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的检验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常用培养基原理解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常用培养基原理解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常用培养基原理解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环节。

其中,沙门氏菌检验是一项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以引发沙门氏菌感染,导致胃肠道疾病。

沙门氏菌检验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和SS培养基。

下面将解析这两种培养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 MacConkey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是一种选择性和差异性培养基,能够选择性地生长革兰阴性菌,如沙门氏菌,并区分产酸和非产酸菌。

培养基中添加了乳糖、胆盐和中性红等成分。

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而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影响。

乳糖是沙门氏菌的一种常见碳源,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沙门氏菌的生长。

中性红是一种pH指示剂,能够区分产酸和非产酸菌。

使用方法是将食物样品接种到MacConkey培养基上,然后在37°C孵育24小时。

如果培养基上出现粉红色的细菌菌落,表示存在沙门氏菌。

2. SS培养基:SS培养基是一种选择性和差异性培养基,主要用于寻找沙门氏菌。

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大多数细菌的生长,同时利用亚硫酸盐和铁盐等成分,区分产气和非产气菌。

培养基中添加了亚硫酸盐、柠檬酸、铁盐和胆盐等成分。

亚硫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抑制大多数细菌的生长,但对沙门氏菌和其他一些细菌无影响。

柠檬酸是一种酸性物质,能够促进产气菌的生长。

铁盐是一种指示剂,当沙门氏菌使用铁盐作为能源时,会产生黑色沉淀。

胆盐可以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

使用方法是将食物样品接种到SS培养基上,然后在37°C孵育24小时。

如果培养基上出现黑色沉淀和/或产气,表示存在沙门氏菌。

以上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两种沙门氏菌检验培养基的原理解析。

使用这些培养基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是否有沙门氏菌污染,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许多动物和人类的肠道感染。

为了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常见的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需氧的微生物,在富含营养成分的寒凝琼脂或低酸性洗涤剂和生物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如VRB (XLD)琼脂、SS琼脂、MS琼脂等。

培养基可以选择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也可以用于液体培养。

2.表型特征:沙门氏菌的菌落通常呈现红色或无色,个别品系可能为粉红色。

如在VRB琼脂上,沙门氏菌会变为红色或橙色。

沙门氏菌也可以产生硫化氢,导致MS琼脂呈现黑色。

3.生化特性:沙门氏菌通常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生化测试,如产生气泡的气液反应,碳源利用测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沙门氏菌的存在。

4.血清学方法:采用沉淀试验或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生素,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些试验通常利用鸡血清,鸡蛋白和羊血清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血清反应。

5. 分子生物学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还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invA基因的存在来确定沙门氏菌的存在。

6.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了解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情况,为临床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检验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PCR等也常被用于沙门氏菌的检验。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还可以区分不同菌株和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之,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而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技术方案

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技术方案

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技术方案沙门氏菌是一种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肠道中的细菌,可以引起沙门氏菌感染。

由于其传播途径多样且易于感染,沙门氏菌成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需要对检测沙门氏菌的实验室进行能力验证。

以下是一个针对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的技术方案。

一、实验室设备准备1.需要准备培养基、培养皿、离心管和移液器等常规实验室设备。

2.保证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以促进沙门氏菌的生长和培养。

二、样本准备1.选择新鲜的食品样品,如鸡蛋、肉类或蔬菜等,并保证样品的新鲜度,以确保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含量。

2.将样品进行消毒,以杀死潜在的细菌和病原体,然后进行预处理,如打碎、切割或混合。

三、沙门氏菌培养和检测1.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如SS培养基或XLD培养基等,将样品接种到培养皿中,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期,一般情况下选择24小时的培养期。

3.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沙门氏菌的生长,如有则表示样品中可能含有沙门氏菌。

4.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测试,如气体产生试验或生化试验等。

四、记录和分析结果1.对于每个样品,记录培养结束后培养皿上的菌落数量和形态。

2.分析结果,计算出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存在量,可以使用经验计数法或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

3.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实验室的沙门氏菌检验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五、能力验证1.根据实验需要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参考材料进行能力验证。

2.安排合适的被试验员进行实验,确保实验员具备相关的培训和经验。

3.分析验证结果,评估实验室的沙门氏菌检验能力,并根据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结果验证1.将实验结果分析和能力验证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实验室的沙门氏菌检验能力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2.如果实验室的能力未达到要求,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培训,以提高实验室的能力。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对沙门氏菌的检验能力进行有效的验证。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采集:从待检测的食品中采集适量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破碎、研磨等,以便后续的
检测操作。

3.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


择性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沙门氏菌的增殖。

4.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后的样品划线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
养。

鉴别培养基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沙门氏菌,并对其进行鉴别。

5.生化鉴定:对分离培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生化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
沙门氏菌。

常用的生化鉴定方法包括API 20E、三糖铁试验等。

6.血清学鉴定:对生化鉴定为沙门氏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以确定其
具体血清型。

常用的血清学鉴定方法包括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

7.药敏试验:对分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不同药物
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操作。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10~42 ℃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 度为37℃,最适pH为6.8~7.8。 营养琼脂平板上:35~37℃培养 18~24h,其菌落大小一般为2~ 3mm,光滑、湿润、无色、半透 明、边缘整齐。
血平板: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 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 性,大多产生硫化氢。发酵葡 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 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 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ONPG -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非沙门氏菌
报告
沙门氏菌在BS平板上
沙门氏菌在HE平板上
沙门氏菌的TSI试验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 (变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 ,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 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 保持黄色。
商品化生化鉴定系统
API 20E API 20E 生化鉴定 是根据快速酶促反应 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 术发展的一种细菌编 码鉴定法,广泛应用 于临床、食品中革兰 氏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
API 20E
第1位数
O AL N DD P HC G
第2位数 第3位数 第4位数 第5位数
O CI H U T
1、未接种 2、尿素酶阳性 3、尿素酶阴性
KCN生长试验
右:抑制生长
沙门氏菌在TSI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结果
斜面 底层 产气 硫化氢 赖氨酸脱羧酶 初步判断
K A +(- ) +(- )

K A +(- ) +(- )

