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及翻译
高考通关词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通关词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导读: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考语文不知从何复习?衡水名师带你飞!》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语文不知从何复习?衡水名师带你飞!语文素养并不等同于语文分数,只要复习策略应对得当,在高三后期复习之中,依然可以打造语文学科的不朽传奇。
1.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
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
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
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2.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3.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高考试题中的中低档题,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落实这项工作。
例如,对所需背诵默写的64篇文章的复习,就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须要记牢、记准,动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逐篇过关。
对于成语题、病句题,要注意反复放到语境里面去理解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文言文的翻译练习要坚持,最后阶段要做到字字落实,宁少勿错。
4.回顾典型作文题,作文素材每日积累要把已经训练过的作文材料结合自己当时的典型问题再看一看,吃透提示语,并划出要点;要注意选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是否点题、扣题。
同时,拟题避免拟怪题,要一目了然;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实际入题;结构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号;字数不能少于800字,也不要超太多;不会写的字换个字塞进去,不留空格,更不要在卷面上涂改。
新唐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唐文士之盛,莫盛于贞观、开元之间。
当是时,海内一家,戎狄宾服,文教大兴,儒雅大盛。
故士之学问、文章、德行,皆足以自见。
是以文学之士,莫不毕至。
夫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
是以天下之治乱,皆系于文章。
太宗文皇帝,天纵之英,神武之略,御宇四十年,海内清晏。
明察秋毫,精思微虑,故能垂拱而治,致之太平。
于是文章之士,咸得尽其才。
魏徵、王珪、杜如晦、房玄龄等,皆一时之杰,咸以文章显。
太宗尤重文学,常曰:“文章者,经国之宝也。
吾欲求其人,以共治天下。
”遂令诸王公及朝士,各举文学之士,咸得自进。
玄宗开元之初,政化大行,天下无事。
于是文章之士,尤以文章见称。
张说、苏颋、杜甫、李白等,皆一时之英。
张说以文学显,苏颋以政事称,杜甫以诗见称,李白以文见称。
时人号为“文章四友”。
自是之后,文章之士,代有其人。
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皆以文章自见。
愈以文为世范,宗元以文为儒宗,居易以文为诗宗,禹锡以文为史宗。
其余才士,不可胜数。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长于文。
尝著《谏太宗十思疏》,言辞激切,有补于国。
太宗览而善之,擢为谏议大夫。
愈以文章自任,常以“文章报国”为志。
故其文豪放豪迈,有古风。
尝著《祭十二郎文》,文辞哀婉,感人至深。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少孤,母教之读书。
及长,博览群书,尤长于文。
尝著《与韩愈书》,论文章之体,深得韩愈之意。
后与韩愈同登进士第,以文相知。
宗元以文自见,尝著《永州八记》,文辞清丽,意境深远。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
少孤,母教之读书。
及长,博学多才,尤长于诗。
尝著《琵琶行》,文辞凄婉,传颂一时。
居易以诗自见,尝著《长恨歌》,文辞豪放,情感真挚。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少孤,母教之读书。
及长,博学多才,尤长于文。
尝著《陋室铭》,文辞清新,意境深远。
禹锡以文自见,尝著《西塞山怀古》,文辞豪放,情感激昂。
【翻译】唐朝文士之盛,没有比贞观、开元年间更盛的了。
那时,海内一家,戎狄宾服,文教大兴,儒雅大盛。
新唐书·志·卷三十五选举志下
新唐书·志·卷三十五选举志下作者:欧阳修、宋祁等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铨,尚书、侍郎分主之。
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知而听者有罚,规取者有罚。
每岁五月,颁格于州县,选人应格,则本属或故任取选解,列其罢免、善恶之状,以十月会于省,过其时者不叙。
其以时至者,乃考其功过。
同流者,五五为联,京官五人保之,一人识之。
刑家之子、工贾异类及假名承伪、隐冒升降者有罚。
文书粟错,隐幸者驳放之;非隐幸则不。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
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五品以上不试,上其名中书门下;六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
已试而铨,察其身、言;已铨而注,询其便利而拟;已注而唱,不厌者得反通其辞,三唱而不厌,听冬集。
厌者为甲,上于仆射,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之,然后以闻。
主者受旨而奉行焉,谓之“奏受”。
视品及流外,则判补。
皆给以符,谓之“告身”。
凡官已受成,皆廷谢。
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
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萃”。
中者即授官。
凡出身,嗣王、郡王,从四品下;亲王诸子封郡公者,从五品上;国公,正六品上;郡公,正六品下;县公,从六品上;侯,正七品上;伯,正七品下;子,从七品上;男,从七品下;皇帝缌麻以上亲、皇太后期亲,正六品上;皇太后大功、皇后期亲,从六品上;皇帝袒免、皇太后小功缌麻、皇后大功亲,正七品上;皇后小功缌麻、皇太子妃期亲,从七品上。
外戚,皆以服属降二阶叙。
娶郡主者,正六品上;娶县主者,正七品上;郡主子,从七品上;县主子,从八品上。
凡用廕,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
古诗新唐书翻译赏析
古诗新唐书翻译赏析《新唐书》主要作者宋祁、欧阳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著名文学家。
