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健康教育原则

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遵循人类的认识规律和现代教育的学习原则。

1.科学性健康教育无论正面宣传或反面举例,都要求实事求是地真实反映事物原貌。传授科学知识,不能有半点感夸张和丝毫含糊,否则会影响科学的威望。

2.针对性健康教育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培养卫生习惯的自觉性。

3.启发性健康教育不能靠强制手段,而要发现人们的健康行为,加以肯定和巩固;发现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加以矫正,鼓励行为改变;启发自觉的健康意识,培养卫生习惯。

4.直观性形象教育是对人群作健康知识宣传的简捷有效的手段,也是现代健康教育的一个标志。直观教育,特别是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提高人群的接受兴趣、理解能力,而且有多快好省的传播效益。

5.规律性现代教育要按照不同人群的认识、思维和记忆规律来进行。健康教育同样需要从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逻辑地推理前后因果,理解地记忆各种卫生保健知识。

6.灵活性健康教育对象的学识、能力、个性、嗜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按不同层次,实施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干预行为原理

现代健康观念不能满足于“无病”的状态,而是主动寻求生活质量的康强行为。调查表明,卫生习惯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表6-1)。

表6-1 山西平顺县中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健康教育并非仅仅传播卫生知识,它还需解决其它干扰卫生行为习惯建立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要使教育对象树立促进健康有益的价值观念,形成接受教育的态度,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图6-4)。

图6-4 知—信—行模式图

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转化能否建立,有无实效,主要涉及下列因素:

(一)健康信念

信念,是指个人在自身经历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原则,是与个性和价值观念相联系的一种稳固的生活理想。

在健康教育“知—信—行”转化中,信念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1988年初,上海“甲肝暴发流行,卫生防疫部门告诫市民:“毛蚶带有甲肝病毒”,有人不信,结果食蚶者发病率是未食蚶者的数倍。可见知识只有在转变成信念之后,才能支配人们的行为。

信念是不同层次复合的“信念结构”。它包括:

1.边缘信念这是最容易改变的信念,是信念的初级形式,这种信念往往在接受了一个新信息后,就为新信念所取代。

2.权威信念这是由权威信息影响形成的信念,这种信念对大多数人,特别对权威崇拜者,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谈化,一旦在实践中遇到予盾容易动摇。

3.中心信念这是最牢固的根本信念,是人们判别信息和决定行动的基本准则。

健康教育需要提供权威信息,促进边缘信念向中心信念转变,分析并利用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稳定的健康信念,建立了健康信念的人群,能更好地接受健康劝导采取保健行为。建立健康信念要特别注意以下五个因素:

1.危害性同是病毒感染,人们对“甲肝”和“感冒”的预防观念大不相同,事实上“感冒”危害并不小于“甲肝”,需要建立科学的危险感。

2.时间性通常人们对近期危险重视,对无期危险忽视。“吸烟危害健康”,因没有即时效应而被嗜烟欲望战胜,需要用事实来进行先期教育。

3.信任程度形象与权威是取得信任的先决条件。同样内容的卫生知识,由专家或由一般人员作宣传,所获得成效就大相径庭。

4.关心程度人们在有病或无病的状况下,对防治知识的积极性和迫切性都不一样。

5.效益程度一般见效快、收效好的知识容易接受,容易建立信念,相反则不易。

(二)健康动机激励

动机是以满足一定需要,推动或维持人的相应行为的意向。但有动机并不一定有行为。实现有效行为,需要足够的能力和动机强度。譬如宣传戒烟,对常人来说能力上应不成问题,而问题在于动机强度,既戒烟的决心大小。

健康教育的“激励式教育”方法,调节人们的健康动机强度。动机强度高低是由期望值与效价之积所决定。期望值是个体对达到目标的把握性;效价是目标所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譬如,在宣传时候强调戒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既使是有很长烟龄和很大嗜烟量的人也可以戒除,可利用真人实例来增加期望值;同时指出吸烟会引起癌症、心血管病和耗费大量钱财,戒烟则可避免“人”、“财”两空的危害,起到增加效价的作用;两方面的共同影响,能增强戒烟的决心(强烈动机)。

(三)行为矫正策略

纠正个体或群体的行为,除个体性持质外,外环境存在两种对抗力量,一种是朝向行为目标发展的压力,称转变力量;另一种是抵制行为转变的反抗力,称抵制力量。这好比是一次压迫弹簧的物理实验,由于力量对比和实验手段不同,会产生三种不同结果:①当转变力强,抵制力弱时,行为朝目标转化;②当转变力弱,抑制力强时,行为负向转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③当转变力与抵制力相当,则不产生行为转化,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健康教育运用“力场论”形成健康教育的三种行为矫治的基本策略(仍以宣传戒烟为例):

1.向吸烟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好处,增加转变力。

2.剖析吸烟者不愿戒烟的各种“理由”,消除其抵制戒烟的心理防线,削弱固守陋习的抵制力。

3.第一、二策略联合运用。

在健康教育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大规模卫生运动多实施第一策略,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其缺点是抵制力仍然存在,一旦转变力放松或中断,人们就会恢复原先的习惯行为,所以转变是暂时性的。第二策略,从人们的观念上削弱了抵抗力,便“旧病复发”的可能性减小,健康行为持久。但因为是说理疏导,耗时间费精力,短期效应不明显。最好的策略当然是第二种,需要健康教育工作者将卫生运动日常保健有机结

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三、健康教育的传播

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教育,需要及时有效地把保健知识和卫生信息告诉公众。传播是基本手段。

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际间通过特定渠道的信息交流。它分为“个体间传播”、“团体间传播”、“大众媒介传播”三大类。通常所说的传播多指第三类,亦叫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其特点是:①受传播者众多、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受益面广;②由专门机构(电台、电视台、报社等)进行,质量好,信任度高;③一般讲,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非直接联系。日本曾做过一次“妇女乳房自检知识调查”,在知道自检方法的人群中,61.5%是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的介绍而获得的;仅5.1%是由医生辅导的,可见大众传播效益之高。

传播是“知—信—行”转变的一个环节,传播效果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成败。传播是一门综合学科;社会、经济、心理诸方面因素都要影响传播效果。开展健康教育,要掌握传播学理论和传播技巧,并控制好传播的各项基本要素。

(一)传播者

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这是由经验形成的。如由一位医学教授或一位学生作同样内容同样水平的保健知识讲座,听众听前的积极性,听时的注意力和听后的记忆程度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心理定势作用。

健康教育的传播,也要重视传播者威望与专业水平,这往往与传播效果成正比,选择有学术声誉者,通过专业水平高、信息准确可靠的传播机构开展教育,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

(二)信息

健康教育要做大量的信息传播。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从反面剖析,消除“抵抗力”,与正面教育的“转变力”相比,其实更具有持久性。

健康教育的正反论证还应合理安排。简短的宣传,宜“先正后反”,开门见山摆出论点,使论点先入为主产生“初始效应”。若长篇的教育,又宜“先反后正”,最后强调论点,产生“近因效应”。

恐惧感大小与动机强度或行为多少成正比(表6-2)。真实地利用了恐怖信息,强化危害意识,能使信息在受传播者的头脑中得到深化,促发保健动机和行动。

图6-2 破伤风危险性认识与预防接受的态度和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