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大习题课2014
第二章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习题课
[学业水平训练]1.(2014·福州八县市高二期末联考)抛掷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A ={既有正面向上又有反面向上},B ={至多有一个反面向上},则A 与B 关系是( )A .互斥事件B .对立事件C .相互独立事件D .不相互独立事件解析:选C.由已知,有P (A )=1-28=34,P (B )=1-48=12,P (AB )=38,满足P (AB )=P (A )P (B ),则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故选C.2.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同一问题,甲解出这个问题的概率是14,乙解出这个问题的概率是12,那么其中至少有1人解出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 A.34 B.18 C.78 D.58解析:选D.设至少有1人解出这个问题的概率是P ,则由题意知,(1-14)(1-12)=1-P ,∴P =58.3.如图所示,在两个圆盘中,指针落在本圆盘每个数所在区域的机会均等,那么两个指针同时落在奇数所在区域的概率是( )A.49B.29C.23D.13解析:选A.左边转盘指针落在奇数区域的概率为46=23,右边转盘指针落在奇数区域的概率为23,∴两个指针同时落在奇数区域的概率为23×23=49.4.(2014·九江检测)某大街在甲、乙、丙三处设有红、绿灯,汽车在这三处因遇绿灯而通行的概率分别为13、12、23,则汽车在这三处因遇红灯而停车一次的概率为( )A.19B.16C.13D.718解析:选D.设汽车分别在甲、乙、丙三处通行为事件A 、B 、C ,则P (A )=13,P (B )=12,P (C )=23,停车一次即为事件A BC +A B C +A B C 的发生,故概率为P =(1-13)×12×23+13×(1-12)×23+13×12×(1-23)=718.5.(2014·东莞调研)从甲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3,从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2,从两袋各摸出一个球,则23等于( ) A .2个球不都是红球的概率 B .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 C .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D .2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解析:选C.分别记从甲、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为事件A 、B ,则P (A )=13,P (B )=12,由于A 、B 相互独立,所以1-P (A )P (B )=1-23×12=23.根据互斥事件可知C 正确.6.(2014·铜陵质检)在甲盒内的200个螺杆中有160个是A 型,在乙盒内的240个螺母中有180个是A 型.若从甲、乙两盒内各取一个,则能配成A 型螺栓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从甲盒内取一个A 型螺杆记为事件M ,从乙盒内取一个A 型螺母记为事件N ,因事件M 、N 相互独立,则能配成A 型螺栓(即一个A 型螺杆与一个A 型螺母)的概率为P (MN )=P (M )P (N )=160200×180240=35.答案:357.已知P (A )=0.3,P (B )=0.5,当事件A ,B 相互独立时,P (A ∪B )=________,P (A |B )=________.解析:因为A 、B 相互独立,所以P (A ∪B )=P (A )+P (B )-P (A )·P (B )=0.3+0.5-0.3×0.5=0.65,P (A |B )=P (A )=0.3. 答案:0.65 0.38.如图所示,荷花池中,有一只青蛙在成品字形的三片荷叶上跳来跳去(每次跳跃时,均从一叶跳到另一叶),而且逆时针方向跳的概率是顺时针方向跳的概率的两倍.假设现在青蛙在A 叶上,则跳三次之后停在A 叶上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由已知逆时针跳一次的概率为23,顺时针跳一次的概率为13.则逆时针跳三次停在A上的概率为P 1=23×23×23=827,顺时针跳三次停在A 上的概率为P 2=13×13×13=127.所以跳三次之后停在A 上的概率为P =P 1+P 2=827+127=13.答案:139.某班甲、乙、丙三名同学竞选班委,甲当选的概率为45,乙当选的概率为35,丙当选的概率为710.(1)求恰有一名同学当选的概率; (2)求至多两人当选的概率.解:设甲、乙、丙当选的事件分别为A ,B ,C ,则有P (A )=45,P (B )=35,P (C )=710.(1)因为事件A ,B ,C 相互独立,恰有一名同学当选的概率为 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45×25×310+15×35×310+15×25×710=47250.(2)至多有两人当选的概率为1-P (ABC )=1-P (A )P (B )P (C )=1-45×35×710=83125.10.(2014·石家庄高二检测)某公司招聘员工,指定三门考试课程,有两种考试方案: 方案一:考三门课程至少有两门及格为考试通过;方案二:在三门课程中,随机选取两门,这两门都及格为考试通过.假设某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概率分别为0.5,0.6,0.9,且三门课程考试是否及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1)求该应聘者用方案一通过的概率; (2)求该应聘者用方案二通过的概率.解:记“应聘者对三门考试及格的事件”分别为A ,B ,C . P (A )=0.5,P (B )=0.6,P (C )=0.9. (1)该应聘者用方案一通过的概率是P 1=P (A B C )+P (A BC )+P (A B C )+P (ABC )=0.5×0.6×0.1+0.5×0.6×0.9+0.5×0.4×0.9+0.5×0.6×0.9=0.03+0.27+0.18+0.27=0.75.(2)应聘者用方案二通过的概率P 2=13P (AB )+13P (BC )+13P (AC )=13(0.5×0.6+0.6×0.9+0.5×0.9) =13×1.29=0.43. [高考水平训练]1.设两个独立事件A 和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19,A 发生B 不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A 不发生的概率相同,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是( )A.29B.118C.13D.23解析:选D.由题意,P (A )·P (B )=19,P (A )·P (B )=P (A )·P (B ).设P (A )=x ,P (B )=y , 则⎩⎪⎨⎪⎧ (1-x )(1-y )=19,(1-x )y =x (1-y ).即⎩⎪⎨⎪⎧1-x -y +xy =19,x =y ,∴x 2-2x +1=19,∴x -1=-13,或x -1=13(舍去),∴x =23,故选D.2.同学甲参加某科普知识竞赛,需回答三个问题,竞赛规则规定: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分别得100分、100分、200分,答错或不答均得零分.假设同学甲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8,0.6,0.5,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则同学甲得分不低于300分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设“同学甲答对第i 个题”为事件A i (i =1,2,3),则P (A 1)=0.8,P (A 2)=0.6,P (A 3)=0.5,且A 1,A 2,A 3相互独立,同学甲得分不低于300分对应于事件A 1A 2A 3∪A 1A -2A 3∪A-1A 2A 3发生,故所求概率为P =P (A 1A 2A 3∪A 1A -2A 3∪A -1A 2A 3) =P (A 1A 2A 3)+P (A 1A -2A 3)+P (A -1A 2A 3) =P (A 1)P (A 2)P (A 3)+P (A 1)P (A -2)·P (A 3)+P (A -1)P (A 2)P (A 3)=0.8×0.6×0.5+0.8×0.4×0.5+0.2×0.6×0.5=0.46. 答案:0.463.李浩的棋艺不如张岚,李浩每局赢张岚的概率只有0.45.假设他们下棋时各局的输赢是独立的.(1)计算他们的3局棋中李浩至少赢1局的概率; (2)计算他们的6局棋中李浩至少赢1局的概率.解:(1)用A 1,A 2,A 3分别表示第1,第2,第3局李浩输.则A =A 1∩A 2∩A 3表示李浩连输3局.其对立事件A 表示3局中李浩至少赢1局.因为事件A 1,A 2,A 3相互独立,并且P (A 1)=P (A 2)=P (A 3)=1-0.45=0.55, 所以P (A )=P (A 1)P (A 2)P (A 3)=0.553≈0.166 4. 于是P (A )=1-P (A )=0.833 6.说明3局棋中李浩至少赢1局的概率还是很大的.(2)用A 1,A 2,…,A 6分别表示第1,第2,…,第6局李浩输,则B =A 1∩A 2∩…∩A 6表示李浩连输6局,其对立事件B 表示6局中李浩至少赢1局.