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仪器设计的精度理论
绪论仪器精度理论
绪论 误差的基本概念
➢引用误差
示值误差是用仪器中各示值点上的绝对误差来表示,通常取 最大值。
特定值又称引用值,测量范围上限或全量程。 例如P3 的例子 国家标准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将某些专业的仪器仪表按引用 误差的大小分为若干准确度等级,例如将电压表分为0.05、 0.1、0.2、0.3、0.5、 … 、5.0等11个等级,符合某一个等 级 S 的仪表说明该仪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各示值点的引用误 差不超过 S %。
为长度单位,定名为“米” 已米的十分之一长度为立方作为容量的单
位,定义为“升” 已一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C°的重量(质量)
作为重量的单位,定名为“千克” 1875年签定“米制公约”,成为国际上通
用的计量单位制。
绪论 基本术语
7、计量-----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米、千
➢力学计量包括质量、容量、密度、压力、真空等。
绪论 基本术语
7、计量-----分类
➢电磁计量是根据各种电磁原理,对各种电磁物理量 进行的测量,包括电流、 电动势、电阻、电感、电容、 磁场强度等。
➢无线电计量是无线电技术所用全部频率范围内从超 低频到微波的一切电气特性的测量,包括高频电压、 功率、噪声、衰减、失真度等。
7、计量
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 动。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 单位统一是指计量单位的统一,它是量值 统一的重要前提。 量值准确可靠表征的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 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定量描述用误差或不确定度。
绪论 基本术语
7、计量----米制
米制是18世纪末由法国创立的一种计量单位制 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
仪器精度理论
1.什么是灵敏阈,分辨力,举例说明。
仪器的灵敏阈是指足以引起仪器示值可察觉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值。
被测量改变量小于这个阈值,仪器没有反应。
一般说来数字仪表最末一位数所代表的量,就是这个仪表的灵敏阈。
对于指针式仪表,一般认为人能感觉到的最小改变量是0.2分度值,所以可以把0.2分度值所代表的量作为指针式仪器的灵敏阈。
灵敏阈与仪器的示值误差限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仪器的灵敏阈小于示值误差限,而示值误差限应小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例如1台500N电子拉力试验机在显示屏末尾数产生可觉察变动的最小负荷变化为0.1N,则此试验机的鉴别力阈为0.1N。
分辨力是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中对其最小示值差的辨别能力。
通常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标尺分度值的1/2~1/10,即用肉眼可以分辨到一个分度值的1/2~1/10;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的分辨为末位数字的一个数码,对半数字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末位数字的一个分度。
例如某仪表的量程为0-1.0000v,为5位数字显示,可说仪表的分辨力为10uV。
2.提高仪器精度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P11。
3.选择一种精密测量仪器,说明现代精密仪器的基本组成。
(1)基准部件:基准部件是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仪器精度的主要环节。
(2)感受转换部件:感受转换部件的作用是感受被测量,拾取原始信号(3)转换放大部件:将感受转换来的微小信号,通过各种原理(如光,机,电,气)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放大,成为可使观察者直接接收的信息,提供显示和进一步加工处理的信号(4)瞄准部件:瞄准部件的主要要求是指零准确,一般不作读数用,故不要求确定的灵敏度。
(5)处理与计算部件:包括数据加工和处理,校正和计算等。
(6)作用是显示测量结果。
(7)驱动控制部件:主要有基座和支架、导轨和工作台,轴系以及其他部件,如微调和锁紧、限位和保护等机构。
(参考《现代精密仪器设计》)微器件装配系统4.接触测量工件的轮廓时,会形成何种误差,如何补偿?P70①测量力引起的接触变形接触测量时,测量仪器必须有足够的测量力,以保证测头与被测件可靠地接触。
仪器精度理论
为什么会产生原理误差?
