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蓄电池组抽头供电问题的研究
串联蓄电池组的均衡充电技术研究
- V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charging circui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convincingly 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KEYWORDS: dc power supply, battery, series-connected battery, buck/boost converter,charging equalization
ABSTRAC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modules of Control system of DC power Supply,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harging equalization methods for series-connected Batteries, proposes a non-dissipative balance charging method. Addition, the hardware and the circuit are given, and an experiment has been done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project. DC power Supply is mainly used in power plant, transformer sub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which supplies power for relay protecting, the breaker action, communication and accident lighting. The core of DC power system is series-connected Batteries, whose performance determines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DC power Supply. The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 is used for DC power supply to monitor and control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t and inquir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field. A problem occurs: the cycle life of series-connected Batteries is shorter than the normal life.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which can affect the cycle life, one is the physical parameter of the battery; the second is the unreasonable charging system; the third is the different restored capacity in each battery, which is harmful for those overcharged and over discharged batteries. In order to extend battery cycle life, the charging module for the battery must have the ability of charging equalization. This thesis proposes a non-dissipative balance charging circuit based on buck/boost converter for a series-connected battery. Each battery in the battery bank is associated with a buck-boost converter. This sub-circuit can efficiently alleviate the unbalance of charge among batteries by taking off the charge from the affluently charged batteries and then allotting to those insufficient ones. A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e thesis. A battery bank with two series-connected simulated-batteries is used for illustrating the operating behavior and describing the operation modes of the balance
串联蓄电池组抽头供电问题的研究
图1汽车蓄 电池组 中间抽头提供设 备电源 图 电池 电动 事 s 图4充电器电压 、蓄电池
电 源 电 动 势 导线 和 负载 将两 极 板 连接 时 ,在 电场 的作 用 下 , 阴极 多余 的 自由 电子 向 阳 极定 向 移 动 ,形成 外 部 电流 , 阳极 铅 离子 捕获2 个 自由 电子 ,被 还原 后与硫 酸 反应 生 成难 溶解 的硫 酸铅 ,可 逆 反应 式 一 2 的 动态 平衡 被破 坏 ,持续 向正 向进 行 。 同时 , 阴 极 附近 的 氢离 子 与 阳极 附近 的 氢氧 根 离 子 相 互吸 引 ,形 成 内部 电流 ,相 互作 用 后 生 成 水 ; 由于 阴极 反 应 产 物 ( 多 余 的 自由 电 子) 消耗到 阳极反 应 ,可逆反 应 式一 l 动态 平 衡 也被 破坏 ,反应 式一1 将持 续 进 行 。反 应 方程 式如下 :
出氢 气 ; 由于反 应 的产 物 不 能从 反 应 点移 出 ,从而 阻 止 了反 应持 续 不 断 的进 行 ,所 以 电池开 路 时 ,阴 极反 应 是动 态 平衡 的可 逆 反 应 阳 极反 应 :在 没有 外 电荷 作 用 下 ,少 量 氧 化铅 与 水 发生 作用 ,其过 程 也 是动 态 平 衡的可逆 反应 。反应方程 式如 下:
