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导论重点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龙《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2传播学研究发端于30、40年代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3、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1)拉斯韦尔:五W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3)卢因:守门人(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4、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5、传播学研究的方法(1)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容的反应。
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第二节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
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围和时间围发挥作用。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质特征和围。
(指抽象能力)共同性:指说性3、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教材缺,参见大纲)第三节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教材中九要求,与大纲八要素比(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复习重点1.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P7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便为其他提供清晰的观点和验证手段,让其他学者能清楚其中的研究思路;2)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3)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2.法兰克福学派:P8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是由1922年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创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汉姆、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而著称,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负面价值。
马尔库塞就认为物质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加对人的压抑,使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3.霍尔的编码——解码:1)霸权-主导编码-解码:观众的解码立场和信息制作者立场一致;2)协商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解码的过程包括想:相容立场也包括对抗立场;3)对抗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虽然完全理解信息的意思,但故意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解码再现于再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刻板印象。
4.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论述。
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5.衣阿华学派:P591)命名:使某物变成客体的唯一要求,用符号来表示,是传递客体信息的一种方式,课题需要通过命名来实现社会化;2)行动计划:一个人对某个客体的全部行为类型。
人可以从行动计划中得到对待金钱、事业和个人成功的积极态度的指导。
态度或表明行动方向的语言陈述将指导行动方案;3)方向性他人:通过与对自己有影响的特别的人的相互作用来看这个世界。
6.“风筝”互向模式: P79在这一模式中,“精英阶层”通常指一个单方面的政治利益集团;“论题”是指各种为公众所议论的事件,围绕该事件会有一系列的信息(图中用一组X来表示);“公众”是一个与论题有关,或受论题影响的共同生活团体;而“媒介”实际上是表示处理公共事务的编辑、记者以及其他新闻从业人员等。
大众传播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6个,简答8个,论述3个1.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主要表现在:(1)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便为其他人提供清晰的观点和检证手段,让其他学者能清楚其中的研究思路;(2)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3)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
2.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持批评姿态,认为畸形的社会格局是由大众传媒协助制造出来的,“文化工业”给资本家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培植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人们在媒介文化产品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批判能力。
3.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采用“民族志”的受众研究,把文化看做社会过程本身,而把经济、政治仅仅看做这一过程的构成因素。
4.霍尔的编码—解码1、霸权—主导编码—解码:观众的解码立场和信息制作着立场一致2、协商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解码的过程包括想;相容立场也包括对抗立场3、对抗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虽然完全理解信息的意思,但故意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解码5.经验性理论学派:认为意义的最重要的层面是在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语言强烈地影响个人正在进行的生活和经验。
意义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对事物进行的认识。
6.符号互动理论:强调社会互动中精神内容的交流,符号的意义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反过来又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所以传播是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
在使用符号的过程中人是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
意义是在一个社会团体中通过相互作用建立和保持的。
7.申农—韦弗模式:理论认为传播是从信息源开始到目的地结束的一个简单的过程。
突出了传播的三个层面:技术层面,即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语言层面,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反应层面,外在因素对传播的影响和传播效果的问题。
展示了三个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因素。
不足:用电路原理类比人的传播过程是机械的,忽视信息的内容、传播的社会效果和传播环境,忽略人的能动性。
8.“风筝”互相模式:注意人际传播或群体间的传播,包括信息来源、传播者和接收者三个要素;注意传播环境的动态性。
大众传播学笔记
⼤众传播学笔记《⼤众传播学导论》——陈龙绪论⼀、内容提要,要点提⽰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的⼀门科学,具体地说,它要研..及规律究⼈类传播的内容、⽅式、⽅法,传播的社会作⽤,传播的效果、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不仅要研究⼈们怎样使⽤媒介,⽽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义的传播学以⼈类⼀切传播⾏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理学、政治学的⼀个分⽀⽽进⾏研究的,并诞⽣了传播学界“五⼤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20C五六⼗年代传播学进⼀步发展为⼀门独⽴..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
