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991.doc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 中毒是指人体在短 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 过 中毒量 的药物后 , 机体产生 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 化及其临床表现。急性 中毒病情复杂 、 变化急骤 ;
征( s ns i ) 与多器官功能 障碍综合 征 ( MO D S ) 的常
见 中毒 原 因及 救治 方法 。
本 共识执笔专家 ( 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 : 褚沛 、 黎敏 、 李 超乾、 卢中
D O I : 1 0 . 3 7 6 0 / c ma . j . i s s n . 2 0 9 5 - 4 3 5 2 . 2 0 1 6 . 1 1 . 0 0 3
Ch i n e s e 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o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 po i s o n i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Do c t o r A s s o c i a t i o n
E m e r g e n c y Me d i c a l B r a n c h , C h i  ̄s e S o c i e t y o fT o x i c o l o g y P o i s o n i n g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fS o p e c i a l i z e d C o mm i t t e e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13
特殊中毒特征
紫红色 高锰酸钾
蓝绿色
粉红色 黄色 亮红色 咖啡色
铜盐、镍盐
钴盐 硝酸盐、苦味酸 红汞、硝酸 硝酸、硫酸及草酸
棕褐色
暗处发光 无色或白色
盐酸
黄磷 碱类
14
(尿色异常)
蓝色 棕褐-黑色 樱桃红-棕红 色 橘黄色 绿色 黄色 亚甲蓝 苯胺染料、萘、苯酚、亚硝酸盐 安替匹林、锌可芬、可以引起血尿 及溶 血的毒物 氟乐灵 麝香草酚 引起黄疸的毒物、呋喃类
15
(皮肤颜色异常)
化学性发绀 樱红色 黄染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胺碘酮 一氧化碳 米帕林 (阿地平)、损肝毒物及溶血毒 物引起的黄疸 (磷、四氯化碳、蛇毒、 毒蕈、苯氨基 或硝基衍生物、蚕豆病及 氯丙嗪引起的黄疸) 硼酸、双硫仑反应、万古霉素 抗凝血灭鼠剂 (敌鼠钠盐和溴敌隆)、 氯吡格雷、糖皮质激素、肝素、华法林、 水杨酸制剂
脱离染毒环境 群体中毒救治
现场检伤时一般将中毒患者分为四类,分别用红、 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红色:必须紧急处理的危 重症患者,优先处置;黄色:可延迟处理的重症患者, 次优先处置;绿色:轻症患者或可能受到伤害的人群, 现场可不处置;黑色:濒死或死亡患者,暂不处置。
现场急救
对于心搏停止患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对于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患 者,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通气。尽快明确接触毒物 的名称、理化性质和状态、接触时间、吸收量和方式。现场救治有条件时,应根 据中毒的类型,尽早给予相应的特效解毒剂。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 循环的稳定,必要时气管插管减少误吸风险。
便携式毒物检测、实验室毒物检测方法
18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清除未被吸收的毒 物; (2)迅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威 胁生命的情况; (3)促进吸收入血毒物清除 (4)解毒药物应用; (5)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6)器官功能支持与重症管理。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1 3 6 ຫໍສະໝຸດ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 0 1 6年 1 1月第 2 5卷第 1 1期 C h i nJ E m e r gM e d ,N o v e m b e r 2 0 1 6 ,V o l 2 5 ,N o 1 1
表1 中毒严重度评分
器官与系统 无症状 评分 0 轻度 1 轻度,一过性,自限性症状或体征 消化系统 呕吐、腹泻、腹痛 激惹、口腔小溃疡、一度烧伤 内镜下可见红斑或水肿 中度 2 明显、持续性症状或体征;器官功 能障碍 明显或持续性的呕吐、腹泻、 梗阻、腹痛 重要部位的一度烧伤或局限部 位的二度或三度烧伤 吞咽困难,呃逆 内镜下可见黏膜溃疡 持续性咳嗽,支气管痉挛, 胸部 X线片出现异常伴有中 度症状 重度 3 严重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体征;器官 功能严重障碍 大出血、穿孔 大范围的二度或三度烧伤 严重的吞咽困难,呃逆 内镜下可见透壁性溃疡,伴周 围黏膜病变 明显呼吸功能障碍,低氧需要 持续供 氧 ( 如 严 重 支 气 管 痉 挛、 呼吸道阻塞、声门水肿、肺水肿、 急性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肺 炎、气 胸) 胸部 X线片出现异常伴有严 重度症状 意识丧失 呼吸抑制或功能障碍 极度兴奋 癫痫持续状态 瘫痪 失明、耳聋 死亡 4
