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江苏省政府关于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江苏省政府关于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发文字号】苏政发[2006]141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06.11.30【实施日期】2006.11.3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江苏省政府关于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苏政发〔2006〕141号2006年11月30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全面完成《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至关重要。
为切实做好《纲要》的实施工作,省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一)突出主要目标和任务。
围绕《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主要从规划、指标、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明确责任主体。
(二)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和涉及公共利益职责范围内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三)落实责任主体。
依据各部门职责,将《纲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
同时,根据《纲要》要求,将耕地保有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三个约束性指标的责任直接分解落实到各市。
二、责任主体及工作分工根据上述原则,明确落实《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点工程、发展任务和改革任务。
南通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南通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通政发[2007]3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通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通政发〔2007〕3号)导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一五”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手段,带动和促进城市化,再创跨越式发展新优势,为提前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服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中心课题。
结合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和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南通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一)主要成就“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有序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产业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全市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1.信息化基础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十五”期间,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入超过40亿元。
基础通信网络整体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前列,全市已建成大容量、数字化、覆盖所有乡镇的光缆骨干传输网络;在接入层,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实施光纤接入网工程,目前光纤接入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以及市区大部分办公楼、党政机关、院校和小区等;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增至40G,接入端口达30万个;全市局用交换机和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分别超过300万门。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6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省-市-县(市)-乡(镇)光缆大联网,光缆传输网络已延伸到村,入村率达95%以上;有线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党政数据网平台搭建完成,宽带Internet接入网进行了大规模扩容,接入能力大大增强,网络传输带宽优势更加突出,已能够满足未来政务信息、数字电视、宽带数据、Internet接入等各类业务的需求。
南通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南通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江苏政府工作报告 2009-01-20 21:37:31 阅读3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从今年开始,我们步入了“十一五”发展时期。
根据《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连同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情况和“十五”主要成就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经济增长速度全省领先,发展质态进一步优化。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4%,增幅居全省首位。
完成财政总收入171.19亿元,增长26.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99亿元,增长26.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
农业实现增加值162.19亿元,增长3%;工业实现增加值672.66亿元,增长19.6%,增幅居全省第二;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1.33亿元,增长17%;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5.9亿元,增长14.4%。
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南三县(市)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北三县(市)工业增加值、注册外资实际到帐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发展质态继续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增长36.4%,高于产值增幅13.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7%,为历史最好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计划提前两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为0.95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位于“全国污染控制较好城市”前列。
(二)江海联动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重大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31•【字号】通政发[2006]95号•【施行日期】2006.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通政发〔2006〕9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现将《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一、导语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坚持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并重,保障和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认真分析全市安全生产现状,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提出2006~2010年南通市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大项目(工程),制定《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以指导和推进本市未来五年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安全生产现状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确保“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基本情况“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2.04
•【字号】通政发〔2016〕11号
•【施行日期】2016.0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的通知
通政发〔2016〕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16年1月21日经南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16年2月4日。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〇六年五月目录前言 (1)1 发展基础与形势 (3)1.1 “十五”水利发展总体评价 (3)1.2 存在问题 (4)1.3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6)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9)2.1 指导思想 (9)2.2 规划原则 (9)2.3 规划目标 (10)3 规划的主要任务 (16)3.1 防洪工程 (16)3.2 除涝工程 (17)3.3 农村水利 (19)3.4 水资源配臵和开发利用 (21)3.5 节约用水 (21)3.6 水文建设 (23)3.7 水生态环境保护 (23)3.8 岸线利用 (26)3.9 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27)4 环境影响评价 (32)4.1 环境质量现状 (32)4.2 规划环境保护目标 (34)4.3 规划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34)4.4 规划工程实施后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38)5 保障措施 (40)5.1 加强领导,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 (40)5.2 做好规划,保障水利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40)5.3 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41)5.4 深化改革,完善水利发展机制 (42)5.5 完善制度,强化执法 (43)5.6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43)6 附件 (45)6.1 附表 (45)6.2 附图 (45)前言“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
水利投入稳步提高,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并开始实施了《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南通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南通市防洪总体规划及区域水利规划》、《南通市骨干河道整治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水利规划,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海堤防为重点的流域防洪工程取得历史突破;城市河道整治工程、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农村节水灌溉工程以及环境水利工程起步实施;依法治水取得新的进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防洪抗旱减灾效益显著。
