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体压强的变化(严选优质)

合集下载

柱体压强的变化复习过程

柱体压强的变化复习过程

柱体压强的变化专题八柱体压强的变化(计算题)一、近年学业考试题(2007年,考题17)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 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为 0.l×l03 千克/米3,ρB为 0.8×l03 千克/米3。

求:(1) 物体A的质量m A;(2) 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F B;(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 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过计算比较A、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 A、B 的上部均截去 0.09 米 , 小华设想在 A、B 的上部均截去 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计算过程结论小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帕P A>P B小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P A<P B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

(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 h,沿水平方向截去 h 后使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有可能,求出 h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2010年,考题2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

物体A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

压强变化

压强变化

压强变化(一)固体压强(柱体)常用公式:(适用柱体压强计算)适用任何压强计算gh p SG S F p ρ===)(基本型:如图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已知其质量为m ,边长为h ,材料密度为ρ,底面积为S ,对平面压强为p 。

(1)在正方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定厚度△h ,切去部分与原正方体的比例为: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 ’= ,剩余部分的质量m ’= ,剩余部分对平面的压强p ’= ;p ’与p 的大小关系 (“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2)在正方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定质量△m ,切去部分与原正方体的比例为: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 ’= ,剩余部分的质量m ’= ,剩余部分对平面的压强p ’= ;p ’与p 的大小关系 (“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3)在正方体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质量△m ,切去部分与原正方体的比例为: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 ’= ,剩余部分的质量m ’= ,剩余部分对平面的压强p ’= ,p ’与p 的大小关系 (“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4)在正方体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厚度△h ,切去部分与原正方体的比例为: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 ’= ,剩余部分的质量m ’= ,剩余部分对平面的压强p ’= ,p ’与p 的大小关系 (“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SS VV mm h h p p V V m m h h ∆=∆=∆=∆∆=∆=∆=∆竖直切割:水平切割:基本拓展:1、如图两个正方体A 、B 放在水平面上,已知它们对平面的压强B A p p =,若(1)沿竖直方向分别切去相同厚度,则剩余部分对平面的压强p A ’ p B ’。

(2)沿竖直方向分别切去相同质量,则剩余部分对平面的压强p A ’ p B ’。

2、如图两个正方体A 、B 放在水平面上,已知它们对平面的压力B A F F =,若(1)沿竖直方向分别切去相同厚度,则剩余部分对平面的压强p A ’ p B ’。

柱体压强变化

柱体压强变化

柱形固体压强变化专题【题型1】沿柱体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例题1:甲、乙、丙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B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无法判断上题中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关系为( C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无法判断变式1: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已知ρ甲< ρ乙。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右侧,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中正确的是( C )A. p甲< p乙B. p甲= p乙C. p甲> p乙D. 无法判断变式2:如图1所示,实心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若沿两正方体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宽度,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A.甲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B.甲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C.甲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图1 D.甲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小结:p '=ρgh'=ρgh0=p0 (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与初始压强关系一致)实心柱体竖切F'= p's'或F'= G'=ρv'g= G0-△G末了量变化量(用切去的量表示)【题型2】沿柱体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例题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若在三个正方体上方截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

变式1:上题中把“压强相等”改为“压力相等”,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变式2:上题中把“ρ甲<ρ乙<ρ丙”改为“F甲<F乙<F丙”,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变式3:上题中把“相同质量”改成“相同体积”,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变式4:上题中把“相同质量”改成“相同高度”,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质量先F'=G'=ρv'g= G0-△G=p0s0-△ mg,后p'= F'/S= G0-△G/S=p0-△p末了量变化量△p=△F/S 横切体积先F'=G'=ρv'g= G0-△G=p0s0-ρ△ vg,后p'= F'/S= G0-△G/S=p0-△p末了量变化量△p=△F/S或△p=ρg△h 高度△h 先p'=ρgh'=ρg(h0-△h)=p0 -△p 后F'= p's'末了量变化量△p=ρg△h确定正方体大小的方法:h=p/ρg;v=m/ρ;s=F/P小结:先根据初始状态条件或末了状态条件,比较出有关量的大小,接着一般两个思路1末了量切入2变化量切入,有时用技巧法也能方便解题(极端法或比例法常取1/2)。

