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

合集下载

大物课后习题 答案

大物课后习题 答案

1-3 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 y =21t 2+3t -4.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2)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3)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解:(1) j t t i t r)4321()53(2-+++=m (4) 1s m )3(3d d -⋅++==j t i tr v则 j i v734+= 1s m -⋅(6) 2s m 1d d -⋅==j tv a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0v (m ·1-s)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图1-4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 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 stl ld d 2d d 2= 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 ts v v tl v d d ,d d 0-==-=船绳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l tl s l ts v ==-=-=船或 sv s h slv v 02/1220)(+==船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22002)(d d d d d d sv h sv sls v slv s v v st s l tl s tv a =+-=+-=-==船船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s m -⋅,开始运动时,x =5 m , v =0,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 解:∵ t tv a 34d d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 积分,得12234c t t v ++=由题知,0=t ,00=v ,∴01=c 故 2234t t v += 又因为 2234d d t t tx v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34(d 2+=积分得 232212c t t x ++=由题知 0=t ,50=x ,∴52=c 故 521232++=t t x所以s 10=t 时m70551021102sm 190102310432101210=+⨯+⨯=⋅=⨯+⨯=-x v1-8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s =2021bt t v -的规律运动,式中s 为质点离圆周上某点的弧长,0v ,b 都是常量,求:(1)t 时刻质点的加速度;(2) t 为何值时,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 解:(1) bt v ts v -==0d dRbt v Rva b t v a n 202)(d d -==-==τ则 240222)(Rbt v b aa a n-+=+=τ加速度与半径的夹角为20)(arctanbt v Rb a a n--==τϕ(2)由题意应有2402)(Rbt v b b a -+==即 0)(,)(4024022=-⇒-+=bt v Rbt v b b∴当bv t 0=时,b a =1-10 以初速度0v =201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1R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2R .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1-10图所示.题1-10图(1)在最高点,o0160cos v v v x == 21sm 10-⋅==g a n又∵ 1211ρv a n =∴m1010)60cos 20(22111=︒⨯==n a v ρ(2)在落地点,2002==v v 1sm -⋅,而 o60cos 2⨯=g a n ∴ m 8060cos 10)20(22222=︒⨯==n a v ρ2-3 283166-⋅===sm m f a x x2167-⋅-==s m mf a y y(1)⎰⎰--⋅-=⨯-=+=⋅-=⨯+-=+=2101200872167452832sm dt a v v s m dt a v v y y y x x x于是质点在2s 时的速度18745-⋅--=sm ji v(2) mji j i jt a i t a t v r y x 874134)167(21)4832122(21)21(220--=⨯-+⨯⨯+⨯-=++= 2-4 (1)∵dtdv mkv a =-=分离变量,得m kdt v dv -=即⎰⎰-=vv tmkdt v dv 0mkt ev v -=ln ln∴ tmk e v v -=0(2)⎰⎰---===tttmk mk ekmv dt ev vdtx 000)1((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 故有⎰∞-=='000kmv dt ev x tmk(4)当t=km 时,其速度为ev ev ev v km m k 0100===-⋅-即速度减至v 0的e1.2-7由题知,小球落地时间为0.5s .因小球为平抛运动,故小球落地的瞬时向下的速度大小为v 1=gt=0.5g ,小球上跳速度的大小亦为v 2=0.5g .设向上为y 轴正向,则动量的增量 Δp=mv 2-mv 1 方向竖直向上,大小 |Δp |=mv 2-(-mv 1)=mg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这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小球受到地面给予的冲力作用.另外,碰撞前初动量方向斜向下,碰后末动量方向斜向上,这也说明动量不守恒. 2-12 (1)由题知,F 合为恒力,∴ A 合=F ·r=(7i-6j)·(-3i+4j+16k)=-21-24=-45 J (2)w tA N 756.045==∆=(3)由动能定理,ΔE k =A=-45 J2-15 弹簧A 、B 及重物C 受力如题2-15图所示平衡时,有题2-15图 F A =F B =Mg 又 F A =k 1Δx 1 F B =k 2Δx 2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 1221k k x x =∆∆弹性势能之比为12222211121212k k x k x k E E p p=∆∆=2-20 两小球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222120212121mv mv mv +=即 222120v v v += ①3-7 观测者甲乙分别静止于两个惯性参考系S 和S '中,甲测得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 4s ,而乙测得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 5s .求: (1) S '相对于S 的运动速度.(2)乙测得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地点间的距离.解: 甲测得0,s 4==x t ∆∆,乙测得s 5=t ∆,坐标差为12x x x '-'='∆′ (1)∴ t cv tx cv t t ∆-∆=∆+∆='∆22)(11)(λγ54122='∆∆=-t t cv解出 c c t t c v 53)54(1)(122=-='∆∆-=8108.1⨯= 1s m -⋅(2) ()0,45,=∆=∆'∆=∆-∆='∆x tt t v x x γγ∴ m 1093453458⨯-=-=⨯⨯-=-='c c t v x ∆γ∆负号表示012<'-'x x . 3-8 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是多少? 解: 2220153,1513βββ-=-=-=='则l l∴ c c v 542591=-=3-11 根据天文观测和推算,宇宙正在膨胀,太空中的天体都远离我们而去.假定地球上观察到一颗脉冲星(发出周期无线电波的星)的脉冲周期为 0.50s ,且这颗星正沿观察方向以速度0.8c 离我们而去.问这颗星的固有周期为多少?解: 以脉冲星为S '系,0='∆x ,固有周期0τ='∆t .地球为S 系,则有运动时t t '∆=∆γ1,这里1t ∆不是地球上某点观测到的周期,而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两异地钟读数之差.还要考虑因飞行远离信号的传递时间,ct v 1∆∴ t cv t c t v t t ∆+'∆=∆+∆=∆γγ11′)1(cv t +'=∆γ6.01)8.0(112=-=c c γ则 γλτ)8.01(5.0)1(0c c cv t t +++∆='∆=s 1666.08.13.06.01)8.01(5.0==+=3-16 静止在S 系中的观测者测得一光子沿与x 轴成︒60角的方向飞行.另一观测者静止于S ′系,S ′系的x '轴与x 轴一致,并以0.6c 的速度沿x 方向运动.试问S ′系中的观测者观测到的光子运动方向如何? 解: S 系中光子运动速度的分量为c c v x 500.060cos ο==c c v y 866.060sin ο==由速度变换公式,光子在S '系中的速度分量为c ccc c c v cu u v v xx x143.05.06.016.05.0122-=⨯--=--='c ccc c v cu v cu v xyy 990.05.06.01866.06.011122222=⨯-⨯-=--='光子运动方向与x '轴的夹角θ'满足692.0tan -=''='xy v v θθ'在第二象限为ο2.98='θ在S '系中,光子的运动速度为c v v v y x='+'='22 正是光速不变. 3-17 (1)如果将电子由静止加速到速率为0.1c ,须对它作多少功?(2)如果将电子由速率为0.8c 加速到0.9c ,又须对它作多少功?解: (1)对电子作的功,等于电子动能的增量,得)111()1(222020202--=-=-==cv c m c m cm mcE E k k γ∆)11.011()103(101.922831--⨯⨯⨯=-161012.4-⨯=J=eV 1057.23⨯(2) )()(2021202212c m c m c m c m E E E k k k---=-='∆)1111(221222202122cv cv c m cm c m ---=-=))8.0119.011(103101.92216231---⨯⨯⨯=-J 1014.514-⨯=eV 1021.35⨯=4-2 劲度系数为1k 和2k 的两根弹簧,与质量为m 的小球按题4-2图所示的两种方式连 接,试证明它们的振动均为谐振动,并分别求出它们的振动周期.题4-2图解:(1)图(a)中为串联弹簧,对于轻弹簧在任一时刻应有21F F F ==,设串联弹簧的等效倔强系数为串K 等效位移为x ,则有111x k F x k F -=-=串222x k F -=又有 21x x x +=2211k F k F k F x +==串所以串联弹簧的等效倔强系数为2121k k k k k +=串即小球与串联弹簧构成了一个等效倔强系数为)/(2121k k k k k +=的弹簧振子系统,故小球作谐振动.其振动周期为2121)(222k k k k m k m T +===ππωπ串(2)图(b)中可等效为并联弹簧,同上理,应有21F F F ==,即21x x x ==,设并联弹簧的倔强系数为并k ,则有2211x k x k x k +=并故 21k k k +=并 同上理,其振动周期为212k k m T +='π4-5 一个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其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0=t 时质点的状态分别是:(1)A x -=0;(2)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 (3)过2A x =处向负向运动; (4)过2A x -=处向正向运动.试求出相应的初位相,并写出振动方程. 解:因为 ⎩⎨⎧-==000sin cos φωφA v A x将以上初值条件代入上式,使两式同时成立之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初位相.故有)2cos(1πππφ+==t TA x)232cos(232πππφ+==t T A x)32cos(33πππφ+==t TA x)452cos(454πππφ+==t TA x4-7 有一轻弹簧,下面悬挂质量为g 0.1的物体时,伸长为cm 9.4.用这个弹簧和一个质量为g 0.8的小球构成弹簧振子,将小球由平衡位置向下拉开cm 0.1后 ,给予向上的初速度10scm 0.5-⋅=v ,求振动周期和振动表达式.解:由题知 12311mN 2.0109.48.9100.1---⋅=⨯⨯⨯==x g m k而0=t 时,-12020s m 100.5m,100.1⋅⨯=⨯-=--v x ( 设向上为正)又 s 26.12,51082.03===⨯==-ωπωT mk 即m102)5100.5()100.1()(22222220---⨯=⨯+⨯=+=∴ωv x A45,15100.1100.5tan 022000πφωφ==⨯⨯⨯=-=--即x v∴ m )455cos(1022π+⨯=-t x4-8 图为两个谐振动的t x -曲线,试分别写出其谐振动方程.题4-8图解:由题4-8图(a),∵0=t 时,s 2,cm 10,,23,0,0000===∴>=T A v x 又πφ即 1s rad 2-⋅==ππωT故 m )23cos(1.0ππ+=t x a由题4-8图(b)∵0=t 时,35,0,2000πφ=∴>=v A x01=t 时,22,0,0111ππφ+=∴<=v x又 ππωφ253511=+⨯=∴ πω65=故 m t x b )3565cos(1.0ππ+=4-12 试用最简单的方法求出下列两组谐振动合成后所得合振动的振幅:(1) ⎪⎩⎪⎨⎧+=+=cm )373cos(5cm )33cos(521ππt x t x (2)⎪⎩⎪⎨⎧+=+=cm)343cos(5cm )33cos(521ππt x t x 解: (1)∵ ,233712πππφφφ=-=-=∆∴合振幅 cm 1021=+=A A A (2)∵ ,334πππφ=-=∆∴合振幅 0=A4-13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m)652cos(3.0m )62cos(4.021ππt x t x 试分别用旋转矢量法和振动合成法求合振动的振动幅和初相,并写出谐振方程。