充 电 U=1 4V
在 稀硫 酸 中发生 氧 化作 用 。反 应方 程 式 如
下:
P b+H 2 S O 4. ・ P ' o S 0 4 2 } 王 + +2 e "( 反应式‘ 1 )
由于 反 应 时极 板 产 生 的2 价 铅 ,排 斥 溶 液 中 的氢 离子 ,阴极 附 近尽 管 有 多余 的 氢 离 子 ,但 不会 从 本极 板 上吸 收 电 子 ,析
串联动力蓄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串联动力蓄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动力蓄电池在车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虽然动力蓄电池有着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性能优越等优点,但是同样存在着充电不均衡的问题。
随着电池使用寿命的增加,电池容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使得串联电池组中电池的电量不均衡,导致充电状况不均,严重影响电池组的安全性、性能和寿命。
因此,解决动力蓄电池串联充电不均衡的问题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着重探讨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技术,探讨如何实现动力蓄电池串联充电的均衡化,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性能和寿命。
三、研究内容1. 动力蓄电池串联充电不均衡的原因和影响。
2. 目前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
3. 基于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技术,开展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
4. 在实际电池组充电系统中,基于电池特性和充电过程参数等因素开展电池组充电均衡化实验研究。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理解目前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目的与方向,探讨电池均衡充电的实现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数学建模法:通过对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模拟和分析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的过程和特性,探索实现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的方案。
3. 实验研究法:在电池组充电实验平台上,开展电池组充电均衡化实验研究。
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所开发的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1. 了解动力蓄电池串联充电不均衡的原因和影响。
2. 深入研究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
3. 开发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策略,提高电池组充电均衡性和安全性。
4. 实现电池组充电均衡化,并验证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六、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的动力蓄电池串联均衡充电技术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延长电池寿命以及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定稿发明)串联蓄电池组的主动被动协同混合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综述
说明书串联蓄电池组的主动被动协同混合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联蓄电池组的主动被动协同混合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
背景技术锂离子电池组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而成。
在日常的循环使用过程中,对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会逐渐导致电池单体之间出现不均衡现象,电池性能和一致性下降,表现为单体电池间电压呈现差异,当一组串联的电池单体中有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充电速度比其他电池单体更快或更慢,也就是出现了不均衡现象。
现有电池管理系统的均衡方法基本采用单一的均衡方法,要么单一采用主动均衡方式,要么单一采用被动均衡方式。
然而,这两种均衡方式都存在缺陷:被动均衡只能做充电均衡;同时,在充电均衡过程中,多余的能量是作为热量释放掉的,使得整个系统的效率低、功耗高。
有些场合为限制功耗,电路一般只允许以100mA左右的小电流放电,从而导致充电平衡耗时可高达几小时。
主动均衡硬件电路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需要一套复杂的软件算法才能实现。
