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权威资料]
黑龙江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二)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
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与企业千名研发人员数量的比。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是指参与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项目(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
(一)创新基础。通过研发人员情况、研发机构情况、全员劳动生产率及研发设备条件建设情况等指标,反映企业创新基础条件。
(二)创新投入。通过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产学研合作比率等指标。反映企业自主研发的投入强度,鼓励企业重视创新平台长期建设和投入,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
(三)创新产出。通过专利(版权)、科技成果奖励、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比率、新产品产业化比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科研能力和成本效率,及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水平。
(五)研发团队投入强度
研发团队投入强度是指企业研发人员数与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例,本项指标旨在反映企业自主研发的团队强度。
(六)产学研合作比率
产学研合作比率是指企业投入产学研的研发经费与企业研发经费总额的比例,本项指标旨在反映企业对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程度。
(七)技术新产品产业化比率
技术新产品产业化比率是指企业技术创新形成的新产品产业化数占企业研发项目总数的比例,本项指标旨在反映企业创新成功率。
黑龙江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包括三方面因素,即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我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正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本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确定了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管理等四大方面评价指标,以期对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有一个综合、客观、科学的评价。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探讨

第二, 科学 系统性 原则 。 所选 择 的 评 价指 标既 要具 有 明确 的涵 义 和一致
们 在借 鉴 国外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结 合 我
国 的 实 际 国情 , 对 我 国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的 口径 , 而 且指 标 的选取 要详 细具 体 ;
既 要 有 描 述 性 指 标 又 要 有 评 价 性 指
活 动 的实 证 进 行 不 断深 入 的研 究 , 并 不 断 探 索 符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自主 创 新 评价 体 系 。
现 有 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研 究 成 果 大
关 键要 素 , 从 而选 取科 学合 理 、 符 合 黑 龙 江 省 实 际 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构建 相应 的评 价 体系 势在 必行 。 三、 黑龙江省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评
第三 , 客 观 性 原 则 。要 选 择 客 观 、
多针 对全 国 的企业 ,针 对黑 龙 江省 区 域 中小企 业 的研究 内容较 少 。由 于黑 龙 江 省 区域经 济发 展水 平 和 中小 企 业 自主创 新 能力 评价体 系在整 体上 仍存 在 不完 善 现象 , 因此 , 黑龙 江 省 中小 企
已经 开始 研 究 企业 创 新 的评 估 体 系 , 相 较 之 国外 , 我 国企 业 创 新 理 论 起 步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迅 猛发 展 ,中小 企 业作 为后 起 之秀成 为 国家 经济 发展 中不 可或缺 的 重要 力量 ,黑龙 江 省具 有 特殊 区域特 征 ,区域 中小 企业 自主 创 新 能力 的提 升 已经成 为走 出 我 国宏 观 和 微 观 经济 发 展 瓶 颈 的关 键 因素 。
黑龙江省企业集团人才对策研究

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具有节约交 易成本 的功效 ,就像涂抹在齿轮之间的 润滑剂一样 ,对企业集团营造具 有本地特色的企业文化 、培养和推荐企 业人才都具有巨大 的激励作用。集团要搭建建功立业的平台、搭建 岗位 学技术的平台、搭建参与管理的平台、搭建文体活动的平台、搭建才艺 展示的平台。 ,
事务 的管理协调能力 ,而且应该具有促进企业集 团自主创新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 。 提高集团高管人员的年薪水平 , 将是使企业 内部人才施展才华、 发挥作用 的有效办法 ,年薪 中不仅应该包括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本年 薪 ,而且需要包括激励其创新 的风险年薪 ,以及着 眼于集 团长远发展 的 长期年薪 。 二是地位激励。追求适合于 自己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和 良好声誉是企 业经营者和科研人员满足 自己成就和实现 自身价值 的需要 ,技能型和知 识型员工是企业集 团中具有强烈成就感和事业心的人,他们对于声望 、 荣誉 以及提升专业领域和学术地位有着强烈的精神追求 。可 以借鉴宝洁
公司那样以人 为本 ,为集团科研人员设计完善的培训计划 、提供 自由的
工作空间和优越的培训计划。 三是文化激励 。文化是一种 观念 ,作用于人的内心深处 ,决定着人
专业培训 , 建设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 ,用于开展科技攻关 的技 术人才队伍 , 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研究与开发专家 ; 建立开放 、流动 、竞争和协作 的人才培养 、使用和激励制度 ,营造用好 人才 、吸引人才 的良好政策环境 。在企业科研机构中建立公开招聘和解
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 E c o n o mi c& Ma n a g e m e n t C o l l e g e ,H L J B A Y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D a n a )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i n H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WU Xi a o h u a.B I AN J i l a n
l a r g e a n d me d i u m— — s i z e d i n d u s t r i a l e n t e r p is r e s h a v e l o w i n p u t a n d o u t p u t e ic f i e n c y b e c a u s e o f p u r e t e c h n i c a l i n e ic f i e n c y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DE A’ S mo d e 1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l a r g e a n d me d i u m —s i z e d i n d u s t ia r l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
2 0 l 4年第 4期
S c i e n c e a f 1 d T
m 。 t R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4 . 0 4 . 0 1 3
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探讨

终会选择离开企业从而寻求更大的发展。黑龙江省创新 型企业以传统制造业、 制药业为主 ,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国 企业缺乏这方面的考虑 , 使得人力资本对未来缺乏信心 ,
2 提取; % 当年利 润增 长额 在 10 00万元 以上 的 , 超过 10 00
少精神激励等方面。 创新型企业有别于其他 企业 , 其激励机制也应是多角度 、 多层 面和 多阶段 的。 通过从组织层面和创新型企
业生命周期两个角度 , 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 并将两者融合为 多层次、 多阶段 的人 力资本激励机 制时 , 应以生命周期角度的
激 励机 制 作 为 重 点。
力资本的基本薪酬缺乏竞争力 。与京津沪等直辖市和沿 海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的薪酬
水 平较低 ,就是在 黑吉 辽三省 之 间 比较也 是低 于辽 宁省 薪 酬水 平 。截 至 20 年 3 , 07 月 根计算得出各省上市公司高 级管理人员的平均年薪水平 ,其中黑龙江省 的平均薪酬 仅为 734 99 A元 , 只比新疆 、 吉林 、 重庆和青海的平均薪酬
用 。黑龙江省 实际 实施 中的风 险报 酬 即年薪 制 中的绩 效
