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
消化性溃疡诊疗和规范治疗建议
汇报人:日期:目录•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与生活方式建议•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问题与挑战•消化性溃疡诊疗规范建议消化性溃疡概述分类根据发生部位,消化性溃疡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者在症状、发病机制和治疗上略有不同。
定义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主要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
定义与分类0102症状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不适、反酸、嗳气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与饮食有关。
诊断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方法包括内镜检查、钡餐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症状与诊断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不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键因素。
胃酸过多、胃黏膜保护不足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形成溃疡。
病因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抗酸药是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常用药物,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缓解疼痛症状。
抗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能够快速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
抗酸药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强效的抗酸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降低胃酸分泌,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
质子泵抑制剂总结词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抗酸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能够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减轻胃痛、反酸等症状。
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常用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助于消除病因,促进溃疡愈合。
总结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常与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以增强抗幽门螺杆菌效果。
详细描述抗生素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溃疡出血难治性溃疡恶变或可疑恶变溃疡穿孔幽门梗阻巨大溃疡01020304050601开腹手术对于病情较重、腹部情况较差的患者,开腹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临床诊疗技术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临床诊疗技术消化性溃疡(PU)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以及异位的胃黏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 憩室。
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是最常见的PU,而DU又多于GU,DU与GU发生率之比约为3:1。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溃疡一般为单个,胃或十二指肠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溃疡称多发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疡称复合性溃疡;溃疡直径大于2.0cm者称巨大溃疡;溃疡深达浆膜层与周围组织粘连或穿入邻近组织形成包裹性穿孔者称穿透性溃疡。
本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DU 平均为30岁,GU平均为40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可并发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约1%的GU发生癌变。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引起PU发病的两个独立因素。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PU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910年Schwartz 首先提出“无酸,无溃疡”的概念,这是PU病因认识的起点。
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人体胃黏膜活检标本中找到幽门螺杆菌,随后众多研究认为Hp与PU有密切关系。
胃肠黏膜防御作用的削弱以及药物、神经精神等因素与PU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目前认为,PU的发生是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对黏膜破坏超过黏膜抵御损伤和自身修复的能力所引起的综合结果,而Hp和NSAID是损害胃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PU发病的最常见病因。
(一)幽门螺杆菌PU患者Hp感染率高,DU患者中的检出率高达95%~100%,GU为80%~90%。
前瞻性调查显示Hp感染者溃疡发生率约13%~23%,显著高于不伴Hp感染者。
根除Hp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和减少溃疡复发。
至于何以在感染Hp的人群中仅有小部分人发生PU,一般认为这是Hp、宿主和环境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不同结果。
【实用】消化性溃疡-诊疗规范
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撑,以及梅克尔憩室。
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粘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消化性溃瘍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粘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甾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粘膜屏障、粘液、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在上腹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
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
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时发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暖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偏左上腹。
(2)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
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
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
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
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査,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