大物课件11-2汇总

大物课件11-2汇总

p2V2 )
绝热过程中 ,理想气体不吸收热量,系统减少的内能,等 于其对外作功 。
例 如图,对同一气体,1为绝热过程,那么2和3过程是吸热 还是放热?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2 E1 A ΔE A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 增加△E,而另一部分用于系统对外界作功 A .
§11.4 准静态过程中功和热量的计算
一.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
dA fdl pSdl pdV
A V2 pdV V1
(功是一个过程量) 功在数值上等于p ~V 图上过程 曲线下的面积.
用来增加其内能。
三. 等温过程 T 常量 , dT 0 恒
V1
V2
·内能的增量 E 0
温 热
Sp S
F
·系统对外界作功
源 dl
A V2 pdV V2RT dV
V1
V1 V
RT ln V2 RT ln p1
p
p1
T1
•Ⅰ
V1
p2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p2
T2
•Ⅱ
Q A RT ln V2 RT ln p1
p(dV dT
)p
R
迈耶公式 Cp / CV
比热容比
在一般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内气体的CV 、Cp 都 近似为常量 对单原子分子气体为: CV (3 2)R 对双原子分子气体为: CV (5 2)R
2. 理想气体内能的计算
dE CV dT
E2 E1
T2 T1
CV
dT
例 如图,一绝热密封容器,体积为V0,中间用隔板分成相等 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氧气,压强为 p0,右边一半 为真空。

