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等21家大学科技园为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等21家大学科技园为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ef09d2caf45b307e87197a3.png)
信息名称: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等21家大学科技园为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索引号:306-08-2014-514信息类别:规范性文件2014发布机构:科技部;教育部发文日期:2014年09月03日文号:国科发高〔2014〕248号实施日期: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等21家大学科技园为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国科发高〔2014〕248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字[2010]628号),科技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提出申请的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科技部和教育部研究,决定认定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等21家大学科技园为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见附件)。
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科技部教育部2014年9月3日— 1 —附件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1.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2.保定大学科技园3.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4.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5.南通大学科技园6.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7.淮安市大学科技园8.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园9.福州大学科技园10.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11.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12.洛阳大学科技园13.石河子兵团大学科技园14.桂林大学科技园15.贵州大学科技园16.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17.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18.青海大学科技园19.宁夏大学科技园20.海南师范大学科技园21.琼州学院科技园— 2 —。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b107a22915f804d2b16c1d8.png)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简介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始建于2000年6月,2006年10月被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十年来,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以河北工业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为依托,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并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校、企业、学生、政府四个主体的需求联系起来,根据需要将资源、信息、人才、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共享,逐步建立完善了园区三级管理、三大产品线、三步孵化、四级投资、灵活招商模式、九大服务平台等多元运营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为区域发展助力,为科技创新领航。
在十年的发展、建设历程中,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借助坐落在天津市又隶属于河北省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逐步走出了“多点办园”的大学科技园建设之路,形成了“一园多区”的建设格局。
截至2011年底,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各园区已培育孵化企业336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环保节能、新材料等领域。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共有建成、在建园区5个:邯郸园区:目前10万平米的孵化楼已全部投入使用。
石家庄园区:始建于2000年6月,由河北工业大学与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建设,是技术成果产业化为主的工业化示范园区,产业化总面积2.2万平方米,产业化企业40家。
邢台园区:总占地面积6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米,总投资6亿元,是由河北工业大学联手邢台市人民政府联袂打造的大型综合科技园项目,河北省2010年省重点项目,也是河北工业大学在河北省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科技园项目。
沧州园区:地处沧州高新区核心位置,是沧州高新区未来的孵化研发、行政办公中心。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https://img.taocdn.com/s3/m/44cfef15c281e53a5802ffa2.png)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项目背景●位置图●项目基本信息2009年11月,据了解,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大楼于2007年5月28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占地面积约为7260.57平米,大楼总建筑面积31000平米,其中地上11层,建筑面积约为25000平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米。
租金84,物管:8。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基本信息(以下简称‚SZVUP大学科技园‛)规划总面积22.6公顷。
一期开发面积17.33公顷,11栋大楼共计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建设用地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将达16万平方米。
目前,深圳市高新办已经和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入驻‚SZVUP大学科技园‛协议,入入驻院校将申请建设用地,独立建设产学研基地。
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也在筹备项目计划进驻大学科技园。
深圳市政府于1999年9月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根本目的是致力于吸引入园院校的有效资源和有效人才,在深圳的有效环境下,为市、校双方做出有效贡献,实现双赢。
SZVUP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现有入园单位48家,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名校36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活动基地,香港院校6所以及国外院校4所。
2001年10月,深圳市政府批准在高新区南区填海六区规划22.6公顷土地兴建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为虚拟大学园各成员院校在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2年1月申报至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2002年6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同意深圳启动建设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2003年8月,经过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科技园名单(2020最新统计)
![北京市科技园名单(2020最新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be938f0242a8956aece40f.png)
北京市科技园名单(2020最新统计)
北京市科技园名单(2020最新统计)
序号科技园名称科技园级别1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4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5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6北师大-中医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7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8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9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1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3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5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6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
17中国传媒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
18中国政法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
19北京建筑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0首都师范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1北京农学院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3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4北京联合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5北京印刷学院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6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7北京电影学院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8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园市级科技园29北京物资学院科技园市级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分析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ae5ec6195f312b3169a5c6.png)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一、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一)一校一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依托一所大学来发展科技园区,主要是一些研究型大学创办,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校办科技产业基础,通过大学的智力和科技资源,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进行经营开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都属于这种模式。
此种类型的科技园占总数的70%左右。
例如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清华大学为依托,拥有优质的学校资源,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强大的政府资源,如今除了同方、紫光、诚志等国家科技企业在园区聚集,光盘、CAD、软件、液晶等国家和部委的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落户,同时还聚集了一大批世界500强的公司,宝洁(P&G)、太阳微系统公司(SUN)、日电(NEC)中国有限公司、Google、微软等在清华科技园设立研发机构,使园区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企业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提升了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研发能力,使园区与国际全面接轨。
(二)多校一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依托多所大学,由政府出面组织在某一区域内形成的大学科技园区。
这种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多所大学合办,有多个分园区。
例如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五个科技园区构成,坐落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
还有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由11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组成,有常州科教城及武进高新区两个园区。
这种模式有效的发挥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同时又发挥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势,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并且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有机结合。
另一种则是依托多所学校只有一个园区,例如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长沙矿冶研究所等8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建立。
这种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园区内各方面更容易进行技术、信息交流和设备共享,也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
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录
![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8297d96ea32d7375a517800b.png)
