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县内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中国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全县土地总面积205万亩,辖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林地面积1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84万立方米),占土地总面积的78.0%,其中竹林面积27.7万亩(活立竹3129万根),占林地面积的17.3%,森林覆盖率7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把建设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体要求,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按照“增点扩面、分类指导,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整合力量,强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XX县结合实情,立足本县林业优势,把林业工作放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通过深化林业改革,提升了林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状状况和人居环境;通过弘扬森林文化和生态道德,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2006年该县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先进县”。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立县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XX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县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三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县林业发展“十一五”长期规划。近几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家园的决定》、《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关于发展毛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该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县春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7年,全县造林5.36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447%。
二、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促进村庄绿化、美化
XX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本县农村实际,在全县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三改”(改水、改厕、改路)、“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1、政策优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改水、改厕每户各补助200元,建沼气池每座补助800元,改路硬化3.5米、4.5米宽的水泥路分别补助9万元、11万元,每个建设点视规模大小补助水泥20吨以上。对村庄规划、圩镇整治安排了100万元专项资金,省扶建设点每个点各安排了1-3万元不等的余坪、沟沿、排水沟等硬化的专项资金。
2、科学规划,确保村庄整治质量。一是坚持以专业队伍搞规划。每个乡镇组建乡村规划所,配有1-3名建设规划专业人员,并以城建规划部门为依托,从交通、水利等部门抽调30名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村镇勘测规划队,经统一组织培训后上岗开展工
作,还聘请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对50户以下的村落进行规划。目前对39个省扶建设点和204个50户以上的村庄编制了“五图一书”或“三图一书”,对395个20-50户的村庄编制了“二图一书”,对52个20户以下的村庄编制了“一图”。二是坚持以科学的理念作指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突出生态田园风光,彰显民间文化底蕴,体现规划的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因地制宜规划出了文化新村、生态新村、产业新村、田园新村和别墅新村等五种新村,做到不千人一面现象。如青龙镇二塘村龙狮涧将当地传统的舞龙舞狮、散打武术文化与塑造新风貌有机融合,经过新农村建设后淳朴的民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青龙镇陋口建设点,抓住农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屋后种果种竹种树和爱鸟护树的传统,在规划时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新城镇观路村岭孜上突出田园特色进行规划,已建成38套风格各异的新户型房屋;南安镇新安村瑞香世界建设点规划建有100多套错落有致的花农别墅。
3、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新点的建设。以2006年为例,该县抽派568名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干部组成包乡扶村、扶贫、新农村建设、先进性教育“四位一体”的工作队,每个工作队负责包挂一个行政村、新申报1个建设点。对新增的118个建设点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如南安镇花园村建设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发动、二个推进、三个依托、四个结合”,即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推进一企一村、一村一品;依托城市、依托龙头企业、依托旅游品牌;新村庄规划建设、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乡村旅游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凸显了点上特色,建成后将成为县城的后花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区和乡村旅游的名村,花园村也将变成名符其实的新花园。二是大力推进“三清”、“三改”。把“三改”作为整治村庄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的突破口,按照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引用山泉水、推广无塔单户、多户设备供水等方式改水,各点的水质通过化验均达到安全卫生要求,供水设备选用正规厂家的产品,供水水管都选用pvc-u合格管材,2006年完成了改水4497户;大力实施“三格式”改厕、鼓励建环保型沼气池,同时拆除老式厕所,已完成改厕4185户;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平整、回填进村、进组、进户的道路,对具备改路条件的,硬化通村组主干道97公里,通户便道15公里,全县水泥路通村率达88.6%。同时还在各建设点实施人畜分离,对人、畜、禽混居的建设点,先在村落两旁或后面择地规划建设禽畜养殖区和柴草堆放区,再整体拆除村庄内的低矮破旧的猪牛栏和鸡鸭圈,从根本上杜绝猪牛栏坐落在村庄里面、鸡鸭乱跑、柴草乱堆等脏乱差现象。如新城镇樟树下鸭婆垅建设点、青龙镇青蓝建设点注重功能分区,较好地进行了居住区、圈养区及杂物房,使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同时,通过采取轮流值日、聘请农村低保人员为保洁员、安排专人负责和垃圾归池、归园、归田、归栏、归山、归袋等有效形式,建立健全了卫生评比、卫生保洁、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组织农民经常性开展“三清”,达到“三无”(无杂草丛生、无成片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要求。三是大力推进“空心村” 改造。针对农村存在“一户多宅”、“空心房”多和有的农民有钱无地建房的现状,该县坚持“一户一宅”制,采取“两免五统一”,即减免审批费用、免费提供建房图纸,由理事会统一置换流转老宅基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放线定位、统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办法,扎实推进“空心村”改造。2006年共拆除空心房4445间88905平方米,收回“一户多宅”老宅基地185620平方米,节约土地278.29亩。在建房审批时做到“三不”(不在规划区内不审批、在规划区内不按新户型建设的不审批,在公路两侧不审批建房),全县有25个空心房改造点按新户型建房,已建有687套新户型房屋,有效地改变了过去的“只建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房、不建新貌”的现象。如新城镇观路村岭孜上、桥西村车上,黄龙镇长胜村黄溪坝,吉村镇黄泥塘等一批“空心房”建设点已初具规模。四是巩固提升示范点。围绕做大(范围扩大)、做高(品位质量提高)、做全(社区服务功能齐全),凸现“五新一好”、提升建设品位,对去年建设的80个示范点,围绕执行好规划、增加农民收入、继续“三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