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企业理念提炼的误区
企业文化塑造中的误区与改进方向
企业文化塑造中的误区与改进方向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中的核心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
它不仅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的竞争力之一。
然而,在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塑造中的误区,并提出改进方向。
一、误区一:一刀切的文化传承在一些企业中,领导者往往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员工,忽略了员工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这种一刀切的文化传承容易导致员工的不认同感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改进方向: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多样性,尊重每个员工的个体差异。
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在企业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行来传递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误区二:文化口号化有些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往往只停留在口号和标语的层面,而忽略了实际行动的落地。
这种文化口号化的现象容易导致员工的怀疑和失望,进而使企业文化变得虚无缥缈,无法真正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和决策。
改进方向:企业应该将文化理念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
领导者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鼓励员工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企业文化。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其能够真正将企业文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误区三:文化与业绩的分离在一些企业中,文化建设往往与业绩无关,被视为一种附属品或装饰品。
这种文化与业绩的分离容易导致企业文化的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改进方向:企业应该将文化建设与业绩目标相结合,将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领导者应该将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并将其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相结合。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文化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企业文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四、误区四:忽视员工参与在一些企业中,文化建设往往是由领导者单方面决策和推行的,忽视了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中国企业品牌理念和管理误区
中国企业品牌理念和管理误区中国企业品牌理念和管理误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品牌不仅是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品牌的理念和管理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企业在品牌理念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传统的中国企业往往注重生产和销售,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和价值。
他们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和吸引力。
这导致了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因此,中国企业应该转变品牌理念,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提高品牌的价值和认知度。
其次,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
一些企业过分依赖低价策略和促销手段,忽视了品牌的长期发展和维护。
他们往往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沼中,导致品牌形象和品质的下降。
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品牌管理,培养良好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建立健全的品牌形象和认知。
同时,企业应该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品牌信誉,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增强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感。
另外,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误区。
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对外国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不了解。
他们常常忽视国际市场的文化差异和竞争环境,导致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失败。
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进行产品创新和定位。
同时,企业也应该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外国市场的品牌推广和宣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品牌建设和管理。
首先,企业应该提高员工的品牌意识和专业素质,培养一支懂品牌、善于传播和推广的团队。
其次,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
走出企业文化误区
成 了企 业 文化 的 个性 化 特色 。
协 同起 作 用 的 。企 业 的 经 营 理 念 和
企 业 的 价 值 观 是 贯 穿 在 企 业 经 营 活 动 和 企 业 管 理 的 每 一 个 环 节 和 整 个 过程 中的 ,并与企业 环境变化 柜 『 适 应 的 ,因此 不 能脱 离企 业 管 理 。
特 别 注 意 这 些 事 情 , 好 的 企 业 文
有 文 化 潜 质 则 很 难 发 现 企 业 文 化 的 因素 ,即 使 看 到 一 些 文 化 因 素 也 难 以 与 之 产 生 共 鸣 ,概 括 提 炼 失 真 , 不 当 ,员 工 也 不 会 接 受 。可 以 利 用 各种 渠道渗透到 员工的工作 千 日 活 动 中去 , 目的 就 是 让 员 工 缔 造 企 业 文 化 ,接 受 企业 文 化 。 另 外 ,在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中 ,领 导 者 的 关 键 作 用 和 员 工 的 主 体 作 用
