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和工资变化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刘琳钟慧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摘要:本文选取了我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Haskel和Slaughter(2001)中将贸易因素看做内生变量的研究方法考察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我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问题提供了一种经验解释。

关键词:制造业收入差距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254—01近年来,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成为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探讨研究。

本文借鉴了Haskel和Slaughter(2001)的研究方法,以商品价格来衡量国际贸易因素,假设商品价格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这些因素的作用间接影响工人的工资差距。

本文将进行一个两阶段回归并研究多个要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建立模型参考Haskel和Slaughter(2001)构建模型的方法并选取合适的变量具体建立模型。

第一阶段回归方程:12345678logititititititititit。

ituCONCuEXCHANGEuTARIFFuTRADEuCONCuEXCHANGEuTARIFFuTRAD E (Ⅰ)第二阶段回归方程:,。

ˆ 。

riZ。

riitjJVjit jt。

ri it (Ⅱ)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如下:(1)。

ri,itZ:影响国际贸易的各因素,这部分变量选取的是行业集中度(CONC、汇率(EXCHANGE)、行业外贸依存度(TRADE)和关税(TARIFF)及它们的变动。

其中本文在构建汇率这一指标时,借鉴了喻美辞(2008)将进出口单独分析的方法,分别以进口和出口数据对我国贸易量较大的四个国家或地区(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汇率单独进行加权计算。

行业外贸依存度用行业进出口总额与本行业工业总产值之比来表示。

对外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斯多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S-S定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步增多时,国内对资本要素的需求上升,这会导致市场上的利息率升高,资本所有者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随着该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的扩大,国内对于劳动要素的需求下降,从而工资水平会降低。

当然,这是从完全静态分析中推导出来的结论。

即使从动态角度来考虑,进出口贸易总是会使一个国家某些种类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增加较快,而其他一些要素所有者的增加相对较慢,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对结构必然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有较明显的改变。

这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在使一个国家作为整体有可能得益的同时,也会产生收入分配影响。

更具体地说,如果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和资本,则一个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贸易开放后,劳动者的收入会增加,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会相对减少,反之亦然。

二、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分析从上述理论分析中,我们发现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都是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和途径实现的。

纵观国内外观点,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可以大体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政府政策机制。

(一)商品价格机制基于前面的斯多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S-S定理):一个国家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步增多时,国内对资本要素的需求上升,这会导致市场上的利息率升高,资本所有者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随着该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的扩大,国内对于劳动要素的需求下降,从而工资水平会降低。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作为一个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贸易开放后,随着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多,国内对劳动要素的需求增大,导致工资水平上升,从而劳动者的收入会增加。

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数量相对较小,而且基于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导致国内对资本要素的需求下降,从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会相对减少。

(二)技术转移机制贸易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技术扩散影响收入分配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在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相互作用下,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从而人均收入提高,但每个人实际所得还取决于分配状况;另一方面,贸易带来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如偏向部门的技术进步,则会增加各部门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导致技术工人工资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扩大。

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影响的一个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影响的一个文献综述

的转 移来 克 服 其不 可 流 动性
, 三 ◆
1



体 化 的 进 程 中来 在 这 个 世 界 经 济体 系 中 各 国 按 照 自 己 的 比 较
。 。
国际 贸易对 于 工 资差异 影响的途 径
a n
优 势与其他 国家进 行 贸易
随着 出 口 的增 加 而 增 加

按照经 典 SS 定理



型 产 品 发 展 中 国 家应 该 是 出 口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发 达 国 家 的 收 入 差 距 应 该 是 不 断拉 大 的 而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收 入 差 距 应 该 是 不 断 缩 小 的