因为事件A 1,A 2,…,A 6相互独立,并且P (A 1)=P (A 2)=…=P (A 6)=1-0.45=0.55, 所以P (B )=P (A 1)P (A 2)·…·P (A 6)=0.556≈0.027 7.于是P (B )=1-P (B )=0.972 3. 说明6局棋中李浩至少赢1局的概率大于0.97.4.甲、乙2个人独立地破译一个密码,他们能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和14,求:(1)2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 (2)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 (3)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解:记“甲独立地译出密码”为事件A ,“乙独立地译出密码”为事件B ,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且P (A )=13,P (B )=14.(1)2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1-P (A )]·[1-P (B )]=⎝⎛⎭⎫1-13⎝⎛⎭⎫1-14=12. (2)“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有2个人译出密码”,所以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为1-P (AB )=1-P (A )P (B )=1-13×14=1112.。
有理数加法习题课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数学教案4-1【课题】3.1(3)有理数的加法习题课【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回顾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2、巩固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学习重点】复习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学习难点】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的综合应用【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让学生回答这节的主要知识点,老师补充。
板书:(1)有理数加法法则(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例题:(1) )539()518()23()52()21(++++-+- (2) 75.9)219()29()5.0(+-++-(3))37(75.0)27()43()34()5.3(-++++-+-+- 通过例题将所学过的知识点再次在运用中掌握。
二、课堂练习1.如果规定存款为正,取款为负,请根据李明同学的存取款情况填空:①一月份先存入10元,后又存入30元,两次合计存人 元,就是(+10)+(+30)=②三月份先存人25元,后取出10元,两次合计存人 元,就是(+25)+(-10)=2.计算:(1)⎪⎭⎫ ⎝⎛-+⎪⎭⎫ ⎝⎛-3121; (2)(—2.2)+3.8;(3)314+(—561); (4)(—561)+0;(5)(+251)+(—2.2); (6)(—152)+(+0.8);(7)(—6)+8+(—4)+12;(8)3173312741++⎪⎭⎫ ⎝⎛-+(9)0.36+(—7.4)+0.3+(—0.6)+0.64;(10)9+(—7)+10+(—3)+(—9);三、老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讲解当堂练习题。
并且在讲解过程中要穿插着知识点 讲解。
四、教后反思。
高宏2014年第1次习题课
]] σ/(σ-1)
] σ/(σ-1)
所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的。 b) 对生产函数两边均除以 AL:Y/AL=[ (K/AL)(σ-1)/σ +1] σ/(σ-1) 取 k=K/AL,y=Y/AL=f(k), 则可以得到生产函数的密集形式 : a) f(k)= [k(σ-1)/σ +1] σ/(σ-1) c)对(1)式两边对 k 求导数: f′(k)= [σ/(σ-1)] [k(σ-1)/σ +1] σ/(σ-1)-1[(σ-1)/σ] k[(σ-1)/
2014 年高级宏观经济学第 1 次习题课
1.1 考虑一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洛经济,为了简单,假定无技术进步。现在假定 人口增长率下降。 a) 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工人平均资本、每工人平均产量和每工人平均消费 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经济向其新平衡增长路径移动的过程中这些变量的 路径。 b) 说明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产量路径(总产量,而非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影响。 答: a) k˙=sf(k)-(n+σ)k 假 设 经 济 在 初 始 时 处 于 平 衡 增 长 路 径 上 , 即 满 足 k*˙=sf(k*)-(n+σ)k*=0.此时,经济中的实际投资等于持平投资,两条线相交于 (k*,y*) 。在 t0 时刻,当人口增长率由 n 下降到 nnew 后,实际投资线不变, 持平投资线发生偏转。此时,k*˙=sf(k*)-(nnew+σ)k*>0,实际投资超过持平投资, 每个人平均资本开始增加。在 t1 时刻之后,经济重新达到平衡增长路径后。 k*new˙=sf(k* new)-(nnew+σ)k* new =0, 单位有效劳动(由于没有技术进步,相当于 每人)实际投资等处持平投资 。在 t0 时刻到 t1 时刻之间,由于 k˙>0,所以 每个人平均资本逐步增长。而由于生产函数固定,所以每个人平均产出伴随 每个人平均资本的增加而增加,每个人平均消费也将随之逐步增加 (c=(1-s)f(k) ) 。
计算机文化基础习题集(含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2014版)》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说明】:本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2014版)》(编号为01017)共有单选题,简答题,判断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判断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美国第一台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A、大规模集成电路B、集成电路C、晶体管D、电子管2.冯.诺依曼罗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A、程序外接B、逻辑连接C、数据内置D、程序存储3.个人计算机属于()A、微型计算机B、小型计算机C、中型计算机D、小巨型计算机4.计算机的技术指标有多种,而最主要的应该是()A、语言、外设和速度B、主频、字长和内存容量C、外设、内存容量和体积D、软件、速度和重量5.在计算机技术中采用二进制,其主要原因是()A、由于计算机采用的器件决定,计算机采用了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二值电路B、二进制运算最简单C、二进制数表示简单,学习容易D、最早设计计算机的人随意决定的6.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的程序是()A、应用程序B、机器语言程序C、源程序D、汇编语言程序7. ASCII码是对()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案。
A、汉字B、字符C、图形符号D、声音8.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取名为()A、UNIV ACB、EDSACC、ENIACD、EDV AC9.计算机应用最早的领域是()。
A、数值计算B、实时处理C、信息处理D、辅助设计10.根据计算机的( ),计算机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代A、体积B、应用范围C、运算速度D、主要元器件11.汇编语言是()A、机器语言B、低级语言C、高级语言D、自然语言12.在计算机系统中,任何外部设备都必须通过( )才能和主机相连A、存储器B、接口适配器C、电缆D、CPU13.一台计算机的字长是4个字节,这意味着它()A、能处理的字符串最多由4个英文字母组成B、能处理的数值最大为4位十进制数9999C、在CPU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传送处理的二进制数码为32位D、在CPU中运算的结果最大为2的32次方14.计算机用于水电站厂房的设计属于计算机()应用。
最优化设计 课后习题答案
