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1

合集下载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2-6 传递函数求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可以得到在确定的初始条件及外作用下系统输出响应的表达式,并可画出时间响应曲线,因而可直观地反映出系统的动态过程。

如果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则微分方程及其解均会随之而变。

为了分析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输出响应的影响,就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的计算。

微分方程的阶次愈高,这种计算愈复杂。

因此,仅仅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采用微分方程这种数学模型,当系统阶次较高时,是相当不方便的。

以后将会看到,对于系统的综合校正及设计,采用微分方程这一种数学模型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目前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广泛使用的分析设计方法——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不是直接求解微分方程,而是采用与微分方程有关的另一种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间接地分析系统结构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所以传递函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在[例2-7]中,曾建立了RC 网络微分方程,并用拉氏变换法对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

其微分方程(2-44)为)()(t u t u dtdu RC r c c =+ 假定初始值0)0(=c u ,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则有)()()1(s U s U RCs r c =+网络输出的拉氏变换式为)(11)(s U RCs s U r c += (2-48)这是一个以s 为变量的代数方程,方程右端是两部分的乘积;一部分是)(s U r ,这是外作用(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随)(t u r 的形式而改变;另一部分是11+RCs ,完全由网络的结构参数确定。

将上式(2-48)改写成如下形式 11)()(+=RCs s U s U r c 令11)(+=RCs s G ,则输出的拉氏变换式可写成 )()()(s U s G s U r c =可见,如果)(s U r 给定,则输出)(s U c 的特性完全由)(s G 决定。

)(s G 反映了系统(网络)自身的动态本质。

这很显然,因为)(s G 是由微分方程经拉氏变换得到的,而拉氏变换又是一种线性变换,只是将变量从实数t 域变换(映射)到复数s 域,所得结果不会改变原方程所反映的系统本质,对照)(s G 与原微分方程(2-44)的形式,也可看出二者的联系。

由传递函数求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前面介绍的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

由传递函数求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前面介绍的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

b0sm b1sm1 L bm1s bm sn a1sn1 L an1s an
c1 c2 L cn
s 1 s 2
s n
(n m)
其中:
ci
lim G(s)(s
si
i )
X
1
(s
)
s
1
1
U (s)
X
2
(
s)
s
1
2
U (s)
X
n
(s)
s
1
n
U (s)
分解式第二部分表示状态变量与输出的关系, 输出y等于各状态变量与输入的线性组合,即式中 的C和D阵。
若传递函数等效为:
G(s)
b0
b1s n1 b2 s n1 s n a1s n1
bn1s an1s
bn an
式中
bi (bi aib0 ), (i 1,2, , n)

此时,式中的C阵和D阵可直接写成
sX 1(s) 1 X1 (s) U (s)
sX2
(s)
2
X
2 (s) U (s)
sX n (s) n X n (s) U (s)
x1 1x1 u
x2
2 x2
u
xn n xn u
Y (s) G(s)U (s) c1 U (s) c2 U (s) L cn U (s)
sn
a1s n1
b
an1s an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 (n) a1 y (n1) an1 y an y bu
则根据上节公式,可直接写出状态空间表达 式。即:
0 1 0
0
A
0
,
B , C 1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现代控制理论》练习题判断题1. 由⼀个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确定惟⼀⼀个传递函数。

3. 对⼀个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若它是状态能控的,则也⼀定是输出能控的。

4. 对系统Ax x= ,其Lyapunov 意义下的渐近稳定性和矩阵A 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是⼀致的。

5. 对⼀个系统,只能选取⼀组状态变量;6. 由状态转移矩阵可以决定系统状态⽅程的系统矩阵,进⽽决定系统的动态特性;7. 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8. 若传递函数B A sI C s G 1)()(--=存在零极相消,则对应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系统是不能控的;9. 若线性系统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则它是⼤范围渐近稳定的;10. 相⽐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个显著优点是可以⽤时域法直接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11. 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不唯⼀的⼀个主要原因是状态变量选取不唯⼀。

12. 状态变量是⽤于完全描述系统动态⾏为的⼀组变量,因此都是具有物理意义。

13. 等价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14. 互为对偶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相同的能控性。

15. ⼀个系统的平衡状态可能有多个,因此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与系统受扰前所处的平衡位置⽆关。

16. 若⼀线性定常系统的平衡状态是渐近稳定的,则从系统的任意⼀个状态出发的状态轨迹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收敛到该平衡状态。

17. 反馈控制可改变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但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18. 如果⼀个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确实不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该系统是不稳定的。

填空题l .系统状态完全能控是指。

2.系统状态的能观性是指。

3.系统的对偶原理:。

4.对于⼀个不能控和不能观的系统,按系统结构标准分解为、、、、的四个⼦系统。

5.对于单输⼊单输出系统,系统能控、能观的充要条是是。

7.系统平衡状态的渐近稳定性的定义为:。

10.受控系统∑),,(C B A ,采⽤状态反馈能镇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传递函数写状态空间表达式

传递函数写状态空间表达式

传递函数写状态空间表达式【导言】在工程学科领域中,状态空间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在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此过程中,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便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本文将从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这一点入手,给读者详细介绍其操作方法和其中的一些要点。

【一、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概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指的是在时域和频域之间建立约束关系的函数。

它描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是刻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一种有效方式。

状态空间表达式(State-Space Representation)指的是在某些符号和运算法则下,将一个时不变系统的整个历史过程表示为一个有限元素向量和矩阵的函数。

它描述了系统在时域和状态空间中的变化、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控制变量和系统状态之间的关联。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模型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常用的两种方法。

传递函数的优点是简单、直接,能够快速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但是只能表达一阶系统。

状态空间模型能够表达高阶、非线性系统,可以更好地反映物理实际。

【二、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将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原则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本文将以矩阵分式形式为例进行讲解。

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那么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转化:1、设系统的状态变量为x,输出变量为y,则系统的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x' = Ax + Buy = Cx + Du其中A、B、C和D是系统的状态矩阵、输入矩阵、输出矩阵和耦合矩阵。

