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急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社区应急工作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工作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社区的应急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和灾害对社区造成的损失,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应急管理组织1.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社区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属地内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社区主要领导、安全生产负责人、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社区的重要企业和单位负责人等。

2.应急管理办公室社区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应急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应急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整理社区应急资源、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应急培训等。

第三章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编制社区应当编制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任务和工作流程,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修订和完善。

2.预案宣传和培训社区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居民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四章应急资源1.应急资源调查社区应当对本地区各类应急资源进行调查和统计,包括人员、物资、器材、设施等。

并将调查结果制成应急资源目录,明确资源的来源、数量、存放地点等。

2.资源储备社区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储备适量的应急资源,确保在发生灾害或事故后能够迅速提供救援和支援。

第五章应急演练1.演练计划社区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计划要事先制定,包括演练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安排等。

2.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社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对演练进行评估,查找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应急处置1.灾害事故处置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资源,迅速进行救援和处置。

2.信息发布社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在灾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七章应急演练1.应急演练要求社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自然灾害等,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应急服务管理,提高社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居民,具体内容包括应急服务组织体系、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应急演练与评估等方面。

第三条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工作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居民积极参与配合。

第四条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工作要与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第二章应急服务组织体系第五条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工作由社区办公室统一管理,设置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负责应急服务的组织和协调。

第六条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由社区工作人员组成,配备通讯设备和应急指挥系统,并制定常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第七条社区要建立居民应急服务队伍,由社区居民自愿参加,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知识。

第八条社区应急服务队伍要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第九条社区要建立居民应急服务站点,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器械和物资,提供急救救援和信息查询服务。

第三章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第十条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火灾、地震、水灾、气象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负责编制,报社区办公室批准后正式实施。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要定期修订,适时更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三条社区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第十四条社区应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食品、饮水、应急药品、应急器械等各类急救和生活物资。

第十五条应急物资储备由社区办公室统一采购管理,定期检查和更新。

第十六条社区要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充足,适时发放和使用。

第五章应急演练与评估第十七条社区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包括模拟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应急预案和应急服务队伍的处置能力。

第十八条应急演练要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水平。

社区应急分队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分队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分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社区抗灾救灾能力,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社区应急分队管理制度。

二、组建原则1.社区应急分队应当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后方可正式加入。

2.应急分队成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应急救援素质,能够熟练运用应急装备和工具进行救援任务。

3.成员应当严格遵守社区管理规定,服从指挥,执行任务。

三、组织架构1.社区应急分队由队长负责,副队长协助,分为救援组、后勤组、宣传组、装备组等多个小组,分工明确,协作配合。

2.队长负责制定应急救援计划、组织实施救援任务,副队长协助队长工作,协调各小组之间的配合。

3.救援组主要负责灾害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后勤组负责人员、物资调度,宣传组负责宣传应急知识,装备组负责应急装备维护。

四、应急准备1.社区应急分队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救援效率。

2.应急分队应当定期检查救援装备和工具,保证装备完好,确保救援需要。

3.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计划,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人,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五、应急救援1.应急分队接到救援任务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物资迅速赶往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2.应急分队应当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救援方案,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3.应急分队救援任务完成后,应当及时向社区居民公布救援情况,及时总结救援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六、应急培训1.社区应急分队应当定期组织救援演练和培训,提高队员的救援能力和应变能力。

2.应急分队应当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讲座,增长队员的知识水平,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3.应急分队应当每年定期组织队员进行体能训练,保持队员身体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

七、应急管理1.社区应急分队应当遵守社区管理规定,服从社区领导的指挥,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

2.应急分队队员应当遵守队规队纪,严格执行应急工作流程,不得擅自行动,遵守纪律。

3.应急分队队员应当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区居委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社区居委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社区居委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社区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管理社区事务外,还肩负着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责任。

突发事件可能是火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社区居委会需要有相应的预案和措施来做好应对。

本文将从预防、应对和恢复等方面探讨社区居委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一、预防阶段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社区居委会可以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演练等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首先,社区居委会可以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应急演练,让他们了解如何在突发事件中保护自己和家人。

