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专题:实验与探究训练题及答案
2.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滴入适量烧碱,则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升高(填“升高”、“降低”、“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烧碱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查阅资料: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紫色.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测pH:取少量“蓬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蓬灰”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数.
pH>7
“蓬灰”溶液显碱性
(2)灼烧:用铂丝蘸取少量“蓬灰”溶
液并灼烧
火焰呈紫色
“蓬灰”中含有钾元素
(2)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过滤,还有黑色粉末存在.
(3)小华提出了猜想①和猜想②,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①;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猜想②;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黑色粉末A由铁粉、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4)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溶液中的碳酸钾已完全反应.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2CO3+Ca(OH)2═CaCO3↓+2KOH,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分析整理
(3)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1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许多实验中都用到水,图H中水的作用分别是H:和.
9.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0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
以上实验说明具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C中有D中液体进入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罝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b.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初中化学中考题酸碱实验探究题精选
2014中考真题十单元酸碱实验探究题41.(2014)下列装置使用不恰当的是()A .实验室收集氢气B.用现有条件检查装置气密性C.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D.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44.(2014贺州)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47.(2014黔东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A.B.C.D.48.(2014)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
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
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C .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D .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49.(2014)向含有酚酞的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 可能是( )A . 5B . 9C . 12D . 1350.(2014)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A .葡萄汁(pH ≈4)B .食醋(pH ≈3)C .矿泉水(pH ≈7)D .牙膏(pH ≈9)53.(201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收集满CO 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NaCl 溶液,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 2能与NaCl 反应 B 50℃时,将17g KCl 固体加入50g 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20℃时,KCl 的溶解度为17g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 459. (2014)数字化装备正逐步进入市的各个校园。
2014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含答案)
2014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一.解答题(共6小题)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已知在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_________(填写编号).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4)实验操作: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_;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写出发生在装置E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5)结论:原假设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I.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已知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II.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4)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III.实验反思:两套实验装置中都用到了NaOH溶液,你猜测其作用可能是_________.3.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 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3)D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4)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______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5)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4.现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f仪器的名称:f_________.(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或②或③或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在固定试管时,若发现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调整铁夹_________部位(填A或B或C).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口_________(g、h)处通入.(3)实验室常用装置③代替装置②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过氧化氢溶液与硫酸铜固体③锌粒与稀硫酸(4)查阅资料: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存在着放热的现象.图2是探究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装置.①调节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一致,滴下盐酸,观察到_________现象,说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②与不装橡胶管相比,该装置更具说服力,理由是_________.5.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实验室利用A装置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端进入.(4)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试管内残留液的pH如下图中a点所示,向残留液中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计连续监测测得的曲线如图2,(pH为纵坐标,时间(秒)为横坐标).请写出曲线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cd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6.某校化学小组学生为了研究炼铁的原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按下图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时,打开K1,关闭K2,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_____,然后关闭K1,打开K2,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装置C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7.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8.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9.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挟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t1℃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11、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12.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填空题(共2小题)1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4.191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些同学因此断定说:“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所以新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来获得.”你认为这些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三.解答题(共12小题)14.β﹣胡萝卜素(C40H56)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它广泛存在于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一定条件下在人体内它能够转化为维生素A(C20H30O).(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上分析,维生素A比β﹣胡萝卜素分子多了_________元素;从物质的构成上看,一个β﹣胡萝卜素分子与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维生素A.写出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黄色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当胡萝卜以佐以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效率达95%,而生吃胡萝卜吸收β﹣胡萝卜素仅25%.这说明β﹣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_________性质.通过这点知识的学习,对你在生活中的启示是_________.15.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选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02的量”).(2)欲测定叶片呼吸作用强度,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_________.16.如图所示装置可检验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1)装置A、B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点燃从E装置导出的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17、正确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18.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无色,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不能燃烧,但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氧气氧化,因此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重要原料不.氨气还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常用做化肥),因此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列出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至少三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化学性质:至少两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19.①洗涤原因:不干净会影响实验效果.②洗涤方法:a.振荡:用手腕的力量.b.试管刷刷洗:上下移动或转动试管刷,不要用力过猛.