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3

合集下载

医古文原文及翻译上工,中工,下工

医古文原文及翻译上工,中工,下工

医古文原文及翻译上工,中工,下工“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虽然说医学是救命的。

但首先,医学是让大家不生病的。

能让人都不生病,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越忙的医生反而是水平最差的。

我们世俗的观点是: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这位医生医术高、口碑好,患者认可。

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这对于国家和社会有利吗?我建议换种方式来发挥医生的作用,可以让每个医生分管一块地方。

若当地病人越治越多的,就要罚他的工资,让他反省,为什么病人越治越多!医生只治不防,越治越忙,这样的医生要他干什么。

相反,病人越治越少的,甚至医生都悠闲了起来,就要奖励他,让其他医生看到努力的方向。

为什么呢?因为上工治未病。

只有病人越来越少,才算是上工。

既然是上工,当然要奖励。

至于他悠闲,那是他的本事。

别的医生不要羡慕,有本事你也去加强预防,让你医疗辖区内的所有人都不生病,既利益了大家,又悠闲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越是上工,越要得奖励;越是下工,越要受惩罚。

本该如此。

今时我们好像弄颠倒了。

至于陷入病人的海洋中,每天只能拼命治病,这是下工。

说明他的水平有限,并且,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的健康。

这样的医生要受惩罚,而且,要令其深刻反省。

人民日报发文称:“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我自己多年临床也深刻地体会到,我明明是一个中医人,明明我更擅长的是“治未病”,可是,我却在治病上忙忙碌碌,一天都不得闲。

行医以来,我每天都在拼命看病。

结果病人却越治越多了。

作为一名中医人,这是我最大的失败。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我的失败,所以,我要重视“治未病”,因为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从2009年开始,不管临床多么忙碌,不管每天临床工作多么辛苦,我总要写几篇关于中医养生防病的文章,在新浪微博里发表,去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

医古文

医古文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圣明之人能预先知道潜在的疾病苗头,能让好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病能治愈,人也能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治病的方法少。

2、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今此儿强死也。

”译文:然而本来是读书人,因医术高明才做了医生这个职业,常常自己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理政,得病很严重,让华佗专门为他诊治。

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愈,经常从事治疗,还能延长寿命。

”华佗长时间远离家室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要暂时回去一下。

”到家以后,用妻子患病来推辞,多次请求拖延假期不返回。

曹操多次写信请他,又令地方政府催发遣送,华佗依仗本领讨厌靠侍奉人食俸禄,还是不起程。

曹操十分恼怒,派人前往调查:如果其妻确实有病,就馈赠小豆四十斛,宽限假期;如果他弄虚作假骗人,就逮捕押送他。

于是华佗被解交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招供认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委实高明,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容饶恕他。

”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难道没有这类小人吗?”于是在狱中处死了华佗。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命。

医古文周易三则原文解读

医古文周易三则原文解读

医古文周易三则原文解读1. 卦辞:《归妹卦》初九“归妹以娣”原文解读归妹卦象征着女性之美和女性的归属,初九“归妹以娣”则是讲述女性回归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变得更加美丽和完美。

“以娣”中的“娣”是古代妇女官职名称,是夫人或后妃中的官方身份,也是妹妹的意思。

因此,这里的“娣”既可以理解为女性成为夫人或后妃,也可以理解为成为姐姐、妹妹或者从一个妹妹转变为另一个妹妹,重新发挥自己的女性本质。

2. 卦辞:《小畜卦》九三“不恒其道,或承之羞”原文解读小畜卦象征着小的增长和积累,九三“不恒其道,或承之羞”则是讲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获得成功,避免在增长过程中遇到烦恼和困难。

“不恒其道”是指不保持良好习惯和正确的行为道路,而“或承之羞”则是指因此而遭受耻辱和损失。

因此,这里的意思是指要保持稳定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避免不必要的困难和烦恼。

3. 卦辞:《兑卦》九五“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原文解读兑卦象征着和合、调和,九五“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则是讲述在和合的氛围下,产生了美好的后代和成果。

在这里,“鸣鹤”被视为祥瑞之兆,象征着好的预兆和好的消息,而“在阴”则是指在阴性的氛围中,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合作,共同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子和之”则是指通过合作实现的成果,并产生了美好的后代。