其次,加强社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另外,定期检查社区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对阶段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居委会需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居民疏散、报警、救援等工作。

首先,社区居委会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和信息通报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和指挥有序。

其次,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包括应急药品、食品、水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供应中断。

另外,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共同保障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些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居民的利益。

三、恢复阶段当突发事件得到控制之后,社区居委会需要进行灾后评估和恢复工作。

首先,要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恢复计划和措施。

其次,要帮助受灾居民恢复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另外,要做好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受灾居民尽快走出困境,重建信心和勇气。

通过这些恢复措施,可以尽快恢复社区的正常秩序,重建社区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社区居委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安全和幸福。

社区居委会应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预防、应对和恢复三个阶段的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为社区居民的安全和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制定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制定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制定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区应急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社区内所有的居民和物业单位。

第三条社区应急管理制度的宗旨是加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规范应急处置程序,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原则是依法依规、科学合理、预防为主、随机应变、综合施策、分类管理。

第五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组织资源有效调配、加强危险源监测预测、提高危险源排除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应急管理组织第六条社区将建立由社区居民代表、物业单位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领导社区应急管理工作。

第七条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社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第八条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协调应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社区居民进行安全培训。

第九条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值班室,24小时值班,负责突发事件的接报、处置和信息发布。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十条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应制定社区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台风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人员组织结构、应急资源调配、信息发布等内容。

第十一条社区应急预案应定期修订,并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

第十二条社区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包括疏散、救援、医疗等具体措施。

第四章应急资源第十三条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应确定社区内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并建立资源库。

第十四条社区应急资源库应定期维护,更新资源信息,保证应急资源的充足供应。

第十五条社区应急资源库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处置。

第五章应急演练第十六条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社区综合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综合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综合应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社区安全稳定,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能力,制定本综合应急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一)社区综合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社区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协调应急工作的开展,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应急演练和评估工作。

(二)应急办公室:设立应急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发布应急信息,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三)专家咨询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咨询顾问,提供技术支持和意见。

三、应急预案编制(一)制定应急预案是应急工作的基础,应涵盖灾害类型、应急机构职责、应急资源调度、人员疏散、救援救护等内容。

(二)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完善应急预案。

四、信息收集和发布(一)建立信息收集和分发机制,及时了解社区内外各类事件信息。

(二)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向社区居民传递应急信息,指导应对措施。

五、应急资源储备(一)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包括食品、水、药品、救援器材等。

(二)建立应急团队,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六、救援救护工作(一)设立应急救护中心,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护工作。

(二)建立协调机制,组织邻里互助,提高救援效率。

七、宣传教育工作(一)定期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应急意识。

(二)建立市民应急教育网站,提供应急知识、技能培训。

八、监督检查评估(一)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二)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完善预案。

以上为社区综合应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社区居民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保障社区安全稳定。

社区应急安全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区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社区应急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应急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社区应急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事件的现场指挥、协调和处置。

3. 各楼栋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楼栋的应急安全管理工作。

4. 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应急安全管理工作。

三、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1)发现突发事件或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向社区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置。

2. 应急处置(1)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如疏散、隔离、救援等。

(2)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3. 应急结束(1)应急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秩序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对应急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培训与演练1. 社区应急指挥部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3. 鼓励社区居民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1. 社区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管理。

2. 应急物资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3. 应急物资的领用、归还需办理相关手续,确保物资使用合理。

六、宣传教育1. 社区应急指挥部定期开展应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2. 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等渠道,普及应急知识。

3. 鼓励居民参与应急安全活动,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七、奖惩1. 对在应急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应急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居民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居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社区居民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组织居民参与应急工作,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设备配备,加强信息传递和公众宣教,提高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保护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工作。

第三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为科学、统筹、公开、快速、准确、有效。

第二章应急管理组织第四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由社区居委会统一组织协调,依托社区资源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划定责任区域,明确应急职责。

第五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应急管理知识、技能、经验和责任心,经社区居委会任命。

