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劳动强度测定与评价.
劳动强度的测量方法
心率的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机体的氧消
身高体重的测量 S男=0.0057×身高+0.0121×体重+0.0882 S女=0.0073×身高+0.0127×体重-0.2106 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
S=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
S示体表面积,单位:m2;身高,单位:cm;体重,单 位:kg
关于这个分级指标,在国标GB3869-83《体力劳
动强度分级》中作了专门说明:以能量消耗值来 区分劳动强度虽为许多国家所采用,但还不能全 面地反映劳动机体生理功能所造成的生理负担。 特别是紧张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劳动,如纺 织、雕刻、彩绘、印刷等工作,精神紧张度高、 机械、单调、持续时间长,这种体力活动强度往 往相对地小,但疲劳感则很明显。反之,有些工 种如大型炼钢及炼铁,一些主要工作劳动强度虽 很大,但一个劳动日内用于这种劳动的时间很短, 劳动与休息交替较频繁,故疲劳程度相对较小。
调查生产劳动过程和组织安排情况,掌握被测 评岗位的作业内容、工序、主要操作和动作、 作业位置、作业人员数量等情况。 制定能量代谢测定计划,确定测定对象和测定 的动作。 在劳动过程中,以岗位为单位测定劳动者的各 类动作的能量代谢数据,采用肺通气量法。
肺通气量法 该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有:肺通气量计、体重称、气压计、
测量之前,应询问采气对象所戴口罩是否漏气等。 按测定计划要求,对每类动作采气。 每次采气的测量时间不少于2分钟。 每个岗位的采气对象应在两人以上,尽可能多采。
劳动强度测定与评价PPT课件
❖ 能量代谢率测定的主要内容
调查生产劳动过程和组织安排情况,掌握 被测评岗位的作业内容、工序、主要操作 和动作、作业位置、作业人员数量等情况。
制定能量代谢测定计划,确定测定对象和 测定的动作。
在劳动过程中,以岗位为单位测定劳动者 的各类动作的能量代谢数据,采用肺通气 量法。
测定劳动者的生理特征。 测定气象条件。 数据处理和分级。
+0.0124×体重-0.0099
S示体表面积,单位:m2;身高,单位:cm;体重,单位:kg
气象条件的测定
能量代谢测定记录表的填写
能量代谢测定表
二、肺通气量仪的使用
❖ 在能量代谢测定中,测定仪器的正确使 用是测定技术的重要环节。
测量气温和气压的仪器较简单,使用方便。 测量肺通气量的仪器是较复杂精密的仪器,
❖若采气对象作业不正常,应报废采气数据。
❖若采气对象实际工作中出现测定计划中没有列入的动 作,应加采。
❖在第一天的写实工作完成后,采气负责人应根据写实 资料,核对或修订能量代谢测定计划。
❖要对设备进行消毒。
身高体重的测量
❖S男=0.0057×身高+0.0121×体重+0.0882 ❖S女=0.0073×身高+0.0127×体重-0.2106 ❖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0.0061×身高
❖根据肺通量、体表面积、气象条件计算每类动 作的能量代谢。
❖根据劳动时间率和能量代谢率计算分级指数。
❖ 能力代谢率的测定
能量代谢测定的条件
❖进行能量代谢测定时,生产岗位劳动者必须处于正常 的生产劳动状态。
❖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般应与岗位的时间测定同步进行。 ❖测定对象必须是合格的岗位劳动者。
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人体的平均能量耗费为2700大卡,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例如,煤厂的煤仓装煤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起实施)全文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1.1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Ⅰ<15Ⅱ~20Ⅲ~25Ⅳ>25--------------------------------2.1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劳动过程中所需的体力、脑力和心理能力等因素,对不同劳动强度进行分类和评定的标准。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
体力劳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工作中所需的肌肉力量和体能消耗。
一般来说,体力劳动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体力劳动指的是工作中所需的肌肉力量和体能消耗较小,如长时间站立、搬运轻物等;中度体力劳动指的是工作中所需的肌肉力量和体能消耗适中,如搬运中重量物品、需要频繁弯腰、蹲下等;重度体力劳动指的是工作中所需的肌肉力量和体能消耗较大,如长时间搬运重物、需要频繁爬高、弯腰等。
而脑力劳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工作中所需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脑力劳动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脑力劳动指的是工作中所需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较低,如一般的操作性工作、简单的数据录入等;中度脑力劳动指的是工作中所需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适中,如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工作、一般的管理和协调工作等;重度脑力劳动指的是工作中所需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较高,如需要复杂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的工作、高级管理和策划工作等。
其次,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需考虑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劳动者对劳动强度的承受能力有所不同。
比如,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更能承受较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强度;男性相对于女性在体力劳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女性在细致和耐心方面可能更胜一筹。
