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
1、读下列材料答题 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 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大深渊是指什么?赫鲁晓夫改革设计涉及哪些方面?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经济、政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 目的:克服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 结果: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 年代,改革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 3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改革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领导人是谁? 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VS 戈尔巴乔夫
谁 是 最 后 的 赢 家 ?
权 力 高 端 的 博 弈 ,
“独联体”徽标
‚独联体‛的成立 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俄罗斯叶利钦、乌克兰克、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 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先报知美国总统布什后才通知戈尔巴乔夫
4、苏联的解体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的墓碑 用7块黑白大理石衔 接雕琢而成,代表了 他充满争议、毁誉参 半的一生。据说,赫 鲁晓夫生前曾经辱骂 过这位雕塑家,但是, 在他临终前却嘱咐家 人一定要请这位雕塑 家为他建造墓碑。于 是就有了这样一座构 思奇特、寓意无穷的 雕塑精品。
1991年底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苏联走向解体
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结合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 1、苏联解体的时间? 1991年底
2、苏联解体的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 主义制度取代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考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
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赫鲁晓夫的改革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解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例题2下列各项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正确的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B.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的解体承担责任C.改革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不适合俄罗斯答案:D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答案D。
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改革3.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4.以下关于苏联解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列宁主义的失败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C.斯大林模式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5.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勃列日列夫的改革
改革结果: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 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根本的触动,没有解 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性问题,到70年代后期, 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要求的弊端暴露得日益充分。
勃列日列夫的改革
失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小 组 成 员:
赫鲁晓夫的改革
改革背景
经济方面: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 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把人民的经济、政治、 文化要求放在第二位,导致了高度计划体制下强大的重工业、 军事工业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 政治方面:实行了残酷的集权专制。二战胜利后,斯大 林并没有借机改变执政模式,反而利用胜利的光环大搞个人 崇拜,依旧延续了三十年代的集权体制和“大清洗”思路, 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赫鲁晓夫的改革
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 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农业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 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 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 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 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 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其一,理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经济 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还组织了对东欧国家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从而阻遏了对社会主义新经济 体制的进一步探索。 其二,实践上由于“新经济体制”的实行,面对所出现的 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盲目滥发奖金,不顾国家和人 民的长远利益等等问题,没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其改革是 计划经济体制内部的调整。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1.背景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长期没有克服,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经济形势恶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2.内容经济上,提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外交上,开展“新思维外交”3.结果: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政治体制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而独立的趋势加强。
4.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与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例题1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D。
例题2他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他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答案:C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与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答案C。
1. 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可见,该文的主题是()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
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 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
当时领导改革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3.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
”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答案】D【解析】“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这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答案D。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知识点与练习题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一、教材知识掌握1. 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但是他将问题的根源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
这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和结果: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赫鲁晓夫以后,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其经济改革重点是重工业。
这使得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他的改革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
4. 苏联的解体(1)历史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成功。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方面,从而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其他各加盟共和国相继发表主权宣言)。
(2)主要过程1991年8月19日,一部分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扭转局面,但以失败而告终。
8·19事件齁,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成立“独联体”;12月21日苏联原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的文件。
至此1991年底,苏联解体。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 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增加 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等。 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农业形 势有所好转。
3、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有什么后果?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 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 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 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 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解体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
勃列日涅夫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改任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任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积极推行赫鲁 晓夫的垦荒政策。1956年再次当选为党中央主席 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1957年开除马林科夫集 团后,升任主席团正式委员。1960年任苏联最高 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 鲁晓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在结束了赫鲁 晓夫的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后,勃列 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 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 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 事上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 的发展。在他统治后期,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和 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
2、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哪些经验教训?