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录(共115家,统计时间:2020-07-30)1. 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6.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 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8.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9. 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0.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1.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2.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3.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15.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16. 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7.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8. 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9. 保定大学科技园20. 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21. 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22.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3.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4. 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6. 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7. 大连交通大学科技园28. 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9. 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30. 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31.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2.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3.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5.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36.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7.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8.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9. 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0.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1.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2.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3.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4. 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5. 上海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7.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48. 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49.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50.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1.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3.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4.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5.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56. 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7.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58. 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59.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60. 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61. 南通大学科技园62. 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63. 淮安市大学科技园64.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65.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66.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67.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68. 温州市大学科技园69. 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园70.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71.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2. 福州大学科技园73. 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4.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75. 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76.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7.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8.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79. 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80. 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81.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82. 洛阳大学科技园83. 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84.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85.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86.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87. 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88.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89. 深圳虚拟国家大学科技园90.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91. 桂林大学科技园92. 海南师范大学科技园93. 琼州学院科技园94.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95.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96.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97.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98.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99.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00. 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101. 贵州大学科技园102. 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103.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104.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05.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06.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09. 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10. 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11.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12. 宁夏大学科技园113. 青海大学科技园114. 新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15. 石河子兵团大学科技园。
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
![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6e80b10f6c85ec3a87c2c5b6.png)
第三批
武汉
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第一批
长沙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长沙建机院
第一批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复旦大学
第一批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批
上海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同济大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二批
上海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华大学
第二批
上海
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大学
第二批
南京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大学、河海大学、鼓楼区人民政府、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第一批
深圳
深圳虚拟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高新区
第二批
重庆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大学
第一批
重庆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北碚区人民政府
第三批
成都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四川大学
第一批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电子科技大学
第一批
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南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65ad770a417866fb84a8e78.png)
技术服务与转移
学校“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校“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磁共 振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 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上海数字 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教 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小 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药物研究所”等是与园区企业紧密合作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分子药物研究所”等是与园区企业紧密合作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园区一批重点企业紧紧依托学校的专家团队、技术优势、重点实验 园区一批重点企业紧紧依托学校的专家团队、技术优势、 室等资源,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 室等资源,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 管理公司加强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整合工作, ◆管理公司加强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整合工作,充分利用学 校制定的实验室、图书馆、工程中心、计算中心、测试中心等资源 校制定的实验室、 图书馆、 工程中心、 计算中心、 向入驻科技园的企业开放的政策, 向入驻科技园的企业开放的政策,整合地方政府搭建的上海研发公 共服务平台中的共享科学仪器设施、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共服务平台中的共享科学仪器设施、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有效地为 园区企业提供服务。 协助园区企业加盟“ 园区企业提供服务 。 协助园区企业加盟 “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 获得大型仪器共享补贴等。 台”、获得大型仪器共享补贴等。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组织机构
上海华东师大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
办 董 事 长 总 公 经 室 理
市 场 部
财 务 部
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单(68家)
![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单(68家)](https://img.taocdn.com/s3/m/7e2de07ba26925c52cc5bf9d.png)
12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园
46
西安高新区西工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
13
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4
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8
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
15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9
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6
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0
新疆国家大学科技园
67
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
34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68
南家)
序号
单位名称
序号
单位名称
1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5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6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
北京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37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
38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5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39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
56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3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7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4
常州市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
58
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
25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
59
上海财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26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0