专题复习.柱体压强的比较

专题复习.柱体压强的比较

压强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
例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
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变化量△F甲和△F乙的关系是
(
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可能大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
特殊方法——极限法
当柱体被水平切去相同高度(或相同体积、相同质量) 时,或者柱形容器中的液体被抽出相同高度(或相同 体积、相同质量)时,可以假设有一个被全部切完时, 得到变化后的压强(或压力、质量)大小关系。(则 谁先被切完,谁的压强最小)
注意:使用极限法,要先确定该物理量原先的大小关系。 若:
a) A原先>B原先, A极限>B极限 (0) 则 A′>B′
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 C.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体积的
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D.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
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压强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
.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
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
,p丙

4F S
p甲 : p乙 : p丙 2 :1: 2,选D
压强的基本概念
例2.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在其右侧,按如 图所示方式,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则其质量、密度、 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四个物理量中,不变的有( ) A.一B 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不变的物理量有: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对水平面的压强(p= ρgh )选B

初三物理秋季补习班讲义柱体压强的变化

初三物理秋季补习班讲义柱体压强的变化

柱体压强的变化例题剖析(一)A、竖直切割: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为()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以上都有可能B、水平切割(h、m、V)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压力)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的大小关系为()A、p甲<p乙m甲<m乙B、p甲>p乙m甲>m乙C、p甲<p乙m>甲m乙D、p甲>p乙m甲=m乙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以下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做法是( )A、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B、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C、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D、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4、如图所示,把实心正方体铁块、铝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铁>ρ铝),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铁块上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铝块上面,此时铁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1,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 2,则△P1、△P2的大小关系为()A、△P1>△P2B、△P1﹤△P2C、△P1=△P2D、无法判断5、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P1>△P2B、△P1﹤△P2C、△P1=△P2D、无法判断C、施力问题及叠加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上表面中央都施加竖直方向的力F甲和F乙(均小于甲、乙的重力),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F甲、F乙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可能是()A、都竖直向上,F甲=F乙B、都竖直向下,F甲=F乙。

专题 压强的变化

专题 压强的变化

专题二 压强的变化近年来中考压强变化题主要围绕着形状规则的柱状物体展开。

这类柱状物体多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柱形固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和柱形容器所装液体,如图1所示。

试题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柱状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的压强变化或柱形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问题。

这类试题涉及的物理量有柱形物体的长度(l )、面积(S )、体积(V )、密度(ρ)、重力(G )、压力(F )、压强(p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 )、压强(p )、压强的变化量(△p )。

这类试题涉及的涉及公式有p =F /S ,p =ρgh ,△p =△F /S ,△p =ρg △h ,p =p 0+△p ,p =p 0-△p , ρ=m /V 。

解答这类题先要在审题时搞清楚导致压强变化的措施,如水平切割物体、在物体上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在原物体上再叠加一个物体、在物体上加竖直向下的压力、向原来的液体中加入液体、在原来的液体中加入物体、从原来的液体中抽出液体、从液体中取出物体等。

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解答。

一、固体压强的变化 (一)典型例题分析 1.压强增大【例1】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ρ丙。

若在甲、乙、丙三个立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立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03中考)A.p 甲<p 乙<p 丙B.p 甲=p 乙=p 丙C.p 甲>p 乙>p 丙D.无法判断【分析与解】 这是原来压强相等,加等质量物体后压强增大,求压强关系的问题。

(1)已知三个立方体初始压强p 0相等,根据密度公式ρ=m/V ,可以判断三个物体底面积关系。

密度ρ小的立方体的体积大,即S 甲>S 乙>S 丙,根据三者的大小关系画出三者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2)在三个立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如图3所示),变化后立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增大,故选用公式p=p 0+△p 判断比较变化后的压强。