大物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大物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大物知识点梳理完整版一、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的学科。

1.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加速度为零。

2.加速直线运动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加速度可以是正的(加速运动)或负的(减速运动)。

3.二维运动二维运动是指在平面上进行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两个分量。

4.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垂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二、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1.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一个等效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

3.惯性力惯性力是指物体由于自身惯性而产生的力。

如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

4.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的定律。

公式为:F=G((m1*m2)/r^2),其中F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三、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

1.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所做的功和系统所吸收的热的和。

四、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等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是描述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定律。

大物解答题及其答案

大物解答题及其答案

热学部分:1.等(定)压摩尔热容和等(定)容摩尔热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分别取决于哪些因素?答:1mol物质在等压过程中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等压摩尔热容,同理,1mol物质在等容过程中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等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和等容摩尔热容只与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有关。

2.理想气体等压过程的特征是什么?在此过程中热量、作功和内能如何表示?答:理想气体的等压过程的特征是压强为恒量,改变温度;热量、内能和功都在变化。

且热量:内能增量:气体对外作的功:3.理想气体等容过程的特征是什么?在此过程中热量、作功和内能如何表示?答:理想气体等容过程的特征是,体积为恒量,改变温度;对外作功为零,热量等于内能的增量。

热量和内能增量:气体对外作的功:4.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特征是什么?在此过程中热量、作功和内能如何表示?答: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特征是温度是恒量,改变压强;内能变化为0.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做的功。

吸收热量和对外作功:内能增量:5.简述卡诺循环过程;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有哪些?答:卡诺循环是在两个温度恒定的热源(一个高温热源,一个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循环过程,它是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绝热的平衡过程组成。

按照循环方向的不同,分为卡诺正循环和卡诺负循环,分别对应热机和制冷机。

以卡诺正循环为例,第一过程是等温膨胀,从高温热库吸入热量,第二过程是绝热膨胀,第三过程是等温压缩过程,系统向低温热库放出热量,第四过程是绝热压缩过程。

提高热机效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提高高温热库温度,降低低温热库温度。

6.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以上叙述方式。

证明能否用一个等温过程和一个绝热过程构成一个循环过程。

答: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或者,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克劳修斯描述:热量不能自动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由一个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不能构成一个循环过程,理由如下:假设有一热机等温过程中吸收热量并在绝热膨胀过程中将吸收的热量完全转化为功,这显然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氏表述矛盾,同理,再假设有一制冷机,经历一次绝热压缩后向低温热库吸热并在等温过程完全用于制冷,将这两个过程做成一个复合热机,一次循环后,外界没有作功,二热量却自动的从低温热源传到高温热源,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氏表述矛盾。

大物教材参考答案

大物教材参考答案

1.7 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22(1,)x t y t ==-,x 和y 均以为m 单位,t 以s 为单位,试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在t=2s 时,质点的速度v 和加速度a 。

解:(1)由运动学方程消去时间t 可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将t =代入有21)y = 或1(2)对运动学方程微分求速度及加速度,即 当t=2s 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1.8 已知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22(2)r ti t j =+-,其中, r ,t 分别以 m 和s 为单位,试求:(1) 从t=1s 到t=2s 质点的位移; (2) t=2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质点的轨迹方程;(4)在Oxy 平面内画出质点的运动轨迹,并在轨迹图上标出t=2s 时,质点的位矢r ,速度v 和加速度a 。

解: 依题意有x=2t (1) y= 22t - (2)(1) 将t=1s,t=2s 代入,有(1)r = 2i j +, (2)42r i j =-故质点的位移为 (2)(1)23r r r i j ∆=-=- (2) 通过对运动学方程求导可得当t=2s 时,速度,加速度为 24v i j =- /m s 2a j =-2/m s(3) 由(1)(2)两式消去时间t 可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4)图略。

1.11 一质点沿半径R=1m 的圆周运动。

t=0时,质点位于A 点,如图。

然后沿顺时针方向运动,运动学方程2s t t ππ=+,其中s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试求: (1)质点绕行一周所经历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2)质点在第1秒末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 (1) 质点绕行一周所经历的路程为圆周 周的周长,即2 6.28s R m π∆==由位移和平 均速度的定义,可知此时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 也为零,即0r ∆=, 0rv t∆==∆令2()(0)2s s t s t t R πππ∆=-=+=。

大物参考答案

大物参考答案

©物理系_2015_09《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01 机械振动一、 判断题:(用“T ”表示正确和“F ”表示错误) [ F ] 1.只有受弹性力作用的物体才能做简谐振动。

解:如单摆在作小角度摆动的时候也是简谐振动,其回复力为重力的分力。

[ F ] 2.简谐振动系统的角频率由振动系统的初始条件决定。

解:根据简谐振子频率mk=ω,可知角频率由系统本身性质决定,与初始条件无关。

[ F ] 3.单摆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

解:单摆小角度的摆动才可看做是简谐振动。

[ T ] 4.孤立简谐振动系统的动能与势能反相变化。

解:孤立的谐振系统机械能守恒,动能势能反相变化。

[ F ] 5.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振动一定是简谐振动。

解: 同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结果就不一定是简谐振动。

二、选择题:1.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微小角度θ,然后由静止放手任其振动,从放手时开始计时。

若用余弦函数表示其运动方程,则该单摆振动的初相位为[ C ] (A) θ; (B) π23; (C) 0; (D) π21。

解:对于小角度摆动的单摆,可以视为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 ()()0cos ϕωθθ+=t t m ,根据题意,t = 0时,摆角处于正最大处,θθ=m ,即:01cos cos 0000=⇒=⇒==ϕϕθϕθθ2.一个简谐振动系统,如果振子质量和振幅都加倍,振动周期将是原来的 [D] (A) 4倍(B) 8倍(C) 2倍(D)2倍解: m T k m T m k T ∝⇒=⇒⎪⎭⎪⎬⎫==/2/2πωωπ,所以选D 。