..学派和批判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批判..范式。
..范式、闸释5.传播学的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较。
第⼀节传播学界说⼀、什么是传播学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主流的现象..)的⼀门科学。
..及其规律传播学以⼈类传播的社会作⽤出发,利⽤社会⾏为科学的⽅法,研究⼈类传播的⼀般规律,其⽬的在于提⾼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传播的作⽤,促进社会发展(⼴义、狭义)⼆、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在⼆战以后出现,⼆战前⼣美国进⼊垄断资义阶段,社会⽭盾重重经济危机频发,⼯商业竞争激烈,⼯商业界便利⽤⼤众传播媒介竞争,美国政界也很重视⼤众传播媒介的作⽤。
⼆战刺激了西⽅传播学的研究。
△传播学界五⼤先驱:①(美)拉斯韦尔(政治学家):5W模式,从宣传..⾓度出发研究。
(社会传播三项功能)②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理学家):从社会学...⾓度,意见领袖,⼆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抽样调查,量化么分析)③卢因(社会⼼理学家):守门⼈(新闻传播过程内在机制理论)④(美)霍夫兰(实验⼼理学家):个⼈差异论,军队)⼼理实验⽅法引进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⑤施拉姆(新闻学家)——传播学理论集⼤成者,开⼭..⿐祖:研究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众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对于理解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规律、影响以及效果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对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大众传播指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包括: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缺乏及时而广泛的信息反馈。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能够及时提供关于社会环境变动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决策。
2、社会协调功能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
3、文化传承功能大众传播能够传承文化遗产,将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4、娱乐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提供消遣和娱乐。
三、传播过程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这一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它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2、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该模式拓展了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反馈的重要性。
四、传播效果研究1、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2、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传播者与受众相互作用的过程,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三章
第四节 信息与新闻
三、一致之处:信息量大的事件,通常发生的可能 性比较小,而越是不常发生的事越具有新闻的新鲜 性,所以信息量越大,越具有新闻报道的可能,新 闻传播中所含的信息量越大,消除受传者,不确定 性越多,就越能得到受传者的欢迎。
藏头诗与密码
《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 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取玉麒麟”的故事 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 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 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 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第三章 传播与信息
内容提要 1、信息的含义及其与传播的关系 2、信息的传递 3、信息源与信息量 4、信息与新闻
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
一、信息的含义 维纳定义: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 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 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 申农定义: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 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较典型观点:信息的含义应包括①消除不确定性 ②事物的有序性、组织性形式③事物的表认为,信息应为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 广义:所有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狭义:研究信息量、信息源的统计结构以及信息 的编码问题(是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 二、信息与传播的关系 传播尤其是媒介传播中的信息是狭义信息。 3超创意可口可乐广告.flv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分析 做好准备。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 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
结果解读
结合研究问题和假设,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推论性统计
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揭 示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含义。
文本分析法的缺点
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过程可能较 为复杂和困难;同时,文本分析的结果也受 到分析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04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明确
确定研究主题
01
明确研究兴趣点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03
受众行为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
介绍受众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和 方法,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分层理论等。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探讨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在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大众传播学研究可以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计算传播学、数据 驱动的传播研究等,以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在大众传 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在大众传播 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自动化数据收集、智能数据 分析等。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呈现,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大众传播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通常可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这两大符号在传播过程中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传播中都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
