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_纤维素气凝胶球的制备及其甲醛吸附性能

合集下载

纳米纤维素晶体和纤丝制备及其气凝胶吸附特性研究

纳米纤维素晶体和纤丝制备及其气凝胶吸附特性研究

摘要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化石能源的匮乏,为了减缓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及分离能源气体中的杂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分离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纳米纤维素具有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可再生等优异性能,结合纳米材料和生物质材料的优势,利用纳米纤维素表面丰富的羟基基团制备绿色再生的高性能二氧化碳吸附剂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本文采用化学和机械方法,以微晶纤维素和纸浆为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和纤丝,并对其形态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将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经悬浮滴定、叔丁醇置换和冷冻干燥等工艺制备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对比分析纳米纤维素晶体和纤丝制备气凝胶的特性变化规律;通过水浴加热处理将氨基硅烷改性剂接枝到纤维素链上,制得氨基功能化纳米纤维素气凝胶,测试其对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及对甲烷/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选择吸附能力,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微晶纤维素经硫酸水解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CNC),呈短棒状,直径范围20-40nm,长度范围多在200-400nm,在强酸的作用下,部分表面的极性基团可能被取代,产生纤维素酯;纸浆经化学预处理结合机械研磨制备纳米纤维素纤丝(CNF),呈现长纤丝状,易团聚不易区分,直径范围50-70nm,长度范围多在1-2μm。

CNC和CNF的基本化学结构仍为纤维素Iβ型,结晶度都相较原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以不同比例混合的CNC和CNF悬浮液为原料,经凝胶干燥得到纳米纤维素气凝胶。

通过分析表明:气凝胶内部呈现不规则的三维网络结构,N2吸脱附曲线均为Ⅳ型,且具有H1型滞留环;随着混合体系中CNF的增多,气凝胶形态由近似“球形”趋于近似“米粒状”,平均直径也随之升高。

当混合比为CNC:CNF=1:3时,气凝胶表现出比其他混合组份更优的性能,内部孔结构更加均匀,孔隙更加丰富,比表面积和压缩强度均最大。

(3)红外谱图上新吸收峰(NH2、NH、Si-O、Si-C等)的出现,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上N、Si峰的出现可以证明:在纤维素链上成功接枝了氨基硅烷(AEAPMDS)。

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这种材料结合了纤维素气凝胶的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独特性能,如增强的机械强度、光学性能和电磁性能等。

这些特点使得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

我们将概述纤维素气凝胶的基本特性和制备原理,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复合技术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这种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磁性能、光学性能等,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其性能优势。

我们将展望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平台,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材料制备纤维素气凝胶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到纳米技术与高分子科学的交叉。

我们选取高质量的纤维素作为基材,通过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水溶性的纤维素衍生物,以便后续的凝胶化过程。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纤维素的转化率高且产物稳定性好。

接下来,我们将转化后的纤维素与纳米级的功能性填料进行混合。

这些填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或具有特殊光学、电学性质的纳米粒子。

混合过程中,我们利用高分子物理的原理,通过调控温度、压力和pH值等参数,使纤维素与纳米填料之间形成稳定的界面结合。

随后,我们将混合液进行凝胶化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纤维素分子链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将纳米填料均匀地分散在网络中。

我们利用特定的凝胶化技术,如冷冻凝胶化或化学凝胶化,确保气凝胶的孔结构和纳米填料的分布达到最佳状态。

【CN110092923A】一种直径可控的纤维素气凝胶球的制备方法【专利】

【CN110092923A】一种直径可控的纤维素气凝胶球的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81239.0(22)申请日 2019.05.08(71)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申请人 北方世纪(江苏)纤维素材料有限公司(72)发明人 邵自强 边红莉 周逸 王行惠 王丙男 王飞俊 王文俊 王建全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代理人 刘念芝(51)Int.Cl.C08J 3/16(2006.01)C08J 3/24(2006.01)C08L 1/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直径可控的纤维素气凝胶球的制备方法(57)摘要一种直径可控的纤维素气凝胶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纤维素粉溶解在NaOH/尿素体系中,得到纤维素溶液;2)将一定比例的三氯甲烷、酸混合或乙酸乙酯、酸混合,得到酸性凝固浴液,搅拌使凝固浴混合均匀;3)将纤维素溶液转移至点胶针筒中,使纤维素溶液在不同的压力下通过特制的喷嘴落入搅拌的凝固浴液中,得到不同直径的纤维素凝胶球;4)将纤维素凝胶球抽滤、溶剂置换并干燥,得到纤维素气凝胶球。

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纤维素气凝胶球为近似完美球形,直径可控,大小均匀,可大大拓展纤维素气凝胶的应用范围,并且纤维素凝胶球的制备效率高、实验设备便宜。

纤维素气凝胶球粒径在5μm~2mm范围内可调,交联孔为中孔和微孔。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9页CN 110092923 A 2019.08.06C N 110092923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2923 A1.一种直径可控的纤维素气凝胶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1)制备纤维素溶液取纤维素粉制成水悬浮液,水悬浮液的固含量为1.2-5%,在水悬浮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尿素,混匀,氢氧化钠、尿素、水悬浮液的质量比为6-8:11-13:79-83,在低于-5℃条件下冷藏至少2h,取出,在常温条件下搅拌,至透明粘稠,得到纤维素溶液;2)制备酸性凝固浴液取乙酸乙酯或三氯甲烷,与酸混匀,得到酸性凝固浴液;3)制备纤维素凝胶球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纤维素溶液,转移至点胶装置的点胶针的筒腔中,该点胶针的针头位于步骤2)制备得到的酸性凝固浴液上方2-10cm处,搅拌酸性凝固浴液,调节点胶装置的输出压力,使纤维素溶液从所述点胶针的针头压出,落入酸性凝固浴液中,得到含有纤维素凝胶球的混合液;4)制备纤维素气凝胶球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抽滤,取滤饼,用溶剂进行溶剂置换,然后置于液氮中冷冻0.5-3min,取出,在压强低于100Pa的条件下减压冻干,即得到纤维素气凝胶球。

用于染料吸附的甲基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用于染料吸附的甲基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用于染料吸附的甲基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金地;熊佳庆;陶金;陈宇岳【摘要】针对印染废水的严重污染问题,选择刚果红(CR)和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吸附物,开发了一种基于甲基纤维素(MC)和壳聚糖(CS)的复合气凝胶吸附材料(MC/CS)。

考察了制备过程中MC/CS的成分配比、戊二醛浓度、交联温度及气凝胶密度等参数对甲基纤维素基气凝胶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和压缩强度的影响,并优化了其制备工艺。

结果表明:当MC/CS质量配比为6∶4,戊二醛浓度5%,交联温度50℃时,所得气凝胶密度为10 mg/cm3时,它对CR和MB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518.12和237.86 mg/g,此时气凝胶的压缩强度达到1.57 kPa,使用后可保持形态结构完整。

%In order to remove dyes from printing and dyeing effuent, a novel methylcellulose aerogel adsorbent based on methylcellulose (MC) and chitosan (CS) were developed. Discussion was made on the influence of ratio of methylcellulose and chitosan, concentration of glutaraldehyd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and aerogel density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aerogel, with congo red (CR) and methylene blue(MB) as target object. And the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optimi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erogel based on methylcellulose for the anionic dyes CR and cationic dyes MB are as high as 518.12 and 237.86 mg/g respectively with the ratio of MC/CS of 6∶4, the glutaraldehyde concentration 5%,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50℃, and the aerogel density reach a high of 10 mg/cm3. Besides, thecompression strength of aerogel is 1.57 kPa, and MC/CS can maintain the major structure after adsorption process.【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气凝胶;吸附;染料【作者】金地;熊佳庆;陶金;陈宇岳【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7.26近年来水污染问题被广泛关注,水污染物的去除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吸附法是一类经济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开发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

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磁性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_谢玮玮

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磁性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_谢玮玮

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磁性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谢玮玮,杜国平,章志斌,刘桂华,刘兵发(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摘要:采用反复冷冻-融化技术(冻融)制备了F e 3O 4/P V A /C S 磁性水凝胶,并以相同方法制备了不交联、不掺磁的P V A /C S 共混水凝胶和交联、不掺磁的P V A /C S 交联水凝胶,研究对比了三类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再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组分配比及冻融次数的变化行为,并研究了F e 3O 4/P V A /C S 磁性水凝胶的磁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和F e 3O 4的加入和冻融次数的增加,水凝胶的溶胀率减小,再溶胀速率减缓,但力学性能却呈现出增大趋势。

F e 3O 4/P V A /C S 磁性水凝胶各个样品的磁滞回线皆剩磁很少,矫顽力很小,且剩磁和矫顽力的大小取决于F e 3O 4掺量的大小,与冻融次数基本无关,随着F e 3O 4掺量的增加剩磁和矫顽力都增大。