府 部 门 的 保 护 政 策 中额 外 获 得 收 入 在 取 消 关 税 后 这 些 部 门 利 润 相
, , ,
尔森 定 理 ( S
产 品进


定理 ) 此 定 理 在 H 0 定理 关 于



国 出 口 充裕要 素密集
易是主要 原 因

他指 出 如果 主要 原 因是 贸易 价 格 必 将 导致 低 技能

口 稀 缺 要 素 密 集 产 品 的基 础 上


得 出 国际 贸易收入 分配效应 的

劳动 者生 产 的产 品 的价格 下 降

所 有 国家都得 到 了完全 相 反 的结论
不 同 在进行 国际 贸易 时 将 会 出 口 本 国所 充裕 要 素密 集 型 的产 品 而

戴 枫 (2 0 0 5 )通 过 理 论 模 型 与 现 代 计 量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对 中

探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策略

探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策略

探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策略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常常被各大媒体所关注。

其实,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经济、政治、历史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1.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贸易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进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则在不断崛起。

这种变化导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升。

2. 工资和环境标准的差异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工资和环境标准较低,使得它们能够以低廉的价格生产出高质量的商品,进而侵占西方国家的市场。

西方国家认为,这种情况导致了它们的工业基础逐步被侵蚀和削弱。

3. 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被认为是造成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许多行业得以快速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这种政策不仅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造成了压力,也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带来了令人不满的竞争。

4. 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非常欠缺,这也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带来了许多困扰。

知识产权侵权不仅侵蚀了知识产权的制造商的利润,也给消费者带来了风险,这导致了贸易摩擦。

二、应对策略1. 打造高端制造业优势中国应该着眼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积极打造“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所描述的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该计划有助于在全球市场上建立高端品牌,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主动与外国知识产权所有者进行合作。

这不仅可以缓解贸易摩擦,还能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

3. 推进更多的市场开放中国应当推进更多的市场开放,让更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这可以增加中国的供应能力,并加速中国走向世界市场的步伐。

同时,这也可以减少外商在中国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4. 与外国政府开展对话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政府的沟通和对话,倾听对方的声音,并通过对话来解决争议。

国际贸易中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对各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减、工资水平的波动上,还涉及到劳动力技能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市场的整体格局变迁。

首先,国际贸易的扩张为一些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以制造业为例,当一个国家在特定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并能够大规模出口时,相关产业会迅速发展,从而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比如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不断提升的生产能力,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荣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和电子组装等领域。

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就业岗位流失。

当进口商品的竞争加剧,国内那些生产成本较高、效率低下的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甚至关闭,从而引发失业问题。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业在面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低价竞争时,出现了工厂倒闭和工人失业的情况。

国际贸易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在出口导向型产业中,由于需求增加和生产规模扩大,工人的工资往往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

但在面临进口竞争的行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应对竞争压力,可能会压低工人工资,或者减少工资的增长幅度。

这种工资差距的扩大可能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国际贸易还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获取更优质的人力资源,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劳动力。

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也会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而选择出国工作。

这种跨国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些国家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为劳动者个人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文化冲突、社会保障衔接等问题。

此外,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改变了劳动市场的竞争格局。

不仅是企业之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劳动力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全球化。

劳动者不仅要与本国同行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劳动者的竞争。

[国际贸易,工资,行业]浅谈国际贸易对进出口行业工资的影响

[国际贸易,工资,行业]浅谈国际贸易对进出口行业工资的影响

浅谈国际贸易对进出口行业工资的影响国际贸易对进出口行业工资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由于贸易导致进出口两个行业的工资增长,但工资差距较为明显。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全球化已成为世界趋势,国际贸易的讨论早已成为热点。

其核心议题之一就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波动。

本文基于简单而相关的Ricardian模型,并假定在进口和出口行业之间劳动力是流动的,来分析这两类行业的工资波动情况。

根据Marc J. Melitz的模型预测,生产力较低的企业最终会被赶出该行业,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力增加。

在贸易期间,出口厂商扩大生产,而只针对国内市场的厂商减产,甚至退出该行业,更多的生产企业重新分配市场份额和利润。

因此,总的生产率提高(J.Melitz, 2003, pp. 1695-1725)。

实证研究也支撑他的模型。

在智利,贸易自由化后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再分配,促进了贸易部门生产力的提高 (Pavcnik, 2002, pp. 245-276)。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在1990-2000年期间生产率增长最高的行业大多数是出口产业(Table4,Russell, Takac, Usher, 2004, pp. 31-42)。

