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之离愁别绪群文阅读定稿

合集下载

送别诗群文阅读

送别诗群文阅读
课前热身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
课前热身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2
课前热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5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16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17
诗题 芙蓉楼送辛渐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不同点
送别诗
山中送别 送朱大入秦
18
1.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第 二天早晨王昌龄在江边送别辛渐,临别叮咛之辞,道出了自 己的一片纯洁之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
小练笔:
引用古诗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
20
推荐阅读
李 白:《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送灵澈上人》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骆宾王:《易水送别》 柳 永:《雨霖铃》
21
将自己点燃的火把双手奉上去点燃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 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 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1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尽官桥杨柳枝,春风依旧绿丝丝。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完整版)离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完整版)离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完整版)离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离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完整版)教案简介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离别诗一组的群文作品。

离别诗一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写离别情感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表达和思考。

通过研究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学生将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离别诗一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 分析离别诗一组的作品结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 探讨离别诗一组的意义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离别诗一组的历史背景- 回顾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 介绍离别诗一组的形成背景和社会环境。

- 分析离别诗一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离别诗一组的文学特点- 解读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包括《离骚》、《登高》等。

- 分析离别诗一组的结构、用典和意象等特征。

- 探讨离别诗一组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课:离别诗一组与当代文学- 讨论离别诗一组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与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话,探究其所共有的文学价值。

- 分享学生对离别诗一组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鉴赏技巧。

-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和探讨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及其意义。

- 朗诵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朗诵和表演,提升对离别诗一组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回答有关离别诗一组的问题,检测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 概念图绘制:要求学生绘制离别诗一组的概念图,展示其对作品结构和意义的理解。

- 作品欣赏和评论:通过学生对离别诗一组作品的欣赏和评论,评估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 离别诗一组的原文和翻译文本。

- 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

- 学生笔记和作品分享。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课:离别诗一组的历史背景(1课时)- 第二课:离别诗一组的文学特点(2课时)- 第三课:离别诗一组与当代文学(1课时)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写作:引导学生根据离别诗一组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一首自己的离别诗。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PPT课件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PPT课件
首送别诗。 (2)重点学习提示: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
友人的?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的?在诗 中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首送别诗进行重点 学习并完成阅读表。
.
9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10
题目
用什么 方式送
表达什么 情感
抓住了 哪些景 象表达
《黄鹤楼 送孟浩然
以目相送 依依不舍 孤帆 碧空
长江 天际
之广陵》
.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8
《赠汪伦》 《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提示: (1)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以上三
.
12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13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
14
全班交流
题目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什么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 象表达
黄鹤楼 送孟浩然 之广陵
以目相送
依依不舍
孤帆 碧空 长江 天际
(1)诗中写了那些景象?
(2)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 候汪伦才匆匆赶到?
(3)思考:汪伦时怎样和李 白送别的?
.
11
全班交流
题目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什么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 象表达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

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黄金实验小学程晓燕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淮上与友人别》、《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别董大》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一: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描写猜出古诗句吗?1、诗人伫立在楼上,久久深情目送友人乘船顺流而下,直到消失在海天交接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诗人乘舟欲行,朋友踏歌送行,水深情更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人别具匠心借筵席将近,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与祝福,使人不难想象诗人与好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句都是描写送别的诗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送别诗。

板书课题:群文阅读之走进送别诗二:了解送别诗师:送别诗在古诗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诗呢?PPT: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难。

或为拜师学艺,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波,或为战争充军,不得不远走他乡而离别亲人,朋友……这就为送别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淮上与友人别》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PPT出示古诗:1. 解诗题师:读了诗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生:我从“别”这个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诗人郑谷在扬州与朋友握别,友人去潇湘,诗人去长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下面的注释师:是啊!通过注释来理解诗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2、读诗文师:诗题我们了解了,那么你们会读诗文吗?(板书:读诗文)师: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读这首诗。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案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5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十四之江南》(王勃)。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诗的离别情感。

2、了解古人送别习俗。

3、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感悟送别诗的不同风格,体会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以诗识人,以人悟诗。