这里的主题是合作共赢,通过和合的力量创造更好、更美好的未来。

4. 卦辞:《大有卦》上九“见群龙无首,吉”原文解读大有卦象征着大成功、大富贵,上九“见群龙无首,吉”则是讲述在成功后,需要谨慎选择领袖和引导者,才能保持成功不断发展。

“群龙无首”指的是由于领袖缺乏或者抉择失误而导致的群龙无主的状态,这里的“吉”则是指只有诚实、明智、谨慎地选择领袖,才能保持大成功的发展,并获得更加成功的未来。

这里的主题是在大成功后,需要谨慎而明智地选择领袖,才能保持成功的发展。

5. 卦辞:《归妹卦》九二“眇能视,跛能履”原文解读归妹卦象征着女性之美和女性的归属,九二“眇能视,跛能履”则讲述即使处于不利状态下,仍然可以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 背诵部分

医古文  背诵部分

《医古文》背诵部分(简体中文)1.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

在赵者名扁鹊。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秦太医令李酰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2.华佗传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3.《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

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医古文课文重点今译

医古文课文重点今译

课文重点今译1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置医学法度,确立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乡里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这些经书的。

”2.罗遇翁亦甚欢,卽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译文〕罗先生接待丹溪翁也很欢畅,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的医书传授给他,为他陈述并阐发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取决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因为那是不正确的。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

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文〕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

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

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2扁鹊传1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以….为奇),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 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宾语前置:怪何?)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来往了十多年后,长桑君才叫去扁鹊私下坐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固。

”居二日半,简子寤。

翻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

疾病表现在人的表体,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确诊的根据一定很多,不能一一详尽。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游学徐士,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去往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啦。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医古文——精选推荐

医古文——精选推荐

医古⽂⼀、翻译题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之⾔纷然殽乱。

⾄秦患之,乃燔灭⽂章,以愚黔⾸。

2、医经者,原⼈⾎脉、经落、⾻髓、阴阳、表⾥,以起百病之本,死⽣之分,⽽⽤度箴⽯汤⽕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3、经⽅者,本草⽯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感之宜,辩五苦六⾟,致⽔⽕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4、传⽈:“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有节,则和平寿考。

及迷者弗顾,以⽣疾⽽殒性命。

5、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悴其内。

⽪之不存,⽑将安附焉?6、厥⾝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彼何荣势之云哉?7、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省病问疾,务在⼝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8、蛰⽳栖巢,感物之情盖寡;范⾦揉⽊,逐欲之道⽅滋。

⽽五味或爽,时昧⽢⾟之节;六⽓斯沴,易愆寒燠之宜。

9、⼤庇苍⽣,普济黔⾸。

功侔造化,恩迈财成。

⽇⽤不知,于今是赖。

10、梁陶宏景雅好摄⽣,研精药术。

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

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

11、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岁终稽考⽽制其⾷,⼗全为上,失四下之。

12、然⽽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所略者或深。

讨简则功倍⼒烦,取捨则论⽢忌苦。

永⾔笔削,未暇⼫之。

13各擅风流,递相⽭盾。

或篇⽬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玅,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14、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15、咸⽇新其⽤,⼤济蒸⼈,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16、冰弱龄慕道,夙好养⽣,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世本纰缪,篇⽬重叠,前后不伦,⽂义悬隔,施⾏不易,披会亦难。

岁⽉既淹,袭以成弊。

17、庶厥昭彰圣旨,敷畅⽞⾔,有如列宿⾼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医古文课后答案[3篇]

医古文课后答案[3篇]

医古文课后答案[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医古文课后答案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