部冲突 的方式都会 有 自己的特色 。
企 业 文 化 是 将 企 业 自身 发 展 阶 段 、
文化建设 中存在 的误 区
在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过 程 中最 突 出
发 展 目标 、经 营 策 略 、企 业 内外 环 境 等 多 种 因素 综 合 考 虑 而 确 定 的 独 特 的文 化 管 理 模 式 , 因 此 ,企 业 文
过 各 种 活 动 和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才 是
比 较 完整 的企 业 文 化 。 将 企 业 文 化 等 同 于 企 业 精 神 而 脱 离 企 业 管 理 实 践 是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存 在 的 另 一 个 误 区 。企 业 文 化 是 以 文 化 为 手 段 ,以 管 理 为 目的 的 ,因 为 企 业 组 织 和 事 业 性 组 织 都 属 于 实 体 性 组 织 , 它 们 不 同 于 教 会 的 信 念 共 同 体 ,它 们 是 要 依 据 生 产 经 营 状 况 和 一 定 的 业 绩 来 进 行 评 价 的 ,精 神 因 素 对 企 业 内 部 的 凝 聚 力 、企 业 生 产 效 率 及 企 业 发 展 固 然 有 着 重 要
企业文化的误区
企业文化的误区企业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结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不少企业在构建和发展企业文化时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文化的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一、误区一:忽视员工的参预不少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只考虑到高层管理者的意见,忽视了员工的参预和反馈。
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往往只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员工的期望。
解决方法:应该鼓励员工参预企业文化的制定和建设过程。
可以通过员工调研、座谈会、员工代表参预等方式,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期望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文化的制定中。
同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采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反馈意见,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误区二: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有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过于注重形式和仪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实质内容。
他们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举办各种庆典活动上,却忽略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贯彻落实。
解决方法:企业应该从实质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其次,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
最后,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预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误区三:一刀切的标准化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过于追求标准化和一致性,忽视了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可能会变得僵化和刻板,难以适应不同员工的发展和变化。
解决方法:企业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企业文化建设。
要充分考虑不同部门和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文化措施和政策。
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开展工作坊等方式,让员工参预到企业文化的制定和实施中,形成一种灵便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四、误区四:缺乏长期的跟踪和评估不少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后,往往缺乏对其效果的长期跟踪和评估。
走出企业创新的误区
一
体工程” 。它 由一 系列 的 因素 决 定 。包 括 主体 、 资源 、 运行 、 环境 、 目标 、 价 值 。它们 相 互联 系 、 相互
依存 , 构 成 创 新 的整 体 。创 新 工 过程 , 不是 可 以这 样 也 可 以那 样 的 随意行 为 。企 业 创新存 在 清 晰 的逻 辑 和 原 理 。 比如 。 有 关 联 原 理、 域外 原 理 、 原点 原 理 、 参 量 原
创 新 仅 仅 归结 为 “ 技术 ” 的 突破 。 很 多 企 业 于 是 花 大 价 钱 买 国 外
的技 术 , 或者 把 宝 压 在研 发 部 身
上, 限 时 拿 出成 果 。致 使 许 多 企 业 的 研 发 部 疲 于 奔命 、常 年 加 班, 一些 企 业 的 中青 年研 发 人 员
个 更 具 普遍 性 的误 区 也 是 一 程 则 是 一 个 有 客 观 规 律 可 循 的
推进 创 新 完 全取 决 于 “ 是否 有 充 个 更 具 危 险 性 的误 区 。事 实 是 , 足 的资金 ” 。 这 也是 一个 误 区 。 是 很 多 企 业 拥 有 相 当 多 的 一 流 的 但 却 不 是 有 了 充 足 的 资 金 保 障 企 业 研发 人 员 和 庞 大 的研 发 部 , 就可 以有 效地 推进 创新 呢 ?事实 根本 拿 不 出像 样 的创 新 成 果来 。
理、 可 拓原 理 、 中介 原理 等 。对创
新 的管 理 也 有一 些 基 本 规 则 , 比
再有 实 如对 “ 不确 定性 ” 的管理 等 。要遵 陷入 困境 。这样 的例 子很 多 。之 和 制度 。没 有 这些 保 障 , 创新原理和规则” , 走 所 以 这样 , 是 因为 “ 资金 ” 只是 创 力 的研 发 部 和 研 发 人 员 也 难 以 循 一定 的“
浅析当前企业经营理念的八大误区
当前 世界经 济正处 于金融危 机后缓 慢发 展 的 阶段 , 中国经济 也 处 于极 复 杂 的发 展 时期 。 中 国 企业 经营 者不管 情 不情 愿 或 者愿 不 愿 意 , 都要 接 受新 形势下 企业生存 发展 的考验 与挑 战。企业 兼
并、 重组 , 大做 强 , 逐 新 经 济 , 求 利 润 最 大 做 追 追 化, 已成为企业 经 营的核心 。笔者认 为 , 人云亦 在 云 , 我跟 的随波逐 流情况 下 , 始终保持 冷静 人做 要 的思考 , 谨防陷 入八大误 区。
收稿 日期 :0 01-1 2 1.02
误 区之 三 , 业 规 模 由小 到大是规 模扩 张的过程 , 但大 并
作 者 简 介 : 海 (9 3~) 男 , 工 师 , 要从 事 铜 箔 生产 管理 工 作 。 TII9 6 2 84,- al iboogo ao.n 沙金 15 , 政 主 e:3 13 39 E m ij at b @yho c。 :n n
惊, 也为之反省 。事实 证 明: 新绝非 异想 夭开 , 创 而 是要经过反复论证 、 反复试验 、 精心调查等一系列程 序才能孕育而生 , 目的标新立异是有害无益的。 盲
1 3 误 区 三 .