生涯 的规划 , 国部 分大 型创新 型企 业 , 我 已经 意识 到如果 年薪计算方法为 : 当年利润增长额在 50 0 万元( 50万 企业没 有健 全的培 训计 划和 职业 规划会 挫伤 创新 型人 力 含 0 元) 的 ; 利润增 长额 的 3 取 ; 以下 按 %提 当年利 润增 长额 在 资本 的创新 热情 , 同时会对 创新 型企 业渐 渐失去 信心 , 最
【 词】 创新 型企业 ; 力资本 ; 关键 人 激励机制 ; 企业生命周期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26•【字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我省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改革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为关键,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分类评价,充分发挥“三评”的导向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科技评价体系,为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龙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尊重规律。
遵循科技人才发展和科研规律,科学设立评价目标、指标、方法,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追求卓越。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和精简“三评”工作,简化优化流程,为科研人员和机构松绑减负,并形成长效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我省“三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找准突破口,更加注重质量、贡献、绩效,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招硬招,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实效性。
——坚持分类评价。
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以同行评议为主;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为主。
2023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

1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形式有()。
A理论考试形式和操作考试形式B统一组织形式和非统一组织形式(含智能化考试)C理论考试形式、操作考试形式、综合评审形式D统一组织形式和操作考试形式答案:B2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是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
A根本B依据C基础D原则答案:B3职业定义收录在职业技能标准中下列哪个项目之下()A职业概况B基本要求C工作要求D权重表答案:A4考评人员在执行考评任务时,应做到()的回避制度。
A亲属、熟人B亲属、朋友和师生、师徒C领导、朋友者D熟人和领导答案:B5职业技能鉴定属于()考试。
A标准参照性B常模参照C技能D理论答案:A6《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A技术B操作C技能D能力答案:C7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共设置有()个竞赛项目。
A56B54C57D45答案:A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了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改革。
A2018.02B2017.02C2018.05D2017.05答案:A9工人考核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产物,由工人考核委员会组织,对象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依据《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岗位规范》,工人()过渡到初级、中级、高级考核以及技师、高级技师。
A五级制B三级制C八级制D十级制答案:C10《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有机衔接。
A1+X考核B专项职业能力考核C单项技能考试D职业能力测评答案:B11()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分布。
A1958年B1992年C1999年D2010年答案:C12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社会化考评综合评审中,革新创造能力主要是评审申报者近三年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设备维修改造和工艺改革中的能力和表现,评审中分四档评分标准,其中成果较显著,有2项以上小发明小创造的,评审标准分值为()分。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近年来,技能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共同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企业的技能人才提供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研究。
一、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现状当前,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存在多个问题。
首先,企业中各个级别人员的评价标准不一致,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其次,评价方式单一,多采用文化水平和工龄等基本信息进行评价,难以客观准确地体现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贡献。
最后,评价结果缺乏有效的应用,评价结果很少被用于鼓励和激励技能人才。
二、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途径为了解决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建立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级别和不同领域的技能人才,建立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深入挖掘和研究从事该领域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特长,量化评价指标,形成量化的评价体系。
这样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企业技能人才的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技能水平测试、技能赛事选拔以及技能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全面展现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贡献。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评价结果得到应用。
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公正公平,鼓励技术工人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如提高薪酬、奖励和晋升等。
这样能够激发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总结当前,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研究也日渐受到关注。
建立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当前解决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中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要求

三、评价形式
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会议评价,必要时可现场考察或企业答辩。
四、专家要求
第三方机构根据申报企业的行业领域,从专家库随机抽选专家,专家主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协会学会、重 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其中技术专家应具有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级职称,数量不少于7人,原则上为单数,同 一
单位技术专家不得超过2人;财务专家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数量根据审核工作量确定。所有专 家应主动履行回避原则,不得与申报单位有聘用、技术入股、技术顾问等经济利害关系。
五、评价要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六、评价意见
(一)第三方机构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泄露评价信息,并引导专家严格遵守评价工作纪律,营造 公平公正的评价氛围。
(二)专家根据申报条件及评价要点,综合申报企业的行业领域及规模等择优推荐,讨论形成明确的结论性意 见。专家评价结束后,第三方机构在充分尊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评价报告提交省工信厅,并妥善留存相关材料 。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要求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要求
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包括第三方机构的基本条件、确定第三方机构、评价形式、专家要求、评价要点、评 价意见等内容。
