为y =cos x 在⎝ ⎛⎭⎪⎫0,π2上是减函数, 所以当λ=25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又因为BP =12+22=5,所以BQ =25BP =255.本例(1)属于线段和的最值问题,求解时采用了化空间为平面,化折为直的重要手段;本例(2)属于解决空间角的最值问题,求解时采用了把空间角的余弦三角函数值表示为参数λ的二次函数,利用这个函数的单调性求三角函数值的最值,求解时需要注意的是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最值的决定作用.(2018·全国卷Ⅲ)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面MAB 与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而DM ⊂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2)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M 为CD ︵的中点.由题设得D (0,0,0),A (2,0,0),B (2,2,0),C (0,2,0),M (0,1,1),AM →=(-2,1,1),AB →=(0,2,0),DA →=(2,0,0).设n =(x ,y ,z )是平面MAB 的法向量,则⎩⎨⎧n ·AM →=0,n ·AB →=0, 即⎩⎪⎨⎪⎧-2x +y +z =0,2y =0.可取n =(1,0,2). DA →是平面MCD 的法向量,因此cos 〈n ,DA →〉=n ·DA →|n ||DA →|=55,sin 〈n ,DA →〉=255. 所以面MAB 与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255.。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七章_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七章_立体几何

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三视图与直观图1.简单几何体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名称棱柱棱锥棱台图形底面 互相平行且相等 多边形 互相平行 侧棱 平行且相等 相交于一点, 但不一定相等 延长线交于一点侧面形状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名称圆柱圆锥圆台球图形母线互相平行且相等,垂直于底面 相交于一点 延长线交于一点轴截面 全等的矩形 全等的 等腰三角形 全等的等腰梯形圆 侧面展开图 矩形扇形扇环(1)画法:常用斜二测画法. (2)规则:①原图形中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 ′轴、y ′轴的夹角为45°(或135°),z ′轴与x ′轴和y ′轴所在平面垂直.②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3.三视图(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2)三视图的画法①基本要求: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②画法规则: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侧俯一样宽;看不到的线画虚线.[小题体验]1.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长为()A.5B.2 2C.3 D.2 3解析:选C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AD,BC的D1B1=22,D1M 中点,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中三棱锥D1-MNB1,故通过计算可得,=B1N=5,MN=2,MB1=ND1=3,故该三棱锥中最长棱的长为 3.2.(教材习题改编)如图,长方体ABCD-A′B′C′D′被截去一部分,其中EH ∥A′D′,则剩下的几何体是________,截去的几何体是______.答案:五棱柱三棱柱1.台体可以看成是由锥体截得的,易忽视截面与底面平行且侧棱延长后必交于一点.2.空间几何体不同放置时其三视图不一定相同.3.对于简单组合体,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易忽视实虚线的画法.[小题纠偏]1.如图,能推断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三棱台的是()A.A1B1=2,AB=3,B1C1=3,BC=4B.A1B1=1, AB=2,B1C1=32,BC=3,A1C1=2,AC=3C.A1B1=1,AB=2,B1C1=32,BC=3,A1C1=2,AC=4D.AB=A1B1,BC=B1C1,CA=C1A1解析:选C 根据棱台是由棱锥截成的,可知A 1B 1AB =B 1C 1BC =A 1C 1AC ,故A ,B 不正确,C 正确;D 项中满足这个条件的是一个三棱柱,不是三棱台,故D 不正确.2.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去截球,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则它的俯视图是( )解析:选B 俯视图中显然应有一个被遮挡的圆,所以内圆是虚线,故选B. 3.(教材习题改编)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一定是三角形; ②正方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 ③等腰梯形的直观图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④菱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 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由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知①正确;②错误,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③错误,等腰梯形的直观图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而菱形的直观图也不一定是菱形,④也错误.答案:1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 A .圆柱 B .圆锥C .球体D .圆柱、圆锥、球体的组合体解析:选C 截面是任意的且都是圆面,则该几何体为球体. 2.给出下列几个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③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解析:选B ①不一定,只有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正确;③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且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3.给出下列命题:①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②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其三个侧面也两两垂直;③在四棱柱中,若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④存在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不正确,根据棱柱的定义,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全等;②正确,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三个侧面构成的三个平面的二面角都是直二面角;③正确,因为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的交线平行于侧棱,又垂直于底面;④正确,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的三棱锥C1-ABC,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答案:②③④[谨记通法]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有关问题的3个技巧(1)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要多观察实物,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3)通过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考点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1.(2018·全国卷Ⅲ)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带卯眼的木构件的直观图如图所示,由直观图可知其俯视图应选A.2.(2018·杭州模拟)已知三棱锥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那么该三棱锥的侧视图可能为()解析:选B由正视图可看出长为2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侧视图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2,另一直角边为底边三角形的高 3.故侧视图可能为B.[由题悟法]1.已知几何体,识别三视图的技巧已知几何体画三视图时,可先找出各个顶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然后再确定线在投影面上的实虚.2.