内镜诊断应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溃疡的分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患者诊治规范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患者诊治规范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
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
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都可发生溃疡。
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一、病因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1.胃酸分泌过多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
已知壁细胞内含有3种受体,即组胺受体(hirstaminereceptors)、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receptors)和胃泌素受体(gastrinreceptors),分别接受组胺、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的激活。
当壁细胞表面受体一旦被相应物质结合后,细胞内第二信使便激活,进而影响胃酸分泌。
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胃酸分泌过多起重要作用。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基础分泌量(BAO)和最大分泌量(MAO)均明显高于常人;十二指肠溃疡绝不发生于无胃酸分泌或分泌很少的人。
食糜自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胃酸和食糜的刺激兴奋下,胰腺大量分泌胰液泌素、胰酶泌素、促胆囊收缩素,肠黏膜除分泌黏液外,也释放激素如肠高血糖素、肠抑胃肽(GIP)、血管活性肠肽(VIP),这类激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刺激胃泌素分泌的作用,故十二指肠黏膜释放这些激素的功能减退时,可引起胃酸分泌增高,促成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
胃溃疡在病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并发症的性质,以及在胃酸减少的条件下溃疡趋向愈合等方面,均提示其发病机制与十二指肠溃疡有相似之处。
但是,胃溃疡患者的BAO和MAO均与正常人相似,甚至低于正常;一些胃黏膜保护药物(非抗酸药)虽无减少胃酸的作用,却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一些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引起胃溃疡,以及在实验动物不断从胃腔吸去黏液可导致胃溃疡等事实,均提示胃溃疡的发生起因于胃黏膜的局部。
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年)。
主要症状:胃脘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A1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期:渍疡的新生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小嗳;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4.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5.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2010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版)《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版)一、诊断胃疡病相当于中医胃脘痛之范畴,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一)病名诊断中医诊断:胃疡西医诊断:消化性溃疡(二)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1)心下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症状。
(3)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诱因,如恼怒、劳累、饮食不节等。
(4)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检查可确诊。
(三)疾病分期按胃镜检查分为三期六级:活动期(A1期、A2期)愈合期(H1期、H2期)瘢痕期(S1期、S2期)二、中医证治分型论治: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遇情志刺激加重;嘈杂;嗳气频繁;反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g、陈皮10g、川芎10g、白芍10g、枳壳10g、甘草6g。
2.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每遇冷或劳累发作后加重;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泛吐清水;纳呆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20g、白芍10g、桂枝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6枚、胶饴(饴糖)10g。
3.胃阴亏虚证:胃脘隐隐作痛,空腹时加重,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手足心热,纳呆干呕,舌红少津,有裂纹,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理气止痛。
药:益胃汤加减。
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重点内容
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重点内容1.定义和流行病学-定义:消化性溃疡是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溃疡形成的疾病。
-流行病学: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患者较多。
2.临床表现-上腹痛: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通常在餐后出现。
疼痛可能会在夜间加重。
3.诊断-病史:询问病史,包括疼痛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和与进食的关系。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或包块等异常。
4.常规实验室检查- 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检测: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
通过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或组织活检等方法进行检测。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量。
5.其他辅助检查-腹部X线:可以观察到消化道溃疡的典型形态。
-腹部超声: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并观察消化道溃疡的大小和位置。
6.治疗- Helicobacter pylori根除治疗:对于被诊断为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患者,推荐使用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 对症治疗:对于非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的患者,消化道抑酸剂和抗胃酸药物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7.预防-饮食调整:严格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减少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预防消化性溃疡。
