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向导的课程体系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 例如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 课程体系设计不能体现其专业职业能力 、 没有将专业实践作 为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主线等。当前 ,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 课程体系设计主要以管理类专业知识理论为主线 , 进行理论 知识教学 , 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较少 。 此外 , 高职院校的教师 , 大部分是各高校相关专业毕业 , 大多缺乏管理经验 , 在对学 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 使得高 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较低 , 不能适应社会对管 理类人才的需求 ,进而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从 以上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 的课程设计 中存在的 问题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设计不能 和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社会在进步 , 人们生活水平在提升 ,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 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 适应当前我国社会 的发展需求 , 需要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教 育改革 , 不仅要进行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改革 , 更重要的是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1 .高职院校 的教 学质量和教 学水平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 内涵的发展需 求, 社会的转型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转型 , 教育改革是为了 适应社会的发展 , 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高职院校 教育与其他院校的教育教学不同,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改 革需要从教学风格 、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并 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高职 教 育 的特 点
当前 ,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职业教育 ,以培养专业技能 型人才为主 , 但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并没有将 专业特色展现 出来 。 我 国管理类专业的开设时间较晚 , 在课 程 设计和教学上没有充足的经验 , 所 以在管理类专业课程设 计、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教学 内容设计、教材 的选择等方 面: 均呈现本科教学 的特征 ,并没有将高职院校 的教学特征 , 以及管理类专业的特性体现出来 , 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在专业 知识学 习的过程中, 是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的顺序进行学习 的。管理类专业本身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专业性 、系统性 、

构建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

构建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

构建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摘要:确定工作岗位,以岗位编制教学计划,以岗位技能作为实践内容,以培养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岗位技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构建岗技能考核标准,为减少适应岗位独立工作的能力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专业岗位的设置教学计划编制校内岗位技能的考核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训练高职院校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突显自己办学的特色,我校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不断创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职场需要为目的、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切入点。

构建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设置时,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以岗位技能要求逐一工作过程落实到有关的课程内容中去,使学生在每一个课时中都能学到与岗位技能有关的内容,真正做到使学生在校学了就有用、学了就会用。

1 以岗位技能需求确定高职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把岗位中的每项技能在教学计划中得以落实,以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项目,以工作要求落实实训内容,使实训能与专业知识、技能产生联系,增强学生的职场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明确学生就业岗位从学生选定专业后,就告知将要就业的岗位,从而让学生为将来就业的岗位做好思想准备、从业准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引入“基于职场的模拟训练”教学模式,能在实训场所上课的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尽量少上职校生讨厌的理论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2 明确学生岗位技能既然明确了学生的就业岗位,那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岗位所具有的技能,彻底改变高职围绕“专业”为目地的传统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其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以 工作 边程业职 业技 术 学 院材 料 工程 系 张 兆红
[ 摘 要] 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的课程 注重学生职业能 力的培 养 , 了更好地达 到教 学 目的 , 为 需合理 、 学地采 用不同的评价 方法进行 科
教 学评 价 方 法