D O I :1 0 3 7 6 0 / c m a j i s s n 1 6 7 1 0 2 8 2 2 0 1 6 1 1 0 0 4 C h i n e s e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o n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p o i s o n i n g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 D o c t o r A s s o c i a t i o nE m e r g e n c yM e d i c a l B r a n c h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o f T o x i c o l o g yP o i s o n i n g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S p e c i a l i z e dC o m m i t t e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u t h o r :S o n gW e i ,E m a i l :s w h n 1 2 1 2 @a l i y u n c o m ;Y uX u e z h o n g ,E m a i l :y x z @m e d m a i l c o m c n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过中毒量 的药物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病情复杂、变化急骤;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的 障碍或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农药中毒
1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
在美国,损伤相关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中,中毒是第 二大 原 因
[ 2 ]
,农药中毒种类主要是有机磷
1 1 1 2 ] ,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 5 0 %~ 7 0 %[ 。
食物中毒在急性中毒中仍占有重要位置。一氧化碳中 毒与北方冬季家用燃煤取暖以及目前家庭使用燃气、热水 器或以液化石油为燃料的火锅有密切关系。
D O I :1 0 3 7 6 0 / c m a j i s s n 1 6 7 1 0 2 8 2 2 0 1 6 1 1 0 0 4 C h i n e s e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o n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p o i s o n i n g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 D o c t o r A s s o c i a t i o nE m e r g e n c yM e d i c a l B r a n c h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o f T o x i c o l o g yP o i s o n i n g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S p e c i a l i z e dC o m m i t t e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u t h o r :S o n gW e i ,E m a i l :s w h n 1 2 1 2 @a l i y u n c o m ;Y uX u e z h o n g ,E m a i l :y x z @m e d m a i l c o m c n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过中毒量 的药物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病情复杂、变化急骤;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的 障碍或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农药中毒
1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
在美国,损伤相关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中,中毒是第 二大 原 因
[ 2 ]
,农药中毒种类主要是有机磷
9 1 0 ] 1 1 1 2 ] 农药和百草枯 [ ,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 5 0 %~ 7 0 %[ 。
食物中毒在急性中毒中仍占有重要位置。一氧化碳中 毒与北方冬季家用燃煤取暖以及目前家庭使用燃气、热水 器或以液化石油为燃料的火锅有密切关系。
·1 3 6 2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 0 1 6年 1 1月第 2 5卷第 1 1期 C h i nJ E m e r gM e d ,N o v e m b e r 2 0 1 6 ,V o l 2 5 ,N o 1 1
表1 中毒严重度评分