从诗中感知当时的社会风情。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培养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感悟送别诗的不同风格,体会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以诗识人,以人悟诗。

从诗中感知当时的社会风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打印材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过程:一、开篇点题,明确教学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从古到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几千年来,多少人在离别时刻愁断肠,泪双行,空留遗恨满头霜!因此也留下无数经典的送别诗篇。

如(生齐声诵读下列诗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今天,我们要走进几首古代的送别诗里,去感受他们的离愁别恨。

二、了解古人送别习俗。

师: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长,人们一别往往就是数载甚至再难见面,因而古人非常看重离别。

士大夫们,文人墨客们在离别时不仅要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之客或者留下之人。

那么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呢?1、师:酒是古代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例如--王维的——劝君更近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再如李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2、古人离别相送时还有一种重要的习俗就是“折柳赠别”。

为什么呢?柳留谐音,表达想让离别之人留下之意,同时古人认为柳树能辟邪,折柳希望远行之人,一路平安。

如: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完整版)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完整版)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诗中离别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赠汪伦》、教学目标:1. 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分别或看到过分别吗?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怎样的呢?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一旦分别更是数载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解诗题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往扬州。

师:知道了地点。

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也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师: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大家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生:也是大诗人。

师: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师:从诗题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信息,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板书:解诗题)2.读诗文(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在齐读古诗。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四年级上册“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例乐山市新建小学钟和平黄洁一、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二、选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三、教学目标: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这首歌听过吗?对,这是《离别的车站》。

现代人送别,直接表达情意,分别时就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别样情怀。

请看大屏幕,齐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诗题中有“送”、“别”等字,这是一组“送别诗”(板书)。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读诗题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到那一千多年前的黄鹤楼一睹当年诗仙李白与友人的离别场景。

再读题目,你还知道什么?(指名回答)谁了解孟浩然?(指名说)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李白的师长、好友。

他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指名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明诗意师: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请你说,(预设回答)《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读到“依依”,便想到“依依不舍”。

说得真好!谁再补充?古人也有折柳相送的习俗。

“柳”和“留”是谐音,也有不忍离别的象征。

(你引经据典,让我们也增长了见识。

)著名诗人王之涣写过这样一首《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第一篇:送别诗群文阅读《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而送别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一)已学的送别诗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2.回顾《赠汪伦》(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3)板书:踏歌送别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城闻笛》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群文阅读议题:送别诗之别样情怀(讲稿)

群文阅读议题:送别诗之别样情怀(讲稿)

群文阅读议题:送别诗之别样情怀(讲稿)一、学习目标1.理解古诗,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挖掘诗歌中诗人乐观积极,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知诗歌,体会诗人在勉励友人的同时也勉励自己积极乐观豪迈爱国的情怀。

三、难点:在众多送别诗中,诗人的乐观豪迈的爱国情怀是通过什么物象来表达的。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相信有同学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带领大家徜cháng徉古诗的海洋,惊叹于中国古诗的博大精深,折服于选手们超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今天我们也来做一次这样的选手,相信大家也有他们一样精彩的表现。

(播放图片,提示朝代,诗人,地点)师:以上的诗句前三首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类别:送别,都表达了共同的的情感:伤感的离愁别绪,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是这样的情感呢?(放第四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他一道送送他的朋友,去感受一下诗人别样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和背景师:说到岑参,相信同学们都预习了,就请一个同学来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1、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做嘉州刺史,也算是我们半个乐山人,他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生:简单的介绍一下,老师补充师:同学们还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2、生:公元 754年,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师:我们来听听范读,注意诗歌的语速,语调,节奏,和停顿。

(三)朗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以下重点字的读音:折(zhé)裘(qiú)衾 (qīn) 薄(bó) 着(zhuó) 羌(qiāng) 辕(yuán) 掣(chè)1、播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音频,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请根据画的节奏来读。

语文八年级群文阅读《送别诗之离愁别绪》阅读资料

语文八年级群文阅读《送别诗之离愁别绪》阅读资料

“送别诗之离愁别绪”群文阅读资料一、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背景:李白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均通,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