2、用连分式的形式表示传递函数:G(s) = D + C(sI - A)⁻¹ B3、将上式展开,得到:G(s) = D + CB⁻¹(sI - A)⁻¹ B4、令P(s) = (sI - A),则:G(s) = D + CB⁻¹P⁻¹(s)B5、对P(s)进行分解:P(s) = (s - λ1)Q1(s) ... (s - λn)Qn(s)其中λ1,λ2,...,λn是P(s)的特征值,Q1(s),Q2(s),...,Qn(s)是与特征值相关的特征向量矩阵。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1)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1)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况空间模子——办法多!!!SISO线性定常体系高阶微分方程化为状况空间表达式外部描写←—实现问题:有了内部构造—→模仿体系内部描写实现问题解决有多种办法,办法不合时成果不合.一、直接分化法因为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则按下列纪律选择状况变量,于是有写成矩阵情势式中,把这种尺度型中的A系数阵称之为友阵.只要体系状况方程的系数阵A和输入阵b具有上式的情势,c 阵的情势可以随意率性,则称之为能控尺度型.则输出方程写成矩阵情势.在须要对现实体系进行数学模子转换时,不必进行盘算就可以便利地写出状况空间模子的A.b.c矩阵的所有元素.例:已知SISO体系的传递函数如下,试求体系的能控尺度型状况空间模子.解:直接得到体系进行能控尺度型的转换,即若选(若何斟酌?)斟酌式依次对第一式求导,并带入第二式;对第二式求导,并带入第三式;依次类推,便得到写成矩阵情势式中.只要体系状况空间表达式的A阵和c 阵具有上式的情势,b阵的情势可以随意率性,则称之为能不雅尺度型从情势上看,能控尺度型和能不雅尺度型的系数阵A是互为转置,能控尺度型输入阵b和能不雅尺度型输出阵c互为转置,这种互为转置的关系被称为对偶关系.将在第六章进一步评论辩论.经由过程以上对传递函数阵的能控尺度型或能不雅尺度型转换的评论辩论,对单输入体系而言,应留意如下问题:(1)传递函数转化成能控尺度型的状况空间表达式,状况方程的构造只由传递函数阵的顶点(特点)多项式肯定,而与其零点多项式无关,零点多项式只影响输出方程的构造.(2)从能不雅尺度型的转换可以看出,系数阵A的元素仅决议于传递函数顶点多项式系数,而其零点多项式则肯定输入阵B的元素.(3)只有当传递函数零点和顶点多项式同阶时,状况,.例:求前例的能不雅尺度型的状况空间模子解:直接得到能不雅尺度型的状况空间模子,即二、串联分化法若SISO体系的传递函数顶点互异,体系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写成因式相乘情势图示!!三、并联分化法(对角尺度型/约旦尺度型——特点值尺度型)(一)若SISO体系的传递函数顶点互异,则可求得对角尺度型的模子.当体系的顶点互异时,体系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写成因式相乘情势写成部分分式个中,其值为选择状况变量为(绘图示意状况变量的取法)即对上式拉氏反变换,得即写成矩阵情势式中,系数矩阵A为对角阵.对角线上的元素是传递函数G(s)的顶点,即体系的特点值.b阵是元素全为1的n×1矩阵.求对角尺度型模子的输出方程中c的构造对上式拉氏反变换,得假如体系的状况方程的A阵是对角阵,暗示体系的各个变量之间是解耦的.多变量的体系解耦是庞杂体系实现准确掌握的症结问题,关于若何实现解耦掌握将在第五章评论辩论.体系的状况构造图如图所示.例:设体系的闭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求体系对角尺度型的转换,得对角尺度型的转换为(二)对SISO体系式,当其有重特点值时,可以得到约当尺度型的状况空间模子.此时模子的系数矩阵A中与重特点值对应的那些子块都是与这些特点值相对应的约当块,即其重数为j,而其余为互异的特点值,则传递函数可以用部分分式睁开成式中,,其值为.绘图示意状况变量的取法:例:设体系的闭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求体系对约当准型的状况空间模子,该体系为四阶,有一个重顶点,重数为j=2,有两个互异的顶点,按部分分式睁开可得约当尺度型的模子为。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一、实验目的1.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二、实验要求学习和了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三、实验设备1.计算机1台2. MATLAB6.X 软件1套。

四、实验原理说明设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式(1-1)示。

q p n R y R u R x D Cx y Bu Ax x ∈∈∈+=+= (1-1)其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p 维输入矩阵 C 为q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一般情况下为0。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示。

D B A sI C s G +-=-1)()( (1-2)五、实验步骤求系统的A 、B 、C 、阵;然后进行验证。

432352)(232+++??+++=s s s s s s s G%求系统的A 、B 、C 阵 num=[0 0 1 2;0 1 5 3]; den=[1 2 3 4];[A B C D]=tf2ss(num,den) 运行结果:A =-2 -3 -41 0 0 0 1 0B =1C =0 1 2 1 5 3D =对上述结果验证:程序如下:%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编程 A=[-2 -3 -4;1 0 0;0 1 0]; B=[1;0;0]; C=[0 1 2;1 5 3];D=[0;0];[num den]=ss2tf(A,B,C,D)运行结果如下:num =0 -0.0000 1.0000 2.0000 0 1.0000 5.0000 3.0000den =1.00002.00003.00004.0000发现结果和给定的传递函数一致。

实验一MATLAB系统地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地转换

实验一MATLAB系统地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地转换

实验一 MATLAB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一、实验目的1、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3、掌握相应的MATLAB 函数。

二、实验原理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所示:⎩⎨⎧+=+=DCx y BuAx x ' x ''R ∈ u ∈R ’’’ y ∈R P (1.1) 其中A 为nXn 维系统矩阵、B 为nXm 维输入矩阵、C 为pXn 维输出矩阵,D 为直接传递函数。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所示G(s)=num(s)/den(s)=C (SI-A)-1 B+D (1.2) 式(1.2)中,num(s)表示传递函数的分子阵,其维数是pXm ,den(s)表示传递函数的按s 降幂排列的分母。

表示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的MATLAB 函数如下:函数ss (state space 的首字母)给出了状态空间模型,其一般形式是: sys=ss(A,B,C,D)函数tf (transfer function 的首字母)给出了传递函数,其一般形式是: G=tf(num ,den)其中num 表示传递函数中分子多项式的系数向量(单输入单输出系统),den 表示传递函数中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函数tf2ss 给出了传递函数的一个状态空间实现,其一般形式是: [A,B,C,D]=tf2ss(num,den)函数ss2tf 给出了状态空间模型所描述系统的传递函数,其一般形式是: [num,den]=ss2tf(A,B,C,D,iu)其中对于多输入系统,必须确定iu 的值。