比较柱形容器液体压力压强课件

比较柱形容器液体压力压强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液体压力和压强的关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CATALOGUE
计算方法与实例
液体压力的计算方法
液体压力的定义
液体压力是指液体对容器底部产 生的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量加
上液体的加速度产生的力。
静态液体压力
在静态液体中,压力与深度成正 比,可以通过公式 P = ρgH 计 算,其中 P 为压力,ρ 为液体密 度,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深度。
比较柱形容器液体 压力压强课件
目录
• 引言 • 基础知识 • 柱形容器液体压力压强比较 • 计算方法与实例 • 影响因素与结论 • 复习与拓展
CATALOGUE
引言
主题介绍学ຫໍສະໝຸດ 目标掌握柱形容器液体压力压强的基 本概念
理解柱形容器液体压力压强的计 算方法
了解柱形容器液体压力压强在不 同领域的应用
• 与球形容器、矩形容器等其他容器相比,柱形容器的受力情况较为简单,一般只 承受垂直方向的液体压力和压强。
相关拓展知识介绍
液体压力和压强的产生原理。
• 液体压力是指液体对容器壁 产生的力,其大小与液体的 重量和容器的形状有关。
• 液体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液 体所受的压力,其大小与液 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不同高度的液体压力比较
总结词
随着液体高度的增加,液体压力会相应增加。
详细描述
在柱形容器中,液体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力。这个压力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有关。一般来说,液体的高度越高, 对底部的压力就越大。这是因为液体的重力作用在容器底部,导致压力的产生。因此,不同高度的液体会产生不 同的压力。
不同直径的柱形容器的压强比较
相关拓展知识介绍
THANKS

中考压强压轴题型-柱体压强变化

中考压强压轴题型-柱体压强变化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中考压强压轴题型——柱体压强变化赵俊 (上海市青云中学 200071)【思路导拨】柱体压强变化问题的一般思路如下: 1.公式选择p =S F (SF p ∆=∆) 或)(h g p gh p ∆=∆=ρρ。

2.计算两个柱体相关物理量的初始关系,如压力(质量)、压强、密度、高度等。

3.运用初始压力加(减)压力或初始压强加(减)压强等方法来筛选确定切割(叠加)的方式。

4.列出合理的数学表达式求解。

一.柱体切割引起的压强变化1.水平切割【例1】如图0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的质量是2千克,物体B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求:①物体A 的密度ρA ②物体B 所受重力的大小G B 。

③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去的相等体积或质量。

④计算截去相等体积或质量。

【解析】(1)ρA =250千克/米3(2)m B =2千克,G B =19.6牛(过程略,以下皆同)(3)方案二:截取相等质量后,剩余质量(压力)相等,剩余压强还是B 大(不行)方案一:假设截取相等体积为V, 则A ρg(A v -V)/A s =B ρg(B v -V)/B s 250千克/米3×[(0.2米)3-V ]/(0.2米)2=2000千克/米3×[(0.1米)3-V ]/(0.1米)2解得 V =0.774×10-3米3。

2.水平或竖直切割 【例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 和B 均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正方体A 的边长为0.1米,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正方体B 的边长为0.2米,密度为0.5×103千克/米3。

求:①正方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在保持正方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截取物体,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柱体竖直切割的压强变化规律

柱体竖直切割的压强变化规律

柱体竖直切割的压强变化规律哎呀,我的天呐!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超级难搞懂的知识——柱体竖直切割的压强变化规律。

这可把我和小伙伴们都难住啦!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图形,有长方体,有圆柱体,然后就开始讲什么竖直切割。

我当时就想,这到底是个啥呀?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如果把一个长方体的柱体竖着切一刀,它的压强会发生变化哦!”我心里就嘀咕:“这能有啥变化?不还是那个东西嘛!”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疑惑,接着解释:“比如说,一个长方体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那要是从中间竖着切去一部分,压力变小了,受力面积也变小了,这压强到底怎么变呢?”我旁边的小明忍不住举起手问:“老师,这压强到底是变大还是变小啊?”老师笑了笑说:“这就得好好分析分析啦!”然后老师又举了个例子,说:“就像你有一大块蛋糕,把它切成两半,每一半的重量变轻了,但是和桌面接触的面积也变小了,那每一半对桌面的压力会怎么变呢?” 我们都摇摇头,感觉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

老师接着说:“如果竖着切去的部分是等比例的,那压强是不变的。

这就好比你把一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切成两半,每一半还是那么甜,对吧?” 我还是有点迷糊,就问老师:“那要是切去的不是等比例的呢?”老师耐心地说:“那就要具体计算啦,用原来的压力和面积,减去切去部分的压力和面积,再重新计算压强。

”这时候,小红也说话了:“老师,这也太难啦,怎么算啊?”老师鼓励我们说:“别着急,多做几道题就会啦!”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但又不是完全明白。

这柱体竖直切割的压强变化规律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我觉得吧,学习这个知识就像走在一条充满迷雾的小路上,虽然有点迷茫,但只要我们坚持探索,总会找到出路的!我相信,只要我多做练习,多思考,一定能把这个难题攻克!。

柱体压强变化(朱美)

柱体压强变化(朱美)

精心整理柱形固体压强变化专题【题型1】沿柱体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例题1:甲、乙、丙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ρ乙<ρ丙,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甲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B)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无法判断上题中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关系为(C)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无法判断变式1: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已知ρ<ρ乙。

若在两个正方体甲的右侧,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中正确的是(C)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判断变式2:如图1所示,实心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若沿两正方体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宽度,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A.甲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B.甲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C.甲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D.甲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小结:p'=ρgh'=ρgh 0=p0(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与初始压强关系一致)实心柱体竖切F'=p's'或F'=G'=ρv'g=G0-△G末了量变化量(用切去的量表示)【题型2】沿柱体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例题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ρ乙<ρ丙。

若在三个正方体上方截甲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

变式1:上题中把“压强相等”改为“压力相等”,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变式2:上题中把“ρ<ρ乙<ρ丙”改为“F甲<F乙<F丙”,其余条件甲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变式3:上题中把“相同质量”改成“相同体积”,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变式4:上题中把“相同质量”改成“相同高度”,其余条件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压强关系为,压力关系为;质量先F'=G'=ρv'g=G0-△G=p0s0-△mg,后p'=F'/S=G0-△G/S=p0-△p末了量变化量△p=△F/S横切体积先F'=G'=ρv'g=G0-△G=p0s0-ρ△vg,后p'=F'/S=G0-△G/S=p0-△p末了量变化量△p=△F/S或△p=ρg△h高度△h先p'=ρgh'=ρg(h0-△h)=p0-△p后F'=p's'末了量变化量△p=ρg△h确定正方体大小的方法:h=p/ρg;v=m/ρ;s=F/P小结:先根据初始状态条件或末了状态条件,比较出有关量的大小,接着一般两个思路1末了量切入2变化量切入,有时用技巧法也能方便解题(极端法或比例法常取1/2)。

柱形容器的压力压强问题分析

柱形容器的压力压强问题分析

如图A柱形容器自重为G杯,横截面积为S,内装一定质量的水,重为G液,放入木块下悬挂一实心小球,处于漂浮状态,物重分别为G木G球,如图B,将细绳剪断,小球沉底,如图C,试比较三种情况下(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压强的变化。

1.分别写出三情况下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P A=ρɡh1 F A=P A S=ρɡh1S=G液
P B=ρɡh2 F B=P B S=ρɡh2S=G液+G木+G球=G液+F浮
P c=ρɡh3 F c=P c S=ρɡh3S=G液+G木+(G球-F支)=G液+F浮木+F浮球
△P1=P B-P A=ρɡ(h2-h1)=(F B-F A)/S=△F浮/S
△P2=P C-P B=ρɡ(h3-h2)=(F c-F B)/S=△F浮/S=F支/S
△F1=F B-F A=G液+F浮-G液=△F浮
△F2=F C-F B=G液+G木+(G球-F支)-(G液+G木+G球)=-F支=△F浮
2.分别写出三情况下对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F A´=G杯+G液P A´=(G杯+G液)/S
F B´=G杯+G液+G木+G球=G杯+G液+F浮P B´=(G杯+G液+F浮)/S F c´=G杯+G液+G木+G球P C´=(G杯+G液+G木+G球)/S △F1´=F B´-F A´=G杯+G液+F浮-G液-G杯=△F浮
△F2´=F C´-F B´=G杯+G液+G球-G杯-G液-G球=0
△P1´=△F浮/S
△P2´=0。

