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考题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考题题型及要求:1.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2.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3.案例题(1题,30分)4.拓展题(2选1, 30分)复习重点:道德无为礼乐仁义兼爱名士外儒内法孝法隐琴棋书画意境茶中庸君子和恕恭敬佛禅市民文化洋务运动“五四”西学东渐《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F17、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1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儒家重道德”、“墨家尚功利”、“法家重法权”、“道家重自然”等传统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应该“改变传统原有模式,将其中有生命力的因素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使之与现代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

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观念、因循守旧的意识、泛道德主义,官贵、人治等观念,这些与现代化相冲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跟现代化扯不上关系”,“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参照solo评分法【解析】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

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

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

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就本题而言,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首先应该根据材料概括出观点,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写的观点进行评价,当然评价得分两方面。

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古今结合)。

2.截止2012年12月已有4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中国历史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中国历史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中国历史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内阁”之名始出现于()朝。

A.唐
B.宋
C.元
D.明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唐朝()成为中外关系史上的佳话。

A.鉴真东渡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军机处出现于()朝。

A.唐
B.宋
C.明
D.清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宋朝时掌管行政的职位是()
A.宰相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六部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明朝中期以来,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扰。

()等爱国将领,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次胜利。

A.袁崇焕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避讳制度开始于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_最为严苛,民国以后宣布废除。

()
A.唐代,宋代
B.汉代,明代
C.明代,清代
D.汉代,清代
【正确答案】:D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以下哪一项?A. 端午节B. 重阳节C. 元宵节D. 七夕节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京剧的四大行当?A. 生B. 旦C. 净D. 丑E. 末答案:E3.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4. 以下哪个成语与“破釜沉舟”出自同一历史事件?A. 背水一战B. 草木皆兵C. 纸上谈兵D. 卧薪尝胆答案:A5.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A. 礼、乐、射、御、书、数B. 琴、棋、书、画、诗、酒C. 诗、书、礼、乐、易、春秋D. 经、史、子、集、诗、赋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______。

答案:砚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8. 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______,它强调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答案:中医9.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10. 中国的京剧脸谱中,红色通常代表______。

答案:忠勇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给晚辈压岁钱等,这些习俗体现了家庭团聚和辞旧迎新的意义。

12. 描述一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和草书。

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艺术,也反映了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强调茶的色、香、味和泡茶的技艺。

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茶艺、茶道,也体现在商业、外交和文化交流中。

五、案例分析题14.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并探讨其反映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端午节D. 万圣节答案:C2. 中国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的传统艺术?A. 京剧B. 剪纸C. 油画D. 皮影戏答案:C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ABCD5.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A. 哥特式教堂B. 罗马斗兽场C. 故宫D. 金字塔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是________。

答案:京剧2. 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主要使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

答案:毛笔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朝代。

答案:隋4.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5. 中国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和织女一年中相会一次的日期是__________。

答案:七夕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的春节是农历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

(对/错)答案:对2. 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唐朝。

(对/错)答案:错3. 中国传统的围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游戏。

(对/错)答案:对4. 中国的京剧起源于清朝。

(对/错)答案:错5. 中国的春节习俗中,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书法起源于商朝的甲骨文,经过周朝的金文、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到魏晋南北朝的楷书、行书、草书,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描述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

答案: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以庆祝团圆和丰收。

3. 请列举中国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答案:《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文化试题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文化试题

生物学高考二轮复习:传统文化试题1.(2015重庆题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开花结实。

(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据《齐民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据《广志》)D.新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2.(2015海南卷题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3.(2016理综1卷题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以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4.(2020山东等级考题1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 “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 “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 “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5.(2020江苏题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

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ZUOWENYUKAOSHI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等。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尤为关注传统美德,既巧妙传承了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又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考查中不可多得的命题亮点。

对传统美德的考查,各地命题者匠心独运,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传统美德的整合与考核。

一、借助综合性学习进行传统美德专题考查此类命题方式,多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借助几组素材,设置传统美德中的个别知识点进行概括探究,其考点定位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美德,更多涉及到分析、思维、概括、表达、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分值多为10分左右。