因此,在制定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后,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落实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监督,确保标准的严谨性和有效性;企业应根据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将劳动强度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对劳动者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意义、制定原则和具体标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意义。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者的工作任务,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通过对不同工作内容的劳动强度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进行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评价,有利于劳动者的岗位匹配和职业生涯规划。
此外,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劳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确保科学合理。
2. 可操作性原则,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便于企业和管理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和管理。
3. 公正性原则,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应当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 综合性原则,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应当全面考虑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做到全面、综合。
三、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具体标准。
1. 轻度劳动,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是进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量较小,劳动强度较低。
例如,文员、设计师等。
2. 中度劳动,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既有一定的脑力劳动,又有一定的体力劳动,劳动强度适中。
例如,普通装配工、服务员等。
3. 重度劳动,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是进行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较大。
例如,装卸工、搬运工等。
4. 特别重度劳动,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矿工、建筑工人等。
四、结语。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时,应当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公正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合理划分劳动强度等级。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将劳动岗位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科学评价和管理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意义。
1. 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通过对劳动强度进行科学的分级,可以避免过重的劳动强度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的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可以使劳动者在适宜的劳动强度下进行工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规范劳动管理。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可以对不同劳动岗位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企业对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
二、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应该基于科学的劳动生理学和工程学原理,充分考虑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2. 公正公平原则。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应该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
3. 可操作性原则。
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便于实施和监督。
三、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
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根据工作中所需的体力消耗和负荷大小,将体力劳动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具体标准可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进行细化。
2. 精神劳动强度分级。
根据工作中所需的脑力消耗和心理压力大小,将精神劳动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具体标准可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进行细化。
3. 综合劳动强度分级。
根据工作中所需的体力和精神消耗综合评定劳动强度,将劳动岗位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具体标准应该考虑到体力和精神劳动的综合影响。
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实施。
1. 制定标准。
各行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劳动生产过程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2. 落实到岗位。
企业应根据制定的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将其落实到各个具体的劳动岗位上,对劳动强度进行科学评定和分类。
劳动强度评价
:
人)
,
。
受 测工 人 生 理参 数 年龄 3 5 . 7
8士 9 3
士 8
.
.
5
动的 名称 内容 ( 作 业 姿 势
、 、 。
、
、
体位 操 作 对 象
、 、 、
、
、
7 岁 工龄 1
o
149
年 体表面积
;
1
71 7
土
搬物 重量 接触 方 式 动作频 率 作业 空 间 等
和时间
)
8
.
3
2! 士 0
.
6R I
总计 见表
111 2
。
人 (男
93
人 女
,
一 8
人 ) 详 细构 成 比 以上
受 检 者 的 文化 程 度 均 属 中 等 技 术 学 校 或
。
表
2
、
受检者年 龄 性 别 构 成及 分组
咬l几龄
( l ) 3 )
复 杂视 觉
(岁 ) ~
5 0
—
运动 反应时测 验 (表
性别
2
.
、
3 .
,
仪器
:
F T
QL
T
一 1 型肺通气 量计 复
,
,
杂视 觉
.
,
.
