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历程

合集下载

九上历史长征知识点

九上历史长征知识点

九上历史长征知识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行动,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长征的知识点。

一、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起因是蒋介石政府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围剿”。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但面临着蒋介石政府的大规模进攻。

为了保护革命事业和生存,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一次战略转移,即长征。

二、长征的时间和路线长征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的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最终到达陕西延安。

三、长征的组织和领导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一次行动。

毛泽东、朱德等党的领导人在长征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坚决领导着红军队伍完成了长征任务。

四、长征的困难和挑战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面临着敌军的追击和围剿,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缺乏食物的情况。

在长征中,红军历经艰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五、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长征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组织能力,加强了党内的团结和纪律。

其次,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更广大的社会支持,扩大了党的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长征为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长征的历史评价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长征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长征的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被党和人民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和发扬。

七、长征的纪念和影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研究。

每年的10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彰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的影响也超越了中国国内,被世界各国的革命者和历史学家所关注和研究。

八、长征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长征是一个充满了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的历史事件。

例如,红军女兵们在长征中表现出色,她们以坚定的信仰和勇敢的作风,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_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_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_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一次伟大的历程,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_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1.保存革命力量,进行战略转移。

在第四、五次反围剿时期,由于执行错误的反围剿战略,放弃毛泽东倡导的诱敌深入、歼灭敌人的游击战术,而与敌人打阵地战、消耗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军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退出根据地。

2.长征初期,准备作暂时的战略转移,避开敌人主力,择机然后再杀回来。

由于舍不得“瓶瓶罐罐”,行动缓慢,损失惨重,特别是过湘江一役,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近半,元气大伤,加上国民党军队大兵追堵,迫使红军远走他乡,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区转移。

3.遵义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权,从此开始了长征的新篇章,由原来的单纯转移、保存自己转变为消灭敌人,寻找新的立足之地。

4.最后,在得知陕北尚存根据地后,以北上抗日为号召,减轻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压力,成功保存了革命火种。

在某种意义上说,长征是红军不得不进行的战略撤退,但其间经历的艰难困苦,及英雄主义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的宝贵遗产。

所以,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车、播种机是有道理的。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

“围剿”的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

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

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主张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

红军长征的原因及历程.ppt

红军长征的原因及历程.ppt

一是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从江西瑞金出发
翻雪山 过草地
渡过湘江
抢渡乌江,攻占遵 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经甘肃到陕北吴起镇
遵义会议的召开
1、时间: 1935年1月 3、意义:
2、地点: 贵州遵义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 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万
30多 个师 100万
毛泽东
周恩来 朱 德 王 明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胜利
胜利 失败
第五次反 “围剿”
1933年 10月
“左”倾冒险主义,城市 中心论,向城市全线出击
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原因是什么? 广大红军将士能够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方针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推行“左”倾路线,使 红军失去了打破敌人“围剿”的时机,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 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根据关键词,复述相关知识点内容。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红色根据地
反“围剿”和红军长 征 新加
考点3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及历程(a)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精心整理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重要历史事件:强渡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后投入2.4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

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吧!红军长征的原因1.保存革命力量,进行战略转移。

在第四、五次反围剿时期,由于执行错误的反围剿战略,放弃毛泽东倡导的诱敌深入、歼灭敌人的游击战术,而与敌人打阵地战、消耗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军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退出根据地。

2.长征初期,准备作暂时的战略转移,避开敌人主力,择机然后再杀回来。

由于舍不得“瓶瓶罐罐”,行动缓慢,损失惨重,特别是过湘江一役,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近半,元气大伤,加上国民党军队大兵追堵,迫使红军远走他乡,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区转移。

3.遵义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权,从此开始了长征的新篇章,由原来的单纯转移、保存自己转变为消灭敌人,寻找新的立足之地。

4.最后,在得知陕北尚存根据地后,以北上抗日为号召,减轻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压力,成功保存了革命火种。

在某种意义上说,长征是红军不得不进行的战略撤退,但其间经历的艰难困苦,及英雄主义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的宝贵遗产。

所以,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车、播种机是有道理的。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从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伟大胜利。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并与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

