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其编码

合集下载

储量分类标准

储量分类标准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1959年经全国储委第十二次全会批准,发布了“金属、非金属、 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的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方案。之后数年间,全国储委、冶 金、煤炭等工业部门又对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 1997年6月国家地质总局会同有关工业部门制定并颁发了《非金 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此 两个“总则”仍按技术经济条件把资源储量分为能利用和暂不能利 用两大类(即表内、表外),根据勘探研究程度分为A、B、C、D 四级。 1992年12月,又在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由国家技术监督局 颁发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 至今。 根据上述规范、总则的要求,各部门先后又制定了54个单矿种 地质勘探规范。上述总则、规范的制定,对解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 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杨振 华
( 吉林 省 国土资 源厅矿 产资源储 量处 ,吉林 长春 106 ) 3 0 1
[ 摘
要 ] 列举 了新 旧矿 产 资源/ 量分 类及相 关 的定 义 ,并 把 二 者 在勘 查 阶段 ,对矿 体 的控 储
制程 度 、 工程 密度 、储 量 类 别 、矿床 的经济评 价 和可行 性 评价 等 方 面加 以对 比 ,指 出 了相 同之
源 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前者包括经可行性研究 或预可行性 研究
证实为次边 际经 济的矿产资源和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的 内蕴经济 的 矿 产 资 源 ,后 者 为 经 过 预 查 后 预 测 的矿 产 资 源 。 资 源 量 与 矿 产 资 源 是 不 同的 两 个 概 念 ,矿 产 资 源 是 大 概 念 ,是 一 类 自然 资 源 的 总 称 ,
型 ,详 见 表 1 。
表 1 固体 矿产 资源储 量 分类及 代 码表
Ta l Cls i c to fs l ie a e e v nd c d s be1 a sf a in o o i m n r l - r e a o e i d ls s
注 :1 编码 第 1 表示 经济 意义 ,它 是可 行性评 价确 定 的结果 。… . 位 1’表示 经 济 的 ,“ M” 表示 边 际 经 济 2 的 ,“ S 2 ”表示 次边 际经 济 的 ,… 3’表示 内蕴 经济 的 ,“ ”表 示经 济意 义 未定 的 。 ? 2 编码 第 2位 表示 可行 性评 价 阶段 。… ’表 示进 行 了可 行性 研 究 ,“ ”表 示 进 行 了预 可 行 性 研 究 , . 1 2 … 3’表 示进 行 了概略 研究 。 3 编 码第 3位 表示 地质 可靠 程度 。“ ”表 示探 明的 ,“ ”表 示 控 制 的 , … . 1 2 3’表 示 推 断 的 , “ ”表 4 示 预测 的 ,“ ”表示 未扣 除设计 、采 矿损 失 的可采储 量 。 b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2.1.2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 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 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2.2.4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 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DK33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K33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K33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Classification for resources/reserves ofsolid fuels and mineral commodities前言为使我国沿用多年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适应国际上公认的分类标准,以促进国际交流,按我国的GB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中有关分类分级的规定,主要参考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NERGY/WP.1/R.70号文件)和美国矿业局、地质调查局编制的《1980年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发布以后,我国固体矿产标准、规范、指南的制订、修订,有关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部分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其他标准、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凡与本标准相抵触者,按本标准规定执行。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地质勘查司,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钱大都、严铁雄、李书乐、周圣华、白洪生、李学仁、杨建功。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1999-06-08发布 1999-12-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1.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储量分类Word 文档

储量分类Word 文档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122、333表示的意思在查阅地质资料时,经常会看到122b、333这些数字,到底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看看下面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就明白了。

其实最简单的就只要看最后面的那个数字就可以了,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分类地质可靠程度类型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三量是有你煤矿各种巷道圈定的,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他们圈定的3个采区工作面和水平画入相应的类别就形成相应的煤量,大中型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应大于3年,准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1年,回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4个月,小型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应大于2年,准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8个月,回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3个月。