已知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技巧(1)对柱、锥、台、球的三视图要熟悉.(2)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并能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3)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提醒]对于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应注意它们的交线的位置,区分好实线和虚线的不同.[即时应用]1.(2018·沈阳教学质量监测)“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图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当其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俯视图可能是()解析:选B根据直观图以及图中的辅助四边形分析可知,当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俯视图为B,故选B.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解析:选D由俯视图是圆环可排除A、B、C,进一步将已知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可得选项D.考点三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2018·杭州模拟)在等腰梯形ABCD 中,上底CD =1,腰AD =CB =2,下底AB =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画出等腰梯形ABCD 的实际图形及直观图A ′B ′C ′D ′如图所示,因为OE =(2)2-12=1, 所以O ′E ′=12,E ′F ′=24.所以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 S ′=12×(1+3)×24=22.答案:22[由题悟法]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与“三不变” (1)“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改变(减半)图形改变(2)“三不变”⎩⎪⎨⎪⎧平行性不变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相对位置不变[即时应用]如图,矩形O ′A ′B ′C ′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 ′A ′=6 cm ,O ′C ′=2 cm ,则原图形是( )A .正方形B .矩形C .菱形D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2×22=4 2解析:选C 如图,在原图形OABC 中,应有OD =2O ′D ′=cm ,CD =C ′D ′=2 cm.∴OC =OD 2+CD 2=(42)2+22=6 cm , ∴OA =OC ,故四边形OABC 是菱形.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一定不可能是()解析:选D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一样,则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侧面看的长度相等,只有等边三角形不可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棱柱的两个底面是全等的正多边形B.平行于棱柱侧棱的截面是矩形C.{直棱柱}⊆{正棱柱}D.{正四面体}⊆{正三棱锥}解析:选D因为选项A中两个底面全等,但不一定是正多边形;选项B中一般的棱柱不能保证侧棱与底面垂直,即截面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是矩形;选项C中{正棱柱}⊆{直棱柱},故A、B、C都错;选项D中,正四面体是各条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故正确.3.(2019·杭州四校联考)如图所示的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是()解析:选A对于A,该几何体的三视图恰好与已知图形相符,故A符合题意;对于B,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对角线是虚线,故B不符合题意;对于C,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对角线是从左上到右下的,故C不符合题意;对于D,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中,对角线是虚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19·台州质检)如图,网络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中最长棱的长度为()A.62B.6 3C.8 D.9解析:选D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图,该几何体为三棱锥,侧棱PA⊥底面ABC,底面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且PB=62+(32)2=36,PC=62+(35)2=9,则该几何体中最长棱的长度为9.故选D.5.在如图所示的直观图中,四边形O′A′B′C′为菱形且边长为2 cm,则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O的形状为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cm2.解析:由斜二测画法的特点知该平面图形是一个长为4 cm,宽为 2 cm的矩形,所以四边形ABCO的面积为8 cm2.答案:矩形8二保高考,全练题型做到高考达标1.(2018·台州模拟)一个简单几何体的正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视图不可能为()A.正方形B.圆C.等腰三角形D.直角梯形解析:选D该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时,其中一个侧面为正方形,A可能;该几何体是一个横放的圆柱时,B可能;该几何体是横放的三棱柱时,C可能,只有D不可能.2.如图所示是水平放置三角形的直观图,点D是△ABC的BC边中点,AB,BC分别与y′轴、x′轴平行,则三条线段AB,AD,AC中()A.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CB.最长的是AC,最短的是ABC.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DD.最长的是AC,最短的是AD解析:选B由条件知,原平面图形中AB⊥BC,从而AB<AD<AC.3.(2018·沈阳教学质量监测)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凸多面体的三视图(两个矩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为()A.三棱台B.三棱柱C.四棱柱D.四棱锥解析:选B根据三视图的法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可得几何体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三棱柱.4.(2018·温州第八高中质检)如图,水平放置的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边长均为2,且侧棱AA1⊥平面A1B1C1,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该三棱柱的侧视图面积为()A.4B.2 3C.2 2 D. 3解析:选B由题可得,该几何体的侧视图是一个长方形,其底边长是底面正三角形的高3,高为2,所以侧视图的面积为S=2 3.5.已知四棱锥P-ABCD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四棱锥P-ABCD的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是()A.3 B.2 5C.6 D.8解析:选C四棱锥如图所示,取AD的中点N,BC的中点M,连接PM,PN,则PM =3,PN =5,S △PAD =12×4×5=25,S △PAB =S △PDC =12×2×3=3,S △PBC =12×4×3=6.所以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是6.6.(2018·台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棱BB 1的中点,若用过点A ,E ,C 1的平面截去该正方体的上半部分,则剩余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解析:选C 取DD 1的中点F ,连接AF ,FC 1,则过点A ,E ,C 1的平面即为面AEC 1F ,所以剩余几何体的侧视图为选项C.7.(2019·义乌六校联考)图①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截去三棱锥A 1-AB 1D 1后得到的几何体,将其绕着棱DD 1所在的直线逆时针旋转45°,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几何体,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的正视图是长方形,底面对角线DB 在正视图中的长为2,棱CC 1在正视图中为虚线,D 1A ,B 1A 在正视图中为实线,故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B.8.