2018-2019中考物理柱体压力压强变化总结

2018-2019中考物理柱体压力压强变化总结

柱体压力、压强变化终极版问题一: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两正方体A 、B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请填写下列表格(选填“>”、“<”、“=”或“不能确定”问题二: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两正方体A 、B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请填写下列表格(选填“>”、“<”、“=”或“不能确定”问题三: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两正方体A 、B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两正方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方。

请填写下列表格(选填“>”、“<”、“=”或“不能确定” ):问题四: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两正方体A 、B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将两正方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方。

请填写下列表格(选填“>”、“<”、“=” 或“不能确定” )答案:问题一问题二答案:问题三答案:问题四答案:部分难题证明过程:问题3: 表中第三行第二列题目: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两正方体A 、B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两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h ,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方。

比较经操作后A 、B 对地面压力。

解析:根据条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 A =P B =P 。

则经操作后的压力F A =Pa (a -h )+Pbh =P[a (a -h )+bh ] F B =Pb (b -h )+Pah =P[b (b -h )+ah ] 对中括号内部分比差[a (a -h )+bh ]- [b (b -h )+ah ]=a 2-ah +bh -b 2+bh -ah =(a +b )(a -b )-2(a -b )h =(a -b )(a +b -2h ) ∵a >b >h ,∴(a -b ) >0;(a +b -2h )=(a -h )+(b -h ) >0 ∴[a (a -h )+bh ]- [b (b -h )+ah ] >0 ∴F A - F B >0(即F A >F B )横切相同厚度的原理相似,此处不再重复。

柱体压强的变化

柱体压强的变化

专题八柱体压强的变化〔计算题〕一、近年学业考试题〔2007年,考题17〕如下图,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为0.l×l03 千克/米3,ρB为0.8×l03 千克/米3。

求:(1) 物体A的质量m A;(2) 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F B;(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过计算比拟A、B 剩余局部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A、B 的上部均截去0.09 米, 小华设想在A、B 的上部均截去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计算过程结论小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帕P A>P B小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P A<P B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

(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沿水平方向截去h 后使A、B 剩余局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假设有可能,求出h 的值;假设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2021年,考题2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下图。

物体A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

求:①物体A的质量;②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③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假设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利用图像法巧解柱形容器压力压强的变化

利用图像法巧解柱形容器压力压强的变化

利用图像法巧解柱形容器压力压强的变化发布时间:2022-08-18T18:11:13.70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期作者:蒋丽艳[导读]蒋丽艳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江苏苏州 215006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094-01当从底面积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抽取或往容器中倒入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及压力的变化情况,一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

对于这类问题,通常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研究,但定性分析的方法比较冗繁,不够直观。

如能用图像法将抽、倒液体时压力、压强的变化表示出来,学生便能直观地看出其变化情况,降低思维难度。

如图1,底面积不同的柱状容器甲、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要使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一定可行的方法是()A.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B.乙中抽取,甲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C.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D.甲、乙中同时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分析:由题意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公式可知,。

分析A选项,从甲中抽取一定高度液体,会使甲容器液体压强更小;往乙中倒入等高液体,乙容器液体压强更大,两者不可能相等,从理论上容易推出。

但如果用理论再去分析其他选项,特别是B选项,分析过程相当繁琐。

若画出两个容器液体压强的图像,再去分析四个选项,非常直观。

设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倒入高度为h的原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为;若抽取高度为h的原液体后,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为。

液体压强p随液体变化高度h的图像为一次函数图像。

由于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无论是倒入还是抽取,甲液体在一次函数图像中的斜率都比较小。

画出A、B、C和D选项中液体压强随液体变化高度的图像,分别如图2、3、4、5所示。

由图2可知,从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等高度h的液体后,甲中液体压强比乙中液体压强小,A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柱体压强的变化(计算题)
一、近年学业考试题
(2007年,考题17)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ρA为0.l×l03 千克/米3,ρB为0.8×l03 千克/米3。

求:
(1) 物体A的质量m A;
(2) 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F B;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A、B 的上部均截去0.09 米, 小华设想在A、B
计算过程结论小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
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帕
P A>P B
小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
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
P A<P B
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

(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沿水平方向截去h 后使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有可能,求出h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2010年,考题22)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

