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

合集下载

急诊心电图快速解读

急诊心电图快速解读

急诊心电图快速解读急诊心电图的快速解读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判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解读。

急诊心电图的快速解读包括:(1)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解读:①快速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②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及室性自主心律。

(2)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电图解读;(3)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解读: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4)其他心电图的判读:急性心包炎、肺栓塞、急性脑卒中等。

一、急诊心律失常的分类(一)快速性心律失常1.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狭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又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和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2.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二)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以及各种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阻滞。

此外,还有心脏骤停和室性自主心律。

二、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解读(一)节律规整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传导比例恒定)。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老年人;②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③异位起源点位于心房,可分为自律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又可分为单形性房速和多形性房速;④房速的频率150bpm~250bpm;⑤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如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晕厥;发作时室率>200bpm;老年患者或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者。

(2)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②心电图特点是:突发突止,QRS波群形态正常(隐匿型预激)或宽大畸形(显性预激或合并有束支阻滞);心率范围多在150bpm~250bpm;③刺激迷走神经常可终止。

急性脑卒中的症状

急性脑卒中的症状

急性脑卒中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急性脑卒中的症状*二、脑卒中的饮食护理*三、脑卒中的预防急性脑卒中的症状1、急性脑卒中的症状1.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

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脑卒中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为多。

1.2、痫病痛病与脑卒中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

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1.3、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1.4、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2、急性脑卒中的病因当动脉被阻塞或在管壁的患病区域形成血凝块,减少血流量,那么向大脑的血液输送就会中断。

血凝块会在其它相隔较远的有机组织内产生,例如,心瓣膜或心脏本身。

心脏跳动频率不规则也容易产生血凝块。

患有血凝块疾病或动脉发炎的患者更易患脑卒中,血管弱化的患者也容易产生脑卒中(可能是先天性的)。

3、脑卒中的康复治疗3.1、运动疗法:用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康复治疗师对一个患者)的手法治疗。

治疗方法是根据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通过易化和促通技术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抑制异常运动和反射。

也配合使用一些运动器械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

3.2、作业疗法:是针对上肢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手的精细活动进行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3、物理治疗: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相应的理疗,改善偏瘫肢体的肌肉和循环问题。

3.4、言语治疗:对伴有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

3.5、心理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70例心电图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70例心电图分析
作者单位: 3 2 0 2 10浙江省东阳,东 阳 市人 民医院
或 MR J确诊 。其 中男 4 4例 , 2 例 ; 1 检 查 方 法 女 6 . 2
心 电 图检 查 采 用 美 国
年龄 3 4~ 7 6岁, 平均 (46 95 岁。 5. .  ̄ ) 其 G 公司 M A 2 0型 十 二 道 心 电 图描 E C10 腔出血 1 2例) 。缺血组 2 2例 即脑梗死 心 电图检查 , 且在入院后 3 内、 7 3 d 第 、0
缺血缺氧 、 应激等直接影响脑干 的血管 在损害及损害程度 , 并在 治疗脑部疾病 运动 中枢 , 进而影 响心脏功能。 5 心脑 的同时及时加强心脏保护 , () 避免或慎用 血管病存在共 同的病理基础 , 如高血压、 影 响心脏功能的药物 , 患者 的病情诊 对 高血脂、 动脉硬化 , 有些脑血管病患者可 断、 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等都有着重要
不 同程 度 改 变 , 中 S _ 变 3 , 其 TT改 4例 房 室传 导阻 滞 6例 , 性 心动 过 缓 8 , 窦 例 窦
血症对心肌影响最明显 。另外 , 有研究 发 C S时, C 进行及时的心 电图检查不失 表 明脑卒中时心肌细胞游离钙增加可能 为一种简便且有实际临床价值 的无创性 是 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的重要原 因 。4 诊断方法之一。 () 通过观察心 电图的变化
楼 芬艳
【 摘要 】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脑心综合征心 电图变化特点、 机制及防治措施 。 方法
对7 0例脑心综合征
患者的心电图作 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患者 的心 电图异常发 生在 3d内, 主要表现 为 S - TT改变 、 心律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心
失常、 传导阻滞和类 心肌梗死等 , 随着病情的平稳或好转心 电图异常好转或消失。 结论 电图异常动态改变和临床表现一致 , 同时进行心脏治疗。 应 【 关键 词】 脑血管疾病; 脑心综合征; 电描记术 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溶栓时间窗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ppt课件
(TIA)或椎-基底动脉TIA 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 疗。 2. 低分子肝素并非适用于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 3. 所有卒中患者积极进行颅内外血管检查,包括 脑血流图、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CT 血管 成像等。 4. 对于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卒中患者,低分 子肝素治疗有效。 5. 如果患者因房颤、夹层动脉瘤等,拟长期应用 华法林,治疗卒中时可以考虑应用低分子肝素。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心脏观察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推荐意见: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 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Ⅱ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一、诊断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2.诊断和评估步骤:
不明原因型(SUE)
分水岭梗死
大脑中动脉梗死
丘脑出血
在临床上最实用的是急性期确定梗塞部位及大小的分型,然而在早期, 尤其是在3~6小时的复流时间窗内,常规CT和MRI不易显示梗塞灶及 确定范围。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脑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
有可分为:
1. 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2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二、处理
诊断和评估步骤
是否为 脑卒中?
是缺血性还是 出血性脑卒中?
是否适合 溶栓治疗?
排除非脑血管病 如脑外伤、中毒 、癫痫后状态、 瘤卒中、高血压 脑病、血糖异常 、脑炎及脏器功 能严重障碍等引 起的脑部病变。
排除出血性 脑卒中
发病时间是 否在4.5或 6h内,有无 溶栓适应证