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27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1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名单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361d296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a.png)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名单所在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依托单位批次北京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第一批北京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第一批天津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第一批沈阳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第一批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批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上海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第一批南京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第一批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第一批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济南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大学第一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第一批成都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第一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第一批重庆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第一批云南大学昆明工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批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第一批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批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西南科技大学第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上海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大学第二批天津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第二批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第二批秦皇岛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燕山大学第二批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理工大学第二批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二批上海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学第二批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批长春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吉林大学第二批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第二批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邮电大学第二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第二批南京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合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长沙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昆明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深圳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二批北京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二批大连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第三批南昌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昌大学第三批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化工大学第三批兰州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大学第三批重庆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大学第三批郑州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等第三批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科技大学第四批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工业大学第四批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东理工大学第四批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厦门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厦门大学第四批滨州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石油大学第四批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交通大学第四批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农业大学第五批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北电力大学第五批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交通大学第五批廊坊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第五批沈阳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沈阳工业大学第五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东师范大学第五批上海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第五批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第五批无锡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南大学第五批中山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第五批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五批兰州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大学第五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批太原山西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北大学第六批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理工大学第六批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财经大学第六批上海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电力学院第六批南京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第六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常州大学河海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庆大庆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庆石油大学第七批苏州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大学第七批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武汉华中科技的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第七批杭州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四批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四批常州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六批镇江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七批昆明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昆明理工大学第七批兰州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理工大学第七批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湖南大学第八批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八批武汉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第八批沈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八批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常州九所高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美术学院第八批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八批苏州纳米所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鞍山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辽宁科技大学第八批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长春理工大学第九批吉林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东北电力大学第九批大连大连交通大学科技园大连交通大学第九批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山东科技大学第九批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江西师范大学第九批上海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上海海洋大学第九批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上海体育学院第九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西南石油大学第九批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北京林业大学第十批保定保定大学科技园保定大学第十批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东北农业大学第十批南京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南京邮电大学第十批南通南通大学科技园南通大学第十批无锡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中科院第十批淮安淮安市大学科技园淮安市大学第十批杭州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园中国计量学院第十批福州福州大学科技园福州大学第十批南昌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南昌工程学院第十批青岛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青岛科技大学第十批洛阳洛阳大学科技园洛阳大学第十批石河子石河子兵团大学科技园石河子大学第十批桂林桂林大学科技园桂林大学第十批贵阳.贵州大学科技园贵州大学第十批宁波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七批青岛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八批常熟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八批苏州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八批温州温州市大学科技园第九批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贵州师范大学第十批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第十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医学院西宁青海大学科技园青海大学第十批银川宁夏大学科技园宁夏大学第十批海口海南师范大学科技园海南师范大学第十批三亚琼州学院科技园琼州学院第十批。
2024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市场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ba8a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3.png)
2024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市场状况,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不同科技园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揭示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
2. 调查方法2.1 调查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样本,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2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有关市场规模、创业项目、创新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数据。
问卷共计发放100份,回收率为80%。
2.3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我们将得出对市场状况的准确评估。
3. 市场规模3.1 科技园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共有43个科技园。
3.2 企业数量:科技园内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平均每个科技园内有200家企业入驻。
3.3 科技园面积:调查发现,科技园的平均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
4. 创业项目4.1 创业项目类型: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创业项目的主要类型。
4.2 创业创新活动:调查数据显示,90%的科技园内有创业创新活动进行,其中70%的项目已获得一定的投资。
4.3 项目发展阶段:大部分创业项目处于初创和成长阶段,仅有少数项目达到成熟阶段。
5. 创新支持政策5.1 资金支持:调查显示,90%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创业初期资金支持,其中政府资金占比最高。
5.2 孵化器服务:80%的科技园内设有孵化器,为创业项目提供办公场地、导师指导和培训等支持服务。
5.3 创业资源对接:调查结果显示,60%的科技园为创业项目提供与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对接服务,促进创业项目获得更多资源支持。
6. 市场前景6.1 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未来将继续受益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6.2 人才引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将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创业项目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市场发展。
6.3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多政策红利。
九校一府共建创新型园区
![九校一府共建创新型园区](https://img.taocdn.com/s3/m/b00232f6700abb68a982fb0e.png)
Th e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P a rk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南大-鼓楼科技园世界之窗软件园视察共建创新型园区九校一府2000年6月,南京市鼓楼区政府调整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现有资源的创新与优化,与南京大学共同发起,联合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共同创建了“九校一府”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2001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2005年4月成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2006年11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复核。
几年来,科技园本着“区域空间有限,科学发展无限”的理念,坚持做大载体,做优环境,依托丰厚的智力资源,重点提升“四优”环境:优越的创业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刊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促进园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努力彰显产业特色,在产业布局、载体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科技园品牌效应凸显。
一、园区发展结硕果在鼓楼区2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0多所高校,CETC 第十四研究所等58家科研院所,有5000多名教授、副教授,其中有44名两院院士;博士后流动站57个,国家重点学科5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承担科研项目3129个,其中国家基金项目426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800项,其中国家奖206项,省部级奖1588项,是全国罕见的高智力密集区,也是科技园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建设中的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