3. 水平弹簧振子,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 C ] (A)4A x =(B) 2A x = (C) 2A x = (D)3Ax =解:对于孤立的谐振系统,机械能守恒,动能势能反相变化。

那么动能势能相等时,有:221412122Ax kx kA E E E p k =⇒====,所以选C 。

大物复习资料汇总

大物复习资料汇总

4.2.5 MV 232X 10 3X 1002:.AT =iR质量为100g 的水蒸汽,温度从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需热量= ? o二 7.7K5x831120 C 升高到150 C,若视水蒸汽为理想气体,体Qv = ?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加热,需热量 Qp解:1()(加4的斥尔数 m 100 50 v=—=——=—mol Jtf IS 9喝。

是多原子分子::二6Q*3*8.31*30 = 4155/4皆 v93.50Q p = vC p M = y * 4* 8.31*30 = 5540J•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对外作的功A/Q = 2/5,若为双原子理想气体,则比值解:A 与吸收的热量 Q 之比A/Q = 27 oAE =皿任—八;—2单原子分子:i = 3;CP ,+ 2双原子分子:1=5由刚性双原子分子组成的理想气体,温度为 T 时,贝U 1mol 该理想气体的内能为???5/2RTiff解:一1.储有氧气的容器以速度 V = 100m • s-1运动,假设该容器突然停止,全部定向运动 的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问容器中的氧气的温度将会上升多少? 解,氧气:Z = 5M2 25. 原在标准状况下的 2mol 的氢气,经历一过程吸热 500J,问:(1)若该过程是等容过程,气体对外作功多少?末态压强 P =? (2)若该过程是等压过强,末态温度 T =?, 气体对外作功多少?解:初态:标准状况^=1.013*105?«7;=2731氢气:i=5A _QAT =^-=1000=12K(1)等容过程人末态温度 T r = T 0+AT=285K末态压强 P 二 F 0 T=1.01 3* 105*285= 1.057* 105PaT 。

273等压过程A=.RT Q p J 2R Tp p2T p二 T 0:T =281.6K6. 2mol 多原子理想气体,从状态(P0 ,V0 ,T0)o 开始作准静态绝热 膨胀,体积增大到原体积的3倍,则膨胀后气体压强P= 解:多原子分子:i=6i +24比热比: 二」i 3绝热过程:PV 二P0V0V0 7所以:P =P0(一)V2 2A Q *500 =142.9Ji 2 72Q♦ (i 2)R2* 7*8.31(2)7. 在高温热源为127C,低温热源为27C之间工作的卡诺热机,对外做净功8000JL维持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 使其对外做净功100004若这两次循环该热机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1) 后一个卡诺循环的效率;(2) 后一个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解:(1)T!=127o C=400K;T2=27°C=300K=1-& =25%T iQ, -32000JQ2= Q, - A = 24000JT2二T2= 300K Q2 = Q2= 2 4 0 J 0A =10000J Q, = A2Q2二24000J=A /Q2=10000/34000 二29.4%(2)又十半丁1=严=器=425K=152O C8. 一卡诺热机在每次循环过程中都要从温度为400K的高温热源吸热418J,向低温热源放热334・4J,低温热源温度为?320K解:由得a人L二鈿=320所以(3)气体吸收的热量 。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公式形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公式形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公式形式:F1 = -F2,其中F1为物体1受到的力,F2为物体2受到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合力的求解方法。

公式形式:F = √(F1^2 + F2^2 + …),其中F为合力,F1、F2为各个作用力。

力的分解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公式形式:F1 = Fcosθ,其中F为力的大小,θ为力与某个方向的夹角。

5. 动量定理动量的改变等于作用力乘以时间。

公式形式:Δp = Ft,其中Δp为物体动量的改变量,F为作用力,t为作用时间。

6. 质心与惯性力质心是指系统或物体的集中质量点。

公式形式:x = (m1x1 + m2x2 + …) / (m1 + m2 + …),其中x为质心的坐标,m为质量,x为位置。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系中物体所受的力。

公式形式:Fm’ = -ma’,其中Fm’为惯性力,m为物体质量,a’为非惯性系下的加速度。

7. 功与功率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公式形式:W = Fd.cosθ,其中W为功,F为力,d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公式形式:P = 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8.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弹性变形物体在恢复原状过程中所积累的能量。

公式形式:E = 1/2kd^2,其中E为弹性势能,k为弹性系数,d为变形量。

9.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改变等于作功的大小。

公式形式:ΔKE = W,其中ΔKE为动能的改变量,W为力做的功。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大物学,即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能量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大物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公式,这些公式对于解决物理问题、推导物理规律以及应用于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对大物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运动学公式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的运动学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 位移公式:s=v0t+1/2at^2s-位移v0-初速度t-时间a-加速度2. 速度公式:v=v0+atv-速度v0-初速度t-时间a-加速度3. 动能公式:E=1/2mv^2E-动能m-质量v-速度4. 动能定律:W=ΔEW-做功ΔE-动能的变化量5. 功率公式:P=W/tP-功率W-做功t-时间6. 圆周运动公式:v=2πr/Tv-线速度r-半径T-周期7. 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v^2/ra-加速度v-线速度r-半径二、力学公式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的力学公式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F=maF-力m-质量a-加速度2. 牛顿第二定律:F=dp/dtF-力dp-动量dt-时间3. 牛顿第三定律:F12=-F21F12-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F21-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4. 弹性力公式:F=kxF-弹性力k-弹簧系数x-位移5. 引力公式:F=G(m1m2/r^2)F-引力G-引力常数m1,m2-两个物体的质量r-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6. 摩擦力公式:f=μNf-摩擦力μ-摩擦系数N-法向压力三、热力学公式热力学是研究热量、能量和工作的转化与传递规律的学科,其中的热力学公式描述了热量和能量的转化规律。