1 八 大 误 区
11 . 误 区 一
误 区之 一 , 营 管 理 的 一 切 为 了 追 逐 利益 。 经 利润是 企业 的生命 , 没有利 润企业难 以为继 , 但利 润不是 企业经 营 的唯一 目标 。现代企 业是社 会 的
误 区之二 , 新立 异 就 是 创新 。创 新 是 企 业 标 发展 的灵 魂 , 断创新 , 不 企业 才能长盛 不衰 。创新
要 讲科学 , 要有 预 见 , 要有 长 远 眼光 , 能 只顾 眼 不 前 利益而 断送今 后的发 展前程 。这次 全球经 济危 机 的源头之 一便是 华尔街 精英 们标新立 异地创 设 各种 金融衍 生 品 , 度 为 美 国经 济 制造 了虚 假 繁 一 荣 。其 结果 引发 了由次级债 危机 导致 的美 国金 融 大厦轰 然倒 下 , 百年 历史 的雷曼兄弟 银行倒 闭 , 房 地 美 、 利美 急呼 国家救助 , 美 国的金融 系统 和 房 使 实 体经 济 遭 受 了 百 年 一 遇 的灾 难 。世 界 为之 震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在21世纪的生存能力,企业的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对于企业文化这一重作用的认识已越来越被现代企业所认同,但是一些企业在实际建设企业文化过程出现了一些亟待克服且令人担忧的误区或偏差。
■企业文化的误区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建立起了好的企业文化。
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偏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朔造,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党委或党支部的事。
这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这些企业中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应该承认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的确存在着联系,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而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将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的表象化。
一些企业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
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
虽然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
还有少数企业更加表象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
三、企业文化僵化。
有的企业以为企业文化一经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忽视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对企业发展本来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实际上,企业文化同样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一种企业文化由于惰性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可能会扼杀企业的创造精神,从而排斥外来的人才的加盟和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企业文化空泛化。
走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误区
顾历史 展望未来, 立足现在的基础上 提出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能有预计 不到的突变因素的大量发生.因此需 要企业及时修订、调整。
3 企业行为规范观:强调员工在 )
原则, 是企业不惜一切要信奉及保存的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误区。 核心价值观决定企业的命运.空洞或错位的价值观 信条。例如 保持航空公司技术的领
难 以恪守 .他们不但无法驱动企业前进 .反而会让企业人心涣散,让顾客对企业
先地位 ” 就是波音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
敬而远之、让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从而阻碍企业的成长。因此. 找出并走出这些 它一直指导着公司的营运方向。为保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 系和 良好的文化氛 围 .包括企业在处理 内部环境关系中
而波音公司却将 领导航空工业 永为先驱”视为永恒 所形成 的人本观念 尊重观念 友爱观 心员工 作为核心价值观. 念、和谐观念.平等观念等
企业树 立价值观是 为了激励员工
不变的部分 核心价值观宣言并不需要豪言壮语. 竭尽完美之词. 管理学家柯林斯 认为 核心价值观甚至不见得要 。 让人喜爱. 合乎人道精神 。制定核心价值观关 键是抓住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 而不是别人认为应该是价值观的东西. 更不要去模
维普资讯
。
●
1 'r _
:
0 -
■
■
i
■
、 l ‘
。
, ●
—
_- _
张春 阳 工 商 管理 学院
—
对于企业界来说 . 企业文化 ”这个词并不陌生 。它被视为影响 2 世纪企业 1
企业战略决策中的思维误区与改善方法
企业战略决策中的思维误区与改善方法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思维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决策中常见的思维误区,并提出改善方法。
一、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企业战略决策中常见的思维误区之一。
企业高管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成功经验或者行业地位而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崛起。
这样的思维误区会使企业忽视风险,盲目扩张或者停滞不前,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为了改善这一思维误区,企业应该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态。
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前预测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短期主义短期主义是企业战略决策中另一个常见的思维误区。
企业高管往往会过于关注短期的业绩和利润,而忽视了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
他们可能会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投资研发和创新,导致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失去竞争优势。
为了改善这一思维误区,企业需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
同时,要注重长期投资和创新,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企业高管在决策过程中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和行动,而忽视了独立思考和判断。
这种思维误区可能会导致企业盲目跟风,失去独特的竞争优势。
为了改善这一思维误区,企业应该鼓励员工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团队中的创新和领导能力。
同时,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流程,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和透明,避免盲目跟风。
四、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是企业战略决策中常见的思维误区之一。