一、第三方机构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社会信用良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要的专职人员和设 施条件;
(二)在科技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社会影响力,熟悉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情况以及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 动态、相关政策法规;
(三)建立了专家库,制定了规范的评价制度,有较强的风险控制和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 。
二、确定第三方机构
省工信厅综合第三方机构资质、内部管理制度、承担同类项目工作经验、整体工作方案、专家库情况、报价等 择优确定承接单位,并签订委托协议。仅适用于按规定可不采取政府招标程序的委托事项。
黑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评价及对策建议

第10卷第19期2019年10月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SCIENCEVol 10Oct 2019黑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评价及对策建议芦春凡(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ꎬ哈尔滨150026)摘要:近年来ꎬ黑龙江省加大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ꎬ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扶持和引进的相关政策ꎬ为我省科技人才强省战略提供支撑ꎬ激励了科技人才的发展ꎮ然而ꎬ我省科技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ꎬ为此ꎬ从优化人才流动结构㊁提高人才引进的待遇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的质量㊁加大科技人才绩效评估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ꎮ关键词:黑龙江省ꎻ科技人才ꎻ政策ꎻ评价ꎻ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C96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8646(2019)19-0148-02Policyeval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inHeilongjiangProvinceLUChun ̄fan(Heilongji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ꎬHarbin150026ꎬ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ꎬHeilongjiangProvincehasstrengthenedthetrainingandintroduc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ꎬissuedaseriesofpoliciestosupportandintroduc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ꎬprovidedsupportforstrategyofstrengtheningtheprovince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ꎬandstimulatedthedevelopment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 Howeverꎬ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tobeimprovedintheprocessofformulationandimplement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policyinHeilongjiang Thereforeꎬ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fromtheaspectsofoptimizingthestructureoftalentflowꎬimprovingthetreatmentoftalentintroductionꎬcontinuouslyimprovingthequalityoftalentpolicyꎬandincreasing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talentsKeywords:HeilongjiangProvinceꎻScienceandtechnologytalentsꎻPolicyꎻEvaluationꎻCountermeasuresandsugges ̄tions收稿日期:2019-08-121㊀政策制定与落实2012年2月ꎬ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㊁黑龙江省教育厅㊁黑龙江省财政厅等联合印发«黑龙江省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若干意见»以及«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的若干意见»两个政策后ꎬ为保障落实政策的顺利推进ꎬ做好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ꎬ省科学技术厅迅速形成了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组ꎬ将我省科技人才的管理与培育㊁使用纳入工作计划ꎬ为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快速成长提供制度保障ꎮ2012年5月ꎬ我省颁布了«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意见»ꎬ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并实施产业化ꎬ积极鼓励省内企业与大学㊁科研院所加大合作ꎬ对于通过政府搭台并成功对接的重点项目ꎬ给予20%的项目投资额以及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或贴息政策支持ꎮ2015年3月ꎬ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ꎬ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ꎬ从关于激发人才活力㊁奖励人才贡献㊁支持人才创业㊁培育人才体系㊁促进人才流动㊁营造人才环境六大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分工部门ꎮ2016年7月ꎬ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ꎮ为保障«意见»的顺利实施ꎬ我省相关部门立即形成工作小组ꎬ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ꎬ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度ꎬ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ꎮ2017年8月ꎬ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龙江科技英才 特殊支持 计划实施办法(暂行)»ꎮ为保障龙江科技英才工作的顺利进行ꎬ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ꎬ省科技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评审细则ꎬ并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ꎬ从而保障评审工作的顺利实施ꎮ2019年2月ꎬ我省发布了«黑龙江省 头雁 行动方案»ꎮ 头雁 行动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人才战略部署ꎬ其目的是让优秀的㊁有才华的人才留在黑龙江ꎬ工作在黑龙江ꎬ成长在黑龙江ꎬ更好地为龙江创新发展㊁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力支撑ꎮ为此ꎬ我省将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ꎬ充分赋予领头人财务自主权ꎬ团队的841支持经费最高为5000万元ꎬ科研启动资金为1000万元ꎮ年薪为100万元ꎬ解决配偶工作㊁子女入学问题ꎬ并给予购房优惠ꎮ2㊀政策成效与影响一是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ꎮ黑龙江省大力培育科研创新团队ꎬ大力发展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ꎬ鼓励和扶持科技人才留在龙江ꎬ扎根龙江ꎬ服务我省经济发展ꎮ截至2019年3月ꎬ我省共扶持研究团队10个ꎬ支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总数达150项ꎬ支持杰出青年项目20项ꎮ有限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出国学习㊁交流ꎬ组织出国培训计划项目20项ꎮ二是在培育科技人才方面ꎮ我省积极落实 头雁 项目ꎬ充分发挥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ꎬ努力做好固巢留凤并且筑巢引凤ꎮ截至2018年11月ꎬ首批入选的共58位 龙江科技英才 ꎬ三年来共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4项ꎬ主营收入额503亿元ꎬ服务收入达2 1亿元ꎬ实现利税25亿元ꎬ为我省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人才支撑和先锋模范带动作用ꎮ2019年ꎬ我省将继续实施 龙江科技英才 计划ꎬ继续评选㊁培育㊁扶持科技创业人才㊁青年拔尖人才㊁科技创新人才60名ꎮ三是在科技人才引进方面ꎮ我省不断建立发展人才引进基地和平台ꎬ依托国外专家专业人才引进计划ꎬ不断引入一批高水平的有利于我省科技人才紧缺项目的创新型人才ꎮ同时ꎬ我省还专门开辟了一条高端人才引进的 绿色通道 