在Ricardian模型中,一个国家的出口产业总是有比较优势的(Krugman Obstfeld, 2009)。

因此,自由贸易后产出价格持续增高。

出口部门的工资取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和产出价格决定需求 (Borjas, 2010) 。

参与世界贸易之后,两者都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因此工资增加。

然而,劳动力是流动的。

高工资的行业,将吸引来自进口产业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供给将增加,工资开始下降。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世界贸易使进口行业的输出价格下调,但一般生产力却增加。

此外,劳动力供给减少趋势也能导致工资增长。

依照Daniel A. Traca的结论,国内生产率影响劳动力的需求是显著的,周期性的物质生产力和反周期的价格效应直接影响劳动力的需求,后者通过减缓前者供应进行调整。

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的影响

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的影响

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全球化是一个多层次和复杂的现象,产生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逐渐变得紧密相连,而工资水平则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和变动。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同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和人员流动。

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增长,许多公司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低成本劳动力市场。

这导致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一方面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但也使得劳动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劳动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其次,全球化对工资水平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低工资和低福利的劳动力,这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这些国家。

这导致工资水平的不均衡,发达国家的工人可能会面临工资下降和工作机会的减少。

然而,一方面,低成本劳动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价格竞争,另一方面,高级技能劳动者可能会从全球化中获得更高的工资。

虽然全球化给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影响。

首先,国家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终身学习的机会。

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劳动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并获得更好的工资。

此外,国家还需要鼓励并支持跨国公司在本国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使得劳动力能够在全球化时代获得更多的机会。

其次,应加强国际劳动标准的监管和执行。

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低成本劳动力的剥削。

国际组织和政府可以制定更严格的法规和准则,要求跨国公司遵守社会责任和劳动标准。

此外,全球化也提供了机会和挑战,国家和公司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可以积极参与解决全球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和工资不公的问题。

通过推动公平贸易、促进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加强国际合作,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的不平衡可以得到缓解。

贸易开放影响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机制探讨——以制造业为例

贸易开放影响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机制探讨——以制造业为例
究现状来看 , 对该 问题 的研究 主要 是从贸 易开放对 个人 收入 分配 ¨ 和地 区收入 分配 的影 响角度

文 献综 述
G s n和 Tee 使用 美 国 18 at o rfr l 9 3年制 造 业细 分 行业 的数 据进 行 的 研究 发 现 , 名义 关税 衡 量 以 的贸易开放 和行 业 工 资之 间是 负相 关关 系 , 就 也
陈 怡
( 南京审计学院 经济学院 , 江苏 南 京 20 2 ) 109
摘 要: 制造业 对外 贸 易对我 国制造 业 的发展 起 着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同时也 间接 影 响 着制造
业各行 业的 工资差距 。 贸易开放通 过部 门间劳动力 市场分割 效应 、 贸结构的 变迁效应 、 义关 外 名 税 下 降效应 、 达 国家的“ 发 外购” 效应 、 术偏 向的技 术进 步效应 、 技 劳动 生产 率效应 六 个方 面的传 导机 制 间接 影 响 中国制造业行 业 间工资 差距 。加 大教 育投 入 、 挥 贸 易对低 收入 行 业 劳动 生产 发
率提 高的传递 效应 、 打破 行 业劳动 市场 的分割 、 予加 工 贸 易相 应 的政 策扶持 、 用政府 再 分 配 给 采 手段 等措施 有助 于缩 小行 业 间工资差 距 。
关键词 : 贸易开放 ; 收入 分配 ; 业 间工资差距 ; 行 机制 ; 制造 业
中图分类号 :2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7 —85 ( 1 )4 00 — 7 收稿 日期 :0 0— 6— 5 F4 A 1 2 70 2 0 0 — 0 1 0 6 0 2 1 0 2
业行业 间工资不平等的影响都不显著_ 。 9 J
国 内学 者 陈超 、 利 民利 用 19 姚 95年 至 20 04 年长 三角两 省一市 的面板 数据 以制 造业行 业 间收