沙门氏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S a l m o n e l l a)的检验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㊂2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冰箱:2ħ~5ħ㊂2.2恒温培养箱:36ħʃ1ħ,42ħʃ1ħ㊂2.3均质器㊂2.4振荡器㊂2.5电子天平:感量0.1g㊂2.6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 L,250m L㊂2.7无菌吸管:1m L(具0.01m L刻度)㊁10m L(具0.1m 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㊂2.8无菌培养皿:直径60mm,90mm㊂2.9无菌试管:3mmˑ50mm㊁10mmˑ75mm㊂2.10p H计或p H比色管或精密p H试纸㊂2.11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㊂2.12无菌毛细管㊂3培养基和试剂3.1缓冲蛋白胨水(B P W):见A.1㊂3.2四硫磺酸钠煌绿(T T B)增菌液:见A.2㊂3.3亚硒酸盐胱氨酸(S C)增菌液:见A.3㊂3.4亚硫酸铋(B S)琼脂:见A.4㊂3.5 H E琼脂:见A.5㊂3.6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 L D)琼脂:见A.6㊂3.7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㊂3.8三糖铁(T S I)琼脂:见A.7㊂3.9蛋白胨水㊁靛基质试剂:见A.8㊂3.10尿素琼脂(p H7.2):见A.9㊂3.11氰化钾(K C N)培养基:见A.10㊂3.12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A.11㊂3.13糖发酵管:见A.12㊂3.14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 N P G)培养基:见A.13㊂3.15半固体琼脂:见A.14㊂3.16丙二酸钠培养基:见A.15㊂3.17沙门氏菌O㊁H和V i诊断血清㊂3.18生化鉴定试剂盒㊂4检验程序沙门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㊂图1沙门氏菌检验程序5操作步骤5.1预增菌无菌操作称取25g(m L)样品,置于盛有225m LB P W的无菌均质杯或合适容器内,以8000r/m i n~ 10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或置于盛有225m LB P 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 i n~2m i n㊂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㊂如需调整p H,用1m o l/m L无菌N a O H或H C l调p H至6.8ʃ0.2㊂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 L锥形瓶或其他合适容器内(如均质杯本身具有无孔盖,可不转移样品),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ħʃ1ħ培养8h~18h㊂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ħ以下不超过15m i n,或2ħ~5ħ不超过18h解冻㊂5.2增菌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m L,转种于10m LT T B内,于42ħʃ1ħ培养18h~24h㊂同时,另取1m L,转种于10m LS C内,于36ħʃ1ħ培养18h~24h㊂5.3分离分别用直径3m m的接种环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 S琼脂平板和一个X L D琼脂平板(或H E 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于36ħʃ1ħ分别培养40h~48h(B S琼脂平板)或18h~24h (X L D琼脂平板㊁H E琼脂平板㊁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各个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㊂表1沙门氏菌属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选择性琼脂平板沙门氏菌B S琼脂菌落为黑色有金属光泽㊁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形成灰绿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H E琼脂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有些菌株为黄色,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X L D琼脂菌落呈粉红色,带或不带黑色中心,有些菌株可呈现大的带光泽的黑色中心,或呈现全部黑色的菌落;有些菌株为黄色菌落,带或不带黑色中心沙门氏菌属显色培按照显色培养基的说明进行判定养基5.4生化试验5.4.1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先在斜面划线,再于底层穿刺;接种针不要灭菌,直接接种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于36ħʃ1ħ培养18h~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㊂在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沙门氏菌属的反应结果见表2㊂表2沙门氏菌属在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反应结果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初步判断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K A+(-)+(-)+可疑沙门氏菌属K A+(-)+(-)-可疑沙门氏菌属A A+(-)+(-)+可疑沙门氏菌属A A+/-+/--非沙门氏菌K K+/-+/-+/-非沙门氏菌注:K:产碱,A:产酸;+:阳性,-:阴性;+(-):多数阳性,少数阴性;+/-:阳性或阴性㊂5.4.2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的同时,可直接接种蛋白胨水(供做靛基质试验)㊁尿素琼脂(p H7.2)㊁氰化钾(K C N)培养基,也可在初步判断结果后从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㊂于36ħʃ1ħ培养18h~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按表3判定结果㊂将已挑菌落的平板储存于2ħ~5ħ或室温至少保留24h,以备必要时复查㊂表3沙门氏菌属生化反应初步鉴别表反应序号硫化氢(H2S)靛基质p H7.2尿素氰化钾(K C N)赖氨酸脱羧酶A1+---+A2++--+A3----+/-注:+阳性;-阴性;+/-阳性或阴性㊂5.4.2.1反应序号A1:典型反应判定为沙门氏菌属㊂如尿素㊁K C N和赖氨酸脱羧酶3项中有1项异常,按表4可判定为沙门氏菌㊂如有2项异常为非沙门氏菌㊂表4沙门氏菌属生化反应初步鉴别表p H7.2尿素氰化钾(K C N)赖氨酸脱羧酶判定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要求血清学鉴定结果)-++沙门氏菌Ⅳ或Ⅴ(要求符合本群生化特性)+-+沙门氏菌个别变体(要求血清学鉴定结果)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㊂5.4.2.2反应序号A2: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沙门氏菌靛基质阳性变体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但需要结合血清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㊂5.4.2.3反应序号A3:补做O