卒中判断标准

卒中判断标准

卒中判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卒中,也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大脑供血不足或中断,导致脑细胞死亡的严重疾病。

卒中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言语障碍、肌肉无力、视觉障碍等。

卒中发病过程迅速,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早期识别和判断卒中至关重要。

卒中的判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一、临床症状和体征:1. 突发性头痛:突发的剧烈头痛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2. 肢体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特别是面部、手臂和腿部。

3. 言语障碍:突然说不清楚话或言语不连贯,甚至完全不能言语。

4. 步态不稳或眩晕:突然出现步态不稳、眩晕甚至晕倒的情况。

5. 异常视力:出现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或者视野缺损等现象。

6. 面部表情不对称:突然出现面部表情不对称,特别是口角歪斜。

这些症状和体征的突然发生,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正在发生卒中,应及时就医。

二、影像学检查:1. 脑CT或MRI检查:脑CT和MRI是检查卒中的主要手段,可以明确卒中部位、范围和病因,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2. 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血管狭窄、阻塞或破裂等情况,为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脑电图:脑电图可以反映脑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判断卒中的类型和程度。

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卒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其他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血液指标,有助于评估卒中的危险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

2. 心电图:对于某些卒中病因不明的患者,心电图可以帮助排除心源性卒中的可能性。

3. 脑脑脊液检查:对于一些病因不明或需要明确类型的卒中,脑脊液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卒中的判断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

对于怀疑患者,及早识别和判断卒中,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发布时间:2022-11-21T03:28:52.2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9期作者:岳忠勤[导读]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岳忠勤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28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结果28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病灶在常规序列扫描TWI、T2WI、FLAIR序列中信号不完全一致,而在DWI序列中均呈高信号,且ADC 值减低,具有特异性。

结论 DWI序列扫描不但可以提高诊断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准确率,还可以帮助判断脑梗死的大小,其他的常规序列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病变,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也是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引言脑缺血是脑供血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

若不及早发现、及时、科学地进行治疗,将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为了评价MRI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本文对280例急性期病人核磁共振资料进行分析,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8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3个月,均达到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并且没有MRI的禁忌;其中,163名男子和117名妇女;平均58岁,48~72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头晕、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根据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时间,从3小时到3天,按照急性期的不同,可以将急性期分为126例(发病到体检前的间隔≤6小时),急性期183例,从发病到体检前的24-72小时),亚急性期171例。

1.2方法选择GE公司生产核磁共振成像仪,轴位调整至T2W1、SW1以及TIW1扫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
脑梗塞急性期不用5%的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能够通过 血脑屏障,进入梗塞区,从而增加梗塞区的渗透压,加 重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 氧进一步恶化。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 及脑水肿加重,甚至引起颅内压增高。而且脑组织需要 葡萄糖有氧代谢释放能量,梗塞区(主要是缺血半暗带) 缺血缺氧,葡萄糖不能进行有氧代谢,而进行无氧酵解, 产生乳酸,在局部形成乳酸酸中毒,加重神经系统功能 损害,导致病情加重。
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荐)。
23
呼吸与吸氧:(1)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 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 开)及辅助呼吸。(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 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 护24 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 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 物。
1
TIA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损伤(RIND) 进行性卒中 完全性卒中(脑梗塞)
2
脑梗塞分为:血栓性梗塞和栓塞性梗塞。血栓性梗塞就 是脑血管本身发生硬化造成官腔狭窄,血流通过受阻而 产生脑坏死。栓塞性梗塞,是因为心脏或者其他部位血 管外来栓子堵塞了脑血管而造成脑坏死。
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缺血 性坏死,或称脑软化。一般来讲,在动脉闭塞后6h以 内,脑组织的缺血性改变是可逆的。但超过8h,就会 出现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变平,脑灰白质界限不清。 7-14d开始脑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3-4 周后坏死的脑组织液化,被吞噬转移,同时开始胶质纤 维增生,修复病灶。这种修复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 1-2年的时间。