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 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 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 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等等。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知识点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知
识点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历史知识点帮助大家轻松愉快地总结功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
课堂小结
背景
赫鲁晓
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苏
夫改革
改革的效果
联
的
改
勃列日涅夫改革
革
与
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 体
苏联的解体
“八一九”事(Shi)件
苏联的解体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P63活动与探究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①我们(Men)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
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 民的拥护和支持;
❖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采用技 术交流等方式影响苏联人民心理、行为方 式,进而使苏联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 资本主义方式。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要警惕(Ti)西 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企图;改革必须与本国 的国情相结合,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 则。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领导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Cong)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 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Yi)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 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 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回溯:
• 什么是“斯大 林模式”?这 一模式有何弊 端?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开始改革。
“秘密报告”: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 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 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 影响。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二、苏联的解体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 结果:…… 立陶宛宣布独立 “八一九”事件
叶利钦VS 戈尔巴乔夫
谁 是 最 后 的 赢 家 ? 权 力
推广种植玉米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 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 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 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 史的进程。”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
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从苏联到独联体
; 中空玻璃装饰条 ; 中空玻璃装饰条 看得严严实实,府上的那几个妾室根本没有什么兴风作浪的机会。而且十四弟也不是沉湎于女色的人,实际上,十四弟是壹个从来不把诸人当 回事儿的人,他可以为咯兄弟奋不顾身,能够为咯兄弟两肋插刀,但是对于诸人,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怜香惜玉,更不要说费尽心思讨诸 人的欢心咯。就是这么壹个重义轻色的十四弟,怎么今天居然发起神经,跟十弟讨论起诸人来咯?“十弟,你这是怎么跟十四弟说话呢,怎么 就是九哥见过的漂亮诸人比你们吃过的咸盐还多?”“九哥,十弟这是佩服您啊!”“你就别打岔咯,还是好好问问十四弟吧,瞧他这壹整天 都愁眉苦脸的样子。十四弟也是,这有什么可发愁的,看上谁家的姑娘咯,直接跟九哥说,凭十四弟这壹表人才、玉树临风、文武双全、天皇 贵胄,哪个诸人不都是上赶着进他那十四贝子府?”“九哥,您说够咯吧!”十四阿哥原本就心烦意乱,再被九阿哥如此轻佻地谈论着他心中 的仙子,终于忍无可忍地朝九阿哥怒吼壹声。九阿哥正好心好意地替十四阿哥排忧解难,冷不丁遭到壹声怒喝,壹脸错愕地看着十四阿哥:这 小子今天是怎么咯?居然敢跟他九哥嚷起来?第壹卷 第153章 人妇十四阿哥那壹声怒吼瞬间将众人全都惊呆咯!八阿哥壹看这哥俩儿要吵起 来,赶快出面打圆场:“行咯,十四弟,这就是你的不是咯,九哥也是好心,你怎么吃咯呛药咯?在诸人那里受咯气,跟哥哥们这里撒火来 咯?”壹见八阿哥出面打圆场,十四阿哥也觉得刚才对九阿哥确实有些过分,借着八阿哥给的这个台阶,他也不再怒气冲冲,赶快放低姿态, 小声回咯壹句:“不是,八哥!”“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又不说什么原因,还乱发脾气!有你这样的吗?还不赶快跟九哥道个歉,认个 错?”“九哥,弟弟知道错咯,先向您赔个不是。”“没事儿,哥哥就是关心你,也没见过你这么魂不守舍的样子,至于嘛,不就是为咯个诸 人嘛,天底下什么样的诸人没有?九哥还真不信咯,还能有什么样的诸人,能让十四弟这么为难?”“八哥、九哥,真的,确实没什么事情, 您们继续喝茶吧,弟弟先告退咯。”说着,十四阿哥起身就要走,八阿哥壹看问题没有解决就要走,怕十四阿哥壹时情绪激动,再办出什么傻 事来。虽然他们是皇子阿哥,但真想要得到诸人的心,来硬的肯定是不行,也需要讲究策略计谋。再说咯,不就是个诸人嘛,这又不是什么难 事,十四阿哥不好出面,他八阿哥还是可以替他出面的。于是八阿哥壹把就拦住咯他:“你这个样子就走,哥哥们也不放心啊!你有什么难处, 直接跟哥哥们说就是咯,好歹哥哥们还能帮帮你的忙,替你出出主意。昨天晚上在宫宴上见你的时候,就是壹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这过咯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
考点: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1.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明斯克协定——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阿拉木图宣言》——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叶利钦接管: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辞职并把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2.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失败。
易错微析苏联解体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徐徐降下,震惊世界的这一事件是()A.同盟国解体B.轴心国瓦解C.苏联解体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中的事件,发生于1991年12月的是苏联解体,答案C。
例题21991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A.“三国协约”瓦解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瓦解D.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
1.“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月革命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2.“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
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南斯拉夫分裂B.两德统一C.苏联解体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3.苏联解体是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悲剧,其标志是()A.赫鲁晓夫下台B.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D.“八一九”事件4.“它结束了曾对20 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10.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苏 经 联 过 解 体
年底,苏联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
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直接导致两极格局结束,为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赫鲁 背景: ,在 、 方面采取了改革措施。 晓夫 内容:主要针对 结果(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 。 改革 2)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 。 改 3) 年, 被迫下台。 (勃列日涅夫改革) 革 戈尔 背景: 年, 上台,针对 改革。 作为重点,影响: .80年代后期, . 巴乔 过程:1)首先把 2)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 。 夫改 苏 影响:①苏联的 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 革 ②各加盟共和国 。 联 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外因: ) 1)1990年3月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的是 。 解 2) 年 月 日的“八一九事件” 目的: 。 结果:失 败 体过 程 影响: 失去了 ,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 。 3) 年底,苏联解体. (实质: ) 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 。 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戈 尔 巴 乔 夫
赫鲁晓夫
勃 列 日 涅 夫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 终年74岁。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进行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A、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B、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遭破坏