第六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有权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演练、宣传教育、检查监督等工作,并对没有按照规定参加应急演练的社区居民进行处罚。

第三章应急组织第七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组织设立居民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居民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社区居委会组成。

第八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组织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居民应急工作,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或办公室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

第九条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计划、应急资源调配等工作,并组织实施,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

第十条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应急资源,包括设备、人员、资金等,确保资源的及时调配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应急预案第十一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应急组织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规定居民应急救援措施和应急工作流程的文件。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等级、组织机构和分工、应急救援流程和措施、应急设备调配、信息发布和公众宣教等内容。

第十三条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定期检查和修订。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1. 背景社区是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口聚集较为密集的区域。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社区居住。

因此,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是指社区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展开的一系列应急预案与处置措施,旨在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及社会稳定。

2. 建立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为了加强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成立社区应急管理组织。

该组织由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牵头,由相关部门和志愿者组成的联合体。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社区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建立通讯和联络机制;•强化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确定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协调和指挥体系;•指导社区居民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应急演练。

3. 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社区应急管理组织应根据社区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火灾应急预案和灭火设施管理措施;•自然灾害预案(如地震、洪涝、暴雨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如传染病、食品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案(如恐怖袭击、爆炸等);•应急疏散和救援措施。

4.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社区应急管理组织应建立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储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物资:•食品和饮用水;•灭火器、灭火毯等灭火设施;•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通讯设备和备用电源;•医疗急救设备;•交通工具和燃料。

5. 建立社区居民应急意识社区应急管理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应急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张贴应急预案等,提高居民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 建立应急演练与评估机制社区应急管理组织应根据社区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评估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7. 物资管理和保障社区应急管理组织应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确保物资数量和储存环境符合标准,并制定多种保障措施,如预警提醒、紧急调拨等。

8. 结束语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是重要的防灾减灾工作,既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乎城市安全和稳定。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背景近年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屡屡发生,给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事件,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制定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目的该方案旨在通过明确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培训演练、信息发布和评估反馈等内容,提高社区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社区所有居民,包括业主和租户。

基本原则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协同互助:各社区应该相互协助、互相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2.保护生命:以生命安全为第一原则,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依法治理:依法制定应急管理措施,确保社区安全有序。

组织机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包括社区党委、社区办事处、业主委员会、安保队伍、志愿者等。

其中,社区党委和社区办事处负责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负责牵头组织社区内的居民开展应急演练;安保队伍和志愿者负责执行应急任务。

应急预案社区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种类制定,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预案。

1.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在预警期内应当根据预案组织居民进行应急疏散,确保生命安全。

同时,应当制定防灾预案,加强社区抗灾准备能力。

2.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食品安全事件等,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卫生防护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同时,应当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响应、尽快控制疫情的扩散。

3.社会安全事件:包括火灾、盗窃、抢劫等事件,在发生社会安全事件时,应当第一时间体现社区安保的力度,加强巡逻、宣传等工作。

培训演练社区应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演练内容应当具体考虑应对事件类型,包括疏散、抢救、通讯、物资保障等方面。

信息发布社区应该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做好群众应急信息发布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社区居民。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成为城市的基本单元。

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应急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给社区的安全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的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和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尽量降低意外风险对社区居民的影响。

该方案旨在提高社区居民对应急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形成居民、社区、政府相互配合、协同应急的应急救援机制,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工作流程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应急预案制定1.确定社区应急责任人:明确社区应急责任人的职责和职能,建立与居民有效沟通的机制,确保应急情况下各方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应急责任人。

2.安全隐患排查:对社区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对策。

3.应急救援演练:制定针对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

二、信息发布和传输1.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建立社区应急信息系统,及时获取有关灾害、事故、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

2.网络信息发布:使用社区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高效便捷的工具,向社区居民发布应急信息和相关指南,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3.现场信息传输:对于需要现场实时应急处理的情况,采用快速传输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确保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实施能力。

三、应急物资储备1.存储应急物资:采购生活必需品、医疗急救用品、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物资,并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储存,以便于实施不同的应急救援措施。