ꎬ做好国外高端人才引进的一站式服务ꎬ为国外高端人才来我省发挥科技引领带动作用提供便捷和高效服务ꎮ2019年ꎬ我省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1000人ꎬ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人ꎬ建成1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ꎬ改善人才发展环境ꎬ实施重点人才项目ꎮ3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ꎬ但从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效果看ꎬ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ꎮ一是人才外流现象依然严重ꎮ目前ꎬ我省各类人才总量严重不足ꎬ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等高级人才在中小企业中流失严重ꎮ呈现出省内人才向省外发达地区流出的状态ꎬ且人才队伍流失年轻化ꎮ专业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我省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ꎮ二是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ꎮ我省历来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ꎬ近十年来ꎬ我省人才的引进工作主要集中于教育㊁农业等基础自然领域ꎬ对目前我省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不够ꎮ我省人才的引进工作由于资金所限ꎬ相较于发达省份仍有明显不足ꎬ人才引进政策㊁机制㊁后续配套服务较为落后ꎬ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层次人才的流入ꎬ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的不足也影响了我省创新发展的速度ꎮ三是对人才引进后的服务有待加强ꎮ我省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后ꎬ往往对其后续的扶持和资金支持不足ꎮ尤其一些海外归来人才ꎬ因受到不同国家研究和管理制度以及科研文化差异的影响ꎬ对我省科研项目的申报㊁课题经费的使用㊁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不适应的现象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价值的发挥ꎮ四是科技政策评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ꎮ根据目前我省科研人才的使用情况来看ꎬ我省在科研人才的使用反馈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ꎮ目前我省的很多地区都很重视科研政策的出台和制定ꎬ然而后续的人才使用效果和评估工作并未跟上ꎬ对于人才的使用和后续评估工作执行效果不好ꎮ4㊀对策建议第一ꎬ优化人才流动结构ꎮ针对目前我省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ꎬ必须抓住关键问题ꎬ不断固本培元ꎬ想办法抑制人才的外流ꎬ并争取做到人才的回流ꎬ达到人才流动的平衡ꎮ打造和巩固一批一流研发平台ꎬ让人才有用武之地ꎬ靠事业留人ꎬ稳定核心平台和核心团队这个 四梁八柱 ꎮ发挥好领军人物的关键少数作用ꎬ借助自然科学基金㊁重大科技攻关㊁重点研发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ꎬ以重点实验室㊁工程中心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依托ꎬ留好用好人才ꎮ第二ꎬ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ꎮ目前我省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和保障还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比较ꎬ但我省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培育措施ꎬ给人才来我省发展及成长提供了愈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ꎮ未来ꎬ我省在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上应进一步加大在科研经费㊁项目资金㊁购房政策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力度ꎬ为人才来我省发展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条件和空间ꎬ吸引和留住人才共同致力于振兴龙江经济发展ꎮ第三ꎬ不断完善人才政策的质量ꎮ人才政策的制定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前提和保障ꎮ为此ꎬ我省在未来制定人才政策时ꎬ要充分考虑我省的用人实际ꎬ将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ꎬ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政策的适用度ꎬ并充分借鉴发达省份和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ꎬ不断拓宽人才政策的参与主体ꎬ为不同层次人才服务龙江提供更多制度保障ꎮ第四ꎬ加强科技人才绩效评估工作ꎮ目前ꎬ我省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较为重视ꎬ对人才引进后的执行效果评估不足ꎮ未来ꎬ我省应加强人才引进后的绩效评估工作ꎬ将人才的管理㊁使用和评估工作有机结合ꎬ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ꎬ并形成人才的培育和后期成效的评估及汇报机制ꎬ为我省更好地使用人才㊁培育人才和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ꎮ941。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重点技工院校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重点技工院校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04.07•【字号】黑人社函[2011]185号•【施行日期】2011.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重点技工院校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黑人社函[2011]185号)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重点技工学校标准的通知》(黑人社办[2011]10号),为进一步做好我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资格申请参加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必须具备技工学校资格。
二、评估程序(一)申报学校按照《黑龙江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细则(评估表)》(附表1)的评分标准进行自评,填写评估表,并将申请报告、《省重点技工学校申报表》和评估表等材料上报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申报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达到标准学校的有关申报材料报送省人社厅。
申报材料包括:1、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推荐函(综合评估意见);2、学校申请报告和《省重点技工学校申报表》;3、申报学校填写的《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细则(评估表)》;4、有关部门对学校规模、编制、领导班子和经费来源的批复;5、技工学校认定复印件;6、《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汇总表》。
(三)省厅将组织省级督导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评估。
1、省专家组评估报告(附专家名单、投票及签名);2、学校针对省专家组评估意见的整改方案。
(四)省厅将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拟定省重点技工学校名单。
(五)拟定的省重点技工学校经社会公示无异议,确定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权威资料]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02f785376baf1ffd4fad8e.png)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权威资料]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摘要:职业技能鉴定作为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方式,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评价和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现行的评价模式也存在无法满足企业岗位和人才发展需求的问题。
在黑龙江省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是解决当前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瓶颈,适应新形势企业发展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C916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6)06-0105-02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的主体,技能人才评价必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
