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课例研究与教学改进-课堂观察的研究与技术(课件)

本课件将探讨课例研究与教学改进的重要性,特别关注课堂观察的研究与技 术,包括研究方法、观察技巧、教学改进策略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
研究方法
• 定性与定量研究比较 • 观察法的优缺点分析 • 反思式观察法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察技巧
• 注意力的集中与注意的对象 • 记录方式与表现形式 • 观察角度与深度
总结与展望
• 课例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 观察与实践的结合 • 教师的角色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进
• 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 基于观察结果的改进策略 • 行动研究的意义与实践
课件制作
• PPT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 PPT中图片、文字的运用 • PPT的呈现方式与效果
实例分析
• 案例一:小学数学课堂的观察与改进 • 案例二:高中地理课堂的观察与改进 • 案例三:大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与改进
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行为表现,为进一步的教学和个案辅导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1. 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观察记录中,必须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2. 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观察记录还需要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
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室秩序的维护。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遵守纪律、与同学的相处关系、是否独立完成任务以及是否遵守安全规范等方面。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3. 学生的生活习惯教师观察记录中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其健康成长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作息时间、饮食偏好、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
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醒。
二、教师观察记录的方法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教师观察记录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身临其境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并及时做好记录。
在使用直接观察法时,教师需要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对记录产生影响。
2. 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是指通过听取他人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的描述,进行观察记录。
这包括向学生的家长、班级其他教师、同学和辅导员等了解学生的情况。
间接观察法可以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3. 文件观察法文件观察法是指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文件,进行观察记录。
这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化、长期化的观察。
在使用文件观察法时,教师应当对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以确保记录的有效性。
4. 综合观察法综合观察法是指结合以上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一、课堂观察技术概述课堂观察技术是教育领域中用于评估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它涉及对教学过程的细致观察,以收集有关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的数据。
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还将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课堂观察技术的核心要素课堂观察技术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目的、观察方法、数据记录和分析。
观察目的是明确观察的重点,如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度等。
观察方法包括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前者侧重于描述性记录,后者侧重于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数据记录是将观察到的信息以文字、视频或音频的形式保存下来。
分析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读,以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1.2 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场景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 教学评估: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课堂观察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 教育研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收集数据,研究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教育问题。
二、课堂观察技术的实施课堂观察技术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2.1 课堂观察的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然后,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等。
此外,还需要对观察者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客观地进行观察。
2.2 课堂观察的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观察者需要根据观察计划进入课堂,运用观察方法收集数据。
这可能包括记录教师的提问方式、学生的回应、课堂氛围等。
同时,观察者还需要注意保持中立,避免对教学过程产生干扰。
2.3 课堂观察的分析阶段在分析阶段,观察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可能涉及到对课堂互动的定性描述,或者对参与度、提问次数等定量数据的统计。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一、观察方法
1、图像观察法:通过观察和收集教室的图片或录像,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堂氛围;
2、调查访谈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学生、教师课堂实际表现;
3、参与观察法:以认真的态度,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学生及教师课堂表现;
4、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并将这些记录下来,以供后期检查和分析。
二、课堂观察技术
1、口头提问技术:在课堂上提出有助于引发学习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对话技术: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视频技术:使用专业的视频教学软件,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设置录制学生口头回答内容;
4、展示技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5、模拟技术:通过实际模拟,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
1/ 1。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和互动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方面。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记录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
实地观察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的座位旁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观察是指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互动情况来进行观察,问卷调查是指教师设计问卷,让学生填写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选择观察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三、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作、表情变化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
例如,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是课堂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等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
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是否能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

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
首先,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内容。
教
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确定观察的主题和
内容。
例如,在物理课堂上可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而在生物课堂
上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观察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
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合理安排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观察实验通常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和实施时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
情况合理安排观察的时间。
同时,观察实验的地点也需要考虑到安
全和便利性,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实验。
另外,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和材料。
观察实验通常需要一些专门的仪器和材料,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这
些工具和材料,确保观察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
生介绍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最后,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合理安排观察的步骤和方法。
观察实验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介
绍清楚这些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观察实验。
同时,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观察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观察的目标、时间、地点、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观察实验,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希望通过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能力。