1. 热力公式:Q=mcΔTQ-热量m-质量c-比热容ΔT-温度变化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ΔU-内能变化Q-吸热3. 卡诺循环效率公式:η=1-T2/T1η-效率T2-低温T1-高温4. 熵增加公式:ΔS=Q/TΔS-熵变化Q-吸热T-温度四、电磁学公式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的电磁学公式描述了电荷和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

大物第一章

大物第一章

式中,t的单位为s;x与y的单位为m。请用单位矢量表示 兔子在t=15s时刻的位臵矢量,并求出其大小和角度。
【知识点和思路】
本题的关键点是兔子位臵的坐标函数式正是位矢
r的标量分量。
大学物理
【解】根据题意可以写出
r (t ) x(t )i y(t ) j
在t=15s时,标量分量为 x (0.31) 152 7.2 15 28 66m
大学物理 物理学
第一章 宏观低速质点运动学
大学物理
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物理学 和许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力学中的运动学是从几 何观点研究物体的运动,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不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
他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的变化,或物体内部各部分
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本章研究的是质点力学中的宏观低速质点运动学。
第一节
固定参考系中质点的一般 曲线运动
大学物理
一、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1. 参考系
指为了描述物体运动而选择的参考物体或物体系。
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不同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2. 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选定的参考 系上建立与之相对静止的带有标尺的数学坐标, 简称坐标系。
大学物理
【解】取该质点为研究对象,由加速度定义得 dv a 4t dv 4tdt dt v t 根据初始条件,可以得到 dv 4tdt
得 v 2t 2
0
0
由速度定义得
dx 2 2 v 2t dx 2t dt dt
根据初始条件,可以得到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一、力学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F = 01.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共线。

|F₁₂| = |F₂₁|1.4 力的合成与分解F₁ = Fcosθ, F₂ = FsinθF = √(F₁² + F₂²)1.5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为零。

ΣF = 0, ΣM = 01.6 弹簧力F = kΔl1.7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改变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

ΔEₖ = W1.8 功和机械能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E = Eₖ + Eₖ1.9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改变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Δp = Ft = mΔv1.10 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一般不守恒。

m₁v₁ + m₂v₂ = m₁v₁' + m₂v₂'1.11 万有引力F =G * ((m₁ * m₂) / r²)1.12 圆周运动v = ω * ra = α * r|a| = |ω|² * r二、热学2.1 热量热量是物体与外界交换能量的方式之一,是能量的传递方式。

Q = mcΔT2.2 热容物体单位质量的热量变化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例关系。

Q = mcΔT2.3 热传导(傅立叶定律)热量在导体内传递的速率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Q/t = -kA * ΔT / d其中,k为导热系数,A为截面积,d为长度。

2.4 热膨胀物体由于受热而引起的体积的变化。

ΔL = αL₀ΔT其中,α为线膨胀系数。

2.5 相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相态变为另一种相态时,不发生温度变化,吸收或释放相变潜热。

Q = mL其中,L为单位质量物质的相变潜热。

《大学物理教学资料》大物复习资料.doc

《大学物理教学资料》大物复习资料.doc

总加速度:1 .牛顿第一定律:当豆外=0时, V =怛矢量O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m— dtdPdt期末考试说明第1章质点运动学9分,重点:求导法和积分法,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第2章质点动力学3分,重点: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变力做功;第3章刚体6分,重点: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第5章振动17分,重点:旋转矢量法、振动方程、速度方程、加速度方程、振动能量、振动合成。

第6章波动14分,重点:波动方程以及波动方程的三层物理意义、相位差与波程差的关系;大学物理1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公式:1.质点运动方程(位矢方程):r(t) = x(t)i + y(t)j + z(t)k(x = x(t)参数方程:y = y(f) T消去f得轨迹方程。

Z — Z(02.速度:v =K,加速度:a = ^dt dt3.平均速度—Ar:V =——,平均加速度:5 =—4.角速度:口 =岑,5.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v 角加速度:/3(a)=—dt =0)r6.切向加速度:a T = — = r(3 ,dt ra =』a;第二章质点动力学主要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F = -F^4.动量定理:I = \ 2 F dt = mAv = m(v2~v{) = AP5.动量守恒定律:当合外力理外力=O,AP = Ocx口16 动能定理:W= -dx = \E k =-m(v22-vf)J*】口 27.机械能守恒定律:当只有保守内力做功时,AE =08.力矩:M = rxF大小:M = Fr sin 0方向:右手螺旋,沿了x产的方向。

9.角动量:L = rxP大小:L = mvr sin 3方向:右手螺旋,沿rxP的方向。

淤质点间发生碰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具有共同末速度。

一般的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大物课后答案

大物课后答案

0-1已知m 412j i a+=,m 10i b -=,试分别用作图法和解析法求解:(1)b a +;(2)b a -。

解:(1) m )42(m )10412(j i i j i b a+=-+=+204222=+=+b a︒==4.6324arctan θ(2) m )422(m )10412(j i i j i b a+=++=-51042222=+=-b a︒==3.10224arctan θ (图略)0-2两矢量j i a126+=,m 68j i b --=,试求:(1)b a ⋅;(2)b a ⨯。

解:(1) 1207248)68()126(-=--=--⋅+=⋅j i j i b a(2) k k k j i j i b a609636)68()126(=+-=--⨯+=⨯0-3三矢量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0-3所示。

已知m 3||=a ,m 4||=b ,m 5||=c ,求:(1)||b a+; (2)b a ⋅;(3)b a⨯。

解:(1) m 5==-=+c c b a(2) b a ⊥,0=⋅∴b a(3) k i j b a1243-=⨯=⨯0-4已知k t j e i t t r t5sin 23)2(23+-+=-,求下列各式在0=t 时的值:(1)t r d d ;(2)t r d d ;(3)tr r d d ⋅;(4)t r r d d⨯。

