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R)6 表面活性剂驱

合集下载

石油工程考研复试题

石油工程考研复试题
12. 水驱油藏剩余油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水未波及到地区的( 剩余油 ),一部分是水波及区的( 残余油 )。
13. 岩石的选择性润湿用润湿角θ衡量,若θ( < )90°,为亲水岩石;若θ( > )90°,为憎水岩石;若θ( = )90°,为中性岩石。
14. 亲油岩石的残余油通常以( 油膜 )的形式残留于地层中。
16. 三次采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的方法。
17. 油水前缘:分隔油区和油水两相区的界面称为油水前缘。
18. 一次驱油效率:是指排驱前缘的驱油效率。
19. 无水采收率:是指油水前缘突破时总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20. 注水极限采收率:是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即产水率达95%-98%时,总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21. 聚合物: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物质。
22. 聚合物的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在NaOH作用下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
23. 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粘度:聚合物浓度趋近于零时,溶液粘度与溶剂粘度之差除以溶液浓度与溶剂粘度的乘积。
24. 聚合物驱:是把聚合物加到注入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流度的一种驱油方法。
19. 引起舌进的基本原因是:流度比M( > ) 1。
20. 亲水岩石与亲油岩石相比,它们水驱后残余油:亲油( > )亲水。
21. 在多孔介质中,( 毛管 )力是残留油滴的最主要原因。
22. 粘性指进,是指由于驱替与被驱替流体( 粘度 )不同,而在非均质地层中产生指进现象。
52. 泡沫驱油:泡沫驱油法是在注入活性水中通入气体(如空气、烟道气或天然气),形成泡沫,利用气阻效应,使水不能任意沿微观大孔道,宏观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从而改善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称注混气水提高采收率法。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EOR)成为一种在一、二次采油之后有效提高采油率的重要技术,而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中表面活性剂驱和三元复合驱(ASP,即碱-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则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和概述了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性能、应用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内容:0 前言石油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

由于常规的一、二次采油(POR和SOR)总采油率不是很高,一般仅能达到20%~40%,最高达到50%,还有 50%~80%的原油未能采出。

因此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提高采油率已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三次采油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提高采油率的方法。

目前,三次采油研究以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采油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表面活性驱则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其中所用驱油液的主要添加剂是表面活性剂,本文讨论表面活性驱所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应用特点和进展。

1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由于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绝大部分是阴离子磺酸盐及羧酸盐,其提高采油率效果最为显著,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在三次采油中重要的阴离子磺酸盐及羧酸盐的合成与制备。

对于磺酸盐制备的磺化反应所用的磺化剂,常用的有浓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和氯磺酸。

对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综合比较来看,以三氧化硫磺化工艺最优,其通用性、安全性、适用性都比较好,成本也较低。

因此在磺酸盐合成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1石油磺酸盐的制备石油磺酸盐是以富芳烃原油或馏分磺化得到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芳烃化合物的单磺酸盐,其中有一个芳环与一个或几个五元环稠合在一起,也有二个芳环与一个或几个五元环稠合在一起,其余的则为脂肪烃和脂环烃的磺化物或氧化物。

目前主要采用磺化法,分别有三种制备方法:白油生产副产物法、原油磺化法和两步磺化法。

(1)白油生产副产物法。

在提炼白油的生产中利用磺化工艺,除掉原料油中的芳烃及其它活性组分,得到的主要产物是白油和磺酸油,在水相中则主要是石油磺酸盐。

中石油华东《提高采收率原理》2018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中石油华东《提高采收率原理》2018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B: 润湿反转机理
C: 乳化机理
D: 聚并形成油带机理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以下采油方式属于三次采油方式的是( )
A: 注聚合物溶液
B: 注碱溶液
C: 注表面活性剂溶液
D: 注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复合驱中的聚合物在协同效应中起的作用有()
A: 改善表面活性剂和碱溶液对油的流度比
(多选题) 19: 表面活性剂驱用的表面活性剂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A: 低界面张力
B: 低吸附量
C: 耐温、耐盐
D: 来源广、成本低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0: 聚合物在岩石空隙结构中的滞留形式有:()。
A: 吸附
B: 静电吸附
C: 捕集
D: 贾敏效应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2: 堵剂按照注入工艺,可分为( )
A: 选择性堵剂
B: 非选择性堵剂
C: 单液法堵剂
D: 双液法堵剂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3: 下面那些试剂可用作堵剂( )
A: 铬冻胶
B: 钙土-水泥体系
C: 水玻璃-氯化钙体系
D: 硅酸凝胶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4: 下列碱体系属于潜在碱体系的是()。
C: 可补充碱与石油酸反应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不足
D: 可提高聚合物的生物稳定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聚合物驱用的聚合物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A: 水溶性好
B: 稠化能力强
C: 热稳定性好
D: 化学性质稳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EOR是指强化采油,它包括( )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与性能评价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与性能评价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与性能评价曹绪龙【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针对聚驱后油藏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普遍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包括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通过研究黏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溶胀能力、黏弹性、滤过能力和在岩心中运移性能,及其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得到了适合于胜利高温高盐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1000 mg/LPPG+1000 mg/L聚合物+0.3%胜利石油磺酸盐+0.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709.结果表明,PPG可遇水溶胀,耐盐性能好,在油藏中具有封堵和运移性能,较单一聚合物能够更好地提高波及体积.在含水98%条件下注入0.3倍孔隙体积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13.6% (OOIP).该体系可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或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il recovery after polymer flooding, the heterogeneous phase combination floodingsystem( HPCF) consisting of surfactant, polymer and preformed particle gel (PPG) was designed for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 and the widely distributed remaining oil. The dilative capacity,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filterability and migration in cores for a series of synthesized PPG,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PG and polymer and the influences of PPG plus polymer on IF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PG was a kind of viscoelastic dilative particle in brine and could be migrated under injection pressure in cores. The effective HCFS used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reservoir and post polymer flooding reservoir was as 1000 mg/L PPG+1000 mg/L polymer+0. 3% Shengli petroleumsulphonate +0. l%nonionic surfactant 1709.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was 13. 6%(OOIP) after polymer flooding when 0. 3 pore volume HPCF fluid was injected at water cut of 98%.【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3(029)001【总页数】7页(P115-121)【关键词】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HPCF);提高采收率(EOR);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黏弹性【作者】曹绪龙【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1]、胜利油田[2-3]等现场获得大规模应用并取得显著降水增油效果。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1第一章1.波及系数:指注入流体波及区域的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2.洗油效率:指注入流体在波及范围内,采出的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体积之比。

3.采收率:油藏累计采出的油量与油藏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从理论上来说,取决于波及效率(系数)(EV )和驱(洗)油效率(ED ) 。

因此,采收率(ER )定义为:ER (η)=EV · ED4.影响采收率的因素:(1)地层的不均质性(2)地层表面的润湿性(3)流度比(4)毛管数(5)布井 5.流度比:指驱油时驱动液流度与被驱动液(原油)流度之比。

w ro orw w o o w o o w w o w wo k k k k /k /k M μμμμμμλλ====6.毛管数:粘滞力与毛管力的比值。

毛管数增大,洗油效率提高,使采收率提高(即剩余油饱和度减少)-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