1、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量。

三量平衡对于正常生产有现实的意义。

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即所谓三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020一、引言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储存并可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其储量的分类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潜力,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根据矿床的产出地质条件和矿物组成,固体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1. 金属矿储量金属矿包括铁矿、铜矿、铝矿、黄金、银矿等,其储量是指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具有开发价值的可采储量。

根据《国际矿产资源分类标准》(UNFC)的定义,金属矿储量可分为探明储量和推测储量两大类。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实地勘查和勘探已经确认的资源储量,推测储量是指通过地质信息预测或模型计算认为可能存在的储量。

2. 非金属矿储量非金属矿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石英砂、石英石、粘土等。

非金属矿的储量评估同样按照探明储量和推测储量两大类进行分类,以反映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开采潜力。

根据储量的确定性和经济成矿条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还可分为地质储量和经济储量。

地质储量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勘探和实体验证证明的具有一定储量的资源,而经济储量是在地质储量基础上,考虑资源开采成本、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等因素后得出的能够经济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

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全面评估1. 固体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调查,我国金属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地区,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世界范围内,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非金属矿则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非洲和亚洲。

2. 资源储量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资源的储量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比如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而一些新兴资源的储量则逐渐增加,比如锂矿、稀土矿等。

3. 开采技术和成本随着科技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和成本也在不断改变,比如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大型矿石破碎设备的使用等,这些都对资源储量的评估和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征求意见稿)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时适用范围、名词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未发现矿产资源。

2.1.l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其形态、位置、产状、规模、品位、质量、数量已经查明。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可采储量、原地储量和资源量三类。

查明矿产资源为原地储量和资源量数量的总和,可采储量的数量包括在原地储量的数量之中。

2.1.2未发现矿产资源:是指目前尚未发现,只根据地质依据预测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数量。

2.2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

初步野外观测、个别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未发现矿产资源。

2.2.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槽探、钻孔、取样及物化探方法,应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注1):联合【q国际储计/资源对类征架中的地质研究阶段分为详细助探、一般勘探、传广、柳灿同个阶四,拟定义对比,前一:个分别州气、P我问的灿探、订产、万户,而“扶助”介我国矿J‘他人阶段*分小设计,绝对比,该阶段应人分之前,为竹产提供依据的尸什,W伐*j计从父X入“冲入”,川“\I联合*分失以匕肝卜的“u川山”。

资源储量符号

资源储量符号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知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估算的资源量的可信度较高。

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估算的,其可信度低。

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表A.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知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固态矿物和岩石中具有经济价值和开采利用价值的矿产,包括煤、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其储量的分析和编码是重要的数据基础,能为矿产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矿产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和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根据矿床类型、矿物成分及其分布规律、系统分类等多种方法。

其中,矿床类型是影响矿产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采用矿床分类体系进行研究。

按照矿床分类体系,可将固体矿产资源分为岩浆和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等。

岩浆和热液矿床以金属矿为主,沉积矿床以煤炭、石灰石、铁矿石为主,变质矿床以非金属矿如石英、石墨、膨润土、大理石等为主。

同时,在储量分类中也要考虑矿产资源所处的地质环境、成因类型、矿床形态、分布规律等因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是指将分析和计算出的矿产储量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符号编码,以确定特定的矿产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如利用面积、长度、厚度等参量建立储量编码系统,利用储量单位、矿石含量和金属元素含量建立储量编码系统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编码方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矿产储量的统计、收集和管理效率,为矿产储量的评价和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其储量进行编码可以进行储量核算和储量估计,对于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案和重大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还可以规范储量计算、管理和使用,促进矿业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编码是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工作,对于提高储量统计、评价和规划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行水平、促进矿产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也应受到重视,必须坚持科学的开发理念和环保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如下:
1. 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2. 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

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

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3. 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