例1.(2017·山东东营)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

(郑夑《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编辑/张引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樊会莹51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题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概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二、儒家文化1.儒家学派的创立与发展2.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3.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思想4.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法思想5.儒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三、道家文化1.道家的起源与主要代表人物2.老子的道论与无为思想3.庄子的逍遥游与自由观4.道教的形成与发展5.道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四、佛教文化1.佛教的起源与传入我国2.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修行方法3.汉传佛教的主要宗派4.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5.佛教艺术与建筑五、诗词歌赋1.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诗经》与楚辞3.唐诗的繁荣与代表诗人4.宋词的兴盛与代表词人5.元曲的繁荣与代表作品六、书法绘画1.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2.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流派3.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发展4.绘画的分类与代表作品5.书画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七、戏曲艺术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2.戏曲的主要剧种与特点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4.地方戏曲的繁荣与特色5.戏曲艺术在民间的传承与传播八、节日习俗1.春节与元宵节2.清明节与端午节3.中秋节与重阳节4.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5.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九、礼仪制度1.礼仪的起源与发展2.古代礼仪的分类与内容3.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4.近现代礼仪的演变与发展5.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推广3.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4.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5.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儒家文化的创立者?A.孔子B.老子C.墨子D.庄子答案:A解题思路: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知道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2.以下哪个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A.因果报应B.金钱至上C.六道轮回D.武力至上答案:A解题思路: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知道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试题一: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答案: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以调式为基础,强调音调的变化和旋律的情感表达。

2. 以乐器演奏为主:中国传统音乐注重乐器演奏,尤其以古琴、二胡、琵琶等乐器为代表。

3. 以古典文学为题材:中国传统音乐的作品多以古代文学作品为题材,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代表作品:1. 《广陵散》:古琴曲,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琴曲之一,被誉为琴界的"皇后"。

2. 《二泉映月》:二胡曲,是中国最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欢迎。

3. 《梅花三弄》: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梅花的赞美和情感表达。

试题二:请解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与"工笔"的区别。

答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与"工笔"是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

"写意"是指绘画作品以简约、自由的笔法描绘形象,注重表达主观感受和意境,强调笔墨的流畅和意境的抒发。

写意画着重于形神兼备、寓意深远,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自由想象,给人以广阔的审美空间。

"工笔"则是一种注重细节描绘的绘画风格。

它强调对物象形态的刻画和细致的运笔技巧。

工笔画追求写实性和细腻性,通常采用均匀细腻的平涂,注重色彩的填充和渲染效果。

工笔画要求结构严整、色彩细腻,给人以精巧和精致的感觉。

试题三:请简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和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答案:春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活动,庆祝农历新年。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贴春联、贴窗花、走亲访友、拜年、观灯等。

传统文化知识考题

传统文化知识考题

传统文化知识考题(2)共100题,单选50题,多选30题,判断20题。

一、单选题(53)1.(),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 2008年8月B. 2009年9月C. 2010年10月2.()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孔子B.孟子C.老子3.“取之无度,(),则常不足”告诉了我们如果过度开发,资源就会匮乏。

A.虚而为盈B.用之无节C.取之不尽D.用之不竭4.司马光曾说过:“饮食衣服,()”A.若思得之艰难B.不敢轻易费用C.则常不足5.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

《朱子家训》中就有“饮食约而精,()”教育我们简单朴素。

A.园蔬逾珍馐B.恒念物力维艰C.器具质而洁D.万缶胜金玉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身怀民族大义而写下的诗句。

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李白7.每年的农历()是我国的端午节,节日习俗有包粽子、赛龙舟等。

A.四月初五B.五月初五C.六月初五8.每年农历()的火把节是彝(yí)族、白族、拉祜(hù)族、纳西族、哈尼族、傈(lì)僳(sù)族等民族的节日。

A.四月B.五月C.六月D.十一月9.明代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被称为“三朝虎臣”的民族英雄是()A.白起B.戚继光C.文天祥10.“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是指哪颗星?()A.牛郎星B.织女星C.北斗星11.吃五色饭是哪个民族节日活动的习俗?()A.汉族B.壮族C.维吾尔族D.水族12.弟子事师,(),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A.终身为父B.敬同于父C.传道授业13.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