在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果不能正确筛选和分析这些信息,就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为了改善这一思维误区,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筛选出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同时,培养员工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五、缺乏创新缺乏创新是企业战略决策中常见的思维误区之一。
企业文化的误区
企业文化的误区一、简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文化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误区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指企业只重视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这种误区表现为企业仅仅在外部上进行文化建设,例如举办一些形式的活动、制定一些空洞的口号等,而忽视了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实际运作。
解决方案:1. 建立真实可行的文化理念:企业应该深入思考并确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理念,不仅要有口号,更要有实际行动。
2. 强调文化的内涵: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通过内部培训、激励机制等方式,让员工真正理解和践行企业文化。
三、误区二:一刀切一刀切是指企业对文化要求过于统一,不允许员工个性化的表达和创新。
这种误区会导致员工缺乏归属感和创造力,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解决方案:1. 尊重员工个体差异:企业应该允许员工在文化框架内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2. 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共识和合作。
四、误区三:文化脱离实际文化脱离实际是指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实际运作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文化只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无法真正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解决方案:1. 建立文化与业务的衔接机制:企业应该将文化理念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将文化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力量。
2. 建立文化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企业应该定期评估和监督文化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误区四:缺乏长期规划缺乏长期规划是指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效果,忽视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1. 制定长远的文化发展规划:企业应该制定长远的文化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中,确保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
企业战略管理如何走出误区
企业战略管理如何走出误区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方法。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走出误区。
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管理常见的误区,并提出走出误区的解决方案。
首先,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一个常见误区是过度依赖外部因素。
企业往往会将自身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忽视了内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
这导致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应对,从而错失发展机遇。
为了走出这一误区,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内部资源,培养核心竞争力,并确保企业战略的实施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其次,企业战略管理的另一个常见误区是缺乏战略执行力。
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往往能够明确目标和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这可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和沟通渠道,导致战略无法贯彻到位。
为了克服这一误区,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与权限,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外部沟通,确保战略的传达和理解。
此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三个常见误区是眼高手低。
一些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往往非常追求高大上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兑现承诺。
这可能是因为企业没有充分估计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过于乐观估计了市场和行业的前景,从而导致实施困难。
为了避免这一误区,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计划。
同时,企业还需要持续监控和评估战略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最后,企业战略管理的第四个常见误区是缺乏创新能力。
一些企业在实施战略时往往陷入墨守成规的困境,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导致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失去了竞争优势。
为了摆脱这一误区,企业需要鼓励创新和实验,培养人才和团队的创新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和文化。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和行业中的其他创新者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走出企业文化的四大误区
走出企业文化的四大误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深刻认识到,文化管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人才优势、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发展优势。
因而,“企业文化”就成了许多企业老总们挂在嘴上的口头禅,许多也就企业文化的开展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
但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开展存在误区,难以发挥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
首先,要走出企业文化万能的误区。
个别企业老总以为企业文化是万能的,只要抓好企业文化,其他工作都不用管,企业的各项指标和形象就自然而然上去了,忽视了经营管理制度执行,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是非常忌讳的。