解:(1) k t j e i t t r t5cos 106)23(d d 22+++=-,0=t 时,j r 3-=,k j i t r 1062d d ++=(2) 1401062d d 222=++=tr(3) 18)1062()3(d d -=++⋅-=⋅k j i j t rr(4) i k k j i j trr 306)1062()3(d d -=++⨯-=⨯运动量1-1质点在xOy 平面内的运动方程为 x =3t ,y =2t 2+3。

大物A-05,06-第五-六章,讲解

大物A-05,06-第五-六章,讲解

静电场习题1一、选择题1、 下列几个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就是将点电荷放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B 、在以点电荷为中心的球面上,由该点电荷所产生的场强处处相同;C 、场强方向可由E =F/q 定出,其中q 为试验电荷的电量,q 可正可负;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 1. C解释:A 答案点电荷可能有正负;B 答案场强是矢量2、 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 B 、如果高斯面上E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C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该面的电通量必不为零;D 、如果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 ] 2. C解释:A 答案通量为零不一定场强为零;D 答案考虑等量异号电荷,可以使得处处为零。

3、 如图所示,有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平面,在其中垂线上距中心O 点a /2处,有一电荷为q 的正点电荷,则通过该平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A 、03εq ;B 、04επq; C 、03επq ;D 、06εq。

[ ]3. D解释:构建立方体包围点电荷,由高斯定理求出平面的通量。

4、 两个均匀带电的同心球面,半径分别为R 1、R 2(R 1<R 2),小球带电Q ,大球带电-Q ,下列各图中哪一个正确表示了电场的分布 [ ](A) (B) (C) (D) 4. D解释:由高斯定理依次求出各部分场强即可。

q12121221∙∙1q 2q S二、填空题5、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a 和b 的矩形,其A 、B 、C 三个顶点上分别放置三个电量均为q 的点电荷,则中心O 点的场强为 ,方向 。

5.204a q πε(方向一致皆可)解释:A 、C 电荷的场强抵消。

6、 如图所示,电荷分别为1q 和2q 的两个点电荷单独在空间各点产生的静电场强分别为1E 和2E ,空间各点总场强为12E E E =+,现在作一封闭曲面S ,则以下两式分别给出通过S 的电场强度通量=⋅⎰S d E1 ;=⋅⎰S d E 。

大物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大物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大物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质点运动的描述位置矢量︰从所指定的坐标原点指向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

运动方程︰位移︰从质点初始时刻位置指向终点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 2圆周运动角加速度α=Δω / Δ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线速度V=s/t=2πR/T, ω×r=V 切向加速度沿切向方向法向加速度 指向圆心加速度kz j y i x r++=222zy x r ++=例题1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x=2t,y=2-t^2,则t=1时质点的位置矢量是()加速度是(),第一秒到第二秒质点的位移是(),平均速度是()。

(详细答案在力学小测中)注意:速度≠速率平时作业:P36 1.6 1.11 1.13 1.16 (1.19建议看一下)第二章: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 1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F=ma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性质相同。

4、非惯性系和惯性力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做加速运动的参考系。

惯性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非惯性系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非惯性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即F=-ma例题:P51 2.1 静摩擦力不能直接运算。

2.2 对力的考察比较全面,类似题目P64 2.1 2.2 2.62.3运用了微积分,这种题目在考试中会重点考察,在以后章节中都会用到,类似P66 2.13该章节对惯性力涉及较少,相关题目有P57 2.8 P65 2.7(该题书中的答案是错的,请注意,到时我会把正确答案给你们。

)P67 2.17.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1动量P=mv2冲量 其方向是动量增量的方向。

Fdt=dP3动量守恒定律P=C (常量)条件: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若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沿某一方向合力为零时,则系统沿该方向动量守恒。

大物考题完整版

大物考题完整版

静电场〔一〕1. 有一带负电荷的金属球,其附近某点的场强为E ,假设在该点放一带正电的点电荷q ,测得所受的电场力为f ,则〔3〕(1) E=f/q (2)E> f/q (3)E< f/q2、在闭合高斯面内有一带电量Q 的点电荷,将电荷从面内移到高斯面外后,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_ 变化___(填变化或不变),通过闭合高斯面的电通量为__0__。

3、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A 点上,有正电荷q 1,B 点上有负电荷q 2,求C的大小和方向。

〔设AC=l 1,BC =l 2〕解:112014q E lπε=222024q E l πε=2201214E l l πε==,212221q l arctg q l θ=4、电荷Q 均匀分布在长为l 的细杆AB 上,P 点位于AB 的延长线上,且与B 相距为d ,求P 点的电场强度。

解:⎰+-===)11(444122ld d l Q x dx E xdxdE πεπελλπε5、设电量Q 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 的的半圆周上〔如图〕,求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E⃗ 。

解:如下图,在半圆周上去电荷元dl ,dq =λdl =λ=Q πR,所以dq =Qπdθ,dq 在O 点产生的场强E⃗ ,大小为E ⃗ ,dE =14πε0dqR 2各电荷元在O 以O 为顶点的半圆内,由对称性,各电荷元在O 为dE ⊥相互抵消,而平行x 轴的分类dE ∥则相互加强,对给定点O 处,R 为常量,则有E ⊥=∫E ⊥=0E O =∫E ∥=14πε0∫dq R 2 sinθdθ=Q4π2ε0R 2∫sinθdθπ=−Q 4π2ε0R 2cosθ|0π=Q 2π2ε0R 2于是得均匀带电半圆环圆心处O 点的场强方向沿X 轴正向,大小为E O=Q 2π2ε0R 2+q 1C -q 2l E 1ABPQ ·q ·S静电场强度〔二〕1、 如下图, 把单位正电荷从一对等量异号电荷的连线中点, 沿任意路径移到无穷远处时,电场力作功为___0__。

大物第16章(1)..