(),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育我们要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注意改正。

A.择其善者而从之B.见贤思齐焉C.终身为父14.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编辑成了()A.《论语》B. 《道德经》C.《春秋》15.“剪桐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哪位帝王的身上?()A.周成王B.周文王C.周武王16.“绣画”作为刺绣的一种新形式,出现于()A.清朝B.宋朝C.明朝17.汉代时将匈奴最高首领称为()A.族长B.首领C.单于D.将军18.请根据提示猜人物: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近几年语文高考题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题

近几年语文高考题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题

近几年语文高考题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题近几年,语文高考题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题逐渐增多,这些考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体现了高考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近几年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高考题示例:一、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知江宁府。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旧制,秩满许献文三篇,择官优者以为直馆。

安石所作辞章,既优且多,故得直集贤院。

时仁宗在位久,岁蝗旱,江、淮间民多流徙,安石自请往视,因言水利之本,在顺民心。

故兴利除害,民得其宜者,皆本于天子之心。

于是天子深然之,事皆施行。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王安石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了哪些改革主张?请简要概括。

(2018年全国卷Ⅲ)三、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以上只是近几年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高考题的一部分示例,实际上,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题类型非常广泛,包括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等多个方面。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必考题中国传统文化哪些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必考题中国传统文化哪些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必考题中国传统文化哪些题“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境考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境考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境考题一、考题背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名言,也是《周易》中的一句,它表达了君子应不断努力、追求进步的精神。

这句话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秉持的一种价值观。

二、考题内容1. “天行健”在《周易》中指的是什么?请解释其含义。

2.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在古代文化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3. 结合现代社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4. 请以一个具体事例为例,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5.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你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三、考题延伸1. “天行健”这句话在古代文化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表述?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分析。

2. “自强不息”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3. 除了“自强不息”,还有哪些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它们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有何关联?根据以上考题,我将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主题,展开论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弘扬这种精神。

在古代文化中,“天行健”这句话主要指的是自然界运行规律不断变化,不断向前发展。

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强调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君子以自强不息”则表达了君子应该不断努力、追求进步的精神,这是古代文化中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自强不息”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努力、追求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

这种精神品质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比如,一个公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就需要公司内部员工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在我看来,“自强不息”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只有坚持这种态度,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国学史园知识答题2023

国学史园知识答题2023

国学史园知识答题2023
国学史园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深奥的话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
问题:
1. 中国国学史的起源和发展,国学史园的知识答题可能会涉及
到中国国学史的起源,比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学派的兴起和
发展,以及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2. 经典著作和名人传世,考题可能会涉及到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比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以及《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还有《孙子兵法》、《老子》等兵法和哲学
著作,以及古代名人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的思想和传世。

3. 国学史园的学术研究,可能会涉及到国学史园的学术研究,
比如国学的定义、内涵和特点,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国学
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国学史园知识答题可能还会涉
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
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和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以上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国学史园知识答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准备相关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B彩陶C琉璃 D 铜鼎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10.中国第一长洞是:(D)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 B 甘肃C陕西D山东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A笙B笛C萧D芦笙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A 5个B 6个C 7个D 8个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A黄色 B 紫色C红色D蓝色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___-100岁D 70岁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高二年级考题

“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高二年级考题

“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高二年级考题“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高二年级考题为增进学生到文化认知、情感培育、价值认同,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云南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高二年级考题,供参考练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单选题102+15乡土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书”的是()A、《中庸》B、《大学》C、《孟子》D、《老子》【答案】D解析:“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四书》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而成在一起的统称,有一位大儒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这位大儒是()A、孟子B、荀子C、朱熹D、董仲舒【答案】C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庸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B、做人要圆润,善于“和稀泥”C、慎独自修D、三达德和五达道【答案】B解析:选项的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4、下列对“中庸”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

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答案】C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题。