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

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进行的一次艰苦的战略行军。

长征历时两年多,跨越了中国广袤的土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下面将介绍关于高一历史课程中长征的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和原因在介绍长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背景和原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北伐战争、敌对势力的围剿等压力和挑战。

为了继续革命事业,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二、行军路线长征的行军路线是红军为了躲避敌军追击而选择的走法。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井冈山、湘赣边界、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最后到达延安。

长征路线全长约2万5千里,可谓艰苦且充满困难。

三、战略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长征使红军战胜了死亡的威胁,成功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

其次,长征是与知识觉悟相结合的伟大斗争,加深了红军和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此外,长征也是红军壮大与巩固红军建设的过程,锻炼了红军战士的意志,培养了革命领导人的胆识与智慧。

四、重要战役与事件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了多次重要战役与事件,其中几个经典战役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具体包括: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会宁战役等等。

这些战役与事件,充分展示了红军在极端条件下的无畏精神和英勇战斗的能力。

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长征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长征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的了解,从而对中国革命战略与策略提供了重要经验。

其次,长征也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为其在抗日战争和以后的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百折不挠的意志、革命斗争过程中的自我牺牲精神等。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继承发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经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关于长征的知识。

关于长征的知识。

关于长征的知识。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进行的一次伟大战役,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历时两年。

长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战略转移的机会,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并最终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

长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了重大失败,被迫离开中央苏区。

红军指挥部决定采取战略转移的方式,迎接新的挑战。

长征的路线十分艰苦,红军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穿越险峻的山脉、翻越大江大河,跋涉草地和沼泽地,经历了饥饿、疾病等各种艰难险阻。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还进行了多次战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交战。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不仅面对着艰苦的环境,还要应对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他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利用山地、森林和水域等地形优势,进行游击战争和阵地战,有效地避开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长征的一个重要节点是红军在四川毛儿盖集结,进行了整编和休整。

在这里,红军充实了自己的力量,加强了组织建设,为后续的行军做好了准备。

经过两年的艰苦行军,红军最终到达了陕北,与当地的游击队会师,形成了强大的力量。

这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战役,它不仅展示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斗志,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战略决策水平。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胜利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也对世界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征中红军的斗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奋发图强,争取自己的民族独立和解放。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毅力。

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梦想。

考点3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及历程(a).ppt

考点3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及历程(a).ppt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 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
长征》 《七律·长征》毛泽东 七律 长征
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岭逶迤腾细浪,
时间 第一次反 围剿” “围剿” 第二次反 围剿” “围剿” 第三次反 围剿” “围剿” 第四次反 围剿” “围剿” 第五次反 围剿” “围剿” 1930年 年 12月 月 1931年4 年 月 1931年6 年 月7月间 月间 1932年 年 底 1933年 年 10月 月 敌军 10万 万 20万 万 30万 万 30多 多 个师 100万 万 反“围剿” 围剿” 指挥者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 周恩来 朱 德 王 明 策略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撒开两手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 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 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避敌主力,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左”倾冒险主义,城市 左 倾冒险主义, 中心论, 中心论,向城市全线出击 结果 胜利 胜利 胜利 胜利 失败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 乌蒙磅礴走泥丸。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水拍云崖暖, 金沙水拍云崖暖 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考点33—34)讲解

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考点33—34)讲解

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指示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创造抗日根据地”的口号,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此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率部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 著名的医生。一九三七年中国的 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医疗队, 于一九三八年初来中国,三月底 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 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他工作热 忱、责任心强,均称模范。由于 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 感染,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中国共产党
(2)国民党爱国官兵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 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 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胜利
第四次反 1932年 30多
“围剿”

个师
周恩来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朱德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胜利
第五次反 “围剿”
1933年 10月
100万
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城市 中心论,向城市全线出击
失败
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原因是什么?
广大红军将士能够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方针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

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0月,由于“左”倾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亦称)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

8月,中共中央和为了给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10月上旬,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离开江西就途。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王母渡至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决定从、之间抢,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即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举行了政治局,着重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左”倾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他们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后,鉴于川敌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特别是在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知识点归纳

长征知识点归纳

长征知识点归纳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

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红军在国内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20余个省份和千山万水,最终到达陕北。