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可编辑版】
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通州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问题,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通州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1、“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过去的五年,是通州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的时期。
在此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城镇化、知识化步伐明显加快,老百姓经济、增长点经济、特色化经济、劳动力经济、桥头堡经济的发展优势不断放大,诚信通州、法治通州、崇学通州、绿色通州、数字通州的城市名片得到彰显。
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利用外资连年倍增,民营经济迸发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增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步入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2、“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十五”成就得来不易,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始终坚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有效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致力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始终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勇于突破思想、制度束缚,善于以创新谋发展;始终坚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运行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整体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城镇化、知识化发展战略,持之以恒,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通州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
3、“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持续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发展阶段看,201X年,我市人均GDP超过201X美元,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02•【字号】通政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通州湾示范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通市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2月26日十五届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2日南通市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第三章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第四章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第五章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依据国务院《政府投资条例》《江苏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有关政府投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在南通市内使用市本级预算安排的资金,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资本金注入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
第三条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包括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的项目,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财政规划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财政收支状况,统筹安排使用政府投资资金,规范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
加强对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约束。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法违规举借债务筹措政府投资项目资金。
将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和必要条件,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实施。
【发展战略】南通市“十一五”口岸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序言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和产业,特别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出口加工制造业正加速向我国长江三角洲港口地区集聚。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19.5%的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面临着二十一世纪初带来的重大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实施沿江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南通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发展基本思路。
抓好沿江地区开放型经济梯度发展,实施江海经济联动开发是未来几年乃至我市第十一个五年经济计划(2006-2010年)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口岸事业是为地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报送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以及凡未列入规划的口岸项目今后上级部门将不予审批受理的工作要求,由市口岸管理委员会主持,各有关部门参加,通过认真调研,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统一修改评审的做法,编制了南通市第十一个五年口岸发展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论证。
最终上报批准后的十一五规划将用于规范和指导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口岸建设发展与管理工作。
第一章口岸十一五发展实施基础和战略目标一、发展基础南通市地处我国沿江、沿海“T”型经济带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正积极承担起江苏省十一五发展战略“苏中崛起”龙头城市历史重任。
南通港位处长江下游河口段北岸,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8′54″,北纬32°45″。
距入海口195.5公里,距吴淞口120公里,距南京264公里。
港口在海、江、河的交汇处,是海轮进江后长江北岸第一个可停靠的港口。
开展水水中转业务是南通港的鲜明特色,从长江口出海可达我国沿海和世界各地港口;长江上溯可通皖、赣、湘、鄂、川及滇、黔、陕、豫等省;内河运输通过通扬、通榆、通吕等苏北运河水系和京杭大运河相贯通,水路运输体系十分发达。
南通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南通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前言为实现南通市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依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一五”期间南通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主要涉及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五个方面。
1 / 43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五”时期,是全市社会事业发展最快、投入最多、成效最明显的五年,公民分享社会公共服务的机会增多,公平合理性增强,城乡差距及与江苏发达地区的差距缩小,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主要指标在全省排名前移,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质量不断提高。
南通市现有户籍人口万,较“九五”期末减少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逐年负增长;计划生育率年均达到,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性别比保持正常水平,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岁(其中男性岁,女性岁),较“九五”期末增加岁。
.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备。
义务教育高标准实施,小学、初中阶段入学率均达到,小学、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速度加快,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高等教育初步实现大众化,毛入学率已达,南通大学组建成立;学前、职后、特殊教育的普及率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劳动力素质大为提高。
2 / 43.人口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
年底,我市现有人才总量万,较“九五”期末增加万,列全省第位;人才密度由“九五”期末的每万人名上升到每万人名,居全省第六位。
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中级、初级结构的比例为;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万人,占;人才的年龄结构和产业分布趋向合理,岁以下占,岁以下各类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中占比逐年提高,已上升到,三次产业人才占比为。
南通市政府关于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通政发[2006]91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通市政府关于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通政发〔2006〕91号)“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南通跨越发展、全面腾飞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把人才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筑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优势,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通委发〔2005〕1号),编制《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成就“十五”期间,全市各级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四个主要环节,努力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人才开发工作新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化人才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组织推动和资金、政策保障,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人才队伍建设各项目标。