率 界限 仪 ( C
峨
, 、
—
运 动反 应 时测 试 仪 闪 光 融合 频
F F )
。
内容 与指 标
、 、 。
质量 控制
。 。
主 要 指车 间 生 产情 况 如劳 动组 织管 理
参 加 测试 人员 经过 统 一 短 期 技 术 训 练 仪 器经过有 关 单位效 准 0 % 随机 抽样 复测 核 实 2
劳动强度等级计算方法
劳动强度等级计算方法
咱先得知道啥是劳动强度。
简单说呢,就是你干活的时候累不累的一个衡量标准。
比如说,你在办公室坐着敲敲电脑,和在工地搬砖,那劳动强度肯定不一样呀。
那怎么计算这个劳动强度等级呢?有几个小因素要考虑哦。
一个是劳动时间。
你想啊,如果一天就工作一两个小时,那相对来说就轻松些。
可要是像一些工厂,一天工作十好几个小时,那劳动强度肯定就上去了。
比如说,在一些电子厂,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中间就休息那么一小会儿,这劳动强度等级因为这个超长的工作时间就不会低喽。
再一个呢,就是劳动的紧张程度。
就像快递分拣员,那包裹在传送带上呼呼地来,得眼疾手快地分拣,精神高度紧张,这紧张程度就很高啦。
而像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虽然工作时间也不短,但是相对来说没那么紧张,劳动强度等级在这方面就低一些。
还有劳动的负荷量。
这就好比你是扛50斤的麻袋呢,还是拿个几斤重的小工具。
扛麻袋的那肯定负荷量大呀,劳动强度等级也就高。
像超市收银员,虽然一直站着,手也不停地扫码,但拿的东西重量轻,在负荷量这方面劳动强度就没那么大。
另外呀,劳动的复杂程度也得算进去。
要是做那种科研工作,脑子得一直高速运转,各种数据、理论在脑袋里搅和,这就很复杂啦。
可要是扫大街呢,虽然也不轻松,但复杂程度就低很多。
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劳动强度等级往往也高些。
冶金企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规程
冶金企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规程一、引言在冶金企业中,体力劳动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工作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员工的身体素质差异,冶金企业对体力劳动的分类分级成为一个必要的管理问题。
本规程旨在制定冶金企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规则,为企业合理安排体力劳动工作、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提供依据。
二、分级标准为了确定不同体力劳动工种的强度级别,我们采用了以下标准:1. 劳动强度评估:根据工种的劳动任务和工作强度,将体力劳动工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2. 劳动时间评估:以每天工作小时数为基准,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将被视为加班,根据加班时间的多少进行分级。
3. 劳动频率评估:根据工作的频繁程度和连续性,将工种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个级别。
4. 劳动姿势评估: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劳动姿势对身体的负荷程度,将工种分为高负荷、中负荷和低负荷三个级别。
三、分级规则基于上述分级标准,我们制定了以下分级规则:1. 轻度体力劳动工种轻度体力劳动工种为劳动强度较低、劳动时间少于8小时、劳动频率较低、劳动姿势较轻松的工种。
尽量将这类工种安排给身体素质较差的员工,以降低他们的工作负担和身体疲劳。
2. 中度体力劳动工种中度体力劳动工种为劳动强度适中、劳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劳动频率适中、劳动姿势较为轻松但需长时间保持的工种。
将这类工种合理分配给身体素质一般的员工,以确保工作数量的完成和员工身体的适应性。
3. 重度体力劳动工种重度体力劳动工种为劳动强度较高、劳动时间长于10小时、劳动频率高、劳动姿势较为艰苦并需要长时间保持的工种。
将这类工种安排给身体素质较好的员工,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并通过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和工作间隔来降低身体的疲劳程度。
四、分级管理措施为了有效管理冶金企业的体力劳动工种分级,我们制定以下管理措施:1. 岗位评估和调整:定期对各工种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种的分级进行调整,以保证分级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023年冶金企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规程
2023年冶金企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冶金企业体力劳动强度的评定与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保障其身心健康,促进冶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冶金企业的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评定与管理。
第三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目的在于科学评定体力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任务,保障其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第四条体力劳动强度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体力和耐力的要求程度。
第五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指将冶金企业的各项工种根据其体力劳动强度的大小进行分级,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和管理措施。
第六条冶金企业应当按照本规程的要求,制定、实施和完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第二章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原则第七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应当以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
第八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应当以工种为单位进行,分层次评定,结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九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应当充分尊重劳动者的意愿,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应当依据科学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充分考虑劳动者的身体条件、健康状况等因素。
第三章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程序第十一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程序包括评定、发布、调整和修订。
