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 国。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百家争鸣
老子: 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
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争
鸣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走近孔子
孔子,鲁国人,先世为宋国 贵族;父母早丧,家境贫穷;曾 当仓库管理员;30多岁成为鲁国 有名的学者。55岁后周游列国, 推销其学说,经历十四年,
却 屡 遭 冷 遇 ; 68 岁 时 , 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 及教授学生,传有弟子 三千,贤者七十二。数 年后逝世,享年73岁 。
国
祸 —— 福
经
书 影
好 —— 坏
➢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百
孔子家 儒家 孟子 Nhomakorabea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 老子 2. 孔子和儒家学说 3. 百家争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 道家
庄子
百
孔子
家 儒家 孟子
争
鸣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
《
难 —— 易
人春 秋
长 —— 短
初一年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一年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②主张以德治国;③主张实行德政,反对苛政。
(2)教育思想: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文化成就: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贡献巨大。
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注意区分)
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铁农具和 牛耕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流派
百 家 争 鸣
影响
盛于战国
儒家—孟子、荀 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中考演练
1.(2021·广西河池·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D 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A.“仁者爱人”
老子
简介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著作 《老子》(《道德经》)
老子——思想小讲堂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经》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小讲堂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方技家 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
百家争鸣的影响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
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上述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及课本 P42说出你的理由。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A 5.(2021·湖南湘西·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6.(2021·湖北随州·1)“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
第8课 百家争鸣
4)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 《礼》《易》和《春秋》”。
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
自由
逍遥游的庄子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李悝
(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 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课堂检测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
贱A的.有是教(无A类 )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
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 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 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 捷,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 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商鞅、慎到、 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 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 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 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 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 君主地位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16张PPT)
②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相互转化。
老子
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④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二、孔子
孔子
人物简介: • 名丘,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创始人(P38), •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P37下) • 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主要活动:
A、学习礼乐 B、从政;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荀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思想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地位 墨家的 创始人
儒家的 代表
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主张“________”“________”; 贤能 节俭 提出要选_______的人治理国家;提倡_ ____;
仁政 民贵君轻 主张实行“________”;提出“__
_______”;
非正义 反对一切_____________的战争;
礼治 主张实行“________”;
顺应自然 民心 道家的 强调治国要_______________和__ __, 精神自由 代表 认为人生应追求___________,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依法 中央集权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建立_______________专制统治
以德治国; 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
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
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 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 凶猛可怕!”
2、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人”。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_百家争鸣【课件】
7
探究二: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 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 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 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
被老虎吃了这,个我故的事丈体夫现以了前被孔老子虎什吃么了思,想现?在我的儿子 也妇被人老回虎答吃说了 :以。“德”(治孔这子里国问)、:没为“有政那苛以为刻德什的么暴不政离。开”这孔里子呢说?:”
➢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而且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D )
法家。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 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
古代先贤的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没有体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老子
12.如果是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最有可能得到“诺
贝尔和平奖”?( B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3.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 D) A.儒家与道家 B.墨家与道家 C.儒家与兵家 D.儒家与法家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 )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B孟把子依法治①墨国家与以b知德彼治知已国,紧百战密不结殆 合1、起以德来治国
C老子
②法家
c”仁政”、“民贵”、 “君轻”
2、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D墨子 E韩非子 F孙子
③道家 ④儒家 ⑤兵家
d“兼爱”、“非攻” e“法治”、中央集权 f事备而后动 g以德教化人民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法治观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统治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韩 非 子
为专制 主义政 治体制 的建立 和秦始 皇统一 全国奠 定理论 基础
二、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兵家学派创始人;
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 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其军 事格言。
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 的社会制度逐步形成。
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 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 展,促进社会 的大变革
史读百家
墨家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
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儒若其家国,谁攻?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一、乱而思治,思想迸发——春秋诸子
个人简介: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史
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9张PPT)
第 8 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掌握老子开创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思想主张、影响。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和百家争鸣。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三、百家争鸣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三、百家争鸣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著 有《韩非子》一书。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孔子的学说对古代文化的发 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 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 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地位影响: (1)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2)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名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思想:推崇西周的制度,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1.了解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儒墨法家的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孟荀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这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各派争艳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儒、法、道、墨、兵等各种思想流派。
各派著书立说,各抒己见,相互辩论,学术繁荣,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
课文解读:一、百家争鸣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的出现。
2、具体体现: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战争;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为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3、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二、代表人物1、老子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
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1)老子名片(2)老子思想2、庄子孔子请教老子孔子拜访老子后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b、要“克己复“礼仁””。是即加儒强家个思人修想养的,核使…心…
(2)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礼治思想
2、教育上:①主张“有教无类”,