![建设中的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https://img.taocdn.com/s3/m/4a309d076c85ec3a87c2c50e.png)
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5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 O LOG Y I N DU S TR Y O F IN 建设中的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大连理工大学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在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大连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综合优势,联合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本着“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宗旨,按照“校府共建”、“一园多校”的模式发起和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大连高新园区中的园中园。
2002年5月经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4年4月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验收。
2005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国十大高校科技园区。
一、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得到了大连市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以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为组长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科技园管委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和科技园办公室。
按照“高校为依托,以产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运作”的原则,联合社会资金相继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承担科技园建设,经营任务,同时投资孵化创新企业和培养专业人才,从事风险投资和科技项目中介,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总计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分别建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大工北山科技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大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大连市长夏德仁参观光电研发中心21C E C E EC H CH A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6Th e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P a rk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厦(占地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大工科技园嘉创大厦(占地面积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7f38fe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e.png)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01.05.11•【文号】国科发高字[2001]139号•【施行日期】2001.05.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2001年5月11日国科发高字〔2001〕139号)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底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得到了各地政府、高等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最近,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国科发高字〔2000〕530号),组织专家对一批发展情况较好的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认真的考核评估。
根据专家考核评估结果和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建议,科技部、教育部决定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见附件)。
经过一年多试点,全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
不仅大大激发了高校力量投身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业的积极性,为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深化高等学校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也为大学科技园在“十五”期间实现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五”期间,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时期。
各地政府特别是科技、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关心、重视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积极从各方面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各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抓住日益良好的发展机遇,再接再厉,加快发展,真正为全国大学科技园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为实现“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57b226650e52ea5518984a.png)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章认定与管理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大学科技园,由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并提交《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报告提纲见附件);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现场评估,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予以认定。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https://img.taocdn.com/s3/m/f5a762f404a1b0717fd5dd50.png)
复 旦 大 学 国 家 大 学 科 技 园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副校长桂永浩视察科技园
“百年复旦 知识杨浦”创业计划大赛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于 2 0 01 年 5 月由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
大学科技园。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结合上海市杨浦区相关部门建 设“知识杨浦”的部署,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紧紧依托复旦大学,以知识创新服务为平台,以 孵化和催化为两个中心,以知识服务、资源整合、国际化为三大战略,实现了快速发展,正向国 内一流大学科技园迈进,在 2 00 3 年的全国大学科技园考评中名列前茅。
上海复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是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运作载体,是由复旦大学、杨浦 区相关部门联合社会企业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具体从事复旦科技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致力 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及产业化工作。公司通过社会化市场经济机制运作,达到了加强园区建设 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双重目标。
复旦软件园
66 中 国科 技产 业 S C IE NC E & TE C H NOLOGY IN DUS TRY OF C 实践中,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深 刻理解到:大学科技园是大学原创力向社会 延伸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创新要素和社会创 新要素耦合的平台。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有能 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有义务使科 研成果向社会范围有效延伸。大学科技园要 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构筑知识创新服 务体系,拓展大学原创力向社会延伸的广度 和深度。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复旦大学国家大 学科技园建设初具规模,在硬件规模、服务体 系、科技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截至 2006 年底,园区已建成具有孵化、研发、 产业等功能的场所约 2 0 万平方米,入园企业 达 4 00 余家,涌现出复旦微电子、复旦光华、 复旦天臣、复旦水务等一批业界瞩目的高科 技企业和一批创新创业精英。
中国主要科技创新基地
![中国主要科技创新基地](https://img.taocdn.com/s3/m/8dbd8a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5.png)
中国主要科技创新基地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科技创新国家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中国主要科技创新基地的努力和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科技创新基地及其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建设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一直是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枢纽。
它集聚了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和创业者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扶持,从而促进了众多创新项目的孵化和发展。
二、上海张江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自1992年开发建设以来,张江科学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园区。
这里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孵化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创新项目。
张江科学城也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国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广州科学城广州科学城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广州科学城已经迅速发展成为集聚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园区。
这里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广州科学城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服务为目标,积极吸引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助推了广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四、深圳前海合作区深圳前海合作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前海合作区以金融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领域,聚集了大批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
这里拥有一流的孵化器和创新服务平台,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前海合作区注重引进和培育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
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各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
一、2001年5月首批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序号
所在地
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
所依托高校
总序号1
北京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
12
北京
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
23
天津
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
34
沈阳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
45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
56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
67
上海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
78
南京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
89
南京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
9 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10
杭州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浙江大学
1011
合肥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科技大学
11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12 济南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山东大学
1213
武汉
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武汉大学
13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14 长沙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南大学
14 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15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南理工大学
1516
成都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四川大学
1617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
1718
重庆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
1819
昆明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云南大学
19 昆明工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20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安交通大学
2021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北工业大学
2122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223
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 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