脑卒中急性期心电图变化探讨

脑卒中急性期心电图变化探讨

aern E G bten sri r adtoede rm s oe ( =1 9 , >0 0 .C nls n br t C e e uv os n hs idf t k . x a w v o r .0 P . 5) o c i A e at uo br n r
c a g si C o e iti c t t k ain s h c y b t n a e y t e r l fo t k . h n e n E Gsd x s n a u e sr e p t t ,w ih ma e at u td b h ei fs o e o e e e r
s n c nl l e a x ei e t r p ( <0 0 ) o s nf a td frn e w s fu d i te ic e c f i i a t w r h n e p r n lgo gf i yo t m a u 尸 . 1 . i i c n iee c a 0 n n h n i n e o N g i f d
急 性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的 心 电 图 异 常 变 化 , 随原 发 病 的好 转 而改 善 。 可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3 1 2 1 ) 1 0 1 3 10 —5 X(00 0 - 4 - 0 0
l NG Ru — ig, C 1 B o , L A iqn U a
S st b ev h e t r sa d ci ia in fc nc ft ha e . 2 5 h at o e wih smia g sa d g n r O a o o s r e te fa u e n lnc lsg i a e o c ng s 2 e l pe pl t i lra e n e de s i he hy

卵圆孔未闭导致急性脑卒中病例分享及卵圆孔未闭发病机制、解剖特点、危险因素和影像学鉴别诊断

卵圆孔未闭导致急性脑卒中病例分享及卵圆孔未闭发病机制、解剖特点、危险因素和影像学鉴别诊断

卵圆孔未闭导致急性脑卒中病例分享及卵圆孔未闭发病机制、解剖特点、危险因素、和影像学鉴别诊断病例资料60岁男性,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右下肢无力约10小时”为主诉入院,行走稍不稳,无其他伴随症状,无烟酒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Romberg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化验示血常规、肝功、肾功、血凝、心肌酶、电解质等均大致正常。

头颅MRI示:左侧额叶、双侧顶叶多发急性脑梗死;双侧大脑梗死。

颈部血管彩超示:右侧颈动脉斑块;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起始部)。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示:1.脑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2.监测时限内未见微栓子信号。

心脏彩超示:左室射血分数60.9%;1升主动脉扩张,2 左室松弛功能受损。

动态心电图示:1.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最低心率、平均心率、总心搏数正常。

2.偶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3.偶发多源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部分时间部分导联ST-T异常(其中II、III、aVF、V2-V6导联ST段抬高0.1mv-0.2mv,请结合临床)。

5.心率变异性正常图1 头部MRI示左侧额叶、双侧顶叶多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病灶为双侧大脑皮层多发,考虑栓塞可能性大,显然用大动脉粥样硬化不能解释脑梗死病因,且患者颅内外血管无严重狭窄;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也未见房颤等心源性栓塞证据。

约30-40%的缺血性卒中为“隐源性”,也就是找不到原因。

近年来,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PFO)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原因明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示PFO可能是隐源性卒中的原因之一。

针对此进一步完善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食道心脏超声(如下图),提示卵圆孔未闭;最后患者转至心胸血管外科行卵圆孔封堵术,术后3天顺利出院,院外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卵圆孔是胎儿发育所必需的一个生命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原发隔和继发隔相互贴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3岁以上未完全融合,则将遗留的裂隙样通道称为PFO。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识别 2. 病史采集 3.一般体格检查 4.辅助检查 5.神经系统检查和卒中评分
1.AIS识别
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护理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 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 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 约占脑卒中的69.6%~70.8%。
患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如失 语、偏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也可有头痛、呕 吐、昏迷等全脑症状。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危及 生命。
2.基线评估可以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治疗后可以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基线评估>16分的患者很有可能死亡,而<6分的很有可能恢复良好;每 增加1分,预后良好的可能性降低17%;
3.用于脑梗死溶栓的治疗评定: 常用溶栓的评分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溶栓后24小时;溶栓
后7天;溶栓后90天。溶栓24小时候NIHSS全部评分下降4分或以上, 认为溶栓有效
2. 病史采集
着重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即患者此前无症状状 态的时间。其他病史包括神经系统症状的进展特征, 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药物滥用、偏头 痛、癲痫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之前有没有 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意识障碍以及脑卒 中相关疾病。
AIS处理
1. 处理气道、呼吸、循环问题 2.心脏监护 3.建立静脉通道 4.吸氧 5.评估有无低血糖