σμd d V Nc =7.增大毛管数的途径: (1)减小σ水驱油时,毛管数的数量级为10-6。

从图1-8可以看到,若将毛管数的数量级增至10-2,则剩余油饱和度趋于零。

若油水界面张力由101mN.m-1降至10-3mN.m-1数量级,即满足此要求。

因此提出表面活性剂驱和混相驱的采油法。

(2)增加µd这也是提出聚合物驱的依据。

(3)提高Vd 但有一定限度。

8.、第二章1.2.在亲水地层,毛细管上升现象是水驱油的动力,在亲油地层,毛细管下降现象是水驱油的阻力。

233.Jamin 效应:是指液珠或气泡通过喉孔时由于界面变形而对液流产生的阻力效应。

)R 1R 1(2p p 2112-=-σ4.(1)Jamin 效应始终是阻力效应,亲水地层Jamin 效应发生在油珠或气泡通过喉孔之前;亲油地层Jamin 效应发生在油珠或气泡通过喉孔之后。

(2)Jamin 效应具有叠加作用即总的Jamin 效应是各个喉孔Jamin 效应的加和。

5.润湿现象:固体表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引起表面能下降的过程。

采油工竞赛论述题

采油工竞赛论述题

论述题:1、注水开发油田存在的地下三大矛盾是什么?地下三大矛盾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答:注水开发油田存在的地下三大矛盾指的是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层内矛盾。

(1)层间矛盾:就是因高渗透性油层与中低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产生注采不平衡、压力不均衡和层与层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

(2)平面矛盾:由于油层的发育,渗透率在平面上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井网对油层各部分控制程度的不同,从而使注入水在平面上推进不均匀,高渗透层先见水、先水淹,初期开发效果好,干扰中低渗透层作用的发挥,形成平面高压区和低压区、水淹区和含油区交叉分布,相互干扰,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3)层内矛盾:由于油层内部存在着非均质性,高渗透层中夹杂中低渗透条带,而中低渗透层中夹杂高渗透条带,从而使注入水在油层波及不同,产生层内的互相干扰和影响。

2、水驱油过程中不均匀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答:水驱油过程中不均匀性主要由: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油水粘度差、岩石的润湿性、毛细管力等因素引起的。

(1)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油和水都是在油层岩石颗粒之间的细小孔道(孔隙、裂缝)内运动的。

这些孔道大小不一,纵横交错,变化万千,这就是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

水驱动石油在这些孔道中流动时,由于孔道大小不同,所遇到的阻力也不一样,使得水在不同的孔道中驱油时的流动速度不同。

(2)油水粘度差:在水驱油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的差别,在同一孔道流动时,对油的阻力就大,对水的阻力就小,水就会超越到油的前面,产生窜流,从而加剧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所造成的水驱油的不均匀状况。

(3)岩石的润湿性:由于油层岩石矿物组分不同,润湿性也不一样。

在水驱油过程中孔道的不同部位油膜被剥落的程度也不同,造成水驱油过程中的不均匀性。

(4)毛细管压力:在油层中,毛细管压力影响孔道中油水的流动。

当岩石表面具有亲水性质时,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使水自发地推动石油在微细孔道中前进;当岩石表面具有亲油憎水性质时,毛细管力就阻止水进入孔道,使石油不易被水驱走。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用途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用途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用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用途洗涤产品中常常会用到很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详细介绍了洗涤产品中常用的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用途。

在工业及公共设施洗涤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不少品种是作为主洗涤剂使用的,大部分品种是作为助剂和助洗剂使用的。

(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性能:AEO 中烷基链长不同,其亲油性不同。

EO 数不同则水溶性不同。

例如,椰油醇的产品可以作洗涤剂,而C18 醇的产品只能作乳化剂、匀染剂。

天然醇比合成醇的产品去污性和乳化性要好,而合成醇的产品相对的水溶性好(奇碳原子的作用)。

加入EO 数越多,产品的水溶性越强。

EO 数在6 以下时的AEO 为油溶性,超过6 即为水溶性产品。

EO 越多,产品的浊点也越低。

①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AEO3,乳化剂FO 或MOA-3),在25℃时为液态,具有乳化、匀染、渗透等作用。

在液体洗涤剂中可以作为辅助成分使用,或单独用作匀染剂、纺织油剂等。

②脂肪醇聚氧乙烯(5)醚(AEO5,润湿剂JFC),使用C7-C9 的合成醇,EO 数为5。

在常温下为液体,具有很好的润湿和渗透作用。

主要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作为匀染剂、渗透剂、润湿剂,工业洗涤的辅助成分。

③脂肪醇聚氧乙烯(7)醚(AEO7,乳化剂MOA-7),使用C12-C16 的椰子油醇,EO 数为7,浅黄色液体。

有良好的润湿性、发泡性、去污力和乳化力。

有较高的去脂能力一抗硬水力。

可广泛用于各种洗涤剂(如金属清洗剂、纤维用洗涤剂)及其他助剂。

④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AEO(9),平平加9],选用C12-C16 椰子油醇,EO 数为9,是最常用的洗涤剂主成分,具有去污、乳化、去脂、缩绒、润湿作用。

广泛用作主洗涤剂。

尤其适合洗涤合成纤维等非极性基质及其他硬表面。

用于纺织印染工业作脱脂剂、缩绒剂、乳化剂等。

⑤脂肪醇聚氧乙烯(10)醚(AEO-10),使用C12-C18 脂肪醇,EO 数为1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简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简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又称为聚乙氧基化脂肪醇,具有的良好的去污力、润湿、乳化、抗硬水性、较低的刺激性和生物降解功能,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发展最快、用量最大的品种。

这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是用脂肪醇与环氧乙烷通过加成反应而制得的,用以下通式表示:R-O-(CH2CH2O)n-H。

结构R一般为饱和的或不饱和的C12~18的烃基,可以是直链烃基,也可以是带支链的烃基。

n是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也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基的数目。

n越大,分子亲水基上的氧越多,与水就能形成更多的氢键,水溶性就越好。

n=1~5时,产物能溶于油而不溶于水,常做为制备硫酸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n=6~8时,能溶于水,常用作纺织品的洗涤剂和油脂乳化剂。

n=10~20时,在工业上用作乳化剂和匀染剂。

当碳链R为C7~9,n=5时,生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工业上称作渗透剂JFC(Penetrating agent JFC)。

当碳链R为C12~18,n=15~20时,生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工业上称作平平加O(Peregal O)。

当碳链R为C12时,生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则俗称AEO。

制备合成用氢氧化钠做催化剂,长链脂肪醇在无水和无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与环氧乙烷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就生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子中乙氧基数目可在合成的过程中人为调整,故可制得一系列不同性能和用途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最重要的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中的醚键不易被酸、碱破坏,所以稳定性较高,水溶性较好,耐电解质,易于生物降解,泡沫小。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无色液体或蜡状物,其碳链长度、环氧乙烷加成数及分布都对产品的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有很大影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浊点、相对密度、黏度等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其表面活性如去污能力、起泡性、润湿和分散力则是开始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大而增大,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环氧乙烷加成数,其表面活性又开始下降。