2.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及时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物资,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发挥正常作用。

四、居民培训和宣传1.居民培训: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宜的应急培训方案,将应急处理知识进行普及和讲解,提高居民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范本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范本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应急管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对社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保障社区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区应急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公众参与的原则,全面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负责,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积极参与,共同构建社区应急管理体系。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社区应急管理工作。

组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担任,成员包括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相关负责人。

第五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指定专人担任,成员包括社区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代表。

第六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的职责:(一)组织制定和修订社区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二)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三)组织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四)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保障社区应急资源充足;(五)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确保应急措施得以实施;(六)组织应急工作总结和评价,不断提高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第三章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第七条社区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对社区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规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场所、设施、活动制定。

第八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社区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提高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四章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第十条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分析社区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及其影响,确定应对措施。

社区服务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服务应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社区服务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社区物业等相关单位和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工作。

三、应急管理体系1. 成立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领导小组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社区物业等相关单位和组织的负责人组成。

2. 设立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演练的组织、应急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等。

3.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包括预警、响应、救援、恢复和重建等环节。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机构应立即启动响应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四、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应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特点,制定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3.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应急管理机构应定期对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应急物资与设备1. 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应急通讯设备等。

2. 应急设备维护应急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六、应急响应1. 预警应急管理机构应密切关注各类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社区居民做好应对准备。

2. 响应应急管理机构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3. 救援应急管理机构应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确保受灾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社区应急管理概述•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与职责•社区应急管理流程•社区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社区应急管理资源保障•社区应急管理案例分析01社区应急管理概述它强调在社区范围内,通过多方协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管理,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社区成员生命财产的威胁和损失。

定义与特点社区应急管理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协调和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应对、恢复和学习的全过程管理。

社区应急管理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动态性和群众性的特点。

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区应急管理,可以增强社区成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社区应急管理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社区内的各类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社区应急管理还能为政府及其他救援机构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补充,共同构建一个更为安全、稳定的社会。

社区应急管理的历史与发展社区应急管理理念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主要针对自然灾害的应对。

随着社会发展,社区应急管理逐渐扩展到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多个领域。

在我国,近年来社区应急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社区成员的应急意识和技能。

02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与职责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是社区应急管理的核心领导机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指挥社区应急管理工作。

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处理突发事件,以及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等。

社区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执行委员会的决定,协调各部门、单位和人员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社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建立应急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值班,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应由热心公益事业、具备应急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社区防范意识、应急救援能力,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1. 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架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设置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工作小组,其中包括:(1)应急指挥部:由社区主任担任指挥部长,副主任担任副指挥部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负责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指导。

(2)应急工作小组:包括应急救援小组、信息通讯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2. 职责分工(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和决策指挥。

(2)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救援和抢救工作,组织培训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药品。

(3)信息通讯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发布,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给社区居民。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配送,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1. 应急预案制定社区应急管理部门应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分类、事件的初步处理措施、应急救援方案、危险区域的划定、人员疏散的路线和地点等内容。

2. 应急预案演练社区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包括火灾、地震、洪水等多种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提高社区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应急物资储备和配备1. 应急物资储备社区应急管理部门应根据社区的特点,建立健全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急救药品、应急食品、应急灯具、应急通讯设备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提供必要的救援物资。

2. 应急物资配备应急物资的配备应根据社区的规模和风险等级确定,合理配置救援装备和药品,确保能够满足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

五、信息通讯和宣传教育1. 信息通讯社区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通讯网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传达信息,包括应急通讯设备的准备和维护,以及应急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社区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资产损失。

同时,通过订立应急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提升社区职能部门的危机应对本领,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社区职能部门,并引导社区居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行为。

三、管理标准1. 应急预案订立与更新1.1. 每年职能部门应订立应急预案,并由社区居民参加讨论。

1.2. 应急预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以保持其有效性。

1.3. 重点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刻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应急预案的调整和完满。

2. 安全设施和器材管理2.1. 安全设施和器材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2.2. 在每次检查后,职能部门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社区居民,必需时建立维护和修理计划。