③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水_________.④放置:洗涤完的玻璃仪器应_________放在试管架上或_________.20.酒精灯的使用:①火焰结构:酒精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____温度最高,应用_________加热.②检:a.检查灯蕊是否平整;b.检查灯里的酒精量(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_________,否则容易_________.酒精添加:应借助漏斗.③点: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酒精灯_________,以免发生_________.④熄:用_________,不可_________,否则容易造成_________.⑤应急处理: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_________.21.将一定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完全溶于水后,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容器内物质的质量减少8.8g,经测定滤液中含氯元素的质量21.3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质量是损失).计算:(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2)配制上述实验中所需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盐酸,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需加水多少克?(3)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22.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NaHCO3)固体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2)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3)从上表分析,当所取固体混合物与所用稀盐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_时,表明该固体混合物中的NaHCO3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4)取10g该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并用%表示).2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铜铁合金20.0克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烧杯所盛样品的总质量为150.0克,将80.0克稀硫酸平均分成4等分,分4次逐渐加入到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实验数)第一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2)所加稀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第四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4.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部分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制备研究】(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的_________.(3)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Na2CO3杂质,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②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一.解答题(共6小题)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已知在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①②③(填写编号).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4)实验操作: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③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SO2,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写出发生在装置E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5)结论:原假设成立(填“成立”“不成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I.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已知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HNO3(浓)4NO2↑+O2↑+2H2O.(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时产生大量水蒸气.II.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NO3)22CuO+4NO2↑+O2↑.(4)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III.实验反思:两套实验装置中都用到了NaOH溶液,你猜测其作用可能是吸收二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浓)(浓)222CuO+4NO22CuO+4NO3.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 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3)D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5)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224.(2014•滨湖区一模)现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f仪器的名称:f长颈漏斗.(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填序号①或②或③或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在固定试管时,若发现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调整铁夹B部位(填A或B或C).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口g(g、h)处通入.(3)实验室常用装置③代替装置②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①③(填序号).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过氧化氢溶液与硫酸铜固体③锌粒与稀硫酸(4)查阅资料: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存在着放热的现象.图2是探究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装置.①调节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一致,滴下盐酸,观察到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现象,说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②与不装橡胶管相比,该装置更具说服力,理由是消除了加入盐酸的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5.(2014•北塘区二模)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2)实验室利用A装置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择的装置是BC或BE(从A~E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Zn=ZnSO4+H2↑,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即开即停,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a 端进入.(4)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试管内残留液的pH如下图中a点所示,向残留液中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计连续监测测得的曲线如图2,(pH为纵坐标,时间(秒)为横坐标).请写出曲线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cd上升的原因是Na2CO3.36.(2008•西城区二模)某校化学小组学生为了研究炼铁的原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按下图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时,打开K1,关闭K2,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因一氧化碳不纯而引起爆炸,然后关闭K1,打开K2,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的氧化铁逐渐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2)装置C的两个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同时防止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Na2CO3(写化学式).+3CO一.选择题(共8小题)1.1911年,卢瑟福通过如下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用一束平行高速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其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300倍)轰击极薄的铝箔片,发现了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2)大部分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3.(2013•湛江)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2013•义乌市)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挟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5.(2013•烟台)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6.(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7.(2012•镇江)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8.(2012•潍坊)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填空题(共2小题)9.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核很小,原子里存在相对较大的空间.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金的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4.191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些同学因此断定说:“这是生成新10.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①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②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a粒子;③金的原子核质量远大于a粒子的质量.三.解答题(共12小题)11.β﹣胡萝卜素(C40H56)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它广泛存在于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一定条件下在人体内它(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上分析,维生素A比β﹣胡萝卜素分子多了氧(O)元素;从物质的构成上看,一个β﹣胡萝卜素分子与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维生素A.写出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化学方程式:C 40H56+H2O2C20H30O.(2)黄色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当胡萝卜以佐以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效率达95%,而生吃胡萝卜吸收β﹣胡萝卜素仅25%.这说明β﹣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油脂(食用油)性质.通过这点知识的学习,对你在生活中的启示是胡萝卜用食用油烹调后更利于营养的吸收.O2C2C12.(2004•湖州)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吸收O2的量(选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02的量”).(2)欲测定叶片呼吸作用强度,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遮光.。
2014年中考化学实验与探究题
中考化学实验与探究题1.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用提供的【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2014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之实验探究题
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复习一、实验探究思路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2、设计实验的原理正确,如有对比实验的则需注意控制变量3、设计实验与前后相关联,对应猜想和结论4、评价所设计的实验可从操作是否简单安全、现象是否明显、是否环保、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节能等社会热点角度进行5、语言完整、科学规范二、解题思路:实验探究试题一般解题思路:一是通读试题,整体把握试题考查点;二是抓试题关键词,完成简单填空,步步为营;三是身临其境,做好知识预设和准备;四是充分利用对比、推理、模仿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紧扣试题情境背景。