②主张因材施教,③注重启发式教育。 ④重视道德教育
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法家思想最能反映社会发展趋势
庄子
战国时期,庄子继 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 家思想,著有《庄子 》一书,后人称他为 庄子,把他和老子合 称为老庄。
庄子说,放开四足自由奔跑是牛马的天性,给牛穿上鼻 环,给马套上笼头,这是违背自然的行为。
著有《孙子兵法》
孙子的思想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 军事名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 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 现象。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
2、政治主张: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老子》也称为《道德经》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 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课文反映了孔子的哪些重要思想?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
1、政治上:(1)提出了“仁”的学说。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 政治
铁犁牛耕的推广提 高了社会生产力, 为文化繁荣奠定了
物质基础 (根本)
经济
文化
私学兴起, 为学术繁荣 提供了阵地
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促进了思想的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过 周朝“守藏室之史”,就是孔子问礼的老聃。
被世人称为 人。
,是世界文化名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影响巨大。——托尔斯泰
名片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主张
思想上
①顺应自然 ②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辩证法思想)
政治上 无为而治
著作 《道德经》(《老子》)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结合材料和图片:说一说老子的主张。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到民间,有的著书,有的招徒,有的讲学。这种情况的出现(
)
A.巩固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加剧
C.加快了铁犁牛耕的出现
D.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 人,出身下层贵族,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快来把我也介绍一下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名片 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思想上 核心思想是“仁”
主张 政治上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 著作 地位
材料一:“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
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一、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就能天下太平,记载他的言论的著作是《》一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是春秋后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将其作品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他提出;;。
孔子在政治上推崇的制度,主张,主要求统治者。
他反对。
3.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他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和教育。
孔子的思想后来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一书。
三、百家争鸣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学派有、、、、墨家代表人物是,他主张“”、“”提倡。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他主张实行,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他主张实行“”。
3.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4.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的思想家是战国末期的,他是家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建立的封建国家,深受国国君的赏识。
5.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于《》一书,此书的作者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是家的鼻祖。
6.意义(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和的繁荣,成为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5张PPT)
当堂达标
4、儒家学派孟子的主张是( C ) A.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B.主张改革、提倡法制 C.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 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B 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 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当堂达标
6、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
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D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8、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D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与“祸”是其对立,在一定情况下“福”可以转化为 “祸”,“祸”也可以转化为“福”。
体现的观点是: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理论联系实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 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 “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 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 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 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 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 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 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 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及其历史贡献;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重难点:百家争鸣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基础解读一、老子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著作《道德经》2、老子的思想主张:1)《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3)《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老子的经典名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孔子与儒家学说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 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 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 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 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 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 而不快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一、老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
5、兵家:
兵家学派代表人:孙膑
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 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 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 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 教。
孔子是我国第 一个主张“因材施 教”的教育家,他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 异和程度的高低, 主张在统一的培养 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因材施教
③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2)、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亚圣”)
4、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姓名: 韩非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 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历史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 者)
法家思想在哪个国家经过谁践行 的最为彻底?效果如何?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初一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 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倡俭
孟子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民心,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主张变法改革。
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 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文 五经:《春秋 》、 《诗经》、
化
《尚书》、《礼记》、
成
《周易》
就 言论记录
四书:《论语》、 《孟子》、
《中庸》、《大学》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春秋 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三变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社 会
社会制度的变革
大
变 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讲学图
孔子弟子颜回
孔子弟子冉求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论 语 页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5.影响:
(1)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 的影响
(2)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 具有深远影响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
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
德国科隆孔庙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 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1)墨家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
主要思想: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
2.
(2)儒家①孟子 学 派
实行“仁政”;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应顺其自然 (2)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无为而治”
3.著作: 《道德经》
二.孔子
1.历史地位: 春秋末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成就;
《韩非子》书影
3.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及
②荀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主
张 (3)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4)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国市河沥溪初中“五航远行”教学模式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航
课堂练习: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3、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4、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远航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6、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
儒家
战
国
《孟子》提出“”,要求统治者用“
还主张自然资源利用。
荀子主张按去办事墨家战国主张“”、“”,支持正道家战国要顺其自然,“”。
法家战国末期主张,反对,提
提出建立国
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护达标检测:
1、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列举各学派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阅读后,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一部书?这部书记在了谁的言论?(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这句话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