宋祁及其兄宋庠,在当时有“二宋”之称,宋人《东轩笔录》说宋祁“博学能文,天资蕴籍”;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为其特长。
他们笔下的功夫当然不同一般。
参加编撰《新唐书》的其它作者,也都为北宋时期名家高手。
宋仁宗嘉佑年间曾公亮《进新唐书表》中所列之范镇、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都是当时文坛知名人物。
范镇曾为翰林学士,文笔流畅,有《东斋纪事》等百余卷流传于世。
王畴文辞严丽,一向为世所称。
宋敏求为北宋一代掌故大家,富于藏书,曾编《唐大诏令集》和《长安志》,对唐史十分熟悉。
刘羲叟是著名天文学家,后来曾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新唐书》用这些人主笔,自然文采粲然,体例严谨。
《新唐书》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
《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线索。
著名史论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新书最佳者志、表”。
这是公允的评价。
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
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
这也是《新唐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功劳。
董昌传黄巢传高骈传李希烈传仆固怀恩传卢杞传崔胤传李林甫传李义府传西原蛮传骠传南平獠传室利佛逝传诃陵传瞻博传真腊传南诏传扶南传大食传天竺传波斯传于阗传吐谷浑传龟兹传高昌传党项传东女传日本传百济传新罗传高丽传奚传契丹传回纥传沙陀传吐蕃传突厥传刘玄佐传李师道传李怀仙传朱滔传李宝臣传田悦传周兴传来俊臣传索元礼传王守澄传田令孜传李辅国传高力士传仇士良传韦温传武三思传张果传武士蒦传严善思传袁天纲传叶法善传李淳风传李商隐传卢纶传李华传孟浩然传皇甫冉传郑虔传萧颖士传李白传张旭传王翰传宋之问传李邕传杜审言传陆龟蒙传柳氵中传陆羽传张志和传吴筠传司空图传王绩传雷万春传南霁云传张巡传许远传颜杲卿传王重荣传杨行密传王处存传王徽传张浚传路岩传郑畋传韩亻屋传李珏传郑綮传李绅传舒元舆传王瑶传贾饣束传刘艹贲传王涯传李翱传高钅弋传冯宿传钱徽传贾岛传刘义传皇甫湜传卢仝传张籍传柏耆传孟郊传张宿传张又新传杨虞卿传刘栖楚传杨嗣复传窦群传李逢吉传王晏平传王宰传王智兴传于季友传石雄传刘沔传王逢传曹华传李珙传王沛传石洪传乌重胤传王叔文传杜黄裳传杜牧传杜耾传杜忄舀传杜佑传杜忄宗传权德舆传柳仲郢传柳公权传柳公绰传张忄音传刘辟传陆贽传韦正贯传邢君牙传杜希全传李观传阳传李元谅传阳惠元传杨朝晟传戴休颜传浑镐传浑钅岁传浑蟏传王亻必传李宪传李听传李晟传李愿传颜真卿传常衮传段秀实传第五琦传刘晏传辛云京传辛京杲传鲁炅传杨炎传元载传来调传崔宁传元结传崔植传崔统传崔甫传邓景山传裴遵庆传崔光远传裴冕传李泌传苗晋卿传房琯传郭子仪传李嗣业传李光弼传封常清传哥舒翰传高仙芝传杨慎矜传韦坚传张守职传宇文融传韦述传吴兢传李石传崔隐甫传李勉传严挺之传裴耀卿传齐聕传张说传张九龄传苏耢传苏瑰传姚崇传宋聇传李峤传王毛仲传陈玄礼传王琚传刘幽求传崔日用传张柬之传敬晖传白居易传桓彦范传裴聎传李渤传张廷职传韩思复传韦思谦传裴炎传王纟林传狄仁杰传郝处俊传徐商传徐有功传柳泽传王聈传程务挺传唐休聇传苏定方传薛仁贵传冯盎传娄师德传祝钦明传裴光庭传裴行俭传刘仁轨传上官仪传陈子昂传长孙无忌传张行成传张易之、张昌宗传张玄素传于志宁传令狐德棻传李延寿传阎立本传萧聁传阎立德传裴矩传宇文士及传封伦传李大亮传李迥秀传李纲传魏征传王职传杜如晦传窦轨传房玄龄传窦威传薛万均传高俭传张亮传王君廓传侯君集传苑君璋传罗艺传杜伏威传王雄诞传李嗣真传温彦博传温廷筠传温大雅传丘和传丘行恭传程知节传段志玄传刘弘基传唐俭传张公谨传秦琼传屈突通传刘文静传裴寂传梁师都传李子通传沈法兴传辅公礻石传高开道传萧铣传李轨传安乐公主传薛举传永王李聑传太平公主传嗣曹王李皋传庶人李佑传常山王李承干传濮王李泰传巢王李元吉传隐太子李建成传淮安王李神通传胶东王李道彦传河间王李孝恭传庐江王李瑗传江夏王李道宗传张皇后传懿安郭太后传杨贵妃传韦皇后传上官昭容传王皇后传文德长孙皇后传徐贤妃传哀帝本纪僖宗本纪昭宗本纪懿宗本纪宣宗本纪文宗本纪武宗本纪穆宗本纪敬宗本纪宪宗本纪德宗本纪顺宗本纪肃宗本纪代宗本纪玄宗本纪中宗本纪睿宗本纪高宗本纪则天顺圣武皇后本纪太宗本纪高祖本纪《新唐书》简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旧唐书·杜如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
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
高祖徽,周河内太守。
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
父咤,隋昌州长史。
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
隋大业中以常调①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
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
”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
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
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
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
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
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
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
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
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
”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
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
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
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
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
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
寻薨,年四十六。
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
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
《新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
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
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
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 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