案例 国际贸易与相对工资差距

案例 国际贸易与相对工资差距

案例国际贸易与相对工资差距相对工资差距指不同技术水平(或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

最简单的分类是将一个国家的工人分为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两组。

用wH代表该国高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wL 代表该国低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

这个国家的相对工资差距可以用高技术工人平均工资和低技术工人平均工资之比(wH/wL)来衡量。

因为这个比率反映了高技术能力的超额报酬,因此又被称为技能溢价(skill premium)。

至于如何定义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研究者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数据可获得性来确定。

例如,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工人可定义为大学文凭以上的劳动者,而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工人可定义为高中(或初中甚至小学)文凭以上的劳动者。

在缺乏教育程度数据的情况下,高技术工人还可近似地定义为不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non-production workers)或者白领工人;低技术工人则可近似地定义为生产线上的劳动者(production workers)或者蓝领工人。

为什么最近十几年相对工资差距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相对工资差距在许多国家呈扩大化的趋势。

先看美国。

从1967 年到1982年的十五年间,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工资差距从1.6下降到1.52。

而从1982年到1996 年的十五年间,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工资差距从1.52 上升到1.72,从1997年到2006年这十年间,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工资差距从1.72上升到1.83。

作为获取高技能的回报,高技术工人的工资理应高于低技术工人的工资,所以相对工资差距应该高于1。

美国1982 年前的十五年间相对工资差距呈下降趋势,一般被认为对美国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有正面意义。

但1982年以后美国相对工资差距的迅速上升,则被视为是一种负面的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对工资差距的上升趋势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发生。

Xu(2006)统计了1978年至1988年28个国家的相对工资差距变化率,他分析指出,在9个高收入国家中有8个国家相对工资差距上升,在11个中等收入国家中有8个国家相对工资差距上升,而在7个低收入国家中也有3个国家相对工资差距上升。

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个国家的就业形势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对就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分析其对不同国家和群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1.1 创造就业机会国际贸易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出口机会,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通过出口业务的增加,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2 促进技术转移国际贸易不仅能够促进商品的交流,也能够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转移。

当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这种技术转移能够促进就业,培养和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1.3 扩大就业领域国际贸易带来的市场扩大使得企业能够拓展业务范围,从而扩大了就业领域。

不仅仅是在出口行业,国际贸易还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物流、金融、信息技术等领域,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2.1 就业流失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萎缩和就业岗位的流失。

当国家面临竞争力低下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部分企业关停或裁员的情况。

这种就业流失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和社会稳定性的下降。

2.2 工资压力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可能带来工资压力。

一些国家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会降低劳动成本来降低产品价格。

这可能导致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2.3 不平等现象国际贸易的不平等现象也可能对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而一些贫困国家可能会因为竞争力不足而难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增加了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对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产生影响。

三、国际贸易对不同国家和群体的影响3.1 发达国家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通常会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对于贸易是否会提高劳动力工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可行的应对策略。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对劳动力工资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能够通过出口商品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可能会导致劳动力供需关系的改善,从而推动劳动力工资的提高。

国际贸易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资源来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

然而,国际贸易也可能对劳动力工资产生负面的影响。

首先是竞争压力的增加。

当一个国家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竞争时,一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可能会降低工资以降低成本,这将对劳动力工资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国际贸易还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从而导致劳动力失业和工资下降。

除了上述因素,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还与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特征有关。

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通常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他们所在的国家往往具有低劳动成本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

这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工资较低。

而在发达国家,尽管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由于高成本劳动力的竞争力下降,劳动力工资可能受到一定压制。

对于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负面影响。

首先,提高国内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这将使劳动力更具竞争力,并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其次,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力工资在合理范围内的稳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刺激研发和创新等手段,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劳动力工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将持续受到关注。

就劳动力工资来说,国际贸易既可能带来机遇,也可能带来挑战。

因此,各国应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与稳定,以确保劳动力工资能够合理增长,劳动者能够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红利。