在使用电感均衡的过程中,由于电池组典型的电压因受到电感感性元件的影响,将对电芯电压产生波动或干扰,因此对电芯电压的采集要求极高;主动均衡虽然均衡电流大,可以达到1A,甚至平均值可达到5A,但是均衡误差大,尤其是电池组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各电池单元电压很接近的时候,主动均衡的效果较差、均衡效率较低,不利于细分管理。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联蓄电池组的主动被动协同混合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单一均衡方式的优点,弥补单一均衡方式的不足,实现了均衡效率的最优化。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串联蓄电池组的主动被动协同混合均衡电路,所述的主动被动协同混合均衡电路包括主动均衡电路、被动均衡电路和控制芯片;所述的主动均衡电路包含主动均衡驱动单元和多组用于控制相邻两个电池相互间充电的子主动均衡电路;每组子主动均衡电路均包括两个功率放大驱动电路和两个mos管,每组子主动均衡电路中的第一功率放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采用N沟道mos管;每组子主动均衡电路中的第二功率放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采用P沟道mos管;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控制的相邻两个电池中的第一电池的负极,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控制的相邻两个电池中的第二电池的正极,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相邻两个电池中的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间并联有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mos 管的源极;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漏极间并联有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动均衡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主动均衡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每组子主动均衡电路中第一功率放大驱动电路和第二功率放大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的被动均衡电路包括被动均衡驱动单元、移位寄存器和多组用于控制每一个电池放电的子被动均衡电路;每组子被动均衡电路均包括与所控制的电池串联的第三mos管和耗能电阻;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被动均衡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被动均衡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每组子被动均衡电路中第三mos管的栅极。
串联蓄电池组均压系统设计
串联蓄电池组均压系统设计发布时间:2021-04-22T05:17:03.8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2期作者:石继升[导读] 本文针对蓄电池组中单体电压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振逆变器和电压乘法器的均压器。
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生产准备处辽宁兴城 125100摘要:蓄电池单体间的不一致性极大的缩减了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因此,保证蓄电池安全、可靠使用、延长寿命,以及提高蓄电池组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针对蓄电池组中单体电压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振逆变器和电压乘法器的均压器。
关键词:蓄电池;电压不平衡;均压器引言串联蓄电池组作为直流及UP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蓄电池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1]。
本文针对蓄电池单体电压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串联蓄电池的均压器,是使用谐振逆变器的均压器[3]。
这一均压器本质上是基于一个谐振逆变器和一个电压乘法器的组合。
双开关的单磁路结构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尺寸和重量,尤其是对于需要大量的蓄电池串联的应用场合更为适用。
1.蓄电池目前国内常用的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两大类。
核电厂所用的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较短,在使用中,若存在电池的过充电或过放电等,将会损伤电池从而进一步减短电池寿命,严重的会使电池报废。
蓄电池组一般是串联起来使用的,由于单体电池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且在运行中可能由于运行状态的不一样,导致单电池的性能不一致,而性能较差的单体电池决定着整个蓄电池组的性能,即整个电池组的性能也下降,缩短使用寿命[2]。
因此,对于串联蓄电池组,一种高效的均压系统是至关重要。
2.均压器设计本文所提出的电压均衡器由一个串联谐振逆变器和电压乘法器共同驱动。
图1为四个蓄电池串联的均压电路原理图。
两个开关(Qa和Qb)、一个由谐振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组成的串联谐振电路和一个变压器组成一个串联谐振逆变器,逆变器的输入与串联蓄电池(S1-S4)的两端相连。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串联充放电均衡控制研究
电动汽车 的各项技术不 断进步和完善 , 与 研究 。
的关 键 技 术 之 一 ,电 动 汽 车 串联 电池 组
现 阶段 的电动 汽车技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便进入 了瓶
2.内容 及意 义
充放 电均衡 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急待
颈 阶段 。蓄电池 串联充放 电不一致 的问
(1)内容
解 决 ,还有 就是 均衡 控 制系统 芯 片SOC的