第十二条冶金企业应当成立体力劳动强度评定委员会或设立相关部门,负责体力劳动强度的评定工作。
第十三条体力劳动强度的评定应当全面、客观、科学,可以采用测试、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体力劳动强度评定委员会或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评定结果,将冶金企业的工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和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结果应当向企业的工会、劳动者代表和劳动保护监督机构公示,并提供相关说明和解释。
第十六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结果的调整和修订应当及时进行,必要时可以重新评定和发布。
第四章劳动保护和管理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第十七条冶金企业应当根据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和管理措施。
福州罐头厂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及其卫生学评价
福州罐头厂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及其卫生学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也越来越发达,罐头厂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福州,有许多罐头厂,根据技术需要生产各类食品及其它行业用罐头。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福州罐头厂的工人们面临各种危险。
本文将研究福州罐头厂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并对其进行卫生学评价。
首先,福州罐头厂的工人们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搬运物料,装卸罐头,清洗工厂等。
根据以往研究,体力劳动强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劳动三类。
轻度劳动指每小时工作时间少于150千卡路里,而中度和重度劳动则分别为150-300千卡路里和大于300千卡路里。
福州罐头厂的工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多属于中度劳动,每小时的体力活动量在150-300千卡路里之间。
其次,要对福州罐头厂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卫生学评价。
首先,要评价工人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风险,即暴露于不良环境因素(如操作不当导致的噪声),劳动强度较大或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如操作机器)等可能影响职业健康的因素。
其次,要对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其是否处于“职业健康调查”的标准范围内,以确定其是否暴露于因素影响职业健康的情况。
最后,要根据职业健康风险和身体状况的评估结果,实施适当的策略,减少或控制福州罐头厂工人面临的职业健康风险,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福州罐头厂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多属于中度劳动,每小时的体力活动量在150-300千卡路里之间。
在此基础上,要对福州罐头厂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卫生学评价,评估其可能暴露于职业健康风险的情况,以及其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开展卫生学评价,可以加强对福州罐头厂工人职业健康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最终也能更有效地促进福州罐头厂的生产发展。
福州罐头厂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及其卫生学评价,就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实施相关政策及措施时,应注意结合罐头厂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特性,及时实施、识别可能影响职业健康的危险因素,消除或减少职业健康风险,实施适当的健康检查,为福州罐头厂的企业发展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
劳动强度
影响劳动强度的内部因素可分为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特征三个方面。此外,劳动时间(或作息率)和老弱 病残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劳动强度的内部因素,因为它综合体现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特征对劳动强度 的影响情况。
1、生理状态特征。人作为一种高级的生物,有其固有的、普遍的生物规律,在劳动环境的布置、生产资料的 设计、作息时间和作息率的安排中都应考虑人体一般的生理状态特征,都应符合人类的一般生物规律。如果违背 其生物规律,机体的内环境就无法适应劳动过程的要求,从而体现出较大的劳动强度。一般来说,夜里劳动比白 天劳动体现出较大的劳动强度;持续进行同一劳动比交替进行不同劳动体现出较大的劳动强度;不断变更作息时 间,会打乱人体生物钟,从而体现出较大的劳动强度。不过,人与人的生理状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例如,有些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在夜里劳动比在白天劳动体现出较小的劳动强度。
马克思所理解的劳动强度
劳动的紧张程度
劳动的紧张程度,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在创造物质产品和劳务中所消耗的劳动的量。马克思说:提高 劳动强度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劳动消耗,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更紧密地填满劳动时间的空隙,也就是 说,使劳动凝缩到只有缩短了的工作日中才能达到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49页)。
资本主义下的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提高劳动强度,是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 由于工人阶级的长期不断斗争,迫使资产阶级国家规定工作日的长度,资本家不能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因而他们 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来提高剥削程度。起初,资本家主要靠提高机器运转速度,扩大工人看管 机器的数量,从而增加体力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化技术 的采用,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可能有所减小,但脑力劳动的强度则可能大量增加,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更多,工 人受剥削的程度更深。