例如,若系统有三个输入u 1,u 2,u 3,则iu 必须是1、2、或3,其中1表示u 1,2表示u 2,3表示u 3。

该函数的结果是第iu 个输入到所有输出的传递函数。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应用MATLAB 对下列系统编程,求系统的A 、B 、C 、D 阵,然后验证传递函数是相同的。

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与传递函数间的关系

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与传递函数间的关系

x Ax Bu y Cx Du
u(t)
y(t)
系统
A : 系统(状态)矩阵 (n n)
B : 控制(输入)矩阵 (n p)
C : 输出矩阵 (q n)
D : 前馈矩阵 (q p)
A、B、C、D 为常数阵 定常系统
A、B、C、D 含时变参数 时变系统
9
x Ax Bu y Cx Du
不同状态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变换关系
13
2.6 两种模型的相互转化
2.6.1由状态空间模型转化为传递函数(阵) 2.6.2由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描述 应用MATLAB进行模型之间的相互转化(自
学)
14
2.6.1 由状态空间模型转化为传递函数(阵)
设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状 态空 间 模 型 为

0 1u
1 G( s ) LCs2 RCs 1
y 1
0

x1 x2

由同一系统的不同状态空间表
达式导出的传递函数(阵)必
然相同
18
2.6.2 由系统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之前已知:由微分方程转
A,B,C,D
化为状态空间模型
u(t)
y(t)
系统
U(s)
x Ax Bu 注意! u(t)
G(s)
y(t)
y Cx Du
系统
对其进行拉氏变换 sX(s) x(0 ) AX(s) BU(s) Y(s) CX(s) DU(s)
对应的传递函数(阵)为
令初始条件为零, x( 0 ) 0 得:sX(s) AX(s) BU(s)
x n
xn

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的实现

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的实现

实验题目: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的实现课程名称:计算机仿真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方程的方法2、理解状态初值的计算方法二、实验内容1、应用MATLAB®写一个可以实现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方程的可控可观规范型的m文件。

并用相应例题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2、完善该程序使其可以用来计算状态初值。

并用相应的例题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3、程序中需要考虑分子分母同阶以及分母首系数不为1的两种情况<三、报告内容1、给出m文件的程序框图,及验证结果,并记录出现的错误,并给出解决的方案。

若没有得到解决,请说清楚你的问题2、如果做了程序的状态初值得求解,请给出相应的验证结果,及程序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若已经解决,给出具体方法。

四、实验理论1、传递函数为 --------------------那么其状态空间模型能控标准型为:A= B=C=能观标准型为:能观能控能观能控能观2、计算状态变量初值:D= 能控能观能控(1)不含u的导数项时,则有:y (o ) y (o )I = I]y (n 」(0)-五、程序检验程序运行结果: 能控标准型:A = 0 1 0 0 0 0 1 0 00 1-2 -4 -5 -2 B = 0、1(0)--a na n■…a1们 ■ y(0) ■ [ _ C n_ C n_2 —C 2 — Ci -u(0)-X 2(0)an/ an & (1)y(0)_皿 ......... —G 0u(0) X 3(0)a =a n(-aay(0)a+ _C n ( ....................................aaaU(0)■X n ±(0)a 1......... 0 y (n「0)a一 C jU2)(0) 川(0) _1 1 0 .................... 0 一yj (0)一I0 … 0屮2)(0)一 u 的输入项,而且包含u 的导数项,则: n 1n n n 1n (n-1)(n-1) 1x 1( 0)X 2(0)I : I I IX n ( 0)(2)系统微分方程不仅包含 (1)输入一个分母首系数为 1且分子分母不同阶传递函数:5 3 4 2D =能观标准型:A =0 0 0 -21 0 0 -40 1 0 -50 0 1 -2B =5342C =0 0 0 1D =初值部分:请输入系统输出的初值=[1;1;1;1]请输入系统输入的初值=[0;0;0]x0 =12831运行结果正确(2)输入一个分母首系数为2且分子分母同阶传递函数: 程序运行结果:能控标准型:A =0 1.0000-1.5000 -2.5000B =1C =1.5000 1.5000D =0.5000能观标准型:A =0 -1.50001.0000 -2.5000B =1.50001.5000C =1.5000 1.5000D =0.5000初值部分:请输入系统输出的初值=[1;1]请输入系统输入的初值=[0]x0 =3.50001.0000运行结果正确六、流程图七、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如何通过matlab的编程来实现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方程的能控和能观性,并掌握了程序的状态初值的求解。