用于马来西亚油田的化学EOR工艺室内评价

用于马来西亚油田的化学EOR工艺室内评价
因此将 对经 济情况有 影响。
所考虑的第二个技术 问题是软化海水。在含有二价阳离子 ( 钙、镁 、 锶等 )的情况下,添加碱剂 ( 例如纯碱 ( 硫酸钠或N EO )或烧碱 ( a 3 C 氢氧
化钠Na H) O 将导致阴离子在海水中沉淀。常规离子交换软化几乎可以把总
溶解固体 ( D ) T S 含量降低到约2 0毫克/ 可以把南中国海海水的T S ×14 升, D
得 出以下结论:
() 1 当温度在7 。 以下时,在厌氧条件下的大部分水 中,聚丙烯酰胺 OC
长 时间稳定 。
() 2 对于含有2 毫克/ 的水来说, O 升钙 在厌氧条件下, 当温度为7 。~ O OC 9
。 C时,聚 丙烯 酰胺 长 时间稳 定。
() 3 在出现二价阳离子的情况下,高分子量聚合物比低分子量聚合物
维普资讯
蔷 l =l ・ [ 著 。 鼍 ]
撼 瓣
用于马来西亚油 田的化学E R O 工艺室 内评价
( - A1 0)
金佩 强编 译 自 ( P 12 1 ( E 09 3 S
摘 要: 由于最近 油价 较高 ,人们在考 虑把化 学E RT艺用 于大油 田。 O _ -
() 3 第二阶段b :进行油藏模拟 以便评价工艺动态,
( )第三阶段:经济评价, 4
( )第四阶段:概念先导性试验设计。 5 本文主要介绍A gi. 油藏研究 ( n sI 8 6 第二阶段a 的室内研究情况, ) 该油
藏是在第一阶段研 究中选择的。本文包括所有化学E RZ艺评价和设计以 O_
但是 ,一般都应用于陆上油田,温度不超过8。 ,把淡水作为注入水。马 5 C 来西亚油田位于海上,油藏温度高 ( 超过10C) 0 。 ,把海水作为注入水。本 文报道 了 作为R D 目一部分的室内研究结果 ,该项 目 & 项 研究 了在马来西亚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eor)第二章-1-b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eor)第二章-1-b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eor) 第二章-1-b
• 引言 • EOR的原理 • 提高采收率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提高原油采收率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目标,通过研究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各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原 油采收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经济效益。
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石油资 源的有限性和开采难度不断加大,提高原油采收率成为了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研究和应用提高原油 采收率的方法和技术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化学驱油案例
总结词
利用化学剂改变原油或水的性质,提高采收率。
详细描述
化学驱油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化学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以改变原油 和水的性质,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和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
气体驱动驱油案例
总结词
利用气体膨胀的能量将原油推出井口。
详细描述
气体驱动驱油是将气体(如二氧化碳、 氮气或天然气)注入油藏,利用其膨 胀的能量推动原油流出井口。这种方 法可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可以增加地层中水的粘度 ,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从而提 高采收率。
碱可以与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降低酸碱度,改善原油的流变 性。
气体驱动EOR原理
气体驱动EOR原理是通过向地层注入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或烟道气等,利用气 体的膨胀和压缩作用,将原油驱替出来。
二氧化碳驱是一种常用的气体驱动方法,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利用二氧化碳 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提高采收率。
化学剂的应用
使用化学剂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碱等,可以 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但需要合理选择和应用。

试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试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试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一、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作用特征、水驱后残余油的受力情况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受力状况的影响,认为表面活性剂驱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

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在影响原油采收率的众多决定性因素中,驱油剂的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是最重要的参数。

提高洗油效率一般通过增加毛细管准数实现,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则是增加毛细管准数的主要途径。

毛细管准数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见下式:NC=νμW/σWO式中:NC——毛细管准数,无量纲;ν——驱替速度,m/s;μW——驱替液粘度,mPa·s;σWO——油和驱替液间的界面张力,MN/M。

NC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小,驱油效率越高。

增加μW和ν,降低σWO可提高NC。

其中降低界面张力σWO是表面活性剂驱的基本依据。

在注水开发后期,NC一般在10-6~10-7,NC增加将显著提高原油采收率,理想状态下,NC 增至10-2时,原油采收率可达100%。

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使NC有2~3个数量级的变化。

油水界面张力通常为20~30mN/m,理想的表面活性剂可使界面张力降至(10-4~10-3)mN/m,從而大大降低或消除地层的毛细管作用,减少了剥离原油所需的粘附力,提高了洗油效率。

2、乳化机理油水系统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微乳液,从而降低或消除驱替流体与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不流动的油能够流动,或将地层中分散的油聚集,形成一高含油饱和度带,将水驱残留下来的油驱替出来。

表面活性剂的注入类型见图(4-1),它包括:(a)表面活性剂注入体系(A),注入体系中只有表面活性剂和水,不含油;(b)常规的微乳液注入体系(M),注入体系的组成处于双结点曲线以上的单向区内;(c)非混相微乳液注入体系(I),它的体系组成位于双结点曲线以上或其临近的区域;(d)可溶性油注入体系(S),体系主要由无水的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和可溶性油组成。

EOR期末复习资料

EOR期末复习资料

1、阳离子交换容量:分散介质pH=7时,1000g粘土所能交换下来的阳离子的毫摩尔数(以一价阳离子毫摩尔数表示)。

2、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作用力所引起,此力也称作范德华力(百度/PPT)。

3、晶格取代:在粘土矿物晶体中,一部分阳离子被另外阳离子所置换,而晶体结构不变,产生过剩电荷的现象。

(百度)4、最低混相压力:气驱采收率超过90%的驱替压力。

P1625、毛细管现象:由于附加压力而引起的液面与管外液面有高度差的现象。

(包括两种现象,即毛管上升、下降现象和Jamin效应。

)P286、原油采收率:对于一个特定的油藏,其石油采收率的定义为原油采出量与油藏中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采收率是波及效率与驱油效率的乘积。

)P37、波及系数:指工作剂驱到的油层容积与整个油藏容积之比。

8、阻力系数:指水的流度对聚合物溶液流度的比。

P699、残余阻力系数: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的盐水渗透率比值。

P6910、吸附:相界面与相内部浓度不等的现象。

(正吸附〖相界>相内〗和负吸附)11、酸值:指1g原油被中和至pH值产生突跃时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

P10312、润湿现象:固体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现象13、稠油:在地层温度和脱气条件下,粘度大于100mPa.s或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P173(特稠油10^4—5×10^4//超稠油>5×10^4)14、PI值:压力指数,是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和PI值的定义求出的用于调剖堵水决策的重要参数。

P5615、蒸汽干度:指蒸汽中气相质量与气相+液相质量的比值。

P17416、Fajians:法则当离子键固体从溶液中吸附离子时,若溶液中的离子能和固体中的异号离子形成难溶盐,则该离子优先被吸附。

17、筛网系数: 一定体积的聚合物溶液通过筛网的流出时间与同体积的溶剂在同条件下流出的时间比值。

P7118、色谱分离现象:是指组合的驱油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流过地层的现象。

《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提高采收率原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泡沫特征值:指泡沫中气体体积对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2、最低混相压力:指气驱中气驱采收率超过90%的驱替压力。