为曹公所怒。

荀文若请曰。

佗术实工。

人命系焉。

宜议能以宥①。

曹公曰。

忧天下无此鼠辈邪②。

遂考竟佗。

至仓舒病且③死。

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

嗟乎。

以操之明略见几。

然犹轻杀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犹不能返其恚。

执柄者之恚。

真可畏诸。

亦可慎诸。

原④夫史氏之书于册也。

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

纳贤者之谕⑤。

而惩暴者之轻杀。

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

后之惑者。

复用是为口实⑥。

悲哉。

夫贤能不能无过。

苟置之理矣。

或必有宽之之请。

彼壬人⑦皆曰。

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

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

彼壬人皆曰。

譬彼死矣。

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

方痛生之不可再⑧也。

可不谓大哀乎。

【加点号的词语】:工:高明。

①宥:宽舒。

②邪:同“耶”,语气助词,吗。

③且:副词,将要。

生:试活命。

④原:推究的本意。

⑤谕:劝戒;告诫。

轻:轻率。

⑥口实:借口;凭据。

苟:如果。

⑦壬人:奸佞之人。

曾:竟然。

⑧再:重复,第二次。

【加横线的句子】:唉!以曹操的聪明大略、能够洞察入微的才干,尚且如此轻率地杀戮能士;以荀彧(文若)的智慧、地位和声望,又用实在的道理进行规劝,尚且不能使曹操的愤怒有所缓和而宽恕华佗,那么执掌大权之人的愤怒,就真的是令人畏惧啊!也是令人必须慎重对待的啊!《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

學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臘。

遂直以爲古書不宜於今,厭而棄之,相率以爲《局方》之學。

閒有讀者,又以濟其方技,漫不之省。

醫道隱晦,職此之由。

可歎也!震亨三十歲時,因母之患脾疼,衆工束手,由是有志於醫。

遂取素問讀之,三年似有所得。

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藥而安。

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伯考之瞀悶,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積痰,一皆歿於藥之誤也。

心膽摧裂,痛不可追,然猶慮學之未明。

中医学专业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医古文习题集三

中医学专业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医古文习题集三

中医学专业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医古文习题集三2012-01-27 13:00:26 来源:37度医学网作者:评论:0点击:398一、单项选择题1、在“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中,“翌日”的意义是()A、前日B、昨日C、今日D、次日E、过了几日【答案】(D)2、“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A、自谦B、自卑C、佩服D、敬意E、赞赏【答案】(D)3、在“其家咸以为怪,然以为系铃解铃,姑听之”中,“系铃解铃”比喻()A、自找麻烦B、自作主张C、自以为是D、自讨苦吃E、谁做的事有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答案】(E)4、在“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以深,噬脐无及”中,“噬脐”比喻()A、痛恨不已B、忧郁不快C、怒气冲天D、惶恐不安E、后悔不及【答案】(E)5、在“不肖体素丰,多火善渴”中,“善”的意义是()A、好B、爱C、易D、多E、耐【答案】(D)6、在“据此,则凭脉决症,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比喻()A、徒有虚名B、偶然成功C、应验迅速D、反应迟钝E、声音相应【答案】(C)7、以下哪个不含有“百姓”义()A、二竖B、蒸人C、含灵D、苍生E、黔首【答案】(A)8、以下哪一个不能表示“时间长久”义()A、尚B、淹C、曾D、久E、邈【答案】(C)9、“跋前踬后”比喻()A、顾此失彼B、前后矛盾C、本末倒置D、进退两难E、反复思考【答案】(D)10、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A、已B、起C、閒D、甦E、差【答案】(D)11、“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典出()A、《周易》B、《论语》C、《孟子》D、《史记》E、《老子》【答案】(A)二、实词活用题1、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余,饮余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客:【答案】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日(过视余):【答案】名词作状语,每天。

2、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肩舆:【答案】名词活用作动词,乘轿。

3、窃讶其心精已夺,草枯当死。

医古文

医古文

一、翻译题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4、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

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

5、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6、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7、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8、蛰穴栖巢,感物之情盖寡;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

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六气斯沴,易愆寒燠之宜。

9、大庇苍生,普济黔首。

功侔造化,恩迈财成。

日用不知,于今是赖。

10、梁陶宏景雅好摄生,研精药术。

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

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

11、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岁终稽考而制其食,十全为上,失四下之。

12、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

讨简则功倍力烦,取捨则论甘忌苦。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13各擅风流,递相矛盾。

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玅,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14、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15、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16、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17、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完整word版,医古文阅读

