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③陇:通“垄”。

④牧竖:牧童。

⑤髹(xi 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3)曳.舟不得进_______________ (4)遂.缘小溪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樵童牧竖相征逐。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8)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8)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8)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 .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 .复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 .屋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9.B(2分)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译文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流水环绕,是苏子美沧浪亭的故址。

他多次求我写沧浪亭记,说:“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于今请您记叙的,是我为什么要建这个亭子。

”我说:“先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造了一座花园在内城的西南面,他的外戚孙承估,也造了一座花园在它的旁边。

直到淮南一带地方都归了宋朝时,这些花园也还没有荒废掉。

苏子美开始建筑的沧浪亭,到后来和尚居住了。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题(含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2003年北京)10 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风换气B. 政通人和C. 通宵达旦D. 博古通今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缘:___________________ (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 分)<1> 渔人甚异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林尽水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第2 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 分)答: __________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 分)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

②甫:刚。

③洵(x ún):确实。

④浣: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具答之具:(2)便要还家要:(3)寻病终寻:(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汲: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C.盖江北之俗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D.余顾而慕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 ()⑵阡阳交通()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 .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9.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0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11.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1.东晋欧阳修2.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3.B4.不一样。

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

乙文是指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一】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语文试题word+答案解析(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18分)【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共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2)不独子其子()(3)屋舍俨然..()(4)寻.病终()12.(1)同“举”,选拔(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4)随即,不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共4分,每小题2分)(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期末考试题精选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伐竹取道万道霞光B.与外人间隔选贤与能与游者相乐与人为善C.屋舍俨然怡然自乐佁然不动杂然相许D.妻子邑人不独子其子子固非鱼也孺子可教2.翻译文段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理解: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风光优美的田园,然后才进入到桃花源,见到桃源人。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源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听了渔人的讲述,桃源人都为没有赶上桃源外的朝代变迁感到无比惋惜。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无需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因为整篇文章都是完整的。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XXX: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指道路交通。

户:指人家、住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具体描写,XXX则是阐述了理想社会的原则。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0.概括甲文的大意: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XXX:XXX,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XXX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XXX。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XXX上声!”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原卷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原卷版通用版)

桃花源记(一)(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

②颍水:地名。

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④易:改换。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颖:才华出众。

晏如:安定、快乐的样子。

结:收束,完了。

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颖脱不羁()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答: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4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对比阅读二【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阡陌交通:便要还家:子之哭也: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今吾子又死焉译文: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3分)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对比阅读三〔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甲】【乙】两段文,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髻,并怡然自。

(自《桃花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信修睦。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己。

是故 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自《礼•礼运》)在大道施行的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拔出来,求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利地成,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女子有宿。

于,人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都愿意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自己私利。

因此奸邪之不会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生“所以大都不用关上了,叫做理想社会。

1•解下面加点的。

(4分) ⑴屋舍然 ( )⑶不独字箕子()2.下面各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之 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B .男女衣善,悉.、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 ・矜、寡、孤、独 .D ・大道之行也 跪而之3. 翻下面句子。

(4分) ⑴黄垂髻,并怡然自。

⑵与能,信修睦。

4. 理解文意,用原文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种植]”的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 似白勺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 5. 陶渊明描的“世外桃源”地再了“大同”社会的生活貌,因此二者有多相似的地方。

中考文言文试题—《桃花源记》(3)

中考文言文试题—《桃花源记》(3)

中考文言文试题—《桃花源记》(3)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_____________
3.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常用的四字成语出自这篇课文,这个成语是________。

请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加点词意义判断辨正。

答案:B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第3题。

考查古今汉语贯通。

答案: 成语:世外桃源造句:略。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高效训练【含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高效训练【含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林尽水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①留牍:公文。

②潍县: 地名,今山东潍坊市。

③值:遇,遇到。

④谴:谴责、责备。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异渔人甚异.之属引凄异.(《三峡》)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C(A.异:对……感到惊异/异常;B.舍:舍弃/房屋;C.去:离开/离开;D.道:说/道路。

)2.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

3.第一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4.①国家太平,没有战乱;②民风淳朴,生活富足;③政府官员勤政爱民,体恤百姓。

参考译文:(二)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10分)
(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
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