N P G㊂O N P G阴性为沙门氏菌,同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赖氨酸脱羧酶阴性㊂5.4.2.4必要时按表5进行沙门氏菌生化群的鉴别㊂表5沙门氏菌属各生化群的鉴别项目ⅠⅡⅢⅣⅤⅥ卫矛醇++ +山梨醇+++++水杨苷 +O N P G + +丙二酸盐 ++K C N ++注:+表示阳性; 表示阴性㊂5.4.3如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可根据5.4.1的初步判断结果,从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浊度适当的菌悬液,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㊂5.5血清学鉴定5.5.1检查培养物有无自凝性一般采用1.2%~1.5%琼脂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㊂首先排除自凝集反应,在洁净的玻片上滴加一滴生理盐水,将待试培养物混合于生理盐水滴内,使成为均一性的混浊悬液,将玻片轻轻摇动30s~60s,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反应(必要时用放大镜观察),若出现可见的菌体凝集,即认为有自凝性,反之无自凝性㊂对无自凝的培养物参照下面方法进行血清学鉴定㊂5.5.2多价菌体抗原(O)鉴定在玻片上划出2个约1c mˑ2c m的区域,挑取1环待测菌,各放1/2环于玻片上的每一区域上部,在其中一个区域下部加1滴多价菌体(O)抗血清,在另一区域下部加入1滴生理盐水,作为对照㊂再用无菌的接种环或针分别将两个区域内的菌苔研成乳状液㊂将玻片倾斜摇动混合1m i n,并对着黑暗背景进行观察,任何程度的凝集现象皆为阳性反应㊂O血清不凝集时,将菌株接种在琼脂量较高的(如2%~3%)培养基上再检查;如果是由于V i抗原的存在而阻止了O凝集反应时,可挑取菌苔于1m L生理盐水中做成浓菌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煮沸后再检查㊂5.5.3多价鞭毛抗原(H)鉴定操作同5.5.2㊂H抗原发育不良时,将菌株接种在0.55%~0.65%半固体琼脂平板的中央,待菌落蔓延生长时,在其边缘部分取菌检查;或将菌株通过接种装有0.3%~0.4%半固体琼脂的小玻管1次~ 2次,自远端取菌培养后再检查㊂5.6血清学分型(选做项目)5.6.1O抗原的鉴定用A~F多价O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同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㊂在生理盐水中自凝者为粗糙型菌株,不能分型㊂被A~F多价O血清凝集者,依次用O4;O3㊁O10;O7;O8;O9;O2和O11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㊂根据试验结果,判定O群㊂被O3㊁O10血清凝集的菌株,再用O10㊁O15㊁O34㊁O19单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判定E 1㊁E 4各亚群,每一个O 抗原成分的最后确定均应根据O 单因子血清的检查结果,没有O 单因子血清的要用两个O 复合因子血清进行核对㊂不被A~F 多价O 血清凝集者,先用9种多价O 血清检查,如有其中一种血清凝集,则用这种血清所包括的O 群血清逐一检查,以确定O 群㊂每种多价O 血清所包括的O 因子如下:O 多价1 A ,B ,C ,D ,E ,F 群(并包括6,14群)O 多价2 13,16,17,18,21群O 多价3 28,30,35,38,39群O 多价4 40,41,42,43群O 多价5 44,45,47,48群O 多价6 50,51,52,53群O 多价7 55,56,57,58群O 多价8 59,60,61,62群O 多价9 63,65,66,67群5.6.2 H 抗原的鉴定属于A~F 各O 群的常见菌型,依次用表6所述H 因子血清检查第1相和第2相的H 抗原㊂表6 A ~F 群常见菌型 H 抗原表O 群第1相第2相A B BC 1C 2D (不产气的)D (产气的)E 1E 4E 4ag ,f ,s i ,b ,dk ,v ,r ,c b ,d ,r dg ,m ,p ,q h ,vg ,s ,t i 无无25,z 152,5无无6,w ,x 无 不常见的菌型,先用8种多价H 血清检查,如有其中一种或两种血清凝集,则再用这一种或两种血清所包括的各种H 因子血清逐一检查,以第1相和第2项的H 抗原㊂8种多价H 血清所包括的H 因子如下:H 多价1 a ,b ,c ,d ,iH 多价2 e h ,e n x ,e n z 15,f g ,g m s ,g p u ,g p ,g q ,m t ,g z 51H 多价3 k ,r ,y ,z ,z 10,l v ,l w ,l z 13,l z 28,l z 40H 多价4 1,2;1,5;1,6;1,7;z 6H 多价5 z 4z 23,z 4z 24,z 4z 32,z 29,z 35,z 36,z 38H 多价6 z 39,z 41,z 42,z 44H 多价7 z 52,z 53,z 54,z 55H 多价8 z 56,z 57,z 60,z 61,z 62每一个H 抗原成分的最后确定均应根据H 单因子血清的检查结果,没有H 单因子血清的要用两个H 复合因子血清进行核对㊂检出第1相H 抗原而未检出第2相H 抗原的或检出第2相H 抗原而未检出第1相H 抗原的,可在琼脂斜面上移种1代~2代后再检查㊂如仍只检出一个相的H抗原,要用位相变异的方法检查其另一个相㊂单相菌不必做位相变异检查㊂位相变异试验方法如下:简易平板法:将0.35%~0.4%半固体琼脂平板烘干表面水分,挑取因子血清1环,滴在半固体平板表面,放置片刻,待血清吸收到琼脂内,在血清部位的中央点种待检菌株,培养后,在形成蔓延生长的菌苔边缘取菌检查㊂小玻管法:将半固体管(每管约1m L~2m L)在酒精灯上溶化并冷至50ħ,取已知相的H因子血清0.05m L~0.1m L,加入于溶化的半固体内,混匀后,用毛细吸管吸取分装于供位相变异试验的小玻管内,待凝固后,用接种针挑取待检菌,接种于一端㊂将小玻管平放在平皿内,并在其旁放一团湿棉花,以防琼脂中水分蒸发而干缩,每天检查结果,待另一相细菌解离后,可以从另一端挑取细菌进行检查㊂培养基内血清的浓度应有适当的比例,过高时细菌不能生长,过低时同一相细菌的动力不能抑制㊂一般按原血清1ʒ200~1ʒ800的量加入㊂小倒管法:将两端开口的小玻管(下端开口要留一个缺口,不要平齐)放在半固体管内,小玻管的上端应高出于培养基的表面,灭菌后备用㊂临用时在酒精灯上加热溶化,冷至50ħ,挑取因子血清1环,加入小套管中的半固体内,略加搅动,使其混匀,待凝固后,将待检菌株接种于小套管中的半固体表层内,每天检查结果,待另一相细菌解离后,可从套管外的半固体表面取菌检查,或转种1%软琼脂斜面,于36ħ培养后再做凝集试验㊂5.6.3V i抗原的鉴定用V i因子血清检查㊂已知具有V i抗原的菌型有: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㊂5.6.4菌型的判定根据血清学分型鉴定的结果,按照附录B或有关沙门氏菌属抗原表判定菌型㊂6结果与报告综合以上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的结果,报告25g(m 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沙门氏菌㊂附录A培养基和试剂A.1缓冲蛋白胨水(B P W)A.1.1成分蛋白胨10.0g氯化钠5.0g磷酸氢二钠(含12个结晶水)9.0g磷酸二氢钾1.5g蒸馏水1000m LA.1.2制法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10m i n,煮沸溶解,调节p H至7.2ʃ0.2,高压灭菌121ħ, 15m i n㊂A.2四硫磺酸钠煌绿(T T B)增菌液A.2.1基础液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氯化钠3.0g碳酸钙45.0g蒸馏水1000m L除碳酸钙外,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再加入碳酸钙,调节p H至7.0ʃ0.2,高压灭菌121ħ, 20m i