工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工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工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工资差异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国际贸易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工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从贸易发展、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首先,工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发展方面。

低工资国家往往具有相对成本优势,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更低。

这使得他们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生产和出口商品,从而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制造活动。

以中国作为例子,中国拥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低工资成为制造业的吸引力,也成为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之一。

因此,工资差异对于低工资国家的贸易发展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

其次,工资差异对于劳动力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工资国家与低工资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异引起了劳动力的跨境流动。

以中高收入国家为例,人们往往会去低工资国家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种劳动力的跨境流动不仅可以满足低工资国家的劳动力需求,也可以提升高工资国家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

例如,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选择将生产外包到低工资国家,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因此,工资差异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最后,工资差异还对收入分配产生了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工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跨国公司在低工资国家设立生产基地,虽然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全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经济强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巨额收入,而一些低工资国家的劳动者则面临着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

这种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政治问题,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大挑战。

总之,工资差异对国际贸易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通过促进贸易发展、调节劳动力市场和影响收入分配,工资差异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工资差异带来的问题,如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和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制定公平公正的贸易规则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国际贸易发展。

国家间贸易战的影响

国家间贸易战的影响

国家间贸易战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开始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或实施其他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导致国际贸易关系紧张,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国际贸易战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战对经济的影响1. 减少出口:贸易战导致出口国对进口国采取报复性措施,会使得出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减少了国外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损害出口国的经济活力。

2. 增加进口成本:贸易战也会导致进口商品更加昂贵,导致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

由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也将上涨。

3. 改变跨国公司的贸易流动:在贸易战中,跨国公司会考虑自己的利润,逐渐适应并改变自己的贸易流向。

由于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转移市场,选择进入新的市场。

这样可能会导致贸易增加或减少,而且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这种变化可能会引起生产环节和供应链的混乱。

4. 市场失衡:贸易战可能会导致国际市场的价格不稳定,使得购买某些商品的消费者减少。

这种市场变动往往导致一些产业过剩或过度不景气,而其他产业则面临严重短缺。

5. 削弱经济:贸易战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力减缓,这就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用于国际贸易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资源也面临消耗,这将导致这些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二、国际贸易战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1. 上涨的物价:貿易战加上汇率波动会导致物价飞涨。

在贸易战中,关税和进口限制措施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进而使得消费者购买所需商品的费用增加。

2. 不稳定的价格:贸易战之后,市场上的价格经常变化且难以预测。

由于世界贸易体系的不确定性,市场经常呈现出变化的趋势。

这会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某些商品时感到疲惫。

3. 影响工资:贸易战会影响消费者的工资增长。

在贸易战中,企业的利润可能下降,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不能承担高薪而不降低其他支出或采取其他措施。

三、国际贸易战对企业的影响1. 成本增加:贸易战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从而导致产量和收益受到重大影响。

国际贸易的政策和环境变化分析

国际贸易的政策和环境变化分析

国际贸易的政策和环境变化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贸易也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政府关注的焦点。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政策和环境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政策和环境也在不断调整。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的政策和环境变化进行分析。

一、政策变化1. 贸易战贸易战是当前对国际贸易影响最大的政策变化之一。

美中贸易战、美欧贸易摩擦等事件,都对全球的贸易体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贸易战导致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多国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打击了市场信心,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2.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近年来不断推动的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是指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不受政府干预。

自由贸易政策的出现,给了企业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自由贸易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导致低工资和工作不稳定。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多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会对进口商品实行环保条款,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今年6月,欧盟推出《欧盟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旨在让欧盟成为全球的环保领袖。

这对进口商品和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二、环境变化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的自然灾害频发,比如火灾、洪涝灾害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了当地产业和进出口贸易。

气候变化问题也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关注,各国政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2. 天然资源消耗天然资源消耗是另一个环境变化问题。

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支撑,这些原材料消耗量越来越大,导致天然资源越来越紧张。

这也对全球经济与进出口贸易构成了风险。

纸浆、木材、矿石、化学品等原材料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进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

