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1 [名校原创]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北师大版
第四节均匀速度的丈量教课目的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均匀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经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均匀速度,培育学生实验能力和与别人协作的能力。
教课要点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均匀速度,加深对均匀速度的理解。
2、体验经过平时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大略预计时间的方法,拥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课难点1、正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勤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丈量结果。
实验器械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址:操场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察看,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绘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怎样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均匀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丈量物体运动时的均匀速度。
二、新课教课(1)明的确验目的、实 验原理要修业生阅读课文第 45 页“四、均匀速度的丈量”一节内容,而后教师提出问题:怎样丈量我们步行30m 这个过程的 均匀速度?学生议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 步行经过的行程,用秒表测出步行经过这段行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 v s ,能够求出步行经过这段行程的均匀速度。
t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惯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 体的均匀速 度;实验依照的原理是 v s,需要丈量的是步行经过的行程和经过这段行程所用 t的时间。
(2)认识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发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 察看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察看什么?学生回答,应察看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教师让学生察看秒 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 0.1 秒,读数时正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1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Nhomakorabea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
分组实验
数据处理
四、讲评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
测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计算?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课题
3.4平均速度的测量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停表、卷尺、小红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
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设计表格,计算.
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对实验中涌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
2、对实验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业
(1)写出实验报告
(2)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反思
上好学生实验课是个难点,但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有祥实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以克服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到实验室,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
观察、计算
回答:需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即可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题目:一名学生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每小时行驶5公里。如果学校离家10公里,学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
答案:时间=路程/速度= 10公里/ 5公里/小时= 2小时
5.题型五:综合题
题目:一个物体在第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4米/秒,在第二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如果两个时间段的长度相同,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科学的热爱。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平均速度的测量”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物理实验桌、尺子、计时器、计算器、白板、投影仪。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物理课程教材、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
3.信息化资源:在线物理实验视频、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物理知识相关网站。
4.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互动提问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学科:物理教学内容:平均速度的测量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认真认确实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刻〔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各种秒表一样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差不多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图3.4-1〔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终止后应让机械秒表连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3〕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临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4〕秒表读数的方法第一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刻.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刻,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刻内通过的路,利用了v =ts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样用表格出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能够提出咨询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例1】 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 ;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3.4-2; 〔3〕 ;〔4〕用公式v =ts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5〕依照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刻?假如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 2= ;〔6〕依照测量能否运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假如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 .图3.4-2请关心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格,并填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思路与技巧 利用v =ts,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刻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依照t =vs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刻.答案 〔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 〔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 1 〔4〕v =11t l l - 〔5〕能 t 2=11l l l -t 1 〔6〕能 n =lv 8或n=218t t +实验表格:项 目蚊香总长度 l (cm) 燃烧 时刻 t 1(min) 剩余 长度 l 1(cm) 燃烧 速度v (cm/min)剩余燃 烧时刻 t 2(min) 每晚用 蚊香时 间t (min) 每晚用 蚊香数 n (盘) 数值【例2】 〔武汉市中考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4-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不表示〝小时:分:秒〞〕,那么;〔1〕该实验是依照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依照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 cm; t BC = s; vAC= m /s.图3.4-3〔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假如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思路与技巧 〔1〕速度的运算公式v =ts;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刻越短,越不易计时;〔3〕需要回答的三个咨询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4〕当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刻,使速度值增大.答案 〔1〕v =ts〔2〕小 〔3〕4 1 0.03 〔4〕大探究体验提出咨询题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学校操场的斜坡上,感受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怎么讲有没有变化?制定打算 粉笔、秒表、卷尺l 把、皮球1个 收集证据①先在斜坡的高处,用粉笔画一条起始线A.在斜坡的底部,用粉笔画一条终点线B.在A 和B 两点的中间,用粉笔画一条中间线M.如图3.4-4;图3.4-4②在A处开释皮球,让它滚向B处.用秒表记下球从A处滚到M处所用的时刻和球从M处滚到B处所用的时刻;③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算出每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路程/cm 时刻/s 速度/m·s-1AMMBAB.谈天室话题:体育竞赛中的电子计时器胖胖:老师,国际体育竞赛中,运动员跑步时为了减少误差是如何样计时的?