关键词:微米F e 3O 4;聚乙烯醇(P V A );壳聚糖(C S );磁性水凝胶;冻融中图分类号:O 631.21,T B 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456(2009)01-0047-04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o l y v i n y l A l c o h o l (P V A )/C h i t o s a n (C S )Ma g n e t -H y d r o g e lX I EWe i -w e i ,D UG u o -p i n g ,Z H A N GZ h i -b i n ,L I UG u i -h u a ,L I UB i n g -f a(S c h o o l o f M 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c h a n g ,J i a n g x i 330031,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M a g n e t i ch y d r o g e l s (f e r r o g e l s )w e r e p r e p a r e db y r e p e a t e d f r e e z i n g a n d t h a w i n g ,a n dt r i m e r i c s o d i u mp h o s p h a t e (T P P )w a s a d d e di na s c r o s s l i n k e r .T h e b l e n d i n g h y d r o g e l b a s e d o nP V Aa n d C S w i t h o u t F e 3O 4m i c r o p a r t i c l e s a n d T P P ,t h e c r o s s l i n k i n g h y d r o g e l b a s e d o n P V Aa n d C S w i t h T P P b u t n o F e 3O 4m i c r o p a r t i c l e s w e r e p r e p a r e d b y t h e s a m e m e t h o d .S w e l l i n g r a t e ,r e s w e l l i n gr a t e ,t e n s i l es t r e n g t hp r o p e r t i e sw e r em e a s u r e df o r t h es a m p l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c o m p o s i t i o n sa n dn u m b e r o f f r e e z i n g a n dt h a w i n g c y c l e s .M a g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F e 3O 4/P V A /C Sm a g n e t -h y d r o g e l s w e r e t e s t e d .I t w a s t u r n e do u t t h a t s w e l l i n g r a t e a n d r e s w e l l i n g r a t e d e c r e a s e d w i t h t h e a d d i t i o n o f T P Pa n d F e 3O 4a n dt h en u m b e r o f f r e e z i n g a n dt h a w i n g c y s l e s ,b u t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 t h i n c r e a s e d .F e 3O 4/P V A /C Sm a g n e t -h y d r o g e l h a dl o wr e m a n e n c e a n dc o e r c i v ef o r c e .R e m a n e n c e a n dc o e r c i v e f o r c e w e r e f o u n dt o i n c r e a s e w i t h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F e 3O 4,b u t r e m a i n e d a l m o s t u n c h a n g e dw i t ht h e n u m b e r o f f r e e z i n g a n dt h a w i n g c y c l e s .K e yw o r d s :m i c r o n F e 3O 4;p o l y v i n y l a l c o h o l (P V A );c h i t o s a n (C S );f e r r o g e l ;f r e e z i n g a n d t h a w i n g r e p e a t e d l y 甲壳素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1]。