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探索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成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改革任务。
一、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现状近年来,黑龙江省企业人才评价有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主要有两种模式:由各级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为主导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和部分大中型企业自行探索建立的评价模式。
(一)职业技能鉴定模式1.评价体系。
我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省、市各级人社部门、鉴定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我省现有社会化鉴定所(站)50余家,分设在各地区、学校及大型企业,各地均设有专门负责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机构。
目前,我省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的考评、管理、督导人员队伍,基本上建成了一套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管理有序、覆盖全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2.评价模式。
目前,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社会化鉴定模式。
依托设于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企业内职工开展初、中、高级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技师、高级技师增加论文评审。
管理学黑龙江省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管理学黑龙江省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而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资源基地,其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黑龙江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为地方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
黑龙江省企业应积极培育一种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
首先,建立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具有创新贡献的员工,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
其次,鼓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开展跨部门、跨岗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碰撞。
同时,管理层要树立开放的思维方式,积极倾听并采纳员工的创新意见和建议。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在黑龙江省,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体系。
首先,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另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和商标,提升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市场导向的创新市场导向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
黑龙江省企业要紧紧抓住市场机遇,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首先,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
同时,建立健全的市场反馈机制,不断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要加强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
四、完善创新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黑龙江省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创新管理体系,确保创新能力的有效运作。
首先,要建立创新项目管理流程,并配备专业的创新管理团队,负责创新项目的策划、执行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创新成果的管理和运用,合理规划知识产权的布局,确保创新成果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领域和产业的示范 应用。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激发科 研人员积极性。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科技中介 服务机构。
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未来
06
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核心
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 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 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 的核心动力,加大投入,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
黑龙江省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 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关 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将不断完善创新创业 政策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吸 引更多人才和企业来黑龙江创 新创业。
黑龙江省将紧跟全球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趋势,加速推进数 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互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 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经济增 长点。
展望与建议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
05
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
提高政府对技术创新 的投入力度,确保科 技经费的稳定增长。
税收优惠政策
对高新技术企业、创 新型企业给予税收减 免、抵扣等优惠政策 。
金融支持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 系,为创新型企业提 供贷款、担保等多元 化融资支持。
法律法规保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 管理,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为技术创新提 供法律保障。
技术创新活动特点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2年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和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2年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黑人社函[2012]92号【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日期】2012.03.08【实施日期】2012.03.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2年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黑人社函[2012]92号)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省直技工院校:为加强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指导和推动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工作,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中就培函[2011]151号),省厅将组织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选拔活动。
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评人员范围及参评作品类型(一)参评人员范围各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均可参加。
每人每类作品限报一篇。
(二)参评作品类型参评作品要求突出职业培训技能教学特色,重点反映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手段一体化、组织教学项目化、培养能力综合化、技能考核过程化等最新研究及实践成果。
2012年教研成果评选类型确定为:教案、课件、论文、课题四类。
教案和课件类统一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组。
公共课为A组,专业课为B组。