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4. 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

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

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具体内容,建议咨询地质学家或查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相关书籍文献。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别划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别划分

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1、表2)。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解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解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解读一般来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储量分类地质储量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根据矿藏的性质和规模,地质储量可以分为可采储量、探明储量和潜在储量三类。

可采储量是指已经具备开采条件和技术方案的矿产资源储量,可以直接利用的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地质勘探和评估已经明确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但尚未进入开采阶段的储量。

潜在储量是指根据地质勘探和评估推测出的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开发的储量。

2. 经济储量分类经济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和市场需求,经济储量可以分为开采储量、潜在开采储量和未来开采储量三类。

开采储量是指可以在当前条件下直接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其开采成本低、市场需求高。

潜在开采储量是指虽然存在一定技术和经济障碍,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未来开采储量是指需要长期技术研究和市场调研后才能开发的矿产资源储量。

3. 可持续开采储量分类可持续开采储量是指在不破坏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持续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资源的更新速度和开采方式,可持续开采储量可以分为可再生储量、非可再生储量和不可再生储量三类。

可再生储量是指资源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可以通过合理开采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利用。

非可再生储量是指资源更新能力较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资源,延长资源的利用寿命。

不可再生储量是指资源数量有限,一旦开采完毕就无法再生,必须谨慎开采和利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对于资源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地对资源储量进行分类和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分类也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和优先开发方向,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储量(2M11) 在勘探地段内,达到探明程度,经可行性
研究,按评价时的市场价格估算为边际经济 的。其内部收益率在生产期内平均大于0, 小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未扣除设计、采 矿损失的部分。
(5)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 量(2M21)
在勘探地段内,达到探明的程度,经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经济研究 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1、概略研究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研究。矿产 普查工作中,发现了有希望的地段或矿体后, 要依据这些技术资料进行概略的经济评价, 此阶段的经济评价,通常采用我国矿山开发 几十年来的经济数据,作为指标来圈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矿体,采矿的成本多根据同类矿山生产数据 估算的,由于普查阶段所收集的参数很少, 代表性明显不够,经济参数也不是市价,也 就没有时效性,只是概略性评价,无法确定 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都归为内蕴经济的,详查、勘探工作若只进 行了概略研究,那么虽然矿产勘查资料的积 累已经比较多,且代表性也增强,但由于并 未按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要求、未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2)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 量(2S21);
(3)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 量(2S22);
(4)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6)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7)预测的资源量(334)。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三、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编码结构——采用三维编码(E、F、G分
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经济意义
可行性评价 地质可靠程度
×
×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分类标准

质勘查程度外,更强调了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新分类是从地 质勘查程度、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意义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的。 3、分类的概念不同 旧分类的标准笼统用“储量”来表述矿产资源的赋存最,概念 的范围过于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地质可靠程度高、经济可采的矿产 资源,而且也包括了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当前条件不能开采或无开 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几乎是矿产资源的同义语。 新分类标准按“地质、可研、经济”三轴将矿产资源划分为储 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分类不仅体现了地质控制程度,同时 赋予了经济意义。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通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判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要紧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不用二维形式( 图l) 和矩阵形式( 表1) 表示。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纳( EFG) 三维编码,E、F 、G 分不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见图l) 。

编码的第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 代表经济的,2M 代表边际经济的,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判时期:1 代表可行性研究,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 代表探明的,2 代表操纵的3 代表推断的,4 代表推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 ”以示区不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 种类型( 见表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图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按照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判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储量通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操纵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缺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操纵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基础储量通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操纵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缺失之前的那部分。

自然资源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自然资源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自然资源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固体矿石及其他固体物质。

根据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固体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属矿产资源可以分为常见金属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两大类。

常见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锌矿石等。

这些矿石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其中,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和制造业。

铜矿石则是电子、电气、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应用广泛。

铝矿石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制造飞机、汽车等的重要原料。

锌矿石在冶金、电镀等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是指含有稀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如钨矿石、锡矿石、锑矿石等。