三、习题1.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 A.用铁片和硫酸镁溶液验证镁、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Fe +MgSO 4===FeSO 4+Mg B.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K 2CO 3+2HCl===2KCl +H 2O +CO 2↑C.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D.用稀硫酸除铁锈:Fe 2O 3+H 2SO 4===FeSO 4+H 2O2.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B.用6B 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用生石灰(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 D .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3. 右图是某校学生设计的“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步骤为:①连接仪器,装好药品;②将玻璃棒下端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伸入广口瓶中点燃硫粉;③向锥形瓶中注入双氧水;④硫粉完全燃烧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喷水。
(1)B 中锌粒、镁片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绿叶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注入NaOH 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一、结论型(知识运用型)1.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Ⅰ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Ⅱ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Ⅱ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其温度的变化后,由于疏忽,未将盛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的瓶塞塞紧,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变质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海对该样品进行了系列探究:[提出问题1]:该样品真的变质了吗?[实验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再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说明样品真的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验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烧杯里,加适量的水,搅拌,全部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变成红色,说明该样品是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怎样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实验方案3]:将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然后过滤,再将滤液蒸干,即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二、评价型3.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2014年珠海市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练习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1.(安徽)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 300∽550 约600铁1535 2750 越1800钠97.8 883 越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2.(安徽)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2014年中考压轴题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201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探究专项一.选择题(共4小题)1.为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离子,则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2.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探究目的认识错误的是...二.填空题(共3小题)5.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使用仪器除酒精灯和火柴外还有_________等.(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其中的一个实验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铁在氧气中燃烧.①其中第“B”步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_________.②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目的是_________.③第“D”步为了使细铁丝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6.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①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②3O2_________.(2)上图是物质基本分类和基本转化关系图,试按下列要求填空:物质类别:①_________,②_________;变化类型:③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7.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①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②3O2_________.(2)用化学式填空:①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②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_________.(3),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结合生成水.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7小题)8.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3)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_________.(4)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9.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10.请说出一个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并设计实验证明.11.猜想可口可乐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1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1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14.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15.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氯化钠是由带电的离子构成的.16.某Na2CO3溶液中混有Na2SO4和NaCl,欲检验SO42﹣和Cl﹣.小灵做了如下实验:①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_________溶液,有大量的气体生成.目的是_________;②再向①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有_________离子;③继续向②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有_________离子.17.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1)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毫克.(4)写出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18.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CO2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装置C的作用是(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各装置所验证出的CO2的化学性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①D装置_________;②E装置_________;③F装置_________.19.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图1装置中,当出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图2装置中的错误是_________,如果这样操作,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3)图3装置中的错误是_________,如果这样操作,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4)图4是进行_________操作.(5)图5为振荡液体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A或B).20.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与探究一】探究水的组成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活动与探究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图2是小帅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_________现象,小帅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美同学认真思考后认为:小帅的实验不完善,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确实发生了反应.为完善小帅的实验方案,我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活动与探究三】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组成已知草酸(C2H2O4)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小军、小梅、小明和小虎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对分解的产物展开了探究.(1)小军首先根据题给信息,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这一观点得到了组内其他同学的认同.(2)合作学习小组对分解生成的其它产物进一步进行猜测和验证:【假设1】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小梅设计实验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小梅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假设2】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小明设计实验2:小明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根据小明的实验,请回答: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3)讨论交流:小虎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2”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虎的观点?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该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2”装置还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4)写出草酸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1.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空气中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猜想三:熟石灰没有变质.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23.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实验现象:_________.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_________(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24.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2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试剂,只知道这2瓶无色液体试剂曾用于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探究这2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试剂是什么,同学们结合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的知识,提出猜想:猜想一:无色液体试剂是过氧化氢溶液.猜想二:无色液体试剂是稀盐酸溶液.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老师提供了必要的仪器和二氧化锰、石灰石、红磷、木炭、小木条、石灰水等药品供选用.