因为,人的觉悟毕竟还达不到,仅靠文化是“熏陶”不出一个好企业的。
其次,是要走出叶公好龙的误区。
有的企业老总们,在听说别的企业老总们也在搞企业文化,他也开始附庸风雅,在办公场所挂上许多文化标识,办公室里摆上许多名人书籍、写上几句警句、摆上几个图腾、发放给员工企业文化手册,而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不仅不自觉履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甚至是全凭自己主观意愿,为所欲为,人为造成行为与理念严重脱节,这只能带来员工的怨恨和抵触,导致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第三,是要走出单边灌输的误区。
有的企业老总,发展企业文化,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志。
比如,为了培养员工的危机感,向他们推荐《谁动了我的奶酪》;为了培养员工的自觉无条件服从意识和奉献精神,向他们推荐《拒绝借口》、《自动自发》等等。
只是“教”员工如何如何,殊不知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是企业员工的表率,你负责人说得再好,又哪里有干成一件漂亮事情管用呢?除非生活所迫,又有谁愿意失去灵魂和肉体的双重自由,任你摆弄?换个角度来说,那样没有思想的员工又与机器有何区别?这样的员工又如何谈得上高素质员工?最后,是要走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误区。
loCaLhOsT有的企业也请有关公司咨询、策划、包装、设计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诸如核心价值观、理念等等,但企业老总在实际工作中,只是要求除了自己以外的下属们如何如何,而他自己却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随心所欲,靠主观愿望来管理企业,来处罚违反自己意愿的员工,这样的企业文化,也不会长久。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1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1高贤峰2人本管理强调“自我与超我结合,制度与文化并重”的管理理念。
在制度建设方面,企业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企业不得要领,甚至陷入重重误区。
分析陷入误区的原因,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就成为人本管理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建设有误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经历了两个高潮。
80年代初,以翻译出版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的专著《企业文化——走出管理的困境》一书为标志,掀起了第一轮企业文化的研究高潮。
受理论界的影响,一些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纷纷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90年代初期,以企业策划和CIS导入为形式,又掀起了第二轮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
这一轮比第一轮有明显的进步:企业不仅注重提炼自己的核心理念,也开始建构自己的整个形象识别系统。
具体表现就是,不再停留于把自己的理念提炼出来挂在办公楼上,而是设计、编写甚至出版企业文化手册,从理念识别、制度识别,到视觉识别,从核心理念的提炼,到行为规范的制定,到文化的物质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但是,后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逐渐走向了误区。
许多企业开始追求文化建设的形式,急功近利的心理逐步控制了大多数企业家的行为,一些企业不惜重金,请策划公司进行专业策划,一时间,中国崛起了一大批所谓“点子大师”、策划大师。
也确实有一批企业,随着知名度的“爆炸”式提高,销售额迅速提高。
有些企业似乎一夜之间,找到了制胜的“法宝”!许多“大师”甚至吹响了“点遍中国”的“牛角”……笔者把第一个高潮称为“企业文化的启蒙期”,第二个高潮称为“企业文化的躁动期”。
在世界企业管理经过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到文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推动下,中国企业也跌跌撞撞的加入文化建设的潮流之中。
对中国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由概念启蒙到接受理论,到出现行为上的躁动,可能是无法逾越的阶段。
但是,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之后,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的时候,在企业置身于知识经济环境的时候,在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比以往任何1本文受清华大学“985重点课题《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资助。
企业管理要走出误区(职场经验)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企业管理要走出误区(职场经验)十六大对我们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周密的部署,这给我们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经营环境、更广泛的运作空间和更大的商机。
但是,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才是变化的环境,关键要靠企业自己。
再好的宏观环境中也有企业倒闭,再坏的宏观环境中也有企业脱颖而出。
我们往往被时下一些新奇的理念和二手信息引导入误区,而且在我们的企业管理过程中,现在流行的一些名词也可能会使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产生一些误区。
根本不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这个词在报纸上到处都是,动不动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我的观点是:不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的只是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是在你的市场所及的范围内的竞争力,在这个市场所及的范围内,同最好的企业相比的竞争力。
放大到全国,你是同全国最好的企业相比的竞争力,放大到全世界,你是同国际上最好的企业相比的竞争力。
所以只有一个竞争力。
有企业说我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不要管理,不要体制,我的竞争力就上去了,这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条件都很重要。
但是我们说在企业竞争力各个要素之间。
有基础和非基础之分。
而对企业来讲,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体制。
如果体制不好,其他无从谈起。
但是有了体制不等于有了竞争力,所以最开始是比体制,没有体制的情况下比体制,你体制一定要搞好。
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竞争力?我说是5个一点:第一是该有的东西你没有,你缺的那一点;你比人家多的那一点;我比人家抢先的那一点;你比人家独特的那一点;最后是你比人家好的那一点。
我认为这“5个一点”就是竞争力。
战略决定企业成败企业最重要的机构和部门是什么?一般会认为是人事部门、财务部门。
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机构不是人事部、财务部,而是企业战略研究部,或者叫信息部。
名字可以随便叫,但是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部门是战略研究部门。
一个企业最大的失误是决策的失误。
跳出思想误区,提高企业精益管理水平!