2.3. 社区居民应依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和保管安全设施和器材。

3. 应急演练和培训3.1. 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

3.2. 社区居民应乐观参加应急演练,并通过演练提高自身的应急本领。

3.3. 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升社区居民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技能。

4. 信息收集和发布4.1. 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及时取得与社区安全相关的信息。

4.2. 社区职能部门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刻发布相关信息,包含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安全防范措施等。

4.3. 信息发布应准确及时、权威,避开虚假信息的传播。

四、考核标准1. 应急预案的订立和更新1.1. 应急预案的订立和更新要合理、科学、具有可操作性。

1.2. 应急预案的更新要及时、完满、符合实际需求。

1.3. 应急预案的调整和完满要依据实际情况,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安全设施和器材的管理2.1. 安全设施和器材要保持完好,能够正常使用。

2.2. 对于已经损坏或报废的安全设施和器材,要及时更换或修复。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起的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的制度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性、组成要素、工作流程和运行效果。

重要性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对提高社区抵御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社区应急响应的效率。

其次,制度体系能够规范社区应急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应急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健全的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还能够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和抗压能力。

组成要素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要素:组织结构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组织结构是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各个职能部门和职责人的分工和组织关系。

通常包括社区居委会、应急指挥中心、保安队伍、社区志愿者组织等。

每个组织单位都有明确的责任和权限,紧密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文件,具体规定了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工作流程。

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演练,以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人员培训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还包括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公开讲座,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知识水平。

信息通讯信息通讯是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通讯网络,及时传递应急信息,快速指挥和调度救援力量,加强社区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工作流程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风险评估:对社区内的各类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排查,形成风险清单和风险等级划分。

2.预警发布:当风险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各类媒体和通讯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社区居民注意防范。

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是指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中,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秩序稳定,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一、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目的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秩序稳定。

通过制定具体的措施和程序,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居民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保障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二、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发事件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和性质,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

2. 应急组织机构:成立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由社区书记任总指挥,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物业公司负责人等担任成员。

3. 应急响应程序: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包括报警、疏散、救援、救治、善后处理等。

4. 应急资源配置: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设备、应急人员等。

5. 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应急能力。

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响应程序的有效性。

6. 应急沟通和协调:建立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三、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实施社区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实施需要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社区居民需要提高应急意识,学习应急知识,掌握应急技能。

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响应,组织协调。

物业公司需要配合社区做好应急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社区建立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建立应急管理制度

社区建立应急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应对和处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行为。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对于社区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社区需要建立应急管理制度,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社区的应急管理制度。

一、为什么社区需要建立应急管理制度1.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是最基层的组织单位。

在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是最先受灾的地方。

如果社区没有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灾害发生时就无法有效应对,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开展灾害知识宣传、设置紧急电话等措施,可以使居民了解灾害发生时该如何自救自护,提高抵抗灾害能力。

3. 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社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可以迅速组织起来,有效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救援和处理,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4.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提升社区的社会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有健全应急管理制度的社区,会使居民感到安全和舒适,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在此居住和工作。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社区的应急管理制度1. 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社区应当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落实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该部门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实战经验。

2. 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和预案。

社区应急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和灾害应急预案。

这些制度和预案应明确责任分工、处置流程、应急资源等方面,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 加强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

社区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应急知识讲座,提升整个社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引言社区应急管理是指社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组织,积极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是为了做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

本文将针对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探讨。

一、制定指导文件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核心是一系列的指导文件,如规章制度、工作手册、应急预案等。

这些文件对社区应急管理的制度和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为社区管理员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设置、应急工作职责、人员培训和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工作手册是指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应急管理人员需要按照的操作规程和步骤。

应急预案是制定在不同突发事件下的预案,包括责任单位、职责分工、应急措施等,以应对具体的突发事件。

二、建立组织机构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一般包括领导小组、指挥部、应急处置组等。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战略决策和政策指导,指挥部负责应急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组负责具体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开展培训和演练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来保障。

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社区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素质,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应急基础知识、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资源的调配等方面的内容。

