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茨威格小说中的激情描写
浅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浅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蒋恬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5期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位陌生女子终生暗恋一位R姓作家的卑微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作者塑造了一个忍气吞声、自我意识觉醒并且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但不少人对于这位陌生女子的做法有着很大的偏见,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去粗略分析这位陌生女子的形象。
关键词:陌生女子;经济;女性主义;弗洛伊德一、作者相关斯蒂芬茨威格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社会顶层的人物。
在一战前的33年里,茨威格生活在和平、自在、高雅的环境中,接受的是整个欧洲最好的教育。
1911年,茨威格结识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
佛洛依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认为,人们做出每一次行动的原动力和情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情欲后面还有一种潜能,名为力比多。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情欲的原始动力,无论是生的本能还是死的本能,它们的力量或势力都来自力比多,其能量极大,暗中推动着人类的一切行动,决定着一个人的主要活动。
茨威格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
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情欲的力量和无意识的驱动力被描绘着,小说主人公的心理剖析得以进一步深入。
二、故事梗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斯蒂芬茨威格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首次出版时间是1922年。
书中,茨威格用他极为擅长的人物心理描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暗恋故事。
文中,茨威格以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从童年期就开始萌芽的幼稚的蠢蠢的单恋故事。
三、男权观念毫无疑问,茨威格的这篇小说中有着浓浓的男权思想。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面对这种男权制,男性总是要去竭力维护的,当然也包括上流社会的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开篇就是闪闪发光、完美无瑕的男主,可是事实上男主无恶不作,用尽风流,不负责任,但是作者并没有批判这种行为,因为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社会是认可嫖妓等无道德的行为的,女性对于他们来说,要么是天使,要么是妖女,而妖女也好,天使也罢,性欲发泄和孕育孩子是男人需要女人去完成的。
伟大的悲剧——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及其传记《伟大的悲剧》解读
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 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 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有“历史上 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代表作有 《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传》等。
背景链接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 南极。此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也正向南 极进发。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 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 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近五个星期。最后, 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
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
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 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 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 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 意。这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的心理现象。
踉跄(liànɡ qiànɡ) 海市蜃楼( shèn ) 毛骨悚然( sǒnɡ ) 姗姗来迟( shān )
词语解释
拽 : 拉。 毋宁: 不如。 吞噬: 吞食。 羸弱: 瘦弱。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表 2.复述故事,并说说其中哪些细节最让你 激动难忘。 3.悲剧的“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 旅的哪几个方面?
时间 1912.1.16 1912.1.18 1912.2.17 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1912.11.12
地点 白色雪原 南极点
账篷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集聚起来。