纤维素基球形多孔气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_王义西

纤维素基球形多孔气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_王义西

通过 反相 悬 浮交 联 技术 制备 纤 维素(CE)/ 羧 甲基 纤维 素(CMC)球形 多 孔气 凝胶 ,并 以制 备 的气 凝 胶 作 为 吸 附 剂 处
理染 料 废水 ;用 傅里 叶 变换 红外 光 谱仪(FTIR)、热 重分 析(TGA)和 扫 描电 镜(SEM)技术 对其 进 行表 征 ;在研 究 吸 附
胶切成两半,分别对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喷金处理,
置 于 电 镜 样 品 台 上 ,观 察 其 表 面 和 内 部 结 构 。
(4)吸附性能测定 。吸附剂加入到 25 mL 的 亚
甲基蓝溶液中,150 r/min 下搅拌 600 min。用可见光
分光光度计测剩余亚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再通过
计算得到剩余染料浓度。吸附量和去除率通过以下
收 稿 日 期 :2015-12-07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21367022),新 疆 兵 团 第 八 师 石 河 子 市 科 技 创 新 团 队 项 目(2015TD03),新 疆 研 究 生 教
育 创 新 计 划(XJGRI2015041),石 河 子 大 学 重 大 科 技 攻 关 项 目(GXJS2014-ZDGG01)。 作 者 简 介 :王 义 西(1989-),男 ,硕 士 研 究 生 ,专 业 方 向 为 天 然 产 物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 * 通信作者:刘志勇(1969-),男,教授,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e-mail:lzy_tea@shzu.edu.cn。
采 用 反 向 悬 浮 交 联 法 [12]制 备 CE/CMC 球 形 气 凝 胶,主要步骤如下:将 100 mL 液体石蜡倒入三口烧 瓶中,机械搅拌 10 min。将 30 g CE/CMC 混合溶液 加到液体石蜡中,滴加完毕后机械搅拌 30 min;再 将环氧氯丙烷加入到液体石蜡中,在 室 温 下 反 应 进 行 3 h。反应完毕后用 10%盐酸中和,移去上层的液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第47卷第2期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47No.22019年2月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Feb.201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592)ꎻ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才项目(LC2016008)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510225051)ꎮ第一作者简介:农晶愿ꎬ女ꎬ1997年1月生ꎬ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ꎬ本科生ꎮE-mail:2521084954@qq.comꎮ通信作者:黄占华ꎬ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ꎬ教授ꎮE-mail:huangzh1975@163.comꎮ收稿日期:2018年6月日ꎮ责任编辑:戴芳天ꎮ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1)农晶愿㊀邹政㊀杨惠越㊀张雅伟㊀唐祥伟㊀马荣秀㊀戚后娟㊀黄占华(东北林业大学ꎬ哈尔滨ꎬ150040)㊀㊀摘㊀要㊀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ꎬ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纤维素气凝胶(MCCA)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ꎬ并运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MCCA对刚果红(CR)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ꎮ结果表明:当m(尿素)ʒm(微晶纤维素)=6.0ʒ2.5㊁环氧氯丙烷(ECH)体积分数为5.88%㊁交联温度65ħ时ꎬ所得的MCCA对CR有较好的吸附能力ꎻ在20ħ㊁CR质量浓度300mg L-1㊁pH=6及MCCA用量为0.05g的条件下ꎬMCCA对CR的吸附容量可达163.8mg g-1ꎬMCCA对CR的去除率为94.7%ꎮMCCA对CR的吸附动力学极其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ꎻ与Freundli ̄ch模型相比ꎬLangmuir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MCCA对CR的吸附过程ꎻMCCA对CR的吸附热力学参数为ΔH=-0.00367kJ mol-1㊁ΔS=0.02162J (mol K)-1㊁ΔG=-1.188kJ mol-1(323K)ꎬ这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过程ꎮMCCA经5次循环使用后ꎬ对CR的去除率仍旧可达90%以上ꎬ说明MCCA可循环再生使用ꎬ其制备工艺简单㊁经济ꎬ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ꎮ关键词㊀纤维素气凝胶ꎻ响应面优化ꎻ刚果红ꎻ吸附ꎻ动力学分类号㊀TB332PreparationofCelluloseAerogelandAdsorptionPropertiesonCongoRed//NongJingyuanꎬZouZhengꎬYangHuiyueꎬZhangYaweiꎬTangXiangweiꎬMaRongxiuꎬQiHoujuanꎬHuangZhanhua(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ꎬHarbin150000ꎬP.R.Chin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ꎬ2019ꎬ47(2):95-103.The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wasappliedtooptimizationofprocessvariablesforadsorbentmicrocrystallinecellu ̄loseaerogel(MCCA)using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Thestaticexperimentswereperformedtostudykineticsꎬthermody ̄namicandadsorptionisothermofMCCAonCongored(CR).Whencross ̄linkingtemperatureat65ħꎬthemassratioofm(urea)ʒm(MCC)was6.0ʒ2.5ꎬandtheECHconcentrationwas5.88%ꎬMCCAhadgoodabilityforadsorptiononCongored.TheremovalefficiencyandadsorptionquantityofCRwasreached94.7%and163.8mg g-1ꎬwhentempera ̄turewasat20ħꎬinitialconcentrationofCRwas300mg L-1ꎬpHwas7ꎬandadsorbentdosagewas0.05g.ComparedwithFreundlichisothermꎬLangmuirisothermcouldbetterdescribetheadsorptionprocessofMCCAonCR.Theparametersofthermodynamicswere:ΔH=-0.003678kJ mol-1ꎬΔS=0.02162J (mol K)-1ꎬΔG=-1.188kJ mol-1(323K).Itdemonstratedthattheadsorptionprocesswasaspontaneousexothermicprocess.After5timesofreuseꎬtheremovaleffi ̄ciencyofMCCAonCRwasmaintainedabove90%.ItindicatedthatMCCAwasrecycledꎬlowcostandsimplemanufac ̄tured.ThereforeꎬthereweregoodapplicationsofMCCAinthedyewastewatertreatment.Keywords㊀CelluloseaerogelꎻOptimizationofresponsesurfaceꎻCongoredꎻAdsorptionꎻKinetics㊀㊀染料废水因其成分复杂㊁色度深㊁难降解及危害大等特点ꎬ逐渐成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1]ꎮ偶氮类染料如苏丹I㊁苏丹II㊁甲基红等都是实际生产中使用量极大的染料[2]ꎬ由于其易进入水体㊁难降解㊁毒性大㊁易致癌ꎬ并对环境危害极为严重ꎬ所以对工业废水中偶氮类染料的处理备受关注[3]ꎮ目前ꎬFenton氧化㊁超临界水氧化㊁生物降解㊁光催化及新兴的等离子体法等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染料[4]ꎬ但这些方法通常都具有工艺流程复杂㊁运行费用较高且能耗较高的特点ꎮ与之相比ꎬ生物吸附法凭借其操作简单㊁处理量大㊁易于设计运行和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5]ꎮ目前ꎬ天然生物质基材料因其低成本㊁可再生及吸附容量高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6-7]ꎮDinetal.[8]采用经蒸馏水和柑橘柠檬水清洗后烘干以去除残留油的椰子纤维和棕榈纤维为吸附剂ꎬ对DesaBakt河水样中的有机物质(NOM)进行吸附ꎮ结果显示ꎬ最终椰子纤维的对NOM的吸附量为15.67mg g-1ꎬ棕榈纤维的对NOM的吸附容量为30.8mg g-1ꎬ为广泛利用纤维于治理污水方面提出了依据ꎮLietal.[9]采用磁性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制备离子液体(MCGO-IL)复合材料ꎬ并以此作为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吸附剂来吸附重金属Cr(VI)ꎬ对Cr(VI)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45.35mg g-1ꎬ具有极好的吸附效果ꎮDomínguezetal.[10]通过使用简单的热过程使聚木素与聚甲基乙烯基醚共马来酸(PMVE/MA)进行交联来制备水凝胶ꎬ发现此水凝胶对于亚甲基蓝的载量效率范围在440~840mg g-1ꎮMiaoetal.[11]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ꎬ以食用冬瓜为原材料成功地制备了装载在超轻TEMPO介导的氧化碳质气凝胶ꎬ此氧化碳质气凝胶在可见光下照射120min内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可达100%ꎮ而在生物质基材料中ꎬ由于纤维素有着价廉易得㊁储量丰富且可循环再生的特点[12]ꎬ以纤维素为基体的吸附材料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ꎮDingetal.[13]研究了在交联剂Nꎬ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作用下ꎬ聚丙烯酸或聚乙烯醇与麦草纤维素发生接枝共聚反应ꎬ获得了半渗透聚合物网络水凝胶ꎬ对Cu(II)的吸附容量为142.7mg g-1ꎬ并对氯霉素的还原率(CAP)可达90.59%ꎬ在含氯霉素废水处理方面极具潜力ꎮChongetal.[14]以纤维素为原料ꎬ经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后得纤维素气凝胶ꎬ再用原位沉淀法对纤维素气凝胶进行改性ꎬ最大吸附量可达75.81mg g-1ꎬ并发现气凝胶对于刚果红(CR)的吸附容量取决于温度和浓度ꎮYuetal.[15]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ꎬ胶原为氮源ꎬ三氯化铁为交联剂经过溶胶-凝胶㊁冷冻干燥㊁碳化和KOH活化等过程制备了氮掺杂碳气凝胶ꎬ该气凝胶具有发达的多孔三维结构和高比表面积ꎬ对孔雀石绿和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38.2㊁230.4mg g-1ꎬ在染料去除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ꎮ但不足的是ꎬ纤维素基吸附材料的改性制备因其存在着设备复杂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ꎬ并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ꎮ鉴于此ꎬ本实验旨在采用一种简单且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制备纤维素基气凝胶吸附材料ꎬ为在有效的实验次数里ꎬ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ꎬ探索出最优的制备条件ꎬ以期为后续的实际生产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ꎬ故采用响应面法对纤维素基气凝胶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ꎮ响应面优化法是一种科学的工艺优化方法ꎬ能够产生模型并进一步预测最佳实验条件下的响应量ꎬ且具有可重复性高和节约成本等优点[16-18]ꎬ故将响应面法作为优化本实验的方法ꎮ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CCD响应面实验设计[19]ꎬ优化纤维素气凝胶(MCCA)的制备工艺ꎬ降低生产成本ꎬ从而为开发廉价㊁高效且可大规模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吸附材料提供理论基础ꎮ同时ꎬ通过对MCCA吸附CR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ꎬ探讨了MCCA对CR的吸附机理ꎮ研究结果对大规模处理染料废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主要仪器与试剂冷冻干燥机(FD-1A-50ꎬ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㊁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0ꎬ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㊁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ꎬIS10ꎬ美国Nicolet公司)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ꎬQUANTA200ꎬ荷兰FEI公司)㊁热重分析仪(TGAꎬQ50ꎬ美国TA公司)ꎮ微晶纤维素(MCC)㊁尿素㊁氢氧化钠(NaOH)㊁环氧氯丙烷(ECH)等试剂均为分析纯ꎬ购于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ꎮ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ꎮ1.2㊀MCCA的制备称取适量NaOH㊁尿素及MCCꎬ加40mL去离子水于200mL烧杯ꎬ磁力搅拌2~3hꎬ静置30minꎬ冷冻24h后取出ꎬ进行磁力搅拌ꎬ静置ꎻ再冷冻24h后取出ꎬ在水浴50ħ下成胶ꎬ水洗至中性ꎬ冷冻干燥得MCCAꎮ1.3㊀响应面优化实验以MCCA对CR去除率为评价标准ꎬ即响应量ꎬ分别考查不同温度㊁NaOH/MCC㊁m(尿素)ʒm(MCC)及ECH的加入量等单因素条件改变对产物吸附性能的影响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ꎬ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CCD响应面设计和数据分析ꎮ自变量被编码为两个级别:高(+1)与低(-1)ꎬ及轴向点(-αꎬ+α)ꎮ在实验中ꎬ运用3因子5水平的CCD来拟合响应面模型ꎬ共20组实验ꎬ包括6个中心点ꎬ8个因子点和6个轴向点ꎮ中心点处ꎬ在相同条件下反复进行4~6次实验ꎬ以减少实验误差(纯粹误差)ꎬ保证数据的可靠性[20]ꎮ1.4㊀MCCA的表征采用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官能团分析ꎬATR附件ꎬ扫描范围500~4000cm-1ꎮ样品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ꎮ热稳定性采用热重分析仪表征ꎬ温度范围为25~700ħꎬ升温速率为10ħ min-1[21-24]ꎮ1.5㊀MCCA对CR的吸附及再生实验配置CR质量浓度为1000mg L-1的标准溶液ꎬ并将其稀释成质量浓度在100~400mg L-1范围内的不同梯度溶液ꎬ用于吸附实验ꎮ考查MCCA用量㊁pH值㊁温度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等单因素对CR吸附效果的影响ꎮ取25mLCR溶液置于放有一定MCCA的烧杯中ꎬ在一定温度下ꎬ吸附24hꎬ待吸附平衡后ꎬ取上层清液ꎬ在λ=498nm处测定吸光度ꎮ再生实验需将吸附过CR的MCCA放入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ꎬ震荡脱附达平衡后ꎬ用蒸馏水洗数次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ꎬ再次用于上述吸附试验ꎮ以上步骤为1个循环ꎬ共进行4个循环ꎬ且这4个循环使用同一吸附材料ꎮ平衡吸附量(qe)和去除率(R)的计算公式如6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7卷下:qe=(C0-Ce)Vmꎻ(1)R=(C0-Ce)C0ˑ100%ꎮ(2)式中:C0㊁Ce分别为CR的初始质量浓度和平衡质量浓度(mg L-1)ꎻV为溶液总体积(L)ꎻm为MCCA用量(g)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MCCA的表征2.1.1㊀FTIR结果MCC和MCCA的FTIR谱图如图1所示ꎮMCC和MCCA均在3400~3200cm-1处有着较宽的吸收峰ꎬ该处的吸收峰归属为 OH的伸缩振动峰ꎬ在2897cm-1处的吸收峰为MCC和MCCA中具有环己烷结构的C H的伸缩振动峰ꎬ1260~1020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为C O的伸缩振动峰ꎬ896cm-1处特征峰为脂环醚对称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ꎮMCCA的谱线中在1161㊁1108cm-1处新增了两个吸收峰ꎬ这两个吸收峰均为C O C的伸缩振动峰ꎬ由此说明MCC与ECH之间以醚键相连ꎮ此外ꎬMCCA的谱线中在750~700cm-1处没有C Cl的特征吸收峰ꎬ说明产物中没有Cl原子存在ꎬ在醚化的过程中ꎬECH中的Cl原子会以氯气形式脱除ꎮ图1㊀MCC和MCCA的FTIR图2.1.2㊀TGA结果MCCA的TGA和DTG曲线如图2所示ꎮ可以看出ꎬMCCA的热重分析曲线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ꎮ第一阶段:常温~200ħꎬMCCA的质量损失率约为6.27%ꎬ最大质量损失率温度为42.22ħꎬ主要是MCCA吸附水分的蒸发引起质量损失ꎮ第二阶段:加热温度范围为250~400ħꎬMCCA的质量损失率约81.25%ꎬ最大质量损失率温度为338ħꎬ此阶段的质量损失主要是由MCCA的热分解所引起的ꎬ包括葡萄糖分子链的解聚㊁脱水和分解ꎬ最终形成炭化残留物ꎮ图2㊀MCCA的TGA图2.1.3㊀SEM结果图3a为MCCA的光学形态ꎬ白色ꎬ海绵状ꎬ极轻ꎬ密度约为6.5mg cm-3ꎮ图3b和图3c分别是MCCA放大倍数为500和200倍的SEM图ꎮ从图3b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MCCA内部形成较多方形孔ꎬ孔径长50μm左右ꎬ宽约200μmꎬ该层状多孔结构增大了MCCA的比表面积ꎬ增多了吸附活性位点ꎬ有利于吸附质扩散进入气凝胶内部ꎬ提高其吸附性能ꎮ2.2㊀响应面设计与优化2.2.1㊀单因素试验结果由图4a知ꎬCR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ꎮ当温度低于50ħꎬ所得凝胶表面有较多油状物质ꎬ说明ECH反应不充分ꎬ凝胶内部结构不稳定ꎬ机械强度低ꎻ当温度高于70ħꎬ将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ꎬ说明温度过高ꎬ体系中尿素分解产生氨气ꎮ故选取温度范围为60~70ħꎮ由图4b知ꎬ尿素对于去除率的影响较大ꎬ因为其影响纤维素与溶剂分子间氢键网络的形成[25]ꎬ故选取m(尿素)ʒm(MCC)的范围为5.5ʒ2.5~6.5ʒ2.5ꎮ当ECH加入量过低ꎬ将无法成胶ꎬ因为ECH加入量增加能使成胶结晶度增加ꎬ硬度增加ꎻ当ECH加入量过高则孔隙率下降[26]ꎮ由图4c知ꎬCR去除率随着ECH加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ꎬ故选取ECH加入量范围为2.0~3.0mLꎮ由图4d知m(NaOH)ʒm(MCC)对于去除率的影响波动在3%以内ꎬ相比起其它因素影响不大ꎬ在后续优化之中不考虑该因素ꎮ由单因素实验所得的设计因素和编码水平见表1ꎮ表1㊀设计因素与编码水平水平温度/ħm(尿素)ʒm(MCC)ECH/mL-α56.595.15ʒ2.501.66-160.005.50ʒ2.502.00065.006.00ʒ2.5025.00170.006.50ʒ2.503.00+α73.416.85ʒ2.503.3479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农晶愿ꎬ等: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图3㊀MCCA样品与SEM图图4㊀各因素对CR去除率的影响2.2.2㊀响应面数据分析经过实验统计ꎬCR去除率(Y)在66.90%~93.67%ꎮ通过分析ꎬ得到CR去除率与3个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ꎮY=93.36+2.85ˑA+4.63ˑB-0.92ˑC-3.86ˑAˑB+0.88ˑAˑC+2.94ˑBˑC-7.11ˑA2-4.53ˑB2-3.20ˑC2+3.47ˑAˑBˑC-5.70ˑA2ˑB+3.71ˑA2ˑC-5.21ˑAˑB2ꎮ式中:A为反应温度(ħ)ꎻB为m(尿素)ʒm(MCC)ꎻC为ECH(mL)ꎮ如表2所示ꎬ选中项Pr(>F)小于0.05㊁0.01与0.0001分别代表到达显著㊁极显著和极其显著水平ꎮ回归模型Pr(>F)<0.0001ꎬ到达极其显著水平ꎬ说明建立的模型有意义ꎻ失拟项P=0.8327>0.05ꎬ无显著性差异ꎬ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ꎬ模型的残差可能是随机误差产生ꎬ故可用此模型和方程来分析和预测ꎮ响应面图是根据回归方程绘制的ꎬ是响应值在各实验因素交互作用下得到的结果所构成的一个三维空间曲面ꎬ用于预测和检验响应值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ꎮ固定其中1个因素ꎬ分析另外2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去除率的影响ꎮ根据回归方程做出模型的响应曲面及其等高线见图5 图7ꎮ可知ꎬ随着温度的升高ꎬCR去除率增加ꎬ当温度上升到65ħ左右ꎬCR去除率开始降低ꎻ随着m(尿素)ʒm(MCC)的增大ꎬCR去除率也随之增加ꎮ从图6和图7知ꎬECH加入量降低ꎬCR去除率增加ꎮ按照响应面曲线陡峭程度判断单因素对CR去除率的影响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浴温度㊁m(尿素)ʒm(MCC)㊁ECH8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7卷加入量ꎮ这与ANOVE分析结果相吻合ꎮ表2㊀响应面分析结果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r(>F)模型1588.37㊀13122.18㊀1631.98<0.0001A46.08146.08615.49<0.0001B121.521121.521623.19<0.0001C4.8414.8464.590.0002AB119.121119.121591.08<0.0001AC6.2116.2182.98<0.0001BC69.09169.09922.83<0.0001A2729.081729.089738.30<0.0001B2295.271295.273943.96<0.0001C2147.631147.631971.92<0.0001ABC96.40196.401287.57<0.0001A2B107.711107.711438.64<0.0001A2C45.69145.69610.32<0.0001AB290.05190.051202.74<0.0001AC200B2C00BC200A300B300C300残差0.4560.075失拟项4.40ˑ10-314.40ˑ10-30.050.8327净误差0.4450.089总离差1588.8219㊀㊀等高线图的形状反映出两因素交互作用的强弱和显著程度ꎮ在m(尿素)ʒm(MCC)较大或ECH加入量较小时ꎬ水浴温度对CR去除率的影响非常显著ꎬ表现为图5和图6等高线图呈椭圆形ꎬ图5和图6曲线较陡峭ꎮ在m(尿素)ʒm(MCC)较大时ꎬ降低温度可以显著提高CR去除率ꎮ从图7可知ꎬ在ECH加入量较大时ꎬm(尿素)ʒm(MCC)对CR去除率的影响十分显著ꎬ增大m(尿素)ʒm(MCC)可以大大提高对CR的去除效果ꎮ由响应面方程预测最佳工艺:温度64.57ħ㊁m(尿素)ʒm(MCC)为6.0ʒ2.5㊁ECH加入量为2.57mL(体积分数为6.04%)ꎬCR去除率可达94.54%ꎮ考虑到实际操作和生产的需要以温度65ħ㊁m(尿素)ʒm(MCC)为6.0ʒ2.5㊁ECH加入量2.5mL(体积分数5.88%)为最佳制备工艺ꎮ多次平行实验平均CR去除率为93.56%ꎬ与理论值相差0.98%ꎬ故响应面法对MCCA制备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ꎮ2.3㊀吸附实验2.3.1㊀MCCA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当温度为20ħ㊁CR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 L-1ꎬ且pH=7时ꎬ不同用量的MCCA对CR的吸附效果如图8a所示ꎬ当用量由0.02g增加到0.10g时ꎬ吸附容量从313.7mg g-1下降到72.78mg g-1ꎬMCCA对CR的去除率由83.13%上升到96.43%ꎮ这是因为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ꎬ有效接触面积增大ꎬ为CR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ꎬ从而使吸附量随之增大ꎮ吸附趋于平衡后ꎬ吸附剂表面处于饱和的吸附位点增多ꎬ单位质量的MCCA上吸附的CR减少ꎬCR去除率降低ꎮ综合考虑吸附容量和去除率ꎬ吸附剂用量为0.05g时有最好的吸附效果ꎬ此时吸附容量142.44mg g-1ꎬCR去除率为91.30%ꎮ故以下实验吸附剂用量均为0.05gꎮ2.3.2㊀CR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染料的初始浓度是影响材料吸附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ꎮ当温度为20ħ及pH=7时ꎬCR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如图8b所示ꎮ当CR初始质量浓度从200mg L-1提高到400mg L-1时ꎬMCCA对CR的吸附容量从94.47mg g-1增加到172.6mg g-1ꎬ去除率由93.58%减小到85.90%ꎮ随着CR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ꎬCR与吸附剂表面的接触机会大幅增加ꎬ活性吸附位点得到充分利用ꎬ且传质阻力减小ꎬ有利于吸附进行ꎬ吸附容量增加ꎮ综合考虑MCCA对CR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ꎬCR质量浓度为300mg L-1时有最好的吸附效果ꎬ此时MCCA对CR的吸附容量138.8mg g-1ꎬCR去除率91.94%ꎮ故以下实验CR质量浓度均取300mg L-1ꎮ2.3.3㊀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pH值也是影响吸附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ꎮCR是一种酸碱指示剂ꎬ故调节CR初始溶液pH范围为5.5~8.0ꎮ在20ħ下ꎬpH值对MCCA吸附CR的影响结果如图8c所示ꎬ吸附剂对CR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均随着pH值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ꎬ在pH=6.0时两者皆有最大值ꎬ此时吸附容量163.8mg g-1ꎬCR去除率为94.70%ꎮ由于pH值较小时ꎬCR在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ꎬ吸附剂表面带正电荷ꎬ二者间存在静电作用ꎻpH值过大时ꎬ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增多ꎬ与CR所带的负电荷相互排斥ꎬ不易于被吸附剂吸附ꎬ吸附效果不佳ꎮ为使去除率和吸附量都达到理想效果ꎬ以下实验皆选取pH=6.0为较佳实验条件ꎮ2.3.4㊀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如图8d所示ꎬ在20~50ħ温度范围内ꎬMCCA对CR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减小ꎬ20ħ时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达139.28mg g-1和92.27%ꎮ吸附CR是放热反应ꎬ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ꎮ99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农晶愿ꎬ等: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0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7卷图5㊀水浴温度与m(尿素)ʒm(MCC)对去除率影响的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图6㊀水浴温度与ECH的用量对去除率影响的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图7㊀m(尿素)ʒm(MCC)与ECH的用量对去除率影响的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图8㊀MCCA用量㊁CR质量浓度㊁pH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2.3.5㊀吸附动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反应途径信息ꎬ在20ħ下ꎬMCCA对CR的吸附容量如图9所示ꎬCR去除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高ꎬ9h后达吸附平衡ꎮ吸附初期ꎬ吸附剂活性位点较多ꎬ吸附速度较快ꎻ随着吸附时间的增长ꎬ吸附位点逐渐减少ꎬMCCA内外的CR质量浓度差减小ꎬ推动力减小且吸附阻力增大ꎬ吸附剂与CR接触机会减小ꎬ使吸附速率降低直至饱和ꎮ图9㊀MCCA对CR的吸附容量动力学准一阶和准二阶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吸附动力学机理ꎮ准一阶模型和准二阶模型方程如下[27-28]:log(qe-qt)=logqe-k1t2.303ꎻ(3)tqt=1k2q2e+tqeꎮ(4)式中:k1为准一阶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ꎻk2为准二阶模型方程的吸附速率常数ꎻt为吸附时间(h)ꎻqt为t时间的吸附容量(mg g-1)ꎻqe为平衡吸附容量(mg g-1)ꎮlg(qe-qt)的值与t的线性关系确定斜率和截距ꎬ计算出k1和qe的值ꎻ据t/qt的值与t的线性关系确定斜率和截距ꎬ计算出qe和k2的值(如表3)ꎮ可知准二阶模型的相关系数(R2ȡ0.997)高于准一阶模型的相关系数(R2ɤ0.988)ꎬ因此MCCA吸附CR的过程更符合准二阶模型ꎬ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作用为主ꎮ2.3.6㊀吸附等温线等温吸附效应的研究可帮助了解吸附机理及吸附剂与染料的关系ꎬ吸附容量随吸附平衡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ꎮ利用吸附等温线进一步研究吸附机理ꎬ吸附等温线中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为常用ꎮLangmuir方程如下[29]:Ceqe=Ceqmax+1qmaxKLꎮ(5)式中:qmax为完全单层覆盖的最大吸附量(mg