1)采用近似的理论和原理进行设计是为了简化设 计、简化制造工艺、简化算法和降低成本。
2)有些情况是由于理想的原理在设计中难以实现。
设计仪器时首先应分析原理误差。
分析原理误差的途径:
将仪器各个组成环节之间的实际关系与设计、计 算时采用的理论关系进行比较,如有差异,则存在原 理误差。
仪器的静态特性:当输入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变
化十分缓慢时,输出Y与输入f(x)之间的关系。
希望呈线性关系
实际为非线性关系
仪器的线性度:
2、示值误差与示值重复性
•示值误差 •示值重复性
3、灵敏度与分辨力
•灵敏度 •分辨力 4、仪器的稳定性与漂移 •稳定性
•漂移
5、滞差
(二)仪器的动态特性与精度指标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 粗大误差
一个正确的测量不应包含粗大误差,在误差分析时, 主要分析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应剔出粗大误差。
(2)按被测参数的时间特性区分
•静态参数误差 •动态参数误差 (3)按误差间的关系区分 •独立误差 •非独立误差
3、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Δi=xi-xo
能反映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电场 磁场 湿度 压力
2-3 仪器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仪器误差分析
是为了寻找影响仪器精度根源及其规律。
仪器误差计算
是确定其对总精度的影响程度,以便正确地选择仪器设 计方案,合理地确定结构和技术参数,合理地设置误差 补偿环节----得到满足要求的总精度。
误差分析: •寻找仪器的误差源; •计算分析各个源误差对仪器精度的影响;
C2 仪器精度理论
主要内容: 分析影响仪器精度的各项误差来源及特性 研究误差的评定和计算方法(重点) 研究误差的传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 仪器误差的分析与合成(重点) 仪器误差的设计与分配(重点)
仪器精度与精度设计示例解读
3.2.2 误差的性质
1. 随机误差的性质
(1)随机误差的特性 最常见的典型的误差分布为正态分布,其曲线方程式为:
2 1 y ( ) exp 2 2 2
随机误差具有的几个重要特性: 1) 随机误差的对称性 ; 2) 随机误差的单极值性 ; 3) 随机误差的抵消性; 4) 随机误差的有界性
3.1.2 精度分析的两个过程
1.精度分配:
从仪器总体精度和给定的技术要求出发进行误差分配, 确定光电仪器的结构参数和尺寸;拟定合理的工作方法和 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合理地选择配合精度和公差大小; 制定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这个过程又称为精度设计。
2.精度综合:
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条件,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先确定各零、部件的精度,再进行误差的综合而求得仪器 的总精度,这个过程又称为误差综合。
3.1.2 精度分析的两个过程
完成总体精度分析的任务可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设计新产品时,可预估该仪器可能达到的精度,避免 盲目性,防止不应有的浪费。 (2)在某些以精度为主要指标的产品改进设计中,通过 精度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总体精度的主要误差因素,因而 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精度。 (3)在精密仪器中,精度和稳定性为仪器的基本功能, 通过精度分析和成本的计算,为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依据。 (4)把允许的总误差合理地分配到各误差源,为制定公 差、工艺、装调等技术条件提供依据。 (5)在鉴定测量仪器时,通过总体精度分析,可以合理 地制定鉴定大纲,选用合适的鉴定手段,并由实际测得的 仪器中各主要零、部件的误差综合为仪器的总误差。
3.2 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误差的性质
3.2.1 误差分类
仪器精度理论课程报告
仪器精度理论课程报告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部分第一章绪论一、误差1、定义:误差=测得值-真值(1)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可能为正值或负值)修正值=真值-测得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绝对误差可评价其测量精度的高低;对于不同的被测量,用相对误差评价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3)引用误差:指一种简化和使用方便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 =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或全量程)2、误差来源:测量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3、误差分类(1)系统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标准量值的不准确、仪器刻度的不准确引起)(2)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
(仪器仪表中传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变形引起)(3)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二、精度定义: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可用误差大小表示精度高低。
分为准确度(系统误差的影响),精密度(随机误差的影响),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影响)三、有效数字1、定义: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从左边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最末一位有效数字应与测量精度同一量级。
2、数字舍入规则(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2)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不变(3)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末位为奇数时则末位加13、运算规则:加减运算时,以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乘除运算时,以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
四、习题1-4 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µm,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解:Δx=x-x0,则x0=2.31m-20µmγ=Δx/x0=20×10−62.31−20×10−6×100%≈8.66×10-4%1-5 使用凯特摆时,g由公式给定,今测出长度为,振动时间T为,试求g及其最大相对误差,如果测出为,为了使g的误差能小雨0.001m/s2,T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解:由得,对进行全微分,令,并令代替,得,最大相对误差为:由,得,有1-7 为什么在使用微安表等各种电表时,总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解:设微安表的量程为0~Xn,测量时指针的指示值为X,微安表的精度等级为S,最大绝对误差≤XnS%,相对误差≤XnS%X,一般X≤Xn,所以X越接近Xn相对误差越小,故在使用微安表时,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
仪器精度理论
Iy arctan( ) Ix
arctan(
Iz (I x )2 (I y )2
)
3
精度分析
>>
1.振速传感器灵敏度响应对测向精度的影响
2.信号的信噪比对测向精度的影响
2 4 4 1 D[ ] var( ) [ 2n n ] 4 3 s s 2 4 n 1 4 n D[ ] var( ) [ 2 4 ] 3 s s
2 n 2 s
为声噪比倒数
3.系统各通道幅相频不一致性对测向精度的影响
水平方位角的偏差与振速z通道 与振速y通道的幅频不一致性有 关.当相差3 dB左右时,水平方位 角的估计偏差达到10°.