劳动强度资料
劳动强度
引言
劳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付出的劳动量的大小,通常反映在劳动者进行劳动活动时的耗费程度。
劳动强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劳动者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劳动强度的影响因素
1. 任务性质
任务的复杂程度、重复性和工作难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强度的大小。
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负荷,导致劳动强度增加。
### 2. 劳动环境劳动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等,恶劣的劳动环境会加剧劳动者的疲劳感和压力,影响劳动强度。
### 3. 个人因素个体的体质、心理素质、技能水平等也会影响到劳动强度的大小,不同的个人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所承受的劳动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如何调整劳动强度
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持续工作,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
### 2.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减少疲劳感,降低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劳动强度。
### 3. 做好劳动防护给劳动者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具,减少劳动过程中对身体的伤害,从而减轻劳动强度。
结束语
劳动强度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指标,合理调整劳动强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对劳动强度的认识和调整,能够实现劳动者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人资管理-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标准
∙工作班制的评价标准
∙劳动紧张程度的评价标准
∙劳动姿势的评价标准
∙工时利用率的评价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标准
注:a、该标准执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83)
b、该标准是通过测定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来计算分级指数
c、为了区别轻体力劳动与较轻体力劳动的差别,根据实践工作需要增设了0.5级,这与国家标准略有不同。
工作班制的评价标准
注:根据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过程所需规定的工作班制分级。
劳动紧张程度的评价标准
注:a、器官紧张时间率指制度工作日内器官紧张持续时间占净劳动时间的百分比。
b、器官紧张一般指劳动过程中引起劳动者紧张的生理器官。
生理器官一般指眼、耳、手、足。
不同类型的劳动引起不同的生理器官紧张。
劳动姿势的评价标准
注:a、姿势所占百分数均为制度工作日内姿势持续时间占净劳动时间的百分数。
b、难适应姿势指容易引起疲劳的慢动作、半蹲、弯腰、仰卧和前俯等姿势。
工时利用率的评价标准
注:有效工时利用率指制度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与制度工时之比。
所谓净劳动时间必须是直接与岗位劳动有关的动作持续时间,而且这种劳动必须是有效的劳动。
该标准可以衡量岗位劳动者纯有效劳动时间。
劳动强度测定报告范文
劳动强度测定报告范文一、引言劳动强度是衡量劳动工作中所需要耗费的体力、脑力或心理力量的程度,对于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公司一组员工的劳动强度测定,揭示其工作的体力和心理负荷状况,为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二、方法以某公司某生产线上的20位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率变异性指数(HRV)和主观感受评分两种方法对员工劳动强度进行测定。
1. 心率变异性指数测定方法分别在工作开始、工作中、工作结束和工作后等四个阶段通过心电图仪记录员工的心率,并计算心率的变异性指数。
根据心率变异性指数值的大小,评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心身疲劳程度。
2. 主观感受评分方法通过工人填写劳动后的主观感受评分问卷,从体力和心理两个维度对劳动强度进行评估。
问卷中设有多个项目,如“你在工作中感到的体力消耗程度”和“你在工作中的心理负荷感受”,工人根据自身感受在1-10的量表上进行评分。
三、结果1. 心率变异性指数测定结果根据心率变异性指数的计算和评估标准,20位员工中有8人在工作中心身疲劳程度较高。
2. 主观感受评分结果员工在主观感受评分问卷中对体力消耗程度的平均评分为6.5,心理负荷感受的平均评分为7.2。
四、讨论通过心率变异性指数测定和主观感受评分两种方法对员工劳动强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些员工在工作中心身疲劳程度较高。
主观感受评分结果也表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体力消耗程度和心理负荷感受较大。
这些结果提示了该公司在劳动条件、工作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结论本次劳动强度测定报告显示了某公司一组员工在工作中存在心身疲劳程度较高的问题,以及较大的体力消耗程度和心理负荷感受。
建议该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工作强度和员工休息时间,提高员工健康状况,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六、。
劳动强度名词解释
劳动强度名词解释
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指一个工人或雇员在某一特定工作条件下要承担的工作负荷水平。
它不是一个定义清楚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一定的工作环境,条件和负荷。
它代表了一个人可以承担的任务数量、难度和外界环境的强度程度。
它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外界环境、劳动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若要正确评价一个工作的劳动强度,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的类型,对于普通劳动来说,可以根据类型来分类,诸如轻劳、中劳、重劳;(2)工作的技能要求,根据技能要求的高低来判断工作劳动强度的大小;(3)工作的负荷,这个要根据一定的时间内每次的工作量来衡量;(4)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要考虑周围的安全状况和环境条件;(5)劳动社会保障政策,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6)市场经济制度,不同的经济制度也会影响劳动强度的产生。