-生活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时间和休息时间,有助于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以上是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的重点内容,包括定义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生可以根据指南内容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典型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迁延。
2、上腹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进食或服抗酸剂可缓解。
3、伴反酸、暖气、烧心、饱胀等,可有神经功能症候群。
4、部份患者表现不典型,可无节律性上腹痛。
(二)体格检查体检上腹部多有局限性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略偏右。
(三)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这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良性溃疡内镜下分三期六段:活动期(A期,Al、A2)、愈合期(H期,H1、H2)、疤痕期(S期,S1、S2)。
2、x线钡餐检查多采用气钡双重造影。
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间接征象是局部痉挛、激惹、压痛和球部变形。
前者较具特异性,但也可见于疤痕凹坑,属非活动性;后者无特异性,也可见于局部炎症。
3、幽门螺杆菌检测内镜检查时取胃窦粘膜标本作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涂片、切片行病理学检查;抗Hp治疗后停抗菌药物4周行内镜复查病理、RUT,或进行14C、13C -呼气试验(14C或13C - UBD以判断是否根除。
4、其他怀疑胃泌素瘤时,做血清胃泌素测定和胃液分析;活动性溃疡时粪便隐血试验1可呈阳性。
(四)诊斯与鉴别诊断(一)、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伴反酸者——初步诊断。
(二)、上述(一)及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基本诊断。
(三)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病灶(兼查Hp) ——确定诊断。
诊断内容举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Hp(+)。
鉴别诊断:应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泌素瘤、癌性溃疡相鉴别。
【治疗原则】1、一般疗法(1)注息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
(2)饮食多数患者可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厚味或已知能引起胃部不适的食物,劝戒烟酒、咖啡、浓茶。
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害的药物。
2、药物治疗4-8周为一疗程,或用至胃镜下见溃疡愈合。
(1)制酸药常用的药物有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胃得乐等。
(2)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包括颠茄制剂、阿托品、普鲁本辛及哌吡氮平。
消化性溃疡诊疗和治疗规范建议
建议2023-11-06contents •概述•诊断与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与随访•特殊情况处理目录01概述定义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胃黏膜保护减弱等因素引起。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定义和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保护减弱等因素有关。
病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首先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诊疗流程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同时采取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措施。
原则诊疗流程与原则02诊断与评估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黑便等。
体格检查医生应检查患者的腹部,特别是上腹部,以确定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医生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隐血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钡餐等影像学检查,以更直观地观察胃部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VS病情评估与分级病情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对病情进行评估。
分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溃疡。
03药物治疗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有效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
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常用于轻中度患者。
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抗生素常用的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给予解痉药、镇痛药等,以缓解疼痛。
疼痛缓解出血防治并发症处理对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应采取止血、补液等措施,必要时手术治疗。
医院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
医院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有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非甾类抗炎药等病史。
2.上腹隐痛、灼痛、钝痛或剧痛,服碱性药物后缓解。
胃溃疡疼痛多在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0.5-2h;十二指溃疡常于中上腹偏右。
好发于餐后3-4h或前半夜痛醒。
疼痛常伴反酸、嗳气。
活动期常伴便秘。
3.常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粪,失血性休克,直立性低血压等。
4.极少数患者急性穿孔,出现急腹症症状。
穿孔可为本病的始发症状。
溃疡可穿透胃壁,并为病变周围其它组织包裹时,疼痛失去原有规律,碱性药物无止痛作用。
5.慢性溃疡长期发病可合并幽门梗阻,出现饭后胞胀、呕吐宿食等。
二、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是确诊溃疡病、评价溃疡活动程度、确定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是否恶变及评价疗效的最佳方法。
评定溃疡病变程度,分三期,每期又各分为二期:(1)活动期(A 期):A1期溃疡底被覆白苔,可有出血点,周围炎症水肿明显。
A2期溃疡底白苔清晰,无出血,周围炎症水肿减轻。
(2)愈合期(H期):H1期溃疡缩小,周边炎症消退,粘膜呈红色。
H2期溃疡变浅、变小,周围粘膜皱襞集中。
(3)瘢痕期(S期):S1期新生粘膜呈红色(红色瘢痕期)。
S2期新生粘膜有红渐白(白色瘢痕期)。
2.X线气钡双重造影见有龛影及粘膜皱襞集中等直接征象,可确诊。
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现象和变形为间接征象。
急性穿孔时,腹部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穿透性溃疡于钡餐检查时可见位于胃或十二指肠球部轮廓外的龛影。
3.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经14C-尿素呼气试验或内镜下取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切片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
4.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常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
如反复阳性,应胃镜复查,以排除胃癌等恶性病变。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1)禁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2)注意饮食卫生。