老师:现今的体育竞赛已广泛使用电子计时器.当发令员的枪声响起,计时器便会因电触的缘故自动开启.而在终点线上有一光束,当有运动员到达终点冲线时,光束被阻,计时器便会停止计时.如图3.4-5所示.图3.4-5欢乐套餐1.大李想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具体测量时可采纳的方法有A.先选定一段时刻,测定纸片在这段时刻内下落的距离B.先选定某一段距离,测定纸片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刻C.预先不选定时刻或距离,直截了当测定纸片下落时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刻依照实验的具体情形,你认为大李采纳哪种方法较好?缘故是.2.图3.4-6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图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停表所表示的时刻是;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刻单位是,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刻单位是,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刻单位是,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刻是.图3.4-63.某校探究学习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依旧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不让它们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看对象,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路径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4.〔重庆市中考题〕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3.4-7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通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通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3.4-7所示.那么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不为:v AB= ;v BC= ;v AC= .图3.4-7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不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明白:〔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3〕小高在哪几个时期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6.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伙儿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辩起来,大伙儿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竞赛.正在这时,小玲讲,假如竞赛时刻足够长,我的速度确信比小刚快;假如竞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2〕请你设计一个竞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定的对错;〔3〕假如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竞赛场地进行竞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咨询题: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时刻/s 2.8 5.1 8.6 11.5 18.8 30.3 45.2 58.5 82.5 122.5表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时刻/s 5.0 7.5 10.0 15.0 26.0 34.2 42.0 50.0 62.0 82.0②从表中能够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③从表中能够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④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时期.咨询: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那个路段的速度?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 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假如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用三种方法运算〕?8.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讲:〝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出火车的速度?〞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1〕小芳听到列车内广播〝前方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现在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讲:〝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常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讲:〝我道了火车的速度.〞〔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咨询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 次,小慧讲自己的方法能够测火车的速度.请你判定一下,小芳、小军能否测出火车速度?假如能,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小强、小慧的方法能否测出火车速度〔此咨询只回答,不需算出〕?9.学校立即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如图3.4-8.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那么认为甲、乙的观看都不准确,他感受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辩起来,笑了笑讲:〝同学们,证明自己或不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讲服力的证据才行,大伙儿想一想,如何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依旧越来越快的呢?〞图3.4-810.张亮用如图3.4-9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刻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开释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刻t2和这段时刻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觉v1=v2,因此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什么缘故?图3.4-911.图3.4-10是两张用照相机拍照到的水龙头滴水时的照片.甲、乙两张照片中水龙头滴水的快慢各不相同.假设甲照片中的水龙头以每秒10滴水的快慢滴水,即相邻两滴水之间开始下落的时刻间隔Δt=1/10s.设水滴下落的高度用h表示,单位是m,水滴下落的时刻用t表示,单位是s,那么依照甲图可知h与t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式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照片中的水龙头每分钟滴滴水.图3.4-1012.星扬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张贴一份〝竞赛通知〞的海报,如图3.4-11.小聪和班上的同学为了在竞赛中取胜,决定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刻与什么因素有关?〔1〕通过分析猜想,小聪和同学们认为阻碍降落伞飞行时刻的长短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还可能与有关;〔2〕猜想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中,阻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刻的因素专门多.为此设计实验时,要用到物理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叫法;〔3〕小聪和同学们通过设计制作出降落伞,实验中发觉降落伞从3m高处落下在空中运动的时刻为6s,那么降落伞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多大?〔4〕小聪和同学们假如想在竞赛中取胜,你对他们有何建议?图3.4-11参考答案[欢乐套餐] 1.B ;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行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刻就能够求速度2.min ;s ;10s ;h ;min ;s 2.01s3.速度;尾部;刻度尺4.0.03m/s ;0.02m/s ;0.024m/s5.(1) 7.8m/s (2)559.5m/s 〔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6.〔1〕平均速度 〔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假如竞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竞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 〔3〕提示:分不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刻,求出平均速度 〔4〕①3.3m/s ;4.9m/s ;②160 m ;③42 s ;④200~240 m7.方法一:t 1=s 1/v 1=96cm ÷0.8cm/s=120s,t 2=s 2/v 2=500m÷5m/s=100s ,因为t 1>t 2,因此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二:t 1=s 1/v 1=96cm ÷0.8cm/s =120s ,m=v 2t 1=5m/s ×120s =600m ,因为s >s 2,因此点火人能够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三:t 1=s 1/v 1=96cm ÷0.8cm/s=120s,v=s 2/t 1=500cm/120s =4.17m/s,因为v <v 2,因此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四:t 2=s 2/v 2=500m ÷5m /s =100s ,s ′=v 1t 2=0.8cm/s×100s=80cm ,因为s ′<s 1,因此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五:t 2=s 2/v 2=500÷5m/s=100s, v ′=s ′1/t 2=96cm÷100s=0.96cm/s,因为v ′>v 1,因此人能跑到安全地带8.小芳、小军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芳测量方法:v 声·t+v 火车·t=2s ,v 火车=t t v s 声-2=ts t s m m ⋅-⨯/34030002=tt3406000-m/s ;小军的测量方法: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为n s 60,那么v 火车·〔N ×ns 60〕=s ,得v 火车=ns N s60⋅=s N m n ⋅⋅60100m/s ;小强和小慧也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强是通过看驾驶室里的速度显示表的示数明白火车速度的,小慧的测量方法是v 火车·t=(N-1)L ,v 火车=tLN )1( 9.略10.不妥当.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零,故不妥当11.h =5t 2;22612.〔1〕面积或质量或体积 〔2〕操纵变量法 〔3〕v =t s =sm 63=0.5m/s 〔4〕尽量把降落伞面积做大些,质量尽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c.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在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考虑总路程和总时间?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诚实守信,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能够运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3.能够分析并解决与平均速度相关的问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了解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如路程、时间等,并能够对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