二 、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的 课 程 评 价 原 则 以
l评价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 教学评价应 坚持 “ 以学生为本 ” 的思想 , 强调学生在 教学 中的主体 地位 , 尊重学生。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学 生的学上 , 评价 的 目的是帮助学 生构建知识并形成能力 日 ,因此评价方 法应以高职学生认知 规律为依 据 , 价 学 生 的 学 习 态 度 、 习 兴 趣 、 习方 式 和 方 法 ,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评 学 学 学 创造性 、 习能力等 。可以采用多次评价分 散难 点的方法 , 学 使学生在 实 践的过程 中受 到不断 的激励 , 树立 自信心 , 生学习 的内在驱动 力, 产 提 高完成 工作任 务的信心 。 2、 评价标准统一规 范的原 则
评 价 , 价 中采 用过 程 和 结 果 结合 , 评 以提 高职 业技 能 为 目的 , 循 以 人 为 本 、 程 评 价 为 主 的 原 则 。 遵 过 [ 键词 ] 关 工作 过 程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职业 能力 的 目标 , 正体现 职业教育 的特点 , 真 各 高职 院校特别重视 和加强 职教实践性课程 的开发 ,专业实践教学 实施 了以工作过程 为导 向 , 设立情景 和任务 的教学 方法 。以工作 过程为导向 的课程设计 的实质就是将 现实工作 内容经过教学 加T变为可实施 的课 程教学 内容 , 具体构建包括 以下两个方 向: 以工 作过程确定课程 内容框 架, 通过职业过 程和行动领 域分析 , 确定学 习领 域 , 制定 课程的总体 能 力 目标 , 分阶段确定具体 的技 能 目标 , 并确定 丁作任务和工作行动过 程 来 构 建 框 架 , 定 课 程 教 学 的结 构 性 内容 , 形 成 针 对 课 程 教 学 所 确 定 确 所 的内容 , 总是 同绕一个 主题 目标 来构建 , 在这个 主题之下会包 含着 多个 工作任务 , 所确定 的框架性 内容 , 需要在实践性 教学情景 中进行具体 化 构建 和实施 ; 设计教学情景进行 具体课程 内容 的构 建 , 通过工作 岗位 的 分析来构建具体 的教学情景 和教 学 内容等 , 制定相 应的工作分析表 , 在 课程 【根据工作任务 的分 析来进行实践场 景的设 置和任务安排 ;并 且 f 1 根据各种能力要求来 设置 和构建具体课程教学 活动。通过安排教学 情 景下 的具体课程活动来实 现工作 岗位上所要求 的能力 ,通过 课常 文践 而获得相应 的能 力。以工作 过程 为导 向, 通过 “ 中做” 做 中学 ” 逐 学 和“ , 渐形成技能, 获取知识, 到“ 达 教学 做” 一体化 , 够让学生获得一种仝 面 能 的、 和谐 的 、 实有效 和有用 的教育 。随着 高职教育 的发展 , 切 教学质量 日 益受 到社会各 界的关 注以及高职高专教学 改革 的深入 ,以T作过程 为 导向的课程教学 已经逐渐成 为一种趋势 因此 合理制定 以丁作过 程为 导向的课程评价标准 和评价 方法 , 高教学效 果是 当务之急。 提 以 工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课 程评 价 方 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 向的职业教 育的教学 内容 与传统 职业教育 的教学 内容有着本质 的区别 。传统 的职业 教育是存学科体 系的框架下 寻求 职 业 的关 系 , 以工 作 过 程 为导 向 的 职 业 教 育 突 破 了学 科 体 系 的 框 架 , 把 T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 的核 心 ,把典型 的工作任 务作为工作过程 知识 的载体 , 并按照职业能力发 展规律构建教学 内容 , 培养学生的职业 能 力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 的主体 , 1 以工作过程为 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 与传统课程评价体系存在较大差别 。 传统 的课程考核 , 注重对知识 的记 忆, 一般采用笔试 成绩 、 堂表现和平 时作业进行评 定 , 略了学生创 课 忽 新能力 、 实践能力 、 队协作 的评价 , 团 不能全面反映学 生的真实情况 , 不 能提高学生对知识能力探究提高 的兴趣 。针对 以T作 过程为导 向的课 程教学特点 以及传统评价体 系的弊端 ,存对学生完成 工作任务的过程 中进行评价 。注意考核学生对课程 的参 与度 、 学生对课 程学习的贡献 , 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完成实际工作任 务的能力 、 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具 体 的评 价方 法有 : 过程 行为记 录法 、 交谈 法 、 技能操作 法 、 工作计 划 、 实 践报告 、 各类测试 以及学生的 自我评价和互评 。 过程行为记 录法是指实 践过程 中观察学生的完成丁作任务 的参 与度 ,遵守纪律 和安 全规则情 况, 与人 沟通合作情 况等 , 做好 记录作为评 价依据 ; 交谈 法 巾利 用 口试 或讨论的方式发现学生的差异并进行评 价 ;技能操作法 是让 学生实际 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试样 的制备 等 ;需 提交的工作过 程报 告一 般有 一 工 作 计 划 报 告 、 验 报 告 、 例 分 析 报 告 、 类 设 计 与 工 艺报 告 、 实 案 各 自评 报 告 、 作 总 结 等 , 过 这 些 报 告 的 撰 写 提 升 对 知 识 的认 知 程度 和 对 知 识 工 通 的 归 纳 总结 能 力 , 论 联 系 实 际 , 论 指 导 工 作 实 践 , 成 理 论 知 识 向 理 理 完 能力的转变。 这些 多样 化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 更能全面评价学生通过 实践教育所培养锻炼的实际能力。

“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前言“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把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我们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法,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的软、硬件条件,设计并实施了职业行动导向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调研数据为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设置。

