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劳动强度测定与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操作方法合理使用体力
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 应避免的不良体位。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 需采用立位操作的作业。 需采用坐姿操作的作业。
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 要合理安排负荷。 作业时,要按生物力学原理,把力用到完成某一操作动作的做功 上。 利用人体活动特点获得力量的准确性。 利用人体的动作经济原则。 降低动作能级。 充分考虑不同体位的用力特点。
劳动强度评价概述
劳动强度测定概述
一、劳动强度评价概述
劳动强度的概念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的繁重、
紧张或密集程度。 研究劳动强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合理 的劳动强度,以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保 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 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体力劳动的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以一定的指标,划分出劳动
工作条件和性质 生产设备和工具 劳动强度 劳动组织
锻炼与熟练程度 锻炼能使机体形成巩固的连锁条件反射,可使 参加运动的肌肉数量减少,动作更协调敏捷和 准确,各项操作趋于“自动化”,大脑皮层的 负担减轻,不易发生疲劳。 熟练效应是由于经常反复进行某一作业而产生 的全身适应性变化。
二、作业疲劳
第六章 劳动强度测定与评价
【学习目标】 了解相关概念和内容 理解各种评价与分级 掌握测定方法
第一节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作业能力 作业疲劳 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
一、作业能力
wenku.baidu.com 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
作业能力,即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心 理、生理特征。这些心理、生理特征,可以 从作业者单位作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和 质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单调感的克服 操作设计。 操作变换。 突出工作的目的性。 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作业速率对疲劳和单调感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合理调节作业速率的方法。
按照作业速率调整劳动组合。 短暂的间歇是适当速率水平的必要成分。 改变作业速率。 自主调节速率的工作方式。
第二节 劳动强度评价与测定概述
疲劳的特征
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例如,心率
(脉率)、血压(压差)、呼吸及血液中的乳 酸含量等发生变化。 进行特定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 疲倦的自我体验。
疲劳测定的方法
生化法是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液、尿、汗及唾
液等液体成分的变化来判断疲劳。这种方法的 不足之处在于:测定时需要中止作业者的作业 活动,容易给受测者带来不适和反感。 生理心理测试法包括几种不同的方法
概念:
作业疲劳是指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 由于连续工作致使身心劳累而引起工作 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生理疲劳 心理疲劳
作业疲劳的外在表现
当人们产生生理疲劳时,其外在表现为体
力不足、肌肉酸痛、工作效率下降等。 当人们产生心理疲劳时,不仅表现为体力 上的不足,还伴随着多种感受的体验,动 觉方面的紊乱,记忆和思维的故障,意志 的衰退,困意,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 敏感等。 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的。
以白班轻度或中等强度的体力作业为例
工作刚开始
入门期
稳定期
疲劳期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随作业者
的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状况的 不同而异。 环境因素:通常指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空气 状况、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温度、湿度、 风速等)。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作业 能力均有较大影响。
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
两点刺激敏感阈限检查法
频闪融合阈限检查法 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等
他觉观察和主诉症状调查法
三、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
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受作业者的身体素质、
心理因素、技术水平和作业条件的影响。通 过改革机器、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改善生 产条件、劳动制度、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 可以显著地提高作业者的作业能力和工作效 率。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实际工作率(即工时利用率)的确定 轮班制度 休息日制度
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
单调感的心理特征 单调感的消极心理特征
单调感会引起人们的不愉快心理。 单调感会使工作能力曲线产生极特殊的改变。 单调感可引起疲劳。
对单调工作持积极态度的人的心理体验 被工作吸引。 摆脱工作。
能量消耗(kj/min)
耗氧量(L/min) 心率(次/分钟) 直肠体温(。c) 8小时平均排汗率(ml/h)
-10
-0.5
-21
-1.0 -100 <37.5 <200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15 >15-20 >20-25 >25
根据劳动时的氧消耗来划分劳动强度。
根据能量消耗来划分劳动强度。 根据劳动时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划分劳动
强度。 根据饮食营养以及各种活动的能量代谢的需要来 划分劳动强度。
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
评价指标
分级指数 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能量消耗量(kJ/工日*人) 能量代谢率[kj/(min*m2)]
劳动强度等级 很轻 轻 <=15 -1 -4286 -8 中等 -20 -2 -6428 -11 重 -25 -4 -9041 -14 很重 >25 -7 -11786 >14 >7 >11786 极重
负荷量大小的等级。 根据劳动强度指数来区分劳动强度。 I=T*M*S*W*10
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小时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推或拉=0.05 10——计算常数
疲劳产生的原因
工作环境因素: 工作强度 工作速度 工作方式与方法:负重 工作持续时间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情绪 态度 动机
测定疲劳的方法
疲劳测定的原则
测定结果应当有客观的表达,而不依赖于研究
者的主观解释。 测定结果应当定量化以表示疲劳的程度。 测定方法不能导致附加的疲劳,或使被测者分 神。 测定疲劳时,不能导致被测者不愉快或造成心 理负担或病态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