2.药物治疗(1)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四联疗法已成为一线标准方案。
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
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临床表现】多数消化性溃疡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②发作呈周期性、季节性(秋季、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服NSA1D诱发。
③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1.症状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仅有饥饿样不适感。
典型者有轻或中度剑突下持续疼痛。
服制酸剂或进食可缓解。
2,体征溃疡活动时剑突下可有一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缓解时无明显体征。
3.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无症状性溃疡:约占15%〜35%,老年人多见,无任何症状。
(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大多数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疼痛无规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症状较重。
(3)复合性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存在的溃疡,DU先于GU出现,幽门梗阻发生率较单独GU或DU高。
(4)幽门管溃疡,常缺乏典型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餐后很快出现,对抗酸药反应差,易出现呕吐或幽门梗阻,穿孔,出血也较多,内科治疗差,常要手术。
多发生于50〜60岁之间。
(5)球后溃疡,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后壁。
夜间疼痛和背部放射痛更多见,易并发出血,药物治疗反应差。
X线易漏诊,应用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辅助诊断,若球后溃疡越过十二指肠第二段者,多提示有胃液素瘤。
【诊断】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
2,上消化道气领双对比造影3.胃液分析GU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降低,部分DU患者胃酸分泌增加。
胃液分析诊断不做常规应用。
若BA0>15mmo1/1,MA0>60mmo1/h,BAo/MAO比值>60%,提示有促胃液素瘤。
4.大便隐血试验:DU或GU有少量渗血,该试验可阳性,但治疗1~2周可转阴。
病史中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是诊断的主要线索,确诊靠内镜检查和X线领餐检查。
1.X线钢餐检查:龛影凸出于胃,十二指肠轮廓之外,外周有一光滑环堤,周围粘膜辐射状。
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治规范建议
Maastricht-Ⅳ共识
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幽门螺杆菌与其他系 统疾病相关,如心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 疾病。 现有证据不能表明幽门螺杆菌是下列疾 病的病因或保护因素,1.哮喘及特异质 反应 2.肥胖及相关疾病。 商品化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变异度较大, 仅经证实的IgG血清学结果可供临床参 考。
Maastricht-Ⅳ共识
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低克拉霉素耐药区域 可考虑PPI-克拉霉素-甲硝唑作为一线疗法, 高耐药区域推荐铋剂四联疗法。低氟喹诺酮 耐药区域推荐PPI-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作为 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补救治疗。 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在根除幽门螺杆菌 后无需延用PPI,存在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 及胃溃疡推荐延用使用PPI。 溃疡出血的患者在恢复进食后应立即开始除 菌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治 规范建议
2011.10
定义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 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 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 名。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 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本病在全世界均常见,一 般认为人群中约有10%在 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 病。
Maastricht-Ⅳ共识
只有在开始非甾体类抗炎药之前根除幽门螺杆 菌才能使上述患者获益。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 的病人必需在开始非甾体类抗炎药之前根除幽 门螺杆菌。对于已经开始长期非甾体类抗炎药 治疗的患者,仅根除幽门螺杆菌不能降低其胃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该群患者需在除菌的基 础上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对于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并胃十二指肠溃 疡病史的患者推荐幽门螺杆菌检查。除菌治疗 之后,即使不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患者也可长 期维持较低的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生率。
溃疡病活动期,要注意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刺 激性饮食,但无需少量多餐,每日正餐即可。 保护胃粘膜 抑酸 根治HP
消化性溃疡诊疗常规(示例)
消化性溃疡【定义】消化性溃疡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襌,以及梅克尔憩室。
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粘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诊断】一、病史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暧气、食欲减退;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广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 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二、体征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圧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三、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做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
内镜诊断应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数LI以及溃疡的分期:活动期(Al A2)、愈合期(Hl H2)、瘢痕期(SI S2)。