课堂观察的技术

课堂观察的技术一、课堂观察的内涵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活动。
日常的听课、评课,主要凭借的是听课者的经验和直觉,很容易囿于同水平的重复。
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眼看、耳听、手记)及借助有关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有选择地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加工、分析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指导上海静安区教研员开展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时,提出它有三个要素:其一、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利用录像带做定性定量的分析,科学地观察、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并关注关键的教学事件。
其二、要求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其三、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的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与二、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技术?1.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师的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师的智慧是实践的智慧。
成功的教师必须能够观察和领悟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反应。
教师还必须发展并持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节奏复杂而多变,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很难完全清醒地意识到课堂里所进行的一切,他们很少有机会多角度反省自己的行为及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原因是多方面的:⑴课堂上的互动是迅速而复杂的人际沟通。
⑵课堂是复杂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忙得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他们正在做什么。
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偏好,使教师往往对某些问题比较敏感和关注,而对另一些问题却忽略或不易察觉。
⑷教师一般都没有受过监测观察和专门研究自己教学行为的训练。
⑸迄今为止,教师几乎从来没有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关于他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譬如: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天里与学生进行过1000多次人际交往。
一位教师课堂提问只是局限在第一排和教室中间区域的同学,提问面只占全班同学的23%,而另一位教师偏好提问男同学和优秀学生,其中一位同学一节课被提问8次,而另一位内向的女同学开学以来从未举过手也从未被老师叫起回答过问题。
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中的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观察学生的技术与方法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人教育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20、3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
如贝尔斯1950年开发的“交互作用分析”、弗兰德斯1960年提出并不断修订的互动分析体系等。
自70年代中后期至今,课堂观察被大量应用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而人们对于量化工具的“科学性”也开始质疑,一些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方法重新引起人们重视,课堂观察中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主要主流。
如Rosenshine和Furst就综述了1970年代以前研究者在使用课堂观察时所潜在使用的有效教师的九种特征。
Acheson和Gall (1995)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录音、录像技术的普及),发展出了针对有效教学特征的二十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技巧。
英国学者在 1999年出版的《课堂观察简介》中指出,课堂观察技术具有很强的主观选择性,并从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大维度对课堂观察方法做了系统梳理,反思了每一类方法的优劣所在。
近些年来,一种以课堂观察为工具研究学生学习的趋势逐渐显现。
例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安德森(C.M.Anderson)等人提出的个体学生系统(ISI)评估工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斯图尔曼(M.W.Stuhlman)等人提出的课堂评分系统(CLASS)、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克拉克(D.Clarke)提出的“学习者视角的研究”(LPS)等都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
教师能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观察的技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的最终效果。
一般而言,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娴熟的观察技能。
一、观察学生的特性1.目的性学生的行为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它有别于日常观察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实行课堂观察?一、什么是课堂观察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对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
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当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
能够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实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实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动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观察主体能够是研究人员,也。
能够是教师。
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表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
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实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
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水准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
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
(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课堂观察_精品文档

课堂观察引言在教育领域,课堂观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教室中的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
本文将探讨课堂观察的意义、目的、方法和评估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意义和目的课堂观察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的优化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同时,课堂观察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观察的目的主要包括:1.评估教学质量:通过观察教学过程,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水平,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发现问题: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3.优化教学环境:观察教室布局、学生座位安排等因素,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方法和步骤选择观察对象和时间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可以选择特定的班级或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年级的教室进行比较观察。
观察时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时段。
观察内容和指标课堂观察的内容和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情况:例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
•教师教学方式:例如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
•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学生座位安排、教具使用等。
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情况和现象。
可以使用文字记录、录音、拍摄等方式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需要客观、准确地反映观察情况,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数据分析和评估观察记录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对观察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同时,也需要对观察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排合理的观察时间:选择教学重点环节和关键课时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对教学正常进行产生干扰。
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阅读感受
这种方法不仅客观、准确,而且可以实时反馈教学效果,让教师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作者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观察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 挖掘、机器学习和可视化技术来揭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预测学生的学习趋 势和效果。
阅读感受
作者强调了通过观察结果进行反思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在收集和分析数 据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 量。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它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来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 量。
目录分析
课堂观察技术:这部分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技术,包括数据采集、 处理、分析和呈现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实现。
目录分析
实践案例分析:这部分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基于 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环境中。
目录分析
总结与展望:这部分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 法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目录分析