最优化方法-习题解答张彦斌计算机学院2014年10月20日Contents1第一章最优化理论基础-P13习题1(1)、2(3)(4)、3、412第二章线搜索算法-P27习题2、4、643第三章最速下降法和牛顿法P41习题1,2,374第四章共轭梯度法P51习题1,3,6(1)105第五章拟牛顿法P73-2126第六章信赖域方法P86-8147第七章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P98-1,2,6188第八章最优性条件P112-1,2,5,6239第九章罚函数法P132,1-(1)、2-(1)、3-(3),62610第十一章二次规划习题11P178-1(1),5291第一章最优化理论基础-P13习题1(1)、2(3)(4)、3、4 1.验证下列各集合是凸集:(1)S={(x1,x2)|2x1+x2≥1,x1−2x2≥1};需要验证:根据凸集的定义,对任意的x(x1,x2),y(y1,y2)∈S及任意的实数λ∈[0,1],都有λx+(1−λ)y∈S.即,(λx1+(1−λ)y1,λx2+(1−λ)y2)∈S证:由x(x1,x2),y(y1,y2)∈S得到,{2x1+x2≥1,x1−2x2≥12y1+y2≥1,y1−2y2≥1(1)1把(1)中的两个式子对应的左右两部分分别乘以λ和1−λ,然后再相加,即得λ(2x1+x2)+(1−λ)(2y1+y2)≥1,λ(x1−2x2)+(1−λ)(y1−2y2)≥1(2)合并同类项,2(λx1+(1−λ)y1)+(λx2+(1−λ)y2)≥1,(λx1+(1−λ)y1)−2(λx2+(1−λ)y2)≥1(3)证毕.2.判断下列函数为凸(凹)函数或严格凸(凹)函数:(3)f(x)=x21−2x1x2+x22+2x1+3x2首先二阶导数连续可微,根据定理1.5,f在凸集上是(I)凸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2f(x)对一切x为半正定;(II)严格凸函数的充分条件是∇2f(x)对一切x为正定。
2014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习题50页
2、
在
的
在
的
3、说一说,指一指。
面, 面。
的下面有
;
的上面有
;
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
4、摆一摆。 把 摆在课桌上,把 摆在 的上面,把
5、写一写。把 1 写在下一行,把 7 写在上一行。
摆在 的下面。
6、数一数。
图中上面一层有( )个
,
图中下面一层有( )个
,
一共有( )个 。
7、数一数,算一算。 图中最上层有
④号鸭前面有
只,后面有
只。
从前往后数⑨号鸭排在第 ;
⑤号鸭的后面,⑨号鸭的前面一共有 只鸭。
5、
图中④号车排在第 号车;④号车排在
6、
个;排在最前面的是
号车;排在最后面的是
号四前面,
号车的后面。
4 个好朋友排成一队去上操,可以怎样排呢?
(1)排在最前面的可以是①号小朋友,还可以是
号小朋友。
(2)排在最后面的可以是④号小朋友,还可以是
3-1 =
5-5 =
4-1 = 5+0 = 0+3 =
8、看算式,先划去○,再填数。
○○○○
○○○○○
○○○○
4-2 =
5-3 =
4-4 =
5-4 = 4-4 = 5-3 =
○○○○○ 5-5 =
9、看图编故事,列算式。 = =
10、请你猜一猜每个盒子里会有哪些算式的卡片。
猜数游戏
1、把合起来是 6 的两张点子图用线连起来。
9-△ = 5
△-7 = 2
7、猜一猜,画“√” 。
3+△ = 7 △+5 = 8
8、请你写出 3 个得数是 8 的算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 生活中的大数|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12张PPT)
5.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1)96000是由( 9 )个万和( 6 )个千组成的。
(2)二万三千八百二十一是由( 个一组成的。 (3)131000=(100000 )+( 30000 )+1000 (4)13998060是一个( 八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 位,它是由( 1399)个万和( 8060 )个一组成的。 2 )个万和( 3821 )
6.根据上面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186200是由(318 )个万和( 6200 )个一组成的。 (答案不唯一)
1
大数的认识
生活中的大数
RJ 四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背景资料
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6年国内生产总
值折合112000亿美元。
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13000000人以上。
背景资料
交通运输业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至2016年,
高速铁路里程增加到22000公里以上。公路里程由
1.读出下面各数。 112000 读作:十一万二千 131000 读作:十三万一千
4700000 读作:四百七十万
13998060 读作:一千三百九十九万八千零六十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二十四万 写作: 4240000 二万三千八百二十一 写作:23821 4440000000 四十四亿四千万 写作:
பைடு நூலகம்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82500004>80200504>80025040>80002540
4.请将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或省略万
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13000000=( 1300 )万
4700000=(
《高等数学一》第四章-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课后习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单选题]1、曲线的渐近线为()。
A、仅有铅直渐近线B、仅有水平渐近线C、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铅直渐近线D、无渐近线【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渐近线计算.因为,所以y存在水平渐近线,且无铅直渐近线。
[单选题]2、在区间[0,2]上使罗尔定理成立有中值为ξ为()A、4B、2C、3D、1【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罗尔定理是满足等式f′(ξ)=0,从而2ξ-2=0,ξ=1. [单选题]3、,则待定型的类型是().A、B、C、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由于当x趋于1时,lnx趋于0,ln(1-x)趋于无穷,所以是型. [单选题]4、下列极限不能使用洛必达法则的是().A、B、C、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由于当x趋于无穷时,cosx的极限不存在,所以不能用洛必达法则.[单选题]5、在区间[1,e]上使拉格朗日定理成立的中值为ξ=().A、1B、2C、e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本题考察中值定理的应用。
[单选题]6、如果在内,且在连续,则在上().A、B、C、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在内,说明为单调递增函数,由于在连续,所以在上f(a)<f(x)<f(b).[单选题]7、的单调增加区间是().A、(0,+∞)B、(-1,+∞)C、(-∞,+∞)D、(1,+∞)【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若求单调增加区间就是求的区间,也就是2x-2>0,从而x>1. [单选题]8、().A、-1B、0C、1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单选题]9、设,则().A、是的最大值或最小值B、是的极值C、不是的极值D、可能是的极值【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由,我们不能判断f(0)是极值点,所以选D. [单选题]10、的凹区间是().A、(0,+∞)B、(-1,+∞)C、(-∞,+∞)D、(1,+∞)【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若求凹区间则就是求的区间,即6x+6>0,即x>-1.[单选题]11、的水平渐近线是().A、x=1,x=-2B、x=-1C、y=2D、y=-1【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水平渐近线就是当x趋于无穷时,y的值就是水平渐近线,x趋于无穷时,y的值是2,所以y=2是水平渐近线;当y趋于无穷时,x的值就是垂直渐近线,本题中由于分母可以分解为(x+1)(x-1),所以当x趋于1或-1时y的值趋于无穷.即x=1,x=-1都是垂直渐近线.[单选题]12、设某商品的需求量Q对价格P的函数关系为,则P=4时的边际需求为().A、-8B、7C、8D、-7【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当P=4时,Q=-8.[单选题]13、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其中表示商品的价格,Q为需求量,a,b为正常数,则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A、B、C、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由弹性定义可知,[单选题]14、设函数在a处可导,,则().A、B、5C、2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因为f(x)可导,可用洛必达法则,用导数定义计算.