1.人才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十五”期末,我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50.64万人,较“九五”期末增加了18.8万人,比“十五”规划预定的41万人的规模目标高出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27.5万人,人才总量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皆列全省第4位,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能级结构明显改善。
至2005年底,全市中高级职称人才达8.8万人,占到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2%,其中高级职称12845人,中级职称75001人,高级、中级、初级结构的比例为1.1:6.6:12.3。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6.01.20•【字号】•【施行日期】2006.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目录序言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第一章“十五”发展成就第二章“十一五”发展阶段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章指导思想第四章总体目标第三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第五章产业发展第一节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第二节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三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五节加快信息化步伐第六章城乡发展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节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第三节推进城市现代化第四节优化城镇体系布局第七章区域发展第一节优化产业布局第二节加强区域分类指导第三节构建空间开发新格局第四节健全区域合作互动机制第八章和谐社会第一节坚持富民优先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建设文化大省第四节发展卫生事业第五节强化社会公共管理第六节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第九章人口资源环境第一节加强人口工作第二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三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节发展循环经济第五节加强资源管理第十章科教人才第一节强化自主创新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第三节建设人才强省第十一章体制改革第一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节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三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第四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十二章对外开放第一节提高对外贸易水平第二节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第三节提高经济国际合作水平第四节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第五节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第四篇规划保障和规划实施第十三章经济调节第一节调整积累和消费比例第二节合理配置财政资源第十四章重大工程第十五章实施机制第一节建立完备的规划体系第二节完善衔接协调机制第三节形成分类实施机制第四节强化组织落实第五节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序言“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30•【字号】通政发[2006]97号•【施行日期】2006.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通政发〔2006〕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南通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2006年12月21日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南通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抢抓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江苏实施“四沿”开发战略尤其是重化工向沿海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水平和竞争能力,对推进全面腾飞建设全面小康的新南通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依据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南通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精神,特组织编写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南通工业历经百余年发展逐步壮大,特别是“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坚持贯彻“猛攻投入,强攻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的方针,注重力量向工业集中,要素向工业集聚,使工业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7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工业经济完成增加值67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3%。
全市工业用电量105.15亿千瓦时,增长19.6%。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96%,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
从工业经济走势看,南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跃上加速发展的新平台,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南通市位于中国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城市。
经济发展方面,南通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
城市建设和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众多外资进入南通市投资。
南通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纺织、化工、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汽车制造业在南通市具有重要地位,南通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全市三大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整车年产量已超过50万辆。
船舶制造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南通市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之一。
此外,南通市还发展了纺织、化工、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方面,南通市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
优化农业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收入。
南通的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蔬菜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为主,其中优质稻米被誉为“中国最佳稻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社会事业方面,南通市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建设。
教育方面,南通市拥有高水平的中学和大学,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医疗方面,南通市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文化方面,南通市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文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
体育方面,南通市也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举办了多项体育赛事和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生态环境方面,南通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南通是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保护长江和鼓励水生态建设是南通市的重要任务。
南通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园林建设等,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之,南通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南通市政府【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更加倚重于服务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对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精神,以及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为2006年~2010年。
一、发展基础及机遇(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总体目标,猛攻投入、强攻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顺利完成了全市服务业“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总体规模持续扩张,对社会经济贡献份额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6%,2005年增速达14.4%,比2000年高出3.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名比2000年前移了两位,比“十五”计划指标高出1.2个百分点。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5.9亿元,是2000年的1.93倍,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4位。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
2005年,在新增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29.6%。
服务业已成为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2005年全市净增就业5.7万人,其中新增服务业就业2.6万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45.6%。
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30.11亿元,占地税总额的比重达60.64%。
2.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新兴行业异军突起服务业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正向高层次、多领域拓展。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通政发[2006]96号【发布部门】南通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12.30【实施日期】2006.12.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通政发〔2006〕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2006年12月12日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第一章前言第一节规划背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较为落后的技术水平所导致自然和生态环境加速恶化,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紧缺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到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南通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这一形势对于南通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推行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以及《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进一步促进南通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推进“两个率先”的实现,制定此规划。