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症心电图改变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症心电图改变分析
参 考 文献
1 李端 .药 理 学 [ . M] 5版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人
2 3. 45 0o 3 .
2 王海生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北京 : 民卫 生出 M] 人
版 社 .0 4 2 . 2 0 . 2
3 杨锡强 , 易著文 .儿科 学[ . M] 6版 .北京 : 民卫 生出 人
5 . % , —T 水 平 下 移 者 为 3 . % , —T 延 长 者 为 06 S 71 Q 9 0 , 肌 梗 塞 3例 , 3 4 ( 表 1 。 .% 心 为 .% 附 ) 表 1 16例脑 血 管 疾 病 患 者 的 心 电 图 改 变 2
11 一 般资料 .
16例 患 者 均 经 头 颅 C 2 T或 MR 证 实 为 I
病 患者心 电图( C 的变化 。结果 :2 患者 中有 8 E G) 16例 9例 心电图显 示有 异常改变, 占总数的 7 . % , 中脑梗塞 14 其 异 常为 6 . % , 出血异 常为 7 . % , 网膜 下腔 出血异 常为 8 . % 。心 电 图异 常以心律 失常最 多。结 论 : 57 脑 55 蛛 33 急 性 脑血管病 可以引起 心脏损 害, 病情越重 , 心脏损 害发 生率越 高, 电图的改 变越严重。 心
1 黄如训 , 苏镇培 , 主编 .脑卒 中[ .北京: 民卫 生出 M] 人
版 社 。0 1 2 6 2 0 .0 .
2 李世 英 , 陈江虹 .急性脑卒 中后心 电图异常与临床 相关 性[ ] J .中国误诊 学,0 3 3 3 :1 . 2 0 ,( )3 1 3 廖松洁 , 曾进胜 , 黄如训 , .急性脑梗死 与心肌梗死的 等 溶栓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的比较分析 [ ] J .中国神 经精神

脑卒中(中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脑卒中(中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脑卒中(中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二、临床表现:1、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2、常见预兆: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3、缺血性脑卒中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可分三种类型: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③完全性卒中(CS)。

4、出血性脑卒中分三级:Ⅰ级,轻型,病人意识尚清楚或浅昏迷,轻偏瘫;Ⅱ级,中型,完全昏迷,完全性偏瘫,两侧瞳孔等大或仅轻度不等;Ⅲ级,重型,深昏迷,完全性偏瘫及去脑强直,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明显紊乱。

三、检查:1、头颅CT和MRA检查: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

许多病人继发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并加重,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激发梗死后出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MRA可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

2、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量测定: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意义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意义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意义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对94例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与病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年龄等均有关系。

结论:脑出血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高,预后相对差。

标签:脑出血;心电图;预后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急性脑出血常合并继发性心脏损害,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临床称为脑心综合征,即既往无心脏病史的患者在急性脑卒中发生后,出现各种形式的心脏异常表现。

[1]本研究观察94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4例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男54例,女40例,男女之比1.35∶1。

年龄在36-75岁,平均年龄(54.4271±12.637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标准,[2]均于起病后12小时内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脑出血诊断。

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既往有冠心病、肝病及其他心脏病史。

1.2 影像学资料1.2.1 出血部位:基底节区55例,(58.51%);丘脑14例(14.89%);脑干7例(7.45%);小脑6例(6.38%);脑叶(包括额、顶、枕、颞叶)12例(12.77%)。

1.2.2 出血量:采用多田公式T(出血量)=π/6×L(长轴)×S(短轴)×Slice(层面厚度)计算,不计算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

平均出血量28.3559±22.74921ml;其中30ml的19例(20.21%)。

1.3 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在起病后12小时内行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