跳出思想误区,提高企业精益管理水平!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改进的理念也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
然而,通过近几年的观察,企业的进步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原因是企业陷入了追求短期利益的陷阱。
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1、过分注重对改善目标与改善绩效的考核管理部门为了防止改善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半途而废,一般会让改善单位在提案书上注明预期目标,然后对达不成目标的进行考核,这种做法有时候反而削弱了改善积极性。
比如:同一个提升效率的改善项目,A团队设定目标是提升5%,实际完成结果为7.5%,目标完成率150%;B团队设定目标是提升50%,实际完成结果为40%,目标完成率只有80%。
很明显,B团队没有达成改善绩效,这时候如果对B进行考核,很显然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2、过分强调改善收益忽略改善意识培养很多企业对改善收益大的项目很感兴趣,总是想着收益越多越好,反而对一些小的、有形收益不明显的改善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
改善收益大固然好,但这样的项目往往并不多,而且这样的改善项目对于一线员工来讲,无论是能力上还是可利用资源上要想自主改善确实不现实。
相反,培养员工的改善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定能起到量变带来质变的效果。
3、不注重改善文化却总想管理提升改善是提升的途径,提升是改善的结果。
相反,一些企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不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改进文化的培育。
看一个成功的案例:某企业刚开始推行改善的时候,第一年只有25%的员工参与,且三分之一的改善都集中在现场6S改善上,能上升到管理改善的案例只有16%;然而到了第二年员工参与的比例上升到了70.6%,单纯的6S改善只有18%,而系统的管理类改善案例比例达到了32%。
这家企业对改善的有形收益并不太关注,却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实现了将近900万的成本节约,改善的可计算收益将近2000万。
可谓典型的“不去追马而去种草”。
以上常见的改进误区是近年来指导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务必要规避这五个误区》
—破解企业文化落地100个痛点—
痛点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务必要规避这五个误区?
主讲:卢云峰
企业文化落地的5大篇章、100个痛点 企业文化机制 企业文化活动 企业文化项目 企业文化载体
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事件 正确认知
系统规划 准确提炼 全方位落地 高效评估 破解企业文化落地的100个痛点
企业文化认知 企业文化规划 企业文化提炼 企业文化措施 企业文化评估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为本
开篇 共11节 共11节 共10节 共57节 共11节
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提炼误区误区一
•只要有理念,就比
无理念强
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提炼误区误区二
•企业文化理念应该多一些
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提炼误区误区三
•直接使用优秀企业的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提炼误区
误区四
•企业文化理念要完
全基于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提炼误区误区五
•企业文化重理念、
轻形式
有胜于无 人云亦云 战略优先 内容先行 多胜于少
•如有,就要做到 •不能千篇一律 •不在多,而在精 •言必行,行必果 •文化要相对稳定
企业文化提炼 – 企业文化提炼误区 企业文化提炼五大误区
课程小结
误区一:有胜于无
误区二:人云亦云
误区三:战略优化
误区四:内容先行
误区五:多胜于无
感谢一起学习!祝工作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企业理念提炼的误区前些时候,我在《企业理念致胜》和《揭开企业文化神秘的面纱》两篇文章中和大家探讨了企业理念的重要意义和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企业理念提炼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教育的基础,也是指导管理、营销、服务等所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灵魂,企业理念提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优劣和建设成效。
虽然近年来我国也不乏企业文化成功建设的例子,但总的来说,由于企业文化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偏差,更不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的方法提炼企业理念,结果往往是提炼出来的企业理念成为了一种空洞的口号和“墙上文化”,殊不知企业理念提炼得不合适,正是这种企业文化难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一、什么是企业理念我们要正确提炼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首先就必须对企业理念的概念、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否则极容易混淆。
纵观国内企业提炼的企业理念,虽然各个企业对理念要素的表述并不一致,但总的来说一般都会包括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作风这几个最基本的企业理念。
下面我们先谈谈这几个企业理念的基本概念——企业理念中的“企业目标”特指企业的“最高目标”,它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它将值得员工追求的崇高理想与其岗位责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励性。
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价值观的表现,也是团队精神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协调员工的步伐。