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如果你叫我,就算我呆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的心紧张得像根琴弦,你一出现,它就颤个不停。
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的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
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茨威格《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更可怕的事了。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这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许多女人对你这个宠惯了的人常常说这句话。
但是我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盲目地、忘我地爱过你。
我对你永远忠贞不渝,因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如此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屈节、低声下气、热情奔放,它与成年妇女那种欲火中烧的、本能的挑逗性的爱情并不一样。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没有认出我来,那时候没有,永远,你永远也没有认出我来。
亲爱的,我怎么来向你描述那一瞬间的失望呢----当时我是第一次遭受到没有被你认出来的命运啊,这种命运贯穿在我的一生中,并且还带着它离开人世;没有被你认出来,一直还没有被你认出来。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只要你叫我,我就算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你走。
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Mar.2019/No.2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廖生慧(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其创作的作品多表现人物内心的隐秘情感以及激情模式下的生存状态。
小说从叙事学理论中的“时间”、“声音”和“结构”等方面着手,巧妙运用了叶序、时距以及叙事专的声音等叙事艺术,在叙述者声音和人物的声音之间协调自如;另一方面又突出“我”的存在,是其在犹太人失语阶段对自我身份的寻求。
而正是这独特的茨式叙事风格背后富含的深层意蕴和深厚的人文魅力价值,给德语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茨威格;故事时间;丈本时间;叙述结构中图分类号J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19)02-0019-06一、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巧妙运用叙事便是讲故事,是一个时间过程。
故事内容自身的发展过程是故事时间,叙述故事的过程则是文本时间。
如何处理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关系是叙事性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中,作者通过重组时序与锻造时距,利用精湛的叙述手法和流畅的行文方式,摆脱了文本类型的阻碍,使文本富有独特魅力与审美价值。
(一)重组时序,悬念重生"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①,两者之间存在着顺时序和逆时序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
逆时序由于打破了读者通常理解的故事发展顺序,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茨威格小说中的叙述方式多采用该种时序。
在《象棋的故事》中,茨威格运用了变换叙述时间的手法。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艘客轮上,“我”出于对世界象棋冠军岑托维奇的好奇而接近他,并参与到其他人与他的角逐之中,这时,主人公B博士在观战中悄声岀现。
接着,无论是“我”与B博士私下交谈,获悉了他与象棋的残忍故事,还是B博士接受委托与岑托维奇激动人心的对弈,以及结尾处B博士在象棋比赛中的旧病复发,这些叙述展示的都是“我”在“现在”所经历的场面,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基本一致。
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爱欲与文明
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爱欲与文明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讲述陌生女人把自己痴狂的爱情奉献给了从不曾想起自己的作家R。
这种爱恋可以看做“本我”无意识无限放大。
两个人肉体的一次次接近,带来的却是精神上的更加疏离,性爱与情爱是互相冲突的,也就是爱欲与文明的冲突。
本文将从爱欲与文明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
关键词:爱欲;文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是二十世纪欧洲三大著名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高中甫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给茨威格的创作“打开了通往人的幽暗的精神世界的大门”,茨威格被罗曼·罗兰冠以“灵魂的猎者”,就是因为他善于把握人物的心理,他尤其非常善于刻画女性的心理,能够深入刻画特定时代的女性形象和心理,因此被高尔基盛赞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刻画出一个个爱情中的女性形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以书信体内心独白的形式,讲述了女子从十三岁开始暗恋一个作家,十年间矢志不渝,直到生命的终结才将自己埋藏的痴情讲述给自己的爱人,而悲剧的是终其一生,这位作家从未认识过她,从未想起过她。
作者对这个女子赋予的不仅是同情,更是灌注了自己对与爱欲与文明冲突的精神思考。