摘 要 :电动汽车的应用普及对现阶段 的节能环保治理有重要意义,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以及性能严重制约着电动汽车的
普及应 用,本文在采纳前人部分 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将 电池组充电均衡控制和放 电均衡控制结合起来 ,测试出合适的充
放 电均衡 .最,应 用于 电动 汽 车电 池组 ,能 有效 延 长 电池组使 用寿命 ,降低 电动 汽车 的生 产成 本 。
无 功 补 偿 装 置 的使 用 效 果 。对 1 10kV变 站 主变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能够起到降 我 国 的 国情 决 定 了变 电站 分 布 不 均 的 现
电 站 主 变 低 压 侧 无 功 补 偿 装 置 进 行设 计 低无功 功率线路传递浪费 电力资源 的效 实情况 。无功补偿装置 ,能够有效提高
题便是制 约电动汽车技术发展 的瓶颈之
本 文进 行 的 电池 组 串联 状态 下 的 开发 ,直接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开发成本
一 。 被 串联 的各个 蓄电池在其充放 电过 充 放 电研 究 采 用 铅 酸 蓄 电 池 ,此 选 择有 的 降低 。 内外 对 电 动 汽 车 电池 组 的充 程 中的节 奏存 在个 体差 异 ,导致某些 蓄 其优点 :首先 ,铅酸蓄 电池各项技术成 电均 衡 问题 已有 较 长 时 间 的 研究 ,而 且
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能够使电池充分放电方案
文章标题:深入探讨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的充分放电方案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干电池来供电给各种电子设备,比如遥控器、手电筒等。
而针对某些大功率设备,常常需要用到串联干电池的方式来提供足够的电压和电流,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能够使电池充分放电的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概念。
二、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的原理1. 串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在电路中,串联是指将多个电源或电器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将依次通过它们。
对于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而言,就是将两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依次相连,使它们的电压和电流相加。
2. 充分放电的概念充分放电是指在供电过程中,保证电池内部的各种材料和电解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反应和使用,从而充分释放电池的储能。
三、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的充分放电方案1. 使用匹配的电池在进行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时,需要确保使用匹配的电池,即两节电池的型号、容量和电流放电性能尽可能相似,以免出现电压不均或电流不匹配的情况。
2. 采用合适的负载电路负载电路决定了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的放电速度和稳定性。
选用合适的负载电路能够使电池充分放电,同时避免过度放电,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3. 充分利用电池的剩余能量在实际使用中,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比如一节电池的放电速度快于另一节。
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充分利用电池的剩余能量,比如采用电压升压器等设备来提高电压并确保充分放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能够使电池充分放电方案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和性能稳定性。
通过合理选择电池、负载电路和充分利用剩余能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电池的充分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满足设备对电源的需求。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对两节干电池串联供电能够使电池充分放电的方案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池和负载电路,以实现电池的充分放电,并始终关注电池的使用状态,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蓄电池串联电压
蓄电池串联电压那点事儿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蓄电池串联电压那点事儿。
别一听到“蓄电池串联”就头疼,其实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还能帮你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呢!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蓄电池串联。
说白了,就是把多个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起来,让它们一起工作,形成一个电压更高的电源系统。
就像咱们平时玩游戏组队一样,蓄电池串联起来后,它们的“战斗力”也会大大提升哦!那么,蓄电池串联后电压会怎么变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咱们知道,每个蓄电池都有自己的额定电压,比如常见的铅酸蓄电池额定电压是12伏,而锂离子电池通常是3.7伏或3.6伏。