演练可以通过组织实际的模拟演练,让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在实战中学习和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四、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据化。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应急事件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和传递,提高应急指挥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用于分析和评估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1226社区应急管理模式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社区应急管理模式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国外社区应急管理实践与借鉴美国社区应急管理在应急理念上,FEMA推广“防灾社区”建设,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促进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普通市民的通力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减轻各类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缩短恢复重建的时间。

队伍建设方面,社区应急反应小组,强调CERT 要以社区为基础,通过公共教育、培训和志愿者服务等内容,引导市民发挥主动性。

宣传教育方面,为了提高市民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公众的危机识,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市民的应急知识培训。

应急保障方面,有效配置和运行避难所,提供水以及食物等基础设施,社区居民仍然要提前准备应急物资。

澳大利亚社区应急管理应急保障:红十字会在多数地区开设了应急避难场所,帮助灾民顺利避难,鼓励志愿者参与到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工作之中应急理念:把社区看成是国家应急的基本力量。

将“以群众为主,群众、集体和国家力量相结合”作为减灾战略思想。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建立防灾教育基地、应急救援学校等,实施公共教育,同时,重视社区居民的防灾、救灾、自护、自救培训教育。

队伍建设:以志愿者为主体的抗灾队伍是社区备灾建设的核心组成。

州应急服务中心是众多志愿者抗灾组织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日本应急管理应急理念:“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自己的城市和社区自己保护”。

强调居民参与防灾活动,鼓励居民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明确规定市民在灾害发生时的职责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要求市民自觉配合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

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宣传时机开展宣传活动,此外,日本注重对中小学的教育及公众教育。

同时,通过媒体为公众提供各种灾害管理教育。

队伍建设:各地社区成立了许多“灾害管理志愿者”组织,这些志愿者组织准备有物料和药品,经常进行抢修救灾演练。

除此之外,各地区还成立了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防灾贩灾组织。

应急保障:建有地下应急供水池,简易厕所,设在学校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设在社区的防灾储备仓库,在城市社区建设了很多避难所在学校操场、绿地、小区广场等指定场所建立了临时避难所,要求公立中小学的室内避难所提供储备食品和药品等应急物资。

国外社区应急管理对我国的启示:第一,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应急理念的树立,更强调应急宣传和队伍的建设以及应急资源保障体系的完善。

在社区中,基层民众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只有依靠社区民众,才能实现准备充分,应对及时,恢复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第二,各国不仅有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而且及时整理和修订法律,确保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通过应急法律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增强公众的应急管理意识,明确公众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公众的自救互救的责任心,提升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第三,在加强公共沟通和提高国民公共安全教育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值得借鉴,即:将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到社区层面,通过预案演练等形式,强化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应急应对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站等动态机制弥补静态预案的不足;对灾害弱势群体、对农村、对落后地区,提倡灾害互助关爱精神。

第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重视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完善各类基层防灾应急组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鼓励和发展志愿者活动。

政府要帮助提高社区的抗御灾害和灾后自我恢复的能力,考虑如何制订扶持政策,如何建立伙伴合作机制,如何提供宽松的志愿者活动平台。

二、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社区应急管理存在行政化倾向行政化倾向是指政府对于本属于社区内部自治的事务采用大包大揽的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区本身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空心化,与此同时也使社区自治组织身上显示出了较为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性社区。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单位,其目的在于实现社区居民自治。

然而,在社区应急管理过程中,社区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以预防、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动力不足,思想上存在着单纯依赖政府救灾的倾向,社区日常安全活动以及安全事件则基本是由政府强制性安排与处理,社区居委会只能按照政府要求办理。

社区自身的自治功能没有得到相应发挥,居民的安全意识无法得到培养与提高,政府承担了过于繁重的应急管理任务。

社区应急管理存在行政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政府对于行政权力的垄断特点突出。

在社区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

社区体制改革更多使整个行政体制内权力重心下移,这种改革并没有减少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过大权力和包揽过多公共事务,而是增加了街道的权力,把对社区自治组织的指导关系变成了事实上的领导关系。