设有以下四个命题:①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是平行六面体; ②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③直四棱柱是直平行六面体;④棱台的相对侧棱延长后必交于一点.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命题①符合平行六面体的定义,故命题①是正确的;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侧棱可能与底面不垂直,故命题②是错误的;因为直四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命题③是错误的;命题④由棱台的定义知是正确的.答案:①④9.一个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3 cm和8 cm,若两底面圆心的连线长为12 cm,则这个圆台的母线长为________cm.解析:如图,过点A作AC⊥OB,交OB于点C.在Rt△ABC中,AC=12 cm,BC=8-3=5 (cm).∴AB=122+52=13(cm).答案:1310.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那么△ABC的直观图△A′B′C′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图①、图②所示的分别是实际图形和直观图.从图②可知,A′B′=AB=2,O′C′=12OC=32,C′D′=O′C′sin 45°=32×22=64.所以S△A′B′C′=12A′B′·C′D′=12×2×64=64.答案:6 4三上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1.用若干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需要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是()A.8 B.7C.6 D.5解析:选C画出直观图,共六块.2.(2018·湖南东部六校联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的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面积是()A.4 3 B.8 3C.47 D.8解析:选C设该三棱锥为P-ABC,其中PA⊥平面ABC,PA=4,则由三视图可知△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故PB=PC=42,所以S△ABC=12×4×23=43,S△PAB=S△PAC=12×4×4=8,S△PBC=12×4×(42)2-22=47,故四个面中面积最大的为S△PBC=47,选C.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正方形,PC与底面ABCD垂直,下图为该四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它们是腰长为6 cm 的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1)根据图中所给的正视图、侧视图,画出相应的俯视图,并求出该俯视图的面积;(2)求PA.解:(1)该四棱锥的俯视图为(内含对角线)边长为6 cm的正方形,如图,其面积为36 cm2.(2)由侧视图可求得PD=PC2+CD2=62+62=6 2.由正视图可知AD=6,且AD⊥PD,所以在Rt△APD中,PA=PD2+AD2=(62)2+62=6 3 cm.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r ′)l名称 几何体 表面积 体积 柱体(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h 锥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 V =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小题体验]1.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解析:选C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 ,周长为c ,圆锥母线长为l ,圆柱高为h .由图得r =2,c =2πr =4π,h =4,由勾股定理得:l =22+(23)2=4,S 表=πr 2+ch +12cl =4π+16π+8π=28π. 2.(教材习题改编)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三棱柱,其底面为侧视图,该侧视图是底边为2,高为3的三角形,正视图的长为三棱柱的高,故h =3,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S ·h =⎝⎛⎭⎫12×2×3×3=3 3. 答案:3 33.若球O 的表面积为4π,则该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可得,设该球的半径为r ,则其表面积为S =4πr 2=4π,解得r =1.所以其体积为V =43πr 3=43π. 答案:43π1.求组合体的表面积时,组合体的衔接部分的面积问题易出错.2.由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由于几何体的还原不准确及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认识不准易导致失误.3.易混侧面积与表面积的概念. [小题纠偏]1.(教材习题改编)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球的体积与圆柱体积之比为________,球的表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之比为________.答案:2∶3 1∶12.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正四棱柱和一个棱台组成,其表面积S =3×4×2+2×2×2+4×22×2+4×6+12×(2+6)×2×2=72+16 2.答案:72+16 2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 A .8+2 2 B .11+2 2 C .14+2 2 D .15解析:选B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四棱柱,上、下底面为直角梯形,如图所示.直角梯形斜腰长为12+12=2,所以底面周长为4+2,侧面积为2×(4+2)=8+22,两底面的面积和为2×12×1×(1+2)=3,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8+22+3=11+2 2.2.(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高三期初联考)如图是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A .34+65B .44+12 5C .34+6 3D .32+6 5解析:选A 由三视图知几何体底面是一个长为6,宽为2的矩形,高为4的四棱锥,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2×6×25+12×6×4+2×12×2×5+6×2=34+65,故选A.3.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是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则该棱锥的表面积为( )A .6+42+2 3B .8+4 2C .6+6 2D .6+22+4 3解析:选A 由三视图可知该棱锥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 -ABCD ,S △PAB =S △PAD =S △PDC =12×2×2=2,S △PBC =12×22×22×sin 60°=23,S 四边形ABCD =22×2=42,故该棱锥的表面积为6+42+2 3.[谨记通法]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求法(1)求表面积问题的思路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即空间图形平面化,这是解决立体几何的主要出发点.(2)求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时,通常将所给几何体分割成基本的柱、锥、台体,先求这些柱、锥、台体的表面积,再通过求和或作差求得几何体的表面积.注意衔接部分的处理.考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1.(2018·金华高三期末考试)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223B.233C.423D.433解析:选D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以俯视图为底面的四棱锥,其直观图如=13×4×3图所示.底面ABCD 的面积为2×2=4,高PO =3,故该几何体的体积V =433. 2.(2018·宁波十校联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如图,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半径为2,高为3的圆柱的一半,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π×22×3=6π,表面积为2×12×π×22+4×3+π×2×3=10π+12.