心电图异常者64例占68.09%。

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有ST-T改变和心律失常。

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护理PPT课件

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护理PPT课件

第三部分 急性脑卒中治疗与护理
急性脑卒中的急救知识培训PPT课件
3、急性脑卒中护理
⑩ 疼痛管理:头痛时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SAH可给予阿片类止痛药, 恶心呕吐患者可给予止吐剂; ⑪ 早期活动可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 ⑫ 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出院计划; ⑬ 护理目标: 防止跌倒,24-48小时内开始活动 ⑭ 患者开始饮食前应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 ⑮ 患者如可疑合并肺炎或尿路感染,应予积极治疗; ⑯ 早期健康干预,防止急性脑卒中复发。
tPA溶栓并发症 ♦ 最危险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 ♦ 最早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呕吐
并发症护理
¤ 任何生命体征或神经系统症状的显著改变,立即汇报; ¤ 任何出血征象,立即汇报; ¤ 如有可疑颅内出血征象,立即汇报;
第一部分 急性脑卒中概述
急性脑卒中的急救知识培训PPT课件
tPA溶栓护理
¤ 溶栓后24小时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度; ¤ 吸氧(维持SPO2>95%); ¤ 持续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脏并发症; ¤ 记录出入量,保证足够液体摄入,必要时通过静脉输入液体。
缺 血 性 :短暂性脑缺血; 出 血 性 :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卒中的分类
第一部分 急性脑卒中概述
急性脑卒中的急救知识培训PPT课件
卒中的症状
① 突发的脸、上下肢麻木或无力 ② 突发的意识混乱,说话或对语言的理解困难 ③ 突发的一侧或双侧视物障碍 ④ 突发的行走困难,头晕,平衡和协调能力缺失 ⑤ 突发的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2、溶栓治疗
① BP > 185/110 ② 长效硝酸甘油1-2 inches ③ 拉贝洛尔10-30 mg IV q 10-15min ④ 依那普利0.625-1.25 mg IV q 6-8hrs

急性脑卒中急诊服务规范

急性脑卒中急诊服务规范

急性脑卒中急诊服务规范一、纳入本规范患者范围:急诊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包括: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6、眩晕伴呕吐;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搐;二、急诊科分诊处检诊后直接送入急诊抢救室。

三、急诊科护士连接心电监护及吸氧设备,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侧卧位。

四、急诊医师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危重病人立即抢救。

重点检查患者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及反射、肢体活动、深反射及病理反射,以及脑膜刺激征。

五、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下列处置措施:1、开放静脉通道(IV0.9%NS),留置套管针;2、急诊心电图;3、完善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糖、肾功能、血清离子、心肺五项(CK-MB、D-二聚体、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脑钠肽)检查;4、急诊影像检查,首选头CT,必要时可完善头MR检查;5、通知脑卒中绿色通道病房医生急会诊;六、神经内科医师应在接到会诊通知10分钟内到达,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完成NIHSS评分及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评估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确定卒中诊断。

七、若确定诊断急性脑梗死,应立即评估有无溶栓指征。

若符合溶栓治疗,向家属解释病情并决策,1h内开启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完成相应指标监测,收住监护室。

若无溶栓治疗指征,可1h内收入神经内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八、若确定诊断为急性脑栓塞或TIA,可1h内收入神经内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九、若确定诊断为急性出血性卒中,则立即启动急性出血性卒中服务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017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三、诊断和病因分型 (一)诊断 ①急性起病 ②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 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③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象学显示有责任缺血病灶 时),或持续24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④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
给药方法:尿激酶 100 万~150 万 I U,溶于生理盐水 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
(3)磁共振成像MRI: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优 于平扫CT;弥散加权成像DWI :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 现缺血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 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MRI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无电离辐射,不需碘造影剂。 但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如有心脏 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怖症)等局限。
概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stroke,AIS) : 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 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2]倪金迪 , 李响 , 刘梅 , 等 . 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 (2014 年 AHA/ASA 版 ) [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2015, 23 (2): 168-174.
《2017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TOAST) 缺血性卒中
心源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性研究