一、爱欲萌生哲人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将爱欲定义为:“是使生命体进入更大的统一体,进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努力。
”真實的爱应该是集情爱与性爱为一体的,它追求全身心和多层次的本能快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主题之一。
作家R搬来的那天,少女看到了R的很多新奇东西:有印度神像,意大利雕像,色彩鲜艳的巨幅绘画;有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很多书,有法文、英文的,她完全不认得的书;她自己却只有十来本廉价的书,她周围粗鄙的邻居,贫贱的生活环境,鲜明的对比之下,女孩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当她见到这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之后,便深深的爱上了他。
她的爱带着少女之气的纯真与懵懂,也带着崇拜、敬畏以及仰慕之情。
茨威格小说中的三种情爱
茨威格小说中的三种情爱本文主要从茨威格小说的情爱主题入手,分析了茨威格作品中激情、艳遇、爱情这三大主题的差异,并阐释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及作家隐藏在这三种情爱主题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期待。
斯蒂芬·茨威格(Stefe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一位杰出的心理写实主义大师,他的情爱小说,缠绵绯恻,让读者百转千回,回肠荡气。
茨氏为何如此钟情情爱主题呢?茨氏笔下的情爱又有怎样的特质呢?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做出分析与阐释。
一、激情与自毁:挣脱人生桎梏的宿命方式由于弗洛伊德的影响,茨威格选择了情欲这个角度,那么作为情欲的伴生物,或者说情欲的外显形式,激情,要被茨威格在作品里得到反复的强调和着力描绘,就势所难免。
实际上,这只是一般的理解,爱欲和激情在普通人那里,是因果关系,主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里受到暗示对某个客体一但产生了欲念,主体的体内立即释放出一种叫力比多的化学物质,激情也随之产生,激情是在欲念的挑逗下使主体身不由己。
茨威格的作品里也不乏这样的理解和处理,《情感的迷惘》里那位时而受欲念驱使激情澎湃时而因绝望而颓败不堪的文学教授,正是对他学生怀有的隐秘的渴望才让他有激情完成他的巨著《环球剧院史》;《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也是如此,倘若不是心灵深处一丝不自觉的欲念在作怪,出身上流社会一向自视正派的她很难再有失态的激情。
但欲念在茨威格这里和在普鲁斯特那里一样成了介质,而激情成了目的,成了真实的欲念,对激情的偏爱和迷恋,甚至使茨威格不仅偏离了情欲而且超越了情欲,茨氏作品里的人物之所以接受欲念的引诱,其最终是为了实现对激情的追寻和表现,这并非妄语,读者只要对茨威格的小说稍加分析,就能注意到这个明显的特征。
《奇妙之夜》里的男爵,一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便是一个失去了激情的人,完美舒适的生活扼杀了他的生机,宴席、古玩、精美的书籍,甚至多年相交的女人的离去,都激不起他的喜悦和忧伤,他的感觉完全麻木,生命里有一种让男爵焦虑的疲沓和暮气,所以男爵一开始追逐的就是激情本身,而非某个女人,只是激情要依附某种介体来引发和渲泄。
激情的燃烧与幻灭——《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精神分析
激情的燃烧与幻灭——《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精神分析《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以激情与爱情为主题,描述了一个女人在二十四小时内经历的情感变化。
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激情的燃烧与幻灭。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
故事发生在一个豪华的国际大酒店里。
一个中年贵妇,C太太,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斯蒂芬。
C太太对斯蒂芬的激情之火在短时间内被点燃,她为他放弃了家庭和孩子,追随他而去。
然而,在经过一番激情燃烧之后,C太太却感到幻灭和失望。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C太太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激情成瘾”。
这种成瘾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人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和渴求。
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这种激情成瘾表现为C太太对斯蒂芬的强烈迷恋和渴望。
她被他的年轻、激情和活力所吸引,对他产生了极强的占有欲和依赖感。
然而,激情成瘾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
在小说中,C太太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追求自己的激情。
然而,这种追求并没有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当激情之火开始熄灭时,C太太感到极度的空虚和失落。
她的生活变得空洞和无意义,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这种激情燃烧与幻灭的变化也可以被解释为“爱的移情”。
在精神分析中,爱的移情是指将对过去经历中某个重要人物的强烈情感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C太太将对父亲(一个有控制力的男人)的反抗和不满转化为对斯蒂芬的热情和依赖。
然而,当移情作用开始减弱时,C和斯蒂芬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
C太太发现自己渴望的自由和独立并没有因为爱上斯蒂芬而得到解决。
相反,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爱的移情还可能导致另一种后果:对所爱之人的理想化。
当C太太发现斯蒂芬并不符合她的理想化形象时,她感到极大的失望和痛苦。
她无法接受一个现实中的凡人,而不是自己心中理想的英雄。