3、波及系数:指驱油剂波及到的油层容积与整个含油容积的比值。

4、Jennings碱系数:碱系数是指双对数坐标内油水界面张力对碱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和0.01~1.0 mN.m-1所包的面积与0.01~1.0 mN.m-1和0.001%~1.0%碱质量分数所包的面积之比乘6。

5、Jamin效应:液珠或气泡经过喉孔时由于界面变形而对液流产生的阻力效应。

6、润湿现象:固体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现象。

7、色谱分离现象:组合的驱油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流过地层的现象。

8、酸值:将1g原油中和到pH值产生突跃时,所需KOH的质量,单位是mg/g。

9、流度:流度是指流体通过孔隙介质能力的一种量度,等于流体的渗透率与粘度之比。

10、牺牲剂:在驱油过程中为了减少驱油剂在地层中的损耗而首先注入的廉价化学剂。

11、PI值:PI值是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和PI值的定义求出的用于调剖堵水决策的重要参数。

12、残余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是指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的盐水渗透率比值。

13、复合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驱油成分组合起来的驱动。

14、阻力系数:水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流动的比值。

二、填空题1、碱驱一般要求原油酸值大于0.2 mg/g 。

2、注蒸汽有两种方式,即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3、进行过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两种聚合物为HPAM、XC4、原油采收率=波及系数×洗油效率。

5、调剖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6、调剖堵水存在的两个问题是堵剂使用的数量限度、堵剂起作用的机理限度。

7、CaCO3在含Na+、K+、Ca2+、Cl-的地层水中表面带正电。

高岭石零电位点时的pH为5,在pH=6.5的地层水中表面带负电。

8、聚合物在孔隙中的滞留有两种形式为吸附、捕集。

原油采收率——精选推荐

原油采收率——精选推荐

一、填空:1.EOR技术包括: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热力驱油法,微生物驱油法。

2.常用的热力驱油法: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油法,火烧油层法。

3.粘土矿物的性质:带电性,吸附性,膨胀性。

4.影响粘度的因素: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水解度,溶剂的影响,含盐量,聚合物浓度。

5.降解分为:剪切,化学,温度,生物降解。

6.滞留分为:吸附滞留,机械补集,水力滞留,物理堵塞。

7.静吸附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岩石的类型及其组成,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水解度,聚合物浓度,聚合物含盐量。

8.粘弹性流体:具有粘性流体的流动特点,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

9.聚合物的常规性能:外观,固含量,颗粒分布,不容物含量,水解度,表观粘度,溶解速度,残余单体含量,分子量。

10.聚合物特定性能:增稠性,耐盐性,过滤性,热稳定性,剪切稳定性,筛网系数。

11.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包括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型。

),非离子型。

12.碱剂分为:氢氧化钠,硅酸钠,碳酸钠。

13.国内稠油对温度特别敏感。

14.稠油的分类:50-10000为稠油,10000-50000为特稠油,大于50000为超稠油。

15.毛管(准)数:驱油过程中的粘滞力和毛管力的比值。

(Nvc)16.毛管准数提高途径:驱替液速度增加,驱替液粘度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

17.微生物的概念:是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一般存在于碳氢化合物的沉淀物中。

18.火烧油层工艺:干式正向燃烧,干式反向燃烧,湿式燃烧。

19.火烧油层适用条件:油层渗透率高,厚油层,原油饱和度高,原油粘度高。

二、名词解释1.EOR:向油藏中注入驱油剂或调剖剂,改善油藏及油藏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提高宏观波及效率与微观驱油效率采油方法的统称。