n㊂A.2.2硫代硫酸钠溶液硫代硫酸钠(含5个结晶水)50.0g蒸馏水加至100m L高压灭菌121ħ,20m i n㊂A.2.3碘溶液碘片20.0g碘化钾25.0g蒸馏水加至100m L将碘化钾充分溶解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再投入碘片,振摇玻瓶至碘片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加蒸馏水至规定的总量,贮存于棕色瓶内,塞紧瓶盖备用㊂A.2.40.5%煌绿水溶液煌绿0.5g蒸馏水100m L溶解后,存放暗处,不少于1d,使其自然灭菌㊂A.2.5牛胆盐溶液牛胆盐10.0g蒸馏水100m L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高压灭菌121ħ,20m i n㊂A.2.6制法基础液900m L硫代硫酸钠溶液100m L碘溶液20.0m L煌绿水溶液2.0m L牛胆盐溶液50.0m L临用前,按上列顺序,以无菌操作依次加入基础液中,每加入一种成分,均应摇匀后再加入另一种成分㊂A.3亚硒酸盐胱氨酸(S C)增菌液A.3.1成分蛋白胨5.0g乳糖4.0g磷酸氢二钠10.0g亚硒酸氢钠4.0gL-胱氨酸0.01g蒸馏水1000m LA.3.2制法除亚硒酸氢钠和L-胱氨酸外,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冷至55ħ以下,以无菌操作加入亚硒酸氢钠和1g/LL-胱氨酸溶液10m L(称取0.1g L-胱氨酸,加1m o l/L氢氧化钠溶液15m L,使溶解,再加无菌蒸馏水至100m L即成,如为D L-胱氨酸,用量应加倍)㊂摇匀,调节p H至7.0ʃ0.2㊂A.4亚硫酸铋(B S)琼脂A.4.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葡萄糖5.0g硫酸亚铁0.3g磷酸氢二钠4.0g煌绿0.025g或5.0g/L水溶液5.0m L柠檬酸铋铵2.0g亚硫酸钠6.0g琼脂18.0g~20.0g蒸馏水1000m LA.4.2制法将前三种成分加入300m L蒸馏水(制作基础液),硫酸亚铁和磷酸氢二钠分别加入20m L和30m L蒸馏水中,柠檬酸铋铵和亚硫酸钠分别加入另一20m L和30m L蒸馏水中,琼脂加入600m L蒸馏水中㊂然后分别搅拌均匀,煮沸溶解㊂冷至80ħ左右时,先将硫酸亚铁和磷酸氢二钠混匀,倒入基础液中,混匀㊂将柠檬酸铋铵和亚硫酸钠混匀,倒入基础液中,再混匀㊂调节p H至7.5ʃ0.2,随即倾入琼脂液中,混合均匀,冷至50ħ~55ħ㊂加入煌绿溶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倾注平皿㊂注: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贮于室温暗处,超过48h会降低其选择性,本培养基宜于当天制备,第二天使用㊂A.5H E琼脂(H e k t o e nE n t e r i cA g a r)A.5.1成分蛋白胨12.0g牛肉膏3.0g乳糖12.0g蔗糖12.0g水杨素 2.0g胆盐20.0g氯化钠5.0g琼脂18.0g~20.0g蒸馏水1000m L0.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6.0m LA n d r a d e指示剂20.0m L甲液20.0m L乙液20.0m LA.5.2制法将前面七种成分溶解于400m L蒸馏水内作为基础液;将琼脂加入于600m L蒸馏水内㊂然后分别搅拌均匀,煮沸溶解㊂加入甲液和乙液于基础液内,调节p H至7.5ʃ0.2㊂再加入指示剂,并与琼脂液合并,待冷至50ħ~55ħ倾注平皿㊂注:①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㊂②甲液的配制硫代硫酸钠34.0g柠檬酸铁铵4.0g蒸馏水100m L③乙液的配制去氧胆酸钠10.0g蒸馏水100m L④A n d r a d e指示剂酸性复红0.5g1m o l/L氢氧化钠溶液16.0m L蒸馏水100m L将复红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㊂数小时后如复红褪色不全,再加氢氧化钠溶液1m L~ 2m L㊂A.6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 L D)琼脂A.6.1成分酵母膏3.0gL-赖氨酸5.0g木糖3.75g乳糖7.5g蔗糖7.5g去氧胆酸钠2.5g柠檬酸铁铵0.8g硫代硫酸钠6.8g氯化钠5.0g琼脂15.0g酚红0.08g蒸馏水1000m LA.6.2制法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入4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 H至7.4ʃ0.2㊂另将琼脂加入6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㊂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指示剂,待冷至50ħ~55ħ倾注平皿㊂注: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贮于室温暗处㊂本培养基宜于当天制备,第二天使用㊂A.7三糖铁(T S I)琼脂A.7.1成分蛋白胨20.0g牛肉膏5.0g乳糖10.0g蔗糖10.0g葡萄糖1.0g硫酸亚铁铵(含6个结晶水)0.2g酚红0.025g或5.0g/L溶液5.0m L氯化钠5.0g硫代硫酸钠0.2g琼脂12.0g蒸馏水1000m LA.7.2制法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入4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 H至7.4ʃ0.2㊂另将琼脂加入6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㊂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指示剂,混匀,分装试管,每管约2m L~4m L,高压灭菌121ħ10m i n或115ħ15m i n,灭菌后制成高层斜面,呈桔红色㊂A.8蛋白胨水㊁靛基质试剂A.8.1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0g氯化钠5.0g蒸馏水1000m L将上述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 H至7.4ʃ0.2,分装小试管,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8.2靛基质试剂A.8.2.1柯凡克试剂:将5g对二甲氨基甲醛溶解于75m L戊醇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25m L㊂A.8.2.2欧-波试剂:将1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95m L95%乙醇内㊂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20m L㊂A.8.3试验方法挑取小量培养物接种,在36ħʃ1ħ培养1d~2d,必要时可培养4d~5d㊂加入柯凡克试剂约0.5m L,轻摇试管,阳性者于试剂层呈深红色;或加入欧-波试剂约0.5m L,沿管壁流下,覆盖于培养液表面,阳性者于液面接触处呈玫瑰红色㊂注:蛋白胨中应含有丰富的色氯酸㊂每批蛋白胨买来后,应先用已知菌种鉴定后方可使用㊂A.9尿素琼脂(p H7.2)A.9.1成分蛋白胨1.0g氯化钠5.0g葡萄糖1.0g磷酸二氢钾2.0g0.4%酚红3.0m L琼脂20.0g蒸馏水1000m L20%尿素溶液100m LA.9.2制法除尿素㊁琼脂和酚红外,将其他成分加入4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 H至7.2ʃ0.2㊂另将琼脂加入6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㊂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指示剂后分装,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冷至50ħ~55ħ,加。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