5.知识巩固:通过解答问题、练习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知识的掌握。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及时反馈。
7.课后作业:布置与平均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速度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他们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方法上,他们更倾向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物理现象。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速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平均速度的因素。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距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课型:自主学习、综合实践、实验探究教学活动:表达交流、实验设计、实验测量、记录数据、数据分析、解释、体验、评价、讨论、反馈教学用具:秒表(每组一只)、课本、笔记、笔、直尺、卷尺、演示小黑板、红色发令旗、口哨等.(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与体育老师联系,准备10只左右的秒表及红色发令旗、口哨等;2、与体育老师一起设定10个跑道的范围,以免影响体育课;3、邀请体育老师一起帮助组织教学,并将全班按每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4、课前一天,要求学生自带计时器,可以是电子手表、机械表等等.同时,要求学生预习测平均速度一节的内容,思考自己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注,平均速度的基础知识已经讲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也已经学习过)附录:一、课堂评价手册:二、板书设计:三、课后反思:(一)优点:1、本节课采用室外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例如:学生自己分工合作;自行设计实验表格;各组独立探讨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的小组使用手表测时间等等,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2、与以往的实验室实验课相比,这样的实验更接近生活实际,学生上这样的实验课感觉会更轻松.3、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同这样的教学,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二)不足:1、组织教学相对更困难一些,而且,会影响其它课程的安排,需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如常规教学扎实.尤其对书面知识的落实,不好掌控.3、本次教学,由于在室外进行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4节平均速度的测量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如何准确的测出时间和路程。
投影仪,刻度尺,秒表,物理小车,斜面。
1.总结上节课学习哪些知识点?2.同步训练:某同学从家里步行到学校,他先以2m/s的速度前进5min,休息1min后,又以1.5m/s的速度前进10min到达学校,该同学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一、讨论交流:请结合你们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吗? 请说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注意事项。
二、教师强调:1.实验目的:利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片(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4.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2)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5.实验表格:见幻灯片6.注意事项:(1)明确停表每个小各代表多少秒?(2)小车从斜面下滑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可以多试几次;(3)测量时间一定要同步。
7.观看教学动画【实践活动】1.请设计“测量从家里到学校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2. 要点提示:通过测量车轮的周长和记录车轮转动的圈数,可计算自行车行使的路程。
1.设计“测量汽车或出租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2.设计“测量火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课外调查】1.汽车里程表的记录内容;2.出租车专用发票项目;3.火车时刻表的记录内容。
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与上节学习的速度的计算方法是相似的。
2.要懂得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距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4、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组织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介绍本节相关测量要求和注意问题试着体验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1、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实验方法与步骤](1).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将小车置于斜面上一定高度处,让其自由往下运动,小车将在平面上运行一段直线距离;2>.用刻度尺测量出这段直线距离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行驶这段直线距离所用的时间;3>.根据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记录测量数据:SAC= cm;tAC= ,VAC= ;SAB= cm; tAB= ,VAB= ;SBC= cm; tBC= ,VBC= ;5、分析与论证6、得出结论:7、评估、交流与合作:问题与思考: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分组动手完成实验分组讨论交流你能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请在下面画出来。
[解疑释惑][当堂训练]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原理:;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解释平均速度的定义,强调它表示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实践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并记录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测量其平均速度,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及结论。
3.提高作业:以下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平均速度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辆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以1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过程中遇到一段上坡,速度降为8km/h,之后又回到平直道路,速度恢复到10km/h。求自行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给出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介绍如何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平均速度,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难点:如何将平均速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实用性的认识。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均速度的概念。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由浅入深地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计算方法的掌握。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平均速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5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节平均速度的测量1.物理观念: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
会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科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测量平均速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科学探究:(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点: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测量平均速度,停表的使用。
多媒体、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卷尺、小红旗等。
测量物体运动的快慢1.测量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
演示教材P60图2.5-1中小球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
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可以测出小球下落过程中的任意阶段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表2.5-1,并总结小球下落的运动特点。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小球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
2.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阅读教材P62实践活动,利用课间或休息时间完成活动内容。
板书设计第五节平均速度的测量本节课引导学生亲自设计活动方案并执行,在实践中学会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又一次对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是在教室外做实验,应该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1 [名校原创]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核心素养: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养成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提问: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s=,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vt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 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 s,甚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sv=计算出即可。