情欲的选择——浅析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心理
卜 懿
(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8 ) 10 1
摘
要: 在茨威格的小说 中, 有众多的女性形象, 用于支撑女主人公 的都是一个个痛苦而动人的故事, 她们面对情欲 的
浪潮, 有着不 同的选择态度 , 或放纵或压 抑或珍视。作者着力表现 了她 们心灵 的痛 苦和挣扎, 通过对其心理 的剖析揭示 了
这些放纵情欲 的女性 都是 处于 心灵 的不断 挣扎 的 状 态, 她们 的世界 是昏暗的、 杂乱 的 , 心境是焦灼 、 无助的。常
茨威格塑造了这 一群在情欲 浪潮 中的女性 , 她们除 了 有放纵和压抑这种截然相反 的态度之外 , 还有 一类女性 , 她
们珍视情欲 , 忠于 自己的感情。
如埃丽卡?埃瓦尔德之恋中的埃丽卡有一颗孤寂的心灵能和一个与自己谈音乐的知音相爱是很欣慰的但对方却有所欲求而又不负责任这就让她矛盾对他的爱感到幸福但对献身后将会遭遇的命运感到恐惧理智让她离开他潜意识对132爱的渴求把她又拉到他身边当破釜沉舟的诚心受到漠视和打击时她则变得狂乱与迷惘试图委身陌生人但最后还是回到艺术领域中
“ 男人 的情欲和女人 的情欲是不 同的。在男人身上从
一
开始 , 就是从最初成熟的时候起 , 情欲就是强烈的。而对
貌来引诱好 色之 徒 以便获 取更多 的金 钱 , 她们将 “ 这座 城 市变成了一个新 的罪恶渊薮——梭多姆 。 【 《 ”2 一颗 心的沦
亡》 中的母女俩 , 只顾 自己享乐 、 游玩 , 亲沉迷 于跟所谓 母
一
选择 பைடு நூலகம்态度
情欲是为了麻醉 自己逃避现实。 另一类女主人公 是因为对金钱权势 的欲望 , 或者对众 多追求者的 向往而选择放纵。如《 一对酷 似而 又迥异的孪 生姐妹》 中的孪生 姐妹 , 姐姐 海伦娜 跟着一个 贵族青年 私 奔, 掏空他 的钱财后又投身于 一个 管财库的老头子 , 为新 “ 的富贵 出卖 自己年轻 的 肉体” 拔光 了老头 子的 金羽 毛 , , “ 她又把他扔 下而去另寻新欢 ” 。而妹 妹虽 隐遁 尘世 到一 个慈善会做 了修女 , 但在姐姐的设计下 , 两人利用相 同的面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茨威格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茨威格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奥地利]茨威格191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个渔夫把船向日内瓦湖畔的岸边划来。
他在湖面上发现了奇怪的东西,一只用几根木棍松垮地捆在一起的简单木筏上,有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
渔夫惊骇地把这个精疲力竭的人拖到自己的船上,随后他试着同这个畏怯的男人攀谈,却一句也听不懂。
这个男人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露西亚。
”小舟离岸越来越近,这个词说得越来越热烈。
终于靠了岸,无论人们问什么问题,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露西亚?露西亚?”这条被捕捞上来的“人鱼”被安置在就近的旅馆里。
在单调的日子里,这个令人开心的插曲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
一个女人带给他糖果,可是他像个猴子似的多疑,动也不动。
一个男人给他照相。
所有的人都谈论他,高兴地在他周围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终于,有一个能说多种语言的饭店老板来到他身边,轮换用德语、意大利语、英语、俄语问话。
一听到俄语,这个惶恐不安的人就抽搐了一下,善良的面孔上堆起宽厚的笑容。
他直率地谈起了他的全部经历——他叫鲍里斯,是一个农奴,与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离大湖有五十俄里的地方。
有一天,他同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塞进军车,走了好远好远。
随后又被装上船,船走了更长时间,最后在一个地方登陆。
他又被塞进军车,然后向一个山丘冲了上去,随后他腿上中了一弹,随后就被送到医院。
伤还没有好,他就问护士俄国在什么地方,护士把方向指给他。
他通过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大体确定了方向,就偷偷地溜了出来,夜间走路,白天躲在干草堆里逃避巡逻兵。
走了十天,他来到了湖边,又从一家农舍里偷了两根木梁,用一条木板做桨,划到湖中间。
也就在那里,那个渔夫发现了他……故事说完,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明天他就可以到家。
还没等翻译完,这个愚昧无知的问题引起了哄堂大笑。
激情或爱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道德主题
被 带 入作 者 设 置 的环 境 中 .可 以明确 感 受 到人 物 美 好 的景 色 …… 有一 位 年 轻 的法 国人 .搭 乘 午班 的心 理 变化 .更 能感 受 到 茨威 格作 为一 位 少见 的 火车 . 于 十二 点二 十分来 到这 里 . 悠 闲地 讲 了两个 陪着一位太太聊天散步 , 黄 昏时 , 他在 我们 具 有 两性 意 识 的男 性 作 家 .是 如何 从 独 特 的视 角 故事 ,
环 境 描 写 是 理 解 作 品 主题 意 义 的 重 要 要 素
交 代 了故 事 发 生 的 时间 和地 点 . 揭 示 了作 品 环 境 可 以影 响 人物 的外在 行 为 和 内 t l , 活 动 .为 故 描 述 . 事 情节 的发 生 、 发展 推波 助澜 。它 和人 物 的命运 交 的时 代 背景 故 事 的地 点是 在 皇 宫 大饭 店 的度 假 限定 了接 下来 故事 的空 间 作 者在 我们 面前 织 在一 起 . 因此 . 在 小 说 的创 作 过程 中它 自然 成 为 别 墅 . 作 者通 过 作 品展 示 主题 意 义 的手段 之 一 很 多 作 展 示 了一副 景 色 优美 、安 宁 、和 睦 的海 边 度假 画 家 经常 让 环境 成 为 小说 中“ 必 不 可少 的参 与 者 、 或 面 优 美 的环境 给后 面情 节 的逆 转铺 下 了序 曲 . 平
了 而这 个男 子 不过 陪她 在海 边散 了步 , 在 花 园里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2 . 21
作 者简 介 : 邹莉 ( 1 9 7 7 一) , 女, 四川安岳人 , 重 庆 第 二 师 范 学 院副 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 英 美 文 学及 商 务 研 究。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内容摘要: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心理刻画见长,对女性心理的剖析深刻、细腻、真实。