强调技术实现: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还重点介绍 了相关的技术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目录分析
案例丰富:这本书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观察记录及分析表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观察记录及分析表1. 观察记录在观察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时,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教师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回答问题,并展示彼此的作品,表现出良好的研究氛围。
-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演讲、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课堂上还进行了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 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以增强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视听体验。
2. 观察分析基于以上观察记录,我得出以下分析:- 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参与度。
- 学生的积极参与表明他们对语文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方面的有效措施。
- 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 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研究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兴趣。
3. 结论从以上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参与度。
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研究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总的来说,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了良好的实施和应用,学生们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行为类别
D、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
E、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15
16
17
18
19
20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推理性问题
4、创造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C、教师理答方式
打断、代替、提示
不理
重复问题
肯定、鼓励或称赞
鼓励学生提问
提问后齐答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追问前一位学生
提问后叫其他同学
没停或不足3秒
停顿过长
适当停3-5秒
学生答不出耐心等几秒
特殊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FJAC)
教师讲
间接影响
①接纳学生感觉
②赞许学生行为
③接受学生主张
36
37
38
39
40
管理
等待注意
无关活动
听
观察
动手实践
讨论
思考
杨修宝课堂教学观察与新技术学习感悟

杨修宝课堂教学观察与新技术学习感悟通过学习让我对杨修宝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
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
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毎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
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
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
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
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
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
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
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
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
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研究的技术与工具

教学研究的技术与工具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系统观察和深入分析,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在进行教学研究时,一些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研究技术与工具。
一、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研究技术,通过直接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获取关于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信息。
教师可以选择观察目标和观察要点,例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的高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观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包括视频录制、笔记记录等,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二、访谈法访谈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教学研究技术,通过与教师、学生或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来深入了解他们对于教学和学习的看法和体验。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即提前准备好问题,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询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根据对话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
通过访谈,教师可以获得来自不同视角的反馈和想法,从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研究工具,通过编制问卷并发送给参与者,以收集他们对于某个问题或主题的观点和看法。
问卷可以设计成选择题、填空题、评分题等形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设计问卷时,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也可以以纸质方式进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四、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反思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行动研究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关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也可以通过协作研究,与其他教师一起开展研究活动。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需要定期记录和分析教学过程和成果,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实践。
五、数据分析工具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数据分析工具来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如何做S-T分析?
教学模式分析 四种教学模式在Rt-Ch图中对应的位置如图 教学模式
练习型 讲授型 对话型 混合型
标准条件
Rt≤0.3 Rt≥0.7 Ch≥0.4 0.3<0.3<RtRtRt<0.7,Ch<0.4 <0.7,Ch<0.4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实地情况的记录要“忠于” 现场的实际情况,要尽量 做到比较“客观”求实 。
直接感受是观察者个人当 时的一些感受 ,不应过 分渲染。 方法笔记是记录观察者个 人的心得与日志 ,一般 经验丰富的观察者都会在 观察的同时记录下所能想 到的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析与思考记录观察者的 初步分析、反应和理解 。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目录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定义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分类 课堂观察方法的一般流程 常用的课堂观察与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定义
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 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 间序列单元及将课堂中的复杂情境转化为一个个彼此联 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 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与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 果。课堂观察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 论,并由此促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 优化教与学过程的目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四何问题分析方法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现代课 程的基本架构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问题 设计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格兰特.威金斯) David H..Jonassen认为:课堂中的问题是指在一定 情境中某种未知的实体,而问题解决是复杂的认知过程 与“教与学”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 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 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能力是 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方法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的方法是由田野调查法演变而来的, 田野调查法是人类学的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霍贝 尔,1992);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主要指观察者采用书面语言的形 式,记录在课堂中所看到、听到、想到的有关信息的一 种定性观察方法;可以说,课堂观察田野笔记是定性课 堂观察的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四何问题分析方法
四何问题指的是:是何(what),为何(why),如 何(why),若何(if)。是何:指向事实性问题,如 定义性问题等。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学习者事实性知 识的获取 为何:指向原理、法则、逻辑等问题,如推理性问题。 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原理性知识的获取 如何:指向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如技能与流程性问 题。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策略性知识的获取 若何: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如假设性问题。 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创造性知识的获取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如何做S-T分析?