大物第16章(1)..


m

Ts
辐出度
2.9 106
m
2.9 106 6166 K 6 0.47 10
4
M B (T ) Ts 8.20 107 W/m 2
说明
太阳不是黑体,所以按黑体计算出的 Ts 低于太阳的实际温度; M B (T) 高于实际辐出度。
三. 经典物理的解释及普朗克公式
辐出度与 T 4 成正比.
2. 维恩位移定律
峰值波长 m 与温度 T 成反比
5000K
5
Tm b
4000K
b 2.898103 m K
( m)
3000K
0
0.5
1.0
1.5
2.0
例: 测得太阳光谱的峰值波长在 绿光区域,为 m = 0.47 m. 试估算太阳的表面温度和辐 出度。 解: 太阳表面温度
向电压 —— 遏止电压 规律分析: 1 单位时间内由阴极逸出的光电子正比于入射光强度 光强不同,光电流情况不同
∝ 光电子数 ∝I 光强
2 遏止电压
is 1
is2 is3
与光强无关
3 光电子初动能与入射光 频率关系
—— 与材料无关的普适恒量 —— 与金属种类有关的恒量 4 截止频率
U0 K
4
在短波区出现“紫外灾难”。
普朗克公式(1900年) MB
瑞利 — 金斯公式 (1900年)
2 1 2 π hc M B ( T ) 5 hc kT e 1
h = 6.626×10-34 J· s
—— 普朗克常数
为解释这一公式,普朗克
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设。
维恩公式 (1896年)

大物 第一章 运动学

大物 第一章 运动学
2 2 2
2

24
注意点 a) 加速度为速度随时间的改变率,加速度大, 速度不一定大.(如上抛运动)
b) 加速度的方向
i) 直线运动时 与速度方向成 0 或1800 ii) 曲线运动时 有指向凹
a
v
v v
a
a
25
处的。
以抛体为例
小结 (以一维运动为例) x = x(t)
求 导
v
dx dt
2
求0~5秒内物体走过的路程、位移和第5秒 时刻的速度。
28
解: x t 2 4t 2( SI)
t=0时,x1=2, t=5时,x2=7, 位移 x=x2 -x1=5(m)
速度 v=dx/dt=2t-4
令v=0,得t=2 路程S=13m -2 t=2 0
t=5 v=6m/s
2 t=0
rB
B
实际走过的路径的长度
位移(矢量) r -----位置的移动
y1 O
rA
A x1 x 2
r
X
14
2.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位移和路程代表
不同的物理意义
Y y2
rB
B
位移的单值性和
路程的多值性
y1
rA
A
r
O
x1 x2
X
15
例1: 物体作何种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 程相等? 答: 例2: 苏州 -50 无锡 单向直线运动 无锡 O 常州 常州 40 苏州 X(km)
2 2
1 2
at
2
V0 2a s
33
推导:
dv a ( const .) dt dv adt v v 0 at v dx dt v 0 at

大物调漂的正确方法

大物调漂的正确方法

大物调漂的正确方法调漂是钓鱼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它能够帮助钓手更准确地感知到鱼咬钩的信号,并能够及时做出钓鱼钩的反应。

下面是大物调漂的正确方法:一、选用合适的漂调漂的第一步就是选用合适的漂。

大物调漂通常选择的漂是大漂,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大的浮力和稳定性。

同时,要根据钓鱼的水域、钓鱼的目标鱼种和饵料的重量来选择合适的漂。

需要注意的是,漂的颜色也要尽量选择与钓鱼水域的颜色相吻合的漂,以便更好地观察漂的动静。

二、正确设置漂的深度在调漂之前,要先确定合适的鱼饵深度。

一般来说,大物钓鱼的饵料放置在离底部一定的位置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大部分大鱼在水中活动时喜欢在水底附近觅食。

可以利用浮漂的浮力来调节饵料的靠近底部的深度。

在正式调漂之前,可以先将饵料挂上钩然后仔细观察漂的状态,如果漂下沉得太快,则需要让漂上升;如果漂一直浮在水面上,则需要让漂下沉。

三、观察漂的动态变化在调漂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漂的动态变化。

如果漂下沉的速度适中,那么饵料就位于理想的位置,这时应保持漂在水面上升的姿势。

如果漂下沉的速度过慢,那么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漂的位置,让它更靠近饵料。

如果漂下沉的速度过快,那么则需要将漂的位置调高一些。

四、保持漂的稳定性在调漂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漂的稳定性。

当漂出现晃动或者位置不稳定时,可能是因为漂的重心不稳定或者漂与线的连接处有松动。

这时需要及时重新调整漂的重心或者线的连接,以保持漂的稳定。

五、根据水流调整漂的位置在不同的水流条件下,要适时调整漂的位置。

在强水流的情况下,饵料容易被冲走,这时需要将漂的位置稍高一些,以保持饵料在水流中的稳定性。

而在缓慢流动的水域中,可以将漂的位置稍低一些,以便更好地引诱鱼咬钩。

六、根据钓鱼中的反应调整漂的位置在钓鱼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反应,如漂的下沉、漂的颤动等。

这时要根据这些反应及时调整漂的位置。

如果漂下沉较快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可能是有鱼咬钩了,这时应迅速做出钓鱼钩的反应。

大物公式总结

大物公式总结

λ =
v = Z
1 2πd n
2
=
kT
2πd 2 p
六、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ΔE + A A =

V2
V1
pdV
ΔE = νCV (T2 − T1 ) CV 为气体等容摩尔热容 CV = Cp i + 2 i i+2 R, C p = R = CV + R, γ = = 2 2 CV i
表格 8.2 p154
v v v ˆ μ o Idl × r B = ∫ dB = ∫ 2 L L 4πr
(a) 一段导线在周围空间的磁场
v v v ˆ μ o qv × r B = ∫ dB = ∫ 2 L L 4πr
B=
μ0 I (cos α 1 − cos α 2 ) 4πa
圆心角 θ 电流中心处的磁场
(b) 圆电流中心处的磁场
2、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p96 会判断绕行方向
八、机械波的表达式: y = Acos[ω(t m ) + ϕ ] = A cos[ωt m
x u
2πx
λ
+ ϕ]
λ = uT

u = λγ
相干条件:①频率相同 ②振动方向相同 ③相位差恒定
第二篇
热学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平衡态下)
pV =
m RT M
i为理想气体的自由度,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 i = 3 多原子分子 i =6
双原子分子
理想气体的内能
*四、速率分布函数: f (v) =
E = νN 0 dN Nd v
i i i kT = ν RT = PV 2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U ∂ r ∂ r ∂ r U U E=− ( i+ j+ k) ∂ x ∂ y z ∂
16
五.典型带电体的电势分布 1. 点电荷 q 场中的电势分布: U = 场中的电势分布: 2. 均匀带电球面场中电势分布: 均匀带电球面场中电势分布:
q 4πε 0 r
U内 =
q 4πε 0 R
= 恒量
1 U外 = ∝ 4πε 0 r r
选取零势点的原则: 选取零势点的原则:使场中电势分布有确定值
2. 叠加法 . 〈1〉将带电体划分为电荷元 〉 〈2〉选零势点,写出 〉选零势点,
dq
dU
U =
d q在场点的电势
〈3〉由叠加原理: U = 〉由叠加原理:
∑ dU