同时,企业目标也反映了一个企业追求的层次、方向和抱负,防止企业短期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提炼企业目标一定要注意的是它是企业的最高目标,而非短期、中期的经营性目标,大量的研究表明,世界卓越企业的目标往往定位于“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塑造一流”、“实现价值”等更高的精神层面而决非经济利益。
例如长虹的企业目标是“产业报国,民族昌盛”,海尔的企业目标是“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格兰仕的目标是“为人类创造财富”。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理念和奉行的目标,是对企业意义的一种终极判断,企业其它理念都受其影响和约束,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当企业创新、服务和利益发生矛盾时,企业行为选择就明显受到企业价值观支配,利益导向的价值观念将会驱使企业放弃服务质量的提升而维持既得的利益或是固步自封,而服务导向的价值观念则会支配企业不惜代价提高服务质量。
通常来说,企业价值观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客为本型,如IBM的“最佳服务精神”、卡彼勒公司的“追求优异精神”、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二是以人为本型,如惠普公司“尊重个人价值”、“诺基亚以人为本”等;三是不断创新型,如丰田公司“家庭创新精神”、明尼苏达矿产制造公司的“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企业哲学也称经营哲学,它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成功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它是深层次的带普遍性的企业运行规律和原则,是对企业运行内在本质规律的揭示。
企业哲学要求回答企业对社会,对员工的意义、价值和关系。
例如:“不断改变现状,视今天为落后”(二汽);“开拓则生、守旧则死”(深圳光明华侨电子公司);“仁心待人,严格待事”(瑞士劳力士手表公司);“伟大,在于创造”(格兰仕)等等。
企业精神是对企业现有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必然产物,企业精神要恪守企业价值观和最高目标,不背离企业哲学。
企业精神是企业内部最积极的、最闪光的、也是全体员工共有的一种精神状态。
例如松下电器七精神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好一般、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适应同化、感激报恩”,IBM的精神是“最佳服务精神”。
企业宗旨是企业对存在价值及其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对社会作出的一种承诺,它反映企业对社会义务的基本态度。
从而反映出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它是企业价值观的反映和最高目标体现,企业宗旨不仅仅规定企业对外的承诺,还规定企业对内的承诺,同时往往还体现出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特征。
例如铁路局的宗旨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北京市煤炭总公司的宗旨是“为首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长春百货大楼的宗旨是“顾客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海信的经营宗旨是“理性、效益、安全”等等。
企业作风也就是企业风气,或者说企业气氛。
一个公司风气的好坏是衡量企业文化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在企业文化完善,企业风气健康的企业里,员工群体会自觉积极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主动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风气是通过员工的行为反映出来的,成为影响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钢的企业作风是“认真负责、紧张严肃、尊干爱群、活泼乐观、刻苦学习”;海尔的作风是“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在上述几个基本的企业理念要素当中,“企业价值观”是所有企业理念的核心,其他理念都是在这个根本理念之下的“衍生”,企业价值观要求企业回答企业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而这种企业的“最高价值观念”定义下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就是企业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企业经营哲学则是企业获得这种“最有价值的东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企业宗旨是为获得企业目标而对社会或企业内部做出的一种承诺;企业精神是在各种文化理念指导下,通过企业行为反映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
企业作风则是一种公司风气和气氛。
二、企业理念提炼的几个误区企业理念不成系统。
随着企业文化意识不断地加强,不少企业目前也开始提炼一些企业理念,但由于缺乏理论的高度和没有弄明白这些“似是而非”的理念之间的关系,他们往往统统称之为“企业理念”、“经营理念”或是“发展理念”“经营宗旨”等等,甚至有的企业提炼出了企业宗旨和服务理念等理念要素,却无法回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到底是什么?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指所有企业都必须按照以上要素照搬照套,但从某个方面来说,这是几个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理念要素,各个要素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相辅相成。
特别是对于企业培训新员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随着人才要素的流动性的加快,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我们必须对新进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或者说“洗脑”,明确地告诉员工我们公司的企业目标是?价值观念是什么?企业精神是什么?企业作风是什么?这样才能使他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而不至于“水土不服”。