2、拉斯韦尔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3、集合行为:在传播学中,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4、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6、媒介规范理论:英国学者麦奎尔曾将各种规范体系中所内涵的观点和主张称为关于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并归纳了它的六种主要类型,即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7、社会责任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来源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但又超出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故有人称这为新自由主义理论。
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
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而且还要促进自由。
这条观点,实际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8、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的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doc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名词:1. 传播学2. 大众传播学3. 信息4. 信息社会二、一般了解:1. 信息的作用:信息是物质的普通属性,物质、能量与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功能在于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2. 信息的分类: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3.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就是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既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的运行。
它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4. 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 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
它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5. 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是一门以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彖的社会科学。
作为一门学料,它诞生于20世纪屮叶,迄今已经形成两大研究学派:其一是美国的经验学派,其二是欧洲的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张扬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二是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威纳创立的控制论以及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三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学。
6. 五大先驱:在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诞生过程屮,有五位杰出的学者贡献突出,影响广泛,被视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物,他们是政治学家纽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崔夫兰和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7. 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一控制结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会分析。
8. 卢因的主要贡献:从其团体动力学方而对人际传播问题做服了许多研究,此外就是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9. 拉扎斯菲尔徳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一一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一、绪论复习提示本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异这几个大问题。
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理论中最最基本的知识,知识点比较多,较偏重理论。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上。
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概率稍大,论述题的考察可能会偏重学派理论上,同时研究方法这一知识点较容易结合实践题考察。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研究学派上,同时其中的代表人物一类的名词也极易出现,还要研究范式等这类直接给出概念的名词。
其次是清楚记忆研究方法步骤,能够在分析实际案例问题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再次是宏观的记忆,如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异同,这类问题容易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绪论知识框架图总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国文化研究学派治经济学派伦多学派绪论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批判研究方法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释范式和批判范式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步骤播学研究的步骤方传播学研究方法容分析法地调查法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研究风格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绪论考点与解析(一)总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的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等,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威尔•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名词:1.传播学2.大众传播学3.信息4.信息社会二、一般了解:1.信息的作用:信息是物质的普通属性,物质、能量与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功能在于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分类: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3.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就是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既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的运行。
它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4.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
它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5.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是一门以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作为一门学料,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迄今已经形成两大研究学派:其一是美国的经验学派,其二是欧洲的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张扬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二是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威纳创立的控制论以及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三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学。