所以[单选题]15、已知函数(其中a为常数)在点处取得极值,则a=().A、1B、2C、0D、3【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在点处取得极值,[单选题]16、某商店每周购进一批商品,进价为6元/件,若零售价定位10元/件,可售出120件;当售价降低0.5元/件时,销量增加20件,问售价p定为多少时利润最大?().A、9.5B、9C、8.5D、7【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设销量为Q,则Q=120+20(10-P)·2=520-40P利润此时即取得最大值.[单选题]17、若在(a,b)上,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A、增加且凹的B、减少且凹的C、增加且凸的D、减少且凸的【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单选题]18、求极限=().A、2B、C、0D、1【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单选题]19、函数在区间上的极大值点=().A、0B、C、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令,当时,当时,当时,函数有极大值.[单选题]20、设某商品的供给函数为,其中p为商品价格,S为供给量,a,b为正常数,则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A、B、C、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单选题]21、某产品产量为q时总成本C(q)=1100+,则q=1200时的边际成本为() A、0B、C、1D、2【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D【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q=1200时的边际成本为2.[单选题]22、已知函数f(x)=ax2-4x+1在x=2处取得极值,则常数a=()A、0B、1C、2D、3【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得到a=1.[单选题]23、极限=()A、-B、0C、D、1【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C【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首先利用洛必达法则,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单选题]24、曲线y=x3的拐点为().A、(0,0)B、(0,1)C、(1,0)D、(1,1)【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y"=6x,当y"=0时,x=0,将x=0代入原函数得y=0,所以选择A.参见教材P108~109.(2015年4月真题)[单选题]25、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为().A、y=0B、y=1C、y=2D、y=3【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您未答题因为,所以直线y=1为曲线的水平渐近线.参见教材P110~111.(2015年4月真题)[单选题]26、函数y=x3-3x+5的单调减少区间为().A、(-∞,-1)B、(-1,1)C、(1,+∞)D、(-∞,+∞)【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B【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y'=3x2-3y'=0时,x=±1.在(-∞,-1)上,y'>0,为增函数;在(-1,1)上,y'<0,为减函数;在(1,+∞)上,y'>0,为增函数.因此选B.参见教材P100~101.(2015年4月真题)[单选题]27、已知函数(其中a为常数)在处取得极值,则a=().A、0B、1C、2D、3【从题库收藏夹删除】【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您未答题【答案解析】∵在处,取得极值点,∴参见教材P102~104。
2014习题课—无线通信原理解析
50 ohms
则:RL=10lg(10/0.5)=13dB
返回: 0.5W
80 ohms
9.5 W
(2)由回波损耗RL计算反射系数:
RL=-20lg , =0.2238
(3)VSWR=(1+)/(1- )=1.58
例题2
某无树林丘陵地区微波电路,微波通信频率为4GHz,站距为41km,发 射天线高度为 h1=2m ,接收天线高度为h2=10m,发端海拔高度H1=80m, 收端海拔高度H2=90m,离发射端3km处有一突起山头,海拔高度65m, 路径其余各点明显低于它,见图所示路径剖面图。路径中地势最高点为 反射点,反射系数为0.7,考虑气象条件对电波传播影响,当K=4/3时, 求:
hce 11.8 0.825 F1 14.43
(5)
衰落因子
V
1
2
2
cos
hce F1
2
11 2 cos[ (0.825)2 ]
2 2 cos(123o) 1.75 VdB 20 lgV 20 lg1.75 4.87dB
(1)子载波的间隔如何选取?为什么?
(2)各子信道间的正交调制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
(3)OFDM系统与单载波系统相比较存在哪些主要缺点?
答:
(1)若子信道的码元速率为1/Ts,子载波的间隔 f 1 ;避
Ts
免码间干扰。另外若频谱允许重叠,提高频带效率 。
(2)快速(离散)傅里叶反变换和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
解:已知:Pt=200mW(23dBm),Eb N0 30dB ,N0 164dBm Hz ,
Rb 10 lg(54 106 ) 77.32dBHz
二年级上册数学示范PPT-2练习二十二西师大版
二(1)班小朋友排队到医 务室检查视力,每批进去6 人,小华排在第32位,她 第( 6 )批才能进去。
5×6=30 6×6=36 30<32<36 答:第6批才能进去。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 示件 范-P6P.T-22练练 习习 二二 十十 二二西西师师大大版版(2014秋) (共24张PPT)
课堂小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 示件 范-P6P.T-22练练 习习 二二 十十 二二西西师师大大版版(2014秋) (共24张PPT)
24 ÷ 8 = 3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 示件 范-P6P.T-22练练 习习 二二 十十 二二西西师师大大版版(2014秋) (共24张PPT)
第一排摆32根小棒, 第二排摆4根小棒,第 一排的根数是第二排 的几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示范PPT-2练习二十二 西师大 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示范PPT-2练习二十二 西师大 版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 18÷3=6 答: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6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示范PPT-2练习二十二 西师大 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 示件 范-P6P.T-22练练 习习 二二 十十 二二西西师师大大版版(2014秋) (共24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 示件 范-P6P.T-22练练 习习 二二 十十 二二西西师师大大版版(2014秋) (共24张PPT)
列算式并计算 (1)被除数是54,除数是6,商是几?
54 ÷ 6 = 9 (2)42是7的几倍?
42 ÷ 7 = 6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 示件 范-P6P.T-22练练 习习 二二 十十 二二西西师师大大版版(2014秋) (共24张PPT)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平均分。 2.倍数与乘法的关系。 3.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2课时等差数列习题课
n(n+1)
(2)由(1)知an=n,Sn= 2
,
所以bn=21Sn
=1 n(n+1)
=1n
-1 n+1
,
所以Tn=b1+b2+b3+…+bn
=(1-12
)+(12
-13
)+…+(n1
-1 n+1
)
=1-n+1 1
=n n+1
.
【类题通法】裂项相消法求和
当数列的通项是分式形式,分母是两个式子的乘积,且两个式子的差为常数时,
-2n2+40n
可得Tn=
2
=-n2+20n=-(n-10)2+100,
所以当n=10时,Tn取得最大值,且T10=100.
(3)令cn=na+2n2 ,Sn为cn的前n项和,
由(1)知,cn=n(n1+2) =12 1n-n+1 2 ,
所以Sn=21
11-13
+12
12-14
+12
13-15
+…+12
(2)当n≤7时, Tn=-(a1+a2+a3+…+an)=-Sn=13n-n2, 当n≥8时,an>0,Tn=-(a1+a2+a3+a4+a5+a6+a7)+(a8+…+an)=Sn-2S7=n2 -13n+84.
13n-n2,n≤7, 综上,Tn=n2-13n+84,n≥8.
探究点三 等差数列
an+1=-2(n+1)+27≤0, n≤1312, 得n≥1212,
又因为n∈N*,所以当n=13时,Sn有最大值169.