他的中短篇小说在塑造女性形象上更是达到令人惊叹的高度。
茨威格对故事中的女性总是充满了爱和同情,充满了宽容和理解。
对于女性的一些超乎常情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行动,他做出了最好的辩护和解释。
而这一点在他的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显得尤为明显--故事以C太太,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当局者的视角呈现了整个故事脉络。
在她的叙述中,充溢着感情激烈的心理活动,推动叙事向前发展。
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参照,从“话语层面”对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进行评析,分析小说中的话语权威与女性意识。
关键词:《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叙述声音叙述视角斯蒂芬·茨威所创作的情感故事饱含着人类永恒、含蓄、高贵的情愫。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茨威格用他深刻的人性观察和敏感细腻的笔调,描写了激情、私奔等不合乎传统道德文化,社会规约的敏感话题,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
张玉书在其著作《茨威格评传:伟大心灵的回声》如此评价:“《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对于年轻的赌徒从好生之德、慈母之情,派生出恋人的情愫,从而萌生新生的欲念,冒险的激情,最后由于赌瘾的阻力,使她玫瑰色的幻梦在灰色的现实中破灭,又万念俱灰地徜徉于人世之间...”[1]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从男性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客观地观察女性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主人公C夫人在受情欲驱使或遭到情感打击时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一类女性不可言说的内心声音。
一.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方法1986年,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人---美国学者兰瑟(nser)在美国的《文体》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宣言性质的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就此打开了女性主义叙事学发展的大门。
[2]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聚焦于叙事结构和叙述技巧的性别政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七难忘的经历参考资料
《难忘的经历》参考资料一、灵魂的猎者──茨威格20世纪的德语文坛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竭力进入人的内心深处,并以其多彩的笔触将那神秘的世界展示给世人。
托马斯·曼称赞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高尔基推崇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他的好友罗曼·罗兰说他是一个“灵魂的猎者”。
因为他用手中的笔如一把手术刀一样,去解剖他的人物,如一架心电图仪器一样,去展现他们的心理活动,去描绘意识的流程,去展示情欲的力量。
这个人就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1881年11月28日茨威格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是犹太商人,经营着一家纺织工厂,母亲出身于一个犹太银行世家。
殷实富裕的家庭使茨威格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培养出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但茨威格所喜欢的不是已经丧失活力的旧的文学,而是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活的文学。
在自传《昨日的世界》中,茨威格这样写道: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时,他在课桌底下看的是尼采和斯特林堡的作品;在拉丁文语法封皮的书的里面是里尔克的诗。
对新的知识的追求,对一切新鲜事物的热衷,特别是在文学咖啡馆经常性地交际活动,使得这个中学生,既结识了他所敬仰的一些作家,同时在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上也远远超出了业余爱好者的水平。
用茨威格自己的话讲,他在判断力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上,已超过那些著名的批评家。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首诗,随后他的诗歌相继出现在各种报刊上,到进入大学时已发表有近二百首之多。
虽然他在同一时期也发表评论和创作小说,但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的。
1900年茨威格进入大学,他先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史,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
1901年他着手从自己中学时代发表的诗歌中选编成一个集子出版,这就是他的第一部共收有50首诗歌的《银弦集》。
1902年他在维也纳的《新自由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出游》,出版了他翻译的波德莱尔诗文集。
名家重读:《心灵的焦灼》斯台芬茨威格
名家重读:《心灵的焦灼》斯台芬·茨威格名家重读:《心灵的焦灼》——斯台芬·茨威格译者:红鼻子cj原文作者:Nicholas Lezard 2013-09-09 17:00:57挑错| 查看译者版本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纳粹的兴起迫使斯台芬·茨威格踏上了流亡之路。