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

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

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

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ELISA法检查等,能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时,多数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偏低的情况,大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出现升高的现象,该项结果可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2、便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样变或血便的情况,通过明确患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3、ELISA法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沙门菌抗原、抗体是否出现异常的情况,有助于沙门菌感染的诊断。

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还包括B超检查、肥达试验等,如果自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沙门氏菌检验的注意事项

沙门氏菌检验的注意事项

沙门氏菌检验的注意事项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在食品加工和检验中,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和数量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沙门氏菌检验的注意事项:
第一,检验人员需要进行足够的个人卫生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以防止交叉污染。

第二,检验样品的采集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完成。

对于食品样品,应在采集后的一小时内进行检验,避免细菌数量出现大幅波动。

第三,对于样品运输,要求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避免样品过度变质导致检验结果失真。

第四,根据检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ELISA和腹泻法检测法等。

第五,检测结果的分析需要结合相关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沙门氏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您需要进行相关检验,请务必找到正规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以避免出现误检误判的情况。

沙门氏菌检验国家标准

沙门氏菌检验国家标准

沙门氏菌检验国家标准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通过食物、水源和接触感染等途径传播,引起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我国对沙门氏菌的检验标准进行了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首先,沙门氏菌检验国家标准明确了检验对象和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食品、饮用水、环境样品等的沙门氏菌检验,包括沙门氏菌的定性和定量检验方法。

针对不同的检验对象,标准中规定了具体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标准对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样品的处理和预处理过程中,标准规定了严格的操作要求,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

针对不同的样品类型,标准中还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此外,标准还对沙门氏菌的培养和鉴定方法进行了规范。

在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过程中,标准明确了培养基的成分和制备方法,以及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等。

在沙门氏菌的鉴定过程中,标准规定了生化试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鉴定结果的判定标准,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标准对沙门氏菌的定量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在定量检验过程中,标准规定了菌落计数方法和计数结果的表达方式,以及检验结果的判定标准。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质控要求和质控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沙门氏菌检验国家标准的制定为我国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疾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该标准,不断提升沙门氏菌检验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我国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通常存在于一些动物体内,例如家禽和家畜的肠道内。

它们也有可能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到人体内,导致沙门氏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的相关内容。

1.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1)血清凝集反应法以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抗原与沙门氏菌患者血清反应,观察血清凝集是否发生,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准确度较低。

(2)细菌培养法将患者样本培养在含有沙门氏菌生长所需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观察是否出现菌落,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种方法耗时较长,但准确度较高。

沙门氏菌的感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对沙门氏菌的分析也非常重要。

(1)简单的感染症状一般情况下,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出现,并可持续数日至数周不等。

(2)食品检测沙门氏菌通常通过食物途径传播,因此食品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可通过简单的生化方法来鉴定。

(3)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于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以确保所选择的抗生素对沙门氏菌有效。

3. 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1)注意卫生沙门氏菌多数存在于家禽和家畜的肠道内,因此在处理家禽和家畜时应注意卫生,避免沙门氏菌感染。

食品加工时应注意卫生,使用新鲜食材,逐层消毒,避免沙门氏菌感染。

(3)加强个人卫生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包括勤洗手,不用食指挖鼻孔和耳朵等行为,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食物等等。

4. 总结以上就是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的相关内容。

沙门氏菌属于一类较为常见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对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及分析,以及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引起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食品
动物性食品:(肉类、禽类和蛋类,奶类等), 生熟交叉污染常见。
不分解蛋白质,感官改变不明显。
生前感染;宰后感染 发病季节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但全年可发生。
引起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食品
主要是肉类,其次是蛋类、奶类及其他 动物性食品。
肉类主要来自动物生前感染。 蛋类可在卵巢和产蛋过程中被污染。 带有沙门菌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久存, 细菌可在食品上大量繁殖,如果烹调时食品 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再次受到污染,食用 前又未加热,即可因食入大量活菌而发生中 毒。
沙门氏杆菌的H抗原有两种,称为第1相和第2相。第 1相特异性高,又称特异相,用a、b、c等表示,第2 相特异性低,为数种沙门氏杆菌所共有,也称非特 异相,用1、2、3等表示。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 的细菌称为双相菌,仅有一相者称单相菌。每一组 沙门氏杆菌根据H抗原不同,可进一步分种或型。H 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lgg抗体。
VI抗原
本 质 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
因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为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所 以
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
沙门氏菌的抵抗力
1.对热的抵抗力很弱,在70℃经5~10 分钟即被杀死。
2.耐盐。
3.外环境生存时间较长。
四.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消 化道传染。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感染病统称为沙 门氏菌病。沙门氏菌属的细菌都有致病性。
美国兽医微生物和病理学 家。是美国授予的第一位 兽医学博士。1884年任美 国农业部畜牧局首任局长。 他首次从病猪中分离出猪 霍乱沙门氏菌。在医学微 生物中通用的沙门氏菌一 词,就是为纪念他而以他
的名字命名的。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1. 目的规范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使产品检验有据可依。