本方案主要适用于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开发方法1、调查分析开发职业行动导向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深入企业实际工作的现场,获得关于职业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要分析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然后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现场,观察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调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分析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2、课程开发按照教育规律,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构建“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的内容包括名称、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四个部分。

在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时,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包括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劳动组织、对工作的要求等内容。

浅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浅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L n rn EI Wa —o g
( u i oa oa & Tc n a C l g 。  ̄ d H nn4 7 0 ) d V ct nl i eh i o ee I ui u a 100 c l l
Ab ta t W i h o uai fhg e d c t na d tehg e e n otetlns c mpe e s e q ai - sr cs: t tep p lryo ih re u a o n h ih rd ma d t ae t o rh n i u t h t i h v ly h r a p aslt f t t o n ac ra t’ t td ns a tai a n u t % e ur ntui s e i y te p e r oso i ain n ti c od n vl tesu e t cu l d id s y rq i si o r m p cat e su o il h y t n r e s l
第 8卷 第 2期 2 0 年 6 月 ol
职 教 与 经 济 研 究
V t nl d ct na dE oo i R sa h  ̄ai a E u a o n cn m c eer o i c
Vo _ No 2 l8 .
J n., 0 u 21
浅谈 以职 业 活动 为 导 向构建旅 游 管理 专 业课 程体 系
c riu u s s m.T u im p c at u r u u s se ma e rb i sSH w : e eo o r m n g me t p - u rc l m y t e o rs s e i y c ri l m y tm yb e ul a o s t d v lp t u i ma a e n e l c t o s s c a o le o ?e l y n —o e td,t e eo d lrt a h n t r s o a a i —b s d。t te gh n c r — i c ue n mp o me t r ne l i o d v lp mo u a c ig mae i n c p ct e l a y ae o sr n t e o n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第一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结合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论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2012年6月,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

该专业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发展机会,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一)开展行业调研,明确人才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全体教师深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重庆合川分公司、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市钓鱼城电脑城、重庆市万注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制10家企业开展了行业需求调研,全面掌握了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及其对应的要求。

同时,对重庆市渝南职业中学、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进行调研,了解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

从而,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典型任务,确定职业能力邀请了职教专家谭绍华、计算机领域的行业专家、开县职教中心和铜梁职教中心的计算机教师到我校与我们一起参加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

(三)围绕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围绕职业能力分析得出应开设的课程名称,并确定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等。

最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确定出各门课程应的时间和课时,从而构建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四)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核心教材和特色教材为了使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我们邀请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开发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图形图像处理》和《网络综合布线施工与管理实训》等5门核心教材和《职业生涯规划》、《陶行知生活教育实践课程》等3门特色教材。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第一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三方面构建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工作过程为导向,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的职业教育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它更注重于传授工作过程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目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已成为各大院校的教学趋势,因此要尽快构建与之对应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一、目前高职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一)评价内容单一,没能全面反映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校多以理论知识作为考试内容,评价内容中涉及职业素质、工作过程知识、职业技能等实践性知识的不多,反映学生职业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要求的内容几乎空白。

评价内容不结合职业岗业(群),评价标准不贴切实际,评价结果不被企业接受。

(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支持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考核。

仍有不少院校沿用传统的期末测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方法虽简单易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方式过于单一,无法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包括掌握考核者全面信息的主体。

不合理评价主体的设置,将会影响到考核的实施与效用。

目前在很多学校里,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本人、企业及家长均无法参与评价。

单一的评价主体由于无法掌握考核者的全面信息,所以容易导致考核结果片面、偏差大,甚至有失公平公正的情形。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讲课教案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讲课教案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3. 1240 前言职业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前提,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别是职业教育强烈的职业化导向,这是影响特色课程开发的直接因素。

根据职业化的需求,尤其是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决定了职业化的需求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的体现。

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计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课程设计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

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而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

同时,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加拿大的CBE课程设计与德国有所不同,其具体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制定DACUM表,第二步编制课程大纲。

DACUM表的制定是由校方邀请企业代表组成委员会,由委员会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这一职业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编制教学大纲则是由学校组织有关的教学人员对DACUM表进行分析。

首先将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归类在一起,构成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构成一门课程;然后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构成课程大纲。