现代控制理论-模拟题

现代控制理论-模拟题

《现代控制理论》模拟题一.单选题1.为一个n阶系统设计一个观测器,维数与受控系统维数相同的称为全维观测器.若系统有输出矩阵秩为m,那么()个状态分量可以用降维观测器进行重构.A.nB.mC.n-mD.n=m+1[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若系统的所有实现维数都相同,该系统绝对().A.能观B.能控C.稳定D.最优[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主对角线上方元素均为1,最后一行可取任意值,其余全为零,满足这些条件的矩阵为().A.约旦矩阵B.对角矩阵C.友矩阵D.变换矩阵[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实现的()是不同的.A.状态变量的个数B.矩阵AC.特征根D.传递函数阵[答案]:B[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框图时积分器的数目应该等于()的个数.A.输入变量B.状态变量C.输出变量D.反馈变量[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6.状态空间表达式是对系统的一种()的描述.A.一般B.抽象C.假设D.完全[答案]:D[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7.关于系统状态的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状态的稳定性与控制输入无关B.当控制输入的强度很大时,系统状态就有可能不稳定C.如果系统全局稳定,则系统只有唯一一个平衡点D.非线性系统不可能有渐进稳定平衡点[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8.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非齐次线性状态方程的解由零输入响应分量与()响应分量的和构成.A.零初始状态B.输出C.稳态D.动态[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9.一个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等价于它的()系统的能观性.A.开环B.对偶C.精确离散化D.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0.降维观测器设计时,原系统初始状态为3,反馈矩阵增益为6,要使观测误差为零,则观测器的初始状态应为().A.3B.-6C.9D.15[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1.基于能量的稳定性理论是由()构建的.A.LyapunovB.KalmanC.RouthD.Nyquist[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系统状态空间实现中选取状态变量是唯一的,其状态变量的个数也是唯一的B.系统状态空间实现中选取状态变量不是唯一的,其状态变量的个数也不是唯一的C.系统状态空间实现中选取状态变量是唯一的,其状态变量的个数不是唯一的D.系统状态空间实现中选取状态变量不是唯一的,其状态变量的个数是唯一的[答案]:D[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3.受控系统采用状态反馈能解耦的充要条件是().A.系统能控能观B.传递函数矩阵满秩C.结构分解后子系统是渐近稳定的D.mXm维矩阵E非奇异[答案]:D[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4.引入各种反馈构成闭环后,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而言,状态反馈会().A.改变系统的能控性B.改变系统的能观性C.改变系统的极点D.改变系统的零点[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5.()问题的本质上其实是极点配置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A.极点配置B.系统解耦C.状态反馈D.最优控制[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6.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A.系统状态方程的解B.李雅普诺夫函数C.特征方程跟的分布D.系统瞬态响应的质量[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7.李雅普诺夫第一法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A.系统状态方程的解B.李雅普诺夫函数C.特征方程跟的分布D.系统瞬态响应的质量[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8.在经典控制理论,频域中的()是判定稳定性的通用方法.A.劳斯判据B.胡维茨判据C.奈奎斯特判据D.李雅普诺夫方法[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9.在系统矩阵为约旦标准型的情况下,系统能观的()是输出矩阵C中,对于每个约旦块开头的一列元素不全为0.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分必要D.不充分不必要[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0.系统的能控性是取决于状态方程中的系统矩阵A和控制矩阵b,其中控制矩阵b是与()有关的.A.系统的结构B.系统的内部参数C.控制作用的施加点D.外部扰动的施加点[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1.一个系统可以通过选取许多种状态变量,可以具有不同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所选取的状态矢量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矢量的().A.旋转变换B.线性变换C.矢量D.坐标平移[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2.一个系统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具有()的传递函数阵.A.相同个数B.唯一C.多种D.无数[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3.对于能控能观的线性定常连续系统,采用静态输出反馈闭环系统的状态().A.能控且能观B.能观C.能控D.ABC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4.对SISO线性定常连续系统,传递函数存在零极点对消,则系统状态().A.不能控且不能观B.不能观C.不能控D.ABC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5.动态系统从参数随时间变化性来分,可分为().A.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B.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C.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D.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6.一个线性系统可控性反映的是控制作用能否对系统的所有()产生影响.一个线性系统可观性反映的是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观测输出量,识别出系统的所有().A.输出,输出B.输出,状态C.状态,状态D.状态,输出[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7.SISO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系统与原系统的零点是()的.A.相同B.不同C.视情况而定D.无法判断[答案]:A[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8.一个R-L-C串联网络,一般选取()作为此系统的状态变量(uc.ul.ur表示电容.电感.电阻两端电压,i表示回路电流)A.uc和urB.uc和ulC.uc和iD.ul和i[答案]:C[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9.关于lyapunov稳定性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Lyapunov稳定是工程上的临界稳定B.Lyapunov渐近稳定是与工程上的稳定是不等价的C.Lyapunov工程上的一致渐近稳定比稳定更实用D.Lyapunov不稳定等同于工程意义下的发散性不稳定[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0.已知x'=-5x+3u,y=4x,t≥0,则该系统是().A.能控不能观的B.能控能观的C.不能控能观的D.不能控不能观的[答案]:B[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二.判断题1.系统1和系统2是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则系统1能控能观,则系统2也能控能观.[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镇定问题是系统极点配置的一种特殊情况.它要求将极点严格的配置在期望的位置上. [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状态稳定一定输出稳定,但输出稳定不一定状态稳定[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所有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都能求得其实现[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系统中含有非线性元件的系统一定是非线性系统.[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6.在反馈连接中,两个系统(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都是正则的,则反馈连接是正则或非奇异的. [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7.对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渐近稳定等价于大范围渐近稳定.[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8.采样是将时间上连续的信号转换成时间上离散的脉冲或数字序列的过程;保持是将离散的采样信号恢复到连续信号的过程[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9.在状态空间建模中,选择不同的状态变量,得到的系统特征值不同的.[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0.通过特征分解,提取的特征值表示特征的重要程度,而特征向量则表示这个特征是什么. [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1.线性变换的目的是为得到较为简洁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变量间耦合关系的形式.[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2.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的区别是前者是两个相同空间之间映射,而后者则是两个不同空间之间的映射[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3.对线性定常系统基于观测器构成的状态反馈系统和状态直接反馈系统,它们的传递函数矩阵是相同的.[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4.某系统有两个平衡点,在其中一个平衡点稳定,另一个平衡点不稳定,这样的系统不存在.[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5.由状态转移矩阵可以决定系统状态方程的状态矩阵,进而决定系统的动态特性[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6.具有对角型状态矩阵的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系统可以看成是由多个一阶环节串联组成的系统[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7.若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有解,则可以得到一个稳定化状态反馈控制器[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8.状态变量是用于完全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组变量,因此都是具有物理意义.[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19.要使得观测器估计的状态尽可能快地逼近系统的实际状态,观测器的极点应该比系统极点快10倍以上.[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0.反馈控制可改变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但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1.互为对偶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相同的能控性.[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2.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不唯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状态变量选取不唯一.[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3.输出变量是状态变量的部分信息,因此一个系统状态能控意味着系统输出能控.[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4.等价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5.相比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可以用时域法直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6.若线性系统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则它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答案]:T[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7.如果一个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确实不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该系统是不稳定的. [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8.若系统状态完全能控,则对非渐近稳定系统通过引入状态反馈实现渐近稳定,称为镇定问题.[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29.系统的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是系统的结构特性,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无关[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0.由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确定惟一一个传递函数.[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1.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能观测,或者系统虽然不能观测,但是其不能观测的子系统的特征值具有负实部.[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2.如果系统不能控,就不能通过状态反馈使其镇定.[答案]:T[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3.经典控制理论用于研究线性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用来研究非线性系统.[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4.引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一定会发生改变.[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5.李亚普诺夫稳定性与系统受干扰前所处得平衡位置有关.[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6.状态变量的选取是唯一的.[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7.对一个线性定常的单输入单输出5阶系统,假定系统可控可观测,通过设计输出至输入的反馈矩阵H的参数能任意配置系统的闭环极点.[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8.通过全维状态观测器引入状态反馈来任意配置系统的闭环极点时,要求系统必须同时可控和可观测.[答案]:F[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39.用状态反馈进行系统极点配置可能会改变系统的可观测性.[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0.线性定常系统经过非奇异线性变换后,系统的可控性不变.[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1.李雅普诺夫函数是正定函数,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是关于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2.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四个判定定理中所述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3.用独立变量描述的系统状态向量的维数不是唯一的.[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4.描述系统的状态方程不是唯一的.[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公开度]:45.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观性,但不能保证系统的能控性不变. [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6.对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极点配置法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采用的反馈方式是一样的,而反馈系数矩阵的构造方法不一样.[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7.对不能观测的系统状态可以设计全维观测器对其观测.[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8.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最小实现的维数是唯一的.[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49.采用理想采样保持器进行分析较实际采样保持器方便.[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0.在反馈连接中,两个系统(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中)都是正则的,则反馈连接也是正则的. [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51..对于线性系统有系统特征值和传递函数(阵)的不变性以及特征多项式的系数这一不变量. [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2.非线性系统在有些情况下也满足叠加定律.[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3.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输出最优调节器问题的,采用的是输出反馈方式构造控制器. [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4.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法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采用的反馈方式是一样的,而反馈系数矩阵的构造方法不一样.[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5.动态规划方法给出的是最优控制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6.动态规划方法保证了全过程性能指标最小,但并不能保证每一段性能指标最小.[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7.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就传递特征而言,带状态观测器的反馈闭环系统完全等效于同时带串联补偿和反馈补偿的输出反馈系统.[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8.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反馈闭环系统与直接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响应在每一时刻都是相等的. [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59.对于任一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若其不可观,则用观测器构成的状态反馈系统和状态直接反馈系统是不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矩阵的.[答案]:F[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60.对于一个n维的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若其完全能观,则利用状态观测器实现的状态反馈闭环系统是2n维的[答案]:T[一级属性]:[二级属性]:[难度]:[公开度]:。