1935年抵达纽约之后,不断有人希望他发表声明,将犹太人在德国的遭遇公之于众。
他却不愿意被推上前台,回应说之所以拒绝是因为自己的言论或许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无独有偶,在他停留伦敦时,他赞赏英国人那种处变不惊的态度,还有他们一贯的端庄体面,但日复一日对第三帝国惯常谴责让他感觉有些腻烦。
在茨威格眼里,言语一旦重复其力量便不复存。
反对者或许会说:第三帝国的罪恶再怎么反复强调也不为过。
旁观者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茨威格身为犹太人,也清楚全德国的大学都在焚烧他自己的著作,应该在这个议题上更有话要对公众讲才是。
茨威格的小说《心灵的焦灼》经过多年雕琢,于1938年完稿。
现存的11册笔记和草稿是作家为自己这部唯一长篇呕心沥血的明证。
小说对于故事的时代背景(哪怕是肤浅的表象)几乎不着笔墨,这显然出于某种刻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奥地利的骑兵军官霍夫米勒,他与当地贵族开克斯法尔伐一家相识,而同老人下肢瘫痪的闺女艾迪特之间的纠葛则以悲剧收场。
整本小说对社会背景几乎只字未提,但无论如何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尽管显得隐晦又容易被忽略,在读者眼前一闪而过[i]。
茨威格:细致的性格刻画
龙源期刊网 茨威格:细致的性格刻画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7年第30期茨威格(1881~1942),生于維也纳,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茨威格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描摹。
【技法借鉴】1.心理描写手法的应用茨威格的作品以擅长刻画人物心理而闻名,特别是对于女性心理状态的描写。
例如在《家庭女教师》中,对两个女孩的心理描写就非常具有特色。
作者没有特别直白地描写被爱情蒙蔽而受到欺骗的家庭女教师的心理变化,并由此感叹人性的虚伪和残忍,而是通过凸显女孩得知女教师被欺骗抛弃之后的彷徨无助和难以置信,来传达女教师心灵遭受摧残的悲伤。
2.情感描写的应用心理描写和情感描写是分不开的,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都有着非常成功的情感描写。
这种情感的描写或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直白地表现出来,或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节化描述来进行表达。
例如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这篇小说中,茨威格对赌徒的手进行了特写:有的长满了毛,弯曲着手指,像未驯化的野兽一样显示着贪婪和欲望,有的指甲灰白,颤颤巍巍,既胆怯又无法自拔。
这些有关手的特写镜头,传神地展现了赌徒的各种心理,表达着他们的种种情感诉求,收到了不同凡响的表达效果。
【人文印象】1.固执的茨威格并不是个坚强的战士,尽管他也曾用自己的文字进行批判。
他用剧本反对战争,也用以批判人们的道德缺失。
然而,他留下的文字中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些精妙探索人类灵魂、颂扬人道主义和美德的篇章。
高尔基曾经评价说,他“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写作,并让人在柔软的感动中获得力量。
2.茨威格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茨威格的感人故事
茨威格的感人故事引言茨威格(Stefan Zweig)是奥地利作家、剧作家和文化人。
他以其感人至深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茨威格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茨威格的感人故事。
第一部分:《恶魔》《恶魔》是茨威格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匈牙利乡村的悲剧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而沉默的男子,他被其他人称为“恶魔”。
这个男子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才能,能够通过手指和眼神来读懂他人的内心世界。
然而,他的这种能力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让他感到痛苦和孤独。
在故事的开头,男子来到一个小村庄,开始观察村民们的内心世界。
他读懂了村民们隐藏在表面下的痛苦和孤独,但没有人愿意与他沟通。
最终,男子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用手指指着自己的头部向其他人展示了他的能力,并且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
这个故事通过揭示人们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孤独,反思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的问题。
茨威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让读者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思考和触动。
第二部分:《燃烧的彼得》《燃烧的彼得》是茨威格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彼得的故事。
彼得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独立的青年,在一个拥有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的国家中生活。
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却对政府的压制感到不满。
故事中,彼得被政府逮捕,并被判处死刑。
在即将被处决的前一晚,彼得坚定地决定燃烧自己的身体,以抗议政府的暴行。
他的行为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和哀悼,成为了反抗暴政的象征。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个体的牺牲和反抗,探讨了个人自由与政治压迫之间的冲突。