完整word版,医古文阅读
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阅读题
1.标点
顷,余之旧契②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特以问余。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余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者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于是。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与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热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宜寒而行之。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
三、扁鹊传
阅读
1.标点:
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入言郑毉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毉者曰苗父,苗父之为毉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毉者曰俞跗,俞跗之为毉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跗。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汉·刘向《说苑·辨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20秋医古文Z平时作业3【标准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20秋医古文Z平时作业3【标准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医古文Z》平时作业3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0道试题,共100分)1.在“至于遁天倍情,悬解先觉”中,“倍”之义为:A.倍数B.违背C.敬佩D.回避E.失去答案:B2.在“治家刑国,由近兼远”中,“刑”之义为:A.杀头B.用刑C.刑罚D.治理E.统帅答案:D3.在“则圣人不合启金滕,贤者曷为条玉版”中,“则”之义为:A.原则B.可是C.如果D.那么E.于是答案:C4.在“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中,“玷”之义为:A.美玉B.污玉C.错误D.玉言E.空洞答案:C5.“窃为吾子羞之”中,“吾子”之义为:A.我和你B.我的先生C.我的儿子D.亲热的称呼,您E.轻蔑的称呼,尔答案:D 6.在“虽百医守疾,众药聚门,适足多疑”中,“适”之义为:A.正当B.前往C.适好D.恰逢E.只是答案:E7.在“张、王、李等数先生继入,皆钦风请益”中,“请益”之义为:A.请求增加8.谋求得益C.向人请教D.请求帮助E.向人求助答案:C8.在“今并缮缉,而能事毕矣”中,“缮缉”之义为:A.抄写增补8.整理编辑C.缮写编辑D.整理修订E.删削增补答案:A9.在“若乃分天地之至数”中,“若乃”之义为:B.如果C.即是D.至于E.或者答案:D10.在“不诬方将,请俟来哲”中,“方将”之义为:A.方才B.正要C.将要进行D.指正要学医的人E.指有才学修养的人答案:D11.在“岁在执徐,月之哉生明者也”中,“哉”之义为:A.已B.戴C.载D.啊E.才答案:E 12.在“取舍则论甘忌苦”中,“论甘忌苦”之义为:A.求甘畏苦B.酸甜苦辣C.畏惧辛苦D.自得其乐E.费心费力答案:C13.在“游食江湖,货药吮舐”中,“吮舐”之义为A.吸脓舔疮B.吮砵舔盆C.吮痈舔痔D.吮舔肛门E.吮脓舔血答案:C14.在“挟技劫病,贪利恣睢”中,“恣睢”之义为:A.洋洋得意B.任意驱使C.贪得无厌D.胡作非为E.欲壑难填答案:D15.在“予幼嗜岐黄家言”中,“岐黄家言”之义为:A.岐伯黄帝的言论B.岐伯黄帝的著作C.汤头歌诀D.医药学的言论E.医药学家的著作答案:E16.在“作者谓圣,述者谓明”(《温病条辨叙》)中,此“作者”是指:A.华佗答案:B17.在“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中,“亡如”之义为:A.好像B.不如C.不像D.不要E.无奈答案:E18.在“生民之祸亟矣”中,“亟”之义为:A.急切B.频繁C.极点D.危急E.严重答案:B19.以下可喻“能担当大事,不怕艰危”的坚强人物的是:A.幽室一灯B.圮桥杰竖C.中流一柱D.泰山一壤E.河海一流答案:C20.以下表“按照事物的名称,求取事物的内容”之义的是A.按图索骥B.当名辨物C.格物致知D.穷源竟委E.登堂入室答案:B21.在“壮月既望”中,“壮月”是指农历的:A.七月B.八月22.在“闻子敬时愦闷动作”中,“动作”之义为:A.活动B.行为C.发生D.发现E.发作答案:E23.在“北山之木,虽离奇液瞒”中,“离奇”之义为:A.超乎平常B.不可想象C.无法理解D.特别古怪E.弯曲盘扭答案:E24.在“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中,“较”之义为:A.比较B.清楚C.车前铜柱D.通“校”E.通“效”答案:B2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A.显赫的样子B.盛怒的样子C.可怕的样子D.脸红的样子E.壮观的样子答案:B26.在“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中,“蠲”之义为:A.消除B.罢黜C.排出D.忘掉27.在“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中,“蕞尔”之义为:A.大貌B.小貌C.肥貌D.瘦貌E.虚貌答案:B28.在“或益之以畎浍”中,“畎浍”本指:A.溪流B.井水C.大河D.田间水沟E.海水所归之处答案:D29.在“而泄之以尾闾”中,“尾闾”之喻义为:A.多B.少C.小D.弱E.强答案:A30.在“此吾所为惘惘而悲也”中,“惘惘”之义为:A.哀叹貌B.气忿貌C.悲哀貌D.忧闷貌£.心痛貌答案:D31.在“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中,“大父”是指:A.祖父B.伯父C.父亲D.外祖父E.曾祖父32.在“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中,“躬行”之义为:A.弯腰去做B.遵守礼仪C.亲自实践D.自己行走E.努力不怠答案:C33.在“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中,“素位”之义为:A.不居官位B.素居官位C.在位廉洁D.白占官位E.身处官位答案:A34.在“阳明勋业烂然,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中,“多”之义为:A.不少8.多了C.只是D.称赞E.足够答案:C35.在“布衣挟相公以自尊”中,“挟”之义为:A.挟持B.倚仗C.夹住D.拽住E.攀附答案:B36.在“燕哙、子之何尝不托尧舜以鸣高”中,“鸣高”之义为:A.名声高雅B.高声喊叫C.表示清高D.大声歌唱E.故意炫耀答案:C37.在“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中,“刀圭”本指量取药末的工具,此当“药物” 讲,这A.比喻B.委婉C.借代D.避复E.割裂答案:C38.在“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中,“村儒”是指:A.乡村塾师B.家庭教师C.农村书生D.无聊的文人E.才疏学浅的文人答案:E39.在“村儒举目皆是”中,“举目”之义为:A.抬眼B.仰望(1极目0.满目E.随处答案:D40.在“即或衰年无俚,有此附会”中,“无俚”之义为:A.无理B.无聊C.无趣D.无事E.无方答案:B41.在“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中,“幸”之义为:A.侥幸B.幸运C.幸福D.幸亏E.幸好答案:A42.在“渠亦不自省其过”中,“渠”之义为:A.水渠C.你们D.此人E.他们答案:E43.在“唯庸工误人最深,如鲧堙洪水,不知五行之道”中,“鲧堙洪水”在此比喻:A.筑堤防水,违背规律B.水来土堙,只是蛮干C.拘泥固执,方法简单D.庸医滥补,越补越坏民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答案:D44.在“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中,“诸”之义为:A.之B.于C.之于D.之乎E.者也答案:B45.以下句中加点号的词与“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 中“颇”同A.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B.(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C.(一)拔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D.由是遍索两经,先求难易,反复更秋,(稍)得其绪民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医古文- 医话四则