同时,课程大纲中再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约占25%。

这种课程设计,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一种较为实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国内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比较模糊,定位还有待明确。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在职场上成败的重要标准。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需要教育机构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只有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本文将从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评估方法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2 问题阐述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在现实情况下,很多人在就业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职业需求,这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困难。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适应的职业能力培养?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职业需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无法真正掌握与应用所学知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使他们在职业发展中更加游刃有余。

1.3 研究意义职业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③ 教师 应注 重评 价学 生在本 次 任务 中能力 的提 高, 建议 采取 “ 累计 积分 法 ” , 不 使用 “ 满 分 标 准倒 扣
法” ;
1 项 目化教学 的过程
在 项 目教学 中 , 学 习过 程 是 师生 共 同参 与 的创
造 性实 践 活动 , 它注 重 的不是 最终 的结 果 , 而是 完成 项 目的过程 。在 项 目实 践 过 程 中 , 学 生理 解 和把 握
教 师进 行考 核评 分 , 并最 终 形 成 任 务 报告 。评 价学 生 完成 任务 的方 法如 下 : ① 评 价 内容 包 括 专业 知识 语 言 、 神 情 和 仪态 等 综合 素 质考查 ;
② 评价 对象 可 以是教 师 、 学 生个 人或 同学 , 方式 也 可 以是 口头评 价或 者书 面评价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9 - — 1 3 基金项 目: 重庆 电力 高等专 科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 目。 作者简介 : 张 波( 1 9 6 5一) ,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热工控制 系统 。
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法能使信息由单向传递变为 双向 、 多 向交 流 , 促 使学生 由被动接受 , 转变 为主 动探 索 。在学 习过 程 中 , 学生是 主体 , 教师 只是 引导者 。
实施 过程 , 学 生 了解并把握 整个过程 中每一 个环 节 的
课 程要 求 的知识 和技 能 , 体验 创新 的艰 辛与 乐趣 , 培 养分 析 和解决 问题 的思 路 和 方 法 。通 过 实 践 操 作 , 不但 可 以训 练学 生 在 工作 中 与其 他 同学 的 协 调 、 合 作 能力 , 还 可 以充分 发掘 学生 的创 造潜 能 , 并 促进 学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职业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分析,围绕目前职校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

标签:职业活动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一)重要意义近年来,技工教育面临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和企业对人力素质标准不断提升的双层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是我们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

技校现阶段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又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空洞的理论知识,势必引发他们厌学、不学甚至弃学的情绪,可见,传统的教学课程已不适应现在的学生。

虽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已在职业学校里兴起,但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而课程评价体系又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

在过去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然而新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发展多项新能力,因此,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学生的能力也不再适合用过去的方法进行评价。

在全面分析生源质量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分析现代企业用人要求的现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以技能为主,结合技工学校的特点,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上解脱出来。

要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最终建立起科学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

(二)评价体系内容1.构建项目化课堂评价体系。

(1)对项目化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是体现职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在课堂的讲授中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实践中不停地训练,因此,项目化课程教学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实践”。

项目化课程改革不再单纯地以笔试作为考核手段,同时还采用项目实践过程作为评价工具。

项目实践过程是指能够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并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完成的训练课题和项目。

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建筑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建筑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二、 人才 定位
根据广 西工学院鹿 山学院四年 制建 筑
学生 的学 习主要 以模 拟企业 教 学环境 的改革主要是把传 统的设计 程体 系改革 ,
绘 画 及 制 图 基 础 课 程 群 初 训个 人 能 力 , 团 队联 合 作 业 能 力 建 筑 设 计 课 程 群 加 强 实 践 与 工 作 动手 能力 , 强调 团 队运 行 项 目能 力 实 践环 节 课 程群 全 面 提 升 综 合 知 识应用能力
等等 。该 系统 化 制 建筑 学专 业比五年 制 的少 一年 , 因此专 的学 生相 对 于 其 他 普 通 高 等 院 校 或 重 点 高 学成果评价 体 系的建 立 , 理论 课 基本 集 校 的学生, 具有 学> - j目标 不够 明确 、 自信 心 方案的建 立有利于帮助 学生在模 拟的工作 业课程 设置相 对 比较 紧凑 , 过 程 中调 动对专 业 的学 习兴趣 , 提 高 学生 中在 三年半 时间 内完成 , 同时增 大 了集 中 不足 、 自主 学 习 能力 较 弱 、 对 教 师 的依 赖 性
较 强等特 点; 三是在就 业的选 择范 围上 , 国 的 实践 能力 。
实践环 节 的教 学量 , 以提 供 学生更 多的 自 主 学习时 间和 交流 的机 会 , 这样 对 以工作
证。
内正 规 的建 筑 设 计 院 或 其 他 相 关企 业在 专
四、 实践 比较看 重 ; 四
兽 盘镦 1 i 斯充
以工作 过 程 为 向导 的 建筑设 计课程体系改革 的研究 与实践
口琚宏昌 陈玲玲 黄薇薇
摘 要: 以工作过程 为向导的建筑设计课程体 系改革的主要 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地方性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四年制建筑学本科 教 育进行 突破 , 通过对课程体 系、 教 学环境 、 考核 方式等 多方 面内容 的改革和 实践 , 培养 学生的创新 思维意识 , 锻 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 进 一步增强师生之 间的交流 与合作 , 实现 培养应 用型人 才的 目标 。