答案:6π 12+10π[由题悟法]有关几何体体积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常见类型解题策略球的体积问题直接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解,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确定球的半径 锥体、柱体的体积问题根据题设条件求出所给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直接套用公式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几何体体积问题将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求解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常用分割或补形的思想,若几何体的底不规则,也需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几何体或平面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几何体或平面图形,易于求解[即时应用]1.(2018·杭州高级中学模拟)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 B.32 C.12D.34解析:选C 由题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上下底边分别为1和2,高为1的直角梯形,又四棱锥的高为1.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3×12×(1+2)×1×1=12.2.(2019·台州高三适考)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几何体中最长棱的长是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的三棱锥M -A 1B 1N ,如图所示,M 是棱AB 上靠近点A 的一个三等分点,N 是棱C 1D 1的中点,所以VM -A 1B 1N =13×12×2×2×2=43.又A 1B 1=2,A 1N =B 1N =22+12=5,A 1M =22+⎝⎛⎭⎫232=2103,B 1M =22+⎝⎛⎭⎫432=2133,MN =22+22+⎝⎛⎭⎫132=733,所以该几何体中最长棱的长是733. 答案:437333.(2018·温州高三一模)如图,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其俯视图的轮廓为正方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还原三视图为正四棱锥,易得正四棱锥的高为32,底面积为1,体积V =13×1×32=36;易得正四棱锥侧面的高为⎝⎛⎭⎫322+⎝⎛⎭⎫122=1,所以表面积S =4×12×1×1+1=3.答案:363 考点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题点多变型考点——多角探明) [锁定考向]与球相关的切、接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考生的难点、易失分点,命题角度多变.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1)球与柱体的切、接问题; (2)球与锥体的切、接问题.[题点全练]角度一:球与柱体的切、接问题1.如图,已知球O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内切球,则平面ACD 1截球O 的截面面积为( )A.66π B.π3 C.π6D.33π 解析:选C 平面ACD 1截球O 的截面为△ACD 1的内切圆.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1,所以AC =CD 1=AD 1=2,所以内切圆的半径r =22×tan 30°=66, 所以S =πr 2=π×16=16π.2.(2018·金华一模)一个圆柱的轴截面是正方形,在圆柱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球O 的体积为V 1,圆柱内除了球之外的几何体体积为V 2,则V 1V 2的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圆柱的高为2r ,球O 的半径为r ,∴球O 的体积V 1=43πr 3,圆柱内除了球之外的几何体体积 V 2=πr 2×2r -43πr 3=23πr 3,∴V 1V 2=43πr 323πr 3=2. 答案:2角度二:球与锥体的切、接问题3.(2018·绍兴质检)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且PA =PB =PC =PD ,若一个半径为1的球与此四棱锥所有面都相切,则该四棱锥的高是( )A .6B .5 C.92D.94解析:选D 过点P 作PH ⊥平面ABCD 于点H .由题知,四棱锥P -ABCD 是正四棱锥,内切球的球心O 应在四棱锥的高PH 上.过正四棱锥的高作组合体的轴截面如图,其中PE ,PF 是斜高,M 为球面与侧面的一个切点.设PH =h ,易知Rt △PMO ∽Rt △PHF ,所以OM FH =PO PF ,即13=h -1h 2+32,解得h =94. 4.(2018·嘉兴一模)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等边三角形,侧视图和俯视图为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20π3 B .8π C .9πD.19π3解析:选D 如图,该几何体为三棱锥A -BCD ,设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为O ,O 1,O 2分别为△BCD ,△ABD 的外心,依题意得,OO 1=36AB =33,O 1D =12CD =52,∴球的半径R =OO 21+O 1D 2= 1912,∴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19π3.[通法在握]解决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其通法是作截面,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其解题的思维流程是:[演练冲关]1.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长都为1,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A .20π B.205π3C .5πD.55π6解析:选D 由题意知六棱柱的底面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r =1,其高h =1,∴球半径为R =r 2+⎝⎛⎭⎫h 22=1+14=52,∴该球的体积V =43πR 3=43×⎝⎛⎭⎫523π=55π6. 2.(2018·镇海期中)一个棱长为6的正四面体纸盒内放一个正方体,若正方体可以在纸盒内任意转动,则正方体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可得,要使正方体可以在纸盒内任意转动,则只需该正方体在正四面体的内接球内即可.因为正四面体的棱长为6,所以其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33,正四面体的高为26,则该正四面体的内球的半径为62,设该正方体的边长为a ,要满足条件,则3a ≤6,即a ≤ 2.所以正方体的最大体积为V =a 3≤2 2. 答案:2 2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2018·浙江名校联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完全相同”是“该几何体为球”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由题可得,球的三个视图都是圆,所以三视图完全相同;三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除了球,还有正方体,所以是必要不充分条件.2.(2018·长兴中学适应性测试)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4B .72C .80D .112解析:选C 由题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棱长为4的正方体与一个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高为3的四棱锥的组合体,所以其体积为V =43+13×42×3=80.3.(2019·杭二月考)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π+33B .2π+33C .2π+ 3D .π+ 3解析:选A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三棱锥,下半部分是一个圆柱.由题图中的数据知V 圆柱=π×12×1=π,三棱锥垂直于底面的侧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故其高即为三棱锥的高,故三棱锥的高为3,由于三棱锥底面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2,因此两直角边长都是2,则底面三角形的面积是12×2×2=1,故V 三棱锥=13×1×3=33,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33.4.(2018·嘉兴模拟)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它的体积是33,则a =________,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水平放置的三棱柱,其底面是一个底边长为2、高为a 的等腰三角形,高为3.因为其体积为33,所以V =12×2a ×3=3a =33,解得a = 3.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2×12。