同学们对此瓶无色液体试剂展开了一系列探究,并邀你参加.(2)通过今次实验探究,对于实验室试剂、药品的保存,你有何建议?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为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离子,则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能证明2﹣2.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探究目的认识错误的是...二.填空题(共3小题)5.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使用仪器除酒精灯和火柴外还有铁架台(含铁夹),试管,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方法是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其中的一个实验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铁在氧气中燃烧.①其中第“B”步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使细铁丝充分受热.②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目的是防止反应时产生的高温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时炸裂集气瓶底.③第“D”步为了使细铁丝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待火柴快熄灭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且要从上至下,慢慢伸入.6.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①2个硫酸根离子2SO42﹣;②3O2三个氧分子.(2)上图是物质基本分类和基本转化关系图,试按下列要求填空:物质类别:①纯净物,②单质;变化类型:③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7.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①2个亚铁离子2Fe2+;②3O23个氧分子.(2)用化学式填空:①最简单的有机物CH4;②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3),该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KOH+HC1=KC1+H2O等.三.解答题(共17小题)8.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程式2C+O22CO、CuO+CO Cu+CO2 、CO2+C2CO.(2)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时,C装置的溶液倒流;(3)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A装置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4)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化学反应生成的CO,防止有毒的CO污染环境.22CO CuO+CO2CO2Cu+CO+C9.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10.请说出一个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并设计实验证明.11.猜想可口可乐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1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1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14.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15.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氯化钠是由带电的离子构成的.16.某Na2CO3溶液中混有Na2SO4和NaCl,欲检验SO42﹣和Cl﹣.小灵做了如下实验:①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HNO3溶液,有大量的气体生成.目的是除去Na2CO3;②再向①的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4离子;③继续向②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有Cl离子.17.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1)B点表示的意义是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0毫克.(4)写出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18.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CO2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装置C的作用是(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2)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各装置所验证出的CO2的化学性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①D装置Ca(OH)2+CO2═CaCO3↓+H2O;②E装置H2O+CO2═H2CO3;③F装置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19.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图1装置中,当出现气泡现象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图2装置中的错误是试管口向上倾斜,如果这样操作,造成的后果是试管炸裂.(3)图3装置中的错误是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如果这样操作,造成的后果是污染药品.(4)图4是进行粉末状固体药品取用操作.(5)图5为振荡液体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B(填A或B).20.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与探究一】探究水的组成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活动与探究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图2是小帅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象,小帅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美同学认真思考后认为:小帅的实验不完善,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确实发生了反应.为完善小帅的实验方案,我补充的实验是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滤纸片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象是紫色石蕊不变色.【活动与探究三】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组成已知草酸(C2H2O4)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小军、小梅、小明和小虎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对分解的产物展开了探究.(1)小军首先根据题给信息,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这一观点得到了组内其他同学的认同.(2)合作学习小组对分解生成的其它产物进一步进行猜测和验证:【假设1】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小梅设计实验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梅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假设2】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小明设计实验2:小明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根据小明的实验,请回答: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3)讨论交流:小虎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2”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虎的观点?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只要根据氧化铜有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分解的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该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2”装置还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4)写出草酸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C2O4CO2↑+CO↑+H2O.OCO+CuO Cu+CO4OCO+CuO4CO21.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溶液进入试管内;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空气中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猜想三:熟石灰没有变质.【反思与应用】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酚酞变红或滤液变浑浊.23.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实验现象: B 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B (填“A ”或“B ”或“C ”),获得结论. A .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 .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 .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的探究方法是 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的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 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24.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2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试剂,只知道这2瓶无色液体试剂曾用于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探究这2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试剂是什么,同学们结合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的知识,提出猜想:猜想一:无色液体试剂是过氧化氢溶液.猜想二:无色液体试剂是稀盐酸溶液.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老师提供了必要的仪器和二氧化锰、石灰石、红磷、木炭、小木条、石灰水等药品供选用.同学们对此瓶无色液体试剂展开了一系列探究,并邀你参加.你有何建议?试剂瓶上要贴上标签并注明药品名称等.。
2014全国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探究性试题专题
2014年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探究性试题专题1.(天津市2009年中考化学冲刺模拟题十)下表表示夏季某湖泊随水深不同,水温和水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收集这些数据是为了研究一些问题,下列问题中,不属于该项研究的是 ( )AB.水温和溶解氧与阳光能射人湖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C.浮游植物主要在近水面处生长的原因D.湖泊中的溶解氧是否主要来自空气中的氧气2.(南昌十九中初三第四次月考)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3的混合物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证明存在SO42—C.将H2、O2混合气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除去氢气D.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3.(南昌十九中初三第四次月考)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
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4.(中和反应:【所用试剂】稀盐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测定此时液体温度为T1℃,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再测定溶液温度为T2℃。
我校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学生操作时试剂用量过多,老师将学生倒的废液收集起来发现此时液体的颜色是无色的。
请你判断:(1)正确操作时,实验测定的结果温度T1℃T2℃ (填“>、<或=”)(2)老师收集的废液是无色的,你认为老师收集的废液可能呈性,理由是。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此时废液显什么性?(要求:所选试剂属于不同种类,至少写出四种方法,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5用A、B、C、D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再向A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B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C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D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振荡。