当你把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蓄电池串联起来时,它们的输出电压就会相加。
比如,你有两个12伏的铅酸蓄电池,把它们串联起来后,输出电压就会变成24伏啦!这就像咱们平时吃自助餐,拿了两盘菜,加在一起的分量自然就多了嘛!不过啊,这里有个重要的知识点要注意:串联时,蓄电池的容量要相同哦!不然的话,可能会导致充电不均衡或者电池损坏。
这就好比咱们吃饭,两个人吃同一盘菜,如果一个人胃口大,一个人胃口小,那最后肯定有一个人会吃撑,另一个人还没吃饱呢!说到充电,咱们再聊聊蓄电池串联后的充电方法。
串联后的蓄电池组需要采用适当的充电方式,恒流充电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充电方式。
它可以避免因为充电电流过大而导致电池损坏。
在充电过程中,咱们得控制好充电电流和电压,保证每个电池都能均衡充电。
这就像咱们学习一样,得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天学习一点,慢慢积累,才能取得好成绩哦!除了充电方法外,咱们还得给蓄电池组加上保护电路。
这样可以防止电池过充、过放和短路等现象发生。
保护电路就像是蓄电池的“保镖”,时刻守护着它们的安全。
就像咱们出门时得注意安全一样,蓄电池也需要咱们好好保护哦!当然啦,蓄电池串联后也需要咱们定期检查和维护。
比如检查电池的容量、电压、充电状态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得及时处理哦!不然的话,可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开发
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电能的存储和供应需要高性能的电池系统,因此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开发也变得尤为重要。
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是指将两台或以上的电池串并联起来,可以实现不同时间段内蓄电池的充放电,并通过监测和控制将其充放电的电流实现最优化。
其核心技术包括充电机、电池组、电控系统和监测系统等。
在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设计合理的电池组,包括其组成材料、电压大小和电流容量。
其次,要开发适合该电池组的充电机,并且充电机的参数和控制端口应与电池组相对应。
由于充电机和电池组都有一定的充电和放电效率,因此需要设计控制系统,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充电和放电的进程,避免过充或过放情况的发生。
在电池组充电时,控制系统需要根据电池组的性质和充电情况自动调整充电机的输出电流以达到最佳充电效果。
在电池组放电时,电控系统需要测量电池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物理量,并处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控制,使其充分利用电池组的能量。
监测系统是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组的状态参数,如电压、电流和温度,以及检测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如充电、放电和静止状态。
同时,还要对电池组进行分析和管理,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可靠性。
总之,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程,它应用广泛,能在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在充分利用电池组的能量的同时,确保电池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使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开发更有价值。
为了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需要明确该数据集所属的领域和目的。
在此假设数据集为一份关于餐饮业销售额的月度报告。
首先,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数据:1. 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的每月销售额2. 各个菜品的销售额占比3. 销售额最高和最低的店铺4. 每月总订单数和平均订单金额5. 新顾客与老顾客的比例6. 每个季度的销售额比较7. 周六和周日的销售额占比8. 每个店铺的月均销售额和月均订单数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1. 通过对每月销售额的统计,可以了解该餐饮业的销售情况,进而进行销售预测和调整经营策略。
蓄电组串并联原则
蓄电组串并联原则
蓄电组是一种能够将电能储存起来的设备,它由多个电池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量,需要将多个蓄电组进行串联或并联。
下面将介绍蓄电组串并联的原则。
1. 蓄电组的串联原则
蓄电组的串联主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电压,通常将多个电池按照正极与负极相连的方式连接起来。
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串联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 电池的容量应相同,不能混用容量不同的电池。
(2) 电池的电压应相同,不能混用电压不同的电池。
(3) 电池的状态(充电状态、放电状态)应相同,不能混用状态不同的电池。
(4) 串联电池时,应按照相同的极性连接。
(5) 串联电池时,应注意电池之间的线路要均匀分布。
2. 蓄电组的并联原则
蓄电组的并联主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量,通常将多个电池按照正负极分别相连的方式连接起来。
并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总容量等于各个电池的容量之和。