2022高考数学(理)一轮通用版讲义:8.7翻折与探索性问题

2022高考数学(理)一轮通用版讲义:8.7翻折与探索性问题

第七节翻折与探索性问题题型一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平面图形翻折为空间图形问题重点考查平行、垂直关系,解题关键是看翻折前后线面位置关系的变化,根据翻折的过程找到翻折前后线线位置关系中没有变化的量和发生变化的量,这些不变的和变化的量反映了翻折后的空间图形的结构特征[典例] 2022·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由n·m=0,得1++=0,解得λ=,故存在点F,使二面角F­BD­M为直角,此时=,y,,由=,-,-为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n,m〉==-由图可知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B­AD­E的余弦值为法二:因为DC⊥平面ABD,所以过点E作EF∥DC交BD于点F,则EF⊥平面ABD因为AD⊂平面ABD,所以EF⊥AD过点F作FG⊥AD于点G,连接GE,所以AD⊥平面EFG,因此AD⊥GE,所以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为∠EGF由平面几何的知识求得EF=CD=,FG=AB=,所以EG==,所以cos∠EGF==所以二面角B­AD­E的余弦值为9.2022·肇庆二模如图1,在高为2的梯形ABCD中,AB∥CD,AB=2,CD=5,过A,B分别作AE⊥CD,BF⊥CD,垂足分别为E,=1,将梯形ABCD沿AE,BF同侧折起,得空间几何体ADE­BCF,如图21若AF⊥BD,证明:DE⊥BE;2若DE∥CF,CD=,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CP与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并说明理由.解:1证明:由已知得四边形ABFE是正方形,且边长为2,∴AF⊥BE∵AF⊥BD,BE∩BD=B,∴AF⊥平面BDE又DE⊂平面BDE,∴AF⊥DE∵AE⊥DE,AE∩AF=A,∴DE⊥平面ABFE又BE⊂平面ABFE,∴DE⊥BE2当P为AB的中点时满足条件.理由如下:∵AE⊥DE,AE⊥EF,DE∩EF=E,∴AE⊥平面DEFC如图,过E作EG⊥EF交DC于点G,可知GE,EA,EF两两垂直,以E为坐标原点,以,,分别为轴,y轴,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B2,2,0,C0,1,,D,=-2,1,,=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n=,y,,则即令=1,得n=1,-1,.设=λ,则P,λ∈0,+∞,可得=设CP与平面ACD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cos〈CP,n〉|==,解得λ=1或λ=-舍去,∴P为AB的中点时,满足条件.。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轨迹及最值(范围)问题--备战2022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配套(创新设计版)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轨迹及最值(范围)问题--备战2022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配套(创新设计版)

3.立体几何中的体积最值问题一般是指有关距离的最值、角的最值或面积、体 积的最值.其一般方法有: (1)几何法:通过证明或几何作图,确定图形中取得最值的特殊位置,再计算它 的值; (2)代数方法:分析给定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选取适当的自变量及目标函数,确 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以及不等式的均值定理等求出最 值.
解析 (1)延长 D1P 交底面 ABCD 的内部于点 Q,连接 QD,
则∠D1QD 为直线 D1Q 与底面 ABCD 所成的角,
也就是直线 D1P 与 MN 所成角θ的最小值,
故∠D1QD=π3,从而∠DD1Q=π6,
所以 D1Q 的轨迹是以 D1D 为轴,顶点为 D1,母线 D1Q 与轴 D1D 的夹角 为π的圆锥面的一部分,
33
所以当 x=0 时,(h2)max=136,即 hmax=433,
所以四棱锥
P- ABED







(V
P

A
B
E
D)max

1 3
×
1 2
×(2

4)×4×4 3
3=16 3
3,故选
C.
【训练 3】 (1)在棱长为 6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 是 BC 6 3
C.163 3
D.649 3
解析 (2)作 PF⊥AB,垂足为点 F,
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DA⊥平面 ABB1A1,CB⊥平面 ABB1A1,
在 Rt△PAD 和 Rt△PBC 中,所以 tan ∠APD=AADP,tan ∠EPB=BPBE. 因为 tan ∠APD=4tan ∠EPB,BE=12BC=12AD,所以 PB=2AP.