方法三:因为S9=S17,所以a10+a11+…+a17=0.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13+a14=0. 因为a1>0,所以d<0.所以a13>0,a14<0. 所以当n=13时,Sn有最大值169. 方法四:设Sn=An2+Bn. 因为S9=S17,
习题课(无穷小)
sin x 例6 求 lim . x x
解
1 当x 时, 为无穷小, x
y
sin x x
而 sin x是有界函数.
sin x lim 0. x x
Calculus 6th Edition 2014-2015-2 DLMU DING YUN
2、两个重要极限
(1)
sin x lim 1 x0 x
第一章
一、无穷小 二、无穷大
习题课
三、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
四、求极限公式总结
五、无穷小的比较
六、等价无穷小替换
Calculus 6th Edition 2014-2015-2 DLMU DING YUN
一、无穷小
1.定义: 极限为零的变量称为无穷小.
定义 1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不论它多么小), 总 存 在 正 数 ( 或 正 数 X ), 使 得 对 于 适 合 不 等 式
无穷小分出法:以分母中自变量的最高次幂除分
子,分母,以分出无穷小,然后再求极限. Calculus 6th Edition 2014-2015-2 DLMU DING YUN
例5 解
1 2 n 求 lim ( 2 2 2 ). n n n n
n 时, 是无穷小之和. 先变形再求极限.
注意
1.无穷小是变量,不能与很小的数混淆;
2.零是可以作为无穷小的唯一的数.
Calculus 6th Edition 2014-2015-2 DLMU DING YUN
2.无穷小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定理 1
x x0
lim f ( x ) A f ( x ) A ( x ),
其中 ( x ) 是当 x x 0 时的无穷小.
许胜先-习题课-第四、五、六章 2014-2015-2 职教
11.两组分混合成时,没有热效应产生,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为理想液态混合物。
()12.定温定压及W’=0时,化学反应达平衡,反应的化学势之和等于产物的化学势之和。
()13.理想混合气体中任意组分B的逸度fB就等于其分压pB. ()14.克拉佩龙方程适用于纯物质的任何两相平衡。
()15.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是量纲一的量。
(√)16.任何一个偏摩尔量都是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函数。
(√)17.依据相律,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蒸气压应该是定值。
()18.依据相律,恒沸混合物的沸点不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19.化学势的判据就是吉布斯自由能判据。
( × )20.二元体系相图中,物系点移动方向是垂直上下,而相点则水平移动。
()填空题1. 298时有一仅能透过水的半透膜,将0.01和0.001 mol·dm-3的蔗糖溶液分开,欲使该系统达平衡需在__________ 溶液上方施加压力______22.3kPa 0.01mol·dm-3解: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 = cRT ,1= c1RT , 2= c2RT ,则Δ=Δ cRT = (10.0-1.0) ×RT=22.3kPa2.由克拉贝龙方程导出克-克方程的积分式所做的三个近似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的正常沸点是353.3K,则在此温度时苯的饱和蒸气压为_________________Pa。
4.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意组分B的化学势的表达式中的标准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体Fe, FeO, Fe3O4与气体CO, CO2达到平衡时,其独立组分数出C =____________, 相数=__________,和自由度数f =____________。
6.在298K时,反应N2O4(g)⇌2NO2(g)的Kpθ=0.1132,当p(N2O4)=p(NO2)=1kPa,反应将向___________移动。
数学分析课本-习题及答案01
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习题§1实数1、 设a 为有理数,x 为无理数。
证明:(1)a+ x 是无理数;(2)当a ≠0时,ax 是无理数。
2、 试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1)x (2x -1)>0;(2)|x-1|<|x-3|;(3)1-x -12-x ≥23-x 。
3、 设a 、b ∈R 。
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a-b|<ε,则a = b 。
4、 设x ≠0,证明|x+x1|≥2,并说明其中等号何时成立。
5、 证明:对任何x ∈R 有(1)|x-1|+|x-2|≥1;(2)|x-1|+|x-2|+|x-3|≥2。
6、 设a 、b 、c ∈+R (+R 表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
证明 |22b a +-22c a +|≤|b-c|。
你能说明此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吗7、 设x>0,b>0,a ≠b 。
证明x b x a ++介于1与ba 之间。
8、 设p 为正整数。
证明:若p 不是完全平方数,则p 是无理数。
9、 设a 、b 为给定实数。
试用不等式符号(不用绝对值符号)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1)|x-a|<|x-b|;(2)|x-a|< x-b ;(3)|2x -a|<b 。
§2数集、确界原理1、 用区间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1)|1-x|-x ≥0;(2)| x+x1|≤6; (3)(x-a )(x-b )(x-c )>0(a ,b ,c 为常数,且a<b<c );(4)sinx ≥22。
2、 设S 为非空数集。
试对下列概念给出定义:(1)S 无上界;(2)S 无界。
3、 试证明由(3)式所确定的数集S 有上界而无下界。
4、 求下列数集的上、下确界,并依定义加以验证:(1)S={x|2x <2};(2)S={x|x=n !,n ∈+N };(3)S={x|x 为(0,1)内的无理数};(4)S={x|x=1-n21,n ∈+N }。
2014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
P184 第八章3. 一简谐波,振动周期21=T s ,波长λ = 10 m ,振幅A = 0.1 m .当 t = 0时,波源振动的位移恰好为正方向的最大值.若坐标原点和波源重合,且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求: (1) 此波的表达式; (2) t 1 = T /4时刻,x 1 = λ /4处质点的位移; (3) t 2 = T /2时刻,x 1 = λ /4处质点的振动速度.解:(1) )1024cos(1.0x t y π-π=)201(4cos 1.0x t -π= (SI) (2)t 1 = T /4 = (1 /8) s ,x 1 = λ /4 = (10 /4) m 处质点的位移)80/4/(4cos 1.01λ-π=T ym 1.0)818/1(4cos 1.0=-π=(3) 振速 )20/(4sin 4.0x t ty-ππ-=∂∂=v . )4/1(212==T t s ,在 x 1 = λ /4 = (10 /4) m 处质点的振速 26.1)21sin(4.02-=π-ππ-=v m/s4. 在弹性媒质中有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波,其表达式为)214cos(01.0π-π-=x t y (SI).若在x = 5.00 m 处有一媒质分界面,且在分界面处反射波相位突变π,设反射波的强度不变,试写出反射波的表达式. 解:反射波在x 点引起的振动相位为π+π--+π-=+21)55(4x t t φωπ-π+π+=10214x t反射波表达式为)10214cos(01.0π-π+π+=x t y (SI) 或 )214cos(01.0π+π+=x t y (SI)5.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24(cos x t A y +π= (SI).(1) 求该波的波长λ ,频率ν 和波速u 的值;(2) 写出t = 4.2 s 时刻各波峰位置的坐标表达式,并求出此时离坐标原点最近的那个波峰的位置;(3) 求t = 4.2 s 时离坐标原点最近的那个波峰通过坐标原点的时刻t . 