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沿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沿革
我国的外语教育在国家领导者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成绩。近年来,外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的高素质的外语专门人才。
外语教育专业建设改革
目前,我国在普通高校中开设的外语专业语种达50多个,设有英语专业点近1000个,日语专业点385个,德语、法语专业点各70个,西班牙语专业点14个。此外,非通用语种专业发展也呈现良好势头,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共开设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老挝语、越南语、泰语在内等20余种非通用语专业。在本科外语教育大踏步发展的同时,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逐年增加,外语办学层次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包括5个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28个硕士点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至今,我国英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已达到20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的博士点超过40个。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外语教育已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与多角度发展的体制与结构,在师资水平、教学大纲、教材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测试方法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
1.建国初期(1949~1965年)
建国初期是我国外语教育新格局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后期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但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外语教育的格局基本确立,并且培养了国家急需的外语人才,为后期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首先,俄语教育在政策倾向下得到大力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的国策促进了俄语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内相继建立起包括北京俄专、上海俄专、哈尔滨外专、沈阳俄专、西南俄专、西北俄专、新疆迪化俄专在内的7所俄文专科学校。至1951年,开设俄语专业的高等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4所。俄语仍然是东北地区中学开设的主要科目。
此外,英语教育和其他语种也陆续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1957年,教育部决定,初中除开设俄语外,必须注意扩大和改进英语教学。这一决策促进了英语教育的发展,至1956年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点已增至23个。此外,全国有5所高校开设了法语专业;4所设立了德语专业;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院校还设立了西班牙语、波兰语、阿拉伯语等14个外语专业。教育部于1963年7月发布了《关于开办外国语学校的通知》,决定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外国语学校。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外办、高教部、教育部等五个单位联合上报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决定新建一批外国语学院,扩建一批外国语学院;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
种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这是中央文件首次对全国的外语教育提出宏观指导方针。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这一规划未能全部实现,但它在我国外语教育史上仍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三十余年间,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同步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实现了由传统的、注重读写能力训练的应试型办学理念向着重培养跨学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加强调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1世纪,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互相交流与合作下,中国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多,这些外语人才或掌握多种语言或专攻某一种语言。然而,培养这些优秀外语人才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来支持和实现。中国外语教育政策之所以不断改革正是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关注与支持外语教育、关心外语人才培养的体现。中国外语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常重视外语师资队伍培养与外语专业建设。外语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外语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外语研究成果丰富多元,使我国外语教育现状呈良好状态,并朝着欣欣向荣之势发展。
二、中国外语教育与改革
回顾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我国的外语教育问题万象丛生。展望未来,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规划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
1.外语教育机构规范化
教育是各个国家作为战略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潜在的投资项目。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外语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面对林林总总的外语教育培训机构,国家应该给予正确的方针引导培训机构的发展方向。
2.外语教育培养专业化
根据国内的研究调查发现,截止至2001年,全国有400多个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在校生超过了15万人,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6万人,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目前的人才市场却出现英语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究其原因,即“术业无专攻”。因此,在外语教育的投资方面,没有必要将重点放在外语教育的普及上,而是要放在培养外语专业人才方面上。
3.外语教育区域多元化
我国幅员辽阔,经常与国外有商务贸易往来、政治文化等国际交流活动。应当充分利用各区域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发挥区域特色,使外语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多元化。
4.外语教育的文化性
中国的外语教育长期受制于外语“工具论”的影响,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文化素养。国内的外语教学的语言教学针对性很强,而不注重人文素质和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今后的外语教育发展应重视师资
的培养。只有教育工作者具备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文化气息,提高心智,修养身心。
5.外语教育的时效性
外语教学的时效性强调的是在语言教学时,传递的信息数量和质量要与时俱进,要与一个国家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保持着强劲的时代节奏感。多媒体,这种动态感较强的工具已成为语言传递的媒介之一。但从语言教学的可接受性来看,适合我国初级阶段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类题材节目还是极为鲜见。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相关技术部门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广大热爱外语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