专业课含:机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烹饪与宾馆服务、服装纺织、汽修汽驾、家电维修、建筑、营销、文秘、商务与贸易、美容美发、其它类。
为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参评的教案和课件类作品建议以专业课为主。
论文和课题类的选题要围绕国家对技。
论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论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的开发与管理本文从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的层面,详细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模式。
关键词:高级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具备一定的高级技能人才基础,但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面前,高级技能人才却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要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龙江制造”在我国的份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建设高水平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同时,探索和研究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模式,建设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级技能人才队伍。
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意义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熟练掌握了当代较高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主要包括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
高级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需要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高技术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将大量富余劳动力转变成高素质人力的资源,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挑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多方面的,蕴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
只有动员多方面创新人才广泛参与,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创新活动,并能充分运用创新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
高级技能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知识创新成果和高端产品如果没有高级技能人才的参与操作,只能停留在图纸和样品阶段,无法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黑龙江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黑龙江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说明技术新产品产业化比率是指企业技术创新形成的新产品产业化数占企业研发项目总数的比例,本项指标旨在反映企业创新成功率。
下面是三个励志小故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你可以哭泣,但不要忘了奔跑2012年,我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启了北漂生涯。
彼时,天气阴沉,不知何时会掉下雨滴,就像我未知的前方一样,让人担忧。
去北京的决定是突然而果决的,我在宿舍纠结了一天,然后在太阳逃离窗口的时候打电话告诉父母,我要到首都闯一闯。
消息发出去之后,并没有预料之中的强烈反对,父亲只给我回了一个字:好。
就这样看似毫无忧虑的我,欣喜地踏上了北上的路。
有些事情只有真正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才会迎来恐惧。
当我踏上北上的列车时,才惊觉对于北京,除了天安门、央视大楼这些着名建筑,我知之甚少。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可于我而言,这句话并不适用,因为在坐上火车那一刻,我就开始对未来胆战心惊,毫无底气。
火车开动之后,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而紧张,甚至一度心生退意。
人类果然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看似无畏的勇气背后不知藏下了多少怯懦和犹豫。
旁座的姐姐见我一人,开始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
几分钟后,我们竟如同许久未见的好友一般,开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我说出了自己的恐惧与未见,期冀从她那里得到些许安慰和鼓励。
出乎意料地,她并没有说一些心灵鸡汤般的哲理语句,反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印象深刻,每次想起便会荷尔蒙再度升高的故事,一个她自己的故事。
那是一段并不愉快的经历,整段经历是蜿蜒前行的。
高考中,她因为做错了三道大题,成为家里的罪人。
朋友极尽嘲笑,亲戚们也开始暴露自己毒舌的属性,父母当时并没有过多指责,因为他们正在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为了祖母的遗产争得死去活来。
那被人类歌颂的血缘、亲情,在所有的利益面前瞬间分崩离析。
那时的她,像极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或是为了远离当时一片狼藉的场面,家境拮据的她,怀着可能被众叛亲离的勇气,报考了一个三本院校。
创新企业职称评审机制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环境

创新企业职称评审机制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环境
孙喜新
【期刊名称】《企业研究》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营造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建立公平竞争、择优选用的竞争机制,使大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笔者认为,企业必须创新职称评审机制,加快选拔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营造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孙喜新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建立有效机制营造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 [J], 康会玲
2.营造氛围完善机制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在《构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上的讲话(摘要) [J], 黄顺
3.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论学习贯彻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J],
4.创新企业职称评审机制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环境 [J], 孙喜新
5.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论学习贯彻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J], 本刊评论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财政厅等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人才流动【发文字号】黑人社规[2017]27号【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总工会【发布日期】2017.10.20【实施日期】2017.10.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总工会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的通知(黑人社规[2017]27号)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财政局、工信委(局)、总工会,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省直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2016〕56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黑发〔2016〕20号),充分发挥首席技师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将《黑龙江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总工会2017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培养技艺精湛、素质过硬、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引领带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为龙江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黑龙江省首席技师(以下简称首席技师),是指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工作业绩突出,在全省本行业企业、相关领域中影响带动作用大、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经选拔认定的优秀高技能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权威资料] 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摘要:职业技能鉴定作为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方式,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评价和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现行的评价模式也存在无法满足企业岗位和人才发展需求的问题。