2.化学驱油法:凡是以化学剂作为驱油介质,以改善地层流动特性,改善驱油剂,原油,油藏孔隙之间界面的特性,提高原油开采效果与效益的所有采油方法统称为化学驱油法。

3.溶解气驱油法:凡是以气体作为驱油介质的采油方法统称为气体驱油法。

EO表面活性剂分类

EO表面活性剂分类

十二胺聚氧乙烯醚 AC1200系列
脂肪酸酯(吐温)
醇酐单脂肪酸酯
醇酐三脂肪酸酯
醇酐单棕榈酸酯
醇酐单月桂酸酯
油酸聚氧乙烯酯as4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t4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s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2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aeo或moa系列rc1214moa3moa4moa5易溶于油及极性溶剂中moa7moa9易溶于水moa15moa20moa23作羊毛脱脂剂织物净洗剂液体洗涤剂烃类溶剂及一般工业乳化剂香精油增溶剂抗静电剂的润湿剂电渡工业中的光亮剂t61和t60是同一种型号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润湿渗透性能用作高温乳化剂高电解质浓度净洗剂润湿剂合成胶乳的稳定剂特种油品乳化剂农药乳化剂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系列) 类别 OP-4 OP-7 OP-9 OP-10 OP-13 OP-15 OP-20 OP-30 OP-40 OP-50 用途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或者NP系列) 类别 用途 溶于油及其它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乳 化性能,作为亲油性乳化剂,用于制备 w/o型乳液;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 为反应介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 应转化率,
油酸聚氧乙烯酯A
A110 A115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通式:RN(CH2CH2O)nH 类别 用途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斯盘)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吐)
十八胺聚氧乙烯醚 AC1800系列,如 AC1801,AC1810
S-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用作塑料内部抗静电 剂,纺织工业中用作添 S-85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 加剂。
T-8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 T-85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三油酸酯
S-60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T-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脂肪酸酯 S-65失水山梨醇三脂肪酸酯T-65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三脂肪酸酯 纺织上用作分散剂、抗 静电剂、柔软整理剂, S-4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T-4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 农药中用于配制杀虫剂 、除莠剂, S-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2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 T-61和T-60是同一种型号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最重要的,应当成为方案设计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监测应当是施工与工程并举.若这是一种新方法,则操作人员应按预定的目的,期限和衡量标准进行适当培训.地面上的有效观测和检测,可靠的数据和精心的质量控制务必予以重视.有效的监测在达标中起着极大的作用.监测动态的观察井,对井的经常性检查,计算机化的数据库和集体协作都是至关重要的.EOR方案非同寻常.其有效应用可理解为在方案编制阶段所开发出的模拟和经济模型. 它们只要持续更新,就能指导未来的改进和调整.如同所有的技术执行程序一样,改变管理可能是重要的一一人与完成任务的新方法相结合在一起. 这意味着新的工作方法,严格的培训,或许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和一种工作或劳动素养.九,结论成功的EOR方案需要有效的工程设计数据,动态模型和经济研究等并举.设计从简单开始,并逐步复杂,直到完善为止.由于经济研究,储层表征和工程设计与储层动态模拟并举,所以方案的设计就可达到最佳效果和可获利润率.李维安摘译自T2005年3月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一,前言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结构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吸附在表(界)面上,在加入量很少时即可显着改变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应用功能.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也称亲油基)两部分组成.其中,亲油基一般由长链烃基构成,结构上差异较小,以碳氢基团为主,碳原子在8~2O之间;亲水基部分的基团种类繁多,差别较大,一般为带电的离子基团和不带电的极性基团.表面活性剂被称作"工业味精",可以用于洗涤,润滑,食品,化妆品,农业,采油等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在油田作业中,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油田钻井,采油和集输环节.用于采油时,能够做驱油剂,堵水剂,酸化用添加剂,降粘剂和降凝剂以及油井的清蜡和防蜡.目前,表面活性剂驱油主要是用于各种化学驱油方法中.二,概述1表面活性剂用于驱油的基本情况表面活性剂驱是在油层中注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驱油的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采油并非最近才提出来的一种方法,2O世纪2O年代末,德格鲁特就曾提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当表面活性剂溶入溶液时,双亲基团会在液/固接触面,液/液界面及体相的溶液中发生定向分布, 当极性基团与矿物,岩石的表面结合时,就会破坏原油边界层,把边界层中束缚的原油解脱出来,成为可流动油,极性的水分子或亲水基团就会占据颗粒表面,从而使矿物,岩石表面由油湿变为水湿,同时发生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原油乳化,油滴聚并等现象,使原油采收率得以提高.目前,应用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发展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注入低浓度大段塞(15%~60%)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活性剂溶于油或者水, 溶解的表面活性剂与称为胶束的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相平衡,注入油层的溶液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第二种则是把小段塞(3%~20%)高浓度表面活性剂注入油层,与原油形成微乳液.但是,随着高浓度段塞在油层中的运动,溶液被地层流体稀释,该过程就转变为低浓度驱了.因此,第一种被称为低张力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第二种被称为微乳液驱油体系.目前,倾向于采用低浓度大段塞表面活性剂.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水驱,碱水驱,微乳液驱,泡沫驱,增稠水驱,正向异常液驱,胶束/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等.实际应用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油,水,电解质,控制粘度的稠化剂,提高或保护主要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助表面活性剂和堵水剂等.-(2)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类用作驱油剂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多:按照亲水基团的结构,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的离子类型来分类,是最为常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通常有5种类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和混合型;按照疏水基分类,主要分为疏水基为碳氢基团的碳氢表面活性剂和疏水基为全氟化或部分氟化碳氟链的表面活性剂;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类,可以分为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分子量一般为300左右)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一般在1000或者数千之上);按照三次采油技术中油藏条件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要求分类,可以分为耐盐表面活性剂体系,耐温表面活性剂体系,耐盐耐温表面活性剂体系和特殊油藏条件下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按照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按照表面活性剂的溶解特性分类,可以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目前,国内外驱油配方中应用最多的表面活性剂是阴离子磺酸盐类(石油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芳基磺酸盐及硫酸盐)与羧酸盐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和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等.表1概述了离子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特点.表l离子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离子类型特点常用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高,浊点高,在砂岩表面吸附量少,耐温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阴离子型性能好,耐盐性差,临界胶束浓度高质素磺酸盐易被地层吸附或发生沉淀,降低界面张力的性能阳离子型季铵磺酸盐差,一般不用作驱油剂耐盐,耐高温性能好,显着降低非离子型与阴离子由于对溶于水后生成的是阴离两性离子型子还是阳离子难以掌控,因此,型表面活性剂复配时的色谱分散效应,价格较高国内外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耐盐,耐多价阳离子,临界胶束浓度低,在地层中脂肪醇系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系非离子型稳定性好,浊点低,不耐高温,吸附量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价格高聚氧乙烯醚,油酸聚氧乙烯酯混合型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些特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3)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随着各国的主力油田相继邻近和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利用表面活性剂或者其复配体系的EOR研究和试验日趋增多.