3. 垃圾处理随着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日益增多。

垃圾处理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

此外,各国政府制定的垃圾处理政策也对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国际贸易、全球化及全球价值链对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可能影响

国际贸易、全球化及全球价值链对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可能影响

国际贸易、全球化及全球价值链对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可能影响凯瑟琳·西米诺·伊萨克斯王宇译收稿日期:2021-05-07作者简介:作者凯瑟琳·西米诺·伊萨克斯为美国经济学家;译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博士。

本文发表于2021年3月,翻译于2021年4月。

摘要:国际贸易是推动就业、提高工资、促进收入分配的众多因素之一,对一国经济发展来说具有净积极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价值链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一方面,可以创造高效率、高收益和高增长;另一方面,也对一国经济或某个行业带来一定的扰动,增加风险隐患,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并对国际贸易中受损者给予一定的补偿。

关键词:国际贸易;全球化;全球价值链;就业;工资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1)05-0027-04DOI :10.19647/ki.37-1462/f.2021.05.004一、关于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

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通过贸易活动可以改善贸易双方资源配置,提高福利水平。

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每一个国家都可以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效率较高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换回自己不擅长生产的、效率较低的产品,从而提升整体福利水平。

与没有贸易活动的国家相比,国际贸易可以使一个国家充分利用自己的要素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多的消费。

进口而不是生产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是国际贸易的主要优势所在。

就美国情况来看,美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进口以下产品和服务:一是国内无法生产,或者国内可以生产,但生产成本非常高,不如进口合算;二是国内可以生产,但相比之下,外国企业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

很明显对于这些产品和服务,进口比自己生产更有利。

专题1 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

专题1 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传导机制
商品价格 微观主体行为 传导 机制 技 术 进 步
传导机制——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 传导机制
• 由SS定理
– 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 即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来它所密集使 用的那种要素的价格的上涨和另一种非密 集使用的要素价格的下降

传导机制——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传导机制
– (1)贸易开放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薪差距同时上升; – (2)工薪差距上升伴随着产业技术密集度的上升。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不完全竞争贸易模型
– Dinopoulos, Syropoulos and Xu(2001)
• 生产任何产品都需要投入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 • 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 单位生产成本可以写为: • 这里σ是垄断竞争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x 是任何一 种垄断竞争产品的产量。从上式可以求出高技术工人 和低技术工人的比率为: • 贸易开放使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 得对高技术工人的相对需求上升。
国际贸易与工薪差距
1 2 3 概念的界定 问题的提出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4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传导机制 5 进一步的讨论
概念的界定
工薪差距指不同技术水平(或教育程度) 的劳动者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
定义?
高技术工人 wH 低技术工人 wL
工资差距: 工资差距:wH/wL
这个比率反映了高技术能力的超额报 酬,因此也被称为技能溢价
工薪差距的上升必然源于高技术工人相对需求的上升效应大于相对供给的上升效应世界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中间产品贸易的中间产品贸易的比重大大提高了比重大大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了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升级迅速的出口结构升级迅速香港向中国大陆的外包活动在1976年到1996年期间平均增长了约27发展中国家贸易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上升到了2003年的55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的制造业产品甚至通常由发达国家出口的属于高端产品范畴的制造业产品

国际贸易对收入的影响.ppt

国际贸易对收入的影响.ppt
国际贸易对收入的影响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imf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技术贸易收入技术贸易收入额收入贸易条件非贸易外汇收入自由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收入的影响
函数假设
• 两个国家(中国 美国) • 两种产品(农业 工业) • 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与资本)
• W=P*MPL R=P*MPK
男生
市场工 家庭价


