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概述-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东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49ee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d.png)
初中地理东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掌握东亚五国的名称及首都。
3. 了解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亚五国的名称及首都。
3. 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1. 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图册。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找出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东亚包括哪些国家?它们的首都是哪里?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东亚的地形特点: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2. 讲解东亚的气候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3. 讲解东亚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日本和韩国为经济发达国家,蒙古和朝鲜经济相对较弱。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东亚地图,标注五国的名称和首都。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东亚经济发展状况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教材、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总结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
![总结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bc0c2a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1.png)
总结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
在这堂课中,我们首先了解了东亚的基础地理概念及其地形特征。
东亚地区主要由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国、台湾及其周边群岛组成。
在面积上,中国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
东亚地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地形上,包括东亚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领会了东亚地貌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东亚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东亚地区,气候因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季风和海洋气候的影响而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根据气候类型,东亚地区可以分为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两大类。
这也为我们理解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发展和登记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我们详细了解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着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韩国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后起之秀。
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种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着影响。
在这堂课中,学生们还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要素,例如:中华文明、汉字文化、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丝绸之路和文化背景等等。
这些文化和历史遗存,不仅在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堂精彩的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的课程,我们不仅全面认识了东亚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更加了解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文化特征和经济趋势。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为我们打开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大门,而且可以为未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我们期待着学生们在这个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时代,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了解亚洲文化和历史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了解亚洲文化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0ea254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3.png)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了解亚洲文化和历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亚各国的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人口、文化等情况;2. 熟悉东亚各国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事件;3. 掌握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4. 提高学生对于东亚地区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亚的概述(1)东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特征(2)东亚的天气和气候(3)东亚的地形和地貌(4)东亚的人口和文化2. 东亚各国的历史(1)中国的历史(2)韩国的历史(3)日本的历史(4)朝鲜的历史(5)越南的历史(6)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3. 东亚各国的关系(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韩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4)朝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东亚各国的合作(6)东亚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观察法3. 实地考察法4. 对比法5. 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介绍东亚的概述(1)通过地图介绍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2)讨论东亚的天气和气候特点;(3)介绍东亚的地形和地貌;(4)介绍东亚的人口和文化。
2. 讲授东亚各国的历史(1)从中国的历史讲起,介绍中国的几个历史时期;(2)讲解韩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历史;(3)讲解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
3. 实地考察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东亚各国的风土人情、地质地貌特点和当地文化情况。
4. 对比学习通过对比中国和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加深学生对东亚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5. 讨论和总结(1)讨论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2)总结东亚地区的主要特点和文化。
五、课程评价1. 学生的考试成绩2. 学生的观察报告3. 学生的小组讨论4. 学生的写作作品六、教学建议1. 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东亚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可以引用有趣的事例和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等语言材料通过电子设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感官上的体验,更好地了解东亚文化和历史。
地理教案 东亚
![地理教案 东亚](https://img.taocdn.com/s3/m/e2a61075cf84b9d528ea7af9.png)
(5)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
西部内陆
东部沿海
经 济 发 海陆位置和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临海,有优良的港口,
展 条 件 交通
程
交通不便
交通条件优越
的差异 地形和土地 多高原、山地,草原广 多平原、丘陵,耕地数
资源
阔
量多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
燥)
风气候(湿润)
科技力量 较薄弱
难点
3、 东亚、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 4、 日本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
李
中心发 言人
晓 春
教法
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从地 图中获得信息,并将知识落
实在地图上
学法
读图分析
教具
亚洲地图、东亚地图、日本地图
(个人主页)
(导入新课)以上几讲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世界的自然、人文特征,以
下几讲我们来具体了解世界的各个区域和主要国家。首先我们从最熟悉
课题
三维 置和范围
(2) 东亚地形特征
(3) 东亚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4) 东亚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原因 2、 日本
(1) 领土组成、地形、气候
(2) 日本的经济、工业分布、渔业、农业
第 1---2 课时
重点
1、 东亚、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 2、 日本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
的东亚开始吧。
一、东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
教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
学