以职业行动导向视角探讨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职业行动导向视角探讨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业设计方面 的课程 ,同时也应该涉及包装设计 、室 内设 计和 企业形象 设计等 环节 , 提升学生 的人文素养 , 完善 学生的审 美能力。在教学中 , 也应该完善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 。 ( 5 ) 职业导 向的课程体系特色 。 在职业导 向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中 , 不仅仅要培养学生 的单项技能 ,同时也应该培养 学生 的综合能力 ,让 学生对产 品的形态进 行设计 ,并且分析产 品的表现方 式,并 且选择合
2 1 5
意工案投术
理 论 研 究
以职业 行动 导 向视 角探讨 高职工业设 计 专业课程 体系构建
刘 蘅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 院 , 重庆 4 0 1 1 2 O)
摘 要 :在 高职工业设计 专业教 学中,很 多课 程 的内容都是对 本科课程体 系的照搬 ,这 就导致 了高职工业设计课程 的 目 标 不清 晰。所 以,在 高 等 院校 ,应该 不断完善以职业行动导向为基础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 系,建 立有特 色的课程体 系 关键词 :职业行动导向;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 系
却只有极少数 人能从事工业设计 工作。所以 ,在教学 的过 程中 ,应该
坚持职业行动导 向,完善相关 的方针和理念 。
1 课 程体 系设计思路
在职业行 动导向课程体 系的建 立过程中 ,应该在职业 行动逻辑 的 基础上进行 ,结合 工作 岗位 的实 际情况 ,并且通过工作过 程和工作任 务的分析 ,建立不 同逻辑关系 ,超越传 统的专业课程体 系 ,完善具有 特色的系统性的教学 , 使教学 呈现 出特定领 域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 , 课 程的设置中 ,通过对职业 的分 析 ,坚持职业行动导 向为方针 ,分 别 在最 后一个学期 ,学生要去实 际的岗位 实 应该不 断完善 职业能力的培养 , 突 出学 生的单项能 力的培 养 ,并且使 设计基 础课程和实践课程 , 其具有深厚 的岗位能力 ,提 高其 专业综合素质 。实现 学生 职业行动 的 习 ,并且完成毕业设计。 完整性 , 在教 学中带有实践性 目标 , 并且 以知识 、能力和素质为支撑 , 职业技术课程主要对 学生的单项能力进行培养 ,在职业行 动导向 为工作 岗位提 高更多的人才 。通过 完善职业行动 ,将大量 的工作任务 的基础上 ,形成几个不 同领 域的课程 ,而且在课程 的设置 中要 注意课 融入到课程体 系中 ,在分析学生今 后的职业规划 的基础 上 ,提升学生 程 的衔 接 ,通过实训课程 ,使学生尽快的适应 岗位 的环境 ,在对产 品 的设计中 ,培养学生 的专 业综合能力 。在一年级结束 后 , 学生 要在暑 的技能 ,并且完善使学生有 足够 的拓 展空间。 假实习 , 上 交实习报告 , 通过 实习, 学生要对 自己的专业有 良好的认知 , 2 课程体 系重构方案 在二年级结束后 ,学 生在 暑期也应该实 际,通过对职业 能力的拓展 , 在高职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 置的过程中 ,要对 工业设计职业行动 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 到提升 ,在课程的开设环节 ,不仅仅要 涉及到工 进行分析 的基础上 ,分析重 点的工作内容 ,然后对典 型的工作任务进 行探究 。 ( 1 )职 业行 动领 域 的调研和 分析 。在专 业课程 体系建 立之前 , 首先要对 职业行动领域进 行分析 ,采用调研 的方式 ,全面的考究 ,分 析工业 设计专业的工作性质 ,在完善工作任务重需 要哪些知识 ,并且 要形成什 么样的素质 ,在课 程的设计中应该着 力发 掘特色 ,并且形成 优势 的教学体系 。通过对 职业行动分析 的基础 上 ,完善工业设计专 业 职业 岗位分析 ,在通过具体 的实践调查 中,工业设 计专业的毕业生 一 般会从 事工业设计师和 相关的助理人员 ,而且 要可 以做设计 的管理 工 作 ,对 工业 设计进行策划 ,或者结合平面设计 的内容 ,完善对产 品的 设计和 策划工作 。通过对 工业设计专业 岗位工作 的主要任务和任务 类 型进 行分析 ,从而设计符合 实际的课程 内容 , 通过 对主要 岗位和 相关 的岗位分析 ,对 岗位 中的主要工作细化 , 然 后对基本的工作任务进 行 整合 ,找出重点 的工 作任 务 ,建立三维 的数 字模型 ,从而完善产 品的 设计 ,将产 品的设计理念充分的表达出来 。 ( 2 )典型 的工作任务 分析 。典 型的工作 任务主 要是在 工作 中的 细节 问题 ,要将工作 的主要步骤描述清楚 , 并 且分 析工作对象 ,将工 作 的具体方法设计 ,在工作中要使用 的各类 工具分1 6 6 4 0 / i . c n k i . 3 7 — 1 2 2 2 / t . 2 0 1 7 . 0 2 . 1 9 1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结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剖析在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环境下,高职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意义,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以提高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虽然学校的规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提高。