g-1)ꎻCe为溶液平衡质量浓度(mg L-1)ꎻKL为吸附量和吸附能量间接相关的常数ꎻqmax和KL可分别通过Ce/qe对Ce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来ꎻKL为亲和常数ꎬ采用无量纲的常数RL进一步分析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ꎮRL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RL=11+KLC0ꎮ(6)式中:C0为CR的初始质量浓度(mg L-1)ꎻKL为Langmuir等温模型常数ꎮ101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农晶愿ꎬ等: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Freundlich方程是经验方程ꎬ方程如下:lnqe=lnkF+1nlnceꎮ(7)式中:kF和n是Freundlich常数ꎬ分别用来说明吸附量和吸附强度ꎮ表3㊀准一阶和准二阶动力学参数C0/mg L-1准一阶Qe/mg g-1k1R2准二阶Qe/mg g-1k1R220089.5650.585140.98796101.72946.72975ˑ10-30.99767250110.3220.662010.97744123.91577.01777ˑ10-30.99903300129.2390.697690.96881146.41266.830ˑ10-30.99912350148.1750.733360.97743168.06725.95ˑ10-30.99938400163.4360.819850.96746179.85616.69126ˑ10-30.99939㊀㊀表5是MCCA对CR吸附的Langmuir和Freun ̄dlich方程的线性拟合参数ꎮ可知ꎬLangmuir模型的相关系数(R2ȡ0.998)高于Freundlich模型的相关系数(R2ɤ0.944)ꎬ表明Langmuir模型更适合用来拟合吸附数据[30]ꎬ证明MCCA对CR的吸附是单层㊁均衡的吸附ꎮ表4㊀MCCA对CR吸附的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的线性拟合参数Langmuir方程Qm/mg g-1KL/L mg-1R2RLFreundlich方程KF/L g-11/nR2216.920.72470.9980.0439740.59030.372710.942992.3.7㊀吸附热力学吸附剂上发生的固体表面吸附过程ꎬ可采用热力学的基本方程Gibbs方程及吸附平衡常数进行探索ꎬ热力学参数采用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㊁标准反应焓变和标准反应焓变[31]:Kd=qe/Ceꎻ(8)lnKd=ΔHRT+ΔSRꎻ(9)ΔG=ΔH-TΔSꎮ(10)式中:Kd为吸附平衡常数ꎻΔH为吸附过程的焓变(kJ mol-1)ꎻΔS为吸附过程的熵变(J mol-1 K-1)ꎻΔG为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kJ mol-1)ꎻR为理想气体常数ꎬ8.314J mol-1 K-1ꎻT为热力学温度(K)ꎮ表5㊀不同温度下MCCA吸附CR的热力学参数T/KΔG/kJ mol-1ΔH/kJ mol-1ΔS/J mol-1 K-1293-1.077-0.0036780.02162303-1.114313-1.151323-1.188㊀㊀由表6可知ꎬΔH<0说明MCCA吸附CR为放热反应ꎬ低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ꎻ在不同温度下ΔG<0ꎬ表明吸附为自发过程ꎻΔS>0吸附为熵增过程ꎬ吸附的自发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ꎮ2.3.8㊀吸附剂再生循环使用的再生性是评价吸附剂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ꎬ对于吸附剂在水处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ꎮ通过在染料废水中多次循环利用可以降低成本ꎮ新制及再生后的MCCA对CR的去除率如图10所示ꎮ实验结果表明ꎬ新制的MCCA对CR的去除率为94.03%ꎬ采用乙醇再生并循环利用5次后的CR去除率为90.47%ꎬ与新制的MCCA相比ꎬ仅下降3.79%ꎮ由此可知MCCA的再生效果较好ꎬ可进行多次循环利用ꎮ图10㊀循环次数对去除率的影响3㊀结论采用响应面优化法ꎬ以温度㊁m(尿素)ʒm(MCC)及ECH为自变量ꎬMCCA对CR的去除率为响应量ꎬ得最佳吸附剂的制备条件:温度65ħ㊁m(尿素)ʒm(MCC)=6.0ʒ2.5㊁ECH加入量2.5mLꎮ采用FTIR㊁TGA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ꎬ结果表明MCCA中有大量含氧官能团ꎬ内部为疏松多孔的结构ꎮ吸附试验表明ꎬ当MCCA的用量为0.05g㊁pH值为6㊁温度为20ħ和CR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 L-1时ꎬ吸附量为163.8mg g-1ꎬMCCA对CR的去除率达94.70%ꎮ准二级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对吸附动力学和平衡结果进行模拟ꎬ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的化学过程ꎮMCCA其原料储量丰富㊁价格低廉ꎬ易生物降解ꎬ制作工艺流程绿色简单无污染ꎬ可实现大规模生2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7卷产ꎬ具有较大的实际利用价值ꎮ循环利用5次后的MCCA与新制的MCCA相比ꎬCR去除率仅下降3.79%ꎬ说明MCCA有很好的可重复再生性ꎬ对CR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ꎬ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姜佩.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ꎬ2012. [2]㊀李庆云ꎬ韩洪晶.偶氮类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ꎬ2016ꎬ45(9):2217-2220.[3]㊀张华春ꎬ熊国臣.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染料与染色ꎬ2016ꎬ53(3):45-51.[4]㊀宋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试验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ꎬ2016.[5]㊀杨兴ꎬ张倩ꎬ汤超ꎬ等.改性竹叶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ꎬ2017ꎬ45(10):244-246.[6]㊀HOKKANENSꎬBHATNAGARAꎬSILLANPÄÄM.Areviewonmodificationmethodstocellulose ̄basedadsorbentstoimprovead ̄sorptioncapacity[J].WaterResearchꎬ2016ꎬ91:156-173. [7]㊀徐淑艳ꎬ谢元仲ꎬ孟令馨.生物质基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ꎬ2016ꎬ32(3):85-89.[8]㊀DINMFꎬPONRAJMꎬLOWWPꎬetal.Removalrateoforganicmatterusingnaturalcelluloseviaadsorptionisothermandkineticstudies[J].WaterEnvironResꎬ2016ꎬ88(2):118-130. [9]㊀LILꎬLUOCꎬLIXꎬetal.Preparationofmagneticionicliquid/chitosan/grapheneoxidecompositeandapplicationforwatertreat ̄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ꎬ2014ꎬ66(5):172-178.[10]㊀DOMÍNGUEZRJꎬPERESINMSꎬTamminenTꎬetal.Lignin ̄basedhydrogelswith super ̄swelling capacitiesfordyeremoval[J].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ꎬ2018ꎬ115:1249-1259.[11]㊀MIAOMꎬWANGGꎬCAOSꎬetal.TEMPO ̄mediatedoxidizedwintermelon ̄basedcarbonaceousaerogelasanultralight3Dsup ̄portforenhancedphotodegradationoforganicpollutants[J].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ꎬ2015ꎬ17(38):24901-24907.[12]㊀王丽莉ꎬ欧阳土龙ꎬ戴兴兴ꎬ等.过氧化氢漂白富纤维素材料制备透明纤维素膜研究[J].森林工程.2018ꎬ34(1):41-45. [13]㊀DINGJZꎬLIQꎬXUXꎬetal.Awheatstrawcellulose ̄basedhy ̄drogelforCu(II)removalandpreparationcoppernanocompositeforreductivedegradationofchloramphenicol[J].CarbohydratePolymersꎬ2018ꎬ190:12-22.[14]㊀CHONGKYꎬCHIACHꎬZAKARIASꎬetal.CaCO3 ̄decoratedcelluloseaerogelforremovalofCongoRedfromaqueoussolution[J].Celluloseꎬ2015ꎬ22(4):2683-2691.[15]㊀YUMꎬHANYꎬLIJꎬetal.MagneticN ̄dopedcarbonaerogelfromsodiumcarboxymethylcellulose/collagencompositeaerogelfordyeadsorptionandelectrochemicalsupercapacitor[J].Lnter ̄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ꎬ2018ꎬ115:185-193.[16]㊀ARABIMꎬOSTOVANAꎬGHAEDIMꎬetal.Novelstrategyforsynthesisofmagneticdummymolecularlyimprintednanoparticlesbasedonfunctionalizedsilicaasanefficientsorbentforthedeter ̄minationofacrylamideinpotatochips:Optimizationbyexperi ̄mentaldesignmethodology[J].Talantaꎬ2016ꎬ154:526-532. [17]㊀KHURIAIꎬMUKHOPADHYAYS.Responsesurfacemethodolo ̄gy[J].WileyInterdisciplinaryReviews:ComputationalStatis ̄ticsꎬ2010ꎬ2(2):128-149.[18]㊀SANTRADꎬSARKARM.Optimizationofprocessvariablesandmechanismofarsenic(V)adsorptionontocellulosenanocompos ̄ite[J].JournalofMolecularLiquidsꎬ2016ꎬ224(A):290-302. [19]㊀王永菲ꎬ王成国.响应面法的理论与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5ꎬ14(3):236-240.[20]㊀CHENYWꎬLEEHVꎬABDHAMIDSB.Investigationofopti ̄malconditionsforproductionofhighlycrystallinenanocellulosewithincreasedyieldvianovelCr(III) ̄catalyzedhydrolysis:Re ̄sponsesurfacemethodology[J].CarbohydrPolymꎬ2017ꎬ178:57-68.[21]㊀ZHANGXꎬJINGSꎬCHENZꎬetal.Fabricating3DhierarchicalporousTiO2andSiO2withhighspecificsurfaceareabyusingnanofibril ̄interconnectedcelluloseaerogelasanewbiotemplate[J].IndustrialCropsandProductsꎬ2017ꎬ109:790-802. [22]㊀LICꎬWUZꎬLIANGHꎬetal.Ultralightmultifunctionalcarbon ̄basedaerogelsbycombininggrapheneoxideandbacterialcellu ̄lose[J].Smallꎬ2017ꎬ13(25).DOI.10.1002/smll.201700453. [23]㊀KUOYꎬHONGJ.Investigationofsolubilityof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inaqueousNaOH[J].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 ̄giesꎬ2005ꎬ16(5):425-428.[24]㊀YUEYꎬZHOUCꎬFRENCHADꎬetal.Comparativepropertiesofcellulosenano ̄crystalsfromnativeandmercerizedcottonfibers[J].Celluloseꎬ2012ꎬ19(4):1173-1187.[25]㊀LUOXꎬZHANGL.Newsolventsandfunctionalmaterialspre ̄paredfromcellulosesolutionsinalkali/ureaaqueoussystem[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ꎬ2013ꎬ52(1):387-400. [26]㊀CIOLACUDꎬRUDAZCꎬVASILESCUMꎬetal.Physicallyandchemicallycross ̄linkedcellulosecryogels:Structureꎬpropertiesandapplicationforcontrolledrelease[J].CarbohydratePoly ̄mersꎬ2016ꎬ151:392-400.[27]㊀王玥ꎬ秦帆ꎬ唐燕华ꎬ等.玉米芯改性吸附剂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J].森林工程ꎬ2018ꎬ34(1):65-70.[28]㊀张春荣ꎬ闫李霞ꎬ申大忠ꎬ等.Fe3O4/C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罗丹明B的去除[J].环境化学ꎬ2012ꎬ31(11):1669-1675.[29]㊀FANLꎬLUOCꎬSUNMꎬetal.Synthesisofmagneticβ ̄cyclo ̄dextrin ̄chitosan/grapheneoxideasnanoadsorbentanditsapplica ̄tionindyeadsorptionandremoval[J].ColloidsSurfBBiointer ̄facesꎬ2013ꎬ103(6):601-607.[30]㊀韩志勇ꎬ韩昆ꎬ郝昊天ꎬ等.铜铁氧体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J].环境科学ꎬ2018ꎬ39(3):1195-1201.[31]㊀SARMAGKꎬSENGSꎬBHATTACHARYYAKG.Adsorptionofcrystalvioletonrawandacid ̄treatedmontmorilloniteꎬK10ꎬinaqueoussuspension[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ꎬ2016ꎬ171:1-10.301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农晶愿ꎬ等: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壳聚糖气凝胶的构筑设计与性能研究