解:这是一个向x 轴负方向传播的波.(1) 由波数 k = 2π / λ 得波长 λ = 2π / k = 1 m 由 ω = 2πν 得频率 ν = ω / 2π = 2 Hz 波速 u = νλ = 2 m/s(2) 波峰的位置,即y = A 的位置. 由 1)24(cos =+πx t有 π=+πk x t 2)24( ( k = 0,±1,±2,…)解上式,有 t k x 2-=.当 t = 4.2 s 时, )4.8(-=k x m .所谓离坐标原点最近,即| x |最小的波峰.在上式中取k = 8,可得 x = -0.4 的波峰离坐标原点最近.(3) 设该波峰由原点传播到x = -0.4 m 处所需的时间为∆t ,则∆t = | ∆x | /u = | ∆x | / (ν λ ) = 0.2 s∴ 该波峰经过原点的时刻 t = 4 s6. 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 cm ,频率为 50 Hz ,波速为 200 m/s .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求x = 4 m 处媒质质点振动的表达式及该点在t = 2 s 时的振动速度.解:设x = 0处质点振动的表达式为 )c o s (0φω+=t A y , 已知 t = 0 时,y 0 = 0,且 v 0 > 0 ∴π-=21φ ∴ )2cos(0φν+π=t A y )21100cos(1022π-π⨯=-t (SI) 由波的传播概念,可得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22c o s (0u x t A y νφνπ-+π=)2121100cos(1022x t π-π-π⨯=- (SI) x = 4 m 处的质点在t 时刻的位移)21100cos(1022π-π⨯=-t y (SI)该质点在t = 2 s 时的振动速度为 )21200sin(1001022π-π⨯⨯-=-πv= 6.28 m/s7. 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u = 0.5 m/s . 求:原点O 的振动方程.解:由图,λ = 2 m , 又 ∵u = 0.5 m/s ,∴ ν = 1 /4 Hz , 3分 T = 4 s .题图中t = 2 s =T 21.t = 0时,波形比题图中的波形倒退λ21,见图. 此时O 点位移y 0 = 0(过平衡位置)且朝y 轴负方向运动,∴ π=21φ ∴ )2121cos(5.0π+π=t y (SI)x (m)y (m)0u0.512t = 0-18. 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率为250 Hz ,且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向下,求(1) 该波的表达式;(2) 在距原点O 为100 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与振动速度表达式. 解:(1) 由P 点的运动方向,可判定该波向左传播.原点O 处质点,t = 0 时φcos 2/2A A =, 0sin 0<-=φωA v所以 4/π=φO 处振动方程为 )41500cos(0π+π=t A y (SI)由图可判定波长λ = 200 m ,故波动表达式为]41)200250(2c o s [π++π=x t A y (SI) (2) 距O 点100 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45500cos(1π+π=t A y 振动速度表达式是 )45500cos(500π+ππ-=t A v (SI)9. 如图所示,S 1,S 2为两平面简谐波相干波源.S 2的相位比S 1的相位超前π/4 ,波长λ = 8.00 m ,r 1 = 12.0 m ,r 2 = 14.0 m ,S 1在P 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0.30 m ,S 2在P 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0.20 m ,求P 点的合振幅.解:=-π--=∆)(21212r r λφφφ422412/r r π-=π+π-πλλ 464.0)cos 2(2/1212221=++=∆φA A A A A m10. 图中A 、B 是两个相干的点波源,它们的振动相位差为π(反相).A 、B 相距 30 cm ,观察点P 和B 点相距 40 cm ,且AB PB ⊥.若发自A 、B 的两波在P 点处最大限度地互相削弱,求波长最长能是多少.解:在P 最大限度地减弱,即二振动反相.现二波源是反相的相干波源,故要求因传播路径不同而引起的相位差等于 ± 2k π(k = 1,2,…). 由图 =AP 50 cm . ∴ 2π (50-40) /λ = 2k π,∴ λ = 10/k cm ,当k = 1时,λmax = 10 cm11. 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向传播,波速大小为u ,若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y P ,求(1) 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3) 与P 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那些质点的位置.P S S解:(1) O 处质点振动方程 ])(c o s [0φω++=u Lt A y (2) 波动表达式 ])(cos[φω+--=uLx t A y (3) ωuk L x L x π±=±=2 (k = 0,1,2,3,…)12.如图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速u = 20 m/s .试画出P 处质点与Q振动方程.解:(1)波的周期T = λ / u =( 40/20) s= 2 s . P 处Q 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的周期相等,故P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a) 振动方程为:)21cos(20.0π-π=t y P (SI) 2分(2) Q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b),振动 2分 方程为 )cos(20.0π+π=t y Q (SI) 或)cos(20.0π-π=t y Q (SI)13.两波在一很长的弦线上传播,其表达式分别为:)244(31cos 1000.421t x y -π⨯=- (SI))244(31cos 1000.422t x y +π⨯=- (SI)求: (1) 两波的频率、波长、波速; (2) 两波叠加后的节点位置; (3) 叠加后振幅最大的那些点的位置.解:(1) 与波动的标准表达式 )/(2cos λνx t A y -π= 对比可得:ν = 4 Hz , λ = 1.50 m , 波速 u = λν = 6.00 m/s(2) 节点位置 )21(3/4π+π±=πn x )21(3+±=n x m , n = 0,1,2,3, …(3) 波腹位置 π±=πn x 3/44/3n x ±= m , n = 0,1,2,3, …14. 一列横波在绳索上传播,其表达式为 )]405.0(2cos[05.01xt y -π= (SI) (1) 现有另一列横波(振幅也是0.05 m )与上述已知横波在绳索上形成驻波.设这一-横波在x = 0处与已知横波同位相,写出该波的表达式.(2) 写出绳索上的驻波表达式;求出各波节的位置坐标;并写出离原点最近的四个波节的坐标数值.解:(1) 由形成驻波的条件.可知待求波的频率和波长均与已知波相同,传播方向为x 轴的负方向.又知 x = 0处待求波与已知波同相位,∴待求波的表达式为)]405.0(2cos[05.02xt y +π= (2) 驻波表达式 21y y y +=∴ )40cos()21cos(10.0t x y ππ= (SI) 波节位置由下式求出. )12(212/+π=πk x k = 0,±1,±2,… ∴ x = 2k + 1 k = 0,±1,±2,…离原点最近的四个波节的坐标是x = 1 m 、-1 m 、3 m 、-3 m.P208 第九章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2×10-4m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2 m.求:(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 用一厚度为e=6.6×10-5 m、折射率为n=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1 nm = 10-9 m)解:(1)∆x=20 Dλ/a=0.11 m(2) 覆盖云玻璃后,零级明纹应满足(n-1)e+r1=r2设不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k级明纹,则应有r2-r1=kλ所以(n-1)e = kλk=(n-1) e / λ=6.96≈7零级明纹移到原第7级明纹处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546.1nm (1 nm=10-9 m)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 =300 mm.