医古文-   医话四则

说明
另又有丰富个人经验,叙述其切身体验, 诊断强调望、闻、切、问,并要求四诊互参, 治病主张全面分析病症,机变活用,反对一 己之偏,滥用或喜用某种药物,其议论亦多 中肯,切中时弊。
文章说明唯有周密观察,用心思考,方能 准确把握病因。
原文分析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 ①太平:地名。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 ②崔默庵:清初安徽名
2.孟浪者:粗心大意的人。 人来回询问便延误时 孟浪,叠韵连绵词,粗疏, 机。
不精细。
B.能否跟同行互相约
3.贻误:耽误。 4.羁延:延误。 5.期:必定。《左傅·哀公
定,凡是书写处方医 案,字迹务必清楚, 药名务必共识?
十六年》:“期死,非勇
也。”杜预注:“期,必
也。”
本文小结
原文分析
又有医人工於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 所系尚无轻重,至於药名,则药铺中人 岂能尽识草书乎? A.孟浪者约略撮之而 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B.可否 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 共晓?
注释
重点句翻译
1.轻重:偏义复词,义偏于 A.鲁莽的人约摸抓药
“重”。紧要。
就造成祸患,谨慎的
负:恃。 肤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 古茂:古雅美盛。
【原文】一在于笃嗜古人,不知通变。执 《伤寒》、《金匮》之说,不得随时应变之 方,不考古今病情之异,胶柱鼓瑟,以为吾 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胶译柱文鼓】瑟还:有胶一住种瑟情上形的是弦:柱笃,信以古致人不,能不调知变 通筛。音拘的泥高《低伤。寒比》喻、固《执金拘匮泥》,的不说知法变,通不。能开 出语随本时《应史变记的·药廉方颇,蔺不相考如古列今传病》情:的“差王异以,名拘 泥使不括知,变若通胶,柱认而为鼓自瑟己耳善。于括学徒古能。读治其不父好书病, 就传怪,古不人知欺合骗变了也自。己”。