4.信号的波达角对测向精度的影响
因为矢量水听器具有8字形指向性,所以 对于各个方向来的信号的接收强度是不 一样的,所以信号的波达角对于精度是 有影响的
2.平均声强法估计目标空间方位
在各向同性噪声场中,矢量水听器接收信号,如果 噪声源独立,均值为零,则 x方向的平均声强为
I x ps (t ) vxs (t )
结合振速分量公式可得
I y ps (t ) v ys (t )
I z ps (t ) vzs (t )
1 Ix p(t ) 2 cos cos c 1 Iy p(t ) 2sincos c 1 Iz p(t ) 2 sin c
vx v(t ) cos cos
vy v(t ) sin cos
vz v(t ) sin
结合声压和振速关系
1 v( x, t ) p( x, t ) c
第三章仪器精度理论
特点—— 有大小、方向和量纲; 不反映精细程度。
2.相对误差
x x0 x0
x0
特点—— 有大小、方向、无量纲; 反映精细程度。
3. 极限误差(精确度):误差的极限范围
max t t 3(概率99.7%)
n
x
x0
2
i1
n (均方根误差)
特点—— 有大小、量纲和范围; 反映精确度。
Z α
f′
2.方案误差——采取不同方案造成的误差。
大地测量——
A2
A2
b2 b1
D D
A1 β2 β1
B a
方案 一
A1
β
β
C
B a1 C1
C2
a2
方案 二
2.方案误差——采取不同方案造成的误差。
大地测量——
方案一:B、C相离为a,C可转动, 转角由度盘读数。
b1 atg1
实D 际 b读b22 数b:a1tgDa2tga22 tg11
……
防止措施——
(a)避免间歇; (b)调整自振频率; (c)防振地基、垫; (d)柔性环节(波纹管)
§ 3.3 仪器误差计算
一、误差独立作用原理
仪器输出和零部件参数关系的表达式—— y0 f x, q01, q02,, q0n
零部件有误差时:
q1 q01 q1 q2 q02 q1
实际输出
二、仪器精度
精度(Accuracy)与误差概念相反;精度高、低用误差来衡量。 误差大,精度低;误差小,精度高
精度——
准确度——系统误差大小的反映; 精密度——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精确度——系统+随机 的综合;
1.复现精度(再现精度)
仪器精度分析与精度设计示例PPT课件
3.1 概 述 3.2 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误差的性质 3.3 仪器的误差来源 3.4 仪器的精度 3.5 仪器的精度计算方法 3.6 仪器的精度设计
3.1 概 述
3.1.1 精度分析的意义
所谓光电仪器的总体精度分析,就是对整台仪器中 光、机、电各部分的误差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和 综合的过程。
(4)把允许的总误差合理地分配到各误差源,为制定公 差、工艺、装调等技术条件提供依据。
(5)在鉴定测量仪器时,通过总体精度分析,可以合理 地制定鉴定大纲,选用合适的鉴定手段,并由实际测得的 仪器中各主要零、部件的误差综合为仪器的总误差。
3.1.3 测量误差和仪器误差
一般光电仪器和精密仪器的精度可分为仪器精度与测
随机误差不能用实验方法加以修正,可以通过多次测 量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系统误差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变化称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虽然有着确定的规律性,但它的规律性常常 不易为我们所认识,多次重复测量不能减少它对测量精度 的影响。
2.系统误差
(1)已定系统误差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可用明确的函数式表
3.1.2 精度分析的两个过程
1.精度分配:
从仪器总体精度和给定的技术要求出发进行误差分配, 确定光电仪器的结构参数和尺寸;拟定合理的工作方法和 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合理地选择配合精度和公差大小; 制定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这个过程又称为精度设计。
2.精度综合:
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条件,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先确定各零、部件的精度,再进行误差的综合而求得仪器 的总精度,这个过程又称为误差综合。
总体精度分析的意义并不在于使总误差越小越好。 仪器总体精度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仪器 所需要的精度。
第三章2 测量仪器精度分析
a a e2 ds0 y 0.0005 y 0.0005s 2f 2f
e2 与s成正比,∴该项误差可通过减小s来减小。
3. 测杆与导套之间的配合间隙Δ所引起的误差e3
测杆与导套之间的配合间隙Δ引起 测杆的倾侧,一方面,使量杆在测量线 方向上有长度变化(如图):
e30 l l cos l (1 cos ) l 2 sin
1—反射镜;2—目镜;3、19—示值范围调节 螺钉; 4—光学计管; 5—螺钉; 6—立柱, 7—横臂;8 —横臂紧固螺钉;9—横臂升降螺 母,10一底座;11一工作台调整螺钉;12一 圆工作台;13 —测杆抬升器; 14—测帽; 15 —光学计管固定螺钉;16 —偏心调节螺钉; 17 —偏心环固定螺钉;18 —零位微调螺钉