从总体上来说,劳动强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水平,可以根据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具体的水平。
劳动技术评价方案
劳动技术评价方案1.背景劳动技术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知识、技能、方法和设备等。
劳动技术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健康状况。
因此,对劳动技术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2.目的劳动技术的评价主要是为了减少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安全。
通过对劳动技术进行评价,可以找出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改进,为劳动者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3.评价内容劳动技术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劳动强度评价劳动强度评价是对劳动者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压力的评价,包括劳动强度大小、劳动时长、劳动节奏、劳动环境等。
评价时要考虑劳动者各项生理和心理指标,评估劳动者所能承受的工作强度和时长。
3.2 工作安全评价工作安全评价是评价劳动技术对劳动者身体和人身安全的影响。
评价工作环境是否具有危险因素,如噪音、尘土、化学品等,以及对劳动者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等。
3.3 生产效率评价生产效率评价是对劳动技术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评价,考虑生产过程工序的流畅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等因素。
通过分析生产效率评价可以发现生产中的瓶颈和优化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3.4 劳动者满意度评价劳动者满意度评价是评估劳动技术对劳动者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这包括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工作强度的负担感以及劳动者对于收入和福利的满意度等。
4.评价方法劳动技术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评估劳动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了解现有劳动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劳动者的实际体验,在现场进行观察、调查、记录和分析。
4.2 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劳动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对劳动极限、体力消耗、操作程序等因素进行测量,进而评估劳动技术对劳动强度和工作预期效果的影响。
4.3 数据收集分析利用已有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振动分析、变化趋势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为劳动技术评价提供依据。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ppt实用资料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主讲人:张永琴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内容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一 劳动强度 二 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2
一、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 度。
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的能量消耗一般 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
分
类
体力劳动: 体力劳动的能量消耗是基 础代谢的10~25 倍
对应劳动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脑力劳动的能量消耗一般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
以脑能力量 劳消动耗的或能相量对消代耗谢一率般作不为超指过标基制础I 定代劳谢动的强10度%
轻劳动
I≤15
脑力劳动的能量消耗一般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
脑 劳力动劳时动 间的 率能 T为量一消个耗工一作般日不内超净过劳基动I础I时代间谢(除的去10休%息和工作中持中续劳1m动in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15全<部I ≤活2动0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之比。
以能量消耗或相
对代谢率作为指 标制定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3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二、劳动强度分级
我国于1983年制订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GB 3869-83), 该标准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1997年重新确定标准 (GB3869-1997),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 则和级别,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脑力劳动的能量消耗一般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 劳动时间率T为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除去休息和工作中持续1min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之比。
脑力劳劳动的动能时量消间耗率一般T不计超算过基方础法代谢:的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的特征
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例如,心率
(脉率)、血压(压差)、呼吸及血液中的乳 酸含量等发生变化。 进行特定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 疲倦的自我体验。
疲劳测定的方法
生化法是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液、尿、汗及唾
液等液体成分的变化来判断疲劳。这种方法的 不足之处在于:测定时需要中止作业者的作业 活动,容易给受测者带来不适和反感。 生理心理测试法包括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六章 劳动强度测定与评价
【学习目标】 了解相关概念和内容 理解各种评价与分级 掌握测定方法