4第四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

4第四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

0 0 1u 1 0
1 2 0 0 0 y x 0 0 0 1 1
系统阶次为n=5
所以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不仅系数矩阵不 同,而且阶数也可 Nhomakorabea不一样。
5
关于实现的基本性质 1、实现的不唯一性,一个传递函数阵可以对应不同维数的实 现,即使是相同维数的实现,也不只有一种实现; 2、对于每一个传递函数阵一定存在一个维数最小的实现; 3、实现问题的物理本质是对于一个具有“黑箱”形式的真实系 统,在状态空间领域内寻找一个外部等价的假象结构 任务: 如何有规律的建立规范形式? 如何判断所建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阶次为最小阶次?
2 , 0 p , 0 u1 2 ,n 1 p , n 1 u p
y( s ) 0 0 1x d u
由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能观测标准型推广而来,系统一 定能观测,但不一定能控。
15
例:求G2(s)的能观测型实现 解:首先化为严格真分式
11
1,n1 s n 1 1, 0 对G ˆ ( s )作串联分解,引入中间变量z ˆ ( s) 1 G D(s) q ,n1 s n 1 q , 0 1 z ( s ) u ( s) n 1 1,n1 s 1, 0 D( s) y( s ) z(s) d u(s) ( n 1) x z , x z x z n 1 1 2 n q ,n1 s q , 0
取出G(s)的第j列
g j ( s ) g1 j ( s ) g qj ( s )


T
1 T n1 j ( s ) nqj ( s ) d j (s)

大工现代控制工程简答题

大工现代控制工程简答题

现代控制工程期末复习简单题汇总(大工版本)1.1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的区别何在?答: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x =Ax+Bu y=Cx+Du 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的区别在于:对于线性定常系统,上述状态空间模型中的系数矩阵A ,B ,C 和D 中的各分量均为常数,而对线性时变系统,其系数矩阵A ,B ,C 和D 中有时变的元素。

线性定常系统在物理上代表结构和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的一类系统,而线性时变系统的参数则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2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模型与经典控制理论中的传递函数有什么区别?答:传递函数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的主要区别如下:传递函数模型(经典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模型(现代控制理论)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适用于线性、非线性和时变系统用于系统的外部描述 用于系统的内部描述基于频域分析 基于时域分析1.3对于同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选择是否惟一?答:对于同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选择不是惟一的,状态变量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的状态空间模型。

1.4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x =Ax+Bu ,y=Cx ,写出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和传递函数矩阵。

答: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I det s A -(),传递函数为1G(s)=C(sI-A)B - 1.5一个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是否惟一?由状态空间模型导出的传递函数是否惟一?答:一个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不惟一;而由状态空间模型导出的传递函数是惟一的。

第二章2.1试叙述处理齐次状态方程求解问题的基本思路?答:求解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至少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从标量其次微分方程的解推广得到,通过引进矩阵指数函数,导出其次状态方程的解。

另一种是采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

2.2状态转移矩阵的意义是什么?列举状态转移矩阵的基本性质。

答:状态转移矩阵0A(t=t )e 的意义是:它决定了系统状态从初始状态转移到下一个状态的规律,即初始状态X 在矩阵0A(t=t )e 的作用下,他t 0刻的初始状x0经过时间t-t0,后转移到了t 时刻的状态x (t )。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1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1

X n =_a n X ia n 4X 2-a 1X n u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一一方法多!!!SISO 线性定常系统高阶微分方程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SISOy (n j+a y D+azy W )+…+a n y =b 0u 俨)+b 1u (m _L )+…+b m u(n ^m )b °s mb,sm 4s nys n」 a 2s n^ ■ a n外部描述<实现问题:有了内部结构一-模拟系统 内部描述‘X = Ax +bu y =cx+ du实现冋题解决有多种方法,方法不同时结果不同直接分解法 因为Y(s) Z(s) _ Z(s) Y(s) U(s) Z(s) U(s) Z(s)n―1b )s m bs m bmQ ss ys 亠 亠a n 」s a n:丫(s) =(b °s m +bs m '+…+b m 」s + b m )Z(s)iU (s) = (s n+a 1s n,十■八 +a n/S + a n)Z(s)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则jy =b o Z (m)+32^)+…+b m'Z + b m Z<(n )丄(n 4) I ■ ■ ■.u=z +az ++a n 』z+a n zX 2 = X 3G(s)二SISO按下列规律选择状态变量,即设x 1 二 z, X 2 二乙 ,X n(nd),于是有_x ;l - 0ir x j 「0] X 2■01—4y 二[b 2 b 1 b °] X 2 =[30] f uX 1X ;式中,|心为n -1 A 系数阵称之为友阵。