(中途)被寇贼捉住。
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
杜甫和房?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
杜如晦文言文翻译
杜如晦文言文翻译1. 杜如晦京兆万年人也文言文翻译杜如晦,祖籍陕西万年。
武德初年,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就被提升为陕州总管长史。
当时秦王府中人才济济,外迂的人也非常多,对此,李世民表示忧虑。
记室房玄龄说:“王府中的幕僚离开得多,这并不值得惋惜。
可是杜如晦非常能干,有见识,是辅佐帝王的良才。
如果您只做一个守住领地的藩王,那么用不着他,可是如果您要统领四海,那么非此人不可。
”太宗从此便对杜如晦以礼相待,视为心腹,经常让他参与密谋。
当时,权力之争激烈,战事很多,每次杜如晦都能为太宗出谋划策,提出良好的建议,令人十分佩服。
后来,他被封为天策府从事中郎,兼任文学馆学士。
在平定太子的叛乱中,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最大,杜如晦被提升为太子右庶子。
不久又迁任兵部尚书,封为蔡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他担任检校侍中。
贞观三年,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任吏部选事。
他和房玄龄共同掌管朝廷的政务,有关修筑宫殿的规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议决定,二人的政绩深得人们的称道,说起当时的良相,人们就会以“房谋杜断”加以赞许。
2. 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这篇文言文翻译,急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
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
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
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
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
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
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
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
文字简约义理丰厚。
一开始就不用草稿。
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
杜如晦传
政治、世人与史书三者的紧密结合: 当人物生平事迹与政治相遇,成为了该人物进入历史 范畴的最重要因素,即以政治生涯取代了人物生平。
入唐以来:
太宗平京师: 秦王府兵曹参军 → 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 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 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 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 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 ——《旧唐书〃杜如晦本传》
新唐书之记杜如晦之弟、叔、及其后人事: 除丰富人物形象之意,则更多在于杜如晦之 政治遗产在其家族之考量,即杜如晦其数代家族 在整个唐史范畴内的兴衰,其核心则是记其族。
则宋修新唐书,以政治世家之兴衰为叙,其 间政治意味更为显著。
如晦与唐
新旧唐书间,杜如晦本传之论赞虽各有 不同,但共同表达的则是“贤君良相,共致 升平”的中国传统的政治理想,亦是杜如晦 之于唐代乃及中国社会之最大的政治遗产。
“有”与“无”
——有关新旧唐书间杜如晦传之猜想
提 纲
一、如晦之先世
二、如晦一生
三、如晦之身后 四、如晦与唐
新唐军, 遂州刺史。”
杜徽
祖
“有名周、 隋间。”
“周河内太守。”
“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 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
杜 如 晦 之 先 世
杜果
父
杜吒
“隋昌州太守。”
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 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尔。” ——《旧唐书〃杜如晦本传》 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 阴秽讽如晦等。 ——《新唐书〃杜如晦本传》
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 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宝封千三百户。
贞观政要译文
贞观政要译文
好嘞,那我开始啦。
《贞观政要·论任贤》中的一段原文:“房玄龄、杜如晦不善于理狱,戴胄精通法令,却不擅长谋划政事。
而房玄龄、杜如晦在谋划政事方面非常出色,唐太宗每次与房玄龄商议政事,总是说:‘一定要杜如晦来决定。
’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
他们二人相互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所以唐朝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理。
”
那咱就开始译文啦哈。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俩家伙啊,可不擅长去处理那些打官司的事儿。
那个戴胄呢,对法令那是相当精通,不过呢,在谋划政事这块就不太行了。
但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在谋划政事上那可是厉害得很呐。
唐太宗每次跟房玄龄商量事儿的时候,老是说:“那可一定得等杜如晦来做决定啊。
”等杜如晦来了呢,到最后还是用房玄龄的办法。
他们俩啊就这么相互配合着,一块儿辅佐唐太宗,所以唐朝才能被治理得那么好呀。
咋样,我这译文够接地气吧,读起来就跟咱平时唠嗑一样。
这出处就是《贞观政要》。
这书里讲了好多唐太宗那时候的事儿,可有意思啦。
唐太宗也是厉害,能有这么些能干的大臣帮着他,这唐朝不强大才怪呢。
你想想,一个擅长这,一个擅长那,凑一块儿,嘿,啥事都能办得妥妥的。
就跟咱平时干活似的,有人有力气,有人有脑子,合起来,那活干得又快又好。
唐太宗有这些大臣,就跟咱有了好帮手一样,干啥都顺
溜。
所以说呀,这团队合作可太重要啦,一个人再厉害也比不上一群人一起厉害呀。
这唐太宗能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这些大臣们功不可没呀。
哈哈,咱这译文翻得不错吧。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萧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萧?传原文翻译新唐书?萧?传原文萧?,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