器官与系统 无症状 评分 0 轻度 1 轻度,一过性,自限性症状或体征 消化系统 呕吐、腹泻、腹痛 激惹、口腔小溃疡、一度烧伤 内镜下可见红斑或水肿 中度 2 明显、持续性症状或体征;器官功 能障碍 明显或持续性的呕吐、腹泻、 梗阻、腹痛 重要部位的一度烧伤或局限部 位的二度或三度烧伤 吞咽困难,呃逆 内镜下可见黏膜溃疡 持续性咳嗽,支气管痉挛, 胸部 X线片出现异常伴有中 度症状 重度 3 严重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体征;器官 功能严重障碍 大出血、穿孔 大范围的二度或三度烧伤 严重的吞咽困难,呃逆 内镜下可见透壁性溃疡,伴周 围黏膜病变 明显呼吸功能障碍,低氧需要 持续供 氧 ( 如 严 重 支 气 管 痉 挛、 呼吸道阻塞、声门水肿、肺水肿、 急性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肺 炎、气 胸) 胸部 X线片出现异常伴有严 重度症状 意识丧失 呼吸抑制或功能障碍 极度兴奋 癫痫持续状态 瘫痪 失明、耳聋 死亡 4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治疗流程
评估中毒 程度:根 据中毒症 状和体征 评估中毒 的严重程 度。
确定中毒 物质:通 过询问病 史、实验 室检查等 方法确定 中毒物质。
采取紧急 措施:根 据中毒物 质的性质 采取相应 的紧急措 施如催吐、 洗胃、导 泻等。
解毒治疗: 根据中毒 物质的性 质选择合 适的解毒 剂进行治 疗。
支持治疗: 根据中毒 症状和体 征给予适 当的支持 治疗如吸 氧、输液、 输血等。
预防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农药、化学品等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不吃过期、变质食品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误食有毒物质
预防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急 性中毒的认识
和警惕性
普及急性中毒 的预防知识和
技能
加强家庭、学 校、社区等场 所的预防宣传
教育
推广急性中毒 的预防措施和
急救方法
预防与控制策略
化学品中毒: 接触、吸入或 摄入化学品导
致中毒
食物中毒:食 用被污染或变 质的食物导致
中毒
生物毒素中毒: 接触、吸入或 摄入生物毒素
导致中毒
气体中毒:吸 入有毒气体导
致中毒
放射性物质中 毒:接触、吸 入或摄入放射 性物质导致中
毒
急性中毒的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 状
头晕、头痛、乏力、意识模糊等神经 系统症状
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 中毒患者 的病情变 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 案。
治疗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解毒剂避免过量使 用
尽快清除毒物如洗胃、血液 透析等
及时识别中毒类型和程度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治疗后的康复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2859
对于心搏停止患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对于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通气。尽快明确接触毒物的名 称、理化性质和状态、接触时间、吸收量和方式。现场救治有条件时,应根据中 毒的类型,尽早给予相应的特效解毒剂。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循环 的稳定,必要时气管插管减少误吸风险。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11):1361-1375.
.
2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 或超过中毒量的药物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 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病情 复杂、变化急骤;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的 障碍或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3
流行病学
损伤和中毒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 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占总病死率的 10.7%。 急性中毒男女比例为 1:1.31,女性中毒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急性中毒患者年龄集中在 20~29 岁 和 30~39 岁,尤 其 是 20~29 岁,占40.28% 。 自杀是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 急性中毒的毒种主要有药物、乙醇、一氧化碳、食物、农药、 鼠药6大类;乙醇作为单项毒种在中毒物质中占第一位。 急性中毒病死率为 1.09%~7.34% ,其中农药中毒占急性中毒 死亡的 40.44% ,农药中毒种类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百草枯,百 草枯中毒病死率为 50%~70%。
陈兴,侯天文,例玮,等.我国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J】.医学综述,2008,14 (15):2374-2376 DOI:10.3696、j.jssn1006-2084.2008.15.045.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 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J].