壳聚糖气凝胶的构筑设计与性能研究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i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保温隔热材料研究现状 (2)1.2.1 传统保温隔热材料概述 (2)1.2.2 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概述 (4)1.2.3 保温隔热材料的隔热原理 (12)1.3 壳聚糖及其气凝胶概述 (17)1.3.1 壳聚糖的选择 (17)1.3.2 壳聚糖气凝胶概述 (19)1.4 选题依据 (20)1.5 主要研究内容 (21)第二章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4)2.1 实验原料与制备过程 (24)2.1.1 实验原料 (24)2.1.2 制备过程 (24)2.2 实验仪器与试样加工 (26)2.2.1 实验仪器 (26)2.2.2 试样加工 (26)2.3 微纳结构与化学组成 (27)2.3.1 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 (27)2.3.2 化学组成与物相分析 (27)2.4 物性分析与性能测试 (28)2.4.1 物性分析 (28)2.4.2 性能测试 (28)第三章不同溶剂体系的壳聚糖凝胶特性研究 (30)3.1 引言 (30)3.2 结果与讨论 (30)3.2.1 乙醇/水二元溶剂体系的引入 (30)3.2.3 水溶剂体系下壳聚糖溶胶的凝胶特性 (32)3.2.4 乙醇/水二元溶剂体系下壳聚糖溶胶的凝胶特性 (33)3.2.5 壳聚糖溶胶的凝胶老化过程 (36)3.2.6 乙醇/水二元溶剂体系中壳聚糖溶胶的凝胶机制 (37)3.3 本章小结 (38)第四章二元溶剂体系下壳聚糖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0)4.1 引言 (40)4.2 结果与讨论 (40)4.2.1 壳聚糖气凝胶的制备工艺分析 (41)4.2.2 壳聚糖气凝胶的微纳形貌结构 (41)4.2.3 壳聚糖气凝胶的交联反应分析及其机制 (43)4.2.4 壳聚糖气凝胶的孔隙特征与吸附特性 (47)4.2.5 壳聚糖气凝胶的热稳定性能分析 (51)4.3 本章小结 (52)第五章微观形貌可控的壳聚糖气凝胶组成、结构与性能 (54)5.1 引言 (54)5.2 结果与讨论 (55)5.2.1 表面形貌可控壳聚糖气凝胶的制备工艺分析 (55)5.2.2 SCAs和ASCAs壳聚糖气凝胶的形貌表征 (56)5.2.3 SCAs和ASCAs壳聚糖气凝胶的化学交联 (60)5.2.4 SCAs和ASCAs壳聚糖气凝胶的骨架生长机理 (63)5.3 本章小结 (65)第六章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设计与性能 (68)6.1 引言 (68)6.2 结果与讨论 (69)6.2.1 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设计原理 (69)6.2.2 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交联反应及其构筑机理 (70)6.2.3 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微观形貌与骨架形成机制 (75)6.2.4 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孔结构分析 (77)6.2.5 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收缩特性 (79)6.2.6 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保温隔热性能 (83)6.2.7 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压缩特性与热稳定性 (84)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90)7.1 结论 (90)7.2 展望 (93)致谢 (95)参考文献 (97)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17)表1.1 部分非硅源气凝胶的典型参数 (7)表1.2 SiO2气凝胶的物理性能 (9)表1.3 三种典型有机气凝胶的性能参数对照 (9)表1.4 部分溶剂的超临界条件及与常压下的表面张力对照 (11)表2.1 主要化学试剂 (24)表2.2 主要实验仪器 (26)表3.1 不同组成比例的乙醇/水二元溶剂体系 (31)表6.1 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和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比表面积(SSA)与总孔体积数据 (78)图1.1 多孔材料中不同孔类型的孔径分布 (5)图1.2 不同孔径中的表面张力 (6)图1.3 多孔材料的孔类型 (6)图1.4 气凝胶的典型制备过程 (8)图1.5 热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4)图1.6 不同压力状态下的气-固耦合作用 (15)图1.7 不同微结构类型的隔热机理 (16)图1.8 纤维素分子结构 (18)图1.9 甲壳素分子结构 (18)图1.10 壳聚糖分子结构 (19)图1.11 总体研究方案 (21)图2.1 样品制备过程 (24)图3.1 以水为溶剂的壳聚糖溶胶w-CG4/Y1系列的凝胶状况 (32)图3.2 以水为溶剂的壳聚糖溶胶w-CG5/Y2系列的凝胶状况 (33)图3.3 以乙醇/水二元溶剂体系为溶剂的壳聚糖溶胶ew-CG4/Y3系列的凝胶状况 (34)图3.4 以乙醇/水二元溶剂体系为溶剂的壳聚糖溶胶ew-CG5/Y4系列的凝胶状况 (35)图3.5 壳聚糖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5)图3.6 由(a)及(e)逐步升温条件下不同反应活性组分的反应过程 (36)图3.7 由(a)及(e)逐步升温条件下壳聚糖凝胶的老化过程示意图 (37)图3.8 逐步升温条件下ew-CG5/6的老化过程实物照 (37)图3.9 以乙醇/水二元溶剂体系为溶剂的壳聚糖溶胶的凝胶机制 (38)图4.1 不同配方组成制备的壳聚糖气凝胶的FESEM照 (42)图4.2 不同最高老化温度下制备的CA5/6气凝胶的FESEM照 (43)图4.3 壳聚糖、CA5/2、CA5/4、CA5/6和CA5/8的FTIR谱图 (44)图4.4 CA5/2、CA5/4、CA5/6和CA5/8的XPS谱图 (45)图4.5 CA5/6的XPS全谱图 (46)图4.6 壳聚糖气凝胶的形成机理 (46)图4.7 根据BET模型得到的CA5/2,CA5/4,CA5/6和CA5/8比表面积 (47)图4.8 CA5/6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48)图4.10 壳聚糖气凝胶对甲基橙(MO)的吸附实验 (49)图4.11 壳聚糖气凝胶吸附甲基橙的吸附机理 (50)图4.12 通过TG-DSC测试获得的壳聚糖气凝胶的热稳定性能 (51)图5.1 不同形貌结构壳聚糖气凝胶的制备工艺 (55)图5.2 不同放大倍数下SCAs的FESEM表面形貌 (56)图5.3 不同放大倍数下ASCAs的FESEM表面形貌 (57)图5.4 不同放大倍数下壳聚糖的TEM表面形貌(a, b)及其选区电子衍射图样(c) (57)图5.5 不同放大倍数下SCAs的TEM表面形貌(a, b)及其选区电子衍射图样(c) (58)图5.6 不同放大倍数下ASCAs的TEM表面形貌(a, b)及其选区电子衍射图样(c) (59)图5.7 壳聚糖、SCAs和ASCAs的XRD谱图 (59)图5.8 SCAs(a)和ASCAs(b)表面形貌的结构示意 (60)图5.9 壳聚糖、SCAs和ASCAs的FTIR谱图 (61)图5.10 SCAs(a)和ASCAs(b)的XPS全谱图 (62)图5.11 SCAs和ASCAs的XPS谱图 (62)图5.12 SPD-oxidized CTS壳聚糖衍生物的改性机理与SCAs的形成机制 (63)图5.13 APS-SPD-oxidized壳聚糖衍生物的改性机理与ASCAs的形成机制 (64)图5.14 SCAs的“纳米鳞片”状结构(a)和ASCAs的“纳米纤维”状结构(b)形成机理 (64)图6.1 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与典型构筑原理 (70)图6.2 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XPS谱图 (71)图6.3 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的XPS谱图 (72)图6.4 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壳聚糖以及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FTIR谱图 (73)图6.5 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构筑机理 (74)图6.6 不同放大倍数下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的FESEM表面形貌 (75)图6.7 不同放大倍数下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FESEM表面形貌 (75)图6.8 壳聚糖、PVA(a)和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b)的XRD谱图 (76)图6.9 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构筑过程示意 (77)图6.10 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a)和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b)的氮气吸附-图6.11 根据BJH模型获得的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a)和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b)的孔径分布 (79)图6.12 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及其终态凝胶和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及其终态凝胶的收缩特性照 (80)图6.13 壳聚糖气凝胶从终态凝胶到其气凝胶阶段的收缩特性示意 (81)图6.14 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a)和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b)从终态凝胶到其气凝胶阶段的收缩数据 (82)图6.15 空白组壳聚糖气凝胶和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与已有文献中的收缩数据对比 (82)图6.16 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的热导率测试样品(a)及其测试原理(b) (83)图6.17 不同压强下氧化硅气凝胶(a)与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b)的热导率数据对比 (84)图6.18 分别用于轴向(a)、径向(b)压缩性能测试的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样品照 (85)图6.19 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分别在轴向(a)、径向(b)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85)图6.20 通过TG-DSC测试获得的P/CA壳聚糖杂化气凝胶从室温到500o C间的热稳定性曲线 (86)摘要壳聚糖气凝胶具有原料来源丰富、环境负荷低、隔热性能优异等优点,但存在凝胶活性较低、孔结构立体性不足、微观结构难以控制、超临界流体干燥前后材料收缩巨大等难题,限制了其在保温隔热领域的应用潜力。