计算Rt 和Ch值 Rt表示教师行为占有率 Rt=NT/N N:教学过程中行为采样的总数 NT:教师行为采样数位 0<Rt<l,而且Rt值越高,表明课堂中教师活动越多。 Ch表示行为转换率 即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间的转换次数与行为采样总数的比率。 Ch=(g-1)/N g表示数据中相同行为连续的次数。 例如序列TT S TT SS T,表示g=5 显然,0<Ch<l,Ch值越高说明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就越多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分类
课堂观察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分类
课堂观察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分类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分类的注意事项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方法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应重点记录人们的话语,或者直接引 用或者至少是要义,以帮助观察者透视课堂中的环境、 人及活动;观察者同时还应记录评论、情感、最初的解 释和假设等信息,以方便观察结束后做进一步的分析研 究;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一般适用于开放式观察,即观察者拥 有比较宽泛观察主题; 为了方便课堂观察后的后续研究,通常课堂观察田野笔 记都采用表格的形式。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方法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优缺点分析: 优点: 观察记录的过程较为简单; 使研究者也能够较为清楚的回忆起所观察的课堂中的一些细 节; 有助于摸索对相似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其他教育规律; 能够为个案研究提供非常有用的素材。 缺点: 在于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观察受观察着本人的理论素养,理 解水平以及文字水平的影响较大,主观性强;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往往需要在长期的观察中进行记录,但一般 研究者较难获得长期观察某位教师的机会。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常用的课堂观察与技术-开放式课堂观察方法
时间:2004-9-22上午8:40 地点:××小学4楼录像教室 人物:研究者W老师、L老师、S博士、W硕士生,S硕士生,观察 对象H老师及其班上的56位学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循环小数的意义和特征” 观察对象:××小学 五(一)班 数学课,H老师及其学生 观察目的:H老师目前在数学课都使用了哪些技术支持课堂教学,H 老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成绩差异大的同学在课堂中是如 何表现的。 观察重点: 针对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课堂上的活动序列 是怎样安排的?教师和学生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师如何选 择学生提问,如何对学生进行反馈?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具体步骤如下: 数据采集 描绘S-T图 计算Rt和Ch值 教学模式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如何做S-T分析?
数据采集 数据采样时,通常以30秒作为时间间隔进行采样,有 时为了提高精度,也可缩短采样时间间隔。采样时间 间隔越小,数据量也就越大。将结果记录下来。S行为 与T行为的具体表现如下表: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常用的课堂观察与技术-编码体系分析方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们将学习编码体系分析方法中的 一种:ST分析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什么是S-T分析法?
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课堂观察的一般流程
开放式观察 定性观察: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
聚焦式观察
定量观察: 记号体系分析方法
定量观察: 编码体系分析方法
结构观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统观察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常用的课堂观察与技术-开放式观察
在本学期中,我们学习并使用开放式课堂观察方法中的 田野笔记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的方法是由田野调查法演变而来的, 田野调查法是人类学的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霍贝 尔,1992); 课堂观察田野笔记主要指观察者采用书面语言的形式, 记录在课堂中所看到、听到、想到的有关信息的一种定 性观察方法;可以说,课堂观察田野笔记是定性课堂观 察的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可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S-T分析中的行为类 别仅有两类,即S行为和T行为,它大大减少了教学 过程中行为分类——记述的模糊性,提高了分类客观 性和可靠性。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如何做S-T分析?
S-T教学分析通过实际观察教学过程或影像资料,确定 采样频率,对课堂教学采样,根据行为类别记入S行为 或T行为。
类别 T行为 定义 描述
教师的板书、演示 等行为 教师的讲话行为 教师视觉的,听觉的 视觉的 信息传递行为 听觉的
S行为
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 为
在T行为没有产生的情况 下,也有S行为的产生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如何做S-T分析?
描绘S-T图 具体方法: 一般可用坐标纸 上进行描绘,纵坐标为S, 横坐标为T ,分别表示S 行 为 和T行为的时间。原点是 教学的起始时刻。将实测到 的S、T数据依次在S轴、T 轴上予以表示,直至教学的 结束时刻为止。 也可以使用S-T分析方法软 件
将课堂观察方法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使用者介绍课堂观察在实际 操作中的多种属性,并不是将每种课堂观察方法割裂开来或强调 在实际使用中的非此即彼; 很多课堂观察方法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定性观察和定量 观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互相排斥,是需要相互证明,相互补 充的; 每种课堂观察方法都有其优点,也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实际 的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往往需要将多种观察方法交错使用,才能 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重点实验室
常用的课堂观察与技术-聚焦式观察
聚焦式观察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记号体系分析方法。 记号体系分析方法是指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 行为,常将计划观察的行为列入一张事先编制好的记号体系观察 表中,观察者每一种计划观察的时间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如 采用“正”字记号法等并与观察后统计记号数量及观察行为所发生的 频次,再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种观察分析方法。 本学期,记号体系分析方法中我们主要学习和使用四何问题分析 方法。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