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性研究

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性研究何佩娟1,朱继文2,陈妍妍1,王克隆3,宋小青4摘要 目的:探讨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老年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PAF )的临床价值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AIS 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长时程心电图标记,观察PAF 和临床意义阵发性心房颤动(PAFCS )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㊂结果:PAF 检出率为16.88%,PAFCS 检出率为33.77%㊂PAFCS 在入院后前3d 检出率最高,至4d 后未检测到新发PFA ㊂PAFCS 和非PAFCS 病人在性别和出院时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年龄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㊁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计划(OCSP )分型㊁治疗史㊁脑血管病史㊁超声心动图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㊁出院时治疗方案㊁阵发性心房颤动风险(STAF )评分㊁出院时NIHSS 评分㊁出院时改良Rankin 量表(mR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本研究PAF 和PAFCS 检出率与既往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文献报道相近㊂结论:老年AIS 病人PAF 和PAFCS 检出率较高,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提高PAFCS 的检出,对临床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具有积极影响㊂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长时间动态心电图;阵发性心房颤动;前瞻性研究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7.029 心房颤动(AF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阵发性心房颤动(PAF )骤然发作㊁持续时间短,常无特异性症状,临床PAF 漏诊率较高[1]㊂研究显示,隐匿性脑卒中亚组病人的重要病因可能是未经诊断的PAF [2]㊂此外,心房颤动病人脑卒中复发风险较非心房颤动病人高出约5倍[3]㊂将心源性脑卒中误诊为非心源性脑卒中不利于脑卒中病人的二级预防㊂PAF 治疗的前提是早期准确诊断㊂动态心电图(Holter )可客观㊁持续㊁动态显示心脏兴奋过程的同时记录心动周期,为PAF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4]㊂因为病人依从性㊁电极引起的皮肤刺激等因素影响,临床通常采用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㊂脑卒中后病人住院康复期为研究PAF 提供了良好时机,早期监测可提高PAF 检出率和早期开始二级预防㊂研究显示,脑卒中急性期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升高,入院后28~72h 的连续心电监测可发现2%~29%的脑卒中病人出现PAF [5]㊂除动态心电图监测外,基于年龄㊁临床特征和附加诊断测试的风险评分也常用于PAF 的诊断,但部分测试在入院早期无法完成㊂Suissa 等[6]推出基于年龄㊁左心房大小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㊁无小血管或大血管病因等4个变量的PAF 风险评分(STAF ),作者单位 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32);2.延安市人民医院;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4.西安市北方医院(西安716000)通讯作者 宋小青,E -mail :******************引用信息 何佩娟,朱继文,陈妍妍,等.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7):1311-1314.但STAF 评分预测PAF 中的临床价值尚存在争议㊂本研究探讨长时间(>24h )动态心电图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病人发生PAF 的临床价值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AIS 病人7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6例;年龄60~80(70.83ʃ6.14)岁㊂根据心电图检查分为临床意义阵发性心房颤动(PAFCS )组和非PAFCS 组,其中,PAFCS 组26例,非PAFCS 组51例㊂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急性发病,综合临床症状㊁体征和影像学(CT 和/或MRI )检查确诊为AIS ;②首次发病,入院时发病时间<12h ;③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④病人或直系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良恶性脑肿瘤㊁颅脑损伤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者;②恶性心律失常㊁心力衰竭㊁心肌梗死等疾病者;③既往有脑卒中史者;④佩戴心脏起搏器或其他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者;⑤已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㊂1.3 研究方法 病人入院后完善经颅多普勒㊁CT ㊁MRI ㊁经胸超声心动图等检查,24~36h 内进行动态心电图标记㊂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百慧医疗动态心电图记录仪)标记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标记停止标准:①最初48h 心电监护仪检测到心房颤动;②病人对动态心电图设备不耐受;③与电极相关的皮肤刺激;④6d 之内出院或死亡㊂由2名受过专业训练㊁对动态心电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读取动态心电图,有争议的结果由1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判断㊂PAF 定义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600次/min,RR 间期绝对不齐,持续时间ȡ30s;PAFCS定义为检查到1个或多个最短持续时间10s的室上性心律失常[7-8]㊂STAF评分标准[9]:年龄>62岁和左房扩张计2分,NIHSS评分ȡ8分计1分,左心房扩大计2分,血管学病因计3分,总分值为0~8分,预测心房颤动的界值为ȡ5分㊂1.4临床资料收集收集病人年龄㊁性别㊁入院时NIHSS评分㊁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计划(OCSP)分型㊁治疗史㊁脑血管病史㊁超声心动图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ȡ50%㊁出院时治疗㊁出院时NIHSS评分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㊁STAF评分等资料㊂其中OCSP包括腔隙性脑梗死(LACI)㊁完全前循环梗死(T ACI)㊁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㊁后循环梗死(POCI)等㊂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或四分位间距[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病人在性别和出院时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两组组病人STA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1㊂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PAFCS组(n=26)非PAFCS组(n=51)统计值P 