《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范文

《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范文

《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篇一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摘要:本研究制备了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并对其吸附止血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吸附止血性能的复合气凝胶材料。

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备方法、材料性能及实验结果,为开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吸附止血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对于提高手术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丝素纳米纤维和儿茶酚改性壳聚糖都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吸附止血性能的材料。

因此,本研究将丝素纳米纤维与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复合气凝胶材料,并对其吸附止血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交联剂、溶剂等。

2. 制备方法(1)丝素纳米纤维的制备:采用适当的工艺将丝素蛋白制备成纳米纤维。

(2)儿茶酚改性壳聚糖的制备: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对壳聚糖进行儿茶酚改性。

(3)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将丝素纳米纤维与儿茶酚改性壳聚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交联剂和溶剂,通过冷冻干燥和交联反应制备出复合气凝胶。

3. 实验方法(1)对制备出的复合气凝胶进行表征,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红外光谱(IR)分析等。

(2)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复合气凝胶的吸附止血性能,包括凝血时间、出血量等指标。

(3)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复合气凝胶的吸附止血性能。

三、结果与讨论1. 制备出的复合气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丝素纳米纤维和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在气凝胶中分布均匀。

SEM观察显示,气凝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吸附性能。

2.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丝素纳米纤维与儿茶酚改性壳聚糖之间发生了化学交联,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材料。

3.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止血性能,能够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一种纤维素-壳聚糖PANI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纤维素-壳聚糖PANI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纤维素-壳聚糖/PANI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姬广斌,张铸,顾未华,赵越
申请号:CN202010199442.9
申请日:20200319
公开号:CN111420619B
公开日:
202204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壳聚糖/PANI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先搅拌得到纤维素‑壳聚糖溶液,然后在冰浴条件下通过原位聚合在纤维素‑壳聚糖衬底表面生长出导电聚合物颗粒,最后经过冷冻干燥,制备成气凝胶材料;其中,纤维素‑壳聚糖溶液中,纤维素与壳聚糖的混合质量比为1∶1~1∶2;导电聚合物颗粒为PANI颗粒。

本发明制备方法能够得到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又具有低红外发射率的气凝胶材料。

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倩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应用研究进展

展,研究者已开发出多种制备方法。其制备流程包括
[6]
径为 5~60 nm,具有较大的长径比,能以网状结构啮

。CNC 呈针状,直径为 5~70 nm,长径比一般较
[7]
小,由于其分子结构仅由结晶区组成,故其结晶度较
4 个基本过程,即纳米纤维素的制备、纳米纤维素的
凝胶化、溶剂置换和湿凝胶干燥。每个过程均会影响
超临界 CO2 干燥法制备的气凝胶,在溶剂置换时需选
方法,包括悬浮液的单向冻结、冰晶的单向生长、冷
择能高度溶解于 CO2 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Li
冻干燥等步骤,得到的多孔结构模拟了冰晶的单向生
利用丙酮溶剂置换法和常压干燥法制备了纤维
长形态,气凝胶的各向异性主要由凝胶组织的各向异
素纳米纤丝基气凝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气凝胶
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

要: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产业化是传统造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是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素制备而成
的轻质固体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低密度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吸附分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纳米纤维素基气
凝胶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制备过程对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结构的影响,综述了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在吸附分离领域中的应
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6]。纳米纤维素基气
微观结构 [52]。
凝胶的常用干燥方法有冷冻干燥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
法,这两种方法均可以防止气凝胶的孔隙结构由于毛
细管作用力而塌陷。
中 国 造 纸 学 报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Vol. 36,No. 2,2021

《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

《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

《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篇一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止血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创伤修复与止血材料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众多止血材料中,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止血材料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研究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止血性能方面的应用。

二、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1. 材料与设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交联剂等。

设备包括搅拌器、冷冻干燥机、烘箱等。

2. 制备方法首先,将丝素纳米纤维和儿茶酚改性壳聚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交联剂。

在搅拌器中充分搅拌,使各种成分均匀混合。

然后,将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复合气凝胶。

三、复合气凝胶的表征1. 结构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发现其具有多孔、网络状的结构特点。

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气凝胶的吸附性能。

2. 性能表征通过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复合气凝胶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丝素纳米纤维与儿茶酚改性壳聚糖成功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气凝胶。

四、吸附止血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将制备好的复合气凝胶用于模拟出血模型中,观察其吸附止血效果。

同时,设置对照组,比较不同材料的止血效果。

2.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止血性能。

其吸附速度快,止血效果好,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

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网络状结构和儿茶酚的生物活性。

此外,丝素纳米纤维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气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