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 mm,求双缝间的距离.解:由题给数据可得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x=12.2 / (2×5)mm=1.22 mm∆x=Dλ/ d,得d=Dλ/ ∆x=0.134 mm5. 在图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薄玻璃片(折射率n1=1.4)覆盖缝S1,用同样厚度的玻璃片(但折射率n2=1.7)覆盖缝S2,将使原来未放玻璃时屏上的中央明条纹处O变为第五级明纹.设单色光波长λ=480 nm(1nm=109m),求玻璃片的厚度d(可认为光线垂直穿过玻璃片).解:原来,δ = r2-r1= 0覆盖玻璃后,δ=( r2 + n2d–d)-(r1 + n1d-d)=5λ∴(n2-n1)d=5λ125nnd-=λ= 8.0×10-6m6.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0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并且l1-l2=3λ,λ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D>>d),如图.求:(1) 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点的距离.(2) 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屏解:(1) 如图,设P 0为零级明纹中心则 D O P d r r /012≈- (l 2 +r 2) - (l 1 +r 1) = 0∴ r 2 – r 1 = l 1 – l 2 = 3λ ∴()d D d r r D O P /3/120λ=-=(2) 在屏上距O 点为x 处, 光程差λδ3)/(-≈D dx 明纹条件 λδk ±= (k =1,2,....)()d D k x k /3λλ+±=在此处令k =0,即为(1)的结果.相邻明条纹间距d D x x x k k /1λ=-=+∆7. 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测得中央暗斑外第1和第4暗环半径之差为l 1,而用未知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1和第4暗环半径之差为l 2,求未知单色光的波长λ2.解:由牛顿环暗环半径公式 λkR r k =,根据题意可得 11114λλλR R R l =-=22224λλλR R R l =-=212212//l l =λλ211222/l l λλ=8. 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 很小).用波长λ=600nm (1 nm =10-9 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n =1.40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l =0.5 mm ,那么劈尖角θ 应是多少?解:空气劈形膜时,间距 θλθλ2sin 21≈=n l液体劈形膜时,间距 θλθλn l 2sin 22≈=()()θλ2//1121n l l l -=-=∆∴ θ = λ ( 1 – 1 / n ) / ( 2∆l )=1.7×10-4 rad9. 用波长λ=500 nm (1 nm =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由两块玻璃板(一端刚好接触成为劈棱)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劈尖角θ=2×10-4 rad .如果劈形膜内充满折射率为n =1.40的液体.求从劈棱数起第五个明条纹在充入液体前后移动的距离. 解:设第五个明纹处膜厚为e ,则有2ne +λ / 2=5 λ 设该处至劈棱的距离为l ,则有近似关系e =l θ,由上两式得 2nl θ=9 λ / 2,l =9λ / 4n θ 充入液体前第五个明纹位置 l 1=9 λ / 4θ充入液体后第五个明纹位置 l 2=9 λ / 4n θ 充入液体前后第五个明纹移动的距离∆l =l 1 – l 2=9 λ ( 1 - 1 / n ) / 4θ =1.61 mm10.11.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上,如图所示,图中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1) 从形膜顶部O 开始向右数起,第五条暗纹中心所对应的薄膜厚度e 5是多少?(2) 相邻的二明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之差是多少? 解:∵ n 1<n 2<n 3, 二反射光之间没有附加相位差π,光程差为δ = 2n 2 e第五条暗纹中心对应的薄膜厚度为e 5,2n 2 e 5 = (2k - 1)λ / 2 k = 5()2254/94/152n n e λλ=-⨯= 明纹的条件是 2n 2 e k = k λ 相邻二明纹所对应的膜厚度之差∆e = e k+1-e k = λ / (2n 2)12. 在如图所示的牛顿环装置中,把玻璃平凸透镜和平面玻璃(设玻璃折射率n 1=1.50)之间的空气(n 2=1.00)改换成水(2n '=1.33),求第k 个暗环半径的相对改变量()k k k r r r /'-. 解:在空气中时第k 个暗环半径为 λkR r k = , (n 2 = 1.00)充水后第k 个暗环半径为2/n kR r k '='λ , (2n ' = 1.33) 干涉环半径的相对变化量为()λλkR n kR r r r k k k 2/11'-='-32/11n '-==13.3%13.P226 第10章3. 用波长λ=632.8 nm(1nm=10−9m)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缝宽a =0.15 mm ,缝后用凸透镜把衍射光会聚在焦平面上,测得第二级与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7 mm ,求此透镜的焦距.解:第二级与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x = x 3 –x 2≈f λ / a . ∴ f ≈a ∆x / λ=400 mm4. 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一单缝上,若其第3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2600nm λ=的单色平行光的第2级明条纹的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解:单缝衍射明纹估算式:()sin 21(1,2,3,)b k k θ=±+=⋅⋅⋅根据题意,第二级和第三级明纹分别为22sin 2212b λθ=⨯+()33sin 2312b λθ=⨯+()且在同一位置处,则 23sin sin θθ= 解得: 325560042577nm λλ==⨯=5. 某种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单缝宽a = 0.15 mm .缝后放一个焦距f = 400 mm 的凸透镜,在透镜的焦平面上,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8.0 mm ,求入射光的波长.解:设第三级暗纹在ϕ3方向上,则有a sin ϕ3 = 3λ此暗纹到中心的距离为 x 3 = f tg ϕ3因为ϕ3很小,可认为tg ϕ3≈sin ϕ3,所以x 3≈3f λ / a .两侧第三级暗纹的距离是 2 x 3 = 6f λ / a = 8.0mm∴ λ = (2x 3) a / 6f= 500 nm6. (1)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λ1=400 nm ,λ2=760 nm(1 nm=10-9 m).已知单缝宽度a =1.0×10-2 cm ,透镜焦距f =50 cm .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2) 若用光栅常数d =1.0×10-3 cm 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解:(1) 由单缝衍射明纹公式可知()111231221sin λλϕ=+=k a (取k =1 ) ()222231221sin λλϕ=+=k af x /tg 11=ϕ , f x /tg 22=ϕ由于 11tg sin ϕϕ≈ , 22tg sin ϕϕ≈所以 a f x /2311λ= a f x /2322λ=则两个第一级明纹之间距为a f x x x /2312λ∆=-=∆=0.27 cm (2) 由光栅衍射主极大的公式 1111sin λλϕ==k d2221sin λλϕ==k d 且有f x /tg sin =≈ϕϕ所以d f x x x /12λ∆=-=∆=1.8 cm7. 