长征不仅是一次艰难的战役,更是一次思想和组织的革命。

本文将从步骤思维的角度,逐个归纳长征中的知识点。

1.起因和背景长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使得红军损失惨重。

为了挽救危局,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选择了长征这一艰苦而危险的行动。

长征的背景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斗争和组织调整。

2.行军路线和策略长征的行军路线长达数万公里,经历了多次转折和挑战。

红军首先穿越湘江,进入广西。

然后经过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最终抵达陕北。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行军策略,如分兵相援、迂回行进等,以躲避敌人的追捕和围剿。

3.领导核心和组织体系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领导红军进行战斗和行军。

红军在长征中建立了一套灵活的组织体系,包括军事委员会、红军总政治部、红军总后勤部等。

这些组织保证了红军的战斗力和战斗力。

4.革命意义和影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胜利转折点。

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威望,吸引了更多的人民加入革命队伍。

长征也是中国红军战略和军事理论的重要实践和发展。

红军在长征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战风格和战术思想,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历史评价和纪念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国政府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彰长征的英雄和精神。

此外,长征也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评价和纪念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行动,不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革命运动有着重要意义。

长征中的知识点包括起因和背景、行军路线和策略、领导核心和组织体系、革命意义和影响、历史评价和纪念等。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的原因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的原因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的原因红军长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红军是什么原因选择一条这么艰难的路长征?下面店铺分享了红军长征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红军长征真正的原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旗帜,逐步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全国许多地方建立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他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消灭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开展了英勇的反“围剿”斗争。

1931年9月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并表示愿意同其他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

但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同时却调动大批军队,继续对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指挥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

1933年9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

继中央红军之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从鄂豫皖转移,以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

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于1935年11月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

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北上进到抗日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长征历程简述

长征历程简述

长征历程简述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发生在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之间。

长征的目的是逃离国
民党军队的围剿,并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长征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江西瑞金开始进军。

红军很快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红军不得不转入掩护和迂回行军的战略。

红军经历了几个艰苦的斗争,其中包括与湘江之战、乌江之战和渡过大渡河等。

在长征途中,红军还面临了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包括高山、河流和草地等。

红军还遇到了敌军的袭击和对内部的分裂。

尽管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但红军坚持下来,并通过艰苦的行军和战斗终于达到了目的地。

长征的终点是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革命根据地。

这次长征不仅是一个军队的转移,更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实施政权建设和红军军事斗争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长征的历程充满了艰难和牺牲,但它也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征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扩大。

长征的起因100字简介

长征的起因100字简介

长征的起因100字简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逃离国民党军队的围
追堵截,转入战略反攻的重大斗争。

长征的起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国共矛盾:长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国共两党的矛盾。

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曾共同抵抗外敌,但随着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共产党的打压加剧,两党矛盾逐渐升级。

2. 国共内战: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共关系恶化为国共
内战。

国民党对共产党展开大规模逮捕和屠杀,迫使红军被迫转入游击战争。

3.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第五次反围剿是国民党对红军发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由于包围无法固定住红军,红军得以趁势突围,开始了长征。

4. 原始积极从事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早在20年代就开始
组织农民农村的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自建立苏区以来,红军坚持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展开了多次军事冲突。

5. 没有得到外援: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没有得到外援,且政治和军事外交上受到国民党的封锁,使得红军的战略转移成为必要选择。

因此,长征主要是因为国共矛盾、国共内战、反围剿失败、武装斗争以及缺乏外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红军被迫进行了长征。

参考内容:
1. 史学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关于长征起因的章节。

2. 陈毅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回忆录》一书中关于长征起因的记述。

3. 红军长征史实资料和回忆录,如《井冈山到延安红色长征》、《我的长征》等。

4. 学术论文与研究文章,如《中国共产党二十年》、《国共军事斗争史》等。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使用相关资料,请于合法及适当的方式下获取。

红军为什么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

红军为什么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

红军为什么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关于红军长征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红军为什么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红军长征的由来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由来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行程里数的统计和提法有一个开展过程。

1935年5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名义公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中革军委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

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说:“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的事业。

〞时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l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的肖锋在长征〔日记〕中7月31日记道:“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征快10个月,算算行程,约18000里。

〞上述说明,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长征到毛儿盖附近的沙窝行程里数约为一万八千里。