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对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主要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在油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高,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O.O1~0.001兆牛/米以下,溶解度,浊点和pH值适宜,能够降低岩层对原油的吸附性;2在岩石表面的被吸附量小;3在地层介质中扩散速度较大;4低浓度水溶液的驱油能力较强;5能够阻止其他化学剂副反应的发生,即具备"阻化性质";6能耐高温;7能耐高矿化度;8成本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石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就是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类表面活性剂.实际注表面活性剂驱油时,应该综合考虑地层矿物组分,地层水,地层温度,注入水,油藏枯竭程度以及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类型.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是以钠盐为主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是最符合上述要求的表面活性剂.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地层易发生吸附和沉淀,不易产生超低界面张力,而且毒性较大,因而不适于三次采油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而且此类体系耐盐,耐硬水能力很强,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温度敏感,对环境污染程度大,不适宜大量使用.三,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几个有价值的发展方向1石油磺酸盐以及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国外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工业化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石油磺酸盐为主的表面活性剂;二是烷基苯磺酸盐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这两种表面活性剂原料都取自原油,原料来源广,数量大,是目前国际上三次采油用量最大的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的生产以富芳烃原油或馏分油(含芳烃70%以上,沸点范围约210~C~500~C)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得到的烷基芳基磺酸盐.目前,美国驱油用的石油磺酸盐产量在10x104吨/年以上,有代表性的石油磺酸盐商业产品为Witco.1080.20世纪9O年代初,国外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主要集中到对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研制上,因为该类产品的原料(生产洗涤剂用十二烷基苯的副产品)来源广,转化率高,无副产品,质量较稳定,性能好,所以,被迅速推广使用,尤以美国为多.美国的Stepan公司,SCI公司和Witco公司先后研制出了各自的产品,如ORS.41(SCI公司技术,委托Witco公司生产),B.100(Stepan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使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在杏五及杏二西区先导性矿场试验用的表面活性剂即为ORS.41,中区西部先导性试验用的表面活性剂即为B.100.国内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始于2O世纪8O年代初期,最早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磺酸盐上,后来逐渐开始研究石油羧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但其在地层中吸附滞留量较大,易与地层水中二价离子反应,造成沉淀而失效,在高温高盐地层中适应性差.因此,对于特殊油藏类型必须寻找适合的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双子表面活性剂就是良好的方向,可以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或复配,也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方向.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双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充分发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好,降低界面张力能力强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作用,分散性好的特点.2生物表面活性剂(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它有严格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这种微生物生长在水不溶的物质中并以此为食物源,它们能吸收,乳化,润湿,分散,溶解水不溶的物质.(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以下特点:①水溶性好,在油一水界面有较高的表面活性;②在含油岩石的表面润湿性好,能剥落油膜,分散原油,具有很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③固体吸附量小;④反应的产物均一,可弓J进新类型的化学基团,其中有些基团是化学方法难以合成的;⑤无毒,安全;表2列出了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数据.表2糖脂的表面活性生物表面活性剂最低表面张力/(兆牛/米)CMC/(毫克/升)最低界面张力/(兆牛/米) 海藻糖单脂32316海藻糖双脂36417海藻糖四脂2615<l鼠李糖脂I26204鼠李糖脂II27l0<1槐糖脂—1.5甘露糖脂40519葡萄糖脂40109麦芽二糖单脂3311麦芽二糖双脂461013麦芽三糖三脂353l纤维二糖双脂442019⑥生产工艺简单,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发生反应.(3)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一般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生长在水不溶的物质中,如石油烃,聚苯乙烯,橄榄油,煤油,甲苯,凡士林,二甲苯,并以它们为食物源.提高采收率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多数是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海水,地表废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些微生物能有效地降解脂肪族和芳香烃的烃类化合物,它们利用这些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和烃接触的界面上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表3列出了部分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与类型.表3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与类型微生物菌种好氧或厌氧生物表面活性剂裂烃棒杆菌好氧蛋白.脂类一糖类混合物野兔棒杆菌好氧棒状杆菌分支菌酵母嗜石油俩幺幺酵母含蛋白脂类枯草杆菌好氧枯草菌溶素铜绿色假单胞菌好氧鼠李糖脂热带假丝酵母好氧多糖.脂肪酸混合物球拟酵母好氧槐二糖脂地衣杆菌JF一2好氧地衣菌素地衣杆菌JF_2好氧蛋白质类(乳胶体)H一57好氧鼠李糖脂假单胞菌好氧鼠李糖脂乙酰丁醇梭状芽孢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好氧'(4)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来源有整胞生物转换法(发酵法)和酶促反应法.按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6种类型.0①糖脂类.糖脂,糖醇脂和糖苷;②磷脂朋旨肪酸;③含氨基酸类脂.脂蛋白,脂多肽和脂氨基酸: ④聚合物.脂多糖,脂.糖.蛋白质复合物;⑤中性类脂.甘油单双酯,聚多元醇酯和其它蜡酯;⑥特殊型.全胞,膜载体和纤毛.大多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糖脂,其他的像缩氨酯,脂蛋白和异聚多糖的结构更复杂.有多种微生物可以合成不同类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此分类方法类似的是将其分为糖脂系生物表面活性剂,酰基缩氨酸系生物表面活性剂,磷脂系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系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5类.(5)应用及效果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地衣杆菌.2是研究最多的产表面活性剂菌种.美国,德国,前苏联及中国等国家都进行了实验研究,效果良好.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成功的矿场试验有以下几个实例:①西德的F.Wagner试验室研制了海藻糖脂等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已申请专利,在北海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加入海藻糖脂5O毫克/升,驱油效果提高30%,与一般的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驱油效果增大5倍.②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大学用两种方法验证了直接向地层注入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注入活的微生物细菌地衣杆菌JF一2(美国专利号4522261)对原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两种方法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3)新型表面活性剂GiminiGemini型表面活性剂是1974年在美国由Dinega首次合成的,具有以下物理化学性能:(1)极容易吸附在气/液表面,能够大幅降低表面张力; (2)临界胶束浓度比传统表面活性剂低2~3个数量级;(3)易于溶解;(4)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可以改变表面性能;(5)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极大的协同效应,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6)具有奇特的流变性,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聚合物和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共性以及其他一些性能,从其性质上来看,是一种有潜力的驱油剂.