只要系统状态方程的系数阵 A 和输入阵b 具有上式的形式,c 阵的形式可以任意, 则称之为能控标准型。

则输出方程y 二 b °X n b i X n 」b m 」X 2 b m X i写成矩阵形式_X L IX 2y = [b m b m」b 1 b 0 ]'X n 」」n 一分析A,b,c 阵的构成与传递函数系数的关系。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一单选题 (共30题,总分值30分 )1. 已知,则该系统是()(1 分)A. 能控不能观的B. 能控能观的C. 不能控能观的D. 不能控不能观的2. 下面关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最小实现说法中( )是不正确的。

(1 分)A. 最小实现的维数是唯一的。

B. 最小实现的方式是不唯的,有无数个。

C. 最小实现的系统是能观且能控的。

D. 最小实现的系统是稳定的。

3. 下面关于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说法正确的是()(1 分)A. 能控且能观的状态空间描述一定对应着某些传递函数阵的最小实现。

B. 能控性是指存在受限控制使系统由任意初态转移到零状态的能力。

C. 能观性表征的是状态反映输出的能力。

D. 对控制输入的确定性扰动影响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不影响能观性。

4. 下面关于线性非奇异变换说法错误的是()(1 分)A. 非奇异变换阵P是同一个线性空间两组不同基之间的过渡矩阵。

B.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

C.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

D.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5.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其逆是()(1 分)A.B.C.D.6. 下面关于系统Lyapunov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1 分)A. 系统Lyapunov稳定性是针对平衡点的,只要一个平衡点稳定,其他平衡点也稳定。

B. 通过克拉索夫斯基法一定可以构造出稳定系统的Lyapunov函数。

C. Lyapunov第二法只可以判定一般系统的稳定性,判定线性系统稳定性,只可以采用Lyapunov方程。

D. 线性系统Lyapunov局部稳定等价于全局稳定性。

7. 线性SISO定常系统,输出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1 分)A. 其不可简约的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位于s的左半平面。

B. 矩阵A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

C. 其不可简约的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位于s的右半平面。

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方程

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方程

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引言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是控制系统工程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分析工具。

它们用于描述和分析动态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对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起着关键作用。

传递函数定义在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是一个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

传递函数通常用G(s)表示,其中s是复数变量,表示系统的复频域特性。

传递函数描述了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

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如下:b0*s^n + b1*s^(n-1) + ... + bnG(s) = ---------------------------------------s^m + a1*s^(m-1) + ... + am其中n和m分别是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幂。

用途传递函数可用于描述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特性。

传递函数可以反映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放大或衰减情况,帮助工程师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还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通过对传递函数进行数学运算和变换,可以获得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以及频域特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工作方式传递函数的输入是一个复数变量s,代表系统的频域特性。

通过将s带入传递函数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

传递函数的输出代表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

通过对传递函数表达式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获得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和动态响应等关键性能指标。

状态空间方程定义在控制系统中,状态空间方程是一种用状态变量表示系统状态的数学模型。

状态空间方程描述了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化随时间的规律。

状态空间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dx/dt = Ax + Buy = Cx + Du其中,x是系统的状态向量,表示系统的状态变量;u是系统的输入向量,表示系统的输入信号;y是系统的输出向量,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A、B、C和D是系统的系数矩阵。

用途状态空间方程可以用于描述和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和稳定性特性。

状态空间方程是一种直观、物理意义明确的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系统的内部状态和相互关系。

传递函数转状态空间的各种方法

传递函数转状态空间的各种方法

G (s) Y (s) / U (s)
Y(s) Z(s) Z(s) U(s)
(bm S bm 1S ( S an 1S
n
m
m 1
n 1
... b0 )
... a0 )
设n>m n=m+1
Z ( s) 1 n U ( s) ( S an 1S n 1 ... a0 ) S n Z ( s) an 1S n 1Z ( s) ... a0 Z ( s) U ( s)
u
输出方程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 s) ci xi ( s)
i 1
n
y(t ) ci xi (t ) c1c2 cn
i 1
x1 x2 xn
特点:n个子系统互不相关,都是独立 的,即解耦系统
解耦系统图形
例1.6
Y(s) 6 6 3 2 u (s) s 6s 11s 6 (s 1)(s 2)(s 3)
b3 0 b2 1 b1 1 b0 3
x1 y 3 1 1 x 2 x 3
Y(s) 二、并联法 G(s) u (s)
M(s) (s 1 )(s 2 ) (s n )
i (i 1,2,n)
极点
n c c1 c2 cn i s 1 s 2 s n i 1 s i
可控标准型
其中 x1 z
同样
x2 z
x n z n 1
Y(s) b n 1Sn 1 b n 2Sn 2 ... b1S b 0 Z(s)
Y(s) bn1Sn1Z(s) bn2Sn2 Z(s) ... b1SZ (s) b0 Z(s)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示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示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示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领域的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物理过程。

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示是描述自动控制系统行为的两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表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递函数表示方法传递函数是用频域方法描述系统行为的一种数学模型,通常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

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来定义。

一般形式的传递函数表示如下:G(s) = N(s) / D(s)其中,G(s)为传递函数,s为复变量,N(s)和D(s)为分子和分母多项式。

传递函数描述了输入信号的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传递函数表示方法可以将一个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简化为一个输入输出的关系,便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通过对传递函数的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

此外,传递函数表示方法也适用于系统的频域设计和控制器的合成。

二、状态空间表示方法状态空间表示方法是描述自动控制系统行为的另一种数学模型,通常用于线性时不变和时变系统。

状态空间模型通过若干个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一个n阶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x' = Ax + Buy = Cx + Du其中,x为状态向量,A、B、C、D为系统的矩阵参数,u为输入向量,y为输出向量。