茨威格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将彼得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燃烧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对个体在面对暴政时的选择和抗争产生了共鸣和思考。
第三部分:《人类的故事》《人类的故事》是茨威格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故事以一个人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人类的历史与命运。
永远的茨威格范文
永远的茨威格范文说起奥地利作家,人们知道的最多的还是里尔克与卡夫卡,前者是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后者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
他们分别用诗歌和小说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向传统文学发起了冲击,不管是《豹》还是《城堡》、《审判》,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和难以逾越的高峰。
茨威格这个名字相对比较陌生,与他的另外两个同胞相比,他似乎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我是在单位附近的小书店里遭遇到茨威格的,起初我只是作为顺带才买了他的一本小说集,因为我必须买到一百元的书才可以享受八折的待遇。
于是我第一次读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我读到小说第二自然段中"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这一句时,我预感到自己读到了一位大师的作品。
与此相似的还有杜拉斯《情人》中那脍炙人口的第一自然段,我至今还可以复述其中最动人的半句话:"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曾经有人评论茨威格是站立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精华,以男人的气势描写女人细腻的情思。
我知道这一定是个女性评论家说的话,对她们而言,再没有比茨威格更能打动她的作家了,在这里,所有的女人的痛苦不幸都可以找到她的精华版,茨威格的书是全世界女人的手绢,浸透泪水是它天生的使命。
如果我在这里给那些少女开一个茨威格小说书单的话,我想应该是这样一个顺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里昂的婚礼》、《既相同又不相同的两姐妹》和《女仆勒波雷拉》。
至于《看不见的珍藏》、《偶识此道》和《象棋的故事》这样的文章是留给多愁善感型的男人看的,女人大可不必去费工夫读它,因为总有一天会有个男人象你讲起这些故事的,况且把一个作家的书都读完从来就不是女性读书的风格。
然而,把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仅仅交给这些情窦初开的少女是对人类文明的极大浪费。
很少有人能如此深入细致的描写人类迷惘的心灵,我记忆里只有法国作家司汤达在这方面能与茨威格相比,然而就描写普通女性的心理而言,恐怕这位被茨威格视为前辈伟人文学上的老师的胖老头也甘拜下风。
关于茨威格成功的秘诀
关于茨威格成功的秘诀茨威格成功的秘诀25岁的时候,在巴黎一面研究,一面写作。
那时发表的文学作品,已有不少人赞美;其中有些连我自己也很喜欢。
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还可以更加完美一些,虽则自己不能决定短处究竟在什么地方。
在这个时期,一位艺术大师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教训。
这教训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小际遇而已,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捩点。
有一晚我在维尔哈伦先生家里,他是比利时的名作家。
同座有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雕塑艺术的退步。
我那时年少气盛,竭力反对他的意见。
我说:“以巴黎而论,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位雕刻家足以与米凯朗基罗媲美吗?难道罗丹先生雕刻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跟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同传不朽吗?”我的驳辩说完之后,维尔哈伦欣然地拍拍我的肩头。
“我明天就要去拜访罗丹先生,”他说,“跟我同去。
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会面。
”我满心高兴。
但第二天维尔伦把我介绍给那位雕刻大师之后,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然而那位大艺术家是十分和善的。
我们告别的时候,他转过脸来对我说:“我想你或许要看看我的雕刻作品。
可惜都不在这里。
但请你星期日到我梅登的乡下住宅来,并且我们可以一同用便饭。
”在罗丹朴素的乡下住宅里,我们坐在一只小桌子周围吃了一餐家常便饭。
他慈祥而柔和的顾盼,坦率的神情,立刻使我忘记了局促。
他的雕刻室也很简单,装着高大的窗子。
里面有已经完成的雕像,更有许多石膏塑的作为试验的模型——一只膀子,一只手,有的甚至只是一个指头或一个小小关节;桌子堆满种种素描的图形。
这地方显示出它的主人一生在不断研究,不断工作。
罗丹套上一件白布外衣,立刻变成一个工人的样子。
他在一个雕刻架前立定了。
“这是我最近的作品,”说着他揭去盖在上面的湿布,就露出一个女性的半身像来,神采焕然,那是用泥土塑的。
“我觉得这已是完工的了。
”这身体魁梧、肩膀宽阔、一脸灰白胡子的老人后退了一步,侧着头细加端详。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文化积累
《列夫·托尔斯泰》文化积累1.作家作品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善于运用各种文学体裁,他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茨威格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不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1942年,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在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双双服毒自杀。