∫ dU
15
四.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r E = − gradU r 的方法: 给出又一种求 E 的方法:
q
3. 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势分布: 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势分布:
U =
q 4 πε 0 ( R + x )
2 2 1 2
Hale Waihona Puke 17r r ∫L E ⋅ d l = 0
静电场强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为零.反映了 静电场强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为零. 静电场是保守力场,是有势场。 静电场是保守力场,是有势场。 二.电势、电势能、电势差 电势、电势能、 电势能: 电势能:
W a = q0
零势点
r r ∫ E ⋅ dl
a

势:
r r U a = ∫ E ⋅ dl
§8-5 等势面 电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1. 等势面
在静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势面。 在静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势面。
1.1 典型等势面
点电荷的等势面
VP
q = 4πε0r
1
电势沿电场线方向衰减
电偶极子的等势面
+
2
平行板电容器电场的等势面
++ ++ + + + + +
3
9
2.2 电势梯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r r E l o E n d =q ⋅d =q ⋅d ⋅c sϕ=q ⋅d A E l
电荷q从等势面 移动到等势面 电荷 从等势面1移动到等势面 ,电场力做功 从等势面 移动到等势面2, 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A=q (V − 2) 0 1 V

d =− ⋅d A q U
12
计算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 例2 计算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 解:
σ 2 U= ( R +x2 −x ) 20 ε
∂ U E=E =− x ∂ x σ x = (− 1 ) 2 20 ε R +x2
p x
O
R
与用叠加原理得到的结果一致。 与用叠加原理得到的结果一致。
13
小结
一.静电场环路定理: 静电场环路定理:
E q0
θ


c s =0 oθ
S
dl
E ⊥ dl
4
电力线与等势面垂直。 电力线与等势面垂直。
等势面画法规定: 等势面画法规定:相邻两等势面之间的电 势间隔相等。 势间隔相等。
U U+∆U U+2∆U U+3∆U
(3)等势面稠密处 —— 电场强度大 )等势面稠密处 等势面越密 电势变化越 快
(当规定相邻两等势 面的电势差为定值) 面的电势差为定值)
电偶极子的电场线和等势面
作心电图时人体的 等势面分布
7
2. 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电势梯度
2.1 电势梯度
在电场中任取两相距很近的等势面1 在电场中任取两相距很近的等势面1和2, 电势分别为U和 电势分别为 和U+dU,且dU>0 , 2 等势面1上 等势面 上P1点的单位法向矢量为 n 1 与等势面2 与等势面2正交于P2 点。 在等势面2 在等势面2任取一点P3 ,设
电场强度大
5
静电场中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
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正交,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正交,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电场强处等势面较密,电场弱处等势面较稀。 电场强处等势面较密,电场弱处等势面较稀。 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作功。 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作功。
6
实际问题中常常先由实验测得等势面分布, 实际问题中常常先由实验测得等势面分布,再通 过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得出电场线分布。 过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得出电场线分布。
1.2
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
q0在等势面上移动, E 与 d l 成θ 角。 在等势面上移动, A12 = q(V1 − V2 ) = 0
沿等势面移动电荷, 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作功
q ≠0 0
r r d =q E d =q E d ⋅c s =0 A 0 ⋅ l 0 ⋅ l oθ
E≠0 d ≠0 l
n ϕ P2 P3
p p =d n 1 2
p p =d l 1 3
d U d U = cs oϕ d l d n
P1
则 d =d ⋅c sϕ n l o
U
U+dU
8
d r U rd 定义电势梯度 ga U= n d n
2 1
其量值为该点电势增 加率的最大值。 加率的最大值。 P1 方向与等势面垂直, 方向与等势面垂直,并 指向电势升高的方向。 指向电势升高的方向。 U ϕ P2 P3 U+dU
零势点 a
电势差: 电势差:
U ab
r r = U a − U b = ∫ E ⋅ dl
b a
14
电势的计算(两种基本方法) 三. 电势的计算(两种基本方法) 1.场强积分法(由定义求) .场强积分法(由定义求)
势 r r 零点 U = ∫ E⋅d = ∫ Ec s d 计 U l oθ l 算 a a 零 点 势 a a
1 d q 1 d q U=∫ =∫ 4 0 r πε 4 0 (R +x2)1/2 πε 2
q = 4 ε (R +x2)1/2 π0 2
R o
r p x E X
q x ∂ U = P点电场 E=E =− x 2 2 3/2 πε ∂ x 4 0(R +x )
与用叠加原理得到的结果一致。 与用叠加原理得到的结果一致。
d U E=− d n
2 1 P1 ϕ P2
n
负号: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负号: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E 写成矢量形式
P3
r d r U E=− n=− r d ga U d n
U
U+dU
10
r d r U E=− n=− r d ga U d n
在直角坐标系中
dU Ex = − dx dU Ey = − dy dU Ez = − dz
r r r r E=Ei +E j +Ek x y z ∂ r ∂ r ∂ r U U U i+ j+ k =− x ∂ y ∂ z ∂
11
2.3 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的应用
电势叠加为标量叠加,故可先算出电势, 电势叠加为标量叠加,故可先算出电势,再 应用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算出场强。 应用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算出场强。 例.计算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 计算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 点电势 解: P点电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