企业缺少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与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足以证明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不够科学,普遍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体系,忽略了职业技能的特点。

本研究试图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达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目的。

1 国内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目标-情境-达标的培养模式,通过期末笔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评价形式,来体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面化的评价内容。

本文在此基础上,侧重研究职业能力的结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重要问题。

2 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回答“是什么”或者“为什么”的理论性知识和“怎么做”或者“如何做”的技术知识。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单纯反映现实客观事物,后者还包括人对客体主动的、能动的改造和利用的关系。

因而,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任务和评价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并通过职业活动,不断创新、提高,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和社会效应。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并转化为职业的具体体现。

3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指标3.1 构建过程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指标权重、評价等级确定等。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展开讨论。

在通过背景介绍、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引出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接着在分析了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职业行动导向理论,提出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重构框架,并探讨具体课程设计方案和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对重构课程体系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意图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提供更适合职业实践需求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市场需求,提升专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职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重构、课程设计方案、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引入职业行动导向理论,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现有课程的分析和职业行动导向理论的介绍,可以为未来的课程重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这一重构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未来工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在适应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的需求上存在滞后性,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针对性的能力和素养。

现有课程体系中缺乏对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和行动规划的引导,学生往往难以明确自身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对应职业行动导向的设计和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职业能力的综合设计人才。

如何重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贴合职业需求,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思考,旨在使专业课程更贴近行业需求、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评估

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评估

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评估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形式,由于其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课程则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就业的技能和知识,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需求和背景为出发点。

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学生所需的具体技能、就业方向以及已有的学习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一份既具备实用性,又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

比如,在学生的职业培训计划中,需要涉及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发展。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这方面的需求可能不一样,需要设计不同的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还需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及其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准确的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还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程内容的安排。

它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不仅要考虑到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到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思考水平的提高。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是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其逐步理解学科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同时兼顾群体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对于课程的安排,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比如说根据学生的性格,喜好,学习方式等方面,将课程划分为小组教学,自主研究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等形式,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与给学生的学习感受成正比。

三、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估对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估来说,实施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状况,但是教师需要及时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同时,也需要赋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快速掌握技能。

此外,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材的难度和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应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3. 强化项目驱动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使课程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 分析行业需求:了解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2.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3. 设计课程结构: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设计课程结构,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等。

4. 编写教材和教案:根据课程结构,编写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 建设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场所。

6. 开展教学活动: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8.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行业发展动态,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变得愈加广阔。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重构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

我们需要认识到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就业需求。

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意能力、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应用型的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未来的工作任务。

在重构课程体系时,需要以职业行动导向为核心,紧密结合工业设计行业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

我们需要重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设置。

我们可以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引入更多的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从设计的思维方式、创意的激发、材料的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也可以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如产品设计、工业制图、材料学、人机工程学等,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