2020高三数学文北师大版一轮教师用书: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三数学文北师大版一轮教师用书: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

热点探究课(四)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命题解读] 1.立体几何初步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几乎每年都考查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三视图及简单计算;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利用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并与几何体的性质相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计算.2.重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垂直、平行的证明、平面图形的折叠、探索开放性问题等;同时考查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热点1线面位置关系与体积计算(答题模板) 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并常与几何体的体积计算交汇命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与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同时突出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难度中等.(本小题满分12分)(2018·长春模拟)如图1,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图1(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导学号:00090256】[思路点拨](1)注意到四边形ABCD为菱形,联想到对角线垂直,从而进一步证线面垂直,面与面垂直;(2)根据几何体的体积求得底面菱形的边长,计算侧棱,求出各个侧面的面积.[规范解答](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因为BE⊥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AC⊥BE. 2分因为BD∩BE=B,故AC⊥平面BED.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4分(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32x,GB=GD=x2.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32x. 6分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2 2x.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V三棱锥E-ACD=13×12·AC·GD·BE=624x3=63,故x=2. 9分从而可得AE=EC=ED= 6.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5.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5. 12分[答题模板]第一步: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线线垂直AC⊥BE.第二步: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AEC⊥平面BED.第三步:利用棱锥的体积求出底面菱形的边长.第四步:计算各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求得四棱锥的侧面积.第五步:检验反思,查看关键点,规范步骤.[温馨提示] 1.在第(1)问,易忽视条件BD∩BE=B,AC平面AEC,造成推理不严谨,导致扣分.2.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得分的关键,本题在求三棱锥的体积与侧面积时,需要计算的量较多,防止计算结果错误失分,另外对于每一个得分点的解题步骤一定要写全.阅卷时根据得分点评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对点训练1]如图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图2(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2)求证:C1F∥平面ABE;(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解](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因为BB1⊥底面ABC,AB平面ABC,所以BB1⊥AB.2分又因为AB⊥BC,BB1∩BC=B,所以AB⊥平面B1BCC1.又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B1BCC1. 4分(2)证明:取AB的中点G,连接EG,FG.因为G,F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FG∥AC,且FG=12AC.因为AC∥A1C1,且AC=A1C1,所以FG∥EC1,且FG=EC1,6分所以四边形FGE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1F∥EG.又因为EG平面ABE,C1F平面ABE,所以C1F∥平面ABE. 8分(3)因为AA1=AC=2,BC=1,AB⊥BC,所以AB=AC2-BC2=3,10分所以三棱锥E-ABC的体积V=13S△ABC·AA1=13×12×3×1×2=33. 12分热点2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先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再以其为载体研究其中的线、面间的位置关系与计算有关的几何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考向,它很好地将平面图形拓展成空间图形,同时也为空间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提供了具体形象的途径,是高考深层次上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向.如图3,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E为CD的中点,F为AE 的中点.现沿AE将三角形ADE向上折起,在折起的图形中解答下列问题:图3(1)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K,使BC∥平面DFK?若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平面ADE⊥平面ABCE,求证:平面BDE⊥平面ADE.[解](1)如图,线段AB上存在一点K,且当AK=14AB时,BC∥平面DFK.1分证明如下:设H为AB的中点,连接EH,则BC∥EH.∵AK=14AB,F为AE的中点,∴KF∥EH,∴KF∥BC.3分∵KF平面DFK,BC平面DFK,∴BC∥平面DFK. 5分(2)证明:∵在折起前的图形中E为CD的中点,AB=2,BC=1,∴在折起后的图形中,AE=BE=2,从而AE2+BE2=4=AB2,∴AE⊥BE. 8分∵平面ADE⊥平面ABCE,平面ADE∩平面ABCE=AE,∴BE⊥平面ADE.∵BE平面BDE,∴平面BDE⊥平面ADE. 12分[规律方法]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对点训练2](2016·全国卷Ⅱ)如图4,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图4(1)证明:AC⊥HD′;(2)若AB=5,AC=6,AE=54,OD′=22,求五棱锥D′-ABCFE的体积.【导学号:00090257】[解](1)证明:由已知得AC⊥BD,AD=CD.2分又由AE=CF得AEAD=CFCD,故AC∥EF.由此得EF⊥HD,故EF⊥HD′,所以AC⊥HD′. 5分(2)由EF∥AC得OHDO=AEAD=14.由AB=5,AC=6得DO=BO=AB2-AO2=4. 7分所以OH=1,D′H=DH=3.于是OD′2+OH2=(22)2+12=9=D′H2,故OD′⊥OH.由(1)知AC⊥HD′,又AC⊥BD,BD∩HD′=H,所以AC⊥平面BHD′,于是AC⊥OD′. 又由OD′⊥OH,AC∩OH=O,所以OD′⊥平面ABC.又由EFAC=DHDO得EF=92. 10分五边形ABCFE的面积S=12×6×8-12×92×3=694.所以五棱锥D′-ABCFE的体积V=13×694×22=2322. 12分热点3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开放存在性问题是否存在某点或某参数,使得某种线、面位置关系成立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常以解答题中最后一问的形式出现,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追溯型.(2)存在探索型.(3)方法类比探索型.(2018·秦皇岛模拟)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面P AD⊥底面ABCD,且E,F分别为PC,BD的中点.图5(1)求证:EF∥平面P AD;(2)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平面EFG⊥平面PDC?若存在,请说明其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且点F为对角线BD的中点. 2分所以对角线AC经过点F.又在△P AC中,点E为PC的中点,所以EF为△P AC的中位线,所以EF∥P A.又P A平面P AD,EF平面P AD,所以EF∥平面P AD.5分(2)存在满足要求的点G.在线段CD上存在一点G为CD的中点,使得平面EFG⊥平面PDC.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所以CD⊥AD.7分又侧面P AD⊥底面ABCD,CD平面ABCD,侧面P AD∩平面ABCD=AD,所以CD⊥平面P AD.又EF∥平面P AD,所以CD⊥EF.取CD中点G,连接FG,EG. 9分因为F为BD中点,所以FG∥AD.又CD⊥AD,所以FG⊥CD,又FG∩EF=F,所以CD⊥平面EFG,又CD平面PDC,所以平面EFG⊥平面PDC.12分[规律方法] 1.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行关系的根本.2.第(2)问是探索开放性问题,采用了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加以证明,对于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矛盾的结论.[对点训练3](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如图6,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图6(1)求证:AC⊥SD;(2)若SD⊥平面P 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 AC?若存在,求SE∶E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导学号:00090258】[证明](1)连接BD,设AC交BD于点O,连接SO,由题意得四棱锥S-ABCD 是正四棱锥,所以SO⊥AC.2分在正方形ABCD中,AC⊥BD,又SO∩BD=O,所以AC⊥平面SBD.因为SD平面SBD,所以AC⊥SD.5分(2)在棱SC上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 AC.连接OP.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SC=SD=2A.7分由SD⊥平面P AC得SD⊥PC,易求得PD=2a 4.故可在SP上取一点N,使得PN=PD.过点N作PC的平行线与SC交于点E,连接BE,BN,在△BDN中,易得BN∥PO. 10分又因为NE∥PC,NE平面BNE,BN平面BNE,BN∩NE=N,PO平面P AC,PC平面P AC,PO∩PC=P,所以平面BEN∥平面P AC,所以BE∥平面P AC.因为SN∶NP=2∶1,所以SE∶EC=2∶1. 12分。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七章第2课时 向量法求解翻折、探索性、最值问题 课件(52张)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七章第2课时 向量法求解翻折、探索性、最值问题 课件(52张)
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考点 1 平面图形中的翻折问题 【典例引领】
[例 1] 如图,在四边形 PDCB 中,PD∥BC,BA⊥PD,PA=AB=BC=1,AD=12. 沿 BA 将△PAB 翻折到△SBA 的位置,使得 SD= 25.
(1)作出平面 SCD 与平面 SBA 的交线 l,并证明 l⊥ 平面 CSB;
(2)点 Q 是棱 SC 上异于 S,C 的一点,连接 QD,当二面角 Q-BD-C 的余弦值为 66, 求此时三棱锥 Q-BCD 的体积.
[思维点拨] (1)延长 BA,CD 相交于 E,连接 SE,由勾股定理可得 SA⊥AD,结合 AD⊥AB 可得 AD⊥平面 SAB,再判断出 SE⊥平面 CSB 即可证明;(2)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建系,设S→Q=λS→C,由二面角 Q-BD-C 的余弦值为 66建立向量关系,求出 λ 即可进一步 确定体积.
(1)若 M 为 PD 的中点,证明:平面 PCD⊥平面 ABM;
(2)若 PC=
6,试确定
M
的位置,使二面角
M-AB-D
的余弦值等于
5 5.
解:(1)证明:由题意,AD=BC,且 AD∥BC,故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 PB=BC=CD=2,PD=4,
∴△PBA 是正三角形,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取 AB 的中点 E,连接 PE,CE,易知△ABC 是正三角形, 则 AB⊥PE,AB⊥EC, 又 PE∩EC=E,∴AB⊥平面 PEC,∴AB⊥PC, 取 PC 的中点 N,连接 MN,BN,则 MN∥CD∥AB,即 A,B,N,M 四点共面, 又 PB=BC=2,则 BN⊥PC,又 AB∩BN=B,∴PC⊥平面 ABM, 又 PC 在平面 PCD 内,∴平面 PCD⊥平面 AB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则 Q(6,3,0),∴Q→B=(-6,3,0),B→C=(0,-3,6).
设平面 CBQ 的法向量为 n1=(x,y,z),
n1·Q→B=0, 由 n1·B→C=0,