6.五大先驱:在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诞生过程中,有五位杰出的学者贡献突出,影响广泛,被视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物,他们是政治学家纽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和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7.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一控制结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会分析。
8.卢因的主要贡献: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服了许多研究,此外就是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9.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一一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大众传播学通论的复习笔记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填空15*1’选择8*2’名词解释5*4’简答1*4’3*5’论述2*15’传播学第一人威尔伯·施拉姆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传播的定义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1、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美)威尔伯·施拉姆“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2)、“影响(劝服)说”强调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美)J·露西、G·彼得森“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3)、“符号(信息)说”强调是符号(信息)的流动(美)B·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的形成多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特点,难以确定其具体“诞生日”。
关于其“出生期”的观点有:1、19世纪末(新闻学取向)2、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心理学取向)3、20世纪40年代(综合取向)总结: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是20世纪40年代*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主要贡献:1、提出传播的5W模式,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认为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等功能3、倡导并实践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研究领域: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拉斯韦尔代表性的著作有:1、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2、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为:1、作为“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一、选择填空题●批判学派的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
●纽曼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三个特性,【一致性、累积性、普遍性】,三者相互作用对舆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最古老的一种方法是【控制实验法】。
●美国符号学派的创始人是【皮尔斯】。
●美联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
●【凯茨】最先提到“使用—满足”模式。
●【螺旋模式】是由丹斯提出的传播模式。
●我国第二届全国传播学学术讨论会在【黄山】举办。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传播模式的产生意味着与传统的直线单向传播模式的决裂。
●开创电讯新闻先河的是【有线电报】。
●通过【卫星】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了不起的事。
●霍夫兰是劝服效果研究两大流派中【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为【媒介即信息】、【媒介冷热说】和【人体延伸说】。
●实地调查法也叫【抽样调查法】。
●“大众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美国】。
●“新媒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并与受传者的个性有特定的相互作用,属于霍夫兰提出的受众理论的是【个体差异】。
●根据美国学者豪林沃斯的研究,在公众传播过程中最初的一步是【吸引注意】。
●传播文化知识,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一功能也就是【教育功能】。
●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是【雷蒙•威廉斯】。
●有限效果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
●实验的控制一般包括【环境的控制】、【刺激变量的控制】和【实验的比较】。
●提取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层:【判断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么内容的信息】,【找出解译这份信息的密码】,【信息还原】。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和【内容分析法】。
●经验学派认为,意义最重要的层面是在【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成功地制作了“活动电影机”。
●【席勒】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导言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导论,以帮助读者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大众传播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行为和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媒体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结果对于媒体和社会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以及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研究范围涵盖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接受、解读和传播的各个环节。
三、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分析来验证和解释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来分析数据。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另一重要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探讨和解释研究问题。
理论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梳理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释,并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验证和论证理论观点。
四、研究过程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阶段。
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并提出可行的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案。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环节,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大众传播学方法导论复习资料