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将设计实践纳入课程的核心内容。

设计实践是工业设计专业的精髓所在,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工作流程。

在课程体系中,可以设置设计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逐步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

也可以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如模型制作、数码工具应用等,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技术水平。

除了设计实践外,也需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引入软实力课程,如团队合作、项目管理、沟通技巧等,帮助学生提升相关能力。

也可以引入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开题报告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开题报告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以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

然而,对于职业教育和实践类课程来说,除了课程本身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评价学生在职业活动
中的表现和能力。

因此,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和能力为主要指标。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职业活动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和标准。

2.问卷调查:针对在职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从事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士,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收集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和标准。

3.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化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并分析其效果和不足。

四、研究内容
1.职业活动评价体系设计:分析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以此为基础设计职业活动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指标、标准、方法等内容。

2.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方案:根据职业活动评价体系的设计,制定相应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流程、评价方式等内容。

3.实施效果评价: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课程改进的建议。

五、研究意义
1.对于职业教育和实践类课程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2.可以推动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创新和改进。

3.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机械 基 础 。
3 组织实施过程
教学本 质上是互动 的过程 。 行 项 目 进 化 教学 的 活 动 中 , 生是 主体 , 整个 项 目 学 是 完 成 的 主 力 军 。 师 只 起 到 导 演 或 者 指 挥 教 的 角 色 , 生 应 该 有 独 立 进 行 计 划 工 作 的 学 机 会 ,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可 以 自行 组 织 安 排 并 其学 习 。 拟 或者 在 真 实 的职 业环 境 中 , 模 积 极 主 动 克 服 、 理 在 项 目作 业 活 动 中 出现 处 的困难和问题以提高基本的技能 。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 示 目的 产 品 , 展 引起 学 生 兴趣 , “ 、 、 一体 化” 以 教 学 做 为教 学情 景的 项 目化 课程 教 学模 式贯 穿 于整 个教 学过 程 , 参观 实 训场 所 的聚 合设 备 及辅 助设 备 、 现场 介 绍重 要聚 合 设备 的 工作 原理 与作 用 ; 从单 体 的精 制 、 质结 构分 析 、 体的处 理 、 合 性 单 聚 的 原理 、 工艺 的选择 、 工艺 参数 及控 制 、 设备 的 故 障 处理 、 备 的维 护 、 务 的实 施 贯 穿 设 任 于 整个 教 学 环 节 。 体 过 程 图2 示 。 具 所 课 堂教 学 组 织过 程 为 如 下 。 引入 本 次 课 所 要 生 产 的 制 品 一 本 次 课 的 内容 介 绍 一教 师现 场 演 示操 作 一 多 媒体 演 示 设 备 内 部 结 构 , 合 机 理 讲 解 一 学生 聚 设 计 工 艺 并 操 作 一遇 到 问题 的 讨 论 , 师 教 引导 一 归纳 总 结 一布 置作 业 。