4
中国急救医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下)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下)6 中毒救治救治原则:(1) 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2) 迅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3)促进吸收入血毒物清除;(4)解毒药物应用;(5)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6)器官功能支持与重症管理。
6.1 院前急救[15-18]6.1.1 防护措施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必须采取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医护人员应按照现场分区和警示标识,在冷区救治患者(危害源周围核心区域为热区,用红色警示线隔离;红色警示线外设立温区,用黄色警示线隔离;黄色警示线外设立冷区,用绿色警示线隔离)。
6.1.2 脱离染毒环境切断毒源,使中毒患者迅速脱离染毒环境是到达中毒现场的首要救护措施。
如现场中毒为有毒气体,应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上风向的空气新鲜场所。
6.1.3 群体中毒救治群体中毒救治,尤其是在医疗资源不足的群体中毒事件现场,应对事件中的毒物接触人员进行现场检伤。
现场检伤时一般将中毒患者分为四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
红色:必须紧急处理的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黄色:可延迟处理的重症患者,次优先处置;绿色:轻症患者或可能受到伤害的人群,现场可不处置;黑色:濒死或死亡患者,暂不处置。
6.1.4 现场急救脱离染毒环境后,迅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心搏停止患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对于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患者,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通气。
有衣服被污染者应立即脱去已污染的衣服,用清水洗净皮肤,对于可能经皮肤吸收中毒或引起化学性烧伤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并可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
若毒物遇水能发生反应,应先用干布抹去沾染的毒物后再用清水冲洗,冲洗过程尽量避免热水以免增加毒物的吸收。
对于眼部的毒物,要优先彻底冲洗,首次应用温水冲洗至少10~15 min以上,必要时反复冲洗;在冲洗过程中要求患者做眨眼动作,有助于充分去除有毒物质。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治疗时应 将患者迅速移至通风处,给予氧气吸入,严重者需进行高压氧治疗。
案例三:药物过量中毒
总结词
药物过量中毒是由于误服或过量使用药物引起的急性中毒。
详细描述
药物过量中毒的症状因药物种类而异,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昏迷等。治疗时应尽 快清除体内剩余药物,给予特效解毒剂,同时对症治疗。对于一些常见药物如安眠药、降压药等,家 庭应备有急救药品和措施。
径。
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出现与毒物相应的症状和 体征,如恶心、呕吐、腹痛、 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
血液、尿液、胃液等样本中检 测到毒物或其代谢产物。
排除其他疾病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 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
症状的疾病。
诊断流程
迅速评估
对疑似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 否需要紧急治疗。
02
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 学中的重要课题,需要建立一套 科学、规范、实用的专家共识来 指导临床实践。
急性中毒的定义与分类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吸收了 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机体出现一系 列的生理、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
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根据毒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急性中 毒可分为
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施,确保其正 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应急预案与救援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流程和责任分工,以便在发生急性中 毒事件时迅速响应。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开展救援工作。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第二部分)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第二部分)6 中毒救治救治原则:(1) 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2) 迅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 (3)促进吸收入血毒物清除; (4)解毒药物应用; (5)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6)器官功能支持与重症管理。
6.1 院前急救[15-18]6.1.1 防护措施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必须采取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医护人员应按照现场分区和警示标识,在冷区救治患者(危害源周围核心区域为热区,用红色警示线隔离;红色警示线外设立温区,用黄色警示线隔离;黄色警示线外设立冷区,用绿色警示线隔离)。
6.1.2 脱离染毒环境切断毒源,使中毒患者迅速脱离染毒环境是到达中毒现场的首要救护措施。
如现场中毒为有毒气体,应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上风向的空气新鲜场所。