对溃疡应常规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2、X线做餐检查:气做双重对比可以显示X线的直接征象(龛影)和间接征象(局部痉挛、激惹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鉴别诊断】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2.胃肿瘤;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4.胃下垂;5.胃泌素瘤;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入院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2、影像学检查(1)胸片心电图(2)腹部B超【治疗】一、非手术治疗:1.抑酸药物(1)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800mg每晚一次;雷尼替丁150吨每日两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二次(2)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哇20mg每日一次;兰索拉哇30mg每日一次;泮托拉醴40mg 每日一次。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诊治常规诊断标准1 .主症: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疼痛性质:胀痛、刺痛、灼痛、剧痛、隐痛等。
2 .兼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酸等。
3 .发病特点: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天气变化、恼怒、劳累、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4. 实验室检查(1 )内镜检查纤维内镜和电子内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内镜检查不仅可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直接观察、摄影,还可在直视下活检作病理检查。
它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准确性高于钡餐检查。
例如,当溃疡太小或太表浅时,钡餐检查就难以发现;钡餐检查发现的十二指肠球部畸形可有多种解释;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钡餐检查的禁忌证,但内镜检查可确定其来源和性质;钡餐检查或内镜下看似良性的GU中,约5%实际上是恶性的,反之少部分看似恶性的溃疡,事实证明是良性的,不作活检难以鉴别。
内镜下溃疡可分为三个病期1).活动期(activestage,A)溃疡基底部蒙有白色或黄白色厚苔。
周边粘膜充血、水肿,或周边粘膜充血、水肿开始消退,四周出现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
2).愈合期(healingstage,H)溃疡缩小变浅,苔变薄。
四周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围拢,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或溃疡面几乎为再生上皮所复盖,粘膜皱襞更加向溃疡集中。
3).瘢痕期(scarstage,S)溃疡基底部的白苔消失,呈现红色瘢痕,最后转变为白色瘢痕。
(2)X线钡餐检查多采用钡剂和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技术检查胃和十二指肠。
消化性溃疡的X线征象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而后者的特异性有限。
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
切线位观察时,龛影突出于胃或十二指肠腔轮廓之外;正位观察时,龛影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增深影。
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水肿,龛影周围可出现透亮带;因溃疡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出现粘膜皱襞向溃疡中。
治疗原则中医基本治则——理气和胃止痛,立足于“通”(通则不痛)实证——祛邪为主寒—散寒热—清热气—疏肝理气湿—化湿血—活血化瘀食—消食导滞虚证——扶正为主阴虚—养阴益胃阳虚—温中健脾虚实夹杂——祛邪扶正并举注意事项:1 .忌滥用解热镇痛药物,尤其忌长期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消化性溃疡治疗常规
消化性溃疡治疗常规本文编者:医学资源网网址: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粘膜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发生的慢性溃疡。
常见的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①慢性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或更长。
②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交替,常有季节性。
③节律性疼痛,胃溃疡多为餐后痛,下次进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或幽门前区溃疡多为空腹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
有并发症时周期性节律消失,10%-15%虽有溃疡但可以无症状。
2.大便隐血检查:溃疡活动期常为阳性,休息治疗后转阴。
3.X线钡餐检查:龛影是X线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凸出鱼胃轮廓之外,有时见周围辐射状粘膜皱襞。
间接征相包括压痛,激惹,变形及大弯侧痉挛性切迹等,可提示但不能肯定胃溃疡。
4.胃镜检查与粘膜活组织检查:对诊断溃疡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肯定价值。
胃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2cm,边缘光滑无节结,底平整,覆有白苔或灰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
可分为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
入院标准1.有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明显,伴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者。
2.X线钡餐见龛影或胃镜检查属溃疡活动期。
3.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幽门梗阻者。
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血型及紧急胃镜检查。
1日内完成。
2.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
5日内完成。
3.胃镜及粘膜活体组织检查,或钡餐检查。
3-5日内完成。
4.HP检测及HP血清抗体检测。
3-5日内完成。
5.必要时做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及血清胃泌素测治疗治疗原则: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及预防复发。
1.一般治疗:饮食治疗是本病的基本措施。
按时进食;避免粗糙、刺激食物,如烟、酒、浓茶、辛辣食物及纤维含量很高的食物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降低损害因素药物为主。
①首选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片0.2g,口服,3/日,睡前加服0.4g;或西米替丁片0.8g,睡前1次口服;或雷尼替丁胶囊150mg,口服,2/日;或法莫替丁胶囊:每次20mg,口服,早晚各1次。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疾病诊疗精要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疾病诊疗精要一、概述消化性溃疡(PePtiCUICer,PU)是常见病,可发生在食管、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含胃黏膜的梅克尔憩室等处。
由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多见,因此通常所说的消化性溃疡或溃疡病,即指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据统计,约10%的人在一生中曾发生过PU,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
PU的发病是因胃、十二指肠黏膜自身的防御因子与胃酸、胃蛋白酶、药物和烟酒等攻击因子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这种失衡可能是由于攻击因子增强,也可能是防御因子减弱,或两者兼而有之。
攻击因子以酸最为重要,目前还沿用“无酸无溃疡”的说法。
自1983年澳大利亚的Marshall和Warren发现胃幽门螺杆菌(Hp)以来,经十余年的研究观察,认为胃内Hp感染与PU的发病密切相关。