并联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 电池的容量应相同,不能混用容量不同的电池。
(2) 电池的电压应相同,不能混用电压不同的电池。
(3) 电池的状态(充电状态、放电状态)应相同,不能混用状态不同的电池。
(4) 并联电池时,应按照相同的极性连接。
(5) 并联电池时,应注意电池之间的线路要均匀分布。
总之,蓄电组串并联的原则是要保证电池的电压、容量和状态相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蓄电组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串并联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串并联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组故障的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串联和并联是电动汽车的两种主要电池组连接方式。
然而,这两种连接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故障类型和诊断方法。
本文将讨论串并联混合电池组故障的诊断方法。
一、串联电池组故障串联电池组连接方式是将相同的电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更高的电压。
如果该电池组中的任何一个电池出现问题,整个电池组都会受到影响。
故障类型包括单元电压不平衡,电池损坏,电路断路和短路等。
故障诊断方法:1.单元电压不平衡:该问题通常由一两个电池工作不正常引起。
使用专业电池检测器可以检测每个单元的电压。
如果单元电压不平衡,则需要更换不平衡的电池。
2.电池损坏:电池损坏可能由电池较长的使用时间、过热或者过充引起。
可以通过电池测试仪来检测电池是否损坏,并进行相关维修或更换。
3.电路故障:串联电池组的电路故障可能会导致电池组电压急剧下降或电池极性反转。
在检测到电路故障时,应使用电路测试仪来确定问题所在。
二、并联电池组故障并联电池组的连接方式是将电池以相同的电压相互连接,以提高电池组容量。
如果该电池组中的任何一个电池出现问题,则会引起整个电池组容量降低。
故障类型包括单元电压过低或过高,电池寿命不均衡和电路接触不良等。
故障诊断方法:1.单元电压过低或过高:并联电池组的最大优点是电池可以单独更换。
然而,如果电池单元的电压太低或太高,则需要使用电池测试仪或者专业电池检测器进行检测和更换。
2.电池寿命不均衡:使用时间长的电池会慢慢失去容量,而新电池会有较大的容量。
该问题可以通过定期的电池组均衡措施来解决。
3.电路接触不良:电路连接不牢固可能导致电流传输不稳定,或者甚至短路。
当出现问题时,应该检查电路连接是否良好。
三、串并联混合电池组故障串并联混合电池组是将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相互连接的一种电池组连接方式。
串并联混合电池组通常具有更高的电压和更高的容量。
故障类型包括串联电池组单元电压不平衡、并联电池组电池寿命不均衡和电路连接故障等。
蓄电池联条
蓄电池联条蓄电池联条是指将多个蓄电池串联在一起,以满足特定电力需求的一种电池组合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蓄电池联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电动车、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本文将从蓄电池联条的原理、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蓄电池联条的原理蓄电池联条的原理是将多个蓄电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串联连接,使其电压叠加,从而达到提高电压的目的。
在串联连接的过程中,各个蓄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相连,形成一个电压更高的电池组合。
通过联条连接,蓄电池的电压可以线性叠加,从而满足不同电力需求。
1. 汽车领域:在汽车中,蓄电池联条常用于提供启动电流和供应车载电器所需的电能。
由于汽车对电能的需求较大,一般需要多个蓄电池通过联条进行连接,以提供足够的电能。
2. 电动车领域:电动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组,蓄电池联条可以增加电池组的电压,从而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
3. 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中,蓄电池联条可以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进行叠加,以便储存更多的电能。
通过联条连接,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三、蓄电池联条的优缺点1. 优点:a. 提高电压:蓄电池联条能够将多个蓄电池的电压叠加,从而提供更高的电压输出。
b. 增加容量:通过联条连接,蓄电池组合的总容量可以增加,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
c. 提高稳定性:蓄电池联条可以使电流分布更均匀,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缺点:a. 成本增加:蓄电池联条需要额外的连接线路和连接器件,增加了成本。
b. 维护困难:蓄电池联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各个蓄电池的状态一致,维护难度较大。
c. 安全风险:蓄电池联条如果连接不当或者蓄电池损坏,可能导致电流不平衡,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风险。
蓄电池联条作为一种电池组合方式,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提高电压、增加容量、提高稳定性,但同时也存在成本增加、维护困难和安全风险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安全考虑来选择适合的蓄电池联条方式,以满足电力需求并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串联电池电压分布规律