2 岗位能力及分析
岗位 能 力 分 析是 课程 改革 和 开 发 的 重 点和前提 。 根据 高聚 物 产 品生产 技 术的 特点 及发展趋 势 , 通过 组 织行 业专 家 、 企业 专 家 、 教 育专 家 、 以及 各类 专业 教 师完 成 了高 聚物 产 品生产 技 术职 业 岗位能 力 分析 , 定 了职 确 业特 定能 力 、 业能 用 能 力和 核 心 能 力 。 行 高聚 物 产 品 生 产 技 术 岗位 工艺 流 程 简 图如 图 1 示 。 据 岗 位 中 所 涉 及 的 能 力 , 所 根 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 职 业 岗位 能 力包 含 三种 能 力 , 下 。 如
1 以高聚物产品为载体 的教学项 目 选择
教学 载体 的 选择 , 实现 项 目化 课 程开 是 发的 关键 , 业活 动过 程导 向的课 程是 基 于 职 知识应 用的课程 , 教学 项 目是 否具备 典型性 、 普适 性 , 是否 能满 足对 学生 培 养 目标 的要 求 等等 这些 问题 都 取决 于教 学项 目的选 择 。 按 照 实 用性 、 型 性 、 典 可行 性 等 原 则 选 择 T 以下 几个 典 型 高 聚物 产 品 : 乙烯 、 聚 聚 丙烯 , 氯乙 烯 、 苯 乙 烯 , 苯 橡胶 , 对 聚 聚 丁 聚 苯 二 甲酸 乙 二 醇 酯 。 对 于 大 型 工 艺 以 及涉 及 到 危 险 化 工 原 料 的产 品 , 合 仿 真技 术进 行 教 学 。 过 对 结 通 教 学 载 体 的 精 确 筛 选 , 利 于 实现 学 生 对 有 普适性的高聚物生产技能的掌握 。
能 力 , 支 撑 知 识 为 德 育 知识 等 。 其 () 2 文化 素 质 : 备 外语 应 用能 力, 支 具 其 撑 知 识 为 大 学 实用 英 语 、 专业 英 语 ; 备 化 具 学 基 础 知 识 的 能 力 , 支撑 知识 为 基 础 化 其
学 ; 备机 械 基 础 知 识 的 能 力 , 支撑 知 识 具 其
电 器仪 表 、 备 操 作 规 范 。 设 ( 聚 合 工 艺参 数 调 整能 力 : 力单 元 2) 能 包 括 : 备 不 同 聚 合 物 品种 选 择 合 适 的 聚 具 合 工 艺 参 数 的 能 力 , 支撑 知 识 为 高 分 子 其 材 料 学 、 工 原 理 、 合 反 应 ; 备 根 据 聚 化 聚 具 合反应原理调整聚 合工艺参数的能 力 , 其 支 撑 知 识 为 高 分 子 化 学 ; 备 根 据 聚 合 物 具 产 品 缺 陷 来 调 整聚 合 工 艺 参 数 的 能 力 , 其 支 撑 知 识 为 高 分 子化 学 、 分 子 物 理 。 高 ( ) 备故 障 处 理能 力 : 力 单元 包 括 : 3设 能 具 备聚 合设 备 及 其 辅 助设 备 常 见 故 障 的处 理 能 力 , 支撑 知 识 为 反 应 设备 、 器 与仪 其 电 表 ; 备 聚 合设 备生 产 中紧 急事 故 的处 理能 具 力, 其支 撑 知识 为 反应设 备 、 分子 化学 、 高 安 全 ; 备 聚 合 加 工设 备 的 日常 维护 能 力 , 具 其 支 撑知 识 为 聚 合 设备 、 电器安 全 常 识 。 2. 2行业通 用 能力 ( ) 合反 应实 施 能 力 : 力单 元包 括 : 1聚 能 具 备 典 型 的 高聚 物 其 单 体预 处 理 的 基 本 能 力 , 支 撑 知 识 为有 机 化 学 、 学 工 程 基 础 其 化 知 识 ; 工 工 艺 流程 图的 识 度 能 力 , 支 撑 化 其 知 识 为 化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 合 反应 过 程 的 聚 控 制 的 能 力 , 支 撑知 识 为 高 分 子化 学 、 其 聚 合 工 程 ; 全 化 工 生产 的能 力 , 安 其支 撑 知 识
Il;2 。 j2I} 嚣。 IIi i lli
科技教育
以职 业 活 动过 程 为 向导 的课 程 体 系设 计 与评 价
伍凯 飞 关琦 杨 小燕 张晓黎 ( 南京 化工职 业技术学 院化学工 程系 江苏 南京 2 0 8 1 4) 0
摘 要: 以职业活 动过程 为向导进行 嚼 目化 的课程设 计 , 对高聚物 生产技 术 岗位 能 力进行 了分析 , 用“ 实一体 化 ” 采 理 的教 学方法 , 本 将 岗位 所 应 该 具 有 的技 能 教 给 学 生 , 时 采 用 多元 智 力 理 论 对 学 生进 行 注 重 多方 面和 技 能提 升 过 程 性 的 评 价 。 同 关 键 词 : 目化 课 程 岗位 能 力 项 多元 智 力 中 图分 类号 : 4 4 G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 o 9 1 ( ) 0 0 0 l 7 — 7 l 2 o ) 0b 一 1 — 1 7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重视 人 才 实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以服 务 为宗 旨和 以就 业 为导 向的 是 高 等 教 育 , 技能 为 本 , 以 培养 技 术 应 用 型人 才。 文对 高 聚物 生产 技术 专 业的职 业 岗位 本 能 力进 行分 析 , 渐形成 了以职 业 活动 过程 逐 为导 向 , 以典 型 高 聚物 材料 为载 体 , 岗位 以 操 作 工艺 卡为 任务 驱动 的项 目化课 程体 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