t(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老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争抢。
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 m的路程,每隔10 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计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1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学习过程】1.实验的原理:2.待测物理量测量工具:用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用求出平均速度。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你的分析,请你设计实验的方案(1)实验所需的器材:刻度尺、秒表、带槽木条、小车、铁架台、小木块。
(2)实验步骤:①用铁架台支架把带槽木条支成斜面,使小车从木条顶部滚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用刻度尺测量木条的全长S AB和由顶端至木条1/2处的长度S AC,用铅笔在木条上标出字母A、B、C。
③测小车在AC这段路程中运动的时间t AC。
④把木块移到木条底端B处。
按上述方法,测出小球由木条顶端A向下运动到底端B 处,在S AB这段路程中所需的时间t AB,记录下来。
⑤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计算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 BC),及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t BC,算出v BC。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记录表格5.总结:平均速度只能说明是在某段路程上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讨论:如何测跑步、走步的平均速度【作业精编】1. 右边表格是2001年10月21日起实行的厦门站旅客列车时刻表,上海开往厦门的K175次列车,全程运行1740km,由表可知K175次列车全程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列车全程平均速度约_______________km/h.(保留一位小数)2.甲、乙两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的路程的一半,甲用的时间是乙用的时间的2倍,甲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倍.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A.等于4m/sB.大于4mC.小于4mD.以上均有可能5.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72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共用0.5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司机相对车窗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B.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36km/hC.小车运动的速度是15m/sD.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144km参考答案:1. 24.55h 70.92. 1/43.C4.A5.A。
《平均速度的测量》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
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二、新课教学(一)练习停表的使用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释放。
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
1/ 42 / 4(二)学生实验: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设计实验。
为了完成实验的设计,你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该如何测量?如何设计表格?如何计算得出结论?交流你的想法。
(三)拓展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原理:s vt2.实验器材:小车、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停表、刻度尺。
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4.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步骤进行:3 / 4(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5.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6.评估与交流(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①是受工具精度所限;②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 ③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平均速度的测量》(物理北师大八上)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平平平平平平平》◆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突出的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教学目标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1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2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1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2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测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卷尺、秒表、小红旗、计算器一、情境引入同学们都看过苹果落地的场景吧?大家看,这是一个苹果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请仔细观察,你能看出苹果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吗?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任一阶段的平均速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
(板书课题)二、回顾复习回忆平均速度的公式? 要想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仪器?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 =s/t 那么这个实验目的是什么?就是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大家想要想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刻度尺和秒表之外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设计意图】设计回顾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教材图3—19所示为一苹果有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
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的任意阶段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 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t s v =-,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t s v =-,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3)介绍实验步骤等下我们将到大操场上去完成今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认真操作,遵守纪律,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1、 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次记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质的简单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区一等奖)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
在室外测出40m 的路程,每隔10m 作一记号。
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40m 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 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2.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1 S 1=75 cm t 1= V 1= cm/s2 S 2=75 cm t 2= V 2=_____ cm/s3 S 3=75 cm t 3= V 3=______ cm/sv=______ cm/s【检测反馈】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
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 ;当车经过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 ,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 ,在A 、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
3.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 行驶了1200 m ,然后又用 h 行驶了8 km ,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 。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中途8 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m/s 。
4.一小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 s 开始刹车,又经过 s 滑行52 m 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核心素养:
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养成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
提问: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s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
v
t
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 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 s,甚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s
v
=计算出即可。
t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老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争抢。
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 m的路程,每隔10 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计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
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时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