状态空间模型将系统的状态、输入和输出统一表示在一个方程组中,可以全面地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通过对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可以得到系统的时间特性、稳定性、响应等。

此外,状态空间表示方法也适用于系统的时域设计和多变量系统分析。

三、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通过转换方法在两者之间进行转换。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通过矩阵计算和拉普拉斯变换实现转换。

将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表示时,可以通过分数展开、多项式除法等方法获得状态空间模型的矩阵参数。

将状态空间转换为传递函数表示时,可以使用矩阵运算和拉普拉斯逆变换求解。

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方程

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方程

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是控制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传递函数通过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而状态空间方程则是通过描述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传递函数表示为状态空间方程的形式,以便更方便地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设计。

要将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方程,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状态变量和输入输出变量。

状态变量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内部变量,通常是系统的未知变量,可以通过测量输出信号来估计。

例如,机械系统的状态变量可以是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输入输出变量是系统的已知变量,输入变量是控制器向系统输入的信号,输出变量是从系统输出的信号。

例如,机械系统的输入变量可以是轴向力和扭矩,输出变量可以是位置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测量的信号。

假设传递函数为G(s),表示输出y与输入u之间的关系。

则根据控制理论,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状态空间方程的形式。

首先,将传递函数G(s)表示为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比值形式。

G(s) = Y(s) / U(s) = b0 + b1s + b2s^2 + ... / a0 + a1s + a2s^2+ ...然后,将传递函数拆分为几个单元,并确定每个单元的状态空间方程形式。

常见的单元包括一阶系统、二阶系统、零阶系统和常数项。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 K / (T*s + 1)其中K代表系统的增益,T代表系统的时常常数。

将其表示为状态空间方程为:ẋ = -1/T * x + 1/T * uy = K * x其中x为状态变量,y为输出变量,u为输入变量。

ẋ表示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即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 K / (T1 * T2 * s^2 + (T1 + T2) * s + 1)其中K代表系统的增益,T1和T2代表系统的两个时常常数。

将其表示为状态空间方程为:ẋ1 = -1/T1 * x1 - (1/(T1 * T2)) * x2 + 1/T1 * uẋ2 = x1y = K * [1 0] * [x1; x2]其中x1和x2为状态变量,y为输出变量,u为输入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β0 ⎤ ⎢β ⎥ ⎢ 1 ⎥ B0 = ⎢ β 2 ⎥ ⎢ ⎥ ⎢ M ⎥ ⎢ ⎣ β n −1 ⎥ ⎦
C0 = ⎡ ⎣Oq L Oq
Iq ⎤ ⎦
4.2
最小实现及其性质
引例:已知下列传递函数矩阵 G ( s )
⎡4 ⎢s G (s) = ⎢ ⎢4 ⎢ ⎣s
u1 4 s 1 s 4 s
u2
1 s
⎡ C ⎤ ⎢ CA ⎥ rankQo = rank ⎢ = no < n M ⎥ ⎢ n −1 ⎥ ⎣CA ⎦
结构分解,找出能观测子系统: 从 Qo 中选出 no 个线性无关行,记为 S ;再附加 ( n (通常为单位矩阵 I n 的任意行) ,记为 S1 , 构造
− no ) 个任意行
n × n 非奇异变换阵 T
Ip Op ⎡ Op ⎢ O Op Ip ⎢ p M M Ac = ⎢ M ⎢ Op Op ⎢ Op ⎢− a0 I p − a1I p − a2 I p ⎣
⎡O p ⎤ ⎢O ⎥ ⎢ p⎥ Bc = ⎢ M ⎥ ⎢ ⎥ ⎢O p ⎥ ⎢Ip ⎥ ⎣ ⎦
y = Ccx
Op ⎤ L Op ⎥ ⎥ M ⎥ ⎥ L Ip ⎥ L − an−1I p ⎥ ⎦ L
=
1 ⎡ β n −1s n −1 + β n − 2 s n − 2 + L + β1s + β 0 ⎤ ⎣ ⎦ D( s)
D( s ) = s n + an −1s n −1 + L + a1s + a0
(common denominator)
其矩阵分块形式的能控规范型实现为
& = Ac x + B c u , x
y = [ 0 L 1] x = cx
(3)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 严 格 真
(q × p)






G ( s ) = { gi , j ( s )}, i = 1,L , q; j = 1,L , p ,其展开式为
⎡ g11 ( s ) L g1 p ( s ) ⎤ ⎡ m11 ( s ) L m1 p ( s ) ⎤ 1 ⎢ ⎢ ⎥ ⎥ G (s) = ⎢ M M ⎥= M M ⎥ D( s) ⎢ ⎢ g q1 ( s ) L g qp ( s ) ⎥ ⎢ mq1 ( s ) L mqp ( s ) ⎥ ⎣ ⎦ ⎣ ⎦
该实现也可由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能观测规范型推广得到:
−a0 ⎤ M ⎡ 0 ⎡ β1,0 L β p ,0 ⎤ ⎢L L L ⎥ ⎢β ⎥ ⎢ ⎥ β L 1,1 ,1 p ⎥ u = Ax + Bu & =⎢ −a1 ⎥ x + ⎢ x M ⎢ M M ⎥ ⎢ ⎥ I M M ⎢ ⎥ ⎢ n −1 ⎥ β β L ⎢ p , n −1 ⎥ ⎣ 1,n −1 ⎦ ⎢ ⎥ a M − n −1 ⎦ ⎣
g1 (s)
g q (s)
y1 ( s)
M yq ( s )
M
y (s) = G (s)u (s)
式中 G ( s ) 为一列向量
ˆ1 ( s ) ⎤ ⎡ d1 ⎤ ⎡ g ˆ1 ( s ) ⎤ ⎡ g1 ( s ) ⎤ ⎡ d1 + g ⎢ ⎥ ⎢ ⎥ ⎢ ⎥ ⎢ ⎥ ˆ M M M G (s) = ⎢ M ⎥ = ⎢ = + ⎥ ⎢ ⎥ ⎢ ⎥ = d + G ( s) ⎢ gq ( s ) ⎥ ⎢ d q + g ⎢ ⎥ ⎢ ˆ q ( s) ⎥ ˆ q ( s) ⎥ ⎣ ⎦ ⎣ ⎦ ⎣dq ⎦ ⎣ g ⎦
件是:
( A, B ) 可控且 ( A, C ) 可观测
结论 2 严 格 真 传 递 函 数 矩 阵 G (s) 的 任 意 两 个 最 小 实 现
( A, B , C ) 与
( A, B, C ) 之间必代数等价,即两个最小实现之间由非奇异线性变
换阵
T
使下式成立
A = T −1 AT ,
结论 3
Ao = SAU