串联电池电压分布规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力供应装置。
无论是手机、电动车还是笔记本电脑,它们都离不开电池的支持。
然而,电池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电力源,通常是由多节电池串联而成。
那么,这些电池串联在一起后,它们的电压分布是如何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串联电池电压分布的规律。
我们需要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的核心是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的。
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就是电池的电压,而电池的电压是由正极和负极的化学反应决定的。
在一节电池中,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压是恒定的,但在多节电池串联时,电压的分布就会有所不同。
当多节电池串联时,它们的正极和负极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回路。
这样,电流就可以从第一节电池的正极流向最后一节电池的负极,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在电流流动的过程中,电压也会随之分布。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电流在电路中是按照欧姆定律分布的,即电流强度与电阻成正比。
而在串联电池中,每一节电池都有自己的内阻,这个内阻会对电流的分布产生影响。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所以电阻越大,电流强度就越小。
因此,在串联电池中,电压的分布规律可以归纳如下:1. 电压分布与电池数量成正比:当电池的数量增加时,整个电路的电压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每一节电池都会提供一个固定的电压,而这些电压会叠加起来,形成整个电路的总电压。
2. 电压分布与电池内阻成正比:每一节电池都有自己的内阻,这个内阻会对电压的分布产生影响。
内阻越大的电池,其内部电压降就越大,而外部电压就越小。
3. 电压分布与电池电压差异成反比:在串联电池中,每一节电池的电压差异会导致电压的分布不均匀。
如果电池的电压差异很大,那么整个电路的电压分布就会不平衡。
因此,为了获得更为稳定的电压分布,我们需要选择电压相近的电池进行串联。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律是基于理想情况下的串联电池。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池的内阻、电压差异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电池的电压分布可能会有所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联蓄电池组抽头供电问题的研究
作者:许琴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3期
【摘要】本文以一个错误的设计方案为例,深入分析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极化以及极化电压的动态变化,推导出对不均衡电量的串联蓄电池组充电是无效的,并给出正确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充放电;极化;不均衡电量;充电无效
1.引言
应急指挥通信车装载多种类的通信设备,如短波、超短波、集群车台,这些负载多为12V 电源供电。
为了满足这类设备动中通的要求,设计人员有时会直接使用汽车的蓄电池给设备供电。
如果原车蓄电池为单节12V电压,可直接取电;若原车由两节24V电池组提供启动电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般采用中间抽头,取后节电池提供设备电源。
2.实例简述
某机动指挥通信系统装载有常规的集群电台,机动车发动机启动电池为两节电池串联,电压为直流24V,设计人员为了实现车辆行进中的集群通信,对两节电池组中间抽头,采用了后节电池给集群电台提供电源。
系统供电拓扑图如图1所示。
该机动车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汽车不能点火启动,经检查,前节电池开路电压12.6V,后节电池电压只有11V,使用过程中,汽车发动机是一直运转的,原车发电机对两节电池一直充电,为什么后节电池电压过低?为了查出原因,下面对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和极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3.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简单介绍
铅酸蓄电池一般由六个单元格组成,每个单元格由阳极板、阴极板、隔板和稀硫酸电解液组成;单元格串联输出12.6V电压,耐酸、耐热、耐震的硬橡胶或塑料壳体作为电池的外结构[1]。
极板以铅锑合金为骨架,涂一层松软的铅膏,化学处理后,阳极外层生成活性物质过氧化铅(PbO2),阴极外层生成活性物质铅(Pb)。
隔板有玻璃纤维隔板、微孔橡胶隔板以及塑料维隔板,其作用使正负极板绝缘,而电解液中的带电离子可以自由通过。
4.铅酸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铅酸蓄电池放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阴极反应:阴极板外层的活性物质铅在稀硫酸中发生氧化作用。
反应方程式如下:
由于反应时极板产生的2价铅,排斥溶液中的氢离子,阴极附近尽管有多余的氢离子,但不会从本极板上吸收电子,析出氢气;由于反应的产物不能从反应点移出,从而阻止了反应持续不断的进行,所以电池开路时,阴极反应是动态平衡的可逆反应。
阳极反应:在没有外电荷作用下,少量氧化铅与水发生作用,其过程也是动态平衡的可逆反应。
反应方程式如下:
当电池开路时,阳极只有少量带正电的4价铅,同时附近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而阴极有多余的自由电子,两极板以及电解液形成双电层,产生电势差,如图2所示。