政府超越了本来的职能、权限,包揽了过多应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职能。

2.社区居民应急意识淡薄社区居民应急意识淡薄的原因:一是社区居民依赖性强。

二是居民对公共安全认识不到位。

三是城市生活的流动性强。

四是社会转型期。

3.社区志愿者队伍实效性匮乏社区应急志愿者存在的问题:缺乏资金、社区应急志愿者缺乏应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社区志愿者流失率高成因分析:缺乏保障机制自身筹集资金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其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

应急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胁,政府未能给应急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保险,难以保证应急志愿者的权益。

缺乏培训机制应急救援是一项危险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要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

但社区应急志愿者大多数都未接受培训缺少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缺乏导致人们往往把志愿者当成免费劳动力使用,易导致很多志愿者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承认,就会影响实际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志愿者成员参与应急管理的低效与懈怠。

社区应急资源整合不足社区应急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社区的人、财、物资源尚未纳入统一的平台进行指挥协调,各类人力资源、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等方面的储备,未有进行合理配置,社区应急资源难以综合管理和统一调配。

社区应急资源整合不足的原因分析:一方面,社区具有种类多样,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社区的类别和管理主体很难清楚地划分。

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各社区组织的管理盲区。

另一方面,长期单位制的惯性。

个人对单位的认同意识和参与意识很强,但社区归属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弱。

社区应急管理机构缺乏足够权威,无法实现安全事务的统一管理。

导致很多社区协调不力,资源整合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应急信息系统不尽完善社区应急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原因:由于技术水平及资金不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社区应急管理中,由于分工协作,许多可以被大家共享的信息基本上散落在各科室、个人手中,平时又缺乏交流,使得社区应急信息无法共享,从而导致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准确地向外界公布信息,并且与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影响突发事件解决的效率。

三、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的新路径--协同模式1.社区应急管理的新路径--协同模式社区应急管理的全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NPO、企业部门与社区家庭及居民)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的应急规划与预案参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协同作战,在这一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中针对潜在的或者已显现的危机,协同实施系列性的控制活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置和消除突发事件。

在该模式中,各主体在既定的法律框架内,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司其职,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上是监督、指导的关系,政府部门与其他主体主要是协调与协同的关系,而非简单的行政指挥;而各主体的应急参与途径和方式应该在社区应急规划(预案)中有明确而具体的说明,并通过多次演练熟悉各自的职责与行动方式,从而提高社区的整体应急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以及媒体机构在宣传教育、尤其是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模式的特征:立足并依托于基层力量符合法治原则的要求适宜的社区应急规划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进行社区灾害的调查分析,确定社区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应急目标,确定相应的重大措施。

详细规划是分灾种的并详细说明如何采取和实现具体的防灾抗灾措施,减少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较高的社会参与度较高的社会资本存量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模式的参与主体分析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

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以及志愿精神等特点,因此在贴近公众、整合民间资源,发挥公众的志愿精神以及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非营利组织一般在灾害发生的初期作用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政府体制逐渐恢复功能并发挥作用,非营利组织往往要让位于政府。

营利组织(企业)1)在一定区域的突发事件往往会给该地区的企业带来直接威胁,或因为生产链的造成间接的损失。

2)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应急得到媒体的宣传报道,这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积极正面的形象,进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3)企业是专业救援的技术载体,如化学品、核泄露等高技术含量的应急救援中,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不可替代。

救灾行动中,需要私营通讯、电信运营商等相关企业的充分参与。

4)公共服务部门私营化浪潮,也决定了社区应急管理中必须重视企业的作用。

公众灾难中,自我救助是第一位,互助是第二位,公助是第三位。

自救非常重要,政府组织的救援往往滞后于居民的自救和互救,大量救助生命的活动,在专业救援队到来之前就展开了。

成立社区自救志愿队积极开展防灾训练、防灾知识普及、防灾演习活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大大减轻人员伤亡损失。

动员社区公众参与应急救援,可以提高社区的救治能力,降低救治成本。

公众参与应急管理是一种自发性行为,而不是政府的强制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