6.1.3 群体中毒救治群体中毒救治,尤其是在医疗资源不足的群体中毒事件现场,应对事件中的毒物接触人员进行现场检伤。
现场检伤时一般将中毒患者分为四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
红色:必须紧急处理的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黄色:可延迟处理的重症患者,次优先处置;绿色:轻症患者或可能受到伤害的人群,现场可不处置;黑色:濒死或死亡患者,暂不处置。
6.1.4 现场急救脱离染毒环境后,迅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心搏停止患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对于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患者,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通气。
有衣服被污染者应立即脱去已污染的衣服,用清水洗净皮肤,对于可能经皮肤吸收中毒或引起化学性烧伤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并可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
若毒物遇水能发生反应,应先用干布抹去沾染的毒物后再用清水冲洗,冲洗过程尽量避免热水以免增加毒物的吸收。
对于眼部的毒物,要优先彻底冲洗,首次应用温水冲洗至少10~15 min以上,必要时反复冲洗;在冲洗过程中要求患者做眨眼动作,有助于充分去除有毒物质。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其他机制
干扰酶的 活性
破坏细胞 膜的功能
对组织的 直接毒性
作用
中毒机制
阻碍氧的 交换、输 送和利用
光敏作用
损害免疫 功能
影响新陈 代谢功能
改变递质 释放或激 素的分泌
四、急性中毒诊断
急性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毒物接触史、临床 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目前临床上尚无法做到利用实验室毒物分析来 快速明确诊断所有的毒物
4-1、急性中毒诊断
急性 中毒 诊断
毒物暴 露
临床诊 断
临床确 诊
疑似诊 断
急性毒 物接触
反应
急性中 毒诊断 的其他 问题
急性中毒诊断的其他问题
(1)隐匿式中毒:是指患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中毒。 (2)不明毒物中毒:毒物接触史明确,但不能确定毒物;临床表现与某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5
可编辑
结束洗胃应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洗胃的胃液已转为清亮。
Centers and Clinical Toxicologists Position Paper:Ipecac Syrup [J] .J Toxicl Clin Toxicl .2004.42:133-143. Krenzelok EP,McGuigan M. Lheur P. et al. Position statement: Ipecac Syrup [J] .J Toxicl Clin Toxicl ,1997,35(7):699-709
2、洗胃
洗胃可导致较多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胃肠道穿 孔等)。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洗胃能降低急性 (尤其是重度)中毒患者的病 死率,同时也建议对此结果做进一步循证医学研究 。
今日推荐: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今日推荐: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近日,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及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联合组成专家组制定了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全文发表在11月份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本文通信作者为宋维、于学忠,全文15页。
本专家共识从流行病学、病情分级与评估、中毒机制、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对急性中毒进行了系统阐述。
全文指南目录如下:1.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2. 中毒病情分级与评估3. 急性中毒机制:3.1 干扰酶的活性;3.2 破坏细胞膜的功能;3.3 阻碍氧的交换、输送和利用;3.4 影响新陈代谢功能;3.5 改变递质释放或激素的分泌;3.6 损害免疫功能;3.7 光敏作用;3.8 对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
3.9 其他机制4. 急性中毒诊断:4.1 急性中毒诊断;4.2 急性中毒诊断注意事项;4.3 急性中毒综合征与特殊中毒特征。
5. 实验室检查与毒物检测:5.1 目前可以检测的常见中毒毒物的种类;5.2 临床急性中毒毒物检测方法。
6. 中毒救治:6.1 院前急救(包括防护措施,脱离染毒环境,群体中毒救治,现场急救,患者转运几方面);6.2 院内救治(包括介绍了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方法,清除经口消化道未被吸收的毒物方法);6.3 毒物吸收入血液后促进毒物排泄的主要方法(如强化利尿、改变尿液酸碱度、血液净化);6.4 氧气疗法(含高压氧);6.5 常见特殊解毒药物(共介绍了31种特殊解毒药);6.6 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包括中毒性脑病、低血压与休克、吸入性肺炎、中毒性肺损伤、中毒性肝损伤、中毒性肾损伤、中毒性心肌损伤与心律失常、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7. 急性中毒重症管理:7.1 入住中毒治疗ICU或ICU 的标准;7.2 心脏呼吸骤停;7.3 中毒性心力衰竭;7.4 中毒性呼吸衰竭;7.5 中毒性肾功能衰竭;7.6 中毒性肝功能衰竭;7.