在黑龙江省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是解决当前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瓶颈,适应新形势企业发展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C916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6)06-0105-02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的主体,技能人才评价必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
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探索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成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改革任务。
一、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现状近年来,黑龙江省企业人才评价有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主要有两种模式:由各级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为主导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和部分大中型企业自行探索建立的评价模式。
(一)职业技能鉴定模式1.评价体系。
我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省、市各级人社部门、鉴定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我省现有社会化鉴定所(站)50余家,分设在各地区、学校及大型企业,各地均设有专门负责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机构。
目前,我省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的考评、管理、督导人员队伍,基本上建成了一套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管理有序、覆盖全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2.评价模式。
目前,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社会化鉴定模式。
依托设于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企业内职工开展初、中、高级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技师、高级技师增加论文评审。
有鉴定意愿的职工如所在企业没有鉴定机构,由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根据所鉴定职业(工种)推荐到有鉴定许可的鉴定机构进行社会化考评。
二是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模式。
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部分职业(工种)理论和实操统一考试,按照国家人社部“五统一”要求,即统一鉴定所(站)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质、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核发,实现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规范化、规模化。
三是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拓宽技能人才评价渠道。
省人社厅、教育厅、商务厅、交通厅、总工会、团省委等部门每年举办各类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对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选手,省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放宽破格晋升条件和名额限制,通过大赛,为企业破格选拔优秀技能人才。
(二)企业自行建立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近年来,省内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根据企业管理实际,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以外,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探索建立企业技能人才新评价模式。
如:哈电集团锅炉厂有限公司,在国家职业资格基础上实施“九级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办法,由企业对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人员进行推荐初审,合格人员参加省人社部门组织的考评;哈电机有限公司制定了《技术工人实施等级管理暂性规定》《技术工人等级培训、评聘实施细则》,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自行命题组织理论及实操技能考试,考试合格人员颁发技术等级证书,晋升技师、高级技师的与公司签订聘约并颁发聘书。
具备自行建立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企业,需要具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的硬件设施及专业的人才队伍,这使得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建立并组织实施。
二、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我省现行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已不适应我省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呈现机械化、单一化的状态。
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在职业技能鉴定参与率方面,企业鉴定机构的参与度明显偏低,仅占全省鉴定总量的11.9%,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层次上看,企业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比例仅为2%,可见,职业技能鉴定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促进作用已不尽明显。
(一)职业技能鉴定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基于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评价基础依据。
但随着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各职业(工种)技术水平的要求更加宽泛,加之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的国家题库更新周期较长,使得国家职业标准的通用性难以满足企业岗位实际要求。
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评价模式,重在对结果进行评价,仅靠一次考核来确定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往往出现“能考不能干”的现象,评价结果无法真正体现技能人才实际工作能力及技术水平。
部分人员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进入企业任职不能直接上岗,需要企业进行上岗培训,直接增加了企业培训成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和质疑。
(二)企业自行建立的评价模式存在局限性鉴于职业技能鉴定模式的局限性,部分大企业自行建立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对人才评价的需要,但评价工作缺乏政策依据,无法与国家、省政府关于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激励措施相衔接,而且评价结果缺乏社会流动性,不能全方位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
三、黑龙江省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重要意义(一)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是落实人才强省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解决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与企业需求的矛盾,就要按人才以用为本的规律,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推动技能人才成长发展。