五、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丝素纳米纤维/儿茶酚改性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并对其吸附止血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复合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止血效果,为创伤修复与止血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水凝胶球的制备及性能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水凝胶球的制备及性能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水凝胶球的制备及性能补朝阳【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1(22)6【摘要】采用物理交联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壳聚糖(CS)共混水凝胶球;研究了共混球的耐酸碱性、溶胀性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水凝胶球在弱酸和弱碱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着羧甲基纤维素与壳聚糖质量比的增大,水凝胶的吸水溶胀率增加.在CMC与CS质量比为1∶4时制备的水凝胶呈规则球状.%Carboxymethyl cellulose-chitosan (CMC-CS) blended hydrogel balls were prepared by physical crosslinking. The stability of as-prepared hydrogel balls in weak acid and base media as well as their swelling behavior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ethylene blue were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prepared hydrogel are stable in weak acid and weak base, and their swelling ratio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CMC. The hydrogel prepared at a CMC to CS mass ratio of 1 : 4 has regular spherical shape.【总页数】3页(P65-67)【作者】补朝阳【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系,河南新乡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8【相关文献】1.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丙烯酸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J], 林丹;赵斌;巩莉;2.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丙烯酸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J], 林丹;赵斌;巩莉3.单宁/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J], 金绍娣; 顾东雅4.蔗渣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J], 曾建; 李昱; 李锦荣; 陈瑞荣; 平兆华; 马年方5.羧甲基纤维素钠/己二酸二酰肼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J], 袁琦;王玉珑;韩俊源;魏鑫鑫;戴洋;刘艳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纤维素基气凝胶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基气凝胶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基气凝胶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庄杰;徐朝阳
【期刊名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22(38)3
【摘要】目前,水体污染和气体污染是环境污染中较为突出的2个问题。

在解决污染的诸多办法中,吸附法因适应性好、操作简单而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

在诸多吸
附材料中,纤维素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可再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和可降解性等优良特性,成为吸附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

文中着重介绍了纤维素
气凝胶吸附重金属离子、油类、染料、有机物、盐类、PM_(2.5)等污染源的机理、改性处理和应用,探讨了纤维素气凝胶应用于吸附分离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
的挑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8页(P144-150)
【作者】庄杰;徐朝阳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5
【相关文献】
1.pH响应性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吸附再生性能
2.纤维素基球形多孔气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3.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4.纳米纤维
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应用研究进展5.聚离子液体改性废报纸基纤维素气凝胶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期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Vol.37 No.1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壳聚糖/纤维素气凝胶球的制备及其甲醛吸附性能刘志明1,吴 鹏1,2(1.东北林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与医学技术系,陕西 汉中,723000)摘 要:采用液滴悬浮凝胶法分别制备纤维素气凝胶球(CAB)和壳聚糖/纤维素气凝胶球(CCAB),再经酸处理过程分别制得酸处理的CAB (CAB-A)和酸处理的CCAB (CCAB-A),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 光电子能谱(XPS)和比表面积孔隙测定仪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气凝胶球的形貌、化学态、表面元素分布以及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

同时,通过气态甲醛吸附试验对样品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壳聚糖/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具有均匀的球形形态,CAB、CAB-A、CCAB 和CCAB-A 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67±0.01)、(2.47±0.02)、(2.79±0.05)和(3.34±0.05) mm。

壳聚糖引入到纤维素基体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并且通过酸处理过程壳聚糖分子在纤维素凝胶网络中进行了重新分布和组装,形成更为密集的气凝胶网状结构,产生了更为丰富的孔隙结构,CCAB-A 的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分别为1350.7 m 2/g 和4.511 cm 3/g。

气态甲醛吸附测试结果表明,CCAB-A 复合气凝胶球吸附1h 的吸附量高达1.99 mmol/g,远远大于相同用量的椰壳活性炭材料的甲醛吸附量0.39 mmol/g,并且与甲醛分子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甲亚胺和席夫碱的化学结合。

关键词:纤维素;壳聚糖;气凝胶球;吸附;甲醛中图分类号:TQ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17)01-0000-00 Preparation of Chitosan/Cellulose Aerogel Beads and Its FormaldehydeGas Adsorption PerformanceLIU Zhiming 1,WU Peng 1,2(1.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 and Medical Technology, Hanzhong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收稿日期:2016-05-26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602-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5055);浙江省林业工程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14lygcz002)作者简介:刘志明(1971— ),男,黑龙江明水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质材料化学、纤维素气凝胶和纳米纤维素、木质素及其复合功能材料研究;E-mail: zhimingliuwhy@ 。

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8 10:24:03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2.1149.S.20161228.1024.002.html第37卷第1期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Vol.37 No.1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Hanzhong 723000, China)Abstracts: Cellulose aerogel beads(CAB) and chitosan/cellulose aerogel beads(CCAB) were prepared through droplet-suspension gelation processing, and cellulose aerogel bead by acid treatingCAB(CAB-A), chitosan/cellulose aerogel bead by acid treatingCCAB(CCAB-A) through acetic acid post-processing. Morphology, chemical state,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aerogel bead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by SEM, FT-IR, XPS and BET. Meanwhile, formaldehyd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erogel beads was measured by gaseous formaldehyde adsorp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composite aerogels prepared by this means have uniform spherical shape, and their particle size was (3.34±0.05) mm. Chitosan molecules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ellulose matrix and no significant chemical change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In addition, chitosan molecules by acid treatment were renewably distributed and self-assembled in the network of cellulose gel, and formed more intensive aerogel network structure, and provided a full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mesoporous volume which was 1350.7 m2/g and 4.511 cm3/g, respectively. Thus the adsorbing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aerogel beads reached up to 1.99 mmol/g which was far greater than coconut shell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 with same dosage. The chemical combination of azomethine and schiff base was formed between primary amine and formaldehyde molecule in this aerogel beads.Key words: cellulose; chitosan; aerogel beads; adsorption; formaldehyde甲醛是一种在室温下无色、具有特殊辛辣和刺激性的气体,也是一种被大家所熟知的室内气体污染物,它主要来自室内家具涂料、地板材料、墙纸以及香烟燃烧所产生的烟雾[1-2]。

人们长期处于浓度大于0.1ppm的甲醛环境中会引发一系列室内空气综合症 [3],研究表明甲醛对白血病的病发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4-5]。

因此,对于室内气体甲醛的处理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安全。

目前,吸附[6-9]、催化氧化[10-11]以及植物过滤[12]等诸多手段可以用于室内甲醛污染物的处理,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吸附法具有价格低廉和使用便捷等优势,一直是去除甲醛的主要手段,例如,新装修的房屋内通常会放置多孔活性炭颗粒来吸附甲醛。

然而,传统的吸附材料不具备甲醛吸附的特异性,空气内的其它气体小分子也会占据甲醛吸附的活性位点导致吸附去除率较低,而利用多氨基材料与醛类(甲醛或乙醛)分子之间形成甲亚胺和席夫碱的化学结合[13-14],不仅可以使吸附剂对醛类污染物产生特异性吸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吸附剂对醛类污染物的吸附稳定性,当甲醛与氨基形成席夫碱,在60℃的温度下放置2h也不会重新释放出甲醛[15]。

此外考虑到人工合成高分子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因此采用来源丰富、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的氨基多糖壳聚糖[16]作为甲醛气体吸附的功能组件,应用于甲醛气体的吸附,不仅具备吸附特异性,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以研磨分散的壳聚糖为原料,利用纤维素气凝胶球作为壳聚糖分子的分散附着基体,从而制备出较高氨基吸附表面和孔隙的壳聚糖/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球,并对该生物质复合气凝胶材料的结构性能、形成机理及气态甲醛吸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旨在开发出一种绿色环保且能高效去除气态甲醛的吸附材料。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仪器芦苇纸浆(水分4.64%、灰分0.94%、木质素3.81%、硝酸-乙醇纤维素78.65%),工业级,购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恒丰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壳聚糖(黏度为55 mPa),脱乙酰度大于96%,购自阿拉丁试剂;椰壳活性炭(GAC),购自北京沃特利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590~1500m2/g和0.7~1cm3/g。

甲醛溶液(质量分数10%),分析纯,购自阿拉丁试剂;氢氧化钠、尿素、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叔丁醇、乙醇、浓盐酸(质量分数37%),均为分析纯。

QUANTA 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美国FEI公司;MAGNA-IR 560型傅里叶变2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第37卷换红外光谱仪(FT-IR),美国NICOLET仪器有限公司;THERMO型X光电子能谱(XPS),美国热电有限公司;ASAP 2020型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测定仪,美国MICROMERTICS公司。

1.2样品制备1.2.1纤维素溶液的制备为降低纸浆原料的聚合度,保证其在碱水体系中完全溶解,参照文献[17]方法。

将150 g的芦苇浆加入到4 L的盐酸乙醇溶液(浓HCl和乙醇体积比1∶25)中,在70℃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反应2h后过滤洗涤至中性,最后冷冻干燥得到酸解预处理的纤维素纸浆原料。

称取10 g预处理的纤维素纸浆原料,加入到一定体积的NaOH/尿素/水(质量比为7∶12∶81)溶液中,在温度-12℃下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0 g/L的纤维素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