20
10
女生 15
25
3. 评价下列话语
• (1)中国企业必须要保持他们的竞争力,否则就会被世 界市场淘汰。
• (2)发展中国家不应该搞自由贸易,因为它们没有足够 的竞争力。只有在一个国家强大到可以直接迎接外国公司 竞争的时候,自由贸易才对这个国家有好处。
• (3)中国的工作水平低于美国的5%,所以中美间的自由 贸易会把美国的工作完全转移到中国,使得所以的物品都 在中国生产。
• (4)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为每小时0.5美元,如果我们允 许中国想出口多少产品就出口多少,那么美国工人的工资 就不得不降低到同样的水平。我们不可能在进口10美元的 T恤的同时不进口每小时0.5美元的工资。与低工资国家进 行自由贸易,对高工资国家不公平。
• (5)自由贸易剥削生产力弱的国家
• 婚姻经济学
• 1. 初期 • 2. 中期 • 3. 后期
• (二)特定要素模型 • 1. 假设 • X=f (Lx T) • Y =f (LY K) • L= Lx+ LY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规律
MPl Q
QX
0 X产品生产函数
L0
MPl
L 边际产出
• 劳动分配情况与工资收入水平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 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

知识点三: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知识点三: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同学们,本次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本章的第三个知识点“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什么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呢?◆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条件下,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相等,而且还会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

◆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模式如何,两国中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或租金率)。

◆该定理是萨缪尔森在H-O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我们通过图片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如图片所示,在贸易前,由于A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在两个部门生产中,A国比B国使用更多的劳动,即(L/K)A>(L/K)B。

A国两个部门生产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B国,A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低于B过,即(Pr/Ps)A>(Pr/Ps)B,因此A国劳动力工资率低,利率高,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一旦两国发生贸易,A国大米价格上升钢铁价格下降,对B国则正好相反,这种价格的变动会在长期引起生产的调整和国内部门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这种生产调整和要素流动会最终导致A国劳动市场上工资率上升,利率下降,B国工资率下降,利率上升,两国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缩小。

在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南北贸易和收入不均的案例。

美国1970年—1989年间,收入最高的10%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最低10%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25%。

为什么工资不均的现象在急剧增长呢?很多学者将其原因归之于世界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中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如韩国和中国。

事实上,新兴工业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比重正在迅速增长。

新兴工业化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包括服装、鞋类等其他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到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例如化学药品和航空航天产品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前景及薪资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前景及薪资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前景及薪资分析您需要后才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前还是个热门专业,入世,__高等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提出挑战又给予很大的发展机遇,该专业学生的__广阔,但要求会更高。

那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到底有这怎么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__又如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供需现状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必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将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使得以前冷的专业可能会热起来,以前热的也可能会变冷。

但有一种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必然会备受重视。

这种人才,就是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贸易谈判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外经贸人才。

实际上当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为数更少。

部分企业与外商的交往、谈判,靠临时借用不懂专业的翻译人员。

部分企业的产品出口靠代理商,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一定的制约。

入世后,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批准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贸人员不仅具有日常所需的听、说、写、译的外语能力,还应懂得国际外贸知识、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和国际经济、营销技术、基本的产品专业知识等。

随着与国外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增大,大批量地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__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到外贸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及国际市场的营销工作,到国家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工商贸易公司或企业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__一:市场/公关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和工资变化
作者:
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30期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国际贸易对工资的影响,贸易伙伴之间的整体工资水平情况,基于Hecksher-Ohlin模型预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显示贸易伙伴之间的工资趋同,此外,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显示在不同贸易阶段的趋同率不同。

【关键词】贸易伙伴工资波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全球化已成为世界趋势,国际贸易的讨论早已成为热点。

其核心议题之一就是不同国家的工资波动。

本文用著名的Hecksher-olin模型和不同国际贸易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解释和测试贸易伙伴之间的工资趋同性。

正如Hecksher and Ohlin预测,贸易合作伙伴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包括工资。

在Hecksher-Ohlin模型里,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O'Rourke & Williamson, 1994, pp. 892-916)。

在以下图2里,由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出版的2号工作文件(Sutcliffe, 2005),三种不同的国家间基尼系数的估计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全球贸易从而贸易额开始显着增加,基尼系数都有所下降,虽然程度是不同的。

这意味着,从那时以后收入不平等已经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尽管有很多重要因素驱动这一进程,国际贸易一定是最明显的因素。

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与先进的国家进行贸易。

其中最引人注意之一的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在以下图3中,基尼系数的估计不包括另一大经济体中国。