⎡S⎤ ⎡ SB ⎤ ⎡ Bo ⎤ =⎢ ⎥ TB = ⎢ ⎥ B = ⎢ ⎥ S S B ⎣ 1⎦ ⎣ 1 ⎦ ⎣ Bo ⎦

Bo = SB
(2)先求可观测型再求可控子系统的方法
(3)直接求取约当型最小实现的方法 当 G ( s ) 诸元易分解为部分分式,且为实极点时,该方法简便
C c = [β 0
L
β n −1 ]
矩阵分块形式的能观测规范型实现为
⎡Oq Oq ⎢I O q ⎢ q A0 = ⎢Oq I q ⎢ M ⎢M ⎢Oq Oq ⎣
L Oq L Oq L Oq M L Iq
− a0 I q ⎤ − a1 I q ⎥ ⎥ − a2 I q ⎥ ⎥ M ⎥ − an−1 I q ⎥ ⎦
4.1
传递函数的可控和可观测规范型实现
G (s)
{ A, B, C , D}
说明:由于具体实现过程中对状态变量的选取不是唯一的,所以系统 的实现相应的也不唯一。
典型实现方式: 可控规范型:满足传函关系 且 可控 可观规范型:满足传函关系 且 可观
(1)
单输入-多输出系统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
u1 ( s)
B = T −1B ,
C = CT
传递函数矩阵 G ( s ) 的最小实现的维数为
G ( s ) 的次数 nδ ,或
G ( s ) 的极点多项式的最高次数。
证 已知多变量系统可控可观测的充要条件是:
G ( s ) 的极点多项式 ϕ ( s ) = A 的特征多项式 det( s I − A )

ϕ ( s ) 的最高次数(或 G (s) 的次数) n 等于 A 的维数;又知 ( A, B ) 可控,
2 2 ⎤ − s +1 s + 2 ⎥ ⎥ 1 ⎥ s+3 ⎥ ⎦
将各不同分式提到矩阵以外,有
⎡ 1 1 ⎢ G ( s) = ⎢ s +1 ⎢ 1 ⎢ ⎣2

⎤ 2⎥ 1 ⎡0 ⎥+ s+2⎢ ⎣0 ⎥ 0 ⎥ ⎦
n j −1
n j −1
+ L + a j ,1 s + a j , 0
n j −2

nij ( s ) = β ij ,n j −1 s
+ β ij ,n j −2 s
+ L + β ij ,1 s + β ij ,0
i = 1, L , q
由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实现可知, G j ( s ) 能控规范型可表示为:
简化求法 记T
T
−1
−1

⎡ Sn ×n ⎤ = ⎢ o ⎥ Δ U n×no S ⎣ 1( n −no )×n ⎦
−1
[
U1n×( n −n
o)
]
0 ⎤ I n −no ⎥ ⎦

⎡S⎤ ⎡ SU TT −1 = ⎢ ⎥ [U U1 ] = ⎢ ⎣ S1 ⎦ ⎣ S1U
有:
SU1 ⎤ ⎡ I no =⎢ S1U1 ⎥ ⎦ ⎣0
SU = I no

CT −1 = C [U U1 ] = [CU CU1 ] = [Co
有:
0]
C o = CU

S⎤ ⎡ SAU [ ] TAT −1 = ⎡ A U U = 1 ⎢ ⎢ ⎣ S1 AU ⎦ ⎣ S1 ⎥
有:
SAU1 ⎤ ⎡ Ao =⎢ S1 AU1 ⎥ ⎦ ⎣ A21
0⎤ Ao ⎥ ⎦

已知 G ( s ) ,试求约当型最小实现:
1 ⎡ ⎢ s +1 G (s) = ⎢ 1 ⎢ ⎢ ( s + 1)( s + 3) ⎣
2 ⎤ ( s + 1)( s + 2) ⎥ ⎥ 1 ⎥ ⎥ s+3 ⎦
解: 将 G ( s ) 诸元应用部分分式展开,有
1 ⎡ ⎢ s +1 G ( s) = ⎢ ⎢12 − 12 ⎢ ⎣ s +1 s + 3
可得 G ( s ) 的能控型实现为
β1 j ,n −1 ⎤
j
⎥ ⎥ β qj ,n j −1 ⎥ ⎦ q ×n j M
An×n
⎡ A1 ⎢ =⎢ ⎢ ⎣
A2
O
⎤ ⎥ ⎥ ⎥ Ap ⎦

Bn× p
⎡b1 ⎢ =⎢ ⎢ ⎣
b2 O
⎤ ⎥ ⎥ ⎥ bp ⎦
,
C q× n = ⎡ ⎣C1
C2
L
Cp⎤ ⎦
若 ( A, C ) 可观测,则 ( A, B, C ) 为最小实现 若:
δ
( A, C ) 可观测,故 ( A, B, C ) 为最小实现。
4.3
最小实现的解法
思路:寻求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小实现,就意味着要把系统中不能控和 不能观测的状态变量消去而不致于影响系统的传递函数。
降阶法(一般方法) : 先写出满足
G ( s ) 的可控型实现,
找出能观测子系统
基本工具:结构分解
第四章 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
本章所研究的问题是: 怎样由系统的传递函数来确定对应的状态空间 方程,即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问题。 实质:是利用系统的外部描述(系统传递函数) ,在状态空间中寻找 一个外部与原系统等价的系统内部结构(状态空间)。 意义:研究实现问题,能深刻揭示系统的内部特性,将系统从黑箱状 态变为白箱状态,便于在状态空间对系统进行综合,并对系统进行计 算机仿真, 实现问题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之间架起沟通的 桥梁。
⎥ ⎥x L β q ,n −1 ⎥ ⎦
Cx+du
(2)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递函数矩阵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