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四讲 敦煌经卷简介
1、佛教经典 2、道家经典 3、儒家经典 4、文学作品 5、语言材料 6、史地材料 7、科技材料
第五讲 敦煌艺术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与敦煌文化: 从中国最早的殷墟出土的艺术品开始,到周末殷初 的青铜器、屈原的《天问》中提到的图画、曾侯乙 墓中的乐器、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的画砖、拿漆造 像等,再到敦煌艺术中的刻经、释迦牟尼的塑像、 壁画、题衔等,艺术前后承接,敦煌艺术中的许多 特点都和敦煌之前的中国传统艺术相关。 敦煌艺术的来源:从殷墟发现的东西、战国之后出 现壁画和塑像、秦始皇兵马俑、杨子山的砖画等, 这些中国民间艺术都是敦煌艺术的根源(如:敦煌 画以线条为主)。虽然敦煌艺术中掺杂有些许的印 度题材,但仍是以中国方法为主(释迦牟尼的塑像 是中国人的面孔)。
敦煌学概论
姜亮夫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 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 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 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 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 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 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
作者简介
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以字行, 云南昭通人,语言学家、敦煌学家。1926年入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师从王国维、梁启 超、陈寅恪。1935年自费游学巴黎,专心抄录 英、法所藏敦煌写卷。曾任复旦大学、云南大 学、杭州大学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 生平著述宏富,著有《文学概论讲述》、《屈 原赋校注》、《陆机年谱》、《中国声韵学》、 《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有《姜亮 夫全集》(24卷)行世。
7、校勘方法——抄书人的核对工作(拿抄本与 书核对) 8、题衔——哪个人写的、哪个本子写的、哪个 庙收的哪个人私自收藏的 9、卷子上的记时——确定写作年代,最前面的 年代是最可靠的 10、双面写与单面写——佛教大多双面写、《道 德经》大多单面写、儒家经典单双差不多一样、 原来单面写变为双面写 11、敦煌经卷的一些附录——与经文有关的 12、其它特殊情况——残卷拼合(有意识和无意 识)、残断、写法的出入(书法)
第六讲 敦煌卷子的研究方法
1、卷子的数目——十万卷左右 2、卷子本身的分类——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 经典 3、从卷子的外形看,四种——长卷、裱背、蝴 蝶装、散页 4、从卷子的内部结构来看——纸幅的大小、每 张纸的字数和行数、有无栏 5、卷子的字迹——写得好的整洁的、写的不好 的不整洁的、字体以颜、柳、欧最多 6、卷子上的符号——有的加在字旁、有的加在 边栏之外
敦煌附近地图
目 录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我与敦煌学 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 敦煌经卷简介(上) 敦煌经卷简介(下) 敦煌艺术内容简介 敦煌卷子的研究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讲 我与敦煌学
一、喜欢敦煌学的原因: 家庭教育(父亲) 老师影响(王国维) 二、成果: 1、校录(将敦煌卷子拿出来校对并抄录,有次 序有系统的搞): a、对经典的校录(《诗经》、《尚书》最多) b、诸子的校录(《老子道德经》) c、《道德经》以外的道家经书 d、韵书的校录(拍摄的照片、抄录的内容、 写的提要、做了框格)
敦煌的艺术(壁画、塑像)、衣服、音乐、文化 ——掺杂有印度的风格(适合的采取、 不适合的不采取)
敦煌——保护文物的地方: a、干燥——防潮 b、莫高窟山上的沙子——凝固、水滴不下去、 风沙吹不进去 c、敦煌一片绿洲,其周边都是沙漠,印度僧 人到这里休息一段时间,停留休养,留下文化 d、敦煌离京师较远,灾难不一定到达,文化 和文物可以保存
优缺点
优点: 1、简单易懂 2、内容有趣,不枯燥(豆腐治炎症、玉米油治高 血压、吴彩銮作韵书、唐代女子对镜贴花黄等)
缺点: 某些记载不太准确,需认真阅读并查看其它书籍, 如 1、法显 2、光武刘秀 3、道家、道教
谢谢!
2、研究(根据校录好的材料进行研究): a、《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 b、《瀛涯敦煌韵辑》 c、《敦煌学论文集》 d、《老子道德经卷子的研究》
第二讲 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
(从历史角度谈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唐 以前和唐代两个阶段) 1、中国文化史上的三次变革: a、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秦始皇、汉武帝) b、汉末(今文学——衰落、古文学——兴起) c、印度文化进入中国(儒道——本土、佛——传 入、唐明皇——三教论衡、本土抵制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