但是至今,尚未见国内外实验室研究和矿场驱油试验的有关报道.(4)新型耐温耐盐阴离子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驱油体系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广泛,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OP型)和石油磺酸盐(PS).但是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条件下,单独的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都不能满足驱油的要求.于是提出了一类新的,适合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使用的非离子一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既具有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又克服了各自的缺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试验中用到两种非离子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即醚羧酸盐和醚磺酸盐型,均为实验室自制,它们的非离子基团为氧乙烯基,阴离子基团分别为羧基和磺酸基,其结构式如下:醚羧酸盐型RO(CH2CH2O)9CH2COONa,简写为NPC-9.醚磺酸盐型RO(CH2CH20)9CH2CH2SO3,简写为NPSO-9.式中:R为辛基苯,9为氧乙烯聚合度.(2)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的评价是在1%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不同数量的NaC1或CaC12后在60~C恒温静止24小时后离心,观察有无新相析出, 以不析出新相的最大NaC1或CaC12浓度来评定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试验表明,NPC.9和NPSO.9均能溶解于3O×1O4毫克/升的NaC1且含5000 毫克/升CaC12水溶液中.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NPC.9和NPSO.9在高矿化度,高二价阳离子的水中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而且试验还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同样,在盐酸中也表现出极好的表面活性,0.02%的NPC.9即可把16%的盐酸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3O兆牛/米.这为表面活性剂作为高矿化度地层驱油剂和酸液添加剂奠定了基础.∞*6|,廿谍曩.耋O蛾膛("图1-1两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浓攫(爱霓/矗)图1.2两种表面活性剂的防垢能力(3)耐温性能①结构耐温性将两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封于安瓿瓶中,在250~C下处理72小时后发现表面活性剂浓度完全不发生变化,表明未发生分解,因此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②性质耐温性一般来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相反,其耐盐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如.OH,.CH2CH2O.等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减弱,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能下降,耐盐能力降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基团的亲水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有利于耐盐能力的提高.由于温度升高引起上述两种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非离子基团亲水性下降与阴离子基团亲水性增加可部分抵消,从而导致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表现出优异的耐温性能.实验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3O℃及90~C下起泡能力变化不大.(4)在油田上用作地层驱油剂目前NPC.9生产已经工业化,它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同其他化学剂复配使用.NPC.9与石油磺酸盐复配作高矿化度地层驱油剂已在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濮城油田濮四南块,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卫58块实施提高采收率试验,目前进展良好.(5)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剂的试验研究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情况下,普遍使用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但这种驱油体系在地层中会发生严重的"色普分离",从而无法实现其最优化设计.为了避免发生"色普分离"现象,可将非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同时设计在一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进而得到优势互补, 性能优良的非离子.阴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但目前工艺还相'-3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单独使用这种表面活性剂往往需要在非常特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油水间的超低界面张力,适用范围不够广泛.为了在大港油田存在的部分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地层温度一般在85℃左右,地层水矿化度在3.5×104毫克/升左右)有效采油,研制了一种耐温,耐盐的磺酸盐型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即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性能比较相近,在进入到地层后出现"色普分离"现象的可能性小于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实验结果证明,这种驱油体系的耐盐性可达35337毫克/升,耐高价离子能力可达1000毫克/升,耐温性能可达85℃,成本较低,能够满足大港油田部分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表面活性剂的合成①原料和试剂壬基酚,化学纯,大连石油添加剂厂;十二醇,十四醇,化学纯,北京化工厂;环氧乙烷(EO),化学纯,天津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钾,化学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氨基磺酸(磺化剂),分析纯,北京市朝阳门药品分装厂;罐装液态三氧化硫(磺化剂),北京染料厂;脱水脱气原油及产出水,取自大港油田枣园1256断块,地层温度65℃,地层水矿化度35337毫克/升,ca2+和Mg2+的质量浓度为336毫克/升;模拟水组成:P(Ca2+):p(Mg2+)=1.27:1(模拟水均以1256断块地层水为基础配置而成).②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a聚氧乙烯醚的合成.采用大连第四仪表厂生产的FYX一100毫升高压反应釜,附加环氧乙烷进料装置.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起始剂壬基酚或十二醇,十四醇及水蒸气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聚合.按设计需要的聚合度使起始剂和环氧乙烷进行反应;加聚环氧乙烷时压力控制在O.3O~O.35帕之间,温度在125℃~135℃之间.加料完毕后恒温反应1.0~1.5小时,以确保反应完全.b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的合成.把已经制得的聚氧乙烯醚在磺化剂氨基磺酸或罐装液态三氧化硫的作用下进行磺化反应分别得到不同的硫酸酯盐.C在一定的条件下把制得的硫酸酯盐进行磺酸盐化,使硫酸酯盐转化,为相应的磺酸盐,制成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简称NNH0(2)界面张力的测定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制造的TX一550A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随时间变化的原油一水间的动态界面张力,每个式样的测定时间为2小时,以达到其平衡界面张力.(3)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耐盐性能和耐高价离子性能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与原油间能否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评价是筛选驱油表面活性剂的首要条件.为了考察合成的NNH的耐盐性能,在不同的外加盐含量下,测定了一种渣油磺酸盐(简称3a)单独使用以及与NNH复配后用于大港1256断块原油时的油一模拟水界面张力,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模拟水的矿化度对3a及其与NNH复配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I)(NaC1)%界面张力匕牛?米3a3a+]H?2.01.06×109.78×10.34.02.36×1022.30×10.26.0不溶于水1.03×10.28.0不溶于水1.06×10.210.0不溶于水1.04×10.2注:测试温度65~C,表面活性剂用量(质量分数)0.3%,1256断块油一模拟水. m(3a):m(NNH)=3:1由表4可以看出,单独用渣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时,当外加盐含量大于4%时,表面活性剂已经不能溶于水中;加入1/4的NNH后,表面活性剂又能重新溶解到水中,直到外加盐含量达到10%(即盐浓度相当于105毫克/升)时,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溶解性依然很好,并且油水界面张力仍可以保持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NNH表面活性剂中引入的聚氧乙烯基团与水分子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作用,而且3a表面活性剂和NNH表面活性剂同属于阴离子磺酸盐,性能比较相近,复配后使得整个体系的耐盐性能得到提高.为了考察NNH表面活性剂与渣油磺酸盐3a复配体系抗高价离子(Ca2+,Mg2+)浓度情况,测定了3a单独使用以及-9NNH复配后用于大港1256断块原油时的油一模拟水界面张力,结果如表5所示.表5模拟的水硬度对3a及其与NNH复配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p(Ca,Mg2)/mg?L.界面张力匕牛?米3a3a+】州幸6005.45×10.24.50×10.8004.94×10.25.85×10.310007.36×10.24.78×10.3注:测试温度65~C,表面活性剂用量(质量分数)0.2%,1256断块油.模拟水. m(3a):m(NNH)=4:1.由表5可以看出,NNH表面活性剂确实具有提高整个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抗高价离子的能力.这同样是由于NNH表面活性剂中的聚氧乙烯基团是强亲水集团,使得复配体系中的阴离子磺酸盐不易产生沉淀,从而提高了整个复配体系的抗高价离子的能力.(4)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耐温性能。