医古文之丹溪翁3

医古文之丹溪翁3

丹溪翁是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讳震亨,表字彦修,学习的人尊称他叫丹溪翁。

他自幼爱好学习,每天能记千字。

稍微长大,跟从辞官居乡的老先生学习经书,攻读科举考试的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公得到朱熹四传的学说,在八华山讲学,又前去拜他为师。

逐渐知道道德性命的学说,广博深奥,专精严密,于是成为理学家。

有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患病卧床已久,如果不是精通医学的人,就不能使我病愈。

你是聪明非凡的人,大概肯从事医学技艺吧?”丹溪翁因为母亲患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习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

当时正在盛行北宋陈师文、裴宗元等编定的《和剂局方》,丹溪翁日夜学习它,不久他醒悟说:“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立医学法度,确定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本乡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素问》、《难经》的。

”于是整理行装外出游访,寻求别的老师请教。

他渡过浙河,奔走吴县,穿越宛陵,到过南徐,最后抵达建业,都没有遇到良师。

等他返回武林,忽然有个把他郡中罗先生来相告的人。

罗先生名叫知悌,表字子敬,世人称他太无先生,曾是南宋理宗时的宫中近侍,学问上对于医学精通,得到金代刘完素的再传,并且广博地通晓张从正、李杲两位医家的学说。

然而他心胸狭小得很,凭借医技厌烦侍奉他人,难以称心如意。

丹溪翁去拜访他,共多次往返,不能跟他接交。

后来丹溪翁求见更加诚恳,罗知悌这才接待他,问道:“你不是朱彦修吗?”当时丹溪翁已经具有医学声名,罗知悌所以知道他。

丹溪翁见到老师以后,就面向北方两次叩拜进谒,接受他传授的医术。

罗知悌接待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位医家的著作传授给他,为他讲述并发挥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依据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学习的内容,因为那不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六月丙午①,晉侯欲麥②,使甸人獻麥③,饋人爲之④。

召桑田巫,示而殺之⑤將食,張⑥,如廁⑦,陷而卒⑧。

小臣有晨夢負公以天⑨,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⑩,遂以爲殉
①六月:周历六月,相当于夏历四月。

丙午:丙午日。

古人以千支紀日此年六月丙午为初七日。

②欲麥:要尝新收获的麦子。

③甸人:为天子诸侯管理近郊田土的官员。

④饋(ku愧)人:为王室诸侯管理饮食的官员。

⑤示而殺之:出示(新麦)给桑田巫看并杀死他。

因桑田巫预言晋景公“不食新”,所以将他处死以泄愤。

⑥張:通“胀”。

谓腹胀。

⑦如廁:上厕所。

如,往,到…去。

廁,“厠(厕)”的异体字。

⑧陷:指中气下陷。

⑨卒:死亡。

⑩小臣:官名。

亦称“少臣”。

此指宦官。

負:背着;背负。

諸:于。

①殉:人殉,即以人作殉葬品。

翻译:
六月丙午日,晋景公要尝食新收获的麦子,让甸人进献麦子,馈人制成麦食。

景公召见桑田巫,把用新麦做好的食物给他看过并杀死他。

将要进食时,感到腹胀,到厕所去,中气下陷而死。

有个宦官清晨梦见自己背着景公登上天庭,到了正,他把景公从厕所中背负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人殉陪葬。

英语翻译
On the afternoon of June 3rd, Jinggong of Jin wanted to ta
ste the newly harvested wheat, and let the people of Dian offer the wheat and make it into wheat. King summoned Sangt ian witch to show him the food made of new wheat and kill him. When they are about to eat, they feel abdominal dist ension, go to the toilet and sink to death. One eunuch dre amed in the morning that he was carrying Jinggong to heaven . When he arrived at Zhengzheng, he carried Jinggong out of the toilet, so he died as a m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