《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孤蓬: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⑷征:远行。

⑸浮云:飘动的云。

⑹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⑺兹:此。

⑻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⑼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

二、送沈子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背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友人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⑴渡头:过河的地方。

⑵行客:过客;旅客。

⑶罟(g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⑷临圻(qí):临近曲岸的地方。

当指友人所去之地,与题中“归江东”吻合。

“圻”,曲岸。

⑸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

三、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背景: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之作。

⑴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⑵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⑶水急流:暗指行舟远去,与“日暮酒醒”、“满天风雨”共同渲染无限别意。

⑷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

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语文八年级 群文阅读《送别诗之离愁别绪》教学设计

语文八年级 群文阅读《送别诗之离愁别绪》教学设计

语文八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送别诗之离愁别绪”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阅读内容解析:本节课共选了四首送别诗,李白《送友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别是人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王维《送沈子归江东》、许浑《谢亭送别》是课外古诗。

阅读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学会“解诗题—析词句—悟诗情”的赏析诗歌方法。

2、通过群文阅读,感悟送别诗中不一样的离愁别绪。

阅读重难点:感悟送别诗中不一样的离愁别绪。

课时安排:一课时阅读过程:一、乐曲导入,营造氛围:课件播放乐曲《送别》并呈现歌词,引出送别诗。

二、指导赏析,感悟诗情:1、方法指导:解诗题—析词句—悟诗情2、指导赏析李白的《送友人》:①解诗题: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内容?②听诵读,描画面。

③勾画词句、感悟诗情:从哪些词句中感悟到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三、赏析交流,展示成果:运用“解诗题—析词句—悟诗情”的方法,赏析王维的《送沈子归江东》和许浑的《谢亭送别》。

思考:诗人通过哪些词句抒发了怎样的离愁别绪?提示:1、自由大声朗读;2、勾画词句,批注诗情;3、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四、比较赏析,品味异同比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前三首诗抒发的情感和方式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赏以致用:送别是一句叮咛,满心牵挂。

送别是一抹夕阳,不舍离去。

送别是春色陪伴,寄托相思。

仿写:送别是,。

(提示:可选取杨柳、浮云、黄昏、明月、大雁、孤帆、浊酒、流水、渡口等景物。

)六、推荐赏读: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韦应物《送杨氏女》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杜牧《赠别·其二》七、板书设计:送别诗之不舍与伤感离愁别绪凄凉与相思借景抒情惆怅与孤寂乐观与豁达直抒胸臆。

《送别》中的离愁别绪

《送别》中的离愁别绪

《送别》中的离愁别绪1. 引言1.1 概述《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在其中,王维巧妙地表达了离愁别绪这一主题。

离愁别绪作为人类情感中常见而又深刻的体验,在文化历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通过对《送别》中离愁别绪的表达方式以及其对人物命运和情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该主题在这首诗中所承载的重要性与普遍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送别》作品背景,并简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接着,正文将详细分析《送别》中离愁别绪的表达方式;紧随其后,我们将探讨离愁别绪对人物命运和情感产生的影响;最后,以结论部分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并对离愁别绪在《送别》中描写手法进行评价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送别》这首诗作中离愁别绪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物命运和情感的影响。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离愁别绪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普适性,并对作者王维对此主题的描写手法进行评价与展望。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发读者对离愁别绪这一情感体验的思考与共鸣。

2. 正文:《送别》是一首描写离愁别绪的诗歌,通过描绘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变化来表达作者对别离之痛的思考和理解。

本篇正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离愁别绪的表达方式,包括景物环境描写、人物内心矛盾与情感变化的揭示,以及使用象征、隐喻和比喻手法来展示离愁别绪;二是探究离愁别绪对人物命运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塑造人物命运作用、深化与启迪人物情感作用,以及引起读者情感共鸣作用。