年龄(岁)72.14ʃ6.0169.23ʃ7.24t=1.0710.289性别[例(%)]男8(30.77)33(64.71)女18(69.23)18(35.29)χ2=7.9670.005入院时NIHSS评分(分)8.03ʃ5.14 6.83ʃ3.27t=1.2780.207 OCSP分型[例(%)]LACI4(15.38)8(15.69)PACI6(23.08)12(23.53)χ2=0.5400.910TACI4(15.38)11(21.57)POCI12(46.15)20(39.22)治疗史[例(%)]抗血小板药物6(23.08)13(25.49)抗凝药物0(0.00)2(3.92)双抗血小板药物0(0.00)2(3.92)χ2=2.3380.505无20(76.92)34(66.67)脑血管病史[例(%)]6(23.08)16(31.37)超声心动图[例(%)]左房扩大15(57.69)23(45.10)χ2=1.0930.296其他主要心脏栓塞病因0(0.00)2(3.92) 1.000①卵圆孔未闭0(0.00)2(3.92) 1.000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ȡ50%[例(%)]4(15.38)13(25.49)χ2=0.5190.471出院时治疗[例(%)]抗血小板治疗9(34.62)41(80.39)抗凝治疗17(65.38)8(15.69)<0.001①双抗血小板0(0.00)1(1.96)无0(0.00)1(1.96)出院时NIHSS评分(分) 4.02ʃ2.13 2.93ʃ3.02t=1.1160.264出院时mRS评分(分) 2.21ʃ1.83 1.92ʃ1.90t=0.6660.505 STAF评分(分) 4.82ʃ0.85 5.14ʃ0.72t=-0.6140.539 ①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㊂2.2PAF和PAFCS检出率病人住院时间为5~13d,平均住院时间为7d,动态心电图监测时间为3.5(2.0, 6.0)d㊂共检测到PAF13例(16.88%),PAFCS26例(33.77%),PAFCS在入院后前3d检出率最高,至4d 后未检测到新发PFA㊂详见表2㊂表2PAF和PAFCS检出时间单位:例(%)指标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合计PAF6(7.79)4(5.19)2(2.60)1(1.30)0(0.00)0(0.00)13(16.88) PAFCS7(9.09)6(7.79)5(6.49)4(5.19)2(2.60)2(2.60)26(33.77)2.3AIS病人PAFCS检出率的文献比较以 atrial fibrillation+stroke 检索PubMed自2010年以来收录的文献,检索到5篇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病人PAF和PAFCS检出率的文献,本研究PAF检出率与Gladstone等[13-14]报道相近,PAFCS检出率与Alves 等[13]报道相近㊂详见表3㊂表3AIS病人PAFCS检出率的文献比较文献发表时间类型检测持续时间PAF检出率(%)PAFCS检出率(%) Stahrenberg等[10]2010年长时间动态心电图记录 5.5(3.5,8.4)d13.0044.00 Grond等[11]2013年长时间动态心电图记录73(1,134)h 4.00Gladstone等[12]2014年24h动态心电图记录(32.8ʃ12.9)h 3.00Gladstone等[13]2014年ER910AF心脏事件检测器(53.6ʃ12.9)h16.00Alves等[14]2019年长时间动态心电图记录 3.5(2.0,5.0)d16.0031.00本研究长时间动态心电图记录 3.5(2.0,6.0)d16.8833.77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AIS病人PAFCS发生率达33.77%,与Alves等[14]的研究结果相近,提示老年AIS病人PAFCS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㊂Gladstone等[12]采用传统24h心电图,PAF检出率仅为3%,采用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的3项研究(本研究㊁Stahrenberg等[10]和Alves等[14])PAF检出率为13%~ 16%,Alves等[14]的研究和本研究PAFCS检出率均超过30%,提示长时间心电图在PAF和PAFCS检出方面较传统24h心电图具有优势㊂STAF评分是Suissa等[6]推出的评分系统,用于AIS病人的心房颤动筛查,评估PAF或隐匿性心房颤动具有较高价值㊂Lin等[15]研究显示,STAF对AIS病人的病因分类具有良好诊断价值,STAFȡ5分对CE 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5%㊂Horstmann等[16]研究显示,STAFȡ5分预测PAF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和74%,但经过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性别和年龄是隐匿性AIS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素,STAF评分对AIS病人PAF风险性预测价值有限[1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PAFCS和非PAFCS病人STA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AIS老年住院病人中,STAF评分预测PAF方面的价值有限,与Göksu等[17]研究结果一致㊂STAF评分与老年AIS病人PAF发生无关可能与老年人STAF得分升高有关,本研究中两组病人STAF评分均接近临界值5分,提示对于老年AIS病人,需要进一步寻找预测PAF的评分系统㊂目前,文献中尚未确定PAF持续时间阈值及超过该阈值可能产生的临床后果㊂既往文献多将持续时间ȡ30s作为PAF的阈值时间,但<30s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18]㊂有研究显示,<30s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PAF发生的先兆,并与AIS风险增加相关[19]㊂对于AIS急性期的老年病人来说,降低PAF阈值对增加PAF检出率和发现PAF风险人群具有重要意义㊂PAF的检出率取决研究人群和研究技术,既往PAF和PAFCS的检测研究多以隐匿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不能应用于所有AIS病人[20]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即使明确诊断大血管粥样硬化㊁小血管疾病等病因但仍可能发生PAF,因此,延长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老年病人提高PAF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㊂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对PAF和PAFCS进行检测,没有对PAF和PAFCS与AIS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而既往研究显示PAF是脑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影响AIS的二级预防治疗[21],检测PAF和PAFCS对AIS病人仍具有临床意义;本研究纳入病人数量较少,研究结论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设计研究进一步论证㊂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AIS病人PAF 和PAFCS检出率较高,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提高PAFCS的检出率,对临床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具有积极影响㊂参考文献:[1]KAMEL H,FARRANT M,EASTON J D,et al.Newly diagnosed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versus minorischemic stroke in the POINT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1,10(6):e019362.[2]SHRIKANT K N.Low-dose edoxaban effective for strokepreven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21,103(5):312-313.