第8讲 东亚概述
![第8讲 东亚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444fd2b0912a21614792930.png)
高二地理学案1——东亚概述编选:李继花审核:高志强时间:16—3—10【学习目标】1、通过填图,明确东亚的位置、范围。
2、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环境的差异。
3、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亚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1、填注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2、填注朝鲜半岛(东亚最大半岛),日本群岛(东亚最大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海南岛。
3、填注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朝鲜海峡。
4.根据上图,描述东亚的地理位置。
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结合下图分析东亚的地形特点。
2、河流:许多大河自向注入洋,半岛、岛屿上河流。
3、气候(1)对比分析东亚气候的东西差异(2)分析东亚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原因。
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经济【课堂探究】1.结合必修1相关知识,(1)探究图中从A —B 沿线经过自然带名称、 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2)读哈尔滨、东京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表示哈尔滨、东京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的分别是 ②对比分析哈尔滨、东京气候特征的差异(3)体验高考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成因 ABC(2010·上海)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
①左图中A、B、C三地与图10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②A地所属岛屿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根据气候特征的相似性,同样具有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国家还有北美洲的,南美洲的2.概括归纳东亚地区东部沿海、西部内陆自然与经济的差异及成因东部沿海西部内陆自然地理特征海陆位置地形河流土地气候经济特征交通工业农业人口、城市【课堂检测】读东北亚地区略图,回答1—2题:1.2005年8月18日,中俄双方在图中A、C两地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
关于这两个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分别是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桥头堡C.附近都有寒流经过,温度都比附近内陆低D.A有铁路相通,C没有铁路相通2.关于图中B、D两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起来的B.都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区C.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D.工业区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工业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含五篇)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含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2a1e0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7.png)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含五篇)第一篇: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二、自然条件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第一节东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
![第一节东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ef586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3.png)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地区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4. 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对东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问题导向
1. 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东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 通过对东亚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
2. 提问:“你们对东亚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东亚地区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东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索东亚地区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东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东亚的地理特征。
2. 讲解东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并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通过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向,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地理初中六年级教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
![地理初中六年级教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cc983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a.png)
地理初中六年级教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一、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概述东亚文化圈是指由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蒙古国等组成的地理区域。
这个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具体的地理特征。
二、陆地形状与水系分布东亚文化圈位于亚洲东部,以中国为核心,并向东延伸至浩瀚的太平洋。
从整体上看,这个区域大致呈三角形状,南边和西南边沿海拥有许多优美的海湾。
比如中国南部有杭州湾、厦门湾等,而日本则有长崎湾、大阪湾等。
此外,在东亚文化圈内还分布着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以黄河、长江和珠江为例,它们分别是中国三大主要河流,并在历史上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在文化圈内还有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型淡水湖泊。
三、山脉与地形特点东亚文化圈以山地为主,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昆仑山等。
这些山脉在形成地理格局和气候特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也是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之间的自然屏障。
此外,东亚文化圈内还存在着许多季风现象。
季风是一种周期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对该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中国南部的广东、福建和台湾岛等地,夏季常常伴随着暴雨,人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极端天气。
四、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东亚文化圈中各国虽然共享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但仍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体现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方面。
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中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人崇尚和平、尊重传统,中华文化对于整个地区具有深远影响。
相比之下,日本则更加注重现代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日本以其独特的宗教形态(如神道教)、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推行先进的管理体制而闻名于世。
朝鲜半岛受到中国和日本两国文化的同时影响,在某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韩国则以其传统音乐、舞蹈、电影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和国际声誉。
蒙古国位于东亚文化圈北部,拥有广袤而草原优美的自然环境。
东亚教学设计终稿1
![东亚教学设计终稿1](https://img.taocdn.com/s3/m/a1cf687bf242336c1eb95eea.png)
《东亚》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了解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2、了解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重点与难点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亚洲》的地形与气候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一) 东亚的位置与范围(1)读图,找出东亚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纬度:20°N~ 53°N 绝大部分在北温带经度:73°E~145°E.②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查阅:①. 东亚地区有哪些国家?(二)(1)看图分析东亚的地形、地势特点.。
①海岸线比较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②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势较低。
③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地势较高。