【答案】D解析: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中庸”的一个条件。

第二届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考题题库汇编

第二届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考题题库汇编

第六类:传统节日一级题:227.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是描写传统节日的。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写的是春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写的清明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写的是哪个节日?()A端午节 B元宵节 C除夕 D重阳节2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般在什么传统节日被中国人吟咏?()A春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D重阳节229.王安石所作《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中的“屠苏“指的是:()A房屋庄稼 C 酒 D 苏州23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A 元旦 B 端午 C 重阳 D 元宵231.农历腊月初八是什么传统节日?A初八节B腊八节 C丰登节D喝粥节232.在下面各传统节日中举行赛龙舟活动的是什么节日?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 D元宵节233.“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说的是我国哪个节日的习俗?A重阳节 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234.端午节,一般认为与哪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关?A杜牧 B李白 C屈原 D杜甫235.《易经》将“九”定为阳数,所以两九相重,就是哪个节日?A元宵节 B 寒食节C清明节 D重阳节236.()的那达慕大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

A 蒙古族 B 藏族C 满族D维吾尔族237.端午节,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用来辟邪和驱瘟解毒。

A柳条B松枝C桃枝D菖蒲238.春节人们把()字贴在门上,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A寿B喜 C福 D禄239.食物()形似元宝,过年时吃它,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A元宵B饺子C粽子D月饼240.下面的神话故事与中秋节有关的是()A精卫填海B大禹治水C嫦娥奔月D鹊桥相会二级题:241.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以十二地支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如(子)鼠、(丑)牛、(寅)虎……2017年被称为()鸡年。

中国文化常见考题填空题

中国文化常见考题填空题

中国文化常见考题填空题1. 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包括书法、绘画、篆刻和陶瓷等艺术形式。

答案:艺术2.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往往描写英雄事迹或者历史事件。

答案:史诗3.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它以琵琶、古筝等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

答案:古琴4.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造形式,以其特有的飞檐、斗拱和彩绘而闻名。

答案:宫殿5. 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饮食文化,它强调调味品的搭配和烹饪技巧的独特性。

答案:川菜6.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它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中医7.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它以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形式为特点。

答案:京剧8.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节日,它以红灯笼、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等庆祝活动而闻名。

答案:春节9.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它通过剪纸、刺绣和木雕等形式来表达美的追求。

答案:工艺品10.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礼仪,它强调恭敬长辈、团结友爱和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答案:孝道11.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哲学思想,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答案:儒家思想12.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它以气势磅礴和技艺高超而闻名于世。

答案:武术13.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而广受欣赏。

答案:笛子14.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它通过按摩和针灸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气血流动。

答案:推拿15.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它以优美的身姿和舞步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答案:古典舞16.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节日,它以赏月、吃月饼和赛龙舟等活动而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考题
一、选择题
1.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是( D )
A.尧B.舜C.禹D.周公
2.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C )
A.张载B.程颐C.朱熹D.王阳明3.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 )
A.老子B.庄子C.张陵D.尹喜
4.佛教三藏典籍分为(ACD )
A.经藏B.集藏C.律藏D.论藏
5.佛教传入我国的朝代为( B )
A.秦代B.汉代C.南北朝D.隋代
6.墨子的基本思想包括(BD )
A.仁爱B.兼爱C.无为D.非攻
7.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B )
A.商鞅B.韩非子C.慎到D.申不害8.儒家的理想人格是( C )
A.英雄人格B.隐士人格C.君子人格D.随缘人格9.在经济价值观上采取重义轻利立场的是( C )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10.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在人我关系方面表现为( B )A.天人合一B.贵和持中C.人本主义D.忧患意识
1.以纪念人物为主题的节日:端午节
2.“天理”:纲常伦理,对天理的自觉意识
3.孟子恻隐之心:性善论
4.儒家长存的原因: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5.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6.法家:韩非子
7.儒家追求:君子人格
8.重义轻利:儒家价值取向
9.处理人际关系:贵和持中
10.封建社会最高准则:三纲
11.中庸:孔子
12.中外第一次大交流:佛教传入
13.对天下中心观提出挑战:利玛窦
14.五斗米道创始人:张凌
15.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