如果我们的理念本身就十分“单薄”,甚至只有一两句话,只涉及到服务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或者是我们连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样的培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为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企业文化的培训和洗脑远比技能的培训重要得多。
因此企业理念的提炼必须对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哲学、企业作风、企业宗旨、服务理念、用人原则等各个方面作出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回答,而这所有的理念在一致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理念体系。
企业理念照搬套话。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从短缺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80年代),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打出“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企业宗旨。
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理念虽然雷同,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我国企业质量意识和服务质量的加强,因而情有可原。
问题在于,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看到很多企业的宗旨仍然是“质量第一”、“顾客第一”,他们的企业精神不是“开拓创新”就是“团结拼搏”,这种千人一面的“套话”是否对企业员工还有激励作用,我以为是值得怀疑的。
另一种照搬“套话”的倾向是照搬成功企业和其他企业的理念。
“拿”一个成功企业的理念过来以为就能立刻改变自己企业的文化,结果无论如何也只能是东施效颦,越做越难看。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这种“质量第一”或是“顾客第一”等传统的经营思想,而事实上优秀企业的企业理念之间也必然会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因为一万个企业不可能有一万种精神。
但问题在于你所提炼出来的企业精神必须是能够反应出自己企业的客观实际和需要,你所设定的企业目标必须是企业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别人的目标,这点至关重要。
海尔可以说报国,但如果每个企业都说报国则要三思了。
企业理念需要从企业内部去提炼,通过客观的调查分析,找出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能够适应企业成长的某种目标、精神和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另外,既使是对一些传统价值观念或企业精神,不同的企业也总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这也是塑造个性文化的一个方法。
同样说“服务至上”,海尔说“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海信说:“天下事,客户的事是头等大事”,柏菱说“竭尽全力为用户节约每一分钟”。
同样说效率和速度,海信说“严格要求,雷厉风行”;海尔说“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或者会给员工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并易于理解。
显然“创造感动”和“服务至上”的差别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出来的。
企业理念追求新潮。
中国人并不保守,看看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和企业的进步,你一定会吃惊于中国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
中国企业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居然吸收和运用了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的市场经济理论和理念,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公共关系,CI计划、顾客关系管理、顾客满意、整合营销等等各种泊来理念。
近年来的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也将这些理念做了一番鼓吹,并将一些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象做广告一样去“创意”,也有少部分企业管理者总是希望咨询公司提炼出来的企业理念能够文采飞扬,充满激情,甚至让人过目不忘,在他们看来,这种理念表达的技术水平比它的解释和客观性还重要得多。
从“服务第一”到“顾客满意”,从“尊重人才”到“以人为本”,从“注重效率”到“速度领先”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种先进理念光辉,同时也看到国内企业那种盲目跟风,追求新潮的不成熟的心态。
在他们看来,好象现在不说“以人为本”就已经落伍了,而事实上,当他们将这些时髦的语言写进公司制度的时候,他们或者还没有弄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意思?企业理念的作用在于企业用它来统一和指导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引导员工的行为,实现企业目标。
一个企业理念的好坏决不在于它的表达水平是否新潮和华美,而在于它是否能为企业员工接受和理解,是否具有可延展的丰富内涵?即使是世界知名公司,他们的理念同样是如此的朴实。
沃尔玛的三项原则就是:“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卓越”,IBM就是服务——这些就是世界一流公司的理念。
企业理念缺乏诠释。
理念是一种思想意识,任何一种企业理念只有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教育才能达成共识和发挥出它的作用。
而对这种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理念教育的前提就是我们对这些理念有一个合理的全面的正确的诠释。
这样才具备了教育的基础,并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的执行人的情况下保持这种理念的一致性而不致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