第二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全市,包括市区(崇川区、港闸区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所辖县(市),总面积为8001平方公里。
2.规划时限:规划分三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三节规划目的和意义构建循环产业链,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行清洁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关键字】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7月)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抢抓沿江沿海开发等一系列历史性机遇,着力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一、《规划纲要》中期进展情况《规划纲要》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三年来,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处于江苏和长三角前列。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10.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0.5%,年均增幅1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完成规划进度的70.5%,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位列第28位、地市级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40元,完成规划进度的83.8%;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9.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1.7%,年均增幅3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超过年递增20%以上的规划目标。
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三年来,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9∶57∶35.1,二、三产业占比达到92.1%,超过92%的小康目标,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73吨标煤,提前实现规划目标;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末减少4.3万吨,下降20.9%。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走在江苏乃至全国前列。
城乡居民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分别达到18903元和7811元,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3元和454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2.6%和42%,年均增幅15.1%和12.4%,完成规划进度的85.6%和77%;三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10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五城同创”圆满实现,在首届中国最安全城市评选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计委关于做好我市“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计委关于做好我市“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2.08•【字号】•【施行日期】2004.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通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计委关于做好我市“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市各有关部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做好我市“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八日关于做好我市“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二○○四年十二月)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我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和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4月初市政府对此项工作已作过全面部署安排。
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04年“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04〕795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91号)和国家关于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一五”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求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
“十一五”专项规划的编制,主要选择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
专项规划要从本地的管理权限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属必需的才进行编制,不必层层编制。
规划内容要体现本领域的特点,对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发展目标尽可能量化,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保障措施可行。
对于竞争性领域,可编制发展报告或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加强行业发展指导。
规划期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特点和任务确定,不必局限于五年。
二、“十一五”专项规划的编制程序(一)立项。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通市是中国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
市之一。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下:
1. 经济发展:南通市是江苏省的经济支柱之一。
近年来,南通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的态势,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19年达到1365亿元人民币。
南通市拥
有众多的重点产业,包括钢铁、纺织、化工、机械、船舶等。
特别是南通港成为了中
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货物吞吐量在中国各港口中名列前茅。
2. 城市建设:南通市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南通市拥有现代化
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高速公路、快速交通干道等,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此外,南通市还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加大了对市容市貌的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
3.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通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市中心区域拥有现代化商业街区、购物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等,方便居民的消费和
娱乐。
同时,南通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了居民的教
育和医疗水平。
4. 开放与合作:南通市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技术引进。
南通港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并加入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此外,南通市还与国内外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促
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开放与合作面向国内外,为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7月)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抢抓沿江沿海开发等一系列历史性机遇,着力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一、《规划纲要》中期进展情况《规划纲要》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三年来,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处于江苏和长三角前列。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10.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0.5%,年均增幅1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完成规划进度的70.5%,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位列第28位、地市级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40元,完成规划进度的83.8%;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9.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1.7%,年均增幅3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超过年递增20%以上的规划目标。
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三年来,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9∶57∶35.1,二、三产业占比达到92.1%,超过92%的小康目标,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73吨标煤,提前实现规划目标;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末减少4.3万吨,下降20.9%。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走在江苏乃至全国前列。
城乡居民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分别达到18903元和7811元,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3元和454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2.6%和42%,年均增幅15.1%和12.4%,完成规划进度的85.6%和77%;三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10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五城同创”圆满实现,在首届中国最安全城市评选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省定全面小康社会的18项25个指标有20个达标,有望于今年在全省江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南通正向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国内一流的宜居创业城市迈进。