这些稀有金属在军事、航空航天、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钨矿石是制造高温合金和高速钢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锡矿石是制造合金、焊料等的重要原料,应用于电子、化工等领域。

锑矿石在军事、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指不含金属元素的矿石和固体物质。

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矿石、煤矿石等。

这些资源在建筑、化工、能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石灰石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建筑、水泥等行业。

石膏是建筑材料、化肥等的重要原料,应用广泛。

盐矿石是调味品、化学原料等的重要来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煤矿石是能源工业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固体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 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在年颁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之前,中国并没有统一分固体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的标准。

我国法律规定,矿产储量的勘探、开采都是国家来进行,同时中国境内的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如果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这对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之前矿产资源全部由国家来投资勘探、开采也逐渐的看到民间资本的参与,甚至国外资本的参与。

而传统的国有能源、矿产企业也在进一步开启市场化之路,在这些企业中民营资本和外资参股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对于矿产资源的分类就先得太过落后,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各级储量比例要求不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不同种类的固体矿产标准不统一,和国际标准严重脱轨,此外,传统的分类也过于强调地质的可靠程度,将勘采无情的分开,忽略了经济利益。

因此就继续一部新的分类标准问世,在年《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出炉,紧随其后,中国在两年之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问世。

首先中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问世,是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前提下完成的,大部分借鉴了联合国的标准,而各国的分类也无一例外多数是借鉴联合国的标准,这样一来,就让中国的标准能够轻松的和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分类标准接轨,化解能源和矿产等领域国际间的合作矛盾。

其次,新标准的问世也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打通了民营外资进入能源矿产行业的渠道,让行业的发展充满希望。

此外,新标准的问世也提高了勘探和开采的效率,有效的避免了国家勘探和开采资金的浪费。

2.1 地质可信程度地质可信程度分成四类:预测的、推测的、掌控的和探明储量的同矿产探矿的预查、普查、查核和勘探四个阶段相互对应。

新标准明晰了它们四类可信程度的标准,也明确规定了矿产探矿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2.2 可行性评价可行性评价主要就是针对矿产探矿的预查、普查、查核和勘探四个阶段,而若想对矿物展开采矿就是须要对预测、推测、掌控和探明储量的矿产储量和情况展开分析,看一看对矿物与否存有必要展开采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图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基础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

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即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资源量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即内蕴经济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

内蕴经济资源量。

即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量。

即经过详查、勘探的成果,进行了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产品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或大幅度降价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也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预测的矿产资源。

即经过预查工作,依据已有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334)?,也是资源量的一种,属潜在矿产资源。

矿产勘查中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C1 地质统计学法确定矿产勘查的工程间距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有以下几种情况:C1.1 在新勘查区(或已勘查完毕,需进行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地区),可将区内按不同网度划分各种网形。

计算每一结点(孔位)的估计方差,再计算每一网度(形)的平均估算方差,将每一网度(形)所花费的金额与平均估计方差进行对比(图C1),该图最优勘查网度在300~200m之间。

当我们找到最佳勘查网(形)后,再利用每一结点上绘制等值线图,在估计方差较高的区域,利用C1.2所述方法,适当加密钻孔。

一旦全部孔位确定后,应在相对收益较高地段优先施工。

图 C1 最优勘探网度的选择C1.2 勘查区内已有n个钻孔施工完毕,为提高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精度、减少风险、或为了增加矿产资源储量,要在n个钻孔的基础上再增加几个钻孔(图C2),可用估方差确定最佳孔位。

图 C2 利用确定的最佳孔位(1)计算当钻孔数为n时的估计方差;(2)计算增加一个新孔Xi后,每一钻孔的估计方差;(3)计算每一钻孔的相对收益,见式(C1);…………………(C1)(4)绘制全区等相对收益线图,当Xi位置与该等相对收益线图的最高点吻合,则X1即为最佳孔位;否则,改变X1的位置,再计算,直至吻合。