2、内容: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原因 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外部原因
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 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男生说的有道理。 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八一九”事件
时间:1991年8月19日 目的:阻止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 联盟条约》 影响: 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 加速苏联解体,是苏 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联解体的催化剂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首先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 图宣言》,独联体扩大为11国。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改革重点: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主要内容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实行多党制。
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 苏联掀起了一场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狂潮。苏联过去 的挫折和失误都是由斯大 林造成的。 1989年以后, 对斯大林的批判,逐渐扩 大到批判与否定十月革命 和列宁主义以及列宁本人。 从1989年起,苏联各地连 续发生了多起推倒列宁纪 念像,或向列宁像涂抹油 漆、投掷脏物的事件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 革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体制,改革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 矛盾。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1、背景
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
2、过程:
①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提出以科技手段为核心的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扩 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个体劳动和合资企业存在。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苏联军费1979年高达 1498亿美元。苏联军 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16%,而同期 美国只占6%,日本不 到1%。庞大的国防开 支,严重拖了苏联经 济的后腿,苏联经济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逐步走向停滞。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五苏联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
一、单项选择:
1.斯大林去世后,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党和 国家领导人的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 的是( A )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东欧剧变
八一九事件
1、时间:1991年8月19日 2、目的:使国家结束分裂,摆脱危机。 3、结果:失败。 4、影响: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 和能力,俄罗斯领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 裂进一步加快。实际上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独联体”的成立 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独联体”徽标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独联体”)
分离趋势加剧,最终导致苏联 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 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 1/3,失业人口达2000万人。
排队抢购食品
三、苏联解体
1、“8.19”事件
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中)宣布 正在休假的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 责,由他本人代行总统权力。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叶利钦、乌克兰克拉夫丘克、 白俄罗斯舒什克维奇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先报知美国总统乔治· 赫伯 特· 沃克· 布什(“老布什” 1989年至1993年担任美国总统),后才通知戈尔巴乔夫。
“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 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 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
点评: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虽然在某种程 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突破,政策的调整 和改革措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 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执政后期急噪冒进,又提出一些不切 实际的目标与口号;同时重蹈斯大林的覆辙,制造对赫鲁 晓夫的个人崇拜;再加上搞大国霸权主义等外交政策的失 误,引起了党内外的普遍不满。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 “自愿退休”,苏联历史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9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苏联成立于? 1922.12.30
2、苏联工业化方针最显著的特点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必须为重工业服务
3、两““一二个五五五””年::计工工划业业的强—成国农就业、国特点?_计速_划_度_经_快_济_ 4、“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 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 “二十大”。
(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会议概况: ①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 ②大会还听取了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 秘密报告。
思考? 当时苏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想改革,就 必须对准突破口(切入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
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 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
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 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 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 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 败。
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 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 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
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 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 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 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苏联在二战后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
但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措施。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经济领域:1.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2.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2)政治领域: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观点,平反冤假错案。
3、改革的效果: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军事实力有所提高,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二、苏联的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上台)背景:苏联经济发民面临停滞局面。
改革过程:(1)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
(结果:导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2)接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表现: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结果: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解体命运,不到三天,政变失败。
“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失去领导地位,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3、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解体。
11个国家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后来格鲁吉亚加,增加到12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