[3]WEBER-KRÜGER M,GELBRICH G,STAHRENBERG R,et al.Finding atrial fibrillation in stroke patients: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enhanced and prolonged Holter monitoring-Find-AF (RANDOMISED)-rationale and design[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14,168(4):438-445.[4]AKIMA T,SEKINE K,YAMAOKA K,et al.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dys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determined on the latest echocardiographic criteria[J].Circulation Reports,2020,2(11):657-664.[5]HA A C T,WIJEYSUNDERA H C,QIU F,et al.Differences inhealthcare use betwee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undergoing catheter-based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from Ontario,Canada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1,10(1):e016071.[6]SUISSA L,BERTORA D,LACHAUD S,et al.Score for the targetingof atrial fibrillation(STAF):a new approach to the dete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J].Stroke,2009,40(8):2866-2568.[7]MURAKAMI H,HOTTA D,RUHNKE G W.Paradoxical Doppler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during recovery of left atrial contractility after spontaneous conversion from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to sinus rhythm[J].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es,2020,22(6):302-304.[8]PARAHULEVA M S,KOCKSKÄMPER J,HEGER J,et al.Structural,pro-inflammatory and calcium handling remodeling underlies spontaneous onse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JDP2-overexpressing m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Sciences,2020,21(23):9095.[9]LIN S P,Y M,CHEN X H,et al.STAF score is a new simpleapproach for diagnosing cardioembolic strok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7,127(3):261-266.[10]STAHRENBERG R,WEBER-KRÜGER M,SEEGERS J,et al.Enhanced detec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by early and prolonged continuous holter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ischemia presenting in sinus rhythm[J].Stroke,2010,41(12):2884-2888.[11]GROND M,JAUSS M,HAMANN G,et al.Improved detection ofsilent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72-hour Holter ECG in patients withischemic stroke: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J].Stroke,2013,44(12):3357-3364.[12]GLADSTONE D J,SPRING M,DORIAN P,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inpatients with cryptogenic strok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2014,370(26):2467-2477.[13]GLADSTONE D J,SHARMA M,SPENCE J D,et al.Cryptogenicstrok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2014,371(13):1260.[14]ALVES M,NARCISO M R,CRUZ J,et al.Paroxysmal atrialfibrillation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through prolonged Holter:prospective study[J].Aging Clinical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2019,31(4):469-474.[15]LIN S P,LONG Y,CHEN X H,et al.STAF score is a new simpleapproach for diagnosing cardioembolic stroke[J].Int J Neurosci,2017,127(3):261-266.[16]HORSTMANN S,RIZOS T,GÜNTNER J,et al.Does the STAFscore help detect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cute stroke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2013,20(1):147-152.[17]GÖKSU EÖ,YÜKSEL B,ESIN M,et al.The value of STAF(scorefor the target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in patients with cryptogenicembolic stroke[J].Noro Psikiyatri Arsivi,2018,56(2):119-122. [18]KISHORE A,VAIL A,MAJID A,et al.Dete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troke,2014,45(2):520-6. [19]WANG X L,SONG B B,QIU C G,et al.The effect of left atrialremodeling after cryoballoon ablation and radiofrequencyablation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J].Clinical Cardiology,2021,44(1):78-84.[20]HARIRI E,HACHEM A,SARKIS G,et al.Optimal duration ofmonitoring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ryptogenic stroke:anonsystematic review[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6,2016:5704963.[21]HU Y,JI C.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stroke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meta-analysis[J].BMC Neurology,2021,21(1):66.(收稿日期:2021-05-06)(本文编辑邹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