(1)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2)表达与交流:阳阳同学根据在D试管中没有看到现象,判断D试管中无化学反应发生。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专题二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4、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
请你按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实验探究1】【猜想与假设】猜想1: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该氢氧化钠溶液.【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结论】该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反思】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原因是。
掌握: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①稀盐酸,方程式,现象。
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方程式,现象。
③氯化钙或氯化钡,方程式,现象。
3、检验氢氧化钠部分或完全变质:①稀盐酸和无色酚酞,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变质;②氯化钙和无色酚酞。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解碳酸氢钠粉末(NaHCO3)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该小组成员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末置于下图装置的试管中,充分加热至反应完全,发现试管口出现无色液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残余.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1)提出问题:残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甲同学:“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NaOH)”;【猜想二】乙同学:“白色固体是碳酸钠(Na2CO3)”.(3)实验与结论: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根据甲同学的猜想与验证,乙同学认为甲的结论不准确,因为。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
年中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专题1.(2014广州)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假设1:KCl和NH4HCO3;假设2:KCl和NH4Cl;假设3:K2SO4和NH4HCO3;假设4:.(2)形成设计思路.①甲同学先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步骤1:假设2成立步骤2:(1)K2SO4和NH4Cl.(2)①不同意,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②稀盐酸或稀硫酸.(3)不产生气泡;不产生白色沉淀.2.(2014安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
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中考化学压轴题训练 实验探究题库(含详解)
2014年中考化学压轴题训练之实验探究题1.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
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计算] 在过氧化钠(Na2O2)中,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②过氧化钠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1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2 2加入5mL a (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中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3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残余物固体剩余物中无b【实验分析】(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b;(2)实验2的目的是;(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查阅资料】Ⅰ、KMnO4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6KMnO42K2MnO4+K2Mn4O8+4O2↑②KMnO4KMnO2+O2↑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4)16g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O2的质量为;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O2的质量X围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实验探究一 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1.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 3)而变质?(2)进行猜想:A :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B :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C :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①氢氧化钙俗称____________,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__________性土壤(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________保存。
2.(2013年广州)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保存的KOH 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 假设2:含KOH 和K 2CO 3; 假设3:只含K 2CO 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 2CO 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①“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②“固体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③加入足量CaCl 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质试剂也有利用价值,从KOH 和K 2CO 3的组成和性质看,这瓶变质试剂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3.(2014年太仓)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了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取16.0 g 干燥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10.0 g 白色固体 通过实验二,能进一步推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请计算实验二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
结论:16.0 g 干燥的样品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 。
4.(2014年黑龙江)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二:部分变质;猜想三:完全变质,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
则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解释与结论】由操作②的现象判断:猜想三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__,由此判断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实验室中碱石灰应该__________保存。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________生成 原溶液里一定有碳酸钙(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成红色 原溶液一定有________【反思拓展】(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分析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2014年福州)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____________。
7.(2014年肇庆二模)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放有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某同学对一袋久置空气中的干燥剂进行了探究。
他先取部分久置干燥剂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
然后对滤液的酸碱性和白色固体的组成作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探究滤液的酸碱性。
该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性,你认为该滤液显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实验探究二】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该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O 、Ca(OH)2、CaCO 3他查阅有关资料得知:CaO 是一种白色固体,俗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分析判断】你认为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1)只通过以上实验,还不能证明这袋久置于空气中的干燥剂中是否含有CaO 。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简述一个证明这袋干燥剂中含有较多量CaO 的简易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1.(2015年海南)小明为了比较X 、Y 、Z 、W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 的硝酸盐溶液和W 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
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W的硝酸盐溶液√—A.Y>Z>X>X>Y>Z2.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图所示试验:依据实验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A.①稀硫酸②硫酸铜B.①稀硫酸②氯化镁C.①稀盐酸②硫酸锌D.①稀盐酸②硫酸亚铁3.(2014年佛山)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下列有关金属活动性实验探究的归纳和总结中不科学...的是()。
A.镁与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而铁与氧气在高温时才能反应,故镁比铁活泼B.锌粒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要剧烈,故锌比铁活泼C.铝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铝比铜活泼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银,故铜比银活泼4.(2015年天津)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B.铁锅C.铝导线(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 t含Fe2O3 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t。
5.(2014年南开)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
①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C是___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③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请写出步骤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四组药品如下:①Fe、Ag、CuSO4溶液;②Cu、Ag、Fe(NO3)2溶液;③FeSO4溶液、CuSO4溶液、Ag;④Fe(NO3)2溶液、AgNO3溶液、Cu。
你认为能实现目的的药品组是________(填序号)。
6.(2014年漳州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n、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两种可能的假设:a .__________b .Mn >Zn >Cu【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形状、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实验要求温度相同、金属形状大小相同、盐酸体积浓度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 2和MnCl 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7.(2014年贵阳)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作出猜想】a .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b .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1):为探究猜想a ,小组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和质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