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将技能人才使用、评价、待遇、激励相结合,为企业职工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的干事平台,最大限度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提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力,为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二)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是推进职业资格改革、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措施目前,由于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局限性,使得职业资格证书开始受到企业的质疑。
在全省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在科学、客观选拔企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让职业资格证书根植于企业,真正发挥职业资格证书的正能量,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选拔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四、国家及黑龙江省有关政策及其他省市推进情况(一)国家及黑龙江省相关政策措施国家2008年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方式、坚持重业绩导向、注重在实践中评价人才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组织原则、方法程序等具体内容,逐步确立了以企业自主评价为主要模式的新型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二)其他省市相关工作开展情况2012年浙江省开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试点,并于2014年出台了《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办法》;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出台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管理办法》,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在全省范围铺开。
据相关报道显示,浙江、江苏等地自主评价工作成果显著,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通过率明显低于社会化鉴定通过率,说明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质量没有缩水,“企业人才评价,企业自己说了算”的模式符合企业发展实际,企业自己用人自己把关,评价过程客观、科学、公正透明,提高了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五、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基本模式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充分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在深入部分中省直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笔者从评价内容、组织实施和质量保证三方面构建了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基本模式。
(一)评价内容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分为参评资格认定、工作业绩评定、职业能力考核、职业道德评价和理论知识考试五个模块。
其中:参评资格认定模块由企业对参评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并按照相关政策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破格和越级参评人员;工作业绩评定主要考核参评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业绩和表现;职业能力考核针对企业具体岗位技能特点,考核参评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职业道德评价模块主要考核技能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岗位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理论知识考试主要考核参评人员本职业(工种)及本岗位相关的必备职业知识。
(二)组织实施参评资格认定模块是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首要环节,通过审查合格人员才能进入职业能力考核及工作业绩评定模块;职业能力考核及工作业绩评定通过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评价和理论知识考试。
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其中任何环节不合格均无法进入下一环节,同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各个模块的权重比例,综合确定考核评价总分。
开展自主评价工作的企业可成立自主评价委员会,评价委员会下设自主评价工作办公室及专家考评组,负责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三)质量保证通过完善企业自律、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机制,建立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质量监督体系。
通过实行严格的企业资格审核备案、建立企业自律机制、加大鉴定考核质量督导力度等多项举措,确保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质量。
六、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政策支持与技术保障(一)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体系有关部门应结合我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际,建立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相关制度,形成符合企业岗位用人实际的自主评价新机制。
制定出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办法或实施方案,明确省内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的原则、企业评价资质认定、评价内容及程序、质量保障机制等内容,为有关部门及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及操作指南。
(二)做好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有关部门应当帮助和指导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计划和方案,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服务。
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标准,积极组织企业开发反映岗位需求,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等技术资源,修订、完善和开发相应题库,为自主评价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三)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健全规章制度,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建立技能人才技能等级津贴制度和技能人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技能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对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或直接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参考文献:[1]洪列平.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2(10):84-86.文档资料:创新黑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完整下载完整阅读全文下载全文阅读免费阅读及下载阅读相关文档:浅析《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的流行模式及启示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伦理的分析融媒体时代媒体管理的“封建主义”特征和变革论《颜氏家训》对现代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启示生本教育理念下减轻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思考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生鲜农产品产业园数字一体化精准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医院门诊管理流程的探讨罗浮山百草油提神醒脑的疗效观察让人物形象更深刻鲜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急救护理与观察体会心理和营养因素对恶性肿瘤康复影响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肠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