2. 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仪器、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与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注:本实验采用湿热灭菌法,吸管、培养皿、培养基等盖好塞子并包好瓶口在高压灭菌锅中按要求的温度与压力灭菌,一般就是121C (1、5MPa下灭菌20min。

3. 原理沙门氏菌的检验分四个连续阶段:4. 操作步骤4、1准备工作配制实验所需的缓冲蛋白胨水、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无需灭菌)、HE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等,并将准备好的均质杯、吸管、培养皿、大试管等一起灭菌。

4、2前增菌在无菌环境下,称取25g待检样品放入盛有225ml灭菌好的缓冲蛋白胨水中, 然后放到36±「C的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前增菌4-6h;4、3增菌在无菌环境下,用灭菌好的吸管吸取10ml 前增菌液接种与100ml 亚硒酸盐胱 氨酸培养基中进行二次增菌,恒温培养箱36± 1C ,培养18-24h; 4、4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液摇匀,以无菌操作,用直径3mm 的接种环挑取一环,划线于表面 无凝结水的BS 与SS 琼脂平板各一个,于36± 1C 培养18-24h 。

观察各个平板上 有无典型或可疑沙门氏菌属的菌落。

如无典型或可疑菌落 ,应再继续培养24 ± 2h 。

然后观察培养的平板(黄色的菌落就是大肠杆菌;蓝绿色或蓝色,产硫化氢, 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为可疑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各亚属在其她选择性琼脂平板的菌落特征4、5生化实验用灭菌好的接种针在培养平板上挑取可疑的沙门氏菌单菌落,接种到三糖铁 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36 ± 1C ,培养18-24h;典型沙门氏菌培养物斜面显红色(碱性),底端显黄色(酸性),有气体产生,形成硫化氢(琼脂变黑) 三糖铁培养基变化表肠杆菌科各属在三糖铁琼脂内的反应结果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可能的菌属和种/沙门氏葡属.弗劳地氏柠檬酸杆菌、变形+ + +杆嚙属、缓慢爱徳华氏苗沙门氏菌皿、弗劳地氐拧樣酸杆菌、普通+ + +变形杆菌_ 沙门氏菌属、大肠埃希氏菌*蜂窝哈夫尼+ +■亚曲、摩根氏曲、普罗菲登斯菌属伤寒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莆、志贺氏葡属S + - - 大肠埃希氏曲、蜂窝哈夫尼亚菌•摩很氏菌"普罗菲登斯菌属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 +■属.沙雷氏菌属•弟劳地氏拧檬酸杆菌注:+表示阳性;-表示阴件;+/ -表示多数阳性.少数阴性。

沙门氏菌的检验步骤

沙门氏菌的检验步骤

沙门氏菌的检验步骤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它可以引起沙门氏菌属感染。

所谓的沙门氏菌属包括两个物种:Salmonella enterica和Salmonella bongori。

这两个物种又包含了超过2,500种不同的血清型。

为了检测食物或其他样本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样本收集:收集来自可疑食物或其他可能被污染的样品,如肉、蛋、奶制品、水果、蔬菜或动物粪便。

确保采集样品的方法是无菌的,以避免污染。

2.前处理: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前处理,以提高沙门氏菌的检测效果。

这可能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等。

3. 培养:将样品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如XLD(Xylose Lysine Deo某ycholate Agar)或SS(Salmonella Shigella Agar)等。

这些培养基可以选择性地识别并培养Salmonella属的细菌。

4.孵育: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通常是在37℃左右,孵育时间一般为24至48小时。

5.形态特征观察: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沙门氏菌通常形成呈灰白色、圆形、凹陷的菌落。

6.血清型鉴定:对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鉴定以确定其血清型。

这通常涉及到使用抗体和相应的血清反应,以确定菌株的亚型。

7.生化测试:对阳性菌落进行生化测试,如甲烷糖发酵试验和硫化氢产生试验,以进一步确认其鉴定。

8.PCR检测:PCR是目前常用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之一、它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DNA。

9.分子的子类型分析: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或肽核酸类似程序分析(AFLP),确定沙门氏菌的亚型。

总之,沙门氏菌的检验步骤包括:样本收集、前处理、培养、孵育、形态特征观察、血清型鉴定、生化测试、PCR检测和分子的子类型分析。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并确定其类型和亚型,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是一种肠道中存在的病原菌,也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因此,对食品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沙门氏菌的检验及分析。

一、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可以在常规的培养基上培养,最常用的是含有胆汁、钠氯和肉汤的液体培养基。

为了增强提取沙门氏菌的准确性和产出,一些特定的选择性平板可以使用,例如MacConkey平板、SS平板或XLD平板。

2、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检测法是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它能够检测出非常小的沙门氏菌种群,而不用传统的培养方法。

PCR检测法在物质的检测、生命科学和分子检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沙门氏菌检测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检测方法。

二、沙门氏菌的分析方法1、食物检测法:针对某些食品如肉制品、低酸奶、蛋制品等,一般采用已经证实的正式方法来进行检测。

一些具有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方法包括文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2、环境检测法:针对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环境样品进行检测。

这些样品中可能包括牛奶或鸡蛋残留的菌种和接触制造食品的各种人员的手、口腔及袍子等菌群。

检测方法类似于食物检测法,包括文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细菌可能不能够在环境样品中明显存在,这会使得结果有所偏差。

三、沙门氏菌的风险控制方法1、仔细洗涤食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标签,确保食品是新鲜的。

同时,食品应洗涤干净以去除可能存在的菌群。

2、食品加热:食品加热是消灭沙门氏菌最常用的方法。

保健专家建议将肉品煮至中间部位温度达到160°F(71°C),这可确保煮熟并杀死存在的细菌。

3、储存要注意:沙门氏菌喜欢在潮湿、潮湿的环境中繁殖。

所以,消费者最好将食品储存在干燥的地方,并注意食品的过期日期。

结论:消费者和食品业者在选择食品时,应该提高对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的警惕性,并采取措施来防止感染。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它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引起污染,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一、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1. 检验样品的选择要进行沙门氏菌的检验,首先需要选择检验样品。