一束具有两种波长λ1和λ2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一衍射光栅上,测得波长λ1的第三级主极大衍射角和λ2的第四级主极大衍射角均为30°.已知λ1=560 nm (1 nm= 10-9 m),试求: (1) 光栅常数a +b (2) 波长λ2解:(1) 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 ()1330sin λ=+ b acm 1036.330sin 341-⨯==+λb a (2) ()2430sin λ=+ b a()4204/30sin 2=+= b a λnm8. 以波长400 nm ─760 nm (1 nm =10-9 m)的白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在它的衍射光谱中,第二级和第三级发生重叠,求第二级光谱被重叠的波长范围.解:令第三级光谱中λ=400 nm 的光与第二级光谱中波长为λ' 的光对应的衍射角都为θ, 则 d sin θ =3λ,d sin θ =2λ'λ'= (d sin θ / )2==λ23600nm ∴第二级光谱被重叠的波长范围是 600 nm----760 nm9. 钠黄光中包含两个相近的波长λ1=589.0 nm 和λ2=589.6 nm .用平行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在每毫米有 600条缝的光栅上,会聚透镜的焦距f =1.00 m .求在屏幕上形成的第2级光谱中上述两波长λ1和λ2的光谱之间的间隔∆l .(1 nm =10-9 m)解:光栅常数 d = (1/600) mm = (106/600) nm =1667 nm据光栅公式,λ1 的第2级谱线 d sin θ1 =2λ1 sin θ1 =2λ1/d = 2×589/1667 = 0.70666θ1 = 44.96︒ λ2 的第2级谱线 d sin θ2 =λ2 sin θ2 =2λ2 /d = 2×589.6 /1667 = 0.70738θ2 = 45.02︒∆ lλ两谱线间隔 ∆ l = f (tg θ2 -tg θ1 ) =1.00×103 ( tg 45.02︒-tg 44.96︒) = 2.04 mm10. 波长600nm 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2、第3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2sin 0.20θ=与3sin 0.30θ=处,且第4级缺级.求:⑴光栅常数;⑵光栅上狭缝的宽度;⑶在屏上实际呈现出的全部级数?解:根据光栅方程sin ,d k θλ=(1)则光栅的光栅常数 6322260010610s i n 0.20d m m λθ--⨯⨯===⨯(2)由于第4级缺级,4db= 31.5104db mm -==⨯(3)03max 6sin 9061011060010d k λ--⨯⨯===⨯则出现第0,1,2,3,5,6,7,9k =±±±±±±±级条纹,共15条。
电功率习题课(2014年12月21日)
P总 P 1P 2 W总 W1 W2
I=U/R; P=UI
2
基本公式:
P=W/t
推导式:
推论:
U P UI I 2R R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U 1 R1 U 2 R2
P R1 1 P2 R2
I1 R2 I 2的电能表,此时示数约为 kw.h,如果 这些电用于“”220V,10W”的节能灯工作,可以正常 工作的时间是 h。
参考答案:变小 7.2 0.8 17.如图所示,一个标有“6V ,3.6W”字样的小灯泡L和最大阻 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R串联后接在电源电压U 恒为6V 的电路中, 设灯泡电阻不变,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无论如何移动滑片P,电路中总功率不会超过2W B.移动滑片P,电路中总功率最小值为0.6W C.当滑片P滑到某个位置时,L和R 的电功率相等 D.当滑片P由由a滑向b的过程中,灯泡L的电功率一直是减小
答案:(1)S1闭合,S2断开。(1分)低温档电热毯发热功率: P=I2R2=[U/(R1+R2)]2 R2 (1分) (2) S1、S2均闭合 (1分)高温档电热毯发热功率:.P= (U2/R2)+ (U2/R3) (1分)(3)较好的电路是乙,(1分) 因为在甲电路中,低温档时R1要发热,浪费电能。(1分
热水壶容量
2.0L
额定电压
加热时功率 频率
220V 800W 50Hz
参考答案:(1)60.5欧 (2)840S (3)661W
20.如图是一条电热毯电路的示意图,R0是发热电阻丝,R是串 联在电路中的电阻,S是控温开关。电热毯标牌上标有“220V 40W”字样。问(不考虑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 ⑴、要使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开关S应处于什么状态? ⑵、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是多大? ⑶、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则在 10s内电阻丝R0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习题课 数列求和(一)
,则a1+a2+…+a98等于
A.96
B.97
√C.98
D.99
S=a1+a2+…+a97+a98=9967+9954+…+9965+9978, S=a98+a97+…+a2+a1=9987+9956+…+9945+9976, 两式相加得, 2S=9967+9954+…+9965+9978+9987+9965+…+9945+9967 =9976+9987+9945+9956+…+9965+9945+9978+9967=98×2, ∴S=98.
(2)在(1)的结论下,设bn=log4an+1,cn=an+bn,Tn是数列{cn}的前n项和, 求Tn.
由(1),可得an=4n-1,an+1=4n, 所以bn=log4an+1=n,cn=4n-1+n, 那么Tn=c1+c2+…+cn =(40+1)+(41+2)+…+(4n-1+n) =(40+41+…+4n-1)+(1+2+…+n)
第四章 数 列
习题课 数列求和(一)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掌握分组求和、倒序相加法求和、并项求和、裂项相消法求和等数列求和的方法.
内容索引
一、分组求和与倒序相加法求和 二、拆项、并项求和 三、裂项相消法求和 随堂演练 课时对点练
一 分组求和与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t,点(Sn,an+1)在直线y=3x+1上. (1)当实数t为何值时,数列{an}是等比数列?
跟踪训练2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有“数学王子”
之称,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赋,10岁
时,他在进行1+2+3+…+100的求和运算时,就提出了倒序相加法的
大学数学第三章习题课
第十六讲 第三章习题课一.关于L 测度的几个问题1.可测集的子集是否一定可测?(否) 2.零测集是否一定有界?(否)3.含有内点的可测集,其测度是否一定大于零?(是。
因为每个邻域都包含区间,而区间的测度是大于零的。
)【推论:非空开集的测度必大于零。
】4.12,E E 是可测集,且1E 是2E 的真子集,是否必有12mE mE <?(否) 5.12,G G 是开集,1G 是2G 的真子集,是否必有12mG mG <?(否。
反例:设12(1,2)(2,3),(1,3)G G ==。
或者令{}120G G P =-,其中02PG ∈,则1G 是开集,且是2G 的真子集,但易知12mG mG =。
)6.(1)设G 是开集,F 是非空闭集,F G ⊂,是否必有()0m G F ->?(是。
此时G F -是非空开集。
) (2)设G 是开集,F 是非空闭集,F G ⊂,是否必有mG mF >?(否,因为它们的测度可能都为无穷。
反例:设a b <,令()[),,,G a F b =+∞=+∞,则F 闭,G 开且F G ⊂,但mG mF ==+∞。
)(3)设G 是测度有限的非空开集,F 是非空闭集,F G ⊂,是否必有mG mF >?(是。
此时,由(1)有()0mG mF m G F -=->。
)7.E 是可测集,是否必有mE mE =。
(否。
反例:E 是[0,1]中有理数全体之集,则[0,1]E =,所以0,1mE mE ==。
)【这表明:对L 测度,可测集的边界不必是零测集。
】二.习题讲解1.P75 EX2 证明可数集合的外测度为零。
证明:(1)先证单点集{}0P 的外测度为零。
事实上,记012(,,,)n P x x x ,对任意的0ε>,作开区间1(n i i i I x x ==∏,则{}0P I ⊂,n I ε==。
故{}0*m P ε≤。
由ε的任意性知{}0*0m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