九岁,封新安王。
国除,以女兄为隋晋王妃,故入长安。
?爱经术,善属文。
性鲠急,鄙远浮华。
尝以刘孝标《辩命论》诡悖不经,乃著论非之,以为:"人禀天地而生而谓之命,至吉凶祸福则系诸人。
今一于命,非先王所以教人者。
"通儒柳顾言、诸葛颍叹曰:"是足针孝标膏肓矣!"晋王为太子,授右千牛。
即帝位,妃为后,而?浸亲宠,频迁尚衣奉御、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
感末疾,不呼医,曰:"天若假吾余年,因得为遁阶矣!"后闻,责谓曰:"尔亡国后不安小官,而高为怪语,罪不测。
"?复治疾,良已。
拜内史侍郎,数言事忤旨,稍见忌。
帝至雁门,为突厥所围,?谋曰:"夷俗,可贺敦与兵马事,况义成公主以帝女为之。
若走一介使镌喻,宜不战而解。
又众商陛下已平突厥,方复事辽东,故怠不肯战。
愿下诏赦高丽,专讨突厥,则人自奋矣。
"帝从之。
既而主诡辞谓突厥,果解围去。
然帝素意伐辽,又衔?以谋?其机,谓群臣曰:"突厥何能为,?乘未解时乃绐恐我!"遂出?为河池郡守。
部有钞贼万人,吏不制,?募勇敢士击降之,悉捐赀畜赐有功。
又击走薛举众数万。
高祖入京师,招之,挈郡自归,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
秦王领右元帅,攻洛阳,署?府司马。
武德元年迁内史令,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
或引升御榻,呼曰萧郎。
?自力孜孜,抑过绳违无所惮。
上便宜,每见纳用。
手诏曰:"得公言,社稷所赖,朕既宝之,故赐黄金一函,公其勿辞。
"是岁,州置七职,秦王为雍州牧,以?为州都督。
诏尝下中书,未即行,帝让其稽,?曰:"隋季内史诏敕多违舛,百司不知所承。
今朝廷初基,所以安危者系号令。
比承一诏,必覆审,使先后不谬,始得下,此所以稽留也。
"帝曰:"若尔,朕何忧乎?"初,?关内田宅悉赐勋家,至是,还给之。
《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
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
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
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
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译文: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是太原人。
居易聪敏超人,擅长作文章。
未成年时,谒见顾况。
顾况,是吴人,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见了白居易的文章,脱口而出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灭绝了,如今又得到了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
《张自新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张自新传》原文及译文赏析第1篇:《张自新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弱冠,授徒他所。
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
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
予尝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张自新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黧黑。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卢怀慎,滑州人。
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量!”及长,第进士,神龙中,迁侍御史。
中宗谒武后上阳宫,后诏帝十日一朝。
怀慎诛曰:“愚人万有一犯属车之尘,虽罪之何及。
臣愚谓宜遵内朝以奉温清,无烦出入。
”不省。
迁右御史台中丞。
上疏陈时政曰:“臣请都督、刺史、上佐、畿令任未四考,不得迁。
若治有尤异,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以励能者。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
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不赐收齿。
”疏奏,不报。
迁黄门侍郎。
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
开元三年,改黄门监。
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
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
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
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
遗言荐宋璟、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綺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外,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惜,随散辄尽。
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会风雨至,举席自障。
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檢人乘间而进矣。
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
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
”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译文:卢怀慎是滑州人。
卢怀慎在童年时已经不同凡响,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估量!”等到长大后,考中了进士。
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
中宗到上阳宫谒见武后,武后下诏,让中宗十天朝见一次。
卢怀慎进谏说:“万一有愚人进犯车驾,即使将他问罪也来不及了。
新唐书旧唐书王维传
旧唐书·王维传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
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
事母崔氏以孝闻。
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
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
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服阕,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
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
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