常见的样品包括生鲜肉类、禽类、蛋类、奶制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

2. 检验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通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并进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后的观察来进行检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实时荧光PCR、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3. 检验过程(1)样品的制备: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样品减容、均质化、稀释等。

(2)沙门氏菌的分离:将样品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相应的筛选和鉴定。

(3)菌落的计数:通过计数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数量进行测定。

(4)沙门氏菌的鉴定: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鉴定,确认其种属和毒力类型。

4. 结果分析通过检验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样品是否超标、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等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沙门氏菌的分析意义2. 生产质量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对生产工艺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保障产品的质量。

3. 公共卫生及时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帮助卫生监管部门掌握食品安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公共卫生。

4. 营养健康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促进人们的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沙门氏菌的预防控制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生产环节控制合理设计食品生产线,加强生产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2. 原料筛选选择优质原料,确保原料的卫生安全性。

3. 加工控制加强食品加工的卫生监管,保障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4. 检验监控加强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沙门氏菌检验(现用)

沙门氏菌检验(现用)

沙门氏菌得检验1.目得规范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使产品检验有据可依。

2.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得玻璃仪器、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与接种得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注:本实验采用湿热灭菌法,吸管、培养皿、培养基等盖好塞子并包好瓶口在高压灭菌锅中按要求得温度与压力灭菌,一般就是121℃(1。

5MPa)下灭菌20min。

3.原理沙门氏菌得检验分四个连续阶段:4.操作步骤4。

1 准备工作配制实验所需得缓冲蛋白胨水、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无需灭菌)、HE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等,并将准备好得均质杯、吸管、培养皿、大试管等一起灭菌。

4、2 前增菌在无菌环境下,称取25g待检样品放入盛有225ml灭菌好得缓冲蛋白胨水中,然后放到36±1℃得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前增菌4—6h;4、3 增菌在无菌环境下,用灭菌好得吸管吸取10ml前增菌液接种与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中进行二次增菌,恒温培养箱36±1℃,培养18-24h;4、4 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液摇匀,以无菌操作,用直径3mm得接种环挑取一环,划线于表面无凝结水得BS与SS琼脂平板各一个,于36±1℃培养18-24h。

观察各个平板上有无典型或可疑沙门氏菌属得菌落、如无典型或可疑菌落,应再继续培养24±2h。

然后观察培养得平板(黄色得菌落就是大肠杆菌;蓝绿色或蓝色,产硫化氢,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为可疑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各亚属在其她选择性琼脂平板得菌落特征4。

5 生化实验用灭菌好得接种针在培养平板上挑取可疑得沙门氏菌单菌落,接种到三糖铁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36±1℃,培养18-24h; 典型沙门氏菌培养物斜面显红色(碱性),底端显黄色(酸性),有气体产生,形成硫化氢(琼脂变黑)。

三糖铁培养基变化表肠杆菌科各属在三糖铁琼脂内得反应结果同时将三糖铁培养基上可疑得菌株,做生化实验,将可疑得沙门氏菌落分别接种于尿素、赖氨酸脱羧等发酵管中恒温培养箱36±1℃,培养18-24h(根据上表进行判定),将可疑得沙门氏菌补做进一步得生化试验,如下表:三糖铁琼脂与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筛选备注:K-—产碱;A--产酸;+-—阳性反应,--阴性反应,(—)少见反应,+/--阳性或阴性反应三糖铁琼脂与尿素酶琼脂筛选备注:K-—产碱;A--产酸;+—-阳性反应,-—阴性反应,(-)少见反应,+/-—阳性或阴性反应沙门氏菌属反应接种后在恒温培养箱36±1℃,培养18—24h,形成红色表明就是阳性反应; B、尿素反应接种后在恒温培养箱36±1℃,培养2-24h,发现颜色变红表明就是阳性反应;沙门氏菌生化实验鉴定结果4.6 血清学实验在干净得培养皿上,用灭菌好得接种环沾取两环AFO多价血清,取适量得菌种制成菌悬液,将玻片轻轻摇动30-60s,观察反应,如菌体彼此相凝集成明显或比较明显小颗粒状物,则认为菌体与AFO多价血清凝结,反之不凝结;不凝结就是认为检验样品中不含沙门氏菌,如果凝结,在洁净得波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待试培养物混合于生理盐水滴内,使成为均一性得混浊悬菌液。

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ISO、Canada MFHPB、CCFRA等组织或国家对所有样品都进行前增 菌。
前增菌(续)
3 修改了样品处理方式 增加拍击式均质器,均质袋可直接培养。
4 增加调整pH值
选择性增菌
1 使用“TTB、SC”,取消“MM”
原国标:“MM或TTB、SC AOAC:TT、SC FDA:RV、TT ISO:RV、SC
1. 修订任务由卫生部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下达,由微生物标准协作 组具体实施。
2. 兄弟单位、企业、公司为参与单位。 3. 共采集到数据800多个,专家反馈意见50余条(采纳90%以上)条,
形成标准的草案稿、送审稿。 4 . 时间跨度2004年—2006年
修定原则
结合目前的国际标准和原标准的实际使用情况,针对原标准的修订,我们遵循 以下的修订原则: 1.以原国标为基础,保持与原标准的连续性; 2.参照国际分析协会(AOAC)、国际标准组织(ISO)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的有关标准; 3.结合标准的比对实验和验证实验,积极吸取新方法、新技术,修订标准。
必要性
由于食品生产及流通的全球化、新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东 西方饮食习惯的交融、自然环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沙门 氏菌污染的食物种类、季节及场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随着 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层出不穷,有些方 法已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如AOAC)成为了国际标准方法。
任务来源
1 前增菌; 2选择性增菌; 3 分离; 4 生化鉴定; 5. 血清学鉴定; 6.报告。
国内外方法比较
国内外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传统方法)
国家标准 USFDA FSIS AOAC IS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4-2003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人体的食物中毒和感染。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和验证。

本文将介绍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并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沙门氏菌标准品2. 无菌生理盐水3. 培养基:XLD培养基、SS培养基、EB培养基4. 灭菌好的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从食品中取出适量样品,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