第一节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作业能力 作业疲劳 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
一、作业能力
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
作业能力,即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心 理、生理特征。这些心理、生理特征,可以 从作业者单位作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和 质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
两点刺激敏感阈限检查法
频闪融合阈限检查法 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等
他觉观察和主诉症状调查法
三、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作业疲劳来自措施 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受作业者的身体素质、
心理因素、技术水平和作业条件的影响。通 过改革机器、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改善生 产条件、劳动制度、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 可以显著地提高作业者的作业能力和工作效 率。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实际工作率(即工时利用率)的确定 轮班制度 休息日制度
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
单调感的心理特征 单调感的消极心理特征
单调感会引起人们的不愉快心理。 单调感会使工作能力曲线产生极特殊的改变。 单调感可引起疲劳。
对单调工作持积极态度的人的心理体验 被工作吸引。 摆脱工作。
劳动强度评价概述
劳动强度测定概述
一、劳动强度评价概述
劳动强度的概念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的繁重、
紧张或密集程度。 研究劳动强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合理 的劳动强度,以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保 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 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体力劳动的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以一定的指标,划分出劳动
负荷量大小的等级。 根据劳动强度指数来区分劳动强度。 I=T*M*S*W*10
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小时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推或拉=0.05 10——计算常数
概念:
作业疲劳是指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 由于连续工作致使身心劳累而引起工作 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生理疲劳 心理疲劳
作业疲劳的外在表现
当人们产生生理疲劳时,其外在表现为体
力不足、肌肉酸痛、工作效率下降等。 当人们产生心理疲劳时,不仅表现为体力 上的不足,还伴随着多种感受的体验,动 觉方面的紊乱,记忆和思维的故障,意志 的衰退,困意,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 敏感等。 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的。
单调感的克服 操作设计。 操作变换。 突出工作的目的性。 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作业速率对疲劳和单调感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合理调节作业速率的方法。
按照作业速率调整劳动组合。 短暂的间歇是适当速率水平的必要成分。 改变作业速率。 自主调节速率的工作方式。
第二节 劳动强度评价与测定概述
评价指标
分级指数 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能量消耗量(kJ/工日*人) 能量代谢率[kj/(min*m2)]
劳动强度等级 很轻 轻 <=15 -1 -4286 -8 中等 -20 -2 -6428 -11 重 -25 -4 -9041 -14 很重 >25 -7 -11786 >14 >7 >11786 极重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15 >15-20 >20-25 >25
根据劳动时的氧消耗来划分劳动强度。
根据能量消耗来划分劳动强度。 根据劳动时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划分劳动
强度。 根据饮食营养以及各种活动的能量代谢的需要来 划分劳动强度。
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
改进操作方法合理使用体力
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 应避免的不良体位。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 需采用立位操作的作业。 需采用坐姿操作的作业。
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 要合理安排负荷。 作业时,要按生物力学原理,把力用到完成某一操作动作的做功 上。 利用人体活动特点获得力量的准确性。 利用人体的动作经济原则。 降低动作能级。 充分考虑不同体位的用力特点。
以白班轻度或中等强度的体力作业为例
工作刚开始
入门期
稳定期
疲劳期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随作业者
的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状况的 不同而异。 环境因素:通常指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空气 状况、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温度、湿度、 风速等)。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作业 能力均有较大影响。
能量消耗(kj/min)
耗氧量(L/min) 心率(次/分钟) 直肠体温(。c) 8小时平均排汗率(ml/h)
-10
-0.5
-21
-1.0 -100 <37.5 <200
工作条件和性质 生产设备和工具 劳动强度 劳动组织
锻炼与熟练程度 锻炼能使机体形成巩固的连锁条件反射,可使 参加运动的肌肉数量减少,动作更协调敏捷和 准确,各项操作趋于“自动化”,大脑皮层的 负担减轻,不易发生疲劳。 熟练效应是由于经常反复进行某一作业而产生 的全身适应性变化。
二、作业疲劳
疲劳产生的原因
工作环境因素: 工作强度 工作速度 工作方式与方法:负重 工作持续时间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情绪 态度 动机
测定疲劳的方法
疲劳测定的原则
测定结果应当有客观的表达,而不依赖于研究
者的主观解释。 测定结果应当定量化以表示疲劳的程度。 测定方法不能导致附加的疲劳,或使被测者分 神。 测定疲劳时,不能导致被测者不愉快或造成心 理负担或病态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