④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以高原,高山为主(2)在“东亚的地形”图上,分析地形对河流有哪些影响?①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②高原山地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方法:判断谁能资源丰富的两点:A河流的落差大B河流水量丰富(三)、东亚的气候1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1)仔细观察东亚气候图,指出东亚地区有哪些气候类型和分布。
①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半岛以南、日本南部③温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西北部、蒙古国④带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半岛以北、日本北部⑤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地区(2)东亚不同季节季风的风向和成因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东亚地形地势对冬夏季风的范围有何影响?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所以冬季风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而夏季风由于西部地形的阻挡,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
2017-2018学年区域地理复习教案:课时7 《东亚》教案
![2017-2018学年区域地理复习教案:课时7 《东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87f81a580216fc700afd22.png)
教师:学科:地理年月日第周年级班
教材章节
第二章
课题
东亚(3课时)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力
知识
内容
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及文化特色。
3、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4、结合区域图分析东亚地理环境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
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
地形和土地资源
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
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
科技力量
比较薄弱
强
经济上的差异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
是世界水稻、茶叶和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学生读图:识记
东亚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特征,并讨论总结东亚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教
学
环
节
分析讲解
学生活动设计
3、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中国西北和蒙古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东亚1
![东亚1](https://img.taocdn.com/s3/m/88c9d13f0912a216147929ab.png)
教
学
过
程
(5)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 西部内陆 经济发 展条件 的差异 海陆位置和 交通 地形和土地 资源 气候 科技力量 经济上的差异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交通不便 多高原、山地,草原广 阔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 燥) 较薄弱 畜牧业的畜产品加工 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 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 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
东部沿海 临海,有优良的港口, 交通条件优越 多平原、丘陵,耕地数 量多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 风气候(湿润) 较强 是世界水稻、茶叶、蚕 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 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 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 密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2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课标及 高考要 求
东
亚
第 1 课时
1、 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东亚地形特征 3、东亚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 东亚的地形、气候 运用地图获得信息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具
中心发 言人
李晓春
学法 亚
读图分析
洲 地 图 、东 亚 地 图
(个人主页)
(导入新课) 以上几讲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世界的自然、 人文特征, 以下几讲我们来具体了解世界的各个区域和主要国家。首先我们从最熟 悉的东亚开始吧。 一、 东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 范围 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 ,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 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 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区别;西部内陆 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 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 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 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亚的地理环境教案
![东亚的地理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096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d.png)
东亚的地理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理解东亚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类型。
3. 了解东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 掌握东亚的地理特点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边界a. 地理位置: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台湾岛等地区。
b. 边界:东亚与南亚、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相邻。
2. 东亚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类型a. 地貌特征:东亚地貌特征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和海岸线等。
b. 气候类型:东亚气候类型丰富,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气候等。
3. 东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a. 自然资源:东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稀有金属等。
b. 生态环境:东亚生态环境丰富多样,包括森林、湖泊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4. 东亚的地理特点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a. 居民生活:地理环境影响了东亚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饮食、穿着和居住等。
b. 经济发展:地理特点对东亚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有着重要影响,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东亚的地理环境。
2.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加深对东亚地理环境的理解。
3.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东亚的地理环境。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亲身感受东亚的地理环境与实际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东亚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知识讲解a. 通过多媒体介绍东亚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类型,并与图片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展示,让学生对东亚的地理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b. 分析东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通过案例说明其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东亚地理环境与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展开分享和交流。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6240d1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c.png)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东亚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使学生了解东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东亚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难点:东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东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地图,说一说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二、探究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东亚各国的基本情况。
三、分析东亚的自然环境1.教师展示东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地形特点。