当人体感染HP后,细菌产生的一些酶和毒素经一系列作用,可增加胃酸分泌并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机制,促进溃疡形成。
HP在PU 患者中有很高的感染率,十二指肠溃疡的感染率为90%~100%,胃溃疡为70%~80%,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感染率。
HP阳性的PU,根除HP后,可使停用抗溃疡药物后的溃疡年复发率由HP未根治的70%~100%下降为10%以下。
因此,目前又有“无HP无溃疡”之说。
二、诊断(一)症状和体征症状是诊断PU的主要依据。
根据PU具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中上腹疼痛等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其中以患者的节律性中上腹疼痛最具诊断价值。
一般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在两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用止酸药后缓解,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夜间胃酸较高,可发生半夜疼痛,常称之为“空腹痛、夜间痛”。
胃溃疡患者的疼痛较不规则,常在餐后Ih内发生,经l~2h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性疼痛。
在溃疡病活动期,中上腹(十二指肠溃疡常偏右,胃溃疡可偏左)有局限性压痛,其压痛点范围约数厘米大小,压痛程度不重,这是PU的唯一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西医诊疗常规(2010年版)【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本病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多数表现为中上腹反复发作性节律性疼痛,少数患者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首次症状。
(一)疼痛大多数患者以中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少部分患者无疼痛表现,特别是老年人溃疡、维持治疗中复发性溃疡和NSAID相关性溃疡。
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特别是穿透性溃疡可放射至背部。
2.疼痛程度和性质多呈隐痛、钝痛、刺痛、灼痛或饥饿痛,同一般较轻而耐受,偶尔也有疼痛较重者。
3.疼痛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
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可发生半夜疼痛。
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上述节律。
4.疼痛周期性反复周期性发作是消化性溃疡特征之一,尤其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
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更长,继以较长的间的缓解。
全年都有可能发作,但以秋末至春初较冷的季节更为常见。
5.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回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用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原因而减轻或缓解。
(二)其他症状烧心、反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上消化道症状。
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尔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畏食,以致体重减轻,也有少数因进食使疼痛暂时减轻而频繁进食而使体重增加。
(三)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他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少数患者可有贫血和营养不良的体征。
二、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一)无症状型溃疡:指无明显症状的消化性溃疡者,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线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状时,甚至于尸解时始被发现。
这类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
(二)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多见,也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统计资料表明,胃溃疡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其临床表现可不典型。
常表现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或贫血。
可以大出血为首发症状,常难以控制。
胃溃疡直径常可超过2.5cm,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的后壁或小弯,应与胃癌鉴别诊断。
(三)球后溃疡:一般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近端的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
常为慢性,穿孔时易穿透至浆膜腔进入胰腺及周围脏器。
其夜间腹痛和背部放射性疼痛多见,可并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效果较差。
(四)复合性溃疡: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是十二指肠的发生在先,胃溃疡在后。
本病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多见于男性。
其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但幽门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出血的发生率高达30%~50%,出血多来自胃溃疡。
(五)巨大溃疡:指胃溃疡的直径超过2.5cm者,并非都属于恶性,但应与胃癌鉴别。
疼痛常不典型,可出现呕吐与体重减轻,并发致命性出血。
药物治疗愈合较慢,容易复发,病程长的巨大胃溃疡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巨大十二指肠溃疡系指直径在2cm以上者,多数位于球部,也可位于球后。
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出血、穿孔和梗阻常见。
有并发症的巨大十二指肠溃疡以手术治疗为主。
(六)难治性溃疡:难治性溃疡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指经正规治疗无效,仍有腹痛、呕吐和体重减轻等症状的消化性溃疡。
(七)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指在严重烧伤、颅脑外伤、手术、脑肿瘤、和其他中枢神经疾病、药物(尤其非甾体抗炎药)、精神应激等情况下,在胃或十二指肠产生的急性粘膜糜烂和溃疡。
三、并发症(一)上消化道出血:是本病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
有10%~15%的患者以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出血容易复发。
(二)穿孔:急性穿孔以男性多见,穿孔部位多为十二指肠前壁或胃前壁。
慢性穿孔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十二指肠后壁者尤为常见。
(三)幽门梗阻:多由十二指肠和幽门管溃疡所致,溃疡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水肿可引起幽门反射性痉挛。
此类幽门梗阻属暂时性,内科治疗有效。
反之,由于溃疡愈合,癍痕形成及癍痕组织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阻塞幽门通道所致者,则属持久性,需经外科手术治疗。
(四)癌变: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约1%~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会引起癌变。
对中年以上,有长期胃溃疡病史,顽固不愈,近来疼痛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和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的患者,更应在胃镜检查中多取活检,除外癌变。