(一)新型工业化提升到新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
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20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9%,比“十五”末提高2.1个百分点。
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占58.9%,比“十五”末提高8.7个百分点;船舶修造及配套、现代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电力及能源等六大产业占89.5%,比“十五”末提高4.9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44家,比“十五”末增加2371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109家,比“十五”末增加640家,其中超20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
产业集约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2008年,13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以占全市3.1%的面积,完成了52.9%的固定资产投资、80.8%的到账外资,创造了全市43.2%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8.2%的财政收入。
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
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5%,近7年来首次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比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1%,比“十五”末提高2.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21家,2008年实现综合营业收入802亿元,增长17%。
2008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0.6%,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南通港跻身全国沿海十大亿吨港行列,货物吞吐量达到1.32亿吨,比“十五”末增长58.7%;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6.2%,被授予“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称号;成功承办省第五届园艺博览会。
(二)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农村实事工程加快推进。
三年来,累计新增安全饮用水人口25万人,建成通车公路4135公里,改造公路桥梁752座,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2008年集中处理率达到73%,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改厕工作有序推进;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完成并率先通过省验收,农民集中居住区村庄建设规划全面完成,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建筑面积800多万平方米,入住农户4万多户。
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粮食连续5年获得丰收,畜牧及水产业健康发展;改造中低产田38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0万亩,占比达到37%,比“十五”末提高17.2个百分点,新增高效渔业面积42万亩,新建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区26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渔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88个、无公害水产品70个、绿色食品49个、有机农产品56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和标准化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
深化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下降;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新增流转土地6万多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达到96万亩;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860家;农村金融改革取得新突破,组建农村合作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
(三)江海开发进入新阶段,新的增长极正在形成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0.1亿元,完成规划进度的63.7%。
累计实施市级重点工程232个,完成投资1043亿元;累计竣工项目109个,完成投资507亿元,醋纤四期、中远川崎二期、熔盛造船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
编制完成《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洋口港总体规划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吕四港区、启海港区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组织的审查。
洋口港陆岛通道、太阳岛二期、万吨级重件码头、南水道进港航道等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初步通航;吕四港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竣工,综合海运码头建成,南通无深水海港的历史从此改写。
冷家沙海域综合开发前期研究工作启动。
三年来,累计新建万吨级码头20座,其中5万吨级以上8座,10万吨级2座;整合市区岸线2公里,中远川崎扩建工程搬迁工作全面完成,新通海沙整治开发工程进展顺利。
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沿江地区先进制造业走廊基本形成,船舶修造、电子信息等新兴支柱产业快速崛起。
2008年,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629.2亿元,规模以上造船完工量307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0.7%,比“十五”末提高1.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05.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17%。
沿海地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洋口港区LNG接收站、吕四港区大唐电厂相继开工建设;沿海风电资源开发全国领先,截至2008年底,已有44.2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南通火车站新站建成,沿江高等级公路贯通,“一横一纵”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五横六纵一环”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崇启大桥、海洋铁路、江海高速公路南通段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获批准立项;崇海大桥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长三角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框架基本形成。
(四)中心城市彰显新魅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三年来,市区累计完成城建投入145亿元。
“一主三副”的大城市格局初步确立。
市区“五环十四射”路网正在形成,主城区功能日趋完善,“名品濠河”建设深入推进;新城区雏形显现,核心区开工面积超过110万平米;北翼新城框架逐步展开,唐闸、天生港地区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
城市供水、公交等公用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实施了狼山水厂扩建、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公交线路和车辆进行了扩能改造。
市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08年达到109.8万人,比“十五”末增加24.5万人;各县(市)城区人口均突破18万人;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0.2%,比“十五”末提高4.4个百分点。
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修编完成《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市区数字化城管平台基本建成,综合整治城市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濠河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改革开放拓展新领域,“双轮”驱动活力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市属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既定任务基本完成,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稳步推开,推行了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组建南通国有置业集团公司,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商会作用进一步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在通设立分行,上海浦发银行南通支行升格为分行,海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重组为海安县农村合作银行,三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利用外资前十强,三年累计新增工商登记外商投资项目2209个,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02.3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6.3亿美元,完成规划进度的86.3%。
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在全部新批外资项目中的占比达到37.4%。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达到117.52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102.9%,年均递增26.6%,提前实现规划目标;机电产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占比达到39.9%,比“十五”末提高8.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4.7%,比“十五”末提高8.7个百分点。
外经合作连年保持全省领先;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如皋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上海在产业、人才、产学研等方面全面合作,与新加坡、苏州签订合作意向,联合开发建设苏通科技产业园。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实施“名企、名品、名人”工程。
2008年,个体工商户总数突破30万户,全省第一;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2500亿元,私营企业数达到12.78万户,均保持全省第二;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民资投入占全社会投入比重达到73.9%,入库税金占全市比重达到60.4%,分别比“十五”末提高2个和5.5个百分点;三年累计新增中国名牌23个,新增驰名商标1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