”四、分析东亚的人文特点1.教师展示东亚文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人文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人文特点。
”第二课时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谁能概括一下?”二、分析东亚的自然环境(续)1.教师展示东亚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气候特点。
”三、分析东亚的人文特点(续)1.教师展示东亚民俗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民俗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民俗特点。
”五、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六、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绘制一张东亚地图,并标注重要地理事物。
2.深入了解东亚的人文特点,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分享。
七、课后反思2.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1.教师展示东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描述东亚的位置,大家会如何表达?请大家踊跃发言。
”2.学生回答:“东亚在亚洲的东部,靠近太平洋。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地理教案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314411a37f111f0855b72.png)
东亚概括第二课时地理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使学生正确说出东亚的人种、主要民族和人口散布特色2.使学生正确认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别初步形成用综合的看法剖析地区特色和地区差别的能力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加深对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3.经过收集各民族风土民情资料的活动使学生提升收集、整理地理资料及语言表达能力教课要点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别教课难点用综合的看法剖析地区特色和地区差别教课媒体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投电影、东亚地形挂图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部署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收集东亚地域各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资料同学们准备得如何下边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内容【总结评论】方才同学们分别介绍了东亚各民族的风土民情如各民族的节日、不一样的衣饰、各民族的民俗习惯等同学们准备得都很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同学还收集了好多图片讲得也很出色这说明我们同学们平常很注意累积、整理地理资料请同学们持续保持下边老师用另一种形式展现让同学们亲眼看一看这些民族是如何欢度自己的节日的【放录像】各民族的节日【总结】方才我们看了录像能否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声、像资料是累积地理资料的另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回去此后试一试【转折过渡】依据同学们的介绍知道了朝鲜、韩国的主要民族是朝鲜族蒙古国是蒙古族日本是大和民族中国以汉族居多是个多民族国家固然各民族的民俗习惯不一样但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沟通历史积厚流光久在中国唐代日本曾多次差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差遣使者东渡日本流传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鉴真高僧东渡日本就是此中之一朝鲜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就已传入我国自然此刻的交往更是亲密因为长久的沟通东亚各国的文化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但更邻近的是我们都是黄色人种大家说一说黄色人种有什么特色学生回答【启迪发问】黄皮肤、黑眼睛、黑而直的头发是黄种人的外面特色东亚是黄色人种的主要散布区人口超出 13 亿这些人口能否平均地散布在东亚各地呢请同学们计算日本、蒙先人口密度井与我国比较看一看有什么特色可否说出东亚人口是如何散布的学生计算、回答【指图总结】中国人口密度为120 人/km2 日自己口密度为323人/km2 蒙先人口密度为 1.3 人/km2 由此看来东亚人口散布很不平均东部沿海地域人口浓密而内地地域人口稀罕东部沿海地域也是世界人口浓密区【板书】二、东亚的人种、民族、人口散布【启迪指引】东亚人口为何散布不平均呢为何主要散布在东部沿海地域这与东亚自然环境有没相关系呢学生议论、回答【板书总结】【转折过渡】自然环境上的东西差别造成东亚的人口散布极为不均那自然环境上的东西差别对经济有没有影响请同学们看书中“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差别”这部分内容并议论一下议论要求:( 1)东、西部的海陆地点对交通有何影响(2)东、西部的地形、天气对农业有何影响一部分更合适发展耕种业一部分合适发展畜牧业(3)整体上着沿海和内地经济有什么差别呢学生念书、议论、回答【出示投影列表总结】【小结】因为自然条件的差别造成了沿海和内地经济上的巨大差别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而内地地域相对较落伍可是这其实不等于说内地地域没有发展内地经济也在发展中只可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的速度比较迟缓也可能有一天内地地域的丰富资源被开发它的经济发展会追上或超出沿海地域呢!【部署作业】略。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0a021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f.png)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一、东亚地理位置东亚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总面积约为12.5万平方公里。
东亚地区包括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诸国,其中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化的地理特征。
二、东亚国家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化的地理特征。
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中国的农业、旅游业以及其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 日本日本是一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国家,位于太平洋西北部。
日本素有“东方小国”的称号,但其经济实力却非常强大。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日本在技术创新、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韩国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
韩国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增长迅猛,出口贸易成为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韩国还是流行文化的重要输出国,韩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4. 东南亚诸国东南亚诸国包括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位于东亚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
三、东亚文化1. 中国文化中国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其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中国的文化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为核心,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中国的传统戏剧、绘画、音乐以及传统医学等领域也为世界所瞩目。
2. 日本文化日本的文化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包括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歌舞伎、茶道、花道以及日本的传统服饰如和服等。
日本人注重礼节和纪律,尊重传统和长辈。
此外,日本的动漫、电子游戏、电视剧、音乐等流行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欢迎。
3. 韩国文化韩国的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如传统的韩服、韩国烹饪、韩剧、韩流音乐等。
韩国的文化受到东亚其他国家的影响,与中国、日本的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元素。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地理教案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d3a1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d.png)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掌握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分析东亚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经济等。
4.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对东亚地区的认识。
教学重点:1.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3.东亚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1.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2.东亚的人文地理特点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谁能告诉我东亚的位置在哪里?它的范围包括哪些国家?二、新课讲解1.讲解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3)河流: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面积较大。
2.讲解东亚的人文地理特点(1)人口:东亚地区人口众多,约占全球人口的1/4。
(2)民族:主要有汉族、日本族、朝鲜族等。
(3)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在东亚地区有广泛的影响。
(4)经济:东亚地区经济发达,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3.分析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点的关系(1)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农业、生活、旅游的影响。
(3)河流对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的影响。