测量理论值当反射镜为垂直光轴时像与原像重合当测量时测杆移动s距离后反射镜绕支点摆动tgtg数有关就仪器而言该项误差是未定系统误其范围具体值不确定但对某一测量量而为减少该理论误差实际的仪器在结构上设计了综合调节环节来补偿该误差通过调整杠杆长度a来实现
第四章
测量仪器的精度分析
思考题
• 以立式光学计和球径仪为例,分析仪器 的测量精度。
12 2 2
⒋ 读数误差
人为读数必然引入误差,除粗大误差不计,仪器单 次读数误差可以估计为仪器分度值的 1/10(Δ40)。由于 光学计确定一个量值需要两次读数,∴读数误差应为两 次的平方和根:
2 40
二、误差的传递分析计算方法
误差的传递分析计算:将源误差Δi折算到仪器被测量si(输 入)的变化值——仪器(局部)误差的过程,得出:
原理
当反射镜为垂直光轴时,像与原像重合, 即y =0。 当测量时测杆移动s 距离后,反射镜绕支 点摆动φ 角。且:
3 精密仪器设计的精度理论
便算法,取d0=3.985mm,列表计算(见表 1),得
3.1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随机误差 表 1
di' di d1
3.1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随机误差
1 d d 0 di n i 1
n
= 3.985mm+ =3.9858mm
×8×10- 3mm
3.1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分布:
随机误差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① 对称性: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同 ② 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③ 有界性 :随机误差只出现在一个有限的 区间内 ④ 补偿性:随着测量次数增加,随机误差 的算术平均值趋于0
x / n
对于等精度测量,有
1 2 ...
测量次数n 越大,所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就越小 ,其可靠程度就越高。
3.1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随机误差 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
靠增加测量次数n 来给出更高精度的结果是有一定限 度的。这是因为:
(1)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x 与测量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随 着n 的增加, x 的减小速度下降。当n 较大时(如n>20), 靠进一步增大n 来减小 , 其效果并不明显。
3.1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灵敏度与分辨率 分辨率:仪器设备能感受、识别或探测的输入量 的最小值。 例如:游标卡尺的分辨率是 0.01mm ,千分尺的 分辨率为0.001mm。 要是测量精确度高,分辨率必须高,而分辨率 高测量精度未必高。
3.1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随机误差
6σ:品质管理概念,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疵。
第三章2 测量仪器精度分析
测量仪器的精度分析
思考题
• 以立式光学计和球径仪为例,分析仪器 的测量精度。
精度分析
1、分析影响仪器精度的各项误差来源及特性, 2、计算其大小和其对仪器总精度的影响程度, 3、由上得出仪器的综合误差/总体精度。
仪器的精度分析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内容:
1、寻找仪器的源误差; 一、误差的来源 2、计算局部误差;
0.45
3
p d(经验公式)。
上式微分:
2 1 d 0.45 3 p 3 pd
为测量力的变化Δp引起的误差。
⒊ 温度引起的误差
∵是相对测量,则由温度变化引起量块和测件在长度上有 变化,且由于被测件与量块在温度和材料上的不同,∴温度引 起的二者长度的变化也不同。 一般测量环境的标准温度为t0(=20℃~25℃),实际环境温度 为t,量块线膨胀系数为a0,则温度引起的量块的误差为:
(三)使用误差
又称运行误差。 产生原因: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变形、 零部件磨损和材料性质变化等引起的误差。
属性:一般为随机误差。
产生的原因也较多,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 况,采用合理的结构、材料和措施使之减小。
举例:立式光学计使用误差分析
仪器的使用方法—— 1、相对测量、接触式,
标准件 测量力 温度
理论误差Δs的补偿原理
为减少该理论误差,实际的仪器在结构上设计了综合调节环 节来补偿该误差——通过调整杠杆长度a来实现。 设将杠杆臂长调整为a1,则:
y y 3 s a1 ( ) 2f 2 f
而 s0 a y
2f
y y 3 s s0 s (a a1 ) a1 ( ) 2f 2f