(5)以同样方法确定其余的钻孔X1的位置。

C1.3 一定方向上区域变化量(有用组分)变异函数的变程值(或略小于该值),可作为该方向上最大工程间距。

C2 SD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SD法是动态分维几何学储量计算法的简称。

以动态分维几何学和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以断面构形替代空间构形为核心,用Spline函数拟合的点列函数曲线,对其求解和积分,整个运算过程费贯了动态的“搜索”和“递进”原理。

SD分数维和结构地质变量是动态分维几何学的两个基本内容。

前者是地质变量复杂性的表述,后者是地质变量可微性的表述。

由此产生SD储量计算和精度计算。

SD精度具有度量地质可靠程度和确定的勘查工程间距的功能,按照对精度的要求计算工程间距。

SD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h的公式为式(C2):h = h2 ………………………(C2)式中:h2——勘探线平均间距;Lj——第j条线两端点工程间距的总距离;K——勘探线数;N——根据要求的精度求取所需的工程数;η'——要求达到的精度值;α、β——初始递进计算SD精度过程中求取的系统值。

SD精度(η %):据地质可靠程度划分的区间。

见图C3:图C3 SD精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关系应用图探明的η≥80 %控制的45 %≤η<65 %;推断的15 %≤η<30 %;预测的η<10 %。

图中的几个可靠程度待定区间属何精度,需结合矿床地质复杂程度来定,简单者可归于高精度类,复杂者归于低精度类。

矿产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所确定的,由矿石质量(化学的或物理的)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组成。

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圈定和估算。

详查、勘探所用指标通常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定和估算。

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所需的工业指标,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下达。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原则应按矿体、块段、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能分采的矿石类型、品级及不同工业用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已查明赋存状态,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具一定规模可以综合回收的共生矿产,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有经济效益的伴生组分,也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取样工程、样品采集、加工、测试质量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的要求。

矿体、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圈定,应遵循矿床自身的地质规律。

矿体任意位置圈连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地段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厚度。

厚大且能连片的低品位矿石,应单独圈定。

边缘见矿工程的控制范围,应根据矿床地质变量的变化特征、影响范围来确定。

当边缘见矿工程出现薄而富的矿体时,可根据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以该工程为截止点圈连矿体。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面积、品位、厚度、体重等。

详查、勘探阶段所用参数应是实际测定的,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分布上,均应有代表性,数据要准确可靠。

面积:可用求积仪或几何图形法、座标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求得。

面积测定时,不得少于两次,当两次的差值不大于2%时,取均值。

几何图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一般为1∶1 000。

参与估算的面积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品位:平均品位的计算,当样长不均匀时,或影响品位的其它因素不均匀时,以加权平均法求取,反之可用算术平均法。

用几何图形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当遇有特高品位存在时,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求平均品位。

特高品位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来衡量。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其处理方法是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单工程平均品位(厚度较大时)代替。

用SD储量计算法时,用削减值代替特高品位,置于原始数据中参与计算。

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取平均厚度,但厚度的选取要视计算方法而定。

用纵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水平厚度;用水平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垂直厚度,用真面积计算时,应计算平均真厚度。

对于厚度变化很大的矿床,遇到特大厚度,应先进行特大厚度的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

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时,可据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

体重:应分矿石类型或品级采集体重样。

致密块状矿石采集小体重样。

每种矿石类型不得少于30块;松散矿石则应采集大体重样,且不得少于3~4个;裂隙较发育的块状矿石,除按上述数量采集小体重样外,还应采集2~3个大体重样,对体重值进行校正,再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对于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矿产,在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参数。

如砂矿常用的松散系数,淘洗系数,砾石系数,石灰岩、白云岩矿床的岩溶率,汞矿的含矿系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