2. 检测方法:(1) XLD培养基法:将混合好的样品涂布在XLD培养基上,放置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红色或黑色小斑点形成。

(2) SS培养基法:将混合好的样品涂布在SS培养基上,放置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黑色小斑点形成。

(3) EB培养基法:将混合好的样品涂布在EB培养基上,放置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蓝色或绿色小斑点形成。

3. 结果判断:(1) XLD培养基法:如果在XLD培养基上出现红色或黑色小斑点,则说明样品中存在沙门氏菌。

(2) SS培养基法:如果在SS培养基上出现黑色小斑点,则说明样品中存在沙门氏菌。

(3) EB培养基法:如果在EB培养基上出现蓝色或绿色小斑点,则说明样品中存在沙门氏菌。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验证,三种方法均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其中,XLD和EB两种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更快地形成小斑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用。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的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和验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样品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同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使用标准品进行对照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 USFDA FSIS AOAC 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4-2003
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
前增菌法 25g+BPW225mL
36 ℃ ± 1 ℃ 一般4h,干蛋品18h~24h
10mL+MM (或TTB)100mL
42 ℃ 18h~24h
10mL+SC100mL 36 ℃ ± 1 ℃ 18h~24h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4)
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 微生物标准协作组
2008年11月14日-18日
修订背景 国内外方法 修订内容
前增菌 选择性增菌 分离平板 生化鉴定 血清学鉴定 报告
回顾一下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的制定,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者,花费了巨 大的心血,先后制修订了84版、94版、和2003版 的检验标准,每版的标准,都为该年代的食品卫生 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深深地烙上了 该时代的经济特征。
AOAC 967.25-967.28
处理样品
35℃ 24±2h
1mL+10mLSC
1mL+10mLTT
35℃ 24±2h
XLD & HE & BS
35℃ 24±2h(BS 24h&48h)
TSI & LIA
35℃ 24±2h
纯培养物
不纯培养物
MAC or XLD or HE

尿素酶+
尿素酶- 纯培养物


非沙门菌
H抗原,LIA,酚红卫矛醇肉汤,色氨酸肉汤 (KCN,丙二酸盐,吲哚),O抗原

沙门菌
补充生化试验


酚红乳糖肉汤,酚红蔗糖肉汤,MR-VP,西蒙氏柠檬酸盐


ISO 6579:1993(E)
TSI(排除A/A H2S-结果 ),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H2S+ 靛+ 尿- KCN- 赖+
甘露醇 山梨醇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H2S- 靛- 尿- KCN- 赖+/-
ONPG - 沙门氏菌
非如左述的各种反应结果 非沙门氏菌
细菌学分析手册(FDA/BAM)
样品(20类)25g
225mL 乳糖肉汤(LB)or 胰酪胨大豆肉汤( TSB)or 煌绿溶液 (BG)or 通用前增菌肉汤(UPB)or营养肉汤(NB)or 再造脱脂奶粉 or 四硫酸盐煌绿(TT)
pH6.8±0.2 24±2 h 35℃
TT 43±0.2℃ or 35±2.0℃ 24±2h
RV 24±2h 42±0.2℃
2. 兄弟单位、企业、公司为参与单位。 3. 共采集到数据800多个,专家反馈意见50余条(采
纳90%以上)条,形成标准的草案稿、送审稿。 4 . 时间跨度2004年—2006年
结合目前的国际标准和原标准的实际使用情况,针对原 标准的修订,我们遵循以下的修订原则: 1.以原国标为基础,保持与原标准的连续性; 2.参照国际分析协会(AOAC)、国际标准组织(ISO)及美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有关标准; 3.结合标准的比对实验和验证实验,积极吸取新方法、新技 术,修订标准。
1. GB/T4789.4 2. AOAC Official Method :967.26,967.27,967.28 3. ISO :6579 4 . USFDA : Bact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al,
Chapter 5: Salmonella。
1 前增菌; 2选择性增菌; 3 分离; 4 生化鉴定; 5. 血清学鉴定; 6.报告。
由于食品生产及流通的全球化、新的食品加工 技术的应用、东西方饮食习惯的交融、自然环 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沙门氏菌污染的 食物种类、季节及场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方法层出不穷,有些方法已通过国际权威机构 认证(如AOAC)成为了国际标准方法。
1. 修订任务由卫生部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下达, 由微生物标准协作组具体实施。
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
直接增菌法 25g+灭菌生理盐水25mL
检样匀液25mL +MM (或TTB)100mL
42 ℃ 18h~24h
检样匀液25mL +SC100mL
36 ℃ ± 1 ℃ 18h~24h
BS 36 ℃ ± 1 ℃ 40h~48h
DHL(或HE、WS、SS) 36 ℃ ± 1 ℃ 18h~24h
BS & XLD & HE
24±2h 35℃
TSI & LIA
LIA+
LIA- TSI K/A
LIA- TSI A/A
尿素酶,H抗原(多价H抗血清或SpicerEdwards flagellar (H) test ),赖氨酸脱羧酶,
酚红卫矛醇肉汤,色氨酸肉汤(KCN, 丙二酸盐,吲哚),O抗原
酚红乳糖肉汤,酚红蔗糖肉汤,MR-VP,西蒙氏柠檬酸盐
非沙门菌
(API 20E, Enterotube II, Enterobacteriaceae II,MICRO-ID, or Vitek GNI)
+O抗原&H抗原
沙门菌
非沙门菌
USDA/FSIS MLG 4.02
样品
BPW or BPW(含结晶紫)
0.5 ± 0.05mL +10mL TT
35±1℃ 20-24h
0.1 ± 0.02mL +10mL mRV
42± 0.5℃ 22~24h
42± 0.5℃ 22~24h
BGS & DMLIA or XLT4 35± 1℃ 18~24h & 48h
TSI & LIA 血清学试验
商业生化试剂盒或自动鉴定系统 or 传统生化鉴定
报告结果
AOAC Official Method 967.25 Salmonella in Foods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a and Reagents AOAC Official Method 967.26 Salmonella in Processed Foods Detection AOAC Official Method 967.27 Salmonella in Foods Identification AOAC Official Method 967.28 Salmonella in Foods Serological Tes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