若已知刻线的分划误差Δy,杠杆长度误差Δa,物镜焦距 误差Δf为已定系统误差源,用差分代替微分,则: y a ay s a y f 2 2f 2f 2f
第三章 光电检测仪器的精度理论
第三章光电检测仪器的精度理论§3—1 概述主要内容1.误差分类①按误差源分: 原理误差、制造误差、运行误差(方案、理论误差) (工艺) (使用、环境、磨损)②. 按数学特征分: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2.误差源光学: 成像误差;机械: 机构原理误差、零件及装配误差电子学: 运放倍率误差、元器件误差计算机: AD转换误差、计时误差、图像边缘处理误差等3.误差计算方法: 微分法、几何法、综合法4.仪器总误差计算一.研究光电系统的误差的基本方法1. 精度设计: 总误差分配各部分原始误差例: 游标卡尺总误差不超过0.02mm/3, 分配到导轨及两测量爪上去。
2. 精度计算(综合): 分误差(原理误差) 合成总误差。
二.光电仪器的精度指标1. 误差: 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仪器对同一尺寸的多次测量值的概率密度为高斯分布曲线(正态分布):f(x)= e-(x-μ)μ为数学期望(平均值) ; σ为均方差; δ=x -μ为随机误差, 示值落在μ-3σ< x<μ+3σ范围内的概率为P=0.9974, 几乎为肯定的事,这就是3σ规则。
用分布的一半(即3σ)表示精密度。
偶然误差分布规律有如下特点:A. 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B. 对称性: 绝对值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C.有界性: 在一定条件下, 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
D.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 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
利f(x)用这一特性, 我们经常取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测量结果, 可以减小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精度: 平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总称。
精度=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3.误差分类①. 系统误差Δ数学特征: 数值不变或有规律变化。
可以掌握其规律并补偿、消除。
例1: 艾宾斯坦原理, 令f′=H补偿阿贝误差Δ=(f′-H)α+α2l/2=α2l/2例2: 度盘偏心带来测角误差ΔΦ=e/r[sin(Φ+Φ0)] e为偏心量, r为度盘半径。
精密仪器设计教学课件(王智宏)第三章2
测量面 非测量面 标称长度
量块
量块的使用
• 量块——组合使用。 • 量块——成套生产(GB6093—85),我
国的共有17种套别,每套的块数分别为 91、83、46、12、10、8、6、5等。。 • 粘合性:测量层表面有一层极薄的油膜, 在切向推合力的作用下,由于分子间吸 引力,使两量块研合在一起的特性。
量块组套
总块数 83
尺寸系列 (mm)
0.5 1 1.005 1.01-1.49 1.5-1.9 2.0-9.5 10-100
间隔 块数 总块数 (mm)
-1 -1 -1 0.01 49 91 0.1 5 0.5 16 10 10
尺寸系列 (mm)
1.01-1.49 1.5-1.9 2.0-9.5 10-100
6个设计原则
1、 阿贝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测量链最短原则
4、坐标系基准统一原则
5、精度匹配原则 6、经济原则
问题: 6个原则的理解?
问题: 3个设计原理?
3个设计原理
1、平均读数原理 2、比较测量原理 3、补偿原理
问题: 3个原理的应用举例
基准部件
感受转换
转换、放大传输
爱彭斯坦1m测瞄 数准 据长、 处读 理机数
组,选取方法为: 36.745 …………………所需尺寸
- 1.005 …………第一块量块尺寸 35.74
- 1.24 …………第二块量块尺寸 34.5
- 4.5 …………第三块量块尺寸 30.0 …………第四块量块尺寸
三、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的确定
依据:仪器的功能、精度要求、测量范围、使 用要求和条件以及有关标准规定。 举例: (1)光学灵敏杠杆 (2)电容压力传感器 (3)杠杆齿轮式测微仪
测控仪器设计(2)
2 i
3)或然误差
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数列中,若某随机误差具有的特性是绝对值 比它大的误差个数与绝对值比它小的误差个数相同,则称此误差为或 然误差。
2 0.6745 3
2 3
2 v i i 1
n
2 《误差理论》 n 1 3
均方根误差、算数平均误差、或然误差均可作为随机误差评定的
i = xi -x0
n
1
2
, … ,则
n
该数列的均方根误差为:
i2
i 1
n
( xi x0 ) 2
i 1
2 ( x x ) i i 1
n
(贝塞尔)
单次测量标准差
n 1
注:
①所得的结果是数列均方根误差,不是测量结果的均
方根误差,它表明整个数列的离散程度,仅反映整个 测量过程的精密程度。