从1980年以来,两条曲线呈相反方向走向,并在1991年穿越对方。

这个图形表明,在1991年之前,中国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各地的收入水平。

但在1980年以后这一差距开始缩小。

而1991年以来中国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各地的平均值。

1978年中国采用开放政策后,测量出中国的收入水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不平等,这两条曲线的差异在那时大约0.035。

在2000年,差异是-0.031。

这个数字说明自从中国加入国际贸易后,工资水平已经迅速赶上来。

除了基尼系数外,还有其他有用的方法来衡量工资水平的波动。

其中之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这种方法最明显的优点是,它是用当地货币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消除了
汇率的影响。

此外,测量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国家的收入不考虑行业的差异。

因此,适合使用此方法来找出在双边贸易中工资水平的变化趋势。

本文分析的第一对贸易伙伴是中国和美国。

从中美商务委员会的统计(美 - 中国商务理事会)2009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量达到298.3亿美元,是2000年以来的三倍。

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显示。

近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9.18%,而美国只有1.40%。

20年期间,中国每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美国高得多。

尽管两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是流动的,但因为地理、语言和文化障碍,影响不明显。

因此,工资趋同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国际贸易,可以很好地解释Hecksher-Ohlin模型。

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日本。

也使用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分析这两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2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高达9.18%,日本增长率只有0.92%。

1991年以后,日本的增长率是非常低的,出现几年负的。

这表明,开始与日本的贸易后中国的工资水平很快就赶上来。

然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不过30年时间。

发生在中国的工资趋同模式可能无普遍性。

来源于一对建立了更长时间双边合作伙伴关系的数据更能说明情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日以纺织品开始贸易,美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近20年来见证了这一双边贸易的成熟。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收入水平迅速上升。

此外,在早期阶段,日本的平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美国。

然而,在贸易的成熟阶段,收敛速度已经不明显了。

近10年来,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美国。

它也是在一个融合过程中停滞或最终工资趋同的例子。

美国的另一个长期贸易伙伴是英国。

近10年来,是其贸易的成熟阶段(见下表)。

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

这两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都是低的,但在英国略高。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2000美元恒定汇率计算都接近10,000。

结合美国和日本、美国和英国的贸易证据可以得出结论,从长远来看,收敛速度减慢和工资差距仍然存在。

然而,Hecksher-Ohlin模型无法解释这种差距,寻找引起差距的原因和为什么不同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差距不同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小结
中国 - 美国和中国 -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显示了快速的工资趋同更明显。

另外一方面,作为长期贸易伙伴的美国和英国之间的趋同率不明显。

美日比较,揭示了过渡期情况。

此外,甚至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工资可能不能完全趋同。

基于本文的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伙伴之间工资的影响可以归纳如下:
1.在早期阶段,两个国际贸易伙伴之间的工资明显趋同。

2.双边贸易成熟阶段融合的过程减慢,而且它可能无法完全融合。

参考文献
[1]J.Melitz, M. (2003, Novemember).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 pp. 1695-1725.
[2]Krugman, & Obstfeld. (2009).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3]Learning to like inflation. (2011, Feb 17). The Economist .
[4]O’Rourke, K., & Williamson, J. G. (1994, Dec). Late Nineteenth-Century Anglo-American Factor-Price Convergence: Were Heckscher and Ohlin Right?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 pp. 892-916.
[5]Pavcnik, N. (2002). Trade Liberalization, Exit,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Evidence from Chilean Plant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245-276.
[6]Russell, M., Takac, P., & Usher, L. (2004, November). Industry productivity trends under the 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Monthly Labor Review , pp. 31-42.
[7]Sutcliffe, B. (2005). DESA Working Paper No. 2. New York, N.Y.: United Nations.
[8]Traca, D. A. (2005, May). Trade Exposure, Export Intensity, and Wage Volatility: Theory and Evidence.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pp. 336-347.
[9]Weeks, J. (2005). DESA Working Paper No.6. New York, N.Y.: United Nations.
作者简介:李心怡(1990-),女,四川成都人,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