(EOR)6 表面活性剂驱

(EOR)6 表面活性剂驱

气相氧化法和液相氧化法
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主要用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 由烷基醇、烷基苯酚或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 乙烯制得。
平平加型表面活性剂,如:
OP型表面活性剂,如: Tween型表面活性剂,如:
四、非离子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这是一类耐盐、耐高价金属离子的表面活 性剂,有下列几种:
二、乳化
用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作牺牲剂;用羟基铝(锆)预处 理地层,选用耐盐活性剂等。
类似碱驱,乳化机理也是表面活性剂驱的重要机理。表面 活性剂驱的产出液为原油与水的乳状液。
三、流度控制

可用聚合物溶液或泡沫控制流度。
由于表面活性剂体系流度大于油的流度,所以表面活性剂体 系也易沿高渗透层指进入油井而不起驱油作用。
图6-1
微乳类型的转换
微乳的准(pseudo)三组分相图
另活 一性 组剂 分和 助 ;活 油性 为剂 一为 组一 分组 分 ; 准水 三和 组盐 分为
W
(a)水溶液表面活性剂 (b)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图6-2 微乳的准三组分相图 S-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W-盐水;O-油
S O——
图6-3 图6-2中A、B两点的相态
四、泡沫驱
气泡分散在液体中,以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 连续相的分散体系 -固体泡沫和液体泡沫
泡沫驱是一种用泡沫作驱油剂的驱油法。
泡沫由水、气、起泡剂组成,起泡剂中除
表面活性剂外还有聚合物(增加体相粘度)和
盐(调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
泡沫属Bingham塑性流体。
泡沫特征值是描写泡沫性质的一个重要 数值。泡沫特征值是指泡沫中气体体积对 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通常泡沫特征值是在0.52~0.99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相微乳驱的相图描述;微乳驱的段塞。
• 三、思考题:表面活性剂驱(四种方法)提高采
收率的机理分析;举例说明表面活性剂驱主要的活 性剂类型;适合表面活性剂驱油田的筛选标准是什
么;举例说明表面活性剂驱存在的问题及其进展。
W为控制流度的的聚合物溶液, X为驱油的水外相微乳组成, B为剩余油或水中的饱和度。
微乳性质与含盐量的关系
图6-6 水外相微乳驱的相图描述 聚合物溶液驱动水外相微乳的组成沿WX变化, 水外相驱动剩余油的组成沿XB变化。L的组 成变化先沿XM变化,后沿MW帽形的边沿线变 化。XM一段为混相的水外相微乳驱,MB一段 为非混相的水外相微乳驱。
耐盐性能好,耐高价金属离子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驱油田的筛选标准
参数 密度 原油 粘度 成分 矿化度/(mg/l) 水 Ca2+、Mg2+含量/ (mg/l) 含油饱和度/Vp 厚度/m 油藏 渗透率×103/μm2 埋深/m 温度/℃ 岩性 要求 <0.934 <35 轻烃含量高 <4×104
<500
二、乳化
用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作牺牲剂;用羟基铝(锆)预处 理地层,选用耐盐活性剂等。
类似碱驱,乳化机理也是表面活性剂驱的重要机理。表面 活性剂驱的产出液为原油与水的乳状液。
三、流度控制
可用聚合物溶液或泡沫控制流度。
由于表面活性剂体系流度大于油的流度,所以表面活性剂体 系也易沿高渗透层指进入油井而不起驱油作用。
气相氧化法和液相氧化法
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主要用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 由烷基醇、烷基苯酚或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 乙烯制得。
平平加型表面活性剂,如:
OP型表面活性剂,如: Tween型表面活性剂,如:
四、非离子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这是一类耐盐、耐高价金属离子的表面活 性剂,有下列几种:
泡沫特征值<0.52——气体乳状液; 泡沫特征值>0.99——(反相变成)雾;
泡沫特征值>0.74——气泡形成为多面体.
图6-9 泡沫粘度与泡沫特征值的关系
泡沫的稳定因素:较低的界面张力;有一定弹
性的膜;适当的表面粘度;表面电荷的作用。
图6-10 泡沫的屈服值与泡沫特征值的关系 泡沫的稳定性及其测量:起泡的能力和泡沫的稳定性。 气流法—气流法测定泡沫性能(平衡时的泡沫高度h)。
表面活性剂浓度10倍于临界胶束浓度或更大的 浓度时,胶束一般是非球形的。 (棒状、棒状胶 束六角、层状胶束等)
在胶束溶液中,除了表面活性剂外,还需加入 醇和盐。
三、微乳驱(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超过0.02) 微乳的组成和类型: 微乳组成:微乳属浓表面活性剂体系,由 水、油、活性剂、助活性剂、盐组成。 微乳类型:水外相微乳、油外相微乳、中 相微乳(过渡态)
表面活性剂:TRS10-410 (一种石油磺酸盐) 醇:IBA(异丁醇) 油相:十二烷 水相:TRS10-410+IBA+ NaCl W(NaCl)=0.015 M(TRS10-410)/m(IBA=5/3)
二、胶束溶液驱机理
醇和盐调整和平衡极性, 增大吸附,降低界面张 力(0.1X10-2)。
图6-17 一个典型的油水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关系图
(3)增溶参数VO/VS (单位体积表面活性剂增 溶油的体积)与Vw/VS (单位体积表面活性剂增 溶水的体积)达到相等的最大值。
(对水和油有最适宜的平衡关系) (4)采收率最高 由于中相微乳在最佳盐含量下有许多特点、优 点,所以中相微乳驱得到比油外相微乳驱或水 外相微乳驱好的驱油效果。
中相微乳M驱比油外相微乳驱U、水外 相微乳L驱的驱油效果好。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的原因与碱驱大体相同
一、活性水驱机理
1、低界面张力原理
w粘附= 油水 1+ cos ) (
式中,w粘附-粘附功; σ油水-油水界面张力; θ-油对岩石表面的润湿角。
活性剂吸附—机理
图6-12 表面活性剂使地层表面润湿反转
3、乳化机理
驱油用的表面活性剂可稳定水包油乳状 液。 乳化的油不易重新粘湿润湿回地层表面, 提高了洗油效率。 乳化的油在高渗透层产生叠加的Jamin
效应,可使水较均匀地在地层推进,提高
了波及系数。
4、提高表面电荷密度原理
图6-13 驱油过程中提高表面电荷密度的作用
阴离子活性剂的吸附,提高了电荷密度, 增加了地层与油珠的静电斥力,易被带走, 提高了洗油效率。
5、聚并形成油带机理 若从地层表面洗下来的油越来越多, 则它们在向前移动时可发生相互碰撞, 产生聚并,形成油带。
图6-14 被驱替的油聚并为油带
图6-15 油带在向前移动中不断扩大
胶束可增溶油,提 胶束溶液驱有活性水驱的全部机理。 高了洗油效率。
醇和盐等助剂的加入,强化了胶束溶 液驱油的低界面张力机理。 条件:
第六章 表面活性剂驱
Surfactant Flooding
第一节 什么叫表面活性剂驱
用表面活性剂体系作驱油剂的驱油法叫 表面活性剂驱。 表面活性剂体系 稀表面活性剂体系(如活性水、胶束溶液) 浓表面活性剂体系(如上相微乳、中相微 乳和下相微乳) 泡沫、乳状液也包括在表面活性剂体系 之中
表面活性剂驱包括下列的驱油法:
>0.35 不限 >10 <2740 <93 砂岩
地层温度必须低于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界面张 力最好达到10-3mN/m。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驱存在的问题
一、滞留
表面活性剂在地层中有四种滞留形式,即吸附(主要吸附在蒙 脱石界面上)、溶解(在三次剩余油和水中溶解)、沉淀(由阴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与多价金属反应生成)和与聚合物不配伍,由此产 生絮凝、分层。
单泡法—测定泡沫的寿命(起泡升至液面到破裂所需时间)。
搅拌法—由泡沫随时间的变化求出Lf=∫Vdt/VO).
可交替向地层注气泡剂溶液和气体,也可同时分别 从油套管注入地层。
图6-11 泡沫驱油效果 泡沫特征值:1-0.00(水驱);2-0.72;3-0.85;4-0.91
乳状液驱是以乳状液作为驱油剂的驱油法。地面配好 后注入地层。酸性原油与碱水乳化后效果较好。
三采剩余 油与二采 剩余油之 比(水驱 10-6)
图6-16 Sorc/Soc与Nc的关系 (数据点由不同条件得出)
图6-18 相对渗透率曲线随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 油水界面张力 1-大于10mN· -1;2-接近0.5mN· -1;3-接近0mN· -1 m m m
界面张力降低→毛管阻力降低→剩余油 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降低→采收率提高
四、泡沫驱
气泡分散在液体中,以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 连续相的分散体系 -固体泡沫和液体泡沫
泡沫驱是一种用泡沫作驱油剂的驱油法。
泡沫由水、气、起泡剂组成,起泡剂中除
表面活性剂外还有聚合物(增加体相粘度)和
盐(调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
泡沫属Bingham塑性流体。
泡沫特征值是描写泡沫性质的一个重要 数值。泡沫特征值是指泡沫中气体体积对 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通常泡沫特征值是在0.52~0.99之间。
图6-7 相体积分数、界面张 力、采收率、磺酸盐滞留量 与盐含量的关系
图6-8 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增溶参数与盐含量关系
处于最佳盐含量下的中相微乳有以下特点 (图6-7、图6-8):
(1)中相微乳与油的界面张力(σMO)和中相微乳与 水的界面张力( σMW)处在相等的最低值。 (毛管阻力小-取决于最大一个界面张力。) (2)表面活性剂的滞留量最小。 (σ越低,界面层堆积越紧密,电荷密度越大, 静电斥力越大,滞留量越小。)
三、微乳驱机理
微乳驱有胶束溶液驱的全部机理,即 1. 低界面张力机理; 2.润湿反转机理; 3.乳化机理; 4.增溶机理; 5.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 6.聚并形成油带机理。 由于微乳属浓表面活性剂体系,所以微 乳驱在增溶机理和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 上比胶束溶液驱更突出。
四、泡沫驱机理
泡沫的分散介质为表面活性剂溶液,根据 表面活性剂在其中的的浓度,它应具有活性 水或胶束溶液的性质,因此具有与它们相同 的驱油机理。 泡沫驱还有两个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1. 通过Jamin效应的叠加,提高驱动介质的 波及系数。 2. 驱油泡沫中的气泡,可依孔道的形状而变 形,能有效地将波及到孔隙中的油驱出,提 高洗油效率。
油水比1:1
活性剂浓度不变
盐 可 以 调 整 值
HLB
图6-4 微乳随盐含量增加的相态变化
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由亲水性变至亲油性,微 乳体系的类型由水外相微乳(L)变成油外相微乳(U)。
以微乳作驱油剂的驱油法叫微乳驱。
预冲段塞可以是盐水段塞或牺牲剂段塞
图6-5
微乳驱段塞图
1-剩余油;2-预冲洗液;3-微乳;4-聚合物溶液;5-水
一、活性水驱(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
以活性水作驱油剂的驱油法叫活性水驱。 活性水属稀表面活性剂体系,其中的表面活 性剂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
二、胶束溶液驱(活性剂的浓度大于CMC,但 其质量分数不超过0.02)
以胶束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叫胶束溶液驱。 胶束溶液也属稀表面活性剂体系,其中表面活 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但其质量分数不 超过2×10-2。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驱的进展
1、抗温抗盐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开发 2、泡沫驱油技术的完善与应用 3、超低界面张力的研究 4、表面粘弹性研究 5、聚合物改性(引入表面活性基团)
本章小结
上相微乳、下相微乳、泡沫驱、泡沫特征值等
• 一、基本概念: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微乳驱、 • 二、基本原理:微乳驱的准三组分相图分析;水
w(成分)×102 50~80 5~30 2~20 1~6
合成磺酸盐是另一类重要的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可由相应的烃类(如烷烃、烷基苯、烷基甲苯、 烷基二甲苯)用相应的合成方法制得。烷基磺酸 盐、烷基芳基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等属这一类 磺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