物体A的密度为
0.8×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

求:
①物体A的质量;
②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
③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

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
方案一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表面
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同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2011年,考题22)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②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为ρA:ρB。

③若正方体A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 后,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 、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 的取值范围。

二、试题类型
1
[类型名称]
先在几个不同的方案中选出可以使柱体对水平支撑面的压强满足题目要求的方案,再通过计算求出该方案中变量的大小。

[典型例题]
(2013-1,金山,考题25)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3.5千克。

求:
⑴ 物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⑵ 物体B 的密度;
⑶ 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A 、B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同学的方案是:在两个正方体上方均放置一个重力为G 的物体,乙同学的方案是:在两个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高度△h ; ① 你认为 同学的方案是可行的;
② 确定方案后,请计算该方案下所放置的物体重力G 或截取的相同高度△h 。

2
[类型名称]
采取某一方式改变柱体压强,通过计算比较变化后的压强关系及相应变量的取值范围。

[典型例题]
(2012-1,宝山,考题22)如图所示, 两个底面积大小分别为10厘米2和8厘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A 和B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 容器内部液体甲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为3136帕,B 容器内部盛的液体乙是水,且两容器中的液体液面高度均为0.4米。

⑴求甲液体的密度ρ甲。

⑵求乙液体(水)对B 容器底部的压力F 乙
⑶若再从A 、B 两容器内同时抽出体积(ΔV )相等的液体后,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 的取值范围。

3
[类型名称]
极值问题。

[典型例题]
*(2013-1,浦东,试题22)某底面积为0.01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另一容器中盛有体积为3.0×10-3米3的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②求酒精的质量m 酒;
A B


0.4米
③若把以上两种液体分别倒入底面积为S 和2S 的两个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内,要求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比值最大。

根据要求选择:底面积为_____的容器装水,底面积为_____的容器装酒精; 求出:液体对两容器底部压强的最大比值。

[第(3)小题解题思路]
1、本题仿照了2012年上海物理中考试卷第22题的第(3)小题的命题思想。

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2种思路,一是列出表达式,然后从数学的角度判断何时该表达式最大;二是算出所有情况下的比值,然后从中选取最大者为最后结果。

下面给出两种思路下的求解方法。

2、参考解法: (1)表达式分析法:
由酒精酒精酒精水水水S F p S F p ==
,可得:水
酒精酒精水酒精水S S F F p p ⋅=或酒精水水酒精水酒精S S
F F p p ⋅=,显然,要使得比值最大,
压力的比值与受力面积的比值都要最大。

之前可计算出:kg m 2=水,kg m 4.2=酒精,因此,用酒精压力比水的压力可得到压力的最大比值,即
2.1=水酒精F F 。

现在只要受力面积之比
酒精

S S 最大就能满足压强比值最大的要求,若把水装在底面积为2S 的容器中,酒精装在底面积为S 的容器中,可得到
2=酒精

S S 最大。

此时压强的最大比值为4.222.1=⨯=⋅=酒精

水酒精水酒精S S F F p p 。

(2)列举取大法:
用酒精压强比水的压强,且酒精装2S ,水装S 时,比值为0.6; 用酒精压强比水的压强,且酒精装S ,水装2S 时,比值为2.4; 用水的压强比酒精压强,且酒精装2S ,水装S 时,比值为5/3; 用水的压强比酒精压强,且酒精装S ,水装2S 时,比值为5/12; 所以,压强的最大比值为2.4。

4
[类型名称]
表达式分析。

[典型例题1]
*(2011-4,闸北,试题21)如图所示,体积相等、密度分别为的ρA 、ρB 的A 、B 两个立方体正对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且ρA :ρB =1:3。

A 对B 的压强为p A ,B 对桌面的压强为p B 。

① 如果A 的体积为1.0×10-3米3,密度为3×103千克/米3,求A 的质量、A 对B 的压强; ② 如果逐渐减小A 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 的形状为立方体且密度不变,在A 的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列出p A 与p B 的比值的表达式,并指出比值的变化规律。

[第(2)小题解题思路]
1、求解A 对B 的压强时,由于A 始终为柱体,因此A 对B 的压强既可以用gh p ρ=,也可以用S
F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