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991 ·专家共识·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宋维,Email:swhn1212@aliyuncom;于学忠,Email:yxz@medmailcomcn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11004ChineseexpertconsensusondiagnosisandtreatmentofacutepoisoningChineseMedicalDoctorAssociationEmergencyMedicalBranch,ChineseSocietyofToxicologyPoisoningandTreatmentofSpecializedCommitteeCorrespondingauthor:SongWei,Email:swhn1212@aliyuncom;YuXuezhong,Email:yxz@medmailcomcn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过中毒量的药物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病情复杂、变化急骤;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的障碍或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1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在美国,损伤相关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中,中毒是第二大原因[2]。
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国家中毒数据系统(NationalPoisonDataSystem,NPDS)2014年年度报告[3]:2014年有毒物质暴露报告数超过289万人次;其毒物暴露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低年龄段,占6128%;毒物暴露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主,占837%;意外接触是主要接触原因,占794%;毒物暴露地点9348%集中于家庭;毒物类型以药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前五类毒物分别为镇痛药(113%),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77%),家庭清洁物质(77%),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59%),以及抗抑郁药(44%)。
5岁及以下儿童最常暴露五种毒(药)物依次是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140%),镇痛药(93%),家庭清洁物质(110%),异物/玩具/杂项(67%)以及外用制剂(58%)。
我国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损伤和中毒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占总病死率的107%。
我国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数据;有研究对1994年到2007年我国发表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文献进行检索,在检索到的714篇文献中符合预定要求的有24篇,研究表明,急性中毒男女比例为1∶131,女性中毒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急性中毒患者,年龄集中在20~29岁和30~39岁,尤其是20~29岁,占4028%;从急性中毒原因来看,有意接触毒物者高于意外接触者,自杀是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4]。
急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地点以家庭为主;静脉注射途径多在娱乐场所出现。
急性中毒的毒种主要有药物、乙醇、一氧化碳、食物、农药、鼠药6大类;乙醇作为单项毒种在中毒物质中占第一位,乙醇中毒集中在青壮年群体,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药物中毒以治疗性用药为主,最常见的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56];急性中毒病死率为109%~734%,其中农药中毒占急性中毒死亡的4044%[7];急性农药中毒病死率为712%~930%[89],农药中毒种类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百草枯[910],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50%~70%[1112]。
食物中毒在急性中毒中仍占有重要位置。
一氧化碳中毒与北方冬季家用燃煤取暖以及目前家庭使用燃气、热水器或以液化石油为燃料的火锅有密切关系。
2中毒病情分级与评估1998年欧洲中毒中心和临床毒理学家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ofPoisonsCentresandClinicalToxicologists,EAPCCT)联合国际化学安全计划和欧盟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ProgrammeonChemicalSafetyandtheEuropeanCommission)推荐了中毒严重度评分[1314](poisoningseverityscore,PSS)(表1)。
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分五级。
无症状(0分):没有中毒的症状体征;轻度(1分):一过性、自限性症状或体征;中度(2分):明显、持续性症状或体征;出现器官功能障碍;重度(3分):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死亡(4分):死亡。
在目前已知的所有急性中毒种类中,除非已有明确的针对该种中毒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其余急性中毒均推荐参考PSS,实行急性中毒病情分级并动态评估。
3急性中毒机制毒物进入人体后,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机体功能障碍或(和)器质性损害,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毒(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
不同毒物的中毒机制不同,有些毒物通过多种机制产生毒性作用。