(4)人口、民族、宗教、经济等因素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分析东亚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中国的长江流域。
2.引导学生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四、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谁能告诉我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人文地理特点又有哪些?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熟记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结合教材,分析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点的关系。
3.选择一个东亚地区的国家,了解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
东亚概述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五国的国家及首都的位置,记住主要海洋岛屿半岛的分布。
知道东亚的地形特征,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学习东亚五国历史文化和相互交往,以及五国存在的共同之处(人种风俗等)加深学生对东方文化的认识。
通过对东亚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农业工业差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东亚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东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国家及首都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国家岛屿半岛海洋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媒体相关挂图教案网:////>导入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个地区。
从这儿开始就进入了分区学习。
今天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国家所在的也是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
地区——东亚板书一东亚.组成东亚五国(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读图读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东亚包括那几个国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它们的首都分别叫什么?(北京东京平壤汉城乌兰巴托)看看朝鲜蒙古同中国陆地相邻的界线。
学生活动:()用彩笔描出东亚地区的范围。
()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并用彩笔标记。
看看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半岛和群岛国家?提问把这五国归为一个地区,说明它们存在着共性。
这国的共性,和世界其他的地区相比就是东亚的个性。
请思考一下,东亚有什么个性?为什么叫东亚?找出东亚地区濒临哪个大洋?背靠哪块大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在空间的位置是唯一的特定的,这是位置的个性。
板书一东亚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提问东亚背靠世界第一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这一特殊的位置使东亚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个性呢?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这个地区一年中风向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回答:我们这个地区一年当中风向有很大变化,夏季刮偏南风,冬季刮偏北风。
读图读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气压风向图。
思考:冬季,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海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即冬季风。
冬季风使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温暖湿润的偏南风,即夏季风。
夏季风为东亚东部近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为什么一年中会有这种风向的转换呢?提问为什么会刮这样的风呢?(简要讲解海陆热力差异)读图读哈尔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以及东京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哈尔滨冬天更冷,夏季的雨量更少,也更集中,说明大陆和岛屿的气候特点是不同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个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内陆雨量逐渐减少,所以只是东亚东部季风气候显著,而中国的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受不到季风的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概括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所以由于海陆差异非常显著,在这儿形成了世界独有的季风气候区?这也是东亚国家具有的共同特征。
板书冬季夏季风向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提问从人文的角度,什么又是东亚的个性呢?学生讨论回答。
(就从外貌上看,黄皮肤,黑头发;这里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
一,发育了东方文化;在历史上,中日中韩中蒙关系密切;在思想文化上,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对中国书法的欣赏吃饭都用筷子的习俗等总之,典型的东方味儿。
)提问在经济上,东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东亚是目前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次大战后,东亚各国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发展道路。
日本韩国从年代起,经济增长迅速,先后成为工业化国家。
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沿海地区分布着许多世界著名的工业地带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其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并销往世界各地。
)以上的几点构成了东亚的区域特征。
(总结练习反馈)板书设计第八章东亚东亚概述一.区域特征组成:东亚五国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季风气候共同的东方文化(东方味儿)充满经济活力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沿海和内陆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差异教学难点: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教学媒体:东亚地形图,东亚土地类型图导入上节我们了解了东亚作为一个区域的共同特征,但是东亚地区内部也有差异,谁能说一说,从分布来说,这种差异明显的表现在那里?(沿海与内陆或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以学生说为主)板书:二.区内差异(列表)指导读图学生读东亚地形图,具体要求:()东亚地区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从东到西地形类型有什么变化?()东
亚地区总的地形大势如何?这种地势对于本地区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总的地势西高东低,东亚东部多平原丘陵,东亚西部多高原山地,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讲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气候,东部,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本区内地带性规律表现最明显的是那一个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也很明显。
过渡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对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即人口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呢?发展了什么类型的农业?季风区在发展农业上有什么优越条件?学生读东亚土地类型图东亚人口图,讨论回答:(农业:西部:牧场,畜牧业东部:耕地,种植业,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农耕区,这里一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人口:西部:人口较少东部:人口稠密,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和人口的差异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西部: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东部:有优良港口,发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
有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区。
根据我们分析的东亚区域内东西差异,请同学们用填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板书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海陆位置和交通地形和土地资源气候科技力量经济上的差异(总结练习反馈)板书设计二.区内差异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较薄弱较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探究活动观察水土的热力差异学生分组:人一组准备材料:每组取烧杯(分盛相同体积的沙子和水)三角架石棉网两支温度计各个实验步骤:()同时给盛有沙子和水的烧杯加热(分钟),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度数,填写实验记录。
()熄灭酒精灯,使刚才加热的烧杯降温,同时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度数,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项目加热前加热后增温情况降温前降温后降温情况沙子水观察实验记录思考:同时给沙子和水加热,哪个增温快?哪个降温快?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总结:沙子吸热快,放热也快,而水吸热慢,放热也慢,这是由于它们物理性质不同。
启发引导学生讨论:陆地和海洋也像沙子和水一样,物理性质不
同,若在同样强度的太阳光照射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请同学们按下表内容思考。
夏季冬季项目增温情况气压高低空气运动方向降温情况气压高低空气运动方向陆地海洋。