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
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
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
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维尤长五言诗。
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
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
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乾元二年七月卒。
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
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
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
兼任官职的文言实词
兼任官职的文言实词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
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
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守:代理官职。
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房杜之才的意思
房杜之才的意思“房杜之才”,房是房玄龄,杜是杜如晦。
1、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街道房庄村人,房彦谦之子,唐初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
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
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2、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
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3、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
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
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寻徙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
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
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
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
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
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
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
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
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
及葬,加司空,谥曰成。
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
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如晦传》,有删节)译文: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
年轻时英气勃发,性格豪爽,喜欢读书,自己风流倜傥,胸中怀大志,面对事情能果断。
隋朝大业年间,参加吏部的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认为他有大才,对他说:“你应当是栋梁之才,有大用,希望保持美好的德行。
十八学士杜如晦生平故事简介
十八学士杜如晦生平故事简介杜如晦生平简介杜如晦,字克明,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祖父杜果在隋为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
杜如晦小时候聪明有悟性,喜欢和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年间。
杜如晦被征为预备,礼部侍郎高孝基对杜如晦非常器重,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
我想先让你做个小官,就是俸禄少点。
〞于是用杜如晦为滏阳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
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在李世民的强烈建议下,李渊挥军杀入长安。
长安平定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曹参军,而后被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
而太子李建成见秦王府有非常多的人才,害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向高祖李渊建议将秦王府的都调到外地任职。
命令下达之后,被迁到外地的人非常多,李世民对此非常担忧。
当时在秦王府任职为记室的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府中幕僚虽然被迁往外地的人比拟多,但是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聪明,能洞察事理,这个人有王佐之才,你现在作为藩王,没有人才可用,将来想要经营四方,只有此人才能帮你大忙。
〞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后才醒悟过来,对房玄龄说道:“你要是不说,差点让这样的人才流失啊。
〞于是李世民向李渊上奏,请求将杜如晦继续留在秦王府为官。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李渊建立唐朝政权,同年七月,陇西薛举进犯泾州,李世民率军前往讨伐,但被击败。
而后薛举突然病死,李世民再次率军讨伐其子薛仁杲,并让杜如晦等随军参赞军事。
薛仁杲兵败投降,后被斩首。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刘武周与宋金刚攻据太原,杜如晦随从李世民前往讨伐,将刘武周击退。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进攻洛阳王世充,而王世充又与窦建德联合,杜如晦随李世民先破窦建德,后破王世充。