-6x+3y=0, -3y+6z=0,
令 z=1,则 y=2,x=1,n1=(1,2,1).
易得平面 ABQ 的一个法向量为 n2=(0,0,1).
|HP||DP|
3
4= 3
3. 4
所以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的正弦值为 3. 4
平面图形翻折为空间图形问题重点考查平行、垂直关系,解题关键是 看翻折前后线面位置关系的变化,根据翻折的过程找到翻折前后线线位置关系中 没有变化的量和发生变化的量,这些不变的和变化的量反映了翻折后的空间图形 的结构特征.
[教师备选例题] (2019·贵阳模拟)如图所示,在梯形 CDEF 中,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且 AE =BF=AB=1,将△ADE 沿着线段 AD 折起,同时将△BCF 沿着线段 BC 折起,使 得 E,F 两点重合为点 P.
(1)求证:平面 PAB⊥ 平面 ABCD; (2)求直线 PB 与平面 PCD 的所成⻆的正弦值. [解] (1)证明:∵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AD⊥AB,AD⊥AE,
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探究性、最值问 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 136 ⻚) 考点 1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3 步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
(2018·全国卷Ⅰ )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 AD,BC 的中点,以 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 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 PF⊥ BF.
(1)求证:CE⊥ 平面 ADF; (2)已知 P 为棱 BC 上的点,试确定点 P 的位置,使二面⻆ P DF A 的大小为 60
设二面⻆ C BQ A 的大小为θ,由图可知,θ为锐⻆,
| | n1·n2
则 cos θ= |n1|·|n2| = 6, 6
即二面⻆ C BQ A 的余弦值为 6. 6
考点 2 立体几何中的探究性问题
(1)解决探究性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设结论成立或对象存在,然后在这 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能推导出与条件吻合的数据或事实,则说明假设成立, 即存在,并可进一步证明;否则不成立,即不存在.
(1)证明:平面 PEF⊥ 平面 ABFD; (2)求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的正弦值. [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 BF⊥ PF,BF⊥EF, PF∩EF=F,PF,EF㱬平面 PEF, 所以 BF⊥ 平面 PEF. 又 BF㱬平面 ABFD, 所以平面 PEF⊥ 平面 ABFD. (2)如图,作 PH⊥ EF,垂足为 H. 由(1)得,PH⊥平面 ABFD. 以 H 为坐标原点,H→F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B→F|为单位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坐标系 H xyz. 由(1)可得,DE⊥PE. 又 DP=2,DE=1,所以 PE= 3.
∴AD⊥ AP, ∴AD⊥平面 PAB, 又∵ AD㱬平面 ABCD, ∴平面 ABCD⊥ 平面 PAB. (2)以 AB 中点 O 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如图, ∵AE=BF=AB=1, ∴AP=AB=BP=1,
∴B
1,0,0 2
,P(0,0,
3),C
1,1,0 2
,D
-1,1,0 2