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高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作出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批评张国焘“对于中央红军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及突围后的二万余里的长征中所取得胜利估计缺乏〞。

这里所说的“二万余里的长征〞,是一方面军长征出发到俄界的里程数,比到毛儿盖多了二千多里。

后来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屈指行程二万〞的诗句,显然是根据这个数字而来的。

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10月22日,在吴起镇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说: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二千里。

根据俄界会议决定中提到的“二万余里〞,再加上俄界到吴起镇二千里,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的行程应是二万二千里左右。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号召参加长征的同志写回忆录,并组织一局部同志对长征的里程进行了统计。

统计的结果是“走的最远的部队,走了约二万五千里〞。

11月5日,对随行部队的讲话中说:“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首次对外公布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地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_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_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_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是有名的战略转移行动,长度达两万五千里,是我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但是,你们知道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红军长征的原因吧,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录▼▼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

“围剿”的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

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

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主张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

同时,“左”倾教条主义在组织上主要表现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军事上则是军事冒险主义。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左”倾领导者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

当时红军的战法是“堡垒战、阵地战与短促突击”,和优势敌人拼消耗。

这种打法只有军事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才有效。

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在粉碎敌人“围剿”已经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报告了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回电,对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持暧昧态度,不说让走,也不说不让走。

但即使如此,中共中央还是派出了红七军团远征,目的是调动牵制包围苏区的敌人,但由于兵力太少而没有达到目的。

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经过: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和红军发动了新的“围剿”。

在国民党重兵的进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开辟新苏区。

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

红军经4个月转战,于1936年3月30日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

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电令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2、红6军团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

4月25~28日,分别从云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过金沙江,向北前进,连续翻越了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5日,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拦截,于9月初胜利进入甘南,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及广大地区。

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

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见彩图)。

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结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10月,由于“左”倾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亦称)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图中可以看出1929—1933年间中国 共产党还创立了哪些革命根据地? 其中最大的根据地是哪一个?
观察与思考
观察图7—40,思考并回答:
1、这些革命根据地有什么共同的区域特点?
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处,这些地方敌人的力 量比较薄弱,革命的基础比较好,有利于革命 队伍的存在与发展。
2、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这 些地方存在?
共产党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现实目标和最终 目标都是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自学导读: 1、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原因是什么? 前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在于广 大红军将士能够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方针。
2、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时,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 推行“左”倾路线,使红军失去了打破敌人 “围剿”的时机,红军被迫长征。
第四次反 1932年 30多 周恩来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围剿” 底 个师 朱 德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第五次反 “围剿”
1933年 10月
100万
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城 市中心论,在城市全线
出击
结果 胜利 胜利ຫໍສະໝຸດ 胜利 胜利 失败1、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 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 央占统治地位,抛弃 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 使红军处处挨打。
6、三路红军会合在哪一年?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支方面军与甘肃会宁 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7、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时间 背景
1924-1927年 多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实现
政治 基础 成果
破裂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长征一完成,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
①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 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 胜的力量。
②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已有30万人,可是三支 主力红军会合时,已不足三万人。但是这些长征后经 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极可宝贵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的主干。
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时间
敌军
反“围剿” 指挥者
策略
第一次反 “围剿”
1930年 12月
10万
毛泽东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第二次反 “围剿”
1931年 4月
20万
毛泽东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 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
人”
第三次反 “围剿”
1931年 6月7月

30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 内容: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 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意义: 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会议,使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1935年10月,红军在哪里会师?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③毛泽东同志说:“长征一完成,新局面就开始。” 因为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红军 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 产党转入了新的斗争。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 »
七 律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长 征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王明
• 2、时间:1934.10---1936.10 • 3、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 4、重要历程:
1) 四渡赤水; 2) 巧渡金沙江,赢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的胜利; 3) 强夺泸定桥; 4) 翻越大雪山; 5) 在四川懋功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6) 粉碎张国焘分裂主义阴谋; 7) 过草地;
➢ 召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考点32 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 历程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队伍带到井冈山?除此 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出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都以进攻敌人的中 心城市为目的,结果以失败告终。井冈山 地理环境险要,易守难攻;革命基础较好; 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便于革命的开展。 事实证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适合中国 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