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无机化学-第7章 化学键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用离子性百分数来表示键的离子性 的相对大小。
离子性百
离子性百
离子性百
∆ 分数/% ∆ 分数/% ∆ 分数/%
0.2
1
1.2 30
2.2 70
0.4
4
1.4 39
2.4 76
0.6
9 1.6 47
2.6 82
0.8 15 1.8 55 2.8 86
1.0 22 2.0 63 3.0 89
一般认为,
∆ > 1.7,发生电子转移,主要形成
离子键。
∆ < 1.7,不发生电子转移,主要形
成共价键。
7―1―3 离子键的强度
键能 1 mol 气态分子,离解成气态原子 时,所吸收的能量,为离子键的键能,用 Ei 表示。
以 NaCl 为例 NaCl (g) —— Na (g) + Cl (g)
H = Ei 键能 Ei 越大,表示离子键越强。
H4
Na+(g) +
Cl-(g)
这就是玻恩-哈伯循环,据此由已知的热 力学数据,可以计算晶格能。
Na(s)
+
1 2
Cl2(g)
H6
H1
H2
Na(g)
Cl(g)
H3
H4
NaCl(s) H5
Na+(g) +
Cl-(g)
其中 H1 是 Na(s)的原子化热 A。
Na(s)
+
1 2
Cl2(g)
H6
H1
H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a(g)
Cl(g)
H3
H4
NaCl(s) H5
Na+(g) +
Cl-(g)
H2 =
1 2
D ,是
Cl2(g)的解离能
D
的一半。
H3 是 Na(s)的第一电离能 I1。
Na(s)
+
1 2
Cl2(g)
H6
H1
H2
Na(g)
Cl(g)
H3
H4
NaCl(s) H5
Na+(g) +
Cl-(g)
H4 = -E1,是 Cl 的电子亲和能 E1 的相反数。 H5 = -U,H5 是晶格能 U 的相反数。
玻恩 (Born)和哈伯(Haber)根据盖 斯定律建立了著名的玻恩―哈伯循环,用热 力学计算的方法解决晶格能的问题。
例如,可以将反应 NaCl(s) —— Na+(g) + Cl-(g)
设计在一热力学循环过程中。
Na(s)
+
1 2
Cl2(g)
H6
H1
H2
NaCl(s)
Na(g)
Cl(g)
H5
H3
也就是说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
静电引力 F 符合公式
F
q1∙q2 r2
q1,q2 分别为正负离子所带电荷量,r 为正负离子的核间距离。
所以,离子的电荷越大,离子间的距离 越小,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越强。
静电引力的实质,决定了一个离子与任 何方向的电性不同的离子相吸引而成键,所 以离子键无方向性;
-H5 =(H1 + H2 + H3 + H4)- H6

U = H1 + H2 + H3 + H4 - H6
=A+
1 2
D
+
I1- E - f Hm
U=A+
1 2
D
+
I1- E - f Hm
U = 108 + 121 + 496 - 349 + 411 = 787(kJ•mol-1)
以上是利用玻恩-哈伯循环讨论 和计算晶格能。
而且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则彼此吸 引,即离子键无饱和性。
但是每个离子周围排列的相反电荷离子 的数目是一定的,这个数目是与正负离子半 径的大小和所带电荷多少等有关。
离子键形成的重要条件就是元素之间的 电负性差值较大。
一般来说,元素的电负性差越大,形成 的离子键越强。
化合物中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离子键,即 使是 CsF 的化学键,其中也有部分共价键的 性质。
晶格能 在标准状态下,将 1 mol 离子 型晶体分解成 1 mol 气态正、负离子时需要 的能量,用 U 表示。
以 NaCl 为例
NaCl(s)—— Na+(g)+ Cl-(g) H = U
晶格能 U 越大,表示晶体分解成离子时 吸收的能量越多,说明离子键越强。
晶格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直接测得,但 是可以通过热化学方法从有关的实验数据间 接计算得出。
V
0
r0
r
当 r = r0 , V 有极小值 Vr0 此时体系
最稳定。
V
0
Vr0
r0
r
即此时正、负离子之间形成了稳定的 化学键 —— 离子键。
V
0
Vr0
r0
r
7―1―2 离子键的性质
从离子键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当活泼 金属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发 生电子转移,形成正、负离子,正离子和负 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 键。
玻恩 (Born)和兰德(Lande)从静电 引力理论出发,推导出计算晶格能的玻恩— 兰德方程:
U=
138490 Z+ Z―A r
(1 ―
1 n

Z+,Z― 分别为正负离子的电荷数; A 为马德隆常数,与晶格类型有关; r 为正负离子半径之和; n 为玻恩指数。
离子键的强度通常用晶格能的大小来 衡量。
Na(s)
+
1 2
Cl2(g)
H6
H1
H2
Na(g)
Cl(g)
H3
H4
NaCl(s) H5
Na+(g) +
Cl-(g)
H6 是 NaCl 的标准生成热 fHm 由盖斯定律得:
H6 = H1 + H2 + H3 + H4 + H5
由 H6 = H1 + H2 + H3 + H4 + H5 得 H5 = H6-(H1 + H2 + H3 + H4) 所以
q +∙ q —
V = ― 40 r
+
A
e―
r ρ
下面是 Na+ 和 Cl- 彼此接近的过程中, 势能 V 的变化曲线
V
0
Vr0
r0
r
r > r0 当 r 减小时,正负离子靠静电 相互吸引,势能 V 减小,体系趋于稳定。
V
0
r0
r
r < r0 当 r 减小时,V 急剧上升。 V 0
r0
r
因为 Na+ 和 Cl- 彼此进一步接近时,电子 云之间的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
第7章 化学键理论概述
主要内容
1
离子键理论
2
共价键理论
3
金属键理论
4
分子间作用力
7-1 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科塞尔(Kossel)提 出离子键理论。
7-1-1 离子键的形成
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 为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形成稳定的 离子。
正、负离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结合在 一起,形成离子化合物。
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就是离子键。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距离为 r,带相反 电荷 q+ 和 q― 的正、负离子间势能 V 吸引 为
q +∙ q —
V吸引 = ― 40 r
当正、负离子充分接近,r 极小时,离子 之间的排斥作用的势能 V 排斥 迅速增加。
V
排斥
=A
e―
r ρ
因此,正、负离子之间的总势能与距离 r 的关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