·1631·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11月第25卷第11期ChinJEmergMed,November2016,Vol25,No11表1中毒严重度评分器官与系统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死亡评分01234轻度,一过性,自限性症状或体征明显、持续性症状或体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体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消化系统呕吐、腹泻、腹痛激惹、口腔小溃疡、一度烧伤内镜下可见红斑或水肿明显或持续性的呕吐、腹泻、梗阻、腹痛重要部位的一度烧伤或局限部位的二度或三度烧伤吞咽困难,呃逆内镜下可见黏膜溃疡大出血、穿孔大范围的二度或三度烧伤严重的吞咽困难,呃逆内镜下可见透壁性溃疡,伴周围黏膜病变呼吸系统咳嗽,轻度支气管痉挛胸部X线片轻度或无异常持续性咳嗽,支气管痉挛,胸部X线片出现异常伴有中度症状明显呼吸功能障碍,低氧需要持续供氧(如严重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声门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气胸)胸部X线片出现异常伴有严重度症状神经系统头昏,头痛,眩晕,耳鸣烦乱不安轻度锥体束外系症状轻度胆碱能或抗胆碱能症状感觉异常轻度的视觉和听力障碍嗜睡,对疼痛反应正常兴奋,幻觉,谵妄中度锥体束外系症状中度胆碱能或抗胆碱能症状局部麻痹但不影响重要功能明显视觉和听力障碍意识丧失呼吸抑制或功能障碍极度兴奋癫痫持续状态瘫痪失明、耳聋心血管系统偶发早搏轻度或一过性血压过高或过低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成人50~60次/min;儿童70~90次/min;婴儿90~100次/min;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成人100~140次/min;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成人40~50次/min;儿童60~80次/min;婴儿80~90次/min;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成人140~150次/min;持续性早搏,房颤房扑,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QRS和QT间期延长,心肌缺血,明显高或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成人<40次/min儿童<60次/min婴儿<80次/min心动过速心率:成人>180次/min致命性室性心率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急性心功不全,休克,高血压危象代谢系统轻度酸碱平衡紊乱碳酸氢根15~20或30~40mmol/L,pH725~732或75~759轻度水电解质紊乱钾30~34或52~59mmol/L轻度低血糖成人50~70mg/dL或28~39mmol/L一过性高热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碳酸氢根10~14或>40mmol/L,pH715~72或76~769水电解质紊乱明显钾25~29或60~69mmol/L低血糖明显成人30~50mg/dL或17~28mmol/L持续性高热严重酸碱平衡紊乱碳酸氢根<10mmol/L,pH<715或>77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钾<25或>7mmol/L严重低血糖成人<30mg/dL或<17mmol/L致命性高热或低热肝脏轻度血清酶升高AST、ALT2~5倍正常值中度血清酶升高(AST、ALT5~50倍正常值),无其他生化异常(如血氨,凝血异常)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临床证据重度血清酶升高(AST、ALT>50倍正常值),其他生化异常(如血氨,凝血异常)或肝衰竭的临床证据肾脏轻度蛋白尿/血尿大量的蛋白尿/血尿肾功能障碍少尿多尿血清肌酐200~500μmol/L肾衰竭无尿血清肌酐>500μmol/L血液系统轻度溶血轻度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0%~30%)溶血明显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0%~50%)凝血异常,但无活动性出血中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重度溶血重度高铁血红蛋白血症(>50%)凝血异常并伴活动性出血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2631·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11月第25卷第11期ChinJEmergMed,November2016,Vol25,No11续表1器官与系统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死亡肌肉系统肌肉疼,压痛肌酸磷酸激酶250~1500U/L僵硬,痉挛肌束震颤横纹肌溶解肌酸磷酸激酶1500~10000U/L严重肌疼、僵硬、痉挛、肌束震颤横纹肌溶解症肌酸磷酸激酶>10000U/L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局部皮肤不适,一度烧伤(发红)或小于体表面积10%的二度烧伤占体表面积10%~50%的二度烧伤(儿童10%~30%)或三度烧伤小于体表面积2%占体表面积>50%的二度烧伤(儿童>30%)或三度烧伤大于体表面积2%眼部不适,发红,流泪,轻度眼睑水肿剧烈不适、角膜擦伤轻度角膜溃疡角膜溃疡或穿孔,永久性的损伤叮咬处局部反应局部瘙痒,肿胀轻微疼痛明显的水肿,局部坏死,疼痛明显明显的水肿,接连部位水肿,广泛的坏死重要部位的水肿阻碍气道剧烈疼痛31干扰酶的活性人体的新陈代谢主要依靠酶参与催化。
大部分毒物是通过对酶系统的干扰而引起中毒。
311与酶活性中心的原子或功能基团(如巯基、羟基、羧基、氨基等)结合如汞、砷等与酶的巯基结合,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
312破坏蛋白质部分的金属离子或活性中心如氰化物中毒时,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与氰离子结合,形成氰化高铁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还原为二价铁,从而阻断了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生物氧化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人体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中毒。
313竞争抑制作用毒物结构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与酶的底物竞争而产生抑制作用。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可直接与胆碱酯酶相结合抑制此酶活性。
314作用于酶的激活剂如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是生成和分解肝糖原的酶,其作用需要Mg2+作激活剂,而F-能与Mg2+形成复合物,故在氟中毒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受阻。
315与辅酶作用如铅中毒时发现体内烟酸的消耗量增加,在严重中毒时,血液内烟酸含量几乎为零,结果使辅酶Ⅰ和辅酶Ⅱ减少,从而抑制了吡啶核苷酸或烟酰胺核苷酸连接的脱氢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