在《送别》中,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离愁别绪。

例如,诗中描述了黄河水连天的悲壮景象,暗示着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

同时,黄河之水还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进一步加深了别离之痛。

此外,在描写行色匆匆中落日下山等场景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通过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别离之苦,从而使读者更加能够体味到离愁别绪的深刻感受。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共24页文档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共24页文档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
《芙蓉楼送辛渐》 《送别诗》 《山中送别》 《送朱大入秦》
合作学习
1.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友 人的?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的? 在诗中圈画出来。
2.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首送别诗进 行重点学习,并完善阅读表。
温馨提示: 我交流的是《 》,读出古诗,是xx 送xx的,送别方式是XX,诗人抓住了xx xx xx等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李白乘舟将欲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
行,
(唐)王维
之广陵
忽闻岸上踏歌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李白
声。 客舍青青柳色新。 故人西辞黄鹤
桃花潭水深千劝君更尽一杯酒, 楼,
尺, 西出阳关无故人。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及汪伦送我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 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 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 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 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 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 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小学群文阅读课例---“送别”诗词里的意象

小学群文阅读课例---“送别”诗词里的意象

小学群文阅读课例---“送别”诗词里的意象执教年级:六年级群文议题:感悟“送别”诗词里的意象群文篇目:《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目标:1 利用注释、译文、题解与师生交流增进对诗词的理解;2 感悟送别诗词里的意象;3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送别”诗词里的意象。

教学过程:一、送别与诗人1 聆听近代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2简介《送别歌》这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2 感受王维、李白、白居易等诗人写的“送别”。

3送别的场景触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群文阅读,一起来感悟吧!二、送别里的意象1 这三首诗里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板书:送别场景)2 齐读《送元二使安西》。

这里面写送别的句子是哪句?请问,王维用什么方式表达送别时的心情?(劝君更尽一杯酒,板书:饮酒)送别的社会意象---饮酒:古人送别一般都饮酒告别,既表祝福又表思念,最早江淹《别赋》中就已经提到:“左右兮魄动,亲宾兮泪滋。

可班荆兮赠银,惟罇酒兮叙悲。

”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这句诗是临行前的劝酒,不仅打破无言的沉默,更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朋友的处境、心情的深沉的体贴和殷切的祝愿。

老师:后面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送别呢?请大家自学后两首诗。

3 自读提示:(1)自读诗词,用横线画出后两首诗词中写送别的句子。

(2)边勾边感悟送别的心情。

4 汇报整理。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写的是眼前送别的景象,但它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在表达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

送别的自然意象—江水:流动不息的江水一方面要带友人离去,一方面又象征着剪不断的离愁,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天问长 一天晚长
生之君亭 壶之风亭
难涯此外 浊涯拂外

,
得去 是海几古
,

余之声道 欢角残边
,
,
,
,
,
,
,
,
唯知来芳 有交时草 别半莫碧 离零徘连 多落徊天
今知夕芳 宵交阳草 别半山碧 梦零外连 寒落山天
群文阅读
送别诗之
离愁别绪
指导赏析 《送友人》 解诗题 ——析词句——悟诗情
仿写:送别是


(提示:可选取杨柳、浮云、黄昏、明月、大 雁、孤帆、浊酒、流水、渡口等景物。)
推荐赏读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送别堂弟柳宗一) 韦应物《送杨氏女》(送女出嫁)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表达恋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
杜牧《赠别·其二》 (赠别红颜知己)
谢谢大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和前三首诗抒发的情感和方式有何不同?
送别诗
或表达依依惜别 的不舍与伤感;
或表达离别后的 凄凉与相思;
或表达离别后的 惆怅与孤寂;
抑或表达对友人 的乐观与豁达。
拓展延伸
送别是一句叮咛,满心牵挂。 送别是一抹夕阳,不舍离去。 送别是春色陪伴,寄托相思。
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悟到诗人抒发了 怎样的感情?
赏析交流
《送沈子归江东》《谢亭送别》
思考: 诗人通过哪些词句抒发了怎样的离愁别绪?
提示:1、自由大声朗读; 2、勾画词句,批注诗情; 3、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比较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