1、美国传播研究方法史韦绋和格雷将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三十年代至今)、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现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第一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描述印刷出版物的历史和重要媒介人物的生平传记,以定性分析和个案分析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方法。
第二时期的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向定量分析发展,研究方法成为需要专门学习的一项技巧,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强调使用客观的、定量的、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三时期的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在于媒介效果仍旧是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重点;同时关于媒介组织、媒介和社会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2、实证研究成为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之一时风尚,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目前我国研究者在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偏重于研究调查方法,涌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开始运用统计手段简历传播模型。
(2)很少采用实验法,即使采用,也很少讨论标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正是是研发最擅长的。
(3)忽视了观察、访谈等定性方法,在很多研究中,这些方法仅仅被当做调查的辅助手段来验证调查结果,它们更为重要的功能——建构理论,还未被发掘。
我国实证研究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介绍多、实证研究少,而且实证研究的方法也很粗糙,研究的力度和系统化远远不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跟我国传统学科设置有关,许多现有的新闻传播学院从中文系中分离出来,受人文科影响较深,习惯用四边的研究的来代替实证研究,没有认识到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缺少系统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另一方面,跟新闻界长期流行的“新闻无学”的观念有关,“新闻无学”使人们通常不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总结,因此也就忽略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范式的定义及种类定义: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一书中提出用范式这个概念来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范式有着各种定义,一般来说,他可以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一整套系统,包括判断重要研究问题的标准,判断研究与社会关系的标准,以及判断好的研究的标准等;范式也可以指这一整套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即作为一种解答问题的基本模式,包括基础假设、研究设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学导论重点1.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二战后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该学派在思想上不具有一致性,但在政治上却始终保持一致。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及都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而著称。
阿多诺和本雅明都突出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负面价值。
畸形的社会格局是由大众传媒协助制造出来的。
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国家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联系社会思想因素对其加以大量分析,但该学派无意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秩序。
2.民族志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1)最早的业余民族志(2)专业民族志(3)经典民族志模式研究方法:(1)观察与参与观察(2)相处共话、访谈(3)系谱法早期研究者发展出系谱记号与象征,来研究亲属、继嗣与婚姻。
系谱是非工业化社会的组织基础,当地人每天都与近亲共同生活及工作。
(4)重要文化报道人(5)生命史(6)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民族志研究者往往结合两种研究策略:主位观点﹙emic,当地人取向的观点﹚、客位观点﹙etic,科学家取向的观点﹚。
问题取向的民族志研究(7)长期研究(8)团队研究(9)调查研究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在大规模社会中从事研究,他们发展了结合民族志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创新方式。
由于调查研究处理大型复杂群体,其研究结果必须运用统计分析。
是对特定的当代民族文化的系统性描述,通常通过田野调查来完成。
民族志是系统化的和比较的文化研究的结晶。
它体现了这样一种人类学的理论根基:启蒙运动、对非西方的人的探索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3.内容分析法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活动进行客观地、系统地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这个定义包括了三层含义,即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客观性即从现有的材料出发,实事求是;系统系即把所有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严密抽样调查,统一方法处理;定量性即对所要分析的内容进行量化。
缺点:没有涉及再现与生产它们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可以简括为“选择”、“分类”、“统计”三个阶段。
内容分析方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便为其他人提供清晰的观点和验证手段,让其他学者能清楚其中的研究思路;二,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作证数据和客观材料;三,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
5.霍尔的编码解码霍尔提出的三种假设的受众读解模式:一.霸权—主导编码—解码二.协商性的编码—解码三.对抗性的编码—解码采取“主导—霸权”和对抗性模式都是少数,更多的受众在更多的情况下会采取协调的读解模式。
6.经验性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经验型理论学派认为,意义的最重要的的层面是在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语言强烈地影响个人正在进行的生活和经验。
意义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对事物进行的认识。
语言和其他形式的符号在为我们构建事实。
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存在一个互动关系。
语言和其他形式的符号会影响我们的感知,但是反过来,我们的感知活动也会影响符号形式。
一种文化的语言结构,决定了个人在那种文化中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7.经验范围定义:经验范围指的是人的政治立场、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
只有当信息符码落实在双方经验范围的重叠部位时。
一项传播活动才可以实现。
经验范围的重叠对于传播十分重要。
很多传播的困难实际上都与经验范围的重叠有很大的关系。
如代沟,实际上是父母与子女的经验范围存在很大的差异。
8.神农—韦弗模式该模式是现代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
神农和韦弗把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行过程。