2
∴P→B=
又 PF=1,EF=2, 所以 PE⊥ PF.
所以 PH= 3,EH=3.
2
2

H(0,0,0),P
0,0,
3 2
,D
-1,-3,0 2

D→P=
1,3, 2
3 2
,H→P=
0,0,
3 2
.
又H→P为平面 ABFD 的法向量, 设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的⻆为θ,
则 sin θ=|cos
→→ 〈H→P,D→P〉|=|H→P·D→P|=
1,0,- 2
3 2
,D→C=(1,0,0),C→P=
-1,-1, 2
3 2

设 n=(x,y,z)是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
n·D→C=0, x=0,

n·C→P=0,即
-1x-y+ 2
3z=0, 2
取 z=2,则 n=(0, 3,2),
设直线 PB 与平面 PCD 的所成⻆为θ,

则 sin θ=|cos
图1
图2
(1)证明:OD⊥ 平面 PAQ;
(2)若 BE=2AE,求二面⻆ C BQ A 的余弦值.
[解] (1)证明:由题设知 OA,OB,OO1 两两垂直, ∴以 O 为坐标原点,OA,OB,OO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坐标系,
设 AQ 的⻓为 m,则 O(0,0,0),A(6,0,0),B(0,6,0),
〈n,P→B〉|=|n·P→B|= |n||PB|
3= 7×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7
故直线 PB 与平面 PCD 的所成⻆的正弦值为 21. 7
(2019·广州模拟)如图 1,在高为 6 的等腰梯形 ABCD 中,AB∥ CD,且 CD=6,AB=12,将它沿对称轴 OO1 折起,使平面 ADO1O⊥ 平面 BCO1O,如图 2, 点 P 为 BC 的中点,点 E 在线段 AB 上(不同于 A,B 两点),连接 OE 并延⻓至点 Q, 使 AQ∥ OB.
(2)在棱上探寻一点满足各种条件时,要明确思路,设点坐标,应用共线向量 定理 a=λb(b≠0),利用向量相等,所求点坐标用λ表示,再根据条件代入,注意λ的 范围.
(3)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将空间中的探究性问题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 的问题进行处理.
如图,在五面体 ABCDEF 中,AB∥ CD∥ EF,AD⊥ CD,∠ DCF=60°,CD=EF=CF=2AB=2AD=2,平面 CDEF⊥ 平面 ABCD.
C(0,3,6),D(3,0,6),Q(6,m,0).
∵点 P 为 BC 的中点,
∴P
0,9,3 2

∴O→D=(3,0,6),A→Q=(0,m,0),P→Q=
6,m-9,-3 2
.
∵O→D·A→Q=0,O→D·P→Q=0,
∴O→D⊥ A→Q,O→D⊥ P→Q, 即 OD⊥ AQ,OD⊥PQ,又 AQ∩PQ=Q, ∴OD⊥平面 PAQ. (2)∵ BE=2AE,AQ∥OB,∴AQ=1OB=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