他的主要作品有《异端的权利》、《巴尔扎克》、《三作家》、《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昨日的世界》等。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搜狗百科】2.文体知识传记,文体名。
亦单称传。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传记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
【百度百科】3.文化常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激情 , 在作荷尔德林 、 克莱斯特 、 尼采 这三个人 物的传记
时, 他使用了《 与妖魔 搏斗 》 这个名称。这里 的“ 妖魔 ” 的是 指
一
种创造性的强 烈激情 。茨威格 在写到克莱斯特和一位得
了癌症的女士双双 自杀时 , 他认为 “ 别的诗人生活得更加灿 烂辉煌 , 但是没有一个诗人 比克莱斯特死更加 壮丽 , 没有一 个死亡像他 的死这样 萦绕着音乐 , 充满着醉意。克莱斯特这 个 永恒 的夸 大者 , 死亡也 提高为一种 激情 , 把 一种陶醉 , 一 种 狂宴 , 种极 度 快 感 。” 茨 威 格 所 写 的人 物 传 记 中 , 一 从 我 们可以看到他非 常重视人 物的激情 ,他把它作为一种在某 种时候支 配人的理性 的一 种神秘力 量 , 是一种具有 “ 魔性 ” 的东西。茨威格 在很 多作 家及 他们笔下 的人物身上看 到了
作家, 他喜欢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的那种激情 。茨威格喜 欢 这样 有特 点的作家 ,他希望文学作 品能把人 内心世界 的 疾 风暴雨 、 雷鸣电闪艺术化地展现出来 。甚至他认 为巴尔扎 克的小说 中人物也是 富于激情 的 ,他们 都为 自己的追求努 力 奋斗 , 狂热不 已, 达 目的誓 不罢休 , 不 有着勃勃 的野心 , 有 强烈的激情 , 这激情有爱情 、 贪婪 、 有 有勇敢 、 有怠惰 。这些 人为激情而生 , 也为之而死 。 也正因如此 , 茨威格在创作人物传记 时 , 非常强调人物
写得很 深刻 。人 的这 种激情 , 常常使人失 去了理性 , 至人 甚 会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做 出在 常人看来不可能 的事。
常 常促使人激情 忘怀 。少年波普为 了看 到 自己的真爱二表 姐 马尔哥特 , 爬上她窗前的大树 , 最后掉下摔 断腿 骨 。然而
冒着生命危 险 , 换来的结果是发现 自己受 骗了 , 他爱着二表
在 欧美传统文学 中关于人 的情感 有众多作 家的名篇 。 这是说不尽的话题 。如何能独辟蹊径 , 出新意是有一定难 写
度 的 。面 对这 种 情 况 茨 威 格 在 充 分 学 习许 多名 家 之 后 , 到 找
体, 一只娇 嫩 的手迅速 地 、 颤颤栗栗地抚摩 着他的头 , 并使 他 的头朝后仰去 , 他心醉神迷地感 到嘴上沾着 一颗 陌生 的、
她是谁 ,波普并不知道 。后来的两天发生 了同样 的事 情, 虽然还是那个女人 , 可波普仍然不知道是谁 。他 以为是
自己爱着的二表姐马尔哥特。可实际上是三表姐伊 丽莎 白, 她 以夜色作 为遮挡理性 的华衣 ,任 自己少女 的情 怀恣意驱 遣, 她冷若 冰霜 、 稳重审慎 的外表下有 翻腾 的激情 , 有初 恋
升
赤峰 040) 200
科技 处 ,内蒙古
要 : 地 利作 家 茨威 格 在 2 世 纪 小说 家 中以其 别致 的风 格 独 树 一 帜 , 文从 激 情描 写 的视 角分 析 了其 小说 的魅 力。 奥 O 本
茨威格 的激情描 写有 : 情欲的激情、 偏执的激情、 责任的激情、 情欲被 唤醒的激情 等。 关键词 :情欲 ; 偏执 ; 责任 ; 激情 中图分类号 :16 I0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9 ( 0 9 0 — 0 6 0 17 — 56 20 )9 07 — 3
决定给她虚构一个神秘莫测 的情侣 ”给她写 了一 封既沮丧 , 又尊敬 、 缠绵 的长信 , 少女得到情书后 ,走路 的步子变得轻 “ 快 而杂乱 , 像跳舞一样 , 她的脸庞微微 发烧 , 现出一种 奇特 的美丽 ” 她 的声音变得优美动听 ,变得 响亮、清脆而大 。“
胆” 。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情 欲 的 激情
激 情 的力 量 , 在他 的小 说 中描 绘 了这 种 激情 。 并
一
同样在《 日的故事》 夏 也写 了一位少女 , 者写道 , 作 她那 尚未成熟 的脸颊上 已经呈现 出些许女性 的圆润 ,她并 不算
好看 , 形太纤细 , 体 尚未成熟 , 此外 穿着打扮 当然也显得 土
气 , 是 她 那 茫 然 的 神 韵 却 有着 某 种 感 人 的 东 西 。 “ 是 我 但 于
开 了 口的仙果——两片 颤抖 的芬唇在 使劲 吮吸他 的嘴唇。
… …
了最好 的切入点——激情 。
茨威 格 在 文 学 创 作 上 倾 向 的是 陀思 妥 耶 夫 斯 基 这 样 的
他只是闭上眼睛从这陌生而湿润的双唇上贪婪地 吮吸
玉液琼 浆 , 直饮得酩酊 大醉 , 情不 自禁 , 毫无理智 地驶 向一 股无 比强烈 的激情之 中。可是这种不很光 明正大 的激 情不 可能维持长久 , 她在满足之后 , 恢复 了理智 。可是她却燃起 了波普 的激情 ,他感到 身上 每一根神经都 在熊熊燃烧 , “ 他 正在朝一种妙不可言的眩晕状态蹒跚而行 。后来 , 突然间这 条火烫 的链子一下子 断了。紧紧抱着他的那双手猛地 、 几乎 是愤怒地松开了 , 陌生女人站起来 , 一阵风似 的跑 了。”] 【 1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a h eg nvrt S c c) or l f i n i sy(o. i n oC f U e i S
V0130 No9 . . Se 2 9 p. 00
论茨威格小说 中的激情描 写
王
( 赤峰 学院
摘
生活在上流社会 的茨威格 , 对情欲并不回避 。他虽不像
茨威格在这两篇小说 中写 出了少男少女们 美丽的初恋 激情 , 它是人们 内心世界潜在的能量 , 常会 因某 种偶然的因 素 而被激发 或释放 出来 。这种美丽 的令人心潮澎 湃的情感
弗洛伊 德那样把 它作 为人 动作行为的全部动力 ,但他把这 种情感 当做 激情来描 写。这在他的小说集《 初的经历 》 最 中
她居人一次在蒙特卡罗一家赌场里被一双激情的手所吸引然对主人的寻花问柳感到一种异常的欢乐每天早晨清理两只我从没见过的手一只右手一只左手像两匹暴戾的床时看到那可恨夫人在床上流下的痕迹在她的感官里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节间发出也麻苏苏地接受了一种秘密的共同享乐
第3 O卷 第 9期
20 0 9年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