突出了传播的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及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二是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这是符号的语言层面;三是外在因素对传播的影响和传播效果的问题,即受传者的反应层面。
不足之处:他们用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类比人的传播过程,本身就是十分机械的;他们还忽视了信息的内容、传播的社会效果和传播环境;忽略了人的功能性因素。
图见书P749.纽科姆模式P78 假设、图例、限定条件10.有效收听的障碍一.对传播内容的心理预设二.抓小放大三.放弃有关信息四.不知利用思维与表达在时间上的快慢差异五.把注意力浪费在语言本身或演说的发表方式上11.知晓权知晓权思想由西方新闻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先提出(要让新闻业和民众享有获知国家政治信息的权利)。
肯特·库伯的知晓权思想,成为激励和引领大众传媒争取公众知情权运动的指南。
在西方国家,知晓权被理解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权利,是公民行使言论、出版等其他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也是公民行使参政、议政权利的基本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政治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公民知晓权的有无和多少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自由程度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2.埃德温·埃默里认为,真正的报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至少每周出版;(2)机器印刷;(3)(价格上)为各阶层都能买得起;(4)刊登大众普遍感兴趣的新闻而不仅是宗教或是商业信息;(5)一般文化水平的人能读懂;(6)及时;(7)具有长期稳定性。
13.有线电视的发展有线电视的问世,最初只在解决收视难的问题,被成为“区域内再传播”。
第二阶段的有线电视旨在进行“区域外再传播”,同时还设置独立制作、播送与地方密切相关情况信息的自办节目频道,实现多频道化。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线电视不仅提供再传播服务和自办节目频道,而且从专门的节目供给公司购买各类节目,再分门别类开设不同频道传播,时“多频道化”进一步向专门频道化发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有线电视开始走向互动化。
在西方,电视频道节目随着商业化的推广,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数字化和网络技术介入。
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融合促进数字电视普及。
14.网络的特点一.从传播的速度来看,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从传播的范围、覆盖面来看,网络媒介消除了地理疆域的界限三.从传播形式来看,多媒体传输使得信息量更大,更具有吸引力;四.网络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五.从媒介的使用代价和易得性来看,网络媒介成本较低。
15.“守门人”功能所谓“守门人”功能,就是说大众传媒如同原始部落中的守门人,一旦发现什么情况就会立即报告。
大众传媒负责报道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把事态的发展情况报告给大众,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使人么能够及时地、充分地适应社会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实效性,它们能够及时的向人们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种种事件,不断提高人们的应变能力。
16.决策功能媒介的决策功能体现在它不断对重要社会问题发表观点、意见,唤醒社会大众的注意。
然而如前所述,现代的生活环境异常复杂、变化多端,如果人们只听新闻,而不能充分理解事实,把握其全貌的话,是无法采取行动的。
此时,媒体的导向功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任何倾向性的意见都可能促成大众的意见选择。
17.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认为,传统对媒介和信息所做的区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本身的特性,而同其传递的具体内容无关。
他认为,从口语传播到电子传播的两次“部落化”都是媒介而不是内容带来的,据此,可以认为媒介本身就带来了信息,媒介就是信息。
就功能意义上来说,传播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与信息的广泛流通对社会的影响是对等的。
所以,媒介在这种情况下也就等同于信息了。
麦氏是从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媒介的作用的,而并不是就微观的事物来讨论的。
而最为重要的,他是从功能角度来看问题的。
18.英尼斯的媒介“偏向说”P219-22019.梅洛维茨的媒介“情境论”P221-22420.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构成特点一.受众在数量上难以统计二.受众构成成分复杂三.受众是富有个性的单个人四.受众接受活动的“休闲性”和“家庭化”五.受众在接受活动中的积极态度21.个体差异论个人差异的存在,造册很难过受众对同样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换句话说,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受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个人在生理、心理方面以及在文化素养、职业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可以把这些差异归为五种:(1)个人心理结构方面的;(2)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的;(3)认知态度价值标准方面的;(4)社会理论所形成的观点或主张方面的;(5)文化素质方面的。
22.文化规范论文化规范论与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说”有着很大的关系。
文化规范论认为,传播媒介能对受众产生很大的影响,足以使受众产生新的观念,并按照媒介所树立的文化道德规范行事,接受信息,并以此对信息进行是非判断。
文化规范论,表面上看似应属于传播效果,但实际上,福德勒所讲的文化规范论是侧重于传播效果产生后对于受众接受信息的影响,即受众如何接受信息。
23.受众对媒介和信息的选择动因①习惯作用②易得性③一致性④遵从心理⑤使用意图24.ABC最有名的报纸和杂志的媒介调查反馈系统是与ABC(报刊发行量审计局)有关的。
1914年,广告商和发行商联合成立了ABC组合。
其成立的初衷是制定计算发行量的规则,确保该规则强制执行,提供发行量的检测报告。
ABC的功能通过以下一些方式体现出来。
发行商有详细的发行数据。
一年两次,发行商和ABC将公布的数据归档,ABC又将数据提供给他们的客户。
ABC每年审计一次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ABC代表客户不受阻碍的检查印刷数据和文件、新闻用纸的发票、发行纪录的副本。
25.“创新——扩散”模式“创新——扩散”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必须重视非媒介(通常是个人)的资讯来源(邻居、专家等);通常会推行一项运动俩企图提供资讯,影响动机与态度,以求达到行为上的改变。
”它旨在发展新事物或新思想在社会结构中传播和扩散的过程。
例:新品种玉米的种植和推广传播过程中包含了四个要素:(1)新生事物;(2)在某种渠道中被传播;(3)经过很长时间;(4)最后传播给某社会体系的成员。
创新事物或思想的扩散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即认知—兴趣—认用—评估—采纳。
在早期认知阶段,传播媒介发挥很大的功能;进入最后的评估或采纳阶段时,人际亲身影响的力量却更显著。
就理论的基础来看,有这样的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创新——扩散”注重从传播者立场来推广新事物和新思想,重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网络关系。
第二,认识到异质性对传播的不利因素。
第三,传播活动双方的情形、特征过于相同,就等于系统完全封闭,会使新鲜的信息难以进入。
26.议程设置(议题设定)模式基本内容是: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议题中,那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议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感知,而那些较早得到媒介注意的议题将日益为人们所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