李世民在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时,杜如晦随从李世民参赞军事,为李世民运筹帷幄,判断军势,李世民根据杜如晦的判断准确出击,将各地反王一一消灭。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杜佑传》原文及译文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唐书杜佑传》原文及译文不分版本《新唐书·杜佑传》原文及译文原文: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
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
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
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礼。
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
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
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
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
佑以为救敝莫假设省用,省用那么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
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
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
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
佑为开大衢,疏析廛辏韵⒒鹪帧3酰泳隼宗橐怨愎喔龋夂1羝匚铮字廖迨蝓杏柯碚粒牧谖分蝗豢砑倭抛簦誓瞎瑑V、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
党项阴导吐蕃为乱,诸将邀功,请讨之。
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
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诸羌,结怨阶乱,实生谪戍。
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帝嘉纳之。
佑每进见,天子尊礼之,官而不名。
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
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
佑天性精□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
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有删节〕译文: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县人。
父亲杜希望,讲信用,一诺千金,他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英才豪杰。
任安陵县令,都督宋庆礼上表章向皇帝报告他的优异政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
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寻徙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
大王若终守?,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
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
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
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
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
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
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
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
及葬,加司空,谥曰成。
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
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译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
年轻时英气勃发,性格豪爽,喜欢读书,自己风流倜傥,胸中怀大志,面对事情能果断。
隋朝大业年间,参加吏部的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认为他有大才,对他说:“你应当是栋梁之才,有大用,希望保持美好的德行。
”于是补授他担任滏阳县尉,杜如晦弃官离开。
唐高祖平定京城,秦王推举杜如晦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外调陕州人总管府长史。
当时秦王府属官大多外调,秦王担忧。
房玄龄说:“离开的人虽然多,但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能够辅佐大王您的大才。
大王如果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
”秦王大惊说:“如果您不说。
我差点失去了他!于是上表把杜如晦留在了幕府。
杜如晦跟随秦王征战讨伐,经常参与谋划机密大事。
当时正值事务多,如晦裁决处理事情没有保留,同僚属官一起认为他有大才,(他的才华)看不见边际。
秦王封为皇太子,被授予授左庶子,升任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食邑三千户,同时食邑益州千三百户。
不久任检校侍中,加任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没才能的官员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
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认为一人不可以执掌几个职位,暗中指责劝谏如晦等人。
唐太宗说:\"玄龄、如晦不是凭借着以前的功勋提拔的,只是他们的才能可以跟我一起治理天下,师合想要用这来离间吾我们君臣的关系吗?\"
很久以后,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唐太宗下诏像原来一样供给他俸禄并送到他的府邸,太宗派出的医生和看望他的使者在路途中一个接一个。
恰逢他的病加重,太宗下诏书让皇太子亲自问候,太宗亲自来到他家中看望他,声音哽咽的抚慰他。
死了,享年四十六,皇帝为他哭的非常悲伤,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到他落葬,追加为司空,谥曰成。
亲自下诏书虞世南在墓碑上刻上碑文,让他表达自己对杜如晦沉痛悼念的意思。
在杜如晦担任宰相时,国家刚刚安定,官府体系,规章制度,全都是他和房玄龄两人讨论决定的。
每当在皇帝处讨论事务,房玄龄一定会说:“不是杜如晦就没有人可以谋划这件事。
”等到杜如晦来到,最终还是用房玄龄的计策。
因为杜如晦长于决断而房玄龄擅长谋划,两人非常了解,所以能同心协力,来辅佐皇上,当世之人说起良相,一定是称赞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