蓄电池由六个单元格串联,于是形成了蓄电池开路电压[2],即蓄电池的电源电动势ES。
当用导线和负载将两极板连接时,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多余的自由电子向阳极定向移动,形成外部电流,阳极铅离子捕获2个自由电子,被还原后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解的硫酸铅,可逆反应式-2的动态平衡被破坏,持续向正向进行。
同时,阴极附近的氢离子与阳极附近的氢氧根离子相互吸引,形成内部电流,相互作用后生成水;由于阴极反应产物(多余的自由电子)消耗到阳极反应,可逆反应式-1动态平衡也被破坏,反应式-1将持续进行。
反应方程式如下:
从反应式-4可知,随着放电反应继续发生,溶液中的硫酸分子将逐渐减少,当硫酸的浓度少到一定的程度后,极板被硫酸铅覆盖,蓄电池电动势降低,蓄电池需要充电。
5.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和极化
5.1 充电过程
当外加充电器的电压大于蓄电池的开路电压时,两极板之间的电荷将会发生反方向移动,即在充电器的作用下,电子从阳极强制迁移到阴极;同时,溶液中的氢离子在充电器产生的电场力的作用下,压迫到阴极,参加阴极反应,可逆反应方程式将反方向持续进行,如图3所示。
充电反应总方程显示:随着充电反应持续深入进行,溶液中的硫酸浓度提高,蓄电池的电量变大。
5.2 极化过程
充电过程中极板发生三种极化过程:欧姆极化、电化学极化、浓度差极化[3]。
欧姆极化:充电过程中电子从阳极经过外部导线移动到阴极;同时,溶液中也存在正负离子定向移动,溶液中的离子需要克服极板、电解液、电池隔板的阻力,这种阻力形成蓄电池的欧姆极化内阻。
欧姆极化电压符合欧姆定律:UΩ=I*RΩ,充电过程蓄电池电极的发热量符合焦耳定律:Q=I2RΩt。
电化学极化:充电器向极板输送电荷速度大于极板上的电化学反应速度,来不及参加反应的电荷驻留在极板上,使得阳极板电势向正向偏离,阴极板电势向负向偏离。
电化学极化电压理论上为:U1=(RT/nF)*Ln(I/Io)[4]。
浓度差极化:两个极板的充电反应都会产生硫酸,将导致极板附近的硫酸浓度升高,不能很快的扩散,反应产物来不及移除,抑制了反应的速度,需要等到极板附近的硫酸分子扩散开,反应速度才能恢复。
因此,充电过程中,充电器也需要克服浓度差极化电压:U2=
(RT/nF)*Ln(Id/(Id-I))[4]。
根据对蓄电池的充电和极化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充电时,充电器需要克服蓄电池极板开路电压和极化电压,充电电压U=ES+∆U。
其中∆U为欧姆极化电压、电化学极化电压以及浓度差极化电压之和。
6.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极化电压动态分析
充电时,蓄电池的极化电压是动态变化的。
如14V恒压充电器对单个的11V蓄电池充电,如图4所示,充电电压器电压U=ES+∆U,充电初始时刻,极化电压为3V,浓差极化电压占主导。
因为初始时刻,溶液中的硫酸浓度低,反应速度快,在极板附近迅速产生高浓度的硫酸,高的浓差极化电压;随着充电持续进行,蓄电池的电量变大,电池的电动势ES增大,极化电压∆U逐渐减小,当充电完成后,蓄电池电动势ES为12.6V,极化电压为1.4V,此时硫酸的浓度不再变化,极板的充电反应也已经完成,所以,不存在浓度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此时,极板的电化学反应不是有效充电的电化学反应,而是水的电解反应[5],阳极析出O2,阴极析出H2,∆U为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欧姆电阻引起的电压。
电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能斯特方程[4]可以证明,蓄电池充电时,发生充电反应极板的电位高于析气电解反应极板的电位。
正是由于极化的作用,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由于极板电位的偏移,本应该是析气的电解反应,变成了带极化作用的充电反应。
当蓄电池电量充电完成,硫酸扩散完成,极化作用消失,充电反应变成析气的电解反应。
当用一个U=26V的恒压充电器对电量严重不均匀的两节串联电池组充电时,对放电量较大的蓄电池充电无效。
实验数据如下:第一节蓄电池的放电量10%,测得开路电压ES1=12.4V;第二节蓄电池放电80%,测得开路电压ES2=11.2V。
实验测得两节电池的极板电压严重不均衡,第一节蓄电池
分得充电器14.7V的电压,而放电量80%的蓄电池得到充电电压仅仅只有11.3V;如图5所示。
这是因为两节电池串联,充电电流相等;充电初始时刻,由于第一节蓄电池极板只有少量硫酸铅覆盖,所以充电的电化学反应速度快,极板附近的硫酸浓度高,产生较高的浓差极化电压∆U1;而第二节电池极板被大量的硫酸铅覆盖,反映速度慢,产生较低的浓差极化电压
∆U2;经过多次正反馈,到达平衡状态后,∆U1≈U-(ES1+ES2),∆U2≈0,放电量大的蓄电池并没有发生极化,其极板只是产生了析气的电解反应。
通过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极化电压动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恒压充电器对两节串联蓄电池组充电时,如果两节蓄电池放电量严重不均衡,放电量大的蓄电池充电无效。
7.结论
在机动指挥通信系统中,设计人员对机动车两节电池组中间抽头,采用了后节蓄电池
12V,提供集群电台的电源,这样的设计将导致后节蓄电池放电量大,引起汽车引擎发电机无法对蓄电池组进行有效的充电,最终导致蓄电池失效。
正确的设计方式:取消电池组中间抽头设计,增加一台24V转12V的直流降压变换器,然后再给12V负载供电,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1]李柏林.蓄电池结构与原理[J].汽车电器,2010,12.
[2]龚竹青.理论电化学导论[M].湖南:中南工业出版社,1988.
[3]汤瑞湖,李莉.物理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廖斯达,贾志军,等.热力学平衡与能斯特方程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01.
[5]王坚,朱松然.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有效控制电池极化的研究[J].电池,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