四、检查(一)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可确定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与数目,结合活检病理结果,判断良恶性溃疡以及溃疡分期。
(二)X线钡餐检查:钡剂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的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
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
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
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局部痉挛等,局部组织有激惹现象。
溃疡愈合时,癍痕收缩使局部发生变形,十二指肠球部可呈三叶草形、花瓣样等变形,这些均为溃疡的间接征象。
(三)Hp感染的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侵入性需在胃镜下取胃粘膜活检,包括组织涂片或切片染色镜检、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非侵入性检查主要有13C或14C标记的尿素呼吸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粪Hp抗原检测等。
五、诊断病史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依据,根据本病具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中上腹疼痛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特别以胃镜检查尤为重要。
【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一般无需卧床休息,但溃疡活动期伴并发症时,需卧床休息。
2.饮食提倡细嚼慢咽,规律的进食,急性活动期可少吃多餐。
应戒烟酒避免食用咖啡、浓茶、烈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不过饱,防止胃窦部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3.慎用药物对可诱发溃疡病的药物应慎用,如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等。
如必须使用上述药物,尽量使用肠溶剂型或小剂量间断应用,并可同时使用抗酸剂、粘膜保护剂。
长期服用NSAID 是,宜选用副作用小选择性COX-2抑制剂。
二、药物治疗1.降低胃酸药物:(1)抑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
(2)H2受体拮抗剂:a.西米替丁400mg Bid,连用4~6周;b.雷尼替丁150mg Bid,连用4~6周;c.法莫替丁20mg Bid,连用4~6周;d.尼扎替丁150mg Bid,连用4~6周。
(3)质子泵抑制剂:a.奥美拉唑:治疗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常用剂量为20mg/d,连用4~8周;也可用40mg/d或更高剂量,连用2~4周。
b.兰索拉唑:30mg/d,连用8周以上。
c.潘托拉唑:40mg/d,连用4~8周。
d.雷贝拉唑:10mg/d,连用6周。
根除HP时剂量需加倍。
2.胃粘膜保护药:(1)铋剂:a.胶体果胶铋:0.1 Tid~Qid,连用4周~8周;b.枸橼酸铋钾:110mg或120mg Tid,连用4~8周。
(2)硫糖铝片:1g Tid,连用4~6周,宜在每次进餐前半小时服。
(3)磷酸铝凝胶:1袋 Tid,宜在饭后半小时服。
(4)硫糖铝混悬液:10 ml Tid ,宜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服。
(5)麦滋林-S:0.67g Tid,宜在饭前半小时服。
(6)铝碳酸镁片:1g Tid,连用6~8周,宜在饭后半小时服。
3.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10 mg Tid,莫沙必利10 mg Tid、依托必利50mg Tid,曲美布汀分散片0.1g Tid等。
4、根除Hp治疗:适用于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
具体方案见“慢性胃炎”。
三、溃疡病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溃疡病是一慢性复发性疾病,对Hp感染阴性的溃疡者;Hp相关性溃疡而未能根除感染者;根除Hp后溃疡复发者;长期服用NSAID者;有严重出血并发症者以及伴有严重疾病者,药物维持治疗是减少溃疡复发和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有下列三种方案可供选择:1.正规维持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症状持久不缓解、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或伴有并发症者。
维持方法:西米替丁400mg或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每日二次或睡前一次服用,或用美拉唑10mg~20 mg/天。
正规长程维持疗法的理想时间尚难定,多数主张至少维持1~2年,对于老年人甚至需要更长。
2.间隙全剂量治疗:在病人出现严重症状或胃镜证明溃疡复发时,可给予一疗程全剂量治疗,据报告约有70%以上病人可取得满意效果。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易为多数人所接受。
3.按需治疗:本法系在症状复发时或好发季节前给予短程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停药。
对有症状者,应用短程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让溃疡自发愈合。
对于HP相关性溃疡,除HP后,能有效治愈溃疡、降低复发。
四、并发症的治疗1.大量出血:基本治疗原则包括:1.大量出血有休克者,首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立即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2.局部使用止血药,可在冰盐水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经胃管洗胃,或凝血酶口服、洗胃;3.全身用药,H2RA和PPI抑制胃酸分泌;止血剂(立止血、安甲环酸、安络血等);生长抑素可直接制止胃酸和胃泌素分泌,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粘膜血流量。
2.急性穿孔:禁食并放置胃管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腹腔继发感染。
饱食后发生穿孔,常伴有弥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时内施行急诊手术。
慢性穿孔进展较缓慢,穿孔毗邻脏器,可引起粘连和瘘管形成,必须外科手术治疗。
3.幽门梗阻:功能性或器质性幽门梗阻的初期,其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包括:(1).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代谢性碱中毒。
(2).放置胃管连续抽吸胃内潴留物72小时,以解除胃潴留;(3).消瘦和营养状况极差者,宜及早予以全肠外营养疗法;(4).口服或注射H2RA和PPI;(5).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禁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类,因此类药物能使胃松弛和胃排空减弱而加重胃潴留。
五、外科治疗 1.急性溃疡穿孔; 2.并大量或反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3.器质性幽门梗阻;4.胃溃疡癌变不能除外者;5.顽固性或难治性溃疡。
【疗效标准】一、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疤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Hp根除。
二、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溃疡达愈合过程期(H),Hp根除或减少。
三、未愈症状、内镜Hp检查均无好转者。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规范(2010年版)【中医诊断】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胃痞:是指上腹部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症。
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胀为患,且病及胸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