评定随机误差时,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的:
2.随机误差的评定尺度
①测得值不含系统误差及粗大误差;
②随机误差相互独立;
③是等精度测量; ④测量次数n→∞。
通常用均方根误差、算数平均误差、或然率误差(单次测量不可靠 性参数)来表征。
n n
1)均方根误差
设重复测量某值xi,得随机误差数列 ,
y kx
非线性误差: ( x) f ( x) k0 x :静态精度特性
规定特性 y0 k0 x 可根据静态特性曲线 f ( x) 的标定值用
最小二乘法或其它方法求得。
( x) max 线性度 100 % A
Bmax 0 100 % A
第3章 仪器精度设计与分析
(二)误差的分类
随机误差
按误差的 数学特征
系统误差 粗大误差 静态参数误差
按被测参数 的时间特性
按误差 间的关系
动态参数误差
独立误差:相关系数为“零” 非独立误差:相关系数非“零”
(三)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被测量测得值
x 与其真值(或相对真值)
x0 之差
x x0
特点:有量纲、能反映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a) 幅频特性
b)频域特性
Y ( j ) j ( ) H ( j ) H ( j ) e 实际仪器频率特性 X ( j ) 在频率范围之内与理想仪器相比所产生
的最大幅值误差与相位误差,就代表了仪器
的频率响应精度。 当频率响应范围为 0 时,最大幅值误差 为 H (0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为 1 时,由 下图可知仪器对该频率信号的测量结果幅值 误差为 H (1 )
第一节 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误差
(一)误差定义:所测得的数值 xi与其真值 x0之间的差
i xi x0 i 1,2 n
客观存在性 理论真值
误差 不确定性 特性
未知性
精度 表达
约定真值
相对真值
CODATA推荐的阿 伏加德罗常数值为
6.0221367 1023 mol1
激励下响应
y (t ) 。由于L (t ) 1 ,则
y (t ) L
1
H (s)
y (t ) ,与系统结构有关,
3) 频率特性:在频率域中描述动态仪器对变化激励信号的响应能力,
在正弦信号 x(t ) A sin(t ) 的作用下的响应 与输入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无关。
仪器精度分析与精度设计示例
计算表明,ΔD相当大,难以满足精密测量的要求
3.3.2 原理误差
(二)方案误差
②如图:在C处设置方向固定、但 可延刻尺移动的望远镜,并从刻尺BC 上读得两望远镜的距离a值。测量时, 镜C先后对准A1、A2两端,再刻尺上 读取a1和a2
由图可得:
D=A1B-A2B=(a2-a1)tgβ
刻尺BC是等间隔的,工艺性好,避免了方案原 理误差。
温度变化使仪器零部件尺寸、形状和物理参数改变, 可能影响仪器精度。
8.振动引起的误差
减小振动影响的办法有: (1)在高精度测量仪器中,尽量避免采用间歇运动机
构,而采用连续扫描或匀速运动机构; (2)零部件的自振频率要避开外界振动频率; (3)采取各种防振措施。如防振地基、防振垫等; (4)通过柔性环节使振动不传到仪器主体上。
1)设计过程中的原理误差,基本属于系统误差; 2)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原始误差,多数属于随机 误差。
3.3.2 原理误差
凡由于理论、方案、方法不完善而产生的误差 称原理误差。
光电仪器中常见的原理误差有:理论误差、方 案误差、技术原理误差、机构原理误差、零件原 理误差和电路系统的原理误差等。 (一)理论误差:是由于应用的工作原理的理 论不完善或采用了近似理论所造成的误差。 如激光光学系统中,激光光束在介质中的传播 形式呈高斯光束,当仍用几何光学原理来设计时, 则会带来理论误差。
响、消间隙、防振等。
3.4 光电仪器的精度
3.4.1 测量的精确度和精密度
1. 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就是测量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精密度是测得 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3.1.2 精度分析的两个过程
完成总体精度分析的任务可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设计新产品时,可预估该仪器可能达到的精度,避免 盲目性,防止不应有的浪费。
仪器的精度设计
仪器的精度设计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有的来源于上级下达的任务,有的则来源于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使用要求决定的。
计量仪器的精度指标一般取`总使用要求(即总的测量结果精确度)的1/10~1/3。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仪器取1/10,高精度仪器取1/3。
这是根据经验作出的粗略判断,并不十分合理,但在环境误差、运行误差很难确切估计的场合,这个经验数据仍然沿用。
2。
仪器系统误差的确定根据前述方法计算与合成的系统误差,其数值一般不应大于仪器总误差的1/3。
如果系统误差超过了这个范围,则说明初始数据不合理,应修改设计方案,或提高工艺要求,或考虑采取补偿措施。
3。
误差的分配部件误差与总误差的关系(1)等公差法等公差法是对各个误差源均给以相同的公差值,即式中,Δqi为各误差源的原始误差。
等公差法虽然简单,但不合理,因为仪器各部分的制造难易程度不同,而且各误差源的传递系数也不一样。
(2)等影响法等影响法是令误差源对仪器总误差的贡献相同,式中,dy/dq,是各项原始误差Δqi的传递系数。
等影响法考虑了传递系数的影响,比等公差法合理一些,但因没有考虑工艺条件,所以按等影响法算出的Δqi,有的可能要求偏高,有的可能偏低,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工艺的难易程度,对Δ¢qi进行调整。
(3)试探法试探法是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给定误差分配方案,然后进行验算和调整。
也可以对某些关键性环节做出实验给出数据。
例如对某种瞄准方法,可以先做出实验,得知瞄准误差的数值而不必等待分配。
(4)优化设计方法有人提出把仪器单次测量的`总误差作为目标函数,把仪器测量链上各环节的误差以及构造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各参数变化范围以及公差变化范围作为约束条件,构成有约束极小化问题,这就是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方法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在电子计算机己经广泛应用的今天,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是切实可行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大误差
是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此误差值 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一般是由于疏忽或错误,在 测得值中出现的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一旦出现这类误差, 应予以剔除。
精度
精度含义
精度与误差概念相反;精度高、低用误差来衡量。 误差大,精度低;误差小,精度高。
精度分为:
准确度:它是系统 误差大小的反映;
线性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z f tan
物镜
实际上为了减少工艺上的困 难,分划板是等间隔刻划的,即 形成如下关系:
z f
(tg )
f'
自准直仪的原理误差
z
原理误差来源分析
这样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原理误差z
z z z f tan f 3 f ( ) f 3 1 f 3 3
s 2 sin 0.2666 0.2705rad a 7.5 1 1 3 3 s a 7.5 0.2705 0.023686mm 于是原理误差为 6 6
原理误差分析方法举例
即原理误差几乎等于允许的示值误差,并大于 0.01mm 的刻度值,当然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示 值范围应加以限制。 3 a s 1 3 s a 6a 6 在结构允许的条件 a s 下应尽量加大臂长a s一定
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仪器示值的分散性,即精密度。 随机误差按其误差的分布规律,又分为:正态分布和非正态 分布两种。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每次出现的情况虽无规律,但在相同测量 或工艺条件下,其误差值是按统计规律变化的。并且, 在大多数情形下,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误差
非正态分布
大部分随机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但是大量的实践证明, 也有一部分随机误差的分布会偏离正态性,也就是产生了 非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故在误差理论中,除了要讨论正 态分布的误差外,还要研究非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
输出
通过量化将连续量转换成离散 量,必然存在类似于四舍五入产生 的误差,最大误差可达到1LSB的 1/2。此误差叫做量化误差。
若模/数转换有效位为n,输入模拟 量的变化范围为V0,通常用二进制最小 单位(Q = V0 / 2n )去度量一个实际的 模拟量,当NQ≤V<(N+1)Q 时,模/数 转换结果为NQ,由此产生量化误差, 不会超过一个Q。
原理误差分析方法举例
• 激光扫描光束在距透镜光轴为±y 的位置与多面棱体旋转 角度之间的关系: y f tan( 2 t ) f tan( 4 nt ) • 在与光轴垂直方向上的扫描线速度为
6Q 4Q 2Q
o
误差 Q
2Q
4Q
6Q
输入
图 量化误差 a)量化过程 b) 量化误差
o
输入
原理误差来源分析
机械结构
•凸轮 为了减小磨损,常需将动杆 的端头设计成半径为 r 的圆球头,将 引起误差:
h OA OB r sin 2 r tan sin r 2 cos r r cos cos
!
高精度仪器 — 低分辨率,达不到; 低精度仪器 — 高分辨率,不合理。
原理误差
造成仪器示值误差的根源:原理误差和原始误差。
原理误差:多为系统误差,可提出其表现规律,采取减
小误差的措施来提高仪器精度。
原始误差:多为偶然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制造、
安装、运行等使得仪器偏离理想位臵而产生的误差。 原理误差:在设计过程中,由于仪器的某些环节采用近似的 原理来代替理论上应有的正确装臵而产生的误差,或称为理 论误差。其误差表达式为
R — 端面齿轮的节圆半径 (R=56.55±0.05mm); a — 测头中心长度 (a=7.5±0.02mm); L — 指针长度; r — 轴齿轮的节圆半径。
R
2
1
a
杠杆百分表作用原理 1-测头 2-端面齿轮 3-轴齿轮 4-指针 5-刻度盘
原理误差分析方法举例
原理误差的计算
由杠杆表分表的作用原理图与其工作原理图可以建立以 下公式: s s a sin arcsin a a 由位移s引起的指针转角 为: R R s 杠杆百分表测头作用原理 arcsin r r a 由s 位移引起的指针末端的理 R s t L L arcsin r 论位移(弧长): a 此式表明杠杆百分表测量头位移量 s 和指针末端理论位移 t 之间的传动特性是非线性的。
相对真值: 如标准仪器的误差比一般仪器的误差小一
个数量级,则标准仪器的测定值可视为真值,称作相对 真值。
误差
残余误差
残余误差定义为
vi l i l li
l
i 1
n
i
误差的分类
n
li —测量值; l —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按误差的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和粗大误差三大类。
于是有:
t L
1 R s t L 6 r a
3
换算到被测量s上,则原理误差为:
s a s 1 a 3 6a 6
3
s
t R L (传动比i ) i a r
原理误差分析方法举例
上式说明,原理误差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在作用原理 图中,设杠杆表刻度值c =0.01mm,杠杆臂长a =7.5mm,示 值范围s =1mm,即 :
未定系统误差
具有系统误差性质的,但其大小或方向因其变化规律比较 复杂,或因实验条件所限,很难掌握的误差。因此只用它 的误差限e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误差不可能在测 量结果中进行修正。因此,在该误差合成中,通常按处理 随机误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误差
随机误差
(也称偶然误差)是指误差的绝对值和符 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的误差,但就其总体来说, 服从统计规律。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一些独立 因素的微量变化的综合影响造成的。
系统误差
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在测量过程中恒定不 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误差是可用理论 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可预测它的出现,并可进行调节 和修正。系统误差的大小,决定仪器的正确度。
误差
系统误差又可分为已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
是指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是确定的误差,或具有确定规律 的误差。前者可用调整仪器的方法来消除或在测量结果中 进行修正的;后者可按一定的规律或数学模型进行修正。
y y y0 f x f 0 x
y f ( x ) ——实际上采用的传动方程式;
——理想的传动方程式。 y0 f( 0 x)
原理误差来源分析
将仪器的实际非线性特性近似地视为线性, 采用线性的技术处理措施来处理非线性的仪器特性,由此 而引起原理误差。 例 测角望远镜或准直仪的原理误差 测角望远镜或准直仪是以分划板上的刻度 z 来反映角 度 的,即: 分划板
s
原理误差分析方法举例
为了使刻度盘容易制造,读数方便,采用了近似的传动 原理,使之线性刻度,即:
s a
R R s L r r a 当以指针末端理论位移代替指针末端实际位移量时,则 仪器的指针位移误差为: R R s s t t t L arcsin L r r a a
或
tan 1 3 3
自准直仪原理误差数据如下表所示:
<2 <2(0)
2 2
3 10
4 25
5 45
原理误差随着示值范围的增大而增大。
在长度计量仪器中,原理误差多数表现为用线性刻度代 替非线性刻度所带来的误差。
原理误差来源分析
近似数据处理方法
例 模/数转换过程中的量化误差 将幅度连续取值的模拟信号变为只能取有限个某一最小 当量的整数倍数值的过程称为量化。
a
R L i a r
i
矛盾! a不能任意加大
有些仪表为了减小 s,加大 a 又确保传动比 i 不致减 小,而采用了双杠杆或其它方式的传动。
原理误差分析方法举例
减小原理误差的方法
在测头转角已定的情况下,设法通过调整的方法,使机 构的原理误差达到尽可能小,这种方法称之为最佳调整法。
分析结果:实质上是当理想机构在 0 ~ +0 范围内工作 时,若调整量端臂长尺寸 a,使量杆工作转角 ≈0.870。在指 示范围(从零算起)的约 90% 处误差为最小,即达到最佳调 整,这时原理误差减小到未调整前的1/4,即a3/24。
第三章 仪器设计的精度理论
3.1 仪器精度理论中的基本概论综述
3.2 原理误差
3.3 仪器机构误差分析及常见误差计算方法
3.4 仪器精度设计与误差分配
3.5 总体精度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6 仪器精度和测量精度
仪器精度理论主要研究
影响仪器精度的各项误差来源及特性 研究误差的评定和估计方法
sin s 1 0.1333 0.1333rad a 7.5
于是原理误差为
1 1 3 3 s a 7.5 0.1333 0.002961mm 6 6
此时原理误差占杠杆表允许示值误差 0.015mm的 1/5,占一个 刻度值0.01mm的1/3。 如果示值范围s =2mm,即:
最佳调整法,对于杠杆百分表不一定有多大实际意义, 因为它的原理误差占的比例很小,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很难控
制量端在0~+0 范围内工作,但是这种方法在有固定零点
的杠杆齿轮式仪器中则被广